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曾为人之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此女不淑文集最新章节!
十年前,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师范院校毕业,成了家乡中学的一名卑微的英语教师,开始堂而皇之地从事太阳低下最光辉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
读书时不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但绝对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尽管如此,我还是能够感受到角落里那些默默无闻的差生的自卑,我读过他们眼里的忧伤,看过他们脸上的绝望。因此,自己站在讲台上,总是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岐视任何一个差生,更不以分数论人。我对我的学生说,在我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最棒的;在我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至爱。我为自己能够与他们朝夕相处而高兴,我希望他们轻松快乐地渡过中学时光。我不要求他们的成绩,但是,有一条他们必须记住,那就是能考60分的绝不可以考59分,能考100分的绝不可以考99分,否则,只能说明他们对自己不负责任,也说明了我为人之师的失职。我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之分为四个层次,从考试到背书再到回答问题,皆从难到易分层设置,并要求位于前一个层次的必须保住名次,鼓励后一个层次的不断努力向前靠进。我要做的就是,给每个学生机会,而不是忽略他们的存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而不是若有若无。没想到,这么教下来,学生们对我的课的热爱程度让别的老师嫉妒的要死,没一个厌学的,也没一个调皮的,我们的关系从学业上讲是师生,从生活上讲是朋友。当然,每次统考成绩在全校甚至全县同年级也是名列前茅的。当时,说书记乡长可能有人不知道,可是我的大名呢,只要是本乡有中学生的地方,几乎是家喻户晓。原因就是一个,我的爱得到了回报。
为人之师的时间很短,只有五年,可是五年的记忆却长过一生。那些单纯的时光,那些可爱的脸孔,那些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竟是如此难忘。我觉得,再也找不回那种明净的日子了,找不回那种与人坦然相对的纯朴了。离开学生的日子,我更加怀念他们。每次看到一些稚气未脱的脸,莫名其妙地觉得他们就是我曾经看到过的脸。
可是,在远离学生的日子里,某些现象也使我越来越弄不懂老师了。前年,先生的妹妹带着儿子在我家住了半年,那个小家伙长着一头略卷的黑发,大眼睛,长脸颊,典型地帅哥儿,很会说话,与陌生人一见如故,弄得看到他的人都喜欢他。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才上一个月学就差点儿被老师从教室里赶出来。理由是他的成绩不好。班主任以冷若冰霜的态度鄙夷至极的口气对小姑说了许多关于她儿子的坏话,总之,他已经不适合再呆在这个班了,要么留级,要么转学。小姑气得流泪,回家抓住儿子猛打。我也曾为人师,不相信这么好的孩子会如此糟糕。从此,每天晚上,都抽时间辅导他一个小时,教他学习方法,帮他认识自己。其中考试,他甩掉了劣等生的帽子,以科平85分的成绩挤身于中等生行列;期末考试,他以科平99分的成绩名列前班第二。他的班主任对他刮目相看,很后悔当初对小姑说的那些过分语言,我从来没理过她,我觉得一个岐视差生的老师不值得我尊重。
无独有偶,近日有人来找先生,说别人开学好几天了,他的儿子却没人要,原因也是成绩太差。他们夫妇皆垂头丧气,自叹命不如人,不然怎么会生这么一个现世宝?事情是这样的:他儿子小学一年级是在城区某学校读的,前日去报名,老师让他儿子留级,校方说此校不许留级,只好转学,转到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小学,名都报了,结果二年级老师说成绩太差不要,一年级老师说别人不要的她也不要。过程是这样,期间的辛酸却是不言而喻,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他夫人前去求一年级班主任收留儿子,那个也是刚从农村来不久的四十多岁的女士关着门不许她进,多气人!真没想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居然有孩子拿着钱四处求学而无门!先生听了久久无言,亲自跑去挨个给校长、教务主任及班主任做工作,总算弄妥。一向粗心的先生甚至不忘给家长叮嘱近期要抽时间请老师们吃饭,为的是替他儿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听学生及知情家长说,有的老师对差生横眉冷对,动辙训斥“笨蛋”、“猪头”不离口,弄得小小年纪的孩子们不是自卑自贱就是自暴自弃。如果说差生如此,老师的行为尚情有可原,那么其它情况则让人想不通了。有一个做历史教师的熟人对我说,她们周末简直忙不过来,家长请吃得排队,而且吃饭洗头泡足唱歌跳舞一条龙。有一个整天没在家呆过的县长司机对我说,他没有时间请老师吃饭,近视的儿子只好坐最后一排,成绩由全班第三跑到二十三我也曾为人之师,从来没有吃过家长之请(也许城乡有别吧),所以弄不明白城里的家长何以如此发疯,城里的老师何以如此庸俗。可是,有一天,我也不得不庸俗起来。儿子读学前班时,第一学期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第二学期却开始厌学,一打听,才知道成了班上的反面教育材料。赶紧补救,很简单,请吃及送礼。是啊,同一个院的,别人请吃你不请,别人套近乎你不套,你的儿子不成反面典型谁成反面典型?可笑先生还是教育局干部,他都免不了落入俗套,况于别人?
