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滇西北乡村的怀念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沧阳映红文集最新章节!
阔别昆明,十年之夏,惊悉云南著名中国画,雕塑名家袁晓岑先生辞世消息。于金碧路上,法国梧桐树下,正展报而读的我从滇西北丽江辗转临沧,方至昆明,在街头打开2008年6月12日的都市时报之所见也。
对于袁老先生的艺品杰作,我是早已久仰拜读,深有感悟,画者无言,魂归道山,大美何言,心有所殇。孔雀东南飞,徒留画卷写空灵,文林余陋室,不将片言惹尘埃。
丹青画魂,莫问仙乡何处,贵州普定也罢,昆明老城也休,前世今生,与美结缘,与真同行,俱善同归。生为爱美之人,死乃为美而逝,把一切都奉献给了永远的艺术生命,虽历经千折万磨,仍不改变初衷,屡受风霜雪雨终就痴心无悔,自古对酒当歌,解衣磅礴,泼墨作画,塑神造像之事,俱文人观书良久,行路千重,不得抒情寄怀,始凭笔墨涂写性灵矣。袁老先生初始为文,首从云南大学就读文史之专业,然后旅昆得中西合璧,修学有成的徐悲鸿先生大力指点,得窥国学门径、师法自然,承启造化,大学毕业之后以卖画及教书为业。建国以后,曾任云南美术官方要职,擅长写意花鸟绘画,尤其以国画孔雀一脉,传神写照,被世人赞誉为当代云南画孔雀之佼佼者,其技艺娴熟,神韵独步,人书并老,画逸天然,大有空灵欲飞,秀美云天之感也。然细品精识,又浑然天成,墨气淋漓,轻灵中寓无穷浑厚意味,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矣,先生能以参透中华画诀,全凭多年解读天地万物之往还的玄妙神思,运手中画笔,泥刀等工具,在宣纸、泥塑、青铜等材料上挥洒自如,非一日之功,常令人壁立作品之前,叹为观止,汗颜不已。
先生高寿,年享九旬有三,按中华古风民俗,当以追加三岁或五岁之龄,礼当厚葬,奠之吉礼,归于滇池之滨,举世同钦,拦路歌哭罢。
先生是带着一生的追求来到人间,他把流水的光阴凭着爱,凝固在我们的灵魂的视野里,老人何憾之有,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传递着彩云之南,孔雀故乡的无比美丽与亲和力,一尊尊雕塑揭示着这个老艺术家的生命将以别外一种面目存在。
我不知道袁晓岑先生的力作价值在昨天、今天、明天以及往后更长的岁月里,升降涨停有多高,但我知道一个艺术家的生命并不停留在昨夜之灯的光环下,他将复苏在所有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公众记忆里,他的作品并不仅仅属于个人收藏的小屋,也不仅仅属于国家博物馆,或某一时期的美术展览馆。同时,他的艺术成就也不仅仅只是他一个人所奋斗,创造出来的结果,他的作品,充满着爱与智慧,充满着一个东方赤子从大河之源奔来的浓浓真情与热血长风。可以说他的存在是应美而生,为美而死的,他的一生始终为创造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美术活动而终生奋斗不息,永不停止的。
老人一生行旅,布衣情怀,始终未改书生本色,时处顺逆之境犹能坚定自我,探索寻道,可谓不负此生,难能可贵,赋闲而不闲,老退而不休。早年旅滇求学,甘苦自尝,踏平坎坷成大道,中年间九死一生,历经艰辛仍就热爱云南第二故乡,常以美术作品抒发热爱疆国情怀,而意气风发在晚年,老夫聊发少年狂,国画、雕塑频出佳作,受人称赞,作品多被国内外美术机构或私人收藏,其人品艺德,更受世人敬仰。虽说,我是一个从乡下来的普通农民,但酷爱艺术的我却因十年前在昆明的打工期间,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画廊里面邂逅袁老先生及其夫人。
当时袁老先生布衣蓝衫,神色平和宁静,八旬有余,发未全白,精神尚好,两人坐在画廊茶室,正饮茶间,画廊老板奔出,极为恭敬地传烟奉茶,招呼袁老夫妇,称袁老为国画大师,言语间多次赞美袁老画作,东扯西拉,攀谈不休。然而袁老婉拒大师称号,略饮杯盏,即双双离席辞去。
虽说这一情景在我人生当中仅是惊鸿一瞥,却给我这个乡下农民上了一堂极其深刻的课。后来得知袁老自退休以后,深居简出,作画自娱,近乎归隐,不愿有人打扰。此情此景,正是袁老市井逃名,不愿他人所扰,端的是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笑看风云。袁老先生这种淡薄名利,宁静致远的情怀与对人对事,不卑不亢,崖岸自高的胸襟让人顿生敬佩。
