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返回宋国【二合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战国大司马最新章节!
赵王何四年十一月,蒙仲、乐毅、蒙虎一行人在大河南岸告别了庞煖、剧辛、赵奢三人。
旋即,蒙仲亦解散了信卫军。
毕竟赵主父已死,而蒙仲亦决定返回宋国,日后若无意外可能再不会返回赵国,而一路跟随至此的那二十几名信卫军士卒,他们在赵国都有各自的家人,他们不愿意抛下家人跟随蒙仲前往宋国。
当然,其中的重点是不希望抛下家人,而不是不愿跟随蒙仲,甚至于有的信卫军士卒临走前还告诉蒙仲,日后会带着家人到宋国蒙邑投奔蒙仲,对此蒙仲等人当然表示欢迎,毕竟相处一年多,彼此亦有了颇为深厚的感情。
将身上所有的干粮、钱币以及多余的战马都给予了那二十几名信卫军士卒,蒙仲带着乐毅、蒙虎、蒙遂、武婴、华虎、穆武、乐进七人,继续向南赶路,抵达了「聊河县」一带。
聊河县,又称聊城,原先乃是隶属卫国的城池,不过从百余年前起,这里就成为了齐国的疆域,齐国将这一带都划为「东阿(郡)」。
话说回来,虽然抵达了聊城,但蒙仲等人并不敢堂而皇之地进入这座城池,一来是他们身上穿戴着赵国士卒的甲胄,一旦进城势必会遭到聊城内守军的盘查,二来,他们身上也没有多少闲钱,纵使进了城亦无能为力。
于是最终,蒙仲等人在聊城一带的找到了一个村庄,说服村内的平民在村庄内住了下来。
可能是见蒙仲、乐毅、蒙虎、蒙遂、武婴、华虎、穆武、乐进一行八人个个身披甲胄、腰跨佩剑,虽然看上去颇为年轻但怎么看都像是经历过战场的士卒,因此村庄内的平民虽然并不情愿蒙仲等人借宿在村内,但也不敢强行驱逐,只能委曲求全,默许蒙仲等人在村庄内住了下来。
对此蒙仲亦感觉有些过意不去,但他也没办法,因为他知道他们需要一个暂时的落脚地,至少要等整个冬季过去。
为了补偿村民,蒙仲等人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村庄内的居民,比如放哨什么的,毕竟冬季里时常发生野兽食人的惨剧。
同时,蒙仲等人亦跟着村内的年轻人上山砍柴,或者狩猎野兽,取得肉食。
不得不说,在狩猎野兽时,蒙仲等人便展现出了他们作为正规军士卒的素质与实力,比如当有一次碰到一群山狼时,蒙仲等人轻而易举便将那些凶残的野兽杀死,吓得其余的狼转身就逃。
期间最令让村内年轻人感到震惊的,即是蒙虎,他利用自身三层厚甲的优势,故意让狼咬住了腕甲,而与此同时,他右手的利剑一下就刺穿了那头狼的腹部,干净利索。
见此,蒙仲、武婴等人纷纷见样学样,很快就杀死了几头狼,吓得其余的狼赶紧转身逃跑。
这件事,让村内的年轻人清楚认识到了蒙仲这群少年的能耐——个人的武艺尚在其次,关键在于蒙仲等人不避血腥的适应能力,一看都知道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士卒。
“赵国的兵卒都像你们这么厉害么?”
有一名村里的年轻人惊诧地询问蒙仲等人,因为他感觉,虽然他的年纪比蒙仲等人大几岁,但若是彼此搏杀,他完全不可能是蒙仲等人的对手——这八名少年,可能拥有着屠尽一条村落的实力。
对于那些年轻村民的惊诧,蒙仲笑而不语,而蒙虎、华虎、穆武等人则毫不见外地向他们吹嘘,比如说,他们几个至少都是卒长级别的士卒,惊地那几名年轻村民目瞪口呆。
这也难怪,毕竟卒长,那可是统率百名士卒的士将,而他们这条村落,总共也就百来人而已。
经此之后,村人对蒙仲等人的警惕减少了许多,毕竟村人们也都意识到,倘若蒙仲等人果真对他们什么歹意的话,他们几乎无力反抗。
当然,更关键的还是蒙仲等人近几日表现出来的善意。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转眼便到了新年。
记得十五岁乃至十五岁之前的新年,蒙仲都是在宋国度过的,而十六岁时的新年,他则是在赵国度过的,没想到十七岁时的新年,他会在齐国东阿郡境内的一座小山村度过。
是的,过了新年,蒙仲便已经十七岁了,若是放在他们的故乡蒙邑,这个岁数的年轻人大多都已经成婚,并且差不多诞下了自己第一个子女。
而事实上,即便在蒙仲等人借宿的这条村子情况也差不多,村内的那些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十五六岁便成婚,然后时隔一年左右便有了自己的子女。
新年正月,天气依旧寒冷,外面依旧大雪纷飞,因此蒙仲等人倒也没急着赶路,除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村人以外,蒙仲等人平日里主要就是锻炼自己的武艺与体魄。
毕竟此番前往赵国,他们前后碰到了廉颇、牛翦那两位几乎无法抵挡的猛将,那两人的个人武力,让蒙仲等人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尤其是蒙虎,虽然平日还是嘻嘻哈哈,但是在锻炼武艺与体魄时,他比任何人都要严肃认真,纵使在寒冬腊月,他亦赤裸着上身,扛着圆木绕着村子不停地奔跑,让村内的年轻人们叹为观止。
