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杜天太文集 > 我的半农半读岁月

我的半农半读岁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杜天太文集最新章节!

    看到今天家长们花钱送孩子去参加野外拓展训练等,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我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早产儿,母亲生病住院四个多月没吃过她的母乳,祖父母有时抱着嗷嗷待哺的我到生产队的同姓伯母们那里蹭些奶吃,合作食堂的大锅汤(饭)谈不上营养,导致我一生总是矮人一头。我上学前很小就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了,很多还是生产队长在竹编的喇叭筒里统一安排的“工作”如捡拾没收干净的粮食、捡拾牛粪,摘桑叶、扯木叶(扯青)、抱谷子、背粪、参加修水库等。文革中期我开始读书了,上学加入的不是少先队,而是红小兵组织,再大一点成了红卫兵。红小兵组织不象现在的少先队分大、中、小队长,而称连、排、班长,连长相当于现在的学生会主席,排长相当于现在的班长,班长相当于现在的小组长。那时的少年儿童每年不过六?一儿童节,而是在5月7日这天集中到公社纪念毛主席“五?七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发表多少周年,不断强化学农意识。我读小学时节假日、星期天都要出工干农活。一般每天早、中、午出三次工,可以挣工分3至5分。当时一个男壮年劳动力可挣10分,老年人、妇女、体质较差的社员挣8至9分。到年终会计集中决算后,10分算一个劳动日,一个劳动日价值1角多钱,意味着我们小学生一天出三次工,可挣几分至1角钱。从那时起到离开家乡前,我都是被列入了生产队记工分的正式名册的,有时还要参加生产队开会进行民“评工分”(即劳动一天计几分),相当于现在单位根据人的能力表现定级。

    我们平时上学期间每天早上都要出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中、下午上学,有时晚上还要在月光下参加“搞夜战”如背土、扯(拔)棉杆等。此外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还要各放半个月的农忙假,集中时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那时我除了梨田、打谷子、抬石头以外,几乎所有的农活都干过,也学会了相关农业生产技能。有时生产队长也安排我用石灰水在墙壁或山石上,用黑体字书写“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农业学大寨”、“以阶级斗争为纲”之类的标语挣工分。

    回想那时参加生产队农业劳动,不完全是苦累和烦恼,出工时还能听大人们摆龙门阵,听有文化的地富子女讲传书故事、唱川剧名段。以前上过江钢(大跃时大批的青壮社员上江油、广元等地大练钢铁)的人讲见闻,描绘坐火车的情景。有时也听大人们开男女玩笑,感觉大伙嘻嘻哈哈,挺乐观好玩的。

    那时在农村除了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有时也创收挣点私房钱,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勤工俭学,如割蓑草,挖半夏、摘桑果、捡拾桐籽(榨机油用)、收集杏核(杏仁入药)等,背到10多里远的场上去卖给供销社,可以挣几角或1元多钱,能贴补买笔墨或作业本用。

    上学后在学校也有大量的农业生产劳动。在大队小学读书时,每次劳动都要从家里带锄头、背篼、粪桶、镰刀等,用完当天再拿回家,人小经常把粪桶摔坏。小小年纪就与老师们一起种小麦、玉米、棉花等,同时既要从小河里或挑或抬水增加厕所的粪水,或挑或抬粪水去增加庄稼的肥力,还要经常给学校旁边的盲人抬吃水。

    到了公社附设初中读书时,人长大了一点,种的地也远一点、多一些。那时我们自带的锄头、背篼就放在铺大通铺的寝室里,粪桶等由学校置备,不用从家里带了,但要带自己生火煮饭的柴火锅灶。

    公社学校非常缺水,有时每班要轮流到山下水库去挑水。一个周末的夜晚,年久失修的吊脚楼式的厕所整体坍塌,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接下来修建新厕所时,我们又停课劳动了好长时间,一锄一锄、一筐一筐完成了新建设厕所的平场和粪坑的开挖。在公社读初中期间,假期也要返校收庄稼或给棉花进行“三搬五打”、喷农药、摘棉桃。

    我父亲当时是生产队的记分员,因小弟弟生重病住院要护理,生产队长安排我在假期代替父亲记工分,过了一把当队干部的瘾。记分员有时还有些小权力,如有些不好计时、定量的劳动,到底记几分就由记分员灵活掌握,所以社员们那段时间对我都比较客气。

    1975年至1976年,笔者随公社小学两个附设初中班的师生上海拔较高的铜锣山(如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峰观所在地)开门办学。近90个农家子弟,用稚嫩的小手和双肩,在开垦的几十亩荒地上播种、收割,轮流下山挑水、背煤、买柴。在繁重的农耕之余,还要在油灯下办大批判专栏,自编、自演节目到农田水利工地上去慰问演出,在“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之余,才抽空学习一些文化知识。那时我们的最高理想就是用汗水确保无产阶级江山永不变色,将来能有机会留在校办农场当一名拖拉机手。

    1976年我被推荐到区所在地上高中,高中每个班在学校后的陡峭高山顶上种了很多庄稼,一个班能收上千斤粮食。当时主持工作的校革委主任,尤如一生产队长,很少见抓教学,却经常在陡峭的山顶上转悠,回来就通知哪个班的地里长草了,哪个班的土地缺肥了,哪个班的粮食应该抓紧收割了。有时班与班之间还为争学校的农具而发生矛盾。那时如果遇到夏初降雨,便立即全校停课,到学校附近生产队支农抢栽红苕,很多时候为了“抢天气”饭也顾不上吃。

    我们读高中不仅要种庄稼,而且还要利用收割后的麦草和玉米杆烧砖瓦。一次轮到我们班昼夜烧砖瓦,因某种原因中途回教室上课,校主任气冲冲地来到班上,命令停止上课,将上数学课的代理班主班和全班同学整整训了几节课,无奈我们班又停止上课,在烈日下去继续烧烧砖瓦。

    1978年,我考上大专进城读书了,没想到大专班上也有责任地。当时对班上对于来自知青和农村的学生都是种地的内行,而对来自城里的应届生却仅仅是好玩。后来的学校不那么看中庄稼的长势和收成了,甚至到后来基本就放弃耕种了。

    现在,学生时代已经渐渐远去,但半农半读的磨砺对我却受用终生。一段时间我也曾纠结过,小时候经历了繁重的劳动压力,如初中时要背150多斤木叶(扯的青)到4里远的山下田里,不能说对身体没影响。但现在想来,我吃苦耐劳的意志、一些兴趣爱好和实际动手能力却是那时培养起来的。我从小学会了织毛衣、缝补衣服、用麦杆纺织草帽、做简单的木工活,也土法做些玩具,如纸风车、用竹子编“铁环”、用牛皮纸做演节目的手枪套(再用褚色油漆刷后完全以假乱真)。在中学时经常在大街上写黑板报引来不少人围观,还为其它班办的专刊画刊头、写标题、画插图;在农村陪嫁的柜子、箱子上美画,增添喜庆和祝福气氛。这些经历对后来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帮助也较大,如今我经常感慨,当年的半农半读经历,也许才是真正接地气的素质教育。

本站推荐:穿越成反派要如何活命凤帝九倾重生最强女帝嫡女归读心医妃唐可心赵洞庭颖儿明天下神医傻妃:腹黑鬼王爆萌妃军火妖妃娘娘嫁到:陛下,好生伺候!

杜天太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杜天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杜天太并收藏杜天太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