我与袁老原本素不相识,但凭着我在昆明期间看到的一些美术画册,神交已久,但闻名何如见面,人海萍踪,先生安在,我今重来,追思难忘,略述寸心,感慨先生未了心愿,尚有中国少女呼唤和平,响应人文奥运精神的雕塑遗作一尊,先生的作品我从都市时报的记者所拍下的照片里,看到这尊袁老精心创作塑造尚未翻成青铜雕塑的最后的作品,一尊象征着中华民族十三亿人同心同德举办北京奥运会,希望世界和平,放飞和平鸽的少女像。
老人的这一生是极其勤奋的,到走的前几天都还在准备给自己的一件作品加工润色,老人热爱艺术更胜于热爱自己的子女,他的儿女中有子承父业并在国内外打出一片天地的艺术家,但是老人热爱自己的儿女犹如心爱的艺术,在他的心中儿女,艺术一样的轻重,没有两样,不轻易地向儿女透露些作父亲的慈爱,只把一个严父的要求提了再提,老人不愿自己的儿女步他的后尘,只愿他的后人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老人没有什么更多的话语要留在人间,在他这一辈子只有画笔与泥塑刀伴随着他走过一生,前面他的爱人正等待着他。不必告别,也不必向谁说声再见,因为所有的话语都是多余的,只有画室里最后的灵魂的雕塑才是最真实的。画室里有很多来不及收拾的画稿,写生残卷,半成品,或成品,宣纸,颜色,水墨,大大小小的毛笔,各式各样的画具还是老人生前画室的情景,笔犹在案,纸已铺好,正待老人挥毫作画,可是老人再也不能来了,往日当堂作画的情景恍若梦中,只能在怀念的人们心里找到回忆的身影。
我看到在这位老艺术家的画室里,清寂的空间,掩藏不住一个中国老艺术家的最后的企盼,当生命走到了尽头,当死神默默无语地在门外守候,恭请这位从20世纪到现在,为数不多的高龄丰产的艺术家,踏上天国的旅程,我好似乎看到袁老先生,坐在天国的马车上,旁边还有他的夫人。我仿佛又看到袁老先生为坐在这神奇的小马车上一路向西,走在云南大地的每一个晨昏,穿金沙,下乌蒙,走秘境,探奇源,西双版纳写生,云山艺海践足,感悟天南地北,领略滇中风物,何其快哉,愿袁老先生驾鹤西归,呼朋唤友,携妻偕侣,遍访名山,笑看烟霞,一路走好,在天堂里还能够再绘高天流云、孔雀高飞吉祥之图。
阔别昆明,十年之夏,惊悉云南著名中国画,雕塑名家袁晓岑先生辞世消息。于金碧路上,法国梧桐树下,正展报而读的我从滇西北丽江辗转临沧,方至昆明,在街头打开2008年6月12日的都市时报之所见也。
对于袁老先生的艺品杰作,我是早已久仰拜读,深有感悟,画者无言,魂归道山,大美何言,心有所殇。孔雀东南飞,徒留画卷写空灵,文林余陋室,不将片言惹尘埃。
丹青画魂,莫问仙乡何处,贵州普定也罢,昆明老城也休,前世今生,与美结缘,与真同行,俱善同归。生为爱美之人,死乃为美而逝,把一切都奉献给了永远的艺术生命,虽历经千折万磨,仍不改变初衷,屡受风霜雪雨终就痴心无悔,自古对酒当歌,解衣磅礴,泼墨作画,塑神造像之事,俱文人观书良久,行路千重,不得抒情寄怀,始凭笔墨涂写性灵矣。袁老先生初始为文,首从云南大学就读文史之专业,然后旅昆得中西合璧,修学有成的徐悲鸿先生大力指点,得窥国学门径、师法自然,承启造化,大学毕业之后以卖画及教书为业。建国以后,曾任云南美术官方要职,擅长写意花鸟绘画,尤其以国画孔雀一脉,传神写照,被世人赞誉为当代云南画孔雀之佼佼者,其技艺娴熟,神韵独步,人书并老,画逸天然,大有空灵欲飞,秀美云天之感也。然细品精识,又浑然天成,墨气淋漓,轻灵中寓无穷浑厚意味,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矣,先生能以参透中华画诀,全凭多年解读天地万物之往还的玄妙神思,运手中画笔,泥刀等工具,在宣纸、泥塑、青铜等材料上挥洒自如,非一日之功,常令人壁立作品之前,叹为观止,汗颜不已。
先生高寿,年享九旬有三,按中华古风民俗,当以追加三岁或五岁之龄,礼当厚葬,奠之吉礼,归于滇池之滨,举世同钦,拦路歌哭罢。
先生是带着一生的追求来到人间,他把流水的光阴凭着爱,凝固在我们的灵魂的视野里,老人何憾之有,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传递着彩云之南,孔雀故乡的无比美丽与亲和力,一尊尊雕塑揭示着这个老艺术家的生命将以别外一种面目存在。