待等到二月时,春季来临,外面的冰雪逐渐消融,而天气亦逐渐转暖,终于该是时候告别这座村子,继续返回宋国的旅程。
为了感谢这座村落的收留,蒙仲等人留下了三套甲胄,补偿他们这两个月里消耗的食物。
不得不说,三套赵国军队的甲胄,虽然有些破旧,但依旧价值不菲,有了这些甲胄,村人上山狩猎显然会安全地多。
二月初九,在村内许多老老小小的相送下,蒙仲一行八人带着些干粮离开了村落,踏着尚未消融的积雪,继续向南返回宋国。
为了掩人耳目,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蒙仲等人临行前向村人们讨要了一身布衣,套在身上的甲胄外,否则穿着赵国士卒的甲胄堂而皇之地走在齐国境内,一旦撞见齐国的士卒,就有可能引起什么麻烦。
聊城往南,即是东阿县,也是齐国在东阿郡的治县。
同样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蒙仲等人没敢进城,继续向南,反正他们身上带的干粮与肉干还算充足。
本来自东阿径直往南,便可抵达卫国,然后从卫国继续向南,便可抵达宋国的「陶邑」,也就是宋国最繁华的几座城池之一,但是蒙仲在经过沉思后,却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决定向东南方向,朝着鲁国的方向走。
原因有二。
其一,有关于赵主父过世、赵国国内发生巨变之事,蒙仲认为应该尽快告知宋王偃与义兄惠盎,以便宋国尽快做出改变。
毕竟可以预测,赵主父过世之后,赵宋之盟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宋国需要另外办法来应付来自齐国的压力。
而宋王偃与惠盎都在彭城,也就是宋国的西部。
其二,在前往彭城的途中,蒙仲也想顺路去邹国看望一下孟子,若运气好的话,可能还会碰到去年新结识的义兄匡章。
三月前后,在足足赶了一个月的路程后,蒙仲等人终于抵达了邹国。
对于蒙仲前来拜访,孟子与他的弟子们当然颇为欢迎,毕竟在某种程度上,孟子居的这些儒家弟子们早已将蒙仲视为了自己的小师弟。
在吩咐弟子们准备酒菜后,孟子单独将蒙仲带到了内室,询问他忽然到访邹国的原因。
蒙仲很敬重孟子,当然不会隐瞒什么,便将他在赵国的经历,包括沙丘宫变,再包括赵主父过世这些事,通通都告诉了孟子,只听得孟子唏嘘不已。
“赵主父一死,怕是中原要再次出现动荡。”孟子当时感慨道。
不得不说,对于赵主父的死,孟子亦感到颇为惋惜。
当然,他惋惜的其实也并非是赵主父过世这件事,毕竟赵主父的性格与宋王偃其实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崇尚武力的君主,关键在于赵主父看待蒙仲的态度。
去年,当匡章前往赵国代表齐国与赵国签署了臣服约定后,他在返回齐国的途中,亦造访了邹国,拜访了自己的老师孟子。
当时,匡章便向孟子叙说了蒙仲这位“小师弟”在赵国的处境,当得知蒙仲颇受赵主父的器重时,孟子颇感欣慰之余,亦希望蒙仲能在赵国立足,毕竟这对于他们儒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蒙仲虽然不是他孟轲的弟子,但此子对他那套“仁政”的主张却非常认可,因此孟子觉得,倘若蒙仲能成为赵国的要臣,或就能使他儒家的思想在赵国得以传播。
就像宋国那样,虽然宋王偃对儒家思想毫无兴趣,可架不住他身边的重臣惠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因此宋国的施政,其实本质还是偏向于儒家仁政思想的,远比齐国、赵国、尤其是秦国要宽松地多。
倘若蒙仲在赵国也能成为像惠盎这样的要臣,凭借着蒙仲对儒家思想的好感,孟子当然有机会在赵国传播他的仁政思想。
但遗憾的是,最器重蒙仲的赵主父在政变中失败而亡,虽然目前的赵国君主赵王何对蒙仲其实亦有诸多好感,但因为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等人的关系,蒙仲注定难以再回到赵国,这让孟子多少感觉有点遗憾。
当然,遗憾归遗憾,孟子还是尽可能地开导、宽慰蒙仲,毕竟就蒙仲讲述的沙丘宫变过程来说,蒙仲本人并未犯下道德上的缺失,且也并未犯下什么错误,公子章与赵主父的政变之所以失败,只是出自两个原因,其一,赵主父没能听取蒙仲的建议;其二,便是牛翦的倒戈。
至于蒙仲本人,孟子认为此子在这件事上已经做地足够出色,虽然最终落到事败逃奔宋国的结局,但孟子却觉得,在赵国的那些经历,这对蒙仲是一个极好的磨砺。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阿仲,你还年轻,你看看老夫,老夫四十多岁时游走列国,足足花了二十年时间却一事无成,最终无奈返回邹国教授弟子,你如今才十七岁,有什么可着急的呢?”
