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树和《两棵竹子的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安静的位置文集最新章节!
一棵树爱上另一棵树/中间隔着宽阔的道路/树冠,不能相抚,/树根,难以相触。他的手臂伸呀、伸呀,/也接不着她洒下的泪珠;/她的腰肢弯呀、弯呀,/也捡不起他寄来的情书。/注定要终身相望/默默地为对方祝福
——纪弦路边的树
第一次读这首诗是在2002年底,朋友送我一本古今爱情诗对照鉴赏,每天睡前翻那么几页,偶然进入情境,便梦想着在睡梦中能被某一首诗中绝美的爱情故事冲击一下,能让三十而立的我再次回味到爱情的滋味。路边的树就是在那时候走进我的视野的,乍一读,没什么大的感受,但细读之后,每一段都能引起我无限的想象,再和优美的赏析一结合,一段缠绵悱恻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似乎就展现在眼前,顺着段落读下去,想下去,先是感动,后是同情,再是心痛,接下来就是无以伦比的悲伤。
因为这首诗,每次走在路上,都会对路两旁的树产生无尽的想象。那时候我还在西北那个充满回忆的小城镇,说实话,那时候的我,正在承受和经历人生中的第一道坎,其实那些事现在想起来,倒像是别人的一个故事,真的不算什么,并且我现在已经记不清当时正遭遇着的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也许是很大的打击时候的感受,也许是匆匆流逝的岁月给了我足够多的时间让我渐渐释然,也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别的原因,总之,那件在别人看来很大很大的事儿,却很意外地被我一天天淡忘下去了,甚至现在再提起来,心中也扬不起一丝灰尘。不能说遗忘,无论如何,生命中所经历的一些事儿,痛苦的,欢乐的,悲伤的,喜悦的,都会留下痕迹,或深,或浅,或浓,或淡。也正是这些不同的经历,才会使人生变得像一幅画,每个人自己都可以当艺术家,如果把时间比做画板,那些经历,就是绘在画板上的不同的色彩。也正是这些不同的经历,才会使一个人变得成熟起来,丰富起来,深刻起来。
对这首诗的想象一直持续到03年初,非典肆虐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也如非典原菌一样横冲直撞,奔涌着一种冲动,想要叙说两棵树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但是,该如何开始呢?
我原以为自己会在那个西北小城安静地过完一辈子,稳定的工作,平淡的生活,温暖的小窝,这就是一个女人最简单最普通的幸福。不曾想,lg工作的变动,让我一下子从安静走向动荡,辗转到了另外一个城市,而说服自己到那个城市去的原因,竟然是武打小说里的一个词:逐鹿中原。也或者,不想承受周围人投来的同情或者幸灾乐祸的异样的目光,也是当时做抉择时的理由之一。换一个环境生活,换一种心情生活,年轻的我无所畏惧地对自己说:走吧。
于是,隆隆的火车声,将我和那个小镇的距离越拉越远,属于我的青春的记忆,爱情的记忆,初为人母的记忆,都一股脑地印在小镇的很多地方,记忆越来越近,和小镇的关系却越来越远。
于是,在陌生的城市,买房,装修,半年之后,一个看似舒适温馨的家又被我们武装起来了。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区,站在阳台就可以看到九曲十八弯的白色长廊,许多小孩子在旁边的游泳池里嬉戏,巨大的旱地喷泉每天傍晚会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无所顾忌地喷溅,在这个小区居住的三年里,和我曾经不舍的小镇一样,也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那些渐行渐远的人与事,在我到上海之后的几年里,成了小镇之外的另一个美丽的记忆,有一段时间,我总在疑问:为什么过去了的总是美好的和值得回味的?说到这儿,就得提起小区后面那大片大片的竹林,那长长的青石小道,风过竹林,每个季节都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似乎无意间偷听了风和竹的对话,竹子和竹子之间的絮语;我目睹了林中青石小道的冷漠,承受了季节变换的无情,灵感如泉水,汩汩地不可抑制地冒了出来,让改写路边的树的框架一天比一天清晰和明朗。一有时间我就去竹林里溜达,我想象自己就是青石边上的一棵竹子,从春到夏,由夏至秋,我想象和对面那棵纤弱的竹子从暗送秋波到眉目传情再到两情相悦,彼此痴痴守望,青石板的阻隔,命运的捉弄,让两棵竹子两颗相爱的心饱受煎熬,最终,还是:
“树冠,不能相抚
树根,难以相触。”
能不感到悲哀吗?书上一直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谁又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有情人天各一方?而最终成为眷属的,也不一定都是有情人吧。美好的祝愿,愿意先相信着,也愿意用这个成语来祝福每一对有情人。
世间最让人感动的爱情,最广为流传的爱情,最时间越久越醇的爱情,大多以悲剧为结局,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清和刘兰芝,罗密欧与朱丽叶,典型的凄美爱情故事的代表人物,流传至今,仍然在感动和影响着许多人并且一直会感动和影响下去。
写完之后,存在文档里好一阵子都没有再去翻开它,生活也重新步入轨道,我在单位和家之间两点一线按部就班地忙碌着,满脑子的工作,孩子,老公,家务,日子繁忙而充实。
直到有一