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不过圣诞节呢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冰糕文集最新章节!
又要到圣诞节了,祝福和心愿在人们的嘴上和心里流溢着。一串串美丽的语言,一个个幸福的憧憬,伴着冬日暖阳,让人们的心里充满暖意,甚至似乎可以抵抗冬日冷风和雨雪的侵袭。当儿子看到电视里美丽的圣诞树和诱人的糖果而发出赞叹时,我开始考虑:到底过不过圣诞节呢?
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第一次知道圣诞节。平安夜,一个小姑娘“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在“大人们来到街上,大家祝贺着新年快乐。小孩们穿着新衣,愉快地打着雪仗。”时,一个小女孩“小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冻死在墙角”我不记得了,当老师讲到“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的时候,我有没有微笑。也许会相信“小女孩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和上帝在一起”了吧?但是如今再看这个童话:大雪、饥饿、被踢走的拖鞋,冻得又红又肿的脚、等着买药的妈妈;笑声、烤鹅的香味、面包、圣诞树(卡)、蜡烛、糖果纸我是微笑不起来的,而且心里冷冷的,因为连小女孩都知道,微笑只是点燃火柴时转瞬即逝的幻景“火柴一熄灭,你就会不见了!”那时,老师应该还强调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肯定让我们背诵过“资本主义国家的黑暗”只不过现在才知道,黑暗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后来,知道了耶稣诞生在平安夜里。神来到人间,做世人的替罪羊来拯救世人,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使世人因相信耶稣而得永生上天堂;知道了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是西方国家最大、人们最喜爱的节日,类似于我国的春节;知道了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红白相映的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从不少报道看,到如今,中国人过洋节甚至比过传统节日还隆重,圣诞节、复活节、愚人节,狂欢节,情人节,万圣节而且愈过愈热闹,俨然已是一种时尚,圣诞大餐的气派似乎也超越了我们的年夜饭。不过我始终相信,偌大中国,肯定有太多太多的人听都没听过圣诞节是什么东西。坐在西餐厅里大过圣诞,只是有钱有闲人的享受吧。
有人说这是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和平演变”我倒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了。就像也有外国人过春节一样,难道这是我们“入侵”和“演变”的成果?未免有点可笑。要说“演变”那也是商家的把戏,原来是我们自己在“演变”自己。商家挖空心思要把钱从你的口袋里掏出去,当然就会拼命宣传。他们可不管春节还是圣诞节,一样的使尽手段撩拨和刺激消费者的神经。即使平等使力,对洋节的宣传也会让人觉得更加新奇,因为人们本来就不怎么熟悉那洋玩艺儿。有几个人知道耶稣是来拯救世人的?有几个人相信耶稣能把人们从罪恶中救出来?即使相信吧,可耶稣真能做到吗?在不少人的心里,只是觉得外国的月亮的确比中国的圆,过节跟信仰无关。而相应的消费群呢,或者为了宗教信仰(比例不会高),或者为了“与国际接轨”或者为了玩时尚,或者为了开洋荤,当然,还有许多单纯的吃吃玩玩为开心而开心者,便一个都不能少地陶醉在不知是圣诞老人的慈祥还是商家的狂喜里。其实,就像旅游者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穿上当地的服装留个影一样,只是证明“到此一游”而已。还有很多人连到都没到过,可你看他那打扮的架式,未必会怀疑原来一切都是假的。
可惜的是,在大过洋节“与国际接轨”的时候,中国传统的节日却被不少人看得越来越淡了,以至于要人大代表呼吁增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四大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期。即使是中国的春节,地位也在人们心里大大降低了。当然,这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有很大关系,吃喝玩乐再也不必集中在这几天了。只是既然这样,为什么西方节日的地位却在国人的心里提高了呢?2月14日,现代的年轻人或许大多不会忘记爱情玫瑰,但七夕呢,有多少牛郎织女织女相互祝福?当人们肆意地狂欢开心地愚人后,又有多少人能记得让人长太息的离骚?吃着月饼说着外语唱着劲歌跳着劲舞的年轻人中,有多少人想起过千里之外明月下的父母?有多少人登高远望过故乡的方向?不少人在哀悼9。11死难者,但有多少人还能看到“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感受“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气氛呢?恐怕只能感叹“几家坟上子孙来?”了吧。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过什么节。西方节日与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并非有你无我的关系,所以心情好时过过也无妨,包括孩子。但如果一味扬外弃已的话,我们最终将丢失了自己。没有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纽带,不利于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我们的孩子,就会慢慢忘掉传统的东西。那时,即使有人说我们不是龙的传人,或许也没人去反驳了。孩子只是喜欢上了华丽的广告,但这里不会有漂亮的圣诞树,我也不会扮成圣诞老人偷偷地给他什么礼物,就给他留一个美丽的梦想吧。至于我自己,不反对过圣诞节,也不止在这一天衷心祝愿大家快乐幸福,只是我不想过圣诞节而已。
又要到圣诞节了,祝福和心愿在人们的嘴上和心里流溢着。一串串美丽的语言,一个个幸福的憧憬,伴着冬日暖阳,让人们的心里充满暖意,甚至似乎可以抵抗冬日冷风和雨雪的侵袭。当儿子看到电视里美丽的圣诞树和诱人的糖果而发出赞叹时,我开始考虑:到底过不过圣诞节呢?