蒙仲闻言说道:“晚辈不是着急,晚辈只是觉得有点……有点……不知该什么形容,晚辈本来有机会挽回赵宋之盟,可是……”
听了蒙仲有些自责的话,孟子笑着说道:“那是宋王偃与惠盎需要去考虑的事,而不是你……再者,世间有很多事都不是我等能够左右的,你我唯一能做的,即顺其形势……”
“唔……”
蒙仲微微点了点头。
此后,孟子又与蒙仲聊了聊有关于齐宋两国局势的事。
跟蒙仲的想法一样,孟子亦觉得这次赵国出现剧变后,齐国可能会抓住机会,趁机攻打燕宋两国,以报复燕宋两国此前协助赵主父攻伐齐国之事。
至于为何齐国不趁机攻伐赵国而攻伐燕宋两国,其实这也不难猜测,毕竟赵主父已死,而赵王何尚年幼,国内势必被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一同把持,而赵成、李兑二人一向亲善齐国,因此齐国当然会留着赵国一起对抗秦国,怎么可能趁机进攻赵国,将本来对齐国心存善意的赵国推向秦国的怀抱?
而相比较赵国,燕宋两国对齐国一向是心存恶意,齐国当然会选择拿这两个国家下手,以挽回当初被迫臣服于赵国的颜面。
“老夫对燕国并无过多了解,不过老夫觉得,燕国应该挡不住齐国……”孟子捋着胡须叹了口气,显然是对无法阻止齐国与燕国的战争而感到叹息。
听孟子提及燕国,蒙仲当即便想到了在大河边分别的剧辛、赵奢二人。
剧辛、赵奢二人,乃是庞煖的左膀右臂,也是当初檀卫军中最得力的两位将领。
先说剧辛,蒙仲对剧辛其实了解不多,但从他当初与庞煖的交流中所知,剧辛当初在檀卫军中扮演的角色,就仿佛信卫军中的乐毅,从操练士卒到领兵打仗,皆是面面俱到,蒙仲毫不怀疑待剧辛投奔燕国后,必定会受到燕王职的重用。
至于赵奢,那同样是一位善于统兵打仗的年轻将领,且用兵颇具章法。
若是燕国的军队中有剧辛与赵奢在……
『……唔,恐怕还是无法抵挡齐国军队。』
在细细一想后,蒙仲暗自摇了摇头。
倒不是他轻视剧辛、赵奢二人,而是因为燕国的军队实在是太弱了。
还记得前年赵、宋、燕三国联合攻伐齐国时,赵主父曾带着蒙仲前往齐国北方(饶安)一带与燕王职商议大事,当时蒙仲曾仔细观察过燕国的军队,且私底下对燕国军队做出了非常低的评价。
据蒙仲当时的观察,燕国军队的士卒相比较赵国、宋国的士卒,实力弱小且不得章法,简直就跟没有经过训练一样,纵使是剧辛、赵奢二人统帅那样的军队,又如何能抵挡住齐国的进攻呢?
更何况,倘若齐国准备在今年开春时进攻燕国,剧辛、赵奢二人还未必能赶上这场战争。
想来想去,蒙仲都不觉得燕国能挡住齐国。
而燕国一旦战败,齐国必定会将矛头针对宋国,毕竟在赵国发生剧变、燕国战败臣服的情况下,宋国是齐国周边唯一还抱持敌意的国家,因此,齐国必然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宋国这边,这对于宋国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更要紧的是,相比较地域偏僻、国内亦不繁荣的燕国,宋国处于中原最繁华的地段,像彭城、陶邑、商丘等繁华的城池,齐国早就对它们垂涎不已,因此不难猜测,在迫使燕国投降后,齐国必定会立刻加紧进攻宋国。
一想到这里,蒙仲的心情便沉重了几分。
仿佛是猜到了蒙仲的心思,孟子宽慰他道:“齐国与宋国的战争,老夫无法左右,但倘若仅仅只是蒙氏一族……”他顿了顿,旋即说道:“若日后事情当真落到无法挽回的局面,你可以去请田章相助,相信他有能力庇护你蒙氏一族……”
孟子口中的田章,即是匡章。
以匡章在齐国的地位,庇护蒙氏一族易如反掌,说得难听点,凭借着蒙仲与匡章的关系,纵使宋国被齐国覆亡,蒙氏一族亦能在齐国立足,得享一席之地。
但是蒙仲也知道,这是除非万不得已才可去走的最后的退路,毕竟匡章虽然可以庇护蒙氏一族,但齐国国内其他家族是否愿意接纳蒙氏一族,这就不得而知了。
无论是贫是富、是强是弱,终归还是自己的国家最好,彼此不至于会有太多的排挤、敌意与轻视。
更别说匡章现如今也已经五十多岁了,虽然目前身体还算硬朗,纵使他日后能出面庇护蒙氏一族,又能庇护多久呢?
