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拨款和事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皇宋锦绣最新章节!
叶清臣手中有钱,却不敢随意的动,之前大撒把一样的,几乎让整个北方农田水利工程给拖住,虽然说,未来很美好,只要整个北方的农田水利工程修建完成,整个北方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程度,就会显著的提升。
这对于一个朝廷的安定,有着巨大无比的作用,一个王朝的稳定,不在于他在丰收的年景,到底会产生多少粮食,而是在歉收或者是自然灾害的时候,到底产出多少粮食。
前者生产多余的,除了酿酒,就很难有其他的作为了,可是后者,一旦少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缺口,当这个缺口增大,加上社会分配体系出现一点的问题,富人们多占,普通人少一点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必然会发生战争,或者推翻整个朝廷,或者,就是极大的削弱中央政府。
叶清臣这么做,甚至为了建设,而受到这些乡绅们的盘剥,一直到有了韩琦作为对比之后,这才对他们动手。
可是现在,有了现在的教训,他不会把手头上面,所有能够流动的资金,都给动用了,这不是一个健康的政府做出来的。
有了这些经验的,他也小心了很多,除非是之前就定下来的计划,否则的话,必须要三司重新研究之后,才会给予拨款,一旦有任何的疑问,都会否决。
这样下来,等于是多出了手段,可是对于财物安全来说,却是好了很多,一些明显是看到钱眼红,增加消耗的项目,直接就被叶清臣砍掉。
北宋的财政平衡,就这么的简单的形成了,甚至是叶清臣也做出了一个简单的计划,让三司整理所有需要投入资金的地方,通过轻重缓急,还有其他一些必要支出做一个预案。
这是一个计划的前提,一旦做出,就会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不过在没有足够的效率的前提下,这个注定会是一个大概的计划。
贾朝昌知道,叶清臣手中有一笔钱,可是具体多少,不太清楚,不过应该是足够这一次的换装和武装运作。
不过,为了得到足够的资金,贾朝昌还是用枢密院的形式,进行申请。
枢密院的这些申请,是有正当的理由,加强河北前线,防止被辽国突破。
在西北边患大大降低的前提下,整个北方战争的中心,就又回到了河北前线上面,谁都知道,在三国之中,当西夏彻底的灭亡了之后,宋辽之争必然会成为重点,甚至会越演越烈。
以前还有一个西夏作为缓冲,甚至辽国不会直接上来,而是转而依靠西夏的间接,现在,一切都没有缓冲,西夏的国土属于了辽国,双方只要有任何的摩擦,就必然会产生战争,那么要想保证北方安全,加强是在所难免的。
已经有3年,河北前线都没有任何增加了,这个理由,也算是正当,哪怕是没有计划,这笔钱叶清臣也会拨付。
况且不多的,棱堡的强大就在于,棱堡的单独成本并不高,一座棱堡才2000贯的成本,250座,也不过是50万贯。
这别说是跟以前河北的相比,就算是跟西北相比,都不算什么,贾朝昌只是笼统的写了增加河北城防强度,就这样的通过了。
同样的,给10万禁军换装,成本同样不高,这个改动,只是在长弓上面进行改动,一把长弓的成本200文,箭要贵一点,一套长弓的箭的成本,包括50只穿甲箭,50只重箭,150只标准长箭在内的成本,大概是1.2贯左右。
看起来箭的成本,比之前短弓的箭的成本,最少提升了5倍,可是长弓和箭加起来的成本,还不足以前短弓的成本的一半,这样就算10万禁军,需要更换8万套长弓,也不过是12万贯,加上一些准备的费用,贾朝昌一共申请了100万贯。
听起来,这个绝对数字是非常的大,可是洒在整个河北防线这个大摊子上面,就真的是不算什么了。
要知道,在庆历四年一年,在西北的总花销,就超过了400万贯,这是对于整个西北驻军的花费,可是单纯城防修补和营寨的修建,就超过了180万贯。
河北防线,比起西北的防线,更加的重要,单纯一个修补,要了100万贯,这笔钱跟西北军费比起来,少太多了,这些从西北节约的钱,直接补贴到北方防线就可以了。
叶清臣是一个心细的三司使,也不可能把每一笔钱的花费,都落到实处,这一点到21世纪都无法做到,科技的发达,并不能够完全的把握人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比比皆是,更别说,名义上,贾朝昌没有挪用。
投入到棱堡上面的钱,本身就是提升整个河北防线强度,而长弓,则是提升禁军效率必然的运作,这些都是有所先例的,并不突兀。
贾朝昌的野心,就这么的掩盖在了整个枢密院庞大的事物之中,在资金到位了之后,磨刀霍霍的行动开启了的。
