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新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大明春色最新章节!
季节已到夏天,云南府城的清晨、竟还有几分凉意。
朱高煦一大早起来,带着亲卫、守御所的三百多将士,每人负重六十斤,在宽敞的王府三大殿区域跑了两圈。
等他来到承运殿东边的书房时,天已大亮了。
作为大明朝亲王、实在没啥正事做,但朱高煦每天起床后,都保持着积极的斗志!
尽管整个云南布政使司的在籍汉人人口才七十多万,朱高煦也认为、这里是他新的起点;至少实力上,他已比京师时只有三四千人马、还被一大群人盯着要强百倍。
书房桌案上摆着两份请帖。一份是沐府送的,沐家老夫人耿氏六月生辰,发帖宴请了朱高煦。另一份居然是沈府送的,沈徐氏写道梨园排了新戏,今天下午唱第一场,请朱高煦去看戏。
她上次用了手段玩|弄朱高煦,似乎还以为他不知情!
更让朱高煦生气的是,从守御所的探报看出、沐晟“病愈”后再也没有去过梨园,已经快一个月了。沈徐氏那诡计似乎起到了某种作用。
但是,沈徐氏不是没有用处,她至少很了解云南。在籍汉人人口的大概数目,朱高煦就是上次和她谈论时知道的。
……云南布政使应该知道不少事儿,但朱高煦很自觉,没有去问云南的官员;因为照规矩,他一个亲王管不了布政司、都司。
反倒是西平侯沐晟能管云南军政。
从洪武时起,皇帝就下令:各级文武官员决策军政诸事,须得先报沐府后,方能施行!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都没有收回成命。
沐晟不仅是侯爵,实际权力相当于云南巡抚,凌驾于都指挥使司、云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三司之上,节制军、政、司法大权。
所以朱高煦这个亲王,只是地位高而已;他不会以为封地在云南府,整个云南省就真的属于他了。在云南,现在朱高煦的权力没沐晟大、兵也没沐晟多。
好在沐晟从第一次见面就表示了善意。不然朱高煦直接和沐晟斗,还真不好说谁会占便宜……岷王在云南,从洪武时期斗到永乐初年,也没见沐晟倒了。
朱高煦决定接受沈徐氏的邀请,下午去梨园看戏。
与一个商人寡妇来往,朱高煦仍决定低调行事,轻车简行前去。不过这次他找来了守御所权勇队,先在梨园内外部署了十几个耳目。
朱高煦坐上一辆普通的马车,带上几个随从,便从王府西门楼出去了。
马车走在大街上,偶尔会看见一些奇装异服的土司人,不过大部分还是汉人。云南的土司人口比汉人多,但云南府城里大部分还是汉人。
……梨园今日上新戏,花旦是李楼先。沐蓁也有好一阵没见过表哥耿浩了,于是她便如《西厢记》里演的一样,叫身边的夷族近侍去约了耿浩。
夷族近侍有武艺,会用刀、射箭。本来沐蓁给她取了“瑶儿”这个名字的,但府上的人见着她就叫“阿妹”,以为夷族人会这么称呼小娘;于是瑶儿的名字莫名就变成了阿妹。
阿妹告诉沐蓁,就是她们的族人也不这么叫小娘,而叫“里扎”;所以阿妹非常不喜欢她的名字。
沐府西边有道小门,出去是一条街;但这条街不允许府外的人进出,街口有门子和军士守着,沐蓁也不能走那儿混出去。
这条街上,住的也全是沐府的奴仆。不过其中有一家夷族人,是阿妹的同乡;而且那夷族奴仆特别爱喝酒。沐蓁有一次叫阿妹拿着好酒送了过去;又答应就算她们被发现偷偷出门、也不供出夷族奴仆后,她们就从那院子偷偷混出沐府去了。
沐蓁知道,就算偷偷出门被爹娘知道了,也不会怎么样。她觉得,只要自己不被发现私自去见耿浩,一切就没事。
今天沐蓁乔装打扮后,便带着阿妹,依样画瓢从西边溜出了沐府。昨日就送了一壶好酒给阿妹的同乡,所以非常顺利。
……朱高煦到了梨园,径直被引到了楼上的雅座。从这里居高临下俯视大堂,能把戏院大堂上的光景看得清清楚楚,今天上新戏,大堂上又是爆满。
他在座位上坐下来,随行的两个亲卫军士则侍立在身后。没一会儿,沈徐氏便亲自来了。
朱高煦转头看向门口,见沈徐氏今天穿着浅色的棉布襦裙,照样没戴几样首饰。大明朝廷禁止商人穿丝绸,只不过没几样法令是真正实行了的,沈徐氏出门穿棉布,敢情是因为那条法令?