想到这里,蒙仲还是决定尽快前往彭城,将赵国发生巨变的事告诉宋王偃与惠盎,希望他们能尽快想出对策。
鉴于蒙仲急着前往彭城,孟子亦未挽留,只是叮嘱他莫要放松学问,并且有空闲时多来看看他,毕竟他还是很看好蒙仲的。
次日,蒙仲便告辞了孟子,带着乐毅、蒙遂等人前往宋国彭城。
临行前,孟子亦赠送了蒙仲一些儒家书籍。
邹国往南即是滕县境内,也就是曾经的滕国,从这里起就已经是宋国的领地,因此蒙仲倒也不必担心会被城内的卫兵抓起来盘问,只不过他们身上仍穿戴着赵国的甲胄,因此还是谨慎些为好,万一出现误会导致他们被宋国的卫兵抓起来,那可就太丢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距离滕国覆亡已经过了两年,曾经在战争中几乎被摧毁殆尽的滕县境内,如今亦得到了发展,在蒙仲等人穿越滕县的途中,他们看到曾经因为战争而被摧毁的那些乡邑,再次发展起来,有了人烟,只是不清楚这些乡邑归属于哪些家族。
仅两日后,蒙仲等人便抵达了「南湖(微山湖)」,到这里就比较麻烦了,因为这座湖泊的东西两岸,皆设有宋国军队驻扎的水寨,虽然宋国并不禁止国内的百姓在湖泊内捕鱼,但考虑到蒙仲一行人个个身穿着赵国的甲胄,且还佩戴着兵器,在湖泊边驻扎巡逻的宋国士卒,怎么可能轻易让他们过河?
“先去试试吧,实在不行,就只能借用我义兄惠盎的名声了。”
蒙仲对蒙虎、乐毅等人无奈地说道。
其实在路过滕县的时候,蒙仲就考虑过这件事,但问题是宋王偃派往治理滕县的那名官员蒙仲根本不认识,对方凭什么相信他的说辞呢?
纵使蒙仲说出他义兄惠盎的名讳,对方多半也会派人到彭城求证一番,这一来一去,岂非又要花不少时间?
因此蒙仲才决定先到南湖看看情况,倘若这边的防备并不森严的话,他可以想办法拜托当地的渔船将他们载到对岸。
没想到,南湖这边的防守还挺严的。
无奈之下,蒙仲一行人主动与当地的驻守士卒接触。
可能是因为口音的关系,那些宋国士卒并未为难蒙仲等人,当即就将蒙仲等人带到了驻将「曹选」面前。
而这个曹选,蒙仲并不陌生,此人正是宋国军司马景敾麾下的舆司马,当年蒙氏一族跟随景敾攻伐滕国时,蒙仲亦多次跟着蒙擎、蒙挚两位叔父与曹选接触,彼此虽说没有什么交情,但至少是认得的。
果然,曹选亦认得蒙仲——也对,作为宋王偃身边重臣惠盎的义弟,就连军司马景敾都要给蒙仲几分面子,曹选岂会不认得蒙仲?
“蒙小兄弟怎么会来南湖?而且还穿着……这似乎是赵国的甲胄?”
对于蒙仲等人的到来,曹选感到十分惊奇。
蒙仲亦没有隐瞒什么,如实说道:“前年在下跟随李史大夫前往赵国,去年时,赵国发生巨变,在下因故逃回宋国,现有紧急要情需亲自呈禀大王与惠大夫,希望曹司马派船载我等过河。”
因为蒙仲乃是惠盎的义弟,且又有紧急要事,曹选不敢怠慢,当即吩咐士卒用船将蒙仲等人载到对岸,还给了蒙仲一份路引,以免蒙仲等人被宋国的士卒拦下。
凭借曹选给予的这份路引,蒙仲等人轻松就进入了南湖西岸的沛县,然后在城内驿馆歇息的一宿后,继续马不停蹄地前往彭城,终于在三月二十四日,抵达了彭城。
进入彭城后,蒙仲按照记忆,直接来到了义兄惠盎的府邸,可惜惠盎此时不在府内,因此蒙仲等人便在府内前厅等候,顺便请府上的下人帮忙向惠盎传讯。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左右,就见惠盎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待见到蒙仲后,眼眸中闪过几丝惊喜、几丝困惑。
“阿仲?你何时返回宋国的?”惠盎惊喜地问道。
此时蒙仲亦不得打招呼,连忙说道:“义兄,赵国发生巨变,公子章与田不禋叛乱失败,相继伏诛,连累赵主父亦死于逃亡途中……”
“什么?……走,随我去见大王,到时再细说此事。”
惠盎闻言色变,亦顾不得听蒙仲细说,当即拉着蒙仲前往王宫。
赵王何四年十一月,蒙仲、乐毅、蒙虎一行人在大河南岸告别了庞煖、剧辛、赵奢三人。
旋即,蒙仲亦解散了信卫军。
毕竟赵主父已死,而蒙仲亦决定返回宋国,日后若无意外可能再不会返回赵国,而一路跟随至此的那二十几名信卫军士卒,他们在赵国都有各自的家人,他们不愿意抛下家人跟随蒙仲前往宋国。
当然,其中的重点是不希望抛下家人,而不是不愿跟随蒙仲,甚至于有的信卫军士卒临走前还告诉蒙仲,日后会带着家人到宋国蒙邑投奔蒙仲,对此蒙仲等人当然表示欢迎,毕竟相处一年多,彼此亦有了颇为深厚的感情。
将身上所有的干粮、钱币以及多余的战马都给予了那二十几名信卫军士卒,蒙仲带着乐毅、蒙虎、蒙遂、武婴、华虎、穆武、乐进七人,继续向南赶路,抵达了「聊河县」一带。
