一、张辽的逍遥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章节!
曹操率主力深入汉中,孙权也没有浪费这次好机会,他迅速在东线出击,试图一举夺取合肥。合肥是曹操东线战场的支撑点,拿下合肥就等于占领了整个扬州。
建安二十年(215)8月,就在曹操攻破南郑的同时,孙权调集10万人马,由自己率领进攻合肥。此战孙权志在必得,所以几乎带来了吴军的全部精锐,吕蒙、甘宁、蒋钦、凌统、陈武、徐盛、贺齐、潘璋等。最能打的都来了。
曹操西征汉中前留下张辽、李典、乐进守合肥,但给他们留下的人马并不多,只有7000人,合肥看来凶多吉少。担任驻合肥各军护军的薛悌谨遵曹操的指示,一直没有打开曹操临走前留下的那个密函,现在孙权率10万人马杀来,时机到了。
薛悌请来张辽、乐进、李典诸将,当众人面打开了那封密函。
大家都以为丞相留下了什么秘密武器,期望值挺高,谁知打开密函以后,只看到上面写了几句话:“如果孙权来了,让张辽和李典二位将军出战,乐进将军留守,薛参谋长不得参战。”
就是这些啊?大家有些失望。
而且似乎也有问题,现在明显寡不敌众,只能死守以待援军,主动出击会正中敌人的下怀,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能否取胜实在没有多大希望。但张辽认为曹丞相的指示是正确的,他说:“曹公远征在外,如果我们坐等待援,敌人必然会击破我们。所以曹公命令我们趁敌人没有集齐之时发起攻击,挫伤他们的锐气,以安定军心,然后才能守住。”
对张辽的看法大家还有些犹豫,包括乐进、李典在内,众人一时都还下不了决心,张辽生气道:“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如果还要怀疑,我张辽愿意单独一战!”李典深受触动,他跟张辽平时有矛盾,此时也慨然道:“这是国家大事,我不能以私心而忘记公义,请让我跟随你前进!”
张辽连夜招募敢死队,共选了800人,给他们杀牛飨食,饱餐一顿,到了天亮,张辽亲自披甲持戟,率领这800勇士杀入敌营。对曹军这一手吴军没有任何思想准备,10万对7000,胜负几乎没有悬念,脑子只要还正常,就会选择死守待援,能多撑一天就多一分生的希望,主动发起挑战无异于自杀。
哪知曹军不仅杀了出来,而且士气还很高昂,张辽一边杀,一边大呼自己的名字,他们连杀数十名敌兵,其中还包括两员将领,他们冲锋的速度极快,转眼就杀到孙权的指挥部。孙权几乎来不及反应,跟前有一个土堆,可能是一处坟堆,孙权顾不了那么多,抱着一把长戟就上了土堆。
张辽站在土堆下,高喊让孙权下来一战,孙权不敢动,这时孙吴的众将杀了过来,将张辽围住。张辽率身边数十人又往外面杀,刚杀出重围,听见后面有人求救:“将军,您要抛弃我们吗?”张辽回头一看,见是自己带来的人有被孙吴的士兵围住不能脱身的,张辽于是又往回杀,敌兵人马披靡,没人敢挡,张辽顺利将被围的士兵解救出来。
这一战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张辽就用这800人在孙权大营里连冲带杀,孙吴军队居然无奈,看着他们杀进杀出,孙吴士气大损。孙吴军队又攻了十多天,被士气高昂的曹军挡在城下无法得手,孙权决定撤兵。
吴军接到命令陆续撤退,孙权和吕蒙、甘宁、凌统、蒋钦、陈武、潘璋等将领留在后面督阵。合肥城外有条淝水,淝水上有一个渡口叫逍遥津,孙权等人正在逍遥津以北等待过河,被远眺敌情的张辽恰好发现。
张辽再次率兵突然杀出,目标直指孙权。这一击实在太突然了,孙权等人毫无防备,吕蒙和甘宁拼死保护孙权,凌统指挥身边的人架着孙权就走,凌统把孙权转移到安全地带,返过来再与曹军交战,身边的人一个个战死,他也多处受伤,估计孙权已经脱险,这才撤离战场。
