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儒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沉冗文集最新章节!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有十三经注疏传世。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守仁、王阳明、陆明鉴。其中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和著名诗人;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能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出身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他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然而,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便开口说话了。
十岁时,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与友聚会,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寺,大家皆苦思冥想,他随口吟道:“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惊叹,又让他做赋蔽月山房诗,他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表现出他的非凡想象力和深厚文化素养。
十七岁时,与诸氏成婚,婚日,他失踪了。原来,他闲逛铁柱宫遇道士,向其请教,道士讲养生术,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翌日,岳父才把他找回。
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笑着说:“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他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
二十五岁时,再考,被忌者所压,又未考中。
二十八岁时,礼部会试,他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提督军务太监张忠认为他以文士授兵部主事,蔑视之,竟强令其当众射箭,想以此丑之。不料他挽弓,三发三中,全军欢呼。
明正德元年(1506)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以诸葛亮自喻,精于骑、射、兵法,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为事智敏,用兵神速。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嘉靖六年(1527)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疾,上疏乞归。于嘉靖七年,在归途中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
临终,学生问其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去世后,被谥文成,赠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后又追封为新建侯,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官宦之路,危机四伏。
楚屈原受迫害被逐江南,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都,他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以死明志,投汨罗江自杀。
唐杜甫,因相州兵败和关辅饥荒,弃官携家逃难到成都。蜀中军阀作乱,投严武,严死,他飘泊,病死在湘江上。颠沛困苦中,他创作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留下著名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清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踏上戍途,仍忧国忧民,不为己之坎坷而唏嘘,与妻在西安告别时,满腔愤怒,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
他们身陷逆境,仍忧国忧民,实乃伟哉!而王阳明被贬黔后之所为,更值得后人称颂,治学成名,门人众多,影响甚大!
在黔三年,先后在修文龙冈书院和贵阳文明书院讲学。后因功高遭忌,他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
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写了“训龙场诸生”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他主张明赏罚,以提高统治效力,行德治礼教以预防犯罪。他认为:赏罚乃国之大典,应当受到充分重视和正确地加以使用。而当时盗贼日益增多,是由于招抚太滥,招抚太滥是由于兵力不足,而兵力不足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实行赏罚,以至于“进而效死,无爵赏之劝;退而奔逃,无诛戮之及”他主张行德治教化以缓和阶级矛盾,减少犯上作乱。他说:“民穷必有盗贼”认为老百姓已经贫困不堪,还要没有休止地征敛,就等于驱使他们去作盗贼。因而有必要“罢冗员之俸,损不急之赏,止无名之征,节用省费”对灾民实行赈济、免租,使他们“不致转徙自弃而为盗”所以,立即建立学校,以移易风俗,以求得久安长治。
他重视纲纪,整肃执法之吏,杜绝法外之诛。他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对那些寅缘窃踞官职的豪门势家子弟的不法行为,如居心刻薄,骚扰道路,仗势而夺功,无劳而冒赏,懈战士之心,兴边戍之怨的情况,要大力加以整肃,特别是对“戾于法”的执法之吏,应严格要求。在司法审判中,刑曹典司狱讼,往往受到权贵的拂抑和牵制,使得依法断狱之词“未出于口,而辱已加于身;事未解于倒悬,而机已发于陷阱”在这种情况下,要使他们不挠于理法,不罹于祸败是很难的。尤其要从整肃吏治、严明赏罚入手,消除执行法律的阻碍。
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天理即是人欲”;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他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
他著作甚丰,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他将“心学”凝成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他秉承陆九渊的学说,使陆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因此被称为:陆王学派。陆九渊从“心即理”说出发,认为格物的下手处,就是体认本心。他并不满意陆九渊的解释,他说:“其学问思辨,致知格物之语,虽亦未免沿袭之累”他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故他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他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他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比如,当知道孝顺这个道理的时候,就已经对父母非常的孝顺和关心;知道仁爱的时候,就已经采用仁爱的方式对待周围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的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他的目的在于“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他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提出学说宗旨——致良知:“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他倡导“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的学风,并多有阐发。