亦曾为人之师,却越来越弄不懂某些老师。希望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少。
2004。9。8
十年前,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师范院校毕业,成了家乡中学的一名卑微的英语教师,开始堂而皇之地从事太阳低下最光辉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
读书时不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但绝对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尽管如此,我还是能够感受到角落里那些默默无闻的差生的自卑,我读过他们眼里的忧伤,看过他们脸上的绝望。因此,自己站在讲台上,总是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岐视任何一个差生,更不以分数论人。我对我的学生说,在我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最棒的;在我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至爱。我为自己能够与他们朝夕相处而高兴,我希望他们轻松快乐地渡过中学时光。我不要求他们的成绩,但是,有一条他们必须记住,那就是能考60分的绝不可以考59分,能考100分的绝不可以考99分,否则,只能说明他们对自己不负责任,也说明了我为人之师的失职。我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之分为四个层次,从考试到背书再到回答问题,皆从难到易分层设置,并要求位于前一个层次的必须保住名次,鼓励后一个层次的不断努力向前靠进。我要做的就是,给每个学生机会,而不是忽略他们的存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而不是若有若无。没想到,这么教下来,学生们对我的课的热爱程度让别的老师嫉妒的要死,没一个厌学的,也没一个调皮的,我们的关系从学业上讲是师生,从生活上讲是朋友。当然,每次统考成绩在全校甚至全县同年级也是名列前茅的。当时,说书记乡长可能有人不知道,可是我的大名呢,只要是本乡有中学生的地方,几乎是家喻户晓。原因就是一个,我的爱得到了回报。
为人之师的时间很短,只有五年,可是五年的记忆却长过一生。那些单纯的时光,那些可爱的脸孔,那些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竟是如此难忘。我觉得,再也找不回那种明净的日子了,找不回那种与人坦然相对的纯朴了。离开学生的日子,我更加怀念他们。每次看到一些稚气未脱的脸,莫名其妙地觉得他们就是我曾经看到过的脸。
可是,在远离学生的日子里,某些现象也使我越来越弄不懂老师了。前年,先生的妹妹带着儿子在我家住了半年,那个小家伙长着一头略卷的黑发,大眼睛,长脸颊,典型地帅哥儿,很会说话,与陌生人一见如故,弄得看到他的人都喜欢他。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才上一个月学就差点儿被老师从教室里赶出来。理由是他的成绩不好。班主任以冷若冰霜的态度鄙夷至极的口气对小姑说了许多关于她儿子的坏话,总之,他已经不适合再呆在这个班了,要么留级,要么转学。小姑气得流泪,回家抓住儿子猛打。我也曾为人师,不相信这么好的孩子会如此糟糕。从此,每天晚上,都抽时间辅导他一个小时,教他学习方法,帮他认识自己。其中考试,他甩掉了劣等生的帽子,以科平85分的成绩挤身于中等生行列;期末考试,他以科平99分的成绩名列前班第二。他的班主任对他刮目相看,很后悔当初对小姑说的那些过分语言,我从来没理过她,我觉得一个岐视差生的老师不值得我尊重。
无独有偶,近日有人来找先生,说别人开学好几天了,他的儿子却没人要,原因也是成绩太差。他们夫妇皆垂头丧气,自叹命不如人,不然怎么会生这么一个现世宝?事情是这样的:他儿子小学一年级是在城区某学校读的,前日去报名,老师让他儿子留级,校方说此校不许留级,只好转学,转到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小学,名都报了,结果二年级老师说成绩太差不要,一年级老师说别人不要的她也不要。过程是这样,期间的辛酸却是不言而喻,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他夫人前去求一年级班主任收留儿子,那个也是刚从农村来不久的四十多岁的女士关着门不许她进,多气人!真没想到,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居然有孩子拿着钱四处求学而无门!先生听了久久无言,亲自跑去挨个给校长、教务主任及班主任做工作,总算弄妥。一向粗心的先生甚至不忘给家长叮嘱近期要抽时间请老师们吃饭,为的是替他儿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听学生及知情家长说,有的老师对差生横眉冷对,动辙训斥“笨蛋”、“猪头”不离口,弄得小小年纪的孩子们不是自卑自贱就是自暴自弃。如果说差生如此,老师的行为尚情有可原,那么其它情况则让人想不通了。有一个做历史教师的熟人对我说,她们周末简直忙不过来,家长请吃得排队,而且吃饭洗头泡足唱歌跳舞一条龙。有一个整天没在家呆过的县长司机对我说,他没有时间请老师吃饭,近视的儿子只好坐最后一排,成绩由全班第三跑到二十三我也曾为人之师,从来没有吃过家长之请(也许城乡有别吧),所以弄不明白城里的家长何以如此发疯,城里的老师何以如此庸俗。可是,有一天,我也不得不庸俗起来。儿子读学前班时,第一学期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第二学期却开始厌学,一打听,才知道成了班上的反面教育材料。赶紧补救,很简单,请吃及送礼。是啊,同一个院的,别人请吃你不请,别人套近乎你不套,你的儿子不成反面典型谁成反面典型?可笑先生还是教育局干部,他都免不了落入俗套,况于别人?
亦曾为人之师,却越来越弄不懂某些老师。希望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少。
20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