吕蒙、甘宁、蒋钦等人死战张辽以掩护孙权,甘宁勇猛异常,不停地引弓射敌,负责鼓吹的士兵大概也伤亡得差不多了,甘宁发现自己一方的军乐队突然没了声响,还厉声询问,壮气毅然。凌统这时也过来,掩护孙权撤退后重新杀回,他跟甘宁配合默契,抵挡住了曹军的猛攻。
对江东来说此战打得很惨烈,偏将军陈武力战而死,宋谦、徐盛、甘宁等人负伤。徐盛受伤后长矛都弄丢了,贺齐过来救了徐盛一命,捡回徐盛的长矛。陈武自孙策时代便追随左右,孙权让他督五校,负责保卫孙权的安全,他力战而死,算是尽到了职守。对陈武的死孙权很伤心,后来亲自参加了陈武的安葬仪式。陈武有个爱妾,孙权下令让她给陈武殉葬,陈武的儿子陈修日后也成长为孙吴的高级将领。
陈武战死,徐盛等人受伤,他们手下不少士卒纷纷后退,潘璋赶到,斩杀了两名后退者,才稳住了阵脚。
张辽遇到一个紫色胡须的吴将,上身长、下身短,在马上很善射,张辽问孙吴的降卒这个人是谁,降卒回答是孙权,张辽懊悔不已,赶紧跟乐进急追。
孙权骑马到了逍遥津渡口上的一座桥,这座桥年久失修,桥面已坏,有一丈多宽的地方没有桥板,此时只有他的亲近监谷利在身边,谷利让孙权握住马鞍稳住身体,他在后面挥鞭以助马势,马使劲腾越,最后跳过了断桥。谷利立下大功,后来被封为都亭侯。
孙权侥幸逃过淝水,遇上贺齐率3000人前来接应,孙权才得以脱险。贺齐把孙权迎入大船,摆上酒宴为孙权压惊,席间贺齐落下眼泪,他对孙权说:“人主的安危是大事,今天我们几乎酿成大祸。群臣震怖,像没有天没有地了一样,我将把今天这件事作为终身之诫!”孙权也走下座席,过去替贺齐擦干眼泪。
甘宁等人随后突围而回,其中凌统受伤最重,到淝水边时,桥已被曹军破坏,凌统穿着甲胄潜水渡河,到了孙权的大船上,孙权见了又惊又喜,把凌统留在自己的船上。孙权亲自为凌统换了衣服,拿出珍藏的卓氏良药为凌统疗伤,凌统才得以不死。
逍遥津一役,曹军以7000余人打退孙吴10万人的进攻,两次陷孙权于危难,打得吴军损兵折将,创造了战场神话。张辽经过此战名气更大,自那时起张辽的名字便与逍遥津联系在了一起。
此战也是孙权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人多势众,猛将如云,却被打得难以招架,士气大伤。后人评论此战的胜利,一方面归功于张辽等人作战勇敢,面对强敌敢于主动出击,以不足十分之一的力量,打得敌人节节退败。另一方面对于曹操知人善任也给予高度评价。
曹操在留下的封函里仿佛已经预知了一年后发生的情况,对于如何用兵给出了清楚的指示,他知道张辽、乐进、李典等人互相不服气,平时都不买对方的账,所以把拒敌方案暂时秘而不宣,他相信关键时候张辽等人能以大局为重,且互相激励,一定能出奇制胜。之所以让张辽担任主攻,让乐进守城,是因为曹操了解他们的性格,张辽作战勇猛,有狠劲;乐进打起仗来比较冷静,适合守城。
除这两方面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被忽视了,孙吴军队中正流行瘟疫,削弱了战斗力,并迫使人马后退。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碰上了瘟疫,军队大部分撤出了发病区。瘟疫的威力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得很突出,吴军此次在合肥失利,也与瘟疫有关。
逍遥津旧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老城区的逍遥津公园内,园内还有张辽墓。张辽祖籍并州刺史部雁门郡,跟关羽是同乡,因而关系很好。张辽于七年后去世于江都,死后要么就地葬于江都,要么葬于家乡,不大可能葬在合肥,这个墓应该是后人为纪念他而修的衣冠冢吧。
