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仅余三层的繁塔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超品风水师最新章节!
第八百零八章 仅余三层的繁塔
左非白和洪浩,都算是对古建筑颇有涉猎了,不由十分惊叹。
“两位觉得这铁塔怎么样?”杨文孝笑问道。
“很好啊!”洪浩诚心说道:“的确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呢!”
“呵呵……左师傅觉得呢?”
左非白点头道:“不错,不过,我还听说过一句古话,叫做‘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搭繁(音同婆)塔腰!’,咱们开丰,还有一座繁塔吧?”
“什么‘婆塔’?”洪浩问道。
杨文孝点头笑道:“是有一座繁塔。这个字念婆,因为繁塔位于古城开丰东南古繁(婆)台,所以叫做繁塔。繁塔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皇家寺院天清寺内,又名天清寺塔,是开丰地区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丰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渡的典型。”
“哦,还有这么一座塔啊,但为什么声名不显?那我们去看看?”洪浩问道。
杨文孝道:“之所以声名不显……是因为繁塔曾经多次被毁,虽然经过复建,但如今只剩下原塔的三层了。”
“只剩下三层了?”洪浩讶道。
“是啊。”杨文孝道:“不过,即使如此,这繁塔还是很受建筑学家和文物考古者的推崇,两位,要不要去看看?”
左非白道:“当然要去了,因为我要去印证一个关于风水的民间传说。”
“哦?什么传说啊?”洪浩奇道。
左非白故作神秘的笑道:“去了再说。”
于是,杨文孝和杨继先又把两人开车拉到了繁塔景点。
到了繁塔面前,左非白看到,繁塔偶然只遗存原塔下面的三层,塔的上半截拆除铲掉,由基层、外壁和其上的一个七级小塔组成。
杨文孝说道:“这繁塔,直到清初重修国相寺时,才在三层繁塔上部修成一个平台,又在平台上修建了一个七级实心小塔,使繁塔成三层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
繁塔下部三层,是一座六角形的楼阁式佛塔,从下向上,各层逐级收缩,到第三层呈平顶,平顶上的七级小塔高约七米,约为下部一层的高度,下部三层大塔的高度约二十五米米,从下面大塔低部到小塔的顶尖,总高为三十二米。
众人进入繁塔内部参观,繁塔的内外壁镶嵌佛像瓷砖,塔表的每块砖都是一市尺见方,为凹圆形佛龛,龛中有佛像凸起,一砖一佛,跌坐其中,佛像姿态、衣着、表情各具特色,总共有七千余尊佛像,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有端坐在单莲座或束腰莲座中之佛像:手执各种法器的佛像;骑着青狮的文殊和骑着白象的普贤二菩萨;六臂或十二臂的观音菩萨,佛像表情细腻,生动逼真。
塔基南北均有拱券门,皆能出入,但互不相通。从南门入,为六角形塔心室,原供佛香,顶部以小砖叠涩砌成藻井,有木梯可上达三层。
从北门入,沿磴道也可上到三层。欲从第三层登上大塔平台,须出洞门,由外壁磴道盘旋而上,这就是所谓的“自内而上,自外而旋,登于其巅”的说法。
游览完了繁塔,洪浩叹道:“果然是瑰宝,不但建筑艺术堪称奇迹,雕刻艺术也是一绝,不虚此行啊。”
左非白点了点头:“的确……看来世世代代只留三级,确实有道理。”
“嗯?为什么这么说?小左,你所说的什么民间传说,到底是什么啊?”洪浩急忙问道。
左非白笑道:“先去吃饭吧,我们边吃边说。”
洪浩无奈道:“你可真是离不开吃啊。”
四人在旁边找个饭店,点了菜,等菜时候,洪浩道:“小左,为什么繁塔只余三层,你这下可以说了吧?”