“妾身见过公子。”沈徐氏轻轻屈膝,垂下眼帘,姿态婉约温柔地作了个万福。
朱高煦坐着没动,只道:“蒙夫人盛情款待,请。”
沈徐氏走到对面的椅子旁,伸手在裙子后面轻轻一拂,端坐在了椅子上。
等奴婢端茶壶、茶杯上来,沈徐氏亲手拿起紫砂壶斟一杯茶,双手递上来道:“若有不周之处,还望公子莫怪。”
朱高煦接了过来,却不喝,忽然微笑道:“我听说西平侯也常来梨园,最近一个月,怎么没听说他再来呀?”
沈徐氏面不改色,轻声道:“妾身听说西平侯之前有恙,或是大病初愈,无心听戏罢?”
朱高煦心道:还在我面前装!这娘们倒是很沉得住气。
就在这时,忽然一个穿着青布衣的武将走到了门口。朱高煦转头看了他一眼,武将便躬身进来,俯首到了朱高煦的耳边。
坐在对面的沈徐氏依旧带着浅浅的笑意,端起小杯子轻轻抿了一口,若无其事地转头看戏台上。
武将用手掌遮住嘴,用极低的声音在朱高煦耳边道:“沐府那边的弟兄刚禀报到金铺分司,那沐家小娘等二人出门了,应是王爷说过的那小娘。”
朱高煦点了点头,那武将便抱拳退了出去。
沈徐氏这时才转过头来,浅笑道:“妾身听说下月沐家老夫人生辰,要宴请宾客。老夫人很爱听戏的哟。”
“哦……”朱高煦点点头。
就在这时,他发现大堂门口、那沐家小娘正在向这边张望,似乎已经看到朱高煦了。
沈徐氏也微微侧目,继续说道:“沐府养着家戏班子,不过梨园的戏班比家戏班唱得好。”
朱高煦一面看那沐家小娘正往楼上走,一面与沈徐氏说话:“夫人要去赴宴么?”
沈徐氏掩嘴轻笑道:“多谢殿下抬举,但沐府当然不会邀请妾身。沈家先翁虽与黔宁王有旧;妾身也与西平侯有些私交,可身份却不登大雅之堂……倒是李楼先那班戏子,妾身可以借与殿下,送到沐府唱几天戏,老夫人必定很喜欢殿下这份礼物。”
朱高煦一想:自己去赴宴,礼金随礼要送一些,但沐府也不缺钱。若是再送点老夫人喜欢的玩意,那是再好不过。
他本来今天想旁敲侧击、诈一下沈徐氏,此时忽然却说不出口了,当下便抱拳道:“既然如此,先谢了夫人。”
“举手之劳。”沈徐氏道。
这时一个妇人走到门口,屈膝道:“禀公子,有个小娘称认识您,不知……”
“她说得没错。”朱高煦随口道。
那妇人便执礼退走了。不一会儿那男扮女装的沐家小娘、还有个穿得奇怪的土司女子,以及英俊的耿浩就来到了雅间门口。
“兄台别来无恙,真是有缘啊。”沐家小娘抱拳作揖道,耿浩也执礼。
沈徐氏不动声色地站了起来,浅笑着作万福道:“公子的好友来了,妾身便暂且告退。”
朱高煦拱手回了一礼。
沐家小娘走进来,回头看了一眼沈徐氏。沐小娘应该不认识沈徐氏,她笑道:“那女子真漂亮,小弟打搅了兄台好事,抱歉抱歉。”
“你们请坐。”朱高煦招呼道。
沐小娘和耿浩一起坐在对面,那土司小娘应该只是个侍从,站在二人的后面。耿浩红着脸道:“真是巧,今日没料到又遇见了兄台……”
“真的不要再提那二十贯钱的事儿,欠据我早扔了。”朱高煦有点不耐烦,抢先说了出来。
沐小娘道:“小弟也不想搅兄台好事的,可今天又没赶上座位,人太多啦。”
“好说好说。”朱高煦道。
这时下面传来了戏子拿捏腔调的念白,朱高煦道:“开始唱了哩。”
沐小娘和耿浩都侧过身,看向戏台。
没过多久,大堂上一阵喧哗。一个女戏子刚刚登台,还没开唱、下面就传来一阵阵“好!好……”的声音。
那女戏子脸上抹着重彩,根本看不清长得如何,朱高煦反正是不知道好在哪里。不过很快她唱出声,声音确实是字正腔圆,动作也拿捏得十分有韵味。
朱高煦虽然不太懂戏,不过听了一会儿,把那调子听习惯了,也觉得挺好听。而且戏曲的唱词很慢,还能听得明白剧情。在大明朝,听戏确实是仅有的几样精神娱乐之一。
他刚听进去戏的内容,突然,“铛”地一声金属撞到什么东西上的响动传来!