狄青旗下被增加了2万的禁军,一共是8个军,全面的进行了换装。
在保州的收获,再加上狄青对于长弓的理解,整个换装从一开始,就跟原来计划的不一样了。
兵员上面,狄青更多抽调了一些新兵的兵员,或许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却达到了6成左右,整个长弓的训练,几乎都是在新兵之中挑选和选拔的。
当然了,老兵之中的神射手,也没有放弃,在训练的时间较少的前提下,离不开有经验的弓手,或许这些精锐的弓手,在转为长弓手之后,或多或少有些不习惯,可是充当领弓手是没有问题的。
在稍稍的熟悉了长弓的使用方法之后,这些弓手或许无法做到跟整体方阵齐射,却可以的指导方阵,这样可以发挥出经验。
在狄青看来,伴随着对长弓使用的深入下去,这些弓手,到最后,还是会逐步的被淘汰掉,已经形成的禁军体系,跟这种新的训练方法格格不入,但是总体而言,纪律性,还是后者更好。
大量新兵进入到了军营之中,在初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狄青手下的禁军,战斗力的减弱了很多,可是在逐步的训练之中,狄青发现,这样的效果非常好。
只要他们完成了最基础的训练之后,特别是按照新兵训练的方法,看起来没有多少的问题,可是一旦到了演习,立刻出现了不同,比起其他混杂了部分老兵队伍,执行性和战斗力都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
看起来是耗费了更多的功夫,可是实际上,效率会更高,战斗力更强,这也让狄青坚持了自己的看法,逐步把这些方法跟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更好的训练部队。
赵信如果知道,他在苗家庄的训练方法,被北宋的战神发现,并且成功的应用,开始发挥出出色的效果的时候,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不过这样的训练,再怎么的训练,也只是一个准近代的军队,把最像是热武器时代的长弓,跟近代军队结合起来,两者合一发挥出来的效果,应该是可以完爆这个时代的军队,这一个军事行动,也在之后,发挥出了可怕效果。
类似的换装,在北宋司空见惯,同时韩琦已经在西北证明了长弓的作用,谁都以为,这只是枢密院的理性换装,也只有那些将军知道,接下来要有一个大战要打,其他人都不知道。
包括狄青在内的这些将军们,也没有把这个消息走漏出去,原因很简单,整个北宋军方,跟他们相同的身份的将军,不知道有多少,一旦这个事情暴露出去,多少有背景,有能力的人会占据这个位置。
在北宋成立的这几十年的时间之中,燕云十六州,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愿望,而如果有机会,帮助赵宋官家,从辽国手中夺取这个燕云十六州的话,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待遇,封侯拜相,走上人生巅峰。
北宋汴梁,渐渐的恢复了平静,辽国的消息,也在最初引发了一定的波澜之后,渐渐的消失了。
辽国发生的一切,并没有在北宋的朝堂之上,诞生多少的波澜,一方面,有资格知道这个情况的人,属于是少数,另外的,北宋各方面的情况向好,各种的事物方兴未艾,没工夫去理会辽国那么一摊子事情。
在距离汴梁数千里之外洪泽湖,则是另外的一个景象,本身,预定要前往汴梁的赵信,实际上,耽误了几个月。
本来,应该在七八月就进入到汴梁的他,实际上,是在洪泽湖被拦下来了。
整个计划出现了巨大的变动,炼钢厂出现了巨大的事故,一炉20吨的钢水,因为操作失误,发生了侧漏,最少有400多人遇难,1000多人受伤。
当时,第一次过来报讯的时候,只是说出现了点事故,造成了多少的经济损失,哪怕赵信用后世的方法,建设了定海军,可是时间太短,依然无法转变一些官员的看法。
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财物的损失,可是赵信不一样,他更关心的是人。
任何的生产单位,生产机器,都是用人才操作,没有人,这些东西就生产不出来。
简单评估了一下经济损失,就可以知道,这个事故有多大,炼钢厂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这个时代,没有大规模的机器的前提下,人力就成为了重点。
再三的询问了之后,具体的数字才报上来,赵信立刻吓了一跳,这个损失对于见惯了后世咨询的他,也有些无法接受。
巨大的事故,直接的阻拦了赵信的脚步,赵信很清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之中,这样巨大的责任事故所带来危害,如果让定海军留守的官员来处理的话,会留下巨大的隐患的。