左非白这才将原委娓娓道来。
原来,这事和明太祖朱元璋有关系。
朱元璋妃子多,儿子也多,多达二十六个。他生怕将来儿子为争夺天下而互相残杀,重演唐朝“玄武门之变”的悲剧,因此采纳了刘伯温的意见,把太子朱标留在身边,其余的儿子则全都分封到各地为王,广赐良田,不理军政。
如此一来,诸王对于中央犹如众星拱月,既可以巩固一统江山,又可以打消他们争夺皇位的野心。
哪成想,朱元璋到了晚年,太子朱标竟忽然得急病死了,打乱了他的精心安排。
按照“父死子继”的规矩,将来应由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
但这一来,倒叫朱元璋心里犯开了嘀咕。
朱允炆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他一旦登上大宝,能压得住阵脚吗?他的叔叔们能服服贴贴不闹事吗?老头子最担心的一个是封在北京的老四燕王朱棣,一个是封在开丰的老五周王朱肃。
这两个儿子文韬武略皆备,曾追随他南征北战,为建立朱家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要是这两人在他百年之后觊觎皇位,大动干戈,明朝江山必将毁于一旦。
这时候,那些开国元勋、贤臣谋士,早让他挖空心思赶尽杀绝,隐患固然消除,但也无人为他分忧了。
朱元璋苦思冥想,决定亲自带着长孙朱允炆和监察御史王朴,秘密到北京和开丰巡视,只要发现谁有异心,就断然处置。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周王朱肃和燕王朱棣都得到了父皇要来巡幸的情报。他俩各自召集亲信,揣摸老头子的来意,紧锣密鼓,暗中进行布置。
明太祖一行轻车简从先到北京,直奔王府。府门前冷冷清清,无人守卫,府内更是寒酸,窄小简陋。
燕王朱棣身穿缀着补丁的衣服正和王妃在庭院里浇菜,像一对知足常乐的农家夫妻。
朱棣一见父王,面带惊异,匍伏在地,连大气也不敢出,就是对年幼的朱允炆也同样毕恭毕敬,奉若神明,显然把侄子当作未来的皇帝。
不得不说,朱棣的确技高一筹,老头子见到他这般模样,满意地捋着胡子,悬着的心放下一半,不过,监察御史王朴冷眼旁观,心中不以为然。
朱元璋对燕王夫妇的循规蹈矩着实夸奖一番,然后就启程来到开丰。
第八百零八章 仅余三层的繁塔
左非白和洪浩,都算是对古建筑颇有涉猎了,不由十分惊叹。
“两位觉得这铁塔怎么样?”杨文孝笑问道。
“很好啊!”洪浩诚心说道:“的确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呢!”
“呵呵……左师傅觉得呢?”
左非白点头道:“不错,不过,我还听说过一句古话,叫做‘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搭繁(音同婆)塔腰!’,咱们开丰,还有一座繁塔吧?”
“什么‘婆塔’?”洪浩问道。
杨文孝点头笑道:“是有一座繁塔。这个字念婆,因为繁塔位于古城开丰东南古繁(婆)台,所以叫做繁塔。繁塔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皇家寺院天清寺内,又名天清寺塔,是开丰地区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丰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渡的典型。”
“哦,还有这么一座塔啊,但为什么声名不显?那我们去看看?”洪浩问道。
杨文孝道:“之所以声名不显……是因为繁塔曾经多次被毁,虽然经过复建,但如今只剩下原塔的三层了。”
“只剩下三层了?”洪浩讶道。
“是啊。”杨文孝道:“不过,即使如此,这繁塔还是很受建筑学家和文物考古者的推崇,两位,要不要去看看?”