我不知道袁晓岑先生的力作价值在昨天、今天、明天以及往后更长的岁月里,升降涨停有多高,但我知道一个艺术家的生命并不停留在昨夜之灯的光环下,他将复苏在所有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公众记忆里,他的作品并不仅仅属于个人收藏的小屋,也不仅仅属于国家博物馆,或某一时期的美术展览馆。同时,他的艺术成就也不仅仅只是他一个人所奋斗,创造出来的结果,他的作品,充满着爱与智慧,充满着一个东方赤子从大河之源奔来的浓浓真情与热血长风。可以说他的存在是应美而生,为美而死的,他的一生始终为创造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美术活动而终生奋斗不息,永不停止的。
老人一生行旅,布衣情怀,始终未改书生本色,时处顺逆之境犹能坚定自我,探索寻道,可谓不负此生,难能可贵,赋闲而不闲,老退而不休。早年旅滇求学,甘苦自尝,踏平坎坷成大道,中年间九死一生,历经艰辛仍就热爱云南第二故乡,常以美术作品抒发热爱疆国情怀,而意气风发在晚年,老夫聊发少年狂,国画、雕塑频出佳作,受人称赞,作品多被国内外美术机构或私人收藏,其人品艺德,更受世人敬仰。虽说,我是一个从乡下来的普通农民,但酷爱艺术的我却因十年前在昆明的打工期间,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画廊里面邂逅袁老先生及其夫人。
当时袁老先生布衣蓝衫,神色平和宁静,八旬有余,发未全白,精神尚好,两人坐在画廊茶室,正饮茶间,画廊老板奔出,极为恭敬地传烟奉茶,招呼袁老夫妇,称袁老为国画大师,言语间多次赞美袁老画作,东扯西拉,攀谈不休。然而袁老婉拒大师称号,略饮杯盏,即双双离席辞去。
虽说这一情景在我人生当中仅是惊鸿一瞥,却给我这个乡下农民上了一堂极其深刻的课。后来得知袁老自退休以后,深居简出,作画自娱,近乎归隐,不愿有人打扰。此情此景,正是袁老市井逃名,不愿他人所扰,端的是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笑看风云。袁老先生这种淡薄名利,宁静致远的情怀与对人对事,不卑不亢,崖岸自高的胸襟让人顿生敬佩。
我与袁老原本素不相识,但凭着我在昆明期间看到的一些美术画册,神交已久,但闻名何如见面,人海萍踪,先生安在,我今重来,追思难忘,略述寸心,感慨先生未了心愿,尚有中国少女呼唤和平,响应人文奥运精神的雕塑遗作一尊,先生的作品我从都市时报的记者所拍下的照片里,看到这尊袁老精心创作塑造尚未翻成青铜雕塑的最后的作品,一尊象征着中华民族十三亿人同心同德举办北京奥运会,希望世界和平,放飞和平鸽的少女像。
老人的这一生是极其勤奋的,到走的前几天都还在准备给自己的一件作品加工润色,老人热爱艺术更胜于热爱自己的子女,他的儿女中有子承父业并在国内外打出一片天地的艺术家,但是老人热爱自己的儿女犹如心爱的艺术,在他的心中儿女,艺术一样的轻重,没有两样,不轻易地向儿女透露些作父亲的慈爱,只把一个严父的要求提了再提,老人不愿自己的儿女步他的后尘,只愿他的后人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老人没有什么更多的话语要留在人间,在他这一辈子只有画笔与泥塑刀伴随着他走过一生,前面他的爱人正等待着他。不必告别,也不必向谁说声再见,因为所有的话语都是多余的,只有画室里最后的灵魂的雕塑才是最真实的。画室里有很多来不及收拾的画稿,写生残卷,半成品,或成品,宣纸,颜色,水墨,大大小小的毛笔,各式各样的画具还是老人生前画室的情景,笔犹在案,纸已铺好,正待老人挥毫作画,可是老人再也不能来了,往日当堂作画的情景恍若梦中,只能在怀念的人们心里找到回忆的身影。
我看到在这位老艺术家的画室里,清寂的空间,掩藏不住一个中国老艺术家的最后的企盼,当生命走到了尽头,当死神默默无语地在门外守候,恭请这位从20世纪到现在,为数不多的高龄丰产的艺术家,踏上天国的旅程,我好似乎看到袁老先生,坐在天国的马车上,旁边还有他的夫人。我仿佛又看到袁老先生为坐在这神奇的小马车上一路向西,走在云南大地的每一个晨昏,穿金沙,下乌蒙,走秘境,探奇源,西双版纳写生,云山艺海践足,感悟天南地北,领略滇中风物,何其快哉,愿袁老先生驾鹤西归,呼朋唤友,携妻偕侣,遍访名山,笑看烟霞,一路走好,在天堂里还能够再绘高天流云、孔雀高飞吉祥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