聊河县,又称聊城,原先乃是隶属卫国的城池,不过从百余年前起,这里就成为了齐国的疆域,齐国将这一带都划为「东阿(郡)」。
话说回来,虽然抵达了聊城,但蒙仲等人并不敢堂而皇之地进入这座城池,一来是他们身上穿戴着赵国士卒的甲胄,一旦进城势必会遭到聊城内守军的盘查,二来,他们身上也没有多少闲钱,纵使进了城亦无能为力。
于是最终,蒙仲等人在聊城一带的找到了一个村庄,说服村内的平民在村庄内住了下来。
可能是见蒙仲、乐毅、蒙虎、蒙遂、武婴、华虎、穆武、乐进一行八人个个身披甲胄、腰跨佩剑,虽然看上去颇为年轻但怎么看都像是经历过战场的士卒,因此村庄内的平民虽然并不情愿蒙仲等人借宿在村内,但也不敢强行驱逐,只能委曲求全,默许蒙仲等人在村庄内住了下来。
对此蒙仲亦感觉有些过意不去,但他也没办法,因为他知道他们需要一个暂时的落脚地,至少要等整个冬季过去。
为了补偿村民,蒙仲等人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村庄内的居民,比如放哨什么的,毕竟冬季里时常发生野兽食人的惨剧。
同时,蒙仲等人亦跟着村内的年轻人上山砍柴,或者狩猎野兽,取得肉食。
不得不说,在狩猎野兽时,蒙仲等人便展现出了他们作为正规军士卒的素质与实力,比如当有一次碰到一群山狼时,蒙仲等人轻而易举便将那些凶残的野兽杀死,吓得其余的狼转身就逃。
期间最令让村内年轻人感到震惊的,即是蒙虎,他利用自身三层厚甲的优势,故意让狼咬住了腕甲,而与此同时,他右手的利剑一下就刺穿了那头狼的腹部,干净利索。
见此,蒙仲、武婴等人纷纷见样学样,很快就杀死了几头狼,吓得其余的狼赶紧转身逃跑。
这件事,让村内的年轻人清楚认识到了蒙仲这群少年的能耐——个人的武艺尚在其次,关键在于蒙仲等人不避血腥的适应能力,一看都知道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士卒。
“赵国的兵卒都像你们这么厉害么?”
有一名村里的年轻人惊诧地询问蒙仲等人,因为他感觉,虽然他的年纪比蒙仲等人大几岁,但若是彼此搏杀,他完全不可能是蒙仲等人的对手——这八名少年,可能拥有着屠尽一条村落的实力。
对于那些年轻村民的惊诧,蒙仲笑而不语,而蒙虎、华虎、穆武等人则毫不见外地向他们吹嘘,比如说,他们几个至少都是卒长级别的士卒,惊地那几名年轻村民目瞪口呆。
这也难怪,毕竟卒长,那可是统率百名士卒的士将,而他们这条村落,总共也就百来人而已。
经此之后,村人对蒙仲等人的警惕减少了许多,毕竟村人们也都意识到,倘若蒙仲等人果真对他们什么歹意的话,他们几乎无力反抗。
当然,更关键的还是蒙仲等人近几日表现出来的善意。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转眼便到了新年。
记得十五岁乃至十五岁之前的新年,蒙仲都是在宋国度过的,而十六岁时的新年,他则是在赵国度过的,没想到十七岁时的新年,他会在齐国东阿郡境内的一座小山村度过。
是的,过了新年,蒙仲便已经十七岁了,若是放在他们的故乡蒙邑,这个岁数的年轻人大多都已经成婚,并且差不多诞下了自己第一个子女。
而事实上,即便在蒙仲等人借宿的这条村子情况也差不多,村内的那些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十五六岁便成婚,然后时隔一年左右便有了自己的子女。
新年正月,天气依旧寒冷,外面依旧大雪纷飞,因此蒙仲等人倒也没急着赶路,除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村人以外,蒙仲等人平日里主要就是锻炼自己的武艺与体魄。
毕竟此番前往赵国,他们前后碰到了廉颇、牛翦那两位几乎无法抵挡的猛将,那两人的个人武力,让蒙仲等人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尤其是蒙虎,虽然平日还是嘻嘻哈哈,但是在锻炼武艺与体魄时,他比任何人都要严肃认真,纵使在寒冬腊月,他亦赤裸着上身,扛着圆木绕着村子不停地奔跑,让村内的年轻人们叹为观止。
待等到二月时,春季来临,外面的冰雪逐渐消融,而天气亦逐渐转暖,终于该是时候告别这座村子,继续返回宋国的旅程。
为了感谢这座村落的收留,蒙仲等人留下了三套甲胄,补偿他们这两个月里消耗的食物。
不得不说,三套赵国军队的甲胄,虽然有些破旧,但依旧价值不菲,有了这些甲胄,村人上山狩猎显然会安全地多。
