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十六章 温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最新章节!
这个世界上的人分为很多种。
有的人如一桶墨水,从头到脚都是黑的,你一沾上,你也黑了;
有的人如一滩浊水,浑浊不堪,你一踩上,保管溅你一身脏水;
有的人如一桶浆糊,稀里糊涂,你不知道他想干嘛,他也不知道自己想干嘛;
有的人如一潭清水,清澈见底,让人倍感清新,与之相处,神清气爽;
有的人如一泓清泉,越是细细品味,你就越能觉出他的甘甜,越是相处的久,你就越会发现他有诸多的优点。
吴士琦就如同一泓清泉,你不问他的时候,他只是在一旁静静的流淌,清静淡雅,一旦你问起他,你就会发现他的知识是如此的渊博,不管什么问题,他都能为你细细解答,如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
县令大人有招,吴士琦很快便出现在琴治堂。
经过这段时间相处,张斌对他愈是尊崇了,见他进来,张斌立马站起来,亲切的道:“吴先生,来,请坐,请坐。”
吴士琦仍是受宠若惊的表情,恭敬的在书桌左侧的围椅上坐下来,没有丝毫恃宠而骄的模样。
张斌并未急着问起政绩的事情,反而好奇的问道:“吴先生学识之渊博着实令本官钦佩,先前本官几次问起的问题都非一般书中能看到的,不知先生是从哪里看来的?”
吴士琦闻言,谦虚道:“县令大人过誉了,小人哪里是什么学识渊博,只是因为才疏学浅,科举无望,所以喜欢跑出去转,看的多了,听的多了,有些东西自然就懂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他好像什么都知道,原来是喜欢到处跑,张斌不由向往道:“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些死书其实没多大用处,本官还从未去游览过我大明的万里河山,终究不如先生懂得多。”
吴士琦却是钦佩道:“县令大人过谦了,大人弱冠之年便金榜高中,实乃不世奇才。”
张斌闻言,不由脸上一热,连忙谦虚道:“过奖了,过奖了,本官还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先生呢。”
吴士琦连忙拱手道:“县令大人请讲。”
张斌略微有点尴尬的道:“是这样的,本官来平阳上任也有两年多了,却一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明年的京察大计,恐怕会升迁无望,所以,本官想趁着这最后一年,做出点成绩来,同时也让平阳百姓日子好过一点,不知先生可有什么办法?”
吴士琦闻言,叹息道:“唉,其实,如今这世道,不贪财,不扰民就已经算是好官了,县令大人做的已经够好了。”
不贪财,不扰民,这样的官员,放眼现在的阉党阵容,的确是难得的好官了,问题他不能投入阉党阵容啊!
张斌这个尴尬啊,不得不厚着脸皮,语言带双关道:“先生见笑了,本官这不是想更进一步,做的更好嘛。”
吴士琦闻言,沉思了一阵,随后叹息道:“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能勉强混个温饱他们就知足了,但是,现在这个样子,要让所有百姓的吃的饱,穿的暖,难啊!”
张斌倒是不知道,现在的老百姓已经苦成了这个样子,他不由大惊道:“不会吧,现在的百姓连温饱达不到吗?”
吴士琦指了指张斌书桌上的黄册清单,猜测道:“县令大人是想通过黄册中关于田地、房屋、车船、牲畜的记录来了解平民百姓的情况吧?”
张斌尴尬的点头道:“恩,本官也是晕了头了,忘了平阳有十多万百姓,这要一户户去看,不知道要看到什么时候去。”
吴士琦摇头道:“县令大人不用看了,现在的百姓大多都是佃户,名下根本就没有田产,那过得就是牛马一样的生活。就算有田产的,一般农户也只有十来亩地了,一户人家,最少也有五六口人,十亩地,每亩出产两石粮,一年也就二十石,一个壮丁一个月就需一石粮,剩下的老幼妇孺,能有口稀饭喝就不错了,至于衣物,那都是补丁叠补丁,几年也难得制身新的。就这还没算田赋、徭役和辽饷呢。”
一石粮大概一百五十斤左右,这会儿农田产量极低,亩产两石那还算是不错的田了,差点的亩产也就一石多,最好的也不到三石,这些张斌都知道。
他还知道,这会儿一个壮汉一天真能吃四五斤粮食,因为一般百姓家里都吃不起油,没油水,不多吃点,干会儿活就会饿的肚子咕咕叫。
他唯一没想到的就是,现在的农户家里竟然都只有十来亩地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立朝之初那可是每户都分了上百亩地的!