季节已到夏天,云南府城的清晨、竟还有几分凉意。
朱高煦一大早起来,带着亲卫、守御所的三百多将士,每人负重六十斤,在宽敞的王府三大殿区域跑了两圈。
等他来到承运殿东边的书房时,天已大亮了。
作为大明朝亲王、实在没啥正事做,但朱高煦每天起床后,都保持着积极的斗志!
尽管整个云南布政使司的在籍汉人人口才七十多万,朱高煦也认为、这里是他新的起点;至少实力上,他已比京师时只有三四千人马、还被一大群人盯着要强百倍。
书房桌案上摆着两份请帖。一份是沐府送的,沐家老夫人耿氏六月生辰,发帖宴请了朱高煦。另一份居然是沈府送的,沈徐氏写道梨园排了新戏,今天下午唱第一场,请朱高煦去看戏。
她上次用了手段玩|弄朱高煦,似乎还以为他不知情!
更让朱高煦生气的是,从守御所的探报看出、沐晟“病愈”后再也没有去过梨园,已经快一个月了。沈徐氏那诡计似乎起到了某种作用。
但是,沈徐氏不是没有用处,她至少很了解云南。在籍汉人人口的大概数目,朱高煦就是上次和她谈论时知道的。
……云南布政使应该知道不少事儿,但朱高煦很自觉,没有去问云南的官员;因为照规矩,他一个亲王管不了布政司、都司。
反倒是西平侯沐晟能管云南军政。
从洪武时起,皇帝就下令:各级文武官员决策军政诸事,须得先报沐府后,方能施行!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都没有收回成命。
沐晟不仅是侯爵,实际权力相当于云南巡抚,凌驾于都指挥使司、云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三司之上,节制军、政、司法大权。
所以朱高煦这个亲王,只是地位高而已;他不会以为封地在云南府,整个云南省就真的属于他了。在云南,现在朱高煦的权力没沐晟大、兵也没沐晟多。
好在沐晟从第一次见面就表示了善意。不然朱高煦直接和沐晟斗,还真不好说谁会占便宜……岷王在云南,从洪武时期斗到永乐初年,也没见沐晟倒了。
朱高煦决定接受沈徐氏的邀请,下午去梨园看戏。
与一个商人寡妇来往,朱高煦仍决定低调行事,轻车简行前去。不过这次他找来了守御所权勇队,先在梨园内外部署了十几个耳目。
朱高煦坐上一辆普通的马车,带上几个随从,便从王府西门楼出去了。
马车走在大街上,偶尔会看见一些奇装异服的土司人,不过大部分还是汉人。云南的土司人口比汉人多,但云南府城里大部分还是汉人。
……梨园今日上新戏,花旦是李楼先。沐蓁也有好一阵没见过表哥耿浩了,于是她便如《西厢记》里演的一样,叫身边的夷族近侍去约了耿浩。
夷族近侍有武艺,会用刀、射箭。本来沐蓁给她取了“瑶儿”这个名字的,但府上的人见着她就叫“阿妹”,以为夷族人会这么称呼小娘;于是瑶儿的名字莫名就变成了阿妹。
阿妹告诉沐蓁,就是她们的族人也不这么叫小娘,而叫“里扎”;所以阿妹非常不喜欢她的名字。
沐府西边有道小门,出去是一条街;但这条街不允许府外的人进出,街口有门子和军士守着,沐蓁也不能走那儿混出去。
这条街上,住的也全是沐府的奴仆。不过其中有一家夷族人,是阿妹的同乡;而且那夷族奴仆特别爱喝酒。沐蓁有一次叫阿妹拿着好酒送了过去;又答应就算她们被发现偷偷出门、也不供出夷族奴仆后,她们就从那院子偷偷混出沐府去了。
沐蓁知道,就算偷偷出门被爹娘知道了,也不会怎么样。她觉得,只要自己不被发现私自去见耿浩,一切就没事。
今天沐蓁乔装打扮后,便带着阿妹,依样画瓢从西边溜出了沐府。昨日就送了一壶好酒给阿妹的同乡,所以非常顺利。
……朱高煦到了梨园,径直被引到了楼上的雅座。从这里居高临下俯视大堂,能把戏院大堂上的光景看得清清楚楚,今天上新戏,大堂上又是爆满。
他在座位上坐下来,随行的两个亲卫军士则侍立在身后。没一会儿,沈徐氏便亲自来了。
朱高煦转头看向门口,见沈徐氏今天穿着浅色的棉布襦裙,照样没戴几样首饰。大明朝廷禁止商人穿丝绸,只不过没几样法令是真正实行了的,沈徐氏出门穿棉布,敢情是因为那条法令?