他们并不具备灵活处理这些矿难的经验,如果按照北宋官员的经验来处理的话,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定海军的发展,在现在,是一个的关键性的截断,一直以来,都没有问题,这是让赵信欣慰的,也是让他一直担心的,却不知道担心的是什么。
现在,担心终于出现了,在他离开的档口,出现了这么可怕的一个事故,如果不处理好,甚至会让整个定海军的发展被延缓,这对于定海军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
为此,他甚至改变了行程,把本来准备的计划彻底的调整,把七八月份进入到汴梁,并且开启整个铁路工程的计划给推迟了。
钢铁才是兴建铁路的关键,这一次钢铁厂出现的事故,不但有大量熟练的工人受伤或者遇难,大量的钢铁设施,也受到了影响,几乎不可能同时生产处足够的钢铁,铁路计划就算是敲定,也只能够搁置。
一个遍布在整个北宋规模的庞大的铁路,需要的铁料是一个天文数字,同时,需要长期的时间,才能够最终完成,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影响不大,他的时间还很多,特别是西夏已经灭亡的时候,北宋拥有更多的时间。
好在,这是在北宋,生产和生活的节奏,还没有那么的快,推迟个几个月的时间,到年节的时候,述职和回京一起进行。
实际上,赵信回来的真的很及时的,如果他不回来的话,原来提拔的那些官员,就会封存这个炼铁厂,停止冶炼炉,转而选择大名府的方式。
那是成熟的,不会大规模的产生危险的,可是这对于定海军来说,就是一个开历史的倒车,高炉的效率比起普通的冶铁来说,高出不少,哪怕现在大名府的铁匠作坊,也用了催化剂,各种的焦炭,甚至总结出了提升生产效率的方法,可是在21世纪,已经用无数实例证明了,小规模的成本,永远要比大规模的高。
一次事故,这在工业生产之中,经常都会发生,发现了之后,只要认真的找出原因,损失再大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能就这么的放弃了。
赵信的及时回归,让钢铁厂的下降被停止,他及时回归,稳定了波动的气氛,避免了接二连三的巨大隐患,同时,对于所有的伤者,都全力救助,不惜一切的代价,对于死难的,也落实的赔偿。
叶清臣手中有钱,却不敢随意的动,之前大撒把一样的,几乎让整个北方农田水利工程给拖住,虽然说,未来很美好,只要整个北方的农田水利工程修建完成,整个北方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程度,就会显著的提升。
这对于一个朝廷的安定,有着巨大无比的作用,一个王朝的稳定,不在于他在丰收的年景,到底会产生多少粮食,而是在歉收或者是自然灾害的时候,到底产出多少粮食。
前者生产多余的,除了酿酒,就很难有其他的作为了,可是后者,一旦少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缺口,当这个缺口增大,加上社会分配体系出现一点的问题,富人们多占,普通人少一点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必然会发生战争,或者推翻整个朝廷,或者,就是极大的削弱中央政府。
叶清臣这么做,甚至为了建设,而受到这些乡绅们的盘剥,一直到有了韩琦作为对比之后,这才对他们动手。
可是现在,有了现在的教训,他不会把手头上面,所有能够流动的资金,都给动用了,这不是一个健康的政府做出来的。
有了这些经验的,他也小心了很多,除非是之前就定下来的计划,否则的话,必须要三司重新研究之后,才会给予拨款,一旦有任何的疑问,都会否决。
这样下来,等于是多出了手段,可是对于财物安全来说,却是好了很多,一些明显是看到钱眼红,增加消耗的项目,直接就被叶清臣砍掉。
北宋的财政平衡,就这么的简单的形成了,甚至是叶清臣也做出了一个简单的计划,让三司整理所有需要投入资金的地方,通过轻重缓急,还有其他一些必要支出做一个预案。
这是一个计划的前提,一旦做出,就会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不过在没有足够的效率的前提下,这个注定会是一个大概的计划。
贾朝昌知道,叶清臣手中有一笔钱,可是具体多少,不太清楚,不过应该是足够这一次的换装和武装运作。
不过,为了得到足够的资金,贾朝昌还是用枢密院的形式,进行申请。
枢密院的这些申请,是有正当的理由,加强河北前线,防止被辽国突破。