时至今日“求是”精神仍十分重要。他讲学时讨论的“格物论”、“心即理”以及有关经学本质与心性问题。“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理学也称道学、性理学或义理之学,兴起于北宋。理学继承古代儒学,融会佛老,探讨了宇宙本原、认识真理的方法途径、世界的规律性和人类本性等哲学问题,并涉及道德、教育、宗教、政治等诸多领域,继承、改造了许多旧有的哲学范畴和命题,提出了较完整的哲学体系。他早期尊崇程朱理学,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下决心穷竹子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发现,人却因此病倒,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从此,他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他是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
他的哲学思想远播,名扬海外!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特别对日本学术界影响更甚。明末,朱舜水远渡日本,把阳明学传到了日本,成为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传统思想抵制全盘西化的基础,现在的日本,传统保留得比中国好很多。蒋介石在日期间,看到电车上很多日本人都在看王阳明的传习录,大为震惊,于是开始阅读传习录,并崇拜他;把台北草山命名为阳明山以示纪念。日本近代的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曾被王阳明学说所折服,特意佩带一方印章,上面篆刻:一生俯首拜阳明。
他及弟子、心学影响了很多名人:徐阶,张居正,海瑞,陶行知等。
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中国门徒:王心斋,创立了阳明学分支,泰州学派;黄宗羲,为追随者,梨洲学派;刘宗周,蕺山学派创始者;贺麟,创立新心学;蒋庆,创立阳明精舍,治阳明学及春秋公羊经学日本门徒:会庵,高僧;中江藤树,近江圣人;佐久间象山,兵家、思想家;西乡隆盛,倒幕魁首;岩崎弥太郎,三菱财阀创立者;伊藤忠兵卫涩泽栄一,日本第一国立银行创立者;広瀬武夫,日本军神;三岛由纪夫,作家;安冈正笃,思想家
他的故居位于浙江余姚镇龙泉山北麓武胜门路;墓位于绍兴兰亭镇以南2里许的鲜虾山麓;“四碑亭”在余姚龙泉山上,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横额:真三不朽。
阳明洞在贵阳龙场镇;修文县修筑了主题公园来纪念伟大的思想家。
台湾有阳明山国家公园、国立阳明大学、阳明书屋、各地阳明高中,阳明中小学等等。
日本有阳明园
我专程来到贵阳扶风山麓,去瞻仰阳明祠——王阳明悟道场所,古雅明清建筑群与参天古树相辉映,复廊涌翠,飞阁流丹,在汉白玉坐像前顶礼膜拜
我为家乡有这么一位先贤大儒而骄傲!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有十三经注疏传世。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守仁、王阳明、陆明鉴。其中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和著名诗人;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能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出身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他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然而,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便开口说话了。
十岁时,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与友聚会,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寺,大家皆苦思冥想,他随口吟道:“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惊叹,又让他做赋蔽月山房诗,他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表现出他的非凡想象力和深厚文化素养。
十七岁时,与诸氏成婚,婚日,他失踪了。原来,他闲逛铁柱宫遇道士,向其请教,道士讲养生术,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翌日,岳父才把他找回。
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笑着说:“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他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
二十五岁时,再考,被忌者所压,又未考中。
二十八岁时,礼部会试,他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提督军务太监张忠认为他以文士授兵部主事,蔑视之,竟强令其当众射箭,想以此丑之。不料他挽弓,三发三中,全军欢呼。
明正德元年(1506)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以诸葛亮自喻,精于骑、射、兵法,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为事智敏,用兵神速。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嘉靖六年(1527)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疾,上疏乞归。于嘉靖七年,在归途中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
临终,学生问其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去世后,被谥文成,赠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后又追封为新建侯,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官宦之路,危机四伏。
楚屈原受迫害被逐江南,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都,他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以死明志,投汨罗江自杀。
唐杜甫,因相州兵败和关辅饥荒,弃官携家逃难到成都。蜀中军阀作乱,投严武,严死,他飘泊,病死在湘江上。颠沛困苦中,他创作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留下著名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清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踏上戍途,仍忧国忧民,不为己之坎坷而唏嘘,与妻在西安告别时,满腔愤怒,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
他们身陷逆境,仍忧国忧民,实乃伟哉!而王阳明被贬黔后之所为,更值得后人称颂,治学成名,门人众多,影响甚大!