二月初九,在村内许多老老小小的相送下,蒙仲一行八人带着些干粮离开了村落,踏着尚未消融的积雪,继续向南返回宋国。
为了掩人耳目,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蒙仲等人临行前向村人们讨要了一身布衣,套在身上的甲胄外,否则穿着赵国士卒的甲胄堂而皇之地走在齐国境内,一旦撞见齐国的士卒,就有可能引起什么麻烦。
聊城往南,即是东阿县,也是齐国在东阿郡的治县。
同样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蒙仲等人没敢进城,继续向南,反正他们身上带的干粮与肉干还算充足。
本来自东阿径直往南,便可抵达卫国,然后从卫国继续向南,便可抵达宋国的「陶邑」,也就是宋国最繁华的几座城池之一,但是蒙仲在经过沉思后,却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决定向东南方向,朝着鲁国的方向走。
原因有二。
其一,有关于赵主父过世、赵国国内发生巨变之事,蒙仲认为应该尽快告知宋王偃与义兄惠盎,以便宋国尽快做出改变。
毕竟可以预测,赵主父过世之后,赵宋之盟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宋国需要另外办法来应付来自齐国的压力。
而宋王偃与惠盎都在彭城,也就是宋国的西部。
其二,在前往彭城的途中,蒙仲也想顺路去邹国看望一下孟子,若运气好的话,可能还会碰到去年新结识的义兄匡章。
三月前后,在足足赶了一个月的路程后,蒙仲等人终于抵达了邹国。
对于蒙仲前来拜访,孟子与他的弟子们当然颇为欢迎,毕竟在某种程度上,孟子居的这些儒家弟子们早已将蒙仲视为了自己的小师弟。
在吩咐弟子们准备酒菜后,孟子单独将蒙仲带到了内室,询问他忽然到访邹国的原因。
蒙仲很敬重孟子,当然不会隐瞒什么,便将他在赵国的经历,包括沙丘宫变,再包括赵主父过世这些事,通通都告诉了孟子,只听得孟子唏嘘不已。
“赵主父一死,怕是中原要再次出现动荡。”孟子当时感慨道。
不得不说,对于赵主父的死,孟子亦感到颇为惋惜。
当然,他惋惜的其实也并非是赵主父过世这件事,毕竟赵主父的性格与宋王偃其实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崇尚武力的君主,关键在于赵主父看待蒙仲的态度。
去年,当匡章前往赵国代表齐国与赵国签署了臣服约定后,他在返回齐国的途中,亦造访了邹国,拜访了自己的老师孟子。
当时,匡章便向孟子叙说了蒙仲这位“小师弟”在赵国的处境,当得知蒙仲颇受赵主父的器重时,孟子颇感欣慰之余,亦希望蒙仲能在赵国立足,毕竟这对于他们儒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蒙仲虽然不是他孟轲的弟子,但此子对他那套“仁政”的主张却非常认可,因此孟子觉得,倘若蒙仲能成为赵国的要臣,或就能使他儒家的思想在赵国得以传播。
就像宋国那样,虽然宋王偃对儒家思想毫无兴趣,可架不住他身边的重臣惠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因此宋国的施政,其实本质还是偏向于儒家仁政思想的,远比齐国、赵国、尤其是秦国要宽松地多。
倘若蒙仲在赵国也能成为像惠盎这样的要臣,凭借着蒙仲对儒家思想的好感,孟子当然有机会在赵国传播他的仁政思想。
但遗憾的是,最器重蒙仲的赵主父在政变中失败而亡,虽然目前的赵国君主赵王何对蒙仲其实亦有诸多好感,但因为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等人的关系,蒙仲注定难以再回到赵国,这让孟子多少感觉有点遗憾。
当然,遗憾归遗憾,孟子还是尽可能地开导、宽慰蒙仲,毕竟就蒙仲讲述的沙丘宫变过程来说,蒙仲本人并未犯下道德上的缺失,且也并未犯下什么错误,公子章与赵主父的政变之所以失败,只是出自两个原因,其一,赵主父没能听取蒙仲的建议;其二,便是牛翦的倒戈。
至于蒙仲本人,孟子认为此子在这件事上已经做地足够出色,虽然最终落到事败逃奔宋国的结局,但孟子却觉得,在赵国的那些经历,这对蒙仲是一个极好的磨砺。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阿仲,你还年轻,你看看老夫,老夫四十多岁时游走列国,足足花了二十年时间却一事无成,最终无奈返回邹国教授弟子,你如今才十七岁,有什么可着急的呢?”