在西北边患大大降低的前提下,整个北方战争的中心,就又回到了河北前线上面,谁都知道,在三国之中,当西夏彻底的灭亡了之后,宋辽之争必然会成为重点,甚至会越演越烈。
以前还有一个西夏作为缓冲,甚至辽国不会直接上来,而是转而依靠西夏的间接,现在,一切都没有缓冲,西夏的国土属于了辽国,双方只要有任何的摩擦,就必然会产生战争,那么要想保证北方安全,加强是在所难免的。
已经有3年,河北前线都没有任何增加了,这个理由,也算是正当,哪怕是没有计划,这笔钱叶清臣也会拨付。
况且不多的,棱堡的强大就在于,棱堡的单独成本并不高,一座棱堡才2000贯的成本,250座,也不过是50万贯。
这别说是跟以前河北的相比,就算是跟西北相比,都不算什么,贾朝昌只是笼统的写了增加河北城防强度,就这样的通过了。
同样的,给10万禁军换装,成本同样不高,这个改动,只是在长弓上面进行改动,一把长弓的成本200文,箭要贵一点,一套长弓的箭的成本,包括50只穿甲箭,50只重箭,150只标准长箭在内的成本,大概是1.2贯左右。
看起来箭的成本,比之前短弓的箭的成本,最少提升了5倍,可是长弓和箭加起来的成本,还不足以前短弓的成本的一半,这样就算10万禁军,需要更换8万套长弓,也不过是12万贯,加上一些准备的费用,贾朝昌一共申请了100万贯。
听起来,这个绝对数字是非常的大,可是洒在整个河北防线这个大摊子上面,就真的是不算什么了。
要知道,在庆历四年一年,在西北的总花销,就超过了400万贯,这是对于整个西北驻军的花费,可是单纯城防修补和营寨的修建,就超过了180万贯。
河北防线,比起西北的防线,更加的重要,单纯一个修补,要了100万贯,这笔钱跟西北军费比起来,少太多了,这些从西北节约的钱,直接补贴到北方防线就可以了。
叶清臣是一个心细的三司使,也不可能把每一笔钱的花费,都落到实处,这一点到21世纪都无法做到,科技的发达,并不能够完全的把握人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比比皆是,更别说,名义上,贾朝昌没有挪用。
投入到棱堡上面的钱,本身就是提升整个河北防线强度,而长弓,则是提升禁军效率必然的运作,这些都是有所先例的,并不突兀。
贾朝昌的野心,就这么的掩盖在了整个枢密院庞大的事物之中,在资金到位了之后,磨刀霍霍的行动开启了的。
狄青旗下被增加了2万的禁军,一共是8个军,全面的进行了换装。
在保州的收获,再加上狄青对于长弓的理解,整个换装从一开始,就跟原来计划的不一样了。
兵员上面,狄青更多抽调了一些新兵的兵员,或许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却达到了6成左右,整个长弓的训练,几乎都是在新兵之中挑选和选拔的。
当然了,老兵之中的神射手,也没有放弃,在训练的时间较少的前提下,离不开有经验的弓手,或许这些精锐的弓手,在转为长弓手之后,或多或少有些不习惯,可是充当领弓手是没有问题的。
在稍稍的熟悉了长弓的使用方法之后,这些弓手或许无法做到跟整体方阵齐射,却可以的指导方阵,这样可以发挥出经验。
在狄青看来,伴随着对长弓使用的深入下去,这些弓手,到最后,还是会逐步的被淘汰掉,已经形成的禁军体系,跟这种新的训练方法格格不入,但是总体而言,纪律性,还是后者更好。
大量新兵进入到了军营之中,在初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狄青手下的禁军,战斗力的减弱了很多,可是在逐步的训练之中,狄青发现,这样的效果非常好。
只要他们完成了最基础的训练之后,特别是按照新兵训练的方法,看起来没有多少的问题,可是一旦到了演习,立刻出现了不同,比起其他混杂了部分老兵队伍,执行性和战斗力都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
看起来是耗费了更多的功夫,可是实际上,效率会更高,战斗力更强,这也让狄青坚持了自己的看法,逐步把这些方法跟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更好的训练部队。
赵信如果知道,他在苗家庄的训练方法,被北宋的战神发现,并且成功的应用,开始发挥出出色的效果的时候,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不过这样的训练,再怎么的训练,也只是一个准近代的军队,把最像是热武器时代的长弓,跟近代军队结合起来,两者合一发挥出来的效果,应该是可以完爆这个时代的军队,这一个军事行动,也在之后,发挥出了可怕效果。
类似的换装,在北宋司空见惯,同时韩琦已经在西北证明了长弓的作用,谁都以为,这只是枢密院的理性换装,也只有那些将军知道,接下来要有一个大战要打,其他人都不知道。