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第一次知道圣诞节。平安夜,一个小姑娘“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在“大人们来到街上,大家祝贺着新年快乐。小孩们穿着新衣,愉快地打着雪仗。”时,一个小女孩“小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冻死在墙角”我不记得了,当老师讲到“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的时候,我有没有微笑。也许会相信“小女孩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和上帝在一起”了吧?但是如今再看这个童话:大雪、饥饿、被踢走的拖鞋,冻得又红又肿的脚、等着买药的妈妈;笑声、烤鹅的香味、面包、圣诞树(卡)、蜡烛、糖果纸我是微笑不起来的,而且心里冷冷的,因为连小女孩都知道,微笑只是点燃火柴时转瞬即逝的幻景“火柴一熄灭,你就会不见了!”那时,老师应该还强调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肯定让我们背诵过“资本主义国家的黑暗”只不过现在才知道,黑暗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后来,知道了耶稣诞生在平安夜里。神来到人间,做世人的替罪羊来拯救世人,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使世人因相信耶稣而得永生上天堂;知道了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是西方国家最大、人们最喜爱的节日,类似于我国的春节;知道了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红白相映的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从不少报道看,到如今,中国人过洋节甚至比过传统节日还隆重,圣诞节、复活节、愚人节,狂欢节,情人节,万圣节而且愈过愈热闹,俨然已是一种时尚,圣诞大餐的气派似乎也超越了我们的年夜饭。不过我始终相信,偌大中国,肯定有太多太多的人听都没听过圣诞节是什么东西。坐在西餐厅里大过圣诞,只是有钱有闲人的享受吧。
有人说这是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和平演变”我倒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了。就像也有外国人过春节一样,难道这是我们“入侵”和“演变”的成果?未免有点可笑。要说“演变”那也是商家的把戏,原来是我们自己在“演变”自己。商家挖空心思要把钱从你的口袋里掏出去,当然就会拼命宣传。他们可不管春节还是圣诞节,一样的使尽手段撩拨和刺激消费者的神经。即使平等使力,对洋节的宣传也会让人觉得更加新奇,因为人们本来就不怎么熟悉那洋玩艺儿。有几个人知道耶稣是来拯救世人的?有几个人相信耶稣能把人们从罪恶中救出来?即使相信吧,可耶稣真能做到吗?在不少人的心里,只是觉得外国的月亮的确比中国的圆,过节跟信仰无关。而相应的消费群呢,或者为了宗教信仰(比例不会高),或者为了“与国际接轨”或者为了玩时尚,或者为了开洋荤,当然,还有许多单纯的吃吃玩玩为开心而开心者,便一个都不能少地陶醉在不知是圣诞老人的慈祥还是商家的狂喜里。其实,就像旅游者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穿上当地的服装留个影一样,只是证明“到此一游”而已。还有很多人连到都没到过,可你看他那打扮的架式,未必会怀疑原来一切都是假的。
可惜的是,在大过洋节“与国际接轨”的时候,中国传统的节日却被不少人看得越来越淡了,以至于要人大代表呼吁增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四大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期。即使是中国的春节,地位也在人们心里大大降低了。当然,这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有很大关系,吃喝玩乐再也不必集中在这几天了。只是既然这样,为什么西方节日的地位却在国人的心里提高了呢?2月14日,现代的年轻人或许大多不会忘记爱情玫瑰,但七夕呢,有多少牛郎织女织女相互祝福?当人们肆意地狂欢开心地愚人后,又有多少人能记得让人长太息的离骚?吃着月饼说着外语唱着劲歌跳着劲舞的年轻人中,有多少人想起过千里之外明月下的父母?有多少人登高远望过故乡的方向?不少人在哀悼9。11死难者,但有多少人还能看到“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感受“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气氛呢?恐怕只能感叹“几家坟上子孙来?”了吧。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过什么节。西方节日与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并非有你无我的关系,所以心情好时过过也无妨,包括孩子。但如果一味扬外弃已的话,我们最终将丢失了自己。没有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纽带,不利于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我们的孩子,就会慢慢忘掉传统的东西。那时,即使有人说我们不是龙的传人,或许也没人去反驳了。孩子只是喜欢上了华丽的广告,但这里不会有漂亮的圣诞树,我也不会扮成圣诞老人偷偷地给他什么礼物,就给他留一个美丽的梦想吧。至于我自己,不反对过圣诞节,也不止在这一天衷心祝愿大家快乐幸福,只是我不想过圣诞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