“妾身见过公子。”沈徐氏轻轻屈膝,垂下眼帘,姿态婉约温柔地作了个万福。
朱高煦坐着没动,只道:“蒙夫人盛情款待,请。”
沈徐氏走到对面的椅子旁,伸手在裙子后面轻轻一拂,端坐在了椅子上。
等奴婢端茶壶、茶杯上来,沈徐氏亲手拿起紫砂壶斟一杯茶,双手递上来道:“若有不周之处,还望公子莫怪。”
朱高煦接了过来,却不喝,忽然微笑道:“我听说西平侯也常来梨园,最近一个月,怎么没听说他再来呀?”
沈徐氏面不改色,轻声道:“妾身听说西平侯之前有恙,或是大病初愈,无心听戏罢?”
朱高煦心道:还在我面前装!这娘们倒是很沉得住气。
就在这时,忽然一个穿着青布衣的武将走到了门口。朱高煦转头看了他一眼,武将便躬身进来,俯首到了朱高煦的耳边。
坐在对面的沈徐氏依旧带着浅浅的笑意,端起小杯子轻轻抿了一口,若无其事地转头看戏台上。
武将用手掌遮住嘴,用极低的声音在朱高煦耳边道:“沐府那边的弟兄刚禀报到金铺分司,那沐家小娘等二人出门了,应是王爷说过的那小娘。”
朱高煦点了点头,那武将便抱拳退了出去。
沈徐氏这时才转过头来,浅笑道:“妾身听说下月沐家老夫人生辰,要宴请宾客。老夫人很爱听戏的哟。”
“哦……”朱高煦点点头。
就在这时,他发现大堂门口、那沐家小娘正在向这边张望,似乎已经看到朱高煦了。
沈徐氏也微微侧目,继续说道:“沐府养着家戏班子,不过梨园的戏班比家戏班唱得好。”
朱高煦一面看那沐家小娘正往楼上走,一面与沈徐氏说话:“夫人要去赴宴么?”
沈徐氏掩嘴轻笑道:“多谢殿下抬举,但沐府当然不会邀请妾身。沈家先翁虽与黔宁王有旧;妾身也与西平侯有些私交,可身份却不登大雅之堂……倒是李楼先那班戏子,妾身可以借与殿下,送到沐府唱几天戏,老夫人必定很喜欢殿下这份礼物。”
朱高煦一想:自己去赴宴,礼金随礼要送一些,但沐府也不缺钱。若是再送点老夫人喜欢的玩意,那是再好不过。
他本来今天想旁敲侧击、诈一下沈徐氏,此时忽然却说不出口了,当下便抱拳道:“既然如此,先谢了夫人。”
“举手之劳。”沈徐氏道。
这时一个妇人走到门口,屈膝道:“禀公子,有个小娘称认识您,不知……”
“她说得没错。”朱高煦随口道。
那妇人便执礼退走了。不一会儿那男扮女装的沐家小娘、还有个穿得奇怪的土司女子,以及英俊的耿浩就来到了雅间门口。
“兄台别来无恙,真是有缘啊。”沐家小娘抱拳作揖道,耿浩也执礼。
沈徐氏不动声色地站了起来,浅笑着作万福道:“公子的好友来了,妾身便暂且告退。”
朱高煦拱手回了一礼。
沐家小娘走进来,回头看了一眼沈徐氏。沐小娘应该不认识沈徐氏,她笑道:“那女子真漂亮,小弟打搅了兄台好事,抱歉抱歉。”
“你们请坐。”朱高煦招呼道。
沐小娘和耿浩一起坐在对面,那土司小娘应该只是个侍从,站在二人的后面。耿浩红着脸道:“真是巧,今日没料到又遇见了兄台……”
“真的不要再提那二十贯钱的事儿,欠据我早扔了。”朱高煦有点不耐烦,抢先说了出来。
沐小娘道:“小弟也不想搅兄台好事的,可今天又没赶上座位,人太多啦。”
“好说好说。”朱高煦道。
这时下面传来了戏子拿捏腔调的念白,朱高煦道:“开始唱了哩。”
沐小娘和耿浩都侧过身,看向戏台。
没过多久,大堂上一阵喧哗。一个女戏子刚刚登台,还没开唱、下面就传来一阵阵“好!好……”的声音。
那女戏子脸上抹着重彩,根本看不清长得如何,朱高煦反正是不知道好在哪里。不过很快她唱出声,声音确实是字正腔圆,动作也拿捏得十分有韵味。
朱高煦虽然不太懂戏,不过听了一会儿,把那调子听习惯了,也觉得挺好听。而且戏曲的唱词很慢,还能听得明白剧情。在大明朝,听戏确实是仅有的几样精神娱乐之一。
他刚听进去戏的内容,突然,“铛”地一声金属撞到什么东西上的响动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