左非白道:“当然要去了,因为我要去印证一个关于风水的民间传说。”
“哦?什么传说啊?”洪浩奇道。
左非白故作神秘的笑道:“去了再说。”
于是,杨文孝和杨继先又把两人开车拉到了繁塔景点。
到了繁塔面前,左非白看到,繁塔偶然只遗存原塔下面的三层,塔的上半截拆除铲掉,由基层、外壁和其上的一个七级小塔组成。
杨文孝说道:“这繁塔,直到清初重修国相寺时,才在三层繁塔上部修成一个平台,又在平台上修建了一个七级实心小塔,使繁塔成三层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
繁塔下部三层,是一座六角形的楼阁式佛塔,从下向上,各层逐级收缩,到第三层呈平顶,平顶上的七级小塔高约七米,约为下部一层的高度,下部三层大塔的高度约二十五米米,从下面大塔低部到小塔的顶尖,总高为三十二米。
众人进入繁塔内部参观,繁塔的内外壁镶嵌佛像瓷砖,塔表的每块砖都是一市尺见方,为凹圆形佛龛,龛中有佛像凸起,一砖一佛,跌坐其中,佛像姿态、衣着、表情各具特色,总共有七千余尊佛像,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有端坐在单莲座或束腰莲座中之佛像:手执各种法器的佛像;骑着青狮的文殊和骑着白象的普贤二菩萨;六臂或十二臂的观音菩萨,佛像表情细腻,生动逼真。
塔基南北均有拱券门,皆能出入,但互不相通。从南门入,为六角形塔心室,原供佛香,顶部以小砖叠涩砌成藻井,有木梯可上达三层。
从北门入,沿磴道也可上到三层。欲从第三层登上大塔平台,须出洞门,由外壁磴道盘旋而上,这就是所谓的“自内而上,自外而旋,登于其巅”的说法。
游览完了繁塔,洪浩叹道:“果然是瑰宝,不但建筑艺术堪称奇迹,雕刻艺术也是一绝,不虚此行啊。”
左非白点了点头:“的确……看来世世代代只留三级,确实有道理。”
“嗯?为什么这么说?小左,你所说的什么民间传说,到底是什么啊?”洪浩急忙问道。
左非白笑道:“先去吃饭吧,我们边吃边说。”
洪浩无奈道:“你可真是离不开吃啊。”
四人在旁边找个饭店,点了菜,等菜时候,洪浩道:“小左,为什么繁塔只余三层,你这下可以说了吧?”
左非白这才将原委娓娓道来。
原来,这事和明太祖朱元璋有关系。
朱元璋妃子多,儿子也多,多达二十六个。他生怕将来儿子为争夺天下而互相残杀,重演唐朝“玄武门之变”的悲剧,因此采纳了刘伯温的意见,把太子朱标留在身边,其余的儿子则全都分封到各地为王,广赐良田,不理军政。
如此一来,诸王对于中央犹如众星拱月,既可以巩固一统江山,又可以打消他们争夺皇位的野心。
哪成想,朱元璋到了晚年,太子朱标竟忽然得急病死了,打乱了他的精心安排。
按照“父死子继”的规矩,将来应由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
但这一来,倒叫朱元璋心里犯开了嘀咕。
朱允炆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他一旦登上大宝,能压得住阵脚吗?他的叔叔们能服服贴贴不闹事吗?老头子最担心的一个是封在北京的老四燕王朱棣,一个是封在开丰的老五周王朱肃。
这两个儿子文韬武略皆备,曾追随他南征北战,为建立朱家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要是这两人在他百年之后觊觎皇位,大动干戈,明朝江山必将毁于一旦。
这时候,那些开国元勋、贤臣谋士,早让他挖空心思赶尽杀绝,隐患固然消除,但也无人为他分忧了。
朱元璋苦思冥想,决定亲自带着长孙朱允炆和监察御史王朴,秘密到北京和开丰巡视,只要发现谁有异心,就断然处置。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周王朱肃和燕王朱棣都得到了父皇要来巡幸的情报。他俩各自召集亲信,揣摸老头子的来意,紧锣密鼓,暗中进行布置。
明太祖一行轻车简从先到北京,直奔王府。府门前冷冷清清,无人守卫,府内更是寒酸,窄小简陋。
燕王朱棣身穿缀着补丁的衣服正和王妃在庭院里浇菜,像一对知足常乐的农家夫妻。
朱棣一见父王,面带惊异,匍伏在地,连大气也不敢出,就是对年幼的朱允炆也同样毕恭毕敬,奉若神明,显然把侄子当作未来的皇帝。
不得不说,朱棣的确技高一筹,老头子见到他这般模样,满意地捋着胡子,悬着的心放下一半,不过,监察御史王朴冷眼旁观,心中不以为然。
朱元璋对燕王夫妇的循规蹈矩着实夸奖一番,然后就启程来到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