曹操率主力深入汉中,孙权也没有浪费这次好机会,他迅速在东线出击,试图一举夺取合肥。合肥是曹操东线战场的支撑点,拿下合肥就等于占领了整个扬州。
建安二十年(215)8月,就在曹操攻破南郑的同时,孙权调集10万人马,由自己率领进攻合肥。此战孙权志在必得,所以几乎带来了吴军的全部精锐,吕蒙、甘宁、蒋钦、凌统、陈武、徐盛、贺齐、潘璋等。最能打的都来了。
曹操西征汉中前留下张辽、李典、乐进守合肥,但给他们留下的人马并不多,只有7000人,合肥看来凶多吉少。担任驻合肥各军护军的薛悌谨遵曹操的指示,一直没有打开曹操临走前留下的那个密函,现在孙权率10万人马杀来,时机到了。
薛悌请来张辽、乐进、李典诸将,当众人面打开了那封密函。
大家都以为丞相留下了什么秘密武器,期望值挺高,谁知打开密函以后,只看到上面写了几句话:“如果孙权来了,让张辽和李典二位将军出战,乐进将军留守,薛参谋长不得参战。”
就是这些啊?大家有些失望。
而且似乎也有问题,现在明显寡不敌众,只能死守以待援军,主动出击会正中敌人的下怀,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能否取胜实在没有多大希望。但张辽认为曹丞相的指示是正确的,他说:“曹公远征在外,如果我们坐等待援,敌人必然会击破我们。所以曹公命令我们趁敌人没有集齐之时发起攻击,挫伤他们的锐气,以安定军心,然后才能守住。”
对张辽的看法大家还有些犹豫,包括乐进、李典在内,众人一时都还下不了决心,张辽生气道:“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如果还要怀疑,我张辽愿意单独一战!”李典深受触动,他跟张辽平时有矛盾,此时也慨然道:“这是国家大事,我不能以私心而忘记公义,请让我跟随你前进!”
张辽连夜招募敢死队,共选了800人,给他们杀牛飨食,饱餐一顿,到了天亮,张辽亲自披甲持戟,率领这800勇士杀入敌营。对曹军这一手吴军没有任何思想准备,10万对7000,胜负几乎没有悬念,脑子只要还正常,就会选择死守待援,能多撑一天就多一分生的希望,主动发起挑战无异于自杀。
哪知曹军不仅杀了出来,而且士气还很高昂,张辽一边杀,一边大呼自己的名字,他们连杀数十名敌兵,其中还包括两员将领,他们冲锋的速度极快,转眼就杀到孙权的指挥部。孙权几乎来不及反应,跟前有一个土堆,可能是一处坟堆,孙权顾不了那么多,抱着一把长戟就上了土堆。
张辽站在土堆下,高喊让孙权下来一战,孙权不敢动,这时孙吴的众将杀了过来,将张辽围住。张辽率身边数十人又往外面杀,刚杀出重围,听见后面有人求救:“将军,您要抛弃我们吗?”张辽回头一看,见是自己带来的人有被孙吴的士兵围住不能脱身的,张辽于是又往回杀,敌兵人马披靡,没人敢挡,张辽顺利将被围的士兵解救出来。
这一战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张辽就用这800人在孙权大营里连冲带杀,孙吴军队居然无奈,看着他们杀进杀出,孙吴士气大损。孙吴军队又攻了十多天,被士气高昂的曹军挡在城下无法得手,孙权决定撤兵。
吴军接到命令陆续撤退,孙权和吕蒙、甘宁、凌统、蒋钦、陈武、潘璋等将领留在后面督阵。合肥城外有条淝水,淝水上有一个渡口叫逍遥津,孙权等人正在逍遥津以北等待过河,被远眺敌情的张辽恰好发现。
张辽再次率兵突然杀出,目标直指孙权。这一击实在太突然了,孙权等人毫无防备,吕蒙和甘宁拼死保护孙权,凌统指挥身边的人架着孙权就走,凌统把孙权转移到安全地带,返过来再与曹军交战,身边的人一个个战死,他也多处受伤,估计孙权已经脱险,这才撤离战场。
吕蒙、甘宁、蒋钦等人死战张辽以掩护孙权,甘宁勇猛异常,不停地引弓射敌,负责鼓吹的士兵大概也伤亡得差不多了,甘宁发现自己一方的军乐队突然没了声响,还厉声询问,壮气毅然。凌统这时也过来,掩护孙权撤退后重新杀回,他跟甘宁配合默契,抵挡住了曹军的猛攻。
对江东来说此战打得很惨烈,偏将军陈武力战而死,宋谦、徐盛、甘宁等人负伤。徐盛受伤后长矛都弄丢了,贺齐过来救了徐盛一命,捡回徐盛的长矛。陈武自孙策时代便追随左右,孙权让他督五校,负责保卫孙权的安全,他力战而死,算是尽到了职守。对陈武的死孙权很伤心,后来亲自参加了陈武的安葬仪式。陈武有个爱妾,孙权下令让她给陈武殉葬,陈武的儿子陈修日后也成长为孙吴的高级将领。
陈武战死,徐盛等人受伤,他们手下不少士卒纷纷后退,潘璋赶到,斩杀了两名后退者,才稳住了阵脚。
张辽遇到一个紫色胡须的吴将,上身长、下身短,在马上很善射,张辽问孙吴的降卒这个人是谁,降卒回答是孙权,张辽懊悔不已,赶紧跟乐进急追。
孙权骑马到了逍遥津渡口上的一座桥,这座桥年久失修,桥面已坏,有一丈多宽的地方没有桥板,此时只有他的亲近监谷利在身边,谷利让孙权握住马鞍稳住身体,他在后面挥鞭以助马势,马使劲腾越,最后跳过了断桥。谷利立下大功,后来被封为都亭侯。
孙权侥幸逃过淝水,遇上贺齐率3000人前来接应,孙权才得以脱险。贺齐把孙权迎入大船,摆上酒宴为孙权压惊,席间贺齐落下眼泪,他对孙权说:“人主的安危是大事,今天我们几乎酿成大祸。群臣震怖,像没有天没有地了一样,我将把今天这件事作为终身之诫!”孙权也走下座席,过去替贺齐擦干眼泪。
甘宁等人随后突围而回,其中凌统受伤最重,到淝水边时,桥已被曹军破坏,凌统穿着甲胄潜水渡河,到了孙权的大船上,孙权见了又惊又喜,把凌统留在自己的船上。孙权亲自为凌统换了衣服,拿出珍藏的卓氏良药为凌统疗伤,凌统才得以不死。
逍遥津一役,曹军以7000余人打退孙吴10万人的进攻,两次陷孙权于危难,打得吴军损兵折将,创造了战场神话。张辽经过此战名气更大,自那时起张辽的名字便与逍遥津联系在了一起。
此战也是孙权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人多势众,猛将如云,却被打得难以招架,士气大伤。后人评论此战的胜利,一方面归功于张辽等人作战勇敢,面对强敌敢于主动出击,以不足十分之一的力量,打得敌人节节退败。另一方面对于曹操知人善任也给予高度评价。
曹操在留下的封函里仿佛已经预知了一年后发生的情况,对于如何用兵给出了清楚的指示,他知道张辽、乐进、李典等人互相不服气,平时都不买对方的账,所以把拒敌方案暂时秘而不宣,他相信关键时候张辽等人能以大局为重,且互相激励,一定能出奇制胜。之所以让张辽担任主攻,让乐进守城,是因为曹操了解他们的性格,张辽作战勇猛,有狠劲;乐进打起仗来比较冷静,适合守城。
除这两方面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被忽视了,孙吴军队中正流行瘟疫,削弱了战斗力,并迫使人马后退。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碰上了瘟疫,军队大部分撤出了发病区。瘟疫的威力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得很突出,吴军此次在合肥失利,也与瘟疫有关。
逍遥津旧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老城区的逍遥津公园内,园内还有张辽墓。张辽祖籍并州刺史部雁门郡,跟关羽是同乡,因而关系很好。张辽于七年后去世于江都,死后要么就地葬于江都,要么葬于家乡,不大可能葬在合肥,这个墓应该是后人为纪念他而修的衣冠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