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印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丹崖文集最新章节!
由于前一段时间为了赶写一份分析报告,把五一长假和下班后的业余时间都用上了,致使感觉很累,有时感觉心慌、胸闷,怀疑自己的心脏有问题,因此写作等业余爱好都暂时停了下来。这次到太原参加学术会议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放松一下自己,没有给自己确定写作的任务。但是,自从到了太原的那天早上起,太原就开始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直到回到西安一个月以后,我还是想把太原给我的印象写出来,否则她会时不时地出来搅乱我的心绪。可是我又不知道用什么词来给此文拟一个题目,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词能表述出我的感受。
我工作将近30年了,天南地北也去过不少的地方,可山西太原是多次乘火车或飞机路过而没有来过。太原是个什么样子,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朦朦胧胧、模模糊糊。时常浮现在眼前的的景象就是那一辆接着一辆的、黑呼呼的重型卡车,拉着一车车黑呼呼的煤炭,轰鸣着驶过去,扬起漫天的黑呼呼的粉尘。这种印象一方面是电视画面给我留下的,也是我一次次进京路过太原火车站是的真实感受。火车进入山西,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群山绵延、沟壑纵横、褐石裸露,虽然是有树木,却很少见有森林,更难以见到原始的生态,穿梭在山间公路上的是一辆辆黑呼呼的拉煤的卡车,在人们的想象中留下的只能是封闭褐贫穷。
每当说起太原,我不禁会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我生活过的社区。因为是属于北方地区,虽然冬天并不是十分地寒冷,但都有燃煤取暖的习惯。一到冬季,家家户户就架起了简易的煤球炉取暖,大一点单位的生活区,也是矗立着一座座冒着黑烟的烟囱。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看到马路上落着一层厚厚的没有燃尽的煤灰。尽管是在室内上班,衬衣的领子每天都是黑的就连头发里面都落满了黑灰。我一直认为太原的人就是生活在天空飘着黑灰的环境中。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大同石窟的石像覆盖着厚厚的煤灰,历史悠久、做工精细的石像的表面被腐蚀脱落,更加深了那灰朦朦的印象。
2005年5月21日,我有机会真正走进太原,近距离地了解和体会太原,才使我固封了的印象得以改观。
早上8点40分,火车到达太原火车站,当我随着人流,通过地下通道走出火车站的时候,我特意停下脚步,仔细打量着这座城市,并下意识地抬起头望了望天空。我诧异的发现,天空并没有想象的黑色的灰尘,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不同!火车站坐西向东,站前广场虽然不太大但朴素整洁。在广场的对面有一条宽广的马路向东延伸出去。前来接我的当地朋友,自豪地向我介绍到:这是太原的一条主干道,叫迎泽大街。路宽180米,长10公里,大街的两边没有路灯、更没有电线杆,夜间马路的照明采用的是安装在路边的射灯,如果把路中间的路障撤掉就是一个标准的机场跑道。
迎着晨曦,车在迎泽大街上奔驰,路边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株株槐树撑起一片片绿荫,人民广场、临街公园中晨练的人们还没有散尽。不一会的工夫,汽车开上了一座大桥。桥并不气派,且有点陈旧,还有后来加宽维修过的痕迹。当我抬头向外望去的时候,眼前的景象着实让我大吃一惊。桥下河面宽阔、碧水荡漾,笔直的河床一直伸延到天边,在尽头天水相连,水天一色,湿润凉爽的河风沁人心扉。车厢中同行的人一下精神起来,不断地有人惊叹到:“这是太原?”我也在心里问自己,似乎是走在天津的海河之上,可是海河没有这么宽阔,也没有这么笔直,河的两岸也没有这么宽的绿化带。好像是走进了江南水乡,可江南水乡没有这样清爽,这么宽广和大气。汽车很快过了桥,向南拐了个弯以后,就沿着河边宽阔的滨河东路向南驶去。当我从疑惑中醒过神来,准备询问这是什么河的时候,车子已经来到了我们的住处。
当我到酒店前台办好了入住手续,来到房间放下行李,洗漱完毕,坐在低矮的的沙发里点着了一支烟的时候,太阳已经爬上了对面的楼顶,阳光从纱窗间洒进了房间,青烟在阳光下缓缓地飘散。人刚刚静了下来,思绪就开始缠绕在心头,太原给我的印象还是那么地朦胧,即使我尽力地搜索着、想象着,还是形不成一个基本的印象,而刚才所见到的景象不停地被排斥,不敢以刚才的景象来描述太原。宽广的迎泽大街让人感觉到城市的大气。而那不知名名的水面,让我感受到了河风的凉爽,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自然生态。
我实在无法在房间里再待下去,也不愿意再劳神做无谓的想象,心中涌动一股亲近这座城市的渴望。于是便起身下楼,向酒店的服务员打听太原的风土人情。第一个要问的问题自然是对面的那条河。原来,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汾河!我暗自责怪自己的无知或者是健忘。
我信步再次来到河边,用心品味着这高原上的清风碧水,欣赏着太原人民历时三年、耗资5亿多人民币改造的汾河。这巨大的付出我无法判断是否值得,但的确是改变了太原在我脑海中的印象。