蒙仲闻言说道:“晚辈不是着急,晚辈只是觉得有点……有点……不知该什么形容,晚辈本来有机会挽回赵宋之盟,可是……”
听了蒙仲有些自责的话,孟子笑着说道:“那是宋王偃与惠盎需要去考虑的事,而不是你……再者,世间有很多事都不是我等能够左右的,你我唯一能做的,即顺其形势……”
“唔……”
蒙仲微微点了点头。
此后,孟子又与蒙仲聊了聊有关于齐宋两国局势的事。
跟蒙仲的想法一样,孟子亦觉得这次赵国出现剧变后,齐国可能会抓住机会,趁机攻打燕宋两国,以报复燕宋两国此前协助赵主父攻伐齐国之事。
至于为何齐国不趁机攻伐赵国而攻伐燕宋两国,其实这也不难猜测,毕竟赵主父已死,而赵王何尚年幼,国内势必被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一同把持,而赵成、李兑二人一向亲善齐国,因此齐国当然会留着赵国一起对抗秦国,怎么可能趁机进攻赵国,将本来对齐国心存善意的赵国推向秦国的怀抱?
而相比较赵国,燕宋两国对齐国一向是心存恶意,齐国当然会选择拿这两个国家下手,以挽回当初被迫臣服于赵国的颜面。
“老夫对燕国并无过多了解,不过老夫觉得,燕国应该挡不住齐国……”孟子捋着胡须叹了口气,显然是对无法阻止齐国与燕国的战争而感到叹息。
听孟子提及燕国,蒙仲当即便想到了在大河边分别的剧辛、赵奢二人。
剧辛、赵奢二人,乃是庞煖的左膀右臂,也是当初檀卫军中最得力的两位将领。
先说剧辛,蒙仲对剧辛其实了解不多,但从他当初与庞煖的交流中所知,剧辛当初在檀卫军中扮演的角色,就仿佛信卫军中的乐毅,从操练士卒到领兵打仗,皆是面面俱到,蒙仲毫不怀疑待剧辛投奔燕国后,必定会受到燕王职的重用。
至于赵奢,那同样是一位善于统兵打仗的年轻将领,且用兵颇具章法。
若是燕国的军队中有剧辛与赵奢在……
『……唔,恐怕还是无法抵挡齐国军队。』
在细细一想后,蒙仲暗自摇了摇头。
倒不是他轻视剧辛、赵奢二人,而是因为燕国的军队实在是太弱了。
还记得前年赵、宋、燕三国联合攻伐齐国时,赵主父曾带着蒙仲前往齐国北方(饶安)一带与燕王职商议大事,当时蒙仲曾仔细观察过燕国的军队,且私底下对燕国军队做出了非常低的评价。
据蒙仲当时的观察,燕国军队的士卒相比较赵国、宋国的士卒,实力弱小且不得章法,简直就跟没有经过训练一样,纵使是剧辛、赵奢二人统帅那样的军队,又如何能抵挡住齐国的进攻呢?
更何况,倘若齐国准备在今年开春时进攻燕国,剧辛、赵奢二人还未必能赶上这场战争。
想来想去,蒙仲都不觉得燕国能挡住齐国。
而燕国一旦战败,齐国必定会将矛头针对宋国,毕竟在赵国发生剧变、燕国战败臣服的情况下,宋国是齐国周边唯一还抱持敌意的国家,因此,齐国必然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宋国这边,这对于宋国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更要紧的是,相比较地域偏僻、国内亦不繁荣的燕国,宋国处于中原最繁华的地段,像彭城、陶邑、商丘等繁华的城池,齐国早就对它们垂涎不已,因此不难猜测,在迫使燕国投降后,齐国必定会立刻加紧进攻宋国。
一想到这里,蒙仲的心情便沉重了几分。
仿佛是猜到了蒙仲的心思,孟子宽慰他道:“齐国与宋国的战争,老夫无法左右,但倘若仅仅只是蒙氏一族……”他顿了顿,旋即说道:“若日后事情当真落到无法挽回的局面,你可以去请田章相助,相信他有能力庇护你蒙氏一族……”
孟子口中的田章,即是匡章。
以匡章在齐国的地位,庇护蒙氏一族易如反掌,说得难听点,凭借着蒙仲与匡章的关系,纵使宋国被齐国覆亡,蒙氏一族亦能在齐国立足,得享一席之地。
但是蒙仲也知道,这是除非万不得已才可去走的最后的退路,毕竟匡章虽然可以庇护蒙氏一族,但齐国国内其他家族是否愿意接纳蒙氏一族,这就不得而知了。
无论是贫是富、是强是弱,终归还是自己的国家最好,彼此不至于会有太多的排挤、敌意与轻视。
更别说匡章现如今也已经五十多岁了,虽然目前身体还算硬朗,纵使他日后能出面庇护蒙氏一族,又能庇护多久呢?