他不由好奇的问道:“原本每个农户家里不是有上百亩地吗,这地呢,不会都被乡绅土豪收购去了吧,这可是他们的命根子,有几个人会卖?平民百姓如果不肯卖,乡绅土豪总不会明抢吧?”
吴士琦摇头道:“哪里用得着抢啊,县令大人您应该也知道生老病死、婚丧喜庆都是要花钱的,农户家里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存余,一旦遇上天灾,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活,如果再有个生老病死什么的,那就得借钱度日了,如果天灾不断,借的钱还不上,还要交各种税赋,那就唯有卖田了。”
张斌闻言,不由点了点头,这个时候老百姓对天灾的确没有什么抵抗力,一旦发生天灾,毁掉一年的收成,老百姓可能还能借钱度日,如果连续几年天灾不断,田里没有一点收成,那不卖田的确会饿死。
大明立朝至今又发生了多少场天灾呢?这个已经无法估算,这地应该就是这么慢慢卖出去的。
吴士琦歇了口气,继续道:“这天灾是一方面,还有人祸,比如,哪家如果出个好吃懒做、吃喝嫖赌的败家子,那这家人,用不了几年就完了。还有倭寇、匪患、窃贼、强盗等等,随便遇上一个,都能让老百姓倾家荡产。”
张斌闻言,不由沉重的点了点头,这会的老百姓要守住祖辈留下来的那点地的确不容易。
现在的土地兼并实在是太恐怖了,难怪崇祯朝一发生自然灾害就到处是农民起义,没办法啊,不造反,不去抢那些土豪乡绅,贪官污吏甚至是皇亲国戚的粮,他们就会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平民百姓的温饱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呢?
这个世界上的人分为很多种。
有的人如一桶墨水,从头到脚都是黑的,你一沾上,你也黑了;
有的人如一滩浊水,浑浊不堪,你一踩上,保管溅你一身脏水;
有的人如一桶浆糊,稀里糊涂,你不知道他想干嘛,他也不知道自己想干嘛;
有的人如一潭清水,清澈见底,让人倍感清新,与之相处,神清气爽;
有的人如一泓清泉,越是细细品味,你就越能觉出他的甘甜,越是相处的久,你就越会发现他有诸多的优点。
吴士琦就如同一泓清泉,你不问他的时候,他只是在一旁静静的流淌,清静淡雅,一旦你问起他,你就会发现他的知识是如此的渊博,不管什么问题,他都能为你细细解答,如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
县令大人有招,吴士琦很快便出现在琴治堂。
经过这段时间相处,张斌对他愈是尊崇了,见他进来,张斌立马站起来,亲切的道:“吴先生,来,请坐,请坐。”
吴士琦仍是受宠若惊的表情,恭敬的在书桌左侧的围椅上坐下来,没有丝毫恃宠而骄的模样。
张斌并未急着问起政绩的事情,反而好奇的问道:“吴先生学识之渊博着实令本官钦佩,先前本官几次问起的问题都非一般书中能看到的,不知先生是从哪里看来的?”
吴士琦闻言,谦虚道:“县令大人过誉了,小人哪里是什么学识渊博,只是因为才疏学浅,科举无望,所以喜欢跑出去转,看的多了,听的多了,有些东西自然就懂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他好像什么都知道,原来是喜欢到处跑,张斌不由向往道:“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些死书其实没多大用处,本官还从未去游览过我大明的万里河山,终究不如先生懂得多。”
吴士琦却是钦佩道:“县令大人过谦了,大人弱冠之年便金榜高中,实乃不世奇才。”
张斌闻言,不由脸上一热,连忙谦虚道:“过奖了,过奖了,本官还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先生呢。”
吴士琦连忙拱手道:“县令大人请讲。”
张斌略微有点尴尬的道:“是这样的,本官来平阳上任也有两年多了,却一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明年的京察大计,恐怕会升迁无望,所以,本官想趁着这最后一年,做出点成绩来,同时也让平阳百姓日子好过一点,不知先生可有什么办法?”