包括狄青在内的这些将军们,也没有把这个消息走漏出去,原因很简单,整个北宋军方,跟他们相同的身份的将军,不知道有多少,一旦这个事情暴露出去,多少有背景,有能力的人会占据这个位置。
在北宋成立的这几十年的时间之中,燕云十六州,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愿望,而如果有机会,帮助赵宋官家,从辽国手中夺取这个燕云十六州的话,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待遇,封侯拜相,走上人生巅峰。
北宋汴梁,渐渐的恢复了平静,辽国的消息,也在最初引发了一定的波澜之后,渐渐的消失了。
辽国发生的一切,并没有在北宋的朝堂之上,诞生多少的波澜,一方面,有资格知道这个情况的人,属于是少数,另外的,北宋各方面的情况向好,各种的事物方兴未艾,没工夫去理会辽国那么一摊子事情。
在距离汴梁数千里之外洪泽湖,则是另外的一个景象,本身,预定要前往汴梁的赵信,实际上,耽误了几个月。
本来,应该在七八月就进入到汴梁的他,实际上,是在洪泽湖被拦下来了。
整个计划出现了巨大的变动,炼钢厂出现了巨大的事故,一炉20吨的钢水,因为操作失误,发生了侧漏,最少有400多人遇难,1000多人受伤。
当时,第一次过来报讯的时候,只是说出现了点事故,造成了多少的经济损失,哪怕赵信用后世的方法,建设了定海军,可是时间太短,依然无法转变一些官员的看法。
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财物的损失,可是赵信不一样,他更关心的是人。
任何的生产单位,生产机器,都是用人才操作,没有人,这些东西就生产不出来。
简单评估了一下经济损失,就可以知道,这个事故有多大,炼钢厂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这个时代,没有大规模的机器的前提下,人力就成为了重点。
再三的询问了之后,具体的数字才报上来,赵信立刻吓了一跳,这个损失对于见惯了后世咨询的他,也有些无法接受。
巨大的事故,直接的阻拦了赵信的脚步,赵信很清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之中,这样巨大的责任事故所带来危害,如果让定海军留守的官员来处理的话,会留下巨大的隐患的。
他们并不具备灵活处理这些矿难的经验,如果按照北宋官员的经验来处理的话,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定海军的发展,在现在,是一个的关键性的截断,一直以来,都没有问题,这是让赵信欣慰的,也是让他一直担心的,却不知道担心的是什么。
现在,担心终于出现了,在他离开的档口,出现了这么可怕的一个事故,如果不处理好,甚至会让整个定海军的发展被延缓,这对于定海军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
为此,他甚至改变了行程,把本来准备的计划彻底的调整,把七八月份进入到汴梁,并且开启整个铁路工程的计划给推迟了。
钢铁才是兴建铁路的关键,这一次钢铁厂出现的事故,不但有大量熟练的工人受伤或者遇难,大量的钢铁设施,也受到了影响,几乎不可能同时生产处足够的钢铁,铁路计划就算是敲定,也只能够搁置。
一个遍布在整个北宋规模的庞大的铁路,需要的铁料是一个天文数字,同时,需要长期的时间,才能够最终完成,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影响不大,他的时间还很多,特别是西夏已经灭亡的时候,北宋拥有更多的时间。
好在,这是在北宋,生产和生活的节奏,还没有那么的快,推迟个几个月的时间,到年节的时候,述职和回京一起进行。
实际上,赵信回来的真的很及时的,如果他不回来的话,原来提拔的那些官员,就会封存这个炼铁厂,停止冶炼炉,转而选择大名府的方式。
那是成熟的,不会大规模的产生危险的,可是这对于定海军来说,就是一个开历史的倒车,高炉的效率比起普通的冶铁来说,高出不少,哪怕现在大名府的铁匠作坊,也用了催化剂,各种的焦炭,甚至总结出了提升生产效率的方法,可是在21世纪,已经用无数实例证明了,小规模的成本,永远要比大规模的高。
一次事故,这在工业生产之中,经常都会发生,发现了之后,只要认真的找出原因,损失再大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能就这么的放弃了。
赵信的及时回归,让钢铁厂的下降被停止,他及时回归,稳定了波动的气氛,避免了接二连三的巨大隐患,同时,对于所有的伤者,都全力救助,不惜一切的代价,对于死难的,也落实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