在黔三年,先后在修文龙冈书院和贵阳文明书院讲学。后因功高遭忌,他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
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写了“训龙场诸生”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他主张明赏罚,以提高统治效力,行德治礼教以预防犯罪。他认为:赏罚乃国之大典,应当受到充分重视和正确地加以使用。而当时盗贼日益增多,是由于招抚太滥,招抚太滥是由于兵力不足,而兵力不足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实行赏罚,以至于“进而效死,无爵赏之劝;退而奔逃,无诛戮之及”他主张行德治教化以缓和阶级矛盾,减少犯上作乱。他说:“民穷必有盗贼”认为老百姓已经贫困不堪,还要没有休止地征敛,就等于驱使他们去作盗贼。因而有必要“罢冗员之俸,损不急之赏,止无名之征,节用省费”对灾民实行赈济、免租,使他们“不致转徙自弃而为盗”所以,立即建立学校,以移易风俗,以求得久安长治。
他重视纲纪,整肃执法之吏,杜绝法外之诛。他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对那些寅缘窃踞官职的豪门势家子弟的不法行为,如居心刻薄,骚扰道路,仗势而夺功,无劳而冒赏,懈战士之心,兴边戍之怨的情况,要大力加以整肃,特别是对“戾于法”的执法之吏,应严格要求。在司法审判中,刑曹典司狱讼,往往受到权贵的拂抑和牵制,使得依法断狱之词“未出于口,而辱已加于身;事未解于倒悬,而机已发于陷阱”在这种情况下,要使他们不挠于理法,不罹于祸败是很难的。尤其要从整肃吏治、严明赏罚入手,消除执行法律的阻碍。
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天理即是人欲”;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他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
他著作甚丰,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他将“心学”凝成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他秉承陆九渊的学说,使陆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因此被称为:陆王学派。陆九渊从“心即理”说出发,认为格物的下手处,就是体认本心。他并不满意陆九渊的解释,他说:“其学问思辨,致知格物之语,虽亦未免沿袭之累”他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故他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他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他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比如,当知道孝顺这个道理的时候,就已经对父母非常的孝顺和关心;知道仁爱的时候,就已经采用仁爱的方式对待周围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的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他的目的在于“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他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提出学说宗旨——致良知:“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他倡导“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的学风,并多有阐发。时至今日“求是”精神仍十分重要。他讲学时讨论的“格物论”、“心即理”以及有关经学本质与心性问题。“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理学也称道学、性理学或义理之学,兴起于北宋。理学继承古代儒学,融会佛老,探讨了宇宙本原、认识真理的方法途径、世界的规律性和人类本性等哲学问题,并涉及道德、教育、宗教、政治等诸多领域,继承、改造了许多旧有的哲学范畴和命题,提出了较完整的哲学体系。他早期尊崇程朱理学,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下决心穷竹子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发现,人却因此病倒,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从此,他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他是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
他的哲学思想远播,名扬海外!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特别对日本学术界影响更甚。明末,朱舜水远渡日本,把阳明学传到了日本,成为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传统思想抵制全盘西化的基础,现在的日本,传统保留得比中国好很多。蒋介石在日期间,看到电车上很多日本人都在看王阳明的传习录,大为震惊,于是开始阅读传习录,并崇拜他;把台北草山命名为阳明山以示纪念。日本近代的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曾被王阳明学说所折服,特意佩带一方印章,上面篆刻:一生俯首拜阳明。
他及弟子、心学影响了很多名人:徐阶,张居正,海瑞,陶行知等。
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中国门徒:王心斋,创立了阳明学分支,泰州学派;黄宗羲,为追随者,梨洲学派;刘宗周,蕺山学派创始者;贺麟,创立新心学;蒋庆,创立阳明精舍,治阳明学及春秋公羊经学日本门徒:会庵,高僧;中江藤树,近江圣人;佐久间象山,兵家、思想家;西乡隆盛,倒幕魁首;岩崎弥太郎,三菱财阀创立者;伊藤忠兵卫涩泽栄一,日本第一国立银行创立者;広瀬武夫,日本军神;三岛由纪夫,作家;安冈正笃,思想家
他的故居位于浙江余姚镇龙泉山北麓武胜门路;墓位于绍兴兰亭镇以南2里许的鲜虾山麓;“四碑亭”在余姚龙泉山上,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横额:真三不朽。
阳明洞在贵阳龙场镇;修文县修筑了主题公园来纪念伟大的思想家。
台湾有阳明山国家公园、国立阳明大学、阳明书屋、各地阳明高中,阳明中小学等等。
日本有阳明园
我专程来到贵阳扶风山麓,去瞻仰阳明祠——王阳明悟道场所,古雅明清建筑群与参天古树相辉映,复廊涌翠,飞阁流丹,在汉白玉坐像前顶礼膜拜
我为家乡有这么一位先贤大儒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