吴士琦闻言,叹息道:“唉,其实,如今这世道,不贪财,不扰民就已经算是好官了,县令大人做的已经够好了。”
不贪财,不扰民,这样的官员,放眼现在的阉党阵容,的确是难得的好官了,问题他不能投入阉党阵容啊!
张斌这个尴尬啊,不得不厚着脸皮,语言带双关道:“先生见笑了,本官这不是想更进一步,做的更好嘛。”
吴士琦闻言,沉思了一阵,随后叹息道:“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能勉强混个温饱他们就知足了,但是,现在这个样子,要让所有百姓的吃的饱,穿的暖,难啊!”
张斌倒是不知道,现在的老百姓已经苦成了这个样子,他不由大惊道:“不会吧,现在的百姓连温饱达不到吗?”
吴士琦指了指张斌书桌上的黄册清单,猜测道:“县令大人是想通过黄册中关于田地、房屋、车船、牲畜的记录来了解平民百姓的情况吧?”
张斌尴尬的点头道:“恩,本官也是晕了头了,忘了平阳有十多万百姓,这要一户户去看,不知道要看到什么时候去。”
吴士琦摇头道:“县令大人不用看了,现在的百姓大多都是佃户,名下根本就没有田产,那过得就是牛马一样的生活。就算有田产的,一般农户也只有十来亩地了,一户人家,最少也有五六口人,十亩地,每亩出产两石粮,一年也就二十石,一个壮丁一个月就需一石粮,剩下的老幼妇孺,能有口稀饭喝就不错了,至于衣物,那都是补丁叠补丁,几年也难得制身新的。就这还没算田赋、徭役和辽饷呢。”
一石粮大概一百五十斤左右,这会儿农田产量极低,亩产两石那还算是不错的田了,差点的亩产也就一石多,最好的也不到三石,这些张斌都知道。
他还知道,这会儿一个壮汉一天真能吃四五斤粮食,因为一般百姓家里都吃不起油,没油水,不多吃点,干会儿活就会饿的肚子咕咕叫。
他唯一没想到的就是,现在的农户家里竟然都只有十来亩地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立朝之初那可是每户都分了上百亩地的!
他不由好奇的问道:“原本每个农户家里不是有上百亩地吗,这地呢,不会都被乡绅土豪收购去了吧,这可是他们的命根子,有几个人会卖?平民百姓如果不肯卖,乡绅土豪总不会明抢吧?”
吴士琦摇头道:“哪里用得着抢啊,县令大人您应该也知道生老病死、婚丧喜庆都是要花钱的,农户家里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存余,一旦遇上天灾,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活,如果再有个生老病死什么的,那就得借钱度日了,如果天灾不断,借的钱还不上,还要交各种税赋,那就唯有卖田了。”
张斌闻言,不由点了点头,这个时候老百姓对天灾的确没有什么抵抗力,一旦发生天灾,毁掉一年的收成,老百姓可能还能借钱度日,如果连续几年天灾不断,田里没有一点收成,那不卖田的确会饿死。
大明立朝至今又发生了多少场天灾呢?这个已经无法估算,这地应该就是这么慢慢卖出去的。
吴士琦歇了口气,继续道:“这天灾是一方面,还有人祸,比如,哪家如果出个好吃懒做、吃喝嫖赌的败家子,那这家人,用不了几年就完了。还有倭寇、匪患、窃贼、强盗等等,随便遇上一个,都能让老百姓倾家荡产。”
张斌闻言,不由沉重的点了点头,这会的老百姓要守住祖辈留下来的那点地的确不容易。
现在的土地兼并实在是太恐怖了,难怪崇祯朝一发生自然灾害就到处是农民起义,没办法啊,不造反,不去抢那些土豪乡绅,贪官污吏甚至是皇亲国戚的粮,他们就会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平民百姓的温饱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