想到这里,蒙仲还是决定尽快前往彭城,将赵国发生巨变的事告诉宋王偃与惠盎,希望他们能尽快想出对策。
鉴于蒙仲急着前往彭城,孟子亦未挽留,只是叮嘱他莫要放松学问,并且有空闲时多来看看他,毕竟他还是很看好蒙仲的。
次日,蒙仲便告辞了孟子,带着乐毅、蒙遂等人前往宋国彭城。
临行前,孟子亦赠送了蒙仲一些儒家书籍。
邹国往南即是滕县境内,也就是曾经的滕国,从这里起就已经是宋国的领地,因此蒙仲倒也不必担心会被城内的卫兵抓起来盘问,只不过他们身上仍穿戴着赵国的甲胄,因此还是谨慎些为好,万一出现误会导致他们被宋国的卫兵抓起来,那可就太丢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距离滕国覆亡已经过了两年,曾经在战争中几乎被摧毁殆尽的滕县境内,如今亦得到了发展,在蒙仲等人穿越滕县的途中,他们看到曾经因为战争而被摧毁的那些乡邑,再次发展起来,有了人烟,只是不清楚这些乡邑归属于哪些家族。
仅两日后,蒙仲等人便抵达了「南湖(微山湖)」,到这里就比较麻烦了,因为这座湖泊的东西两岸,皆设有宋国军队驻扎的水寨,虽然宋国并不禁止国内的百姓在湖泊内捕鱼,但考虑到蒙仲一行人个个身穿着赵国的甲胄,且还佩戴着兵器,在湖泊边驻扎巡逻的宋国士卒,怎么可能轻易让他们过河?
“先去试试吧,实在不行,就只能借用我义兄惠盎的名声了。”
蒙仲对蒙虎、乐毅等人无奈地说道。
其实在路过滕县的时候,蒙仲就考虑过这件事,但问题是宋王偃派往治理滕县的那名官员蒙仲根本不认识,对方凭什么相信他的说辞呢?
纵使蒙仲说出他义兄惠盎的名讳,对方多半也会派人到彭城求证一番,这一来一去,岂非又要花不少时间?
因此蒙仲才决定先到南湖看看情况,倘若这边的防备并不森严的话,他可以想办法拜托当地的渔船将他们载到对岸。
没想到,南湖这边的防守还挺严的。
无奈之下,蒙仲一行人主动与当地的驻守士卒接触。
可能是因为口音的关系,那些宋国士卒并未为难蒙仲等人,当即就将蒙仲等人带到了驻将「曹选」面前。
而这个曹选,蒙仲并不陌生,此人正是宋国军司马景敾麾下的舆司马,当年蒙氏一族跟随景敾攻伐滕国时,蒙仲亦多次跟着蒙擎、蒙挚两位叔父与曹选接触,彼此虽说没有什么交情,但至少是认得的。
果然,曹选亦认得蒙仲——也对,作为宋王偃身边重臣惠盎的义弟,就连军司马景敾都要给蒙仲几分面子,曹选岂会不认得蒙仲?
“蒙小兄弟怎么会来南湖?而且还穿着……这似乎是赵国的甲胄?”
对于蒙仲等人的到来,曹选感到十分惊奇。
蒙仲亦没有隐瞒什么,如实说道:“前年在下跟随李史大夫前往赵国,去年时,赵国发生巨变,在下因故逃回宋国,现有紧急要情需亲自呈禀大王与惠大夫,希望曹司马派船载我等过河。”
因为蒙仲乃是惠盎的义弟,且又有紧急要事,曹选不敢怠慢,当即吩咐士卒用船将蒙仲等人载到对岸,还给了蒙仲一份路引,以免蒙仲等人被宋国的士卒拦下。
凭借曹选给予的这份路引,蒙仲等人轻松就进入了南湖西岸的沛县,然后在城内驿馆歇息的一宿后,继续马不停蹄地前往彭城,终于在三月二十四日,抵达了彭城。
进入彭城后,蒙仲按照记忆,直接来到了义兄惠盎的府邸,可惜惠盎此时不在府内,因此蒙仲等人便在府内前厅等候,顺便请府上的下人帮忙向惠盎传讯。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左右,就见惠盎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待见到蒙仲后,眼眸中闪过几丝惊喜、几丝困惑。
“阿仲?你何时返回宋国的?”惠盎惊喜地问道。
此时蒙仲亦不得打招呼,连忙说道:“义兄,赵国发生巨变,公子章与田不禋叛乱失败,相继伏诛,连累赵主父亦死于逃亡途中……”
“什么?……走,随我去见大王,到时再细说此事。”
惠盎闻言色变,亦顾不得听蒙仲细说,当即拉着蒙仲前往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