由于前一段时间为了赶写一份分析报告,把五一长假和下班后的业余时间都用上了,致使感觉很累,有时感觉心慌、胸闷,怀疑自己的心脏有问题,因此写作等业余爱好都暂时停了下来。这次到太原参加学术会议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放松一下自己,没有给自己确定写作的任务。但是,自从到了太原的那天早上起,太原就开始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直到回到西安一个月以后,我还是想把太原给我的印象写出来,否则她会时不时地出来搅乱我的心绪。可是我又不知道用什么词来给此文拟一个题目,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词能表述出我的感受。
我工作将近30年了,天南地北也去过不少的地方,可山西太原是多次乘火车或飞机路过而没有来过。太原是个什么样子,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朦朦胧胧、模模糊糊。时常浮现在眼前的的景象就是那一辆接着一辆的、黑呼呼的重型卡车,拉着一车车黑呼呼的煤炭,轰鸣着驶过去,扬起漫天的黑呼呼的粉尘。这种印象一方面是电视画面给我留下的,也是我一次次进京路过太原火车站是的真实感受。火车进入山西,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群山绵延、沟壑纵横、褐石裸露,虽然是有树木,却很少见有森林,更难以见到原始的生态,穿梭在山间公路上的是一辆辆黑呼呼的拉煤的卡车,在人们的想象中留下的只能是封闭褐贫穷。
每当说起太原,我不禁会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我生活过的社区。因为是属于北方地区,虽然冬天并不是十分地寒冷,但都有燃煤取暖的习惯。一到冬季,家家户户就架起了简易的煤球炉取暖,大一点单位的生活区,也是矗立着一座座冒着黑烟的烟囱。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看到马路上落着一层厚厚的没有燃尽的煤灰。尽管是在室内上班,衬衣的领子每天都是黑的就连头发里面都落满了黑灰。我一直认为太原的人就是生活在天空飘着黑灰的环境中。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大同石窟的石像覆盖着厚厚的煤灰,历史悠久、做工精细的石像的表面被腐蚀脱落,更加深了那灰朦朦的印象。
2005年5月21日,我有机会真正走进太原,近距离地了解和体会太原,才使我固封了的印象得以改观。
早上8点40分,火车到达太原火车站,当我随着人流,通过地下通道走出火车站的时候,我特意停下脚步,仔细打量着这座城市,并下意识地抬起头望了望天空。我诧异的发现,天空并没有想象的黑色的灰尘,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不同!火车站坐西向东,站前广场虽然不太大但朴素整洁。在广场的对面有一条宽广的马路向东延伸出去。前来接我的当地朋友,自豪地向我介绍到:这是太原的一条主干道,叫迎泽大街。路宽180米,长10公里,大街的两边没有路灯、更没有电线杆,夜间马路的照明采用的是安装在路边的射灯,如果把路中间的路障撤掉就是一个标准的机场跑道。
迎着晨曦,车在迎泽大街上奔驰,路边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株株槐树撑起一片片绿荫,人民广场、临街公园中晨练的人们还没有散尽。不一会的工夫,汽车开上了一座大桥。桥并不气派,且有点陈旧,还有后来加宽维修过的痕迹。当我抬头向外望去的时候,眼前的景象着实让我大吃一惊。桥下河面宽阔、碧水荡漾,笔直的河床一直伸延到天边,在尽头天水相连,水天一色,湿润凉爽的河风沁人心扉。车厢中同行的人一下精神起来,不断地有人惊叹到:“这是太原?”我也在心里问自己,似乎是走在天津的海河之上,可是海河没有这么宽阔,也没有这么笔直,河的两岸也没有这么宽的绿化带。好像是走进了江南水乡,可江南水乡没有这样清爽,这么宽广和大气。汽车很快过了桥,向南拐了个弯以后,就沿着河边宽阔的滨河东路向南驶去。当我从疑惑中醒过神来,准备询问这是什么河的时候,车子已经来到了我们的住处。
当我到酒店前台办好了入住手续,来到房间放下行李,洗漱完毕,坐在低矮的的沙发里点着了一支烟的时候,太阳已经爬上了对面的楼顶,阳光从纱窗间洒进了房间,青烟在阳光下缓缓地飘散。人刚刚静了下来,思绪就开始缠绕在心头,太原给我的印象还是那么地朦胧,即使我尽力地搜索着、想象着,还是形不成一个基本的印象,而刚才所见到的景象不停地被排斥,不敢以刚才的景象来描述太原。宽广的迎泽大街让人感觉到城市的大气。而那不知名名的水面,让我感受到了河风的凉爽,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自然生态。
我实在无法在房间里再待下去,也不愿意再劳神做无谓的想象,心中涌动一股亲近这座城市的渴望。于是便起身下楼,向酒店的服务员打听太原的风土人情。第一个要问的问题自然是对面的那条河。原来,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汾河!我暗自责怪自己的无知或者是健忘。
我信步再次来到河边,用心品味着这高原上的清风碧水,欣赏着太原人民历时三年、耗资5亿多人民币改造的汾河。这巨大的付出我无法判断是否值得,但的确是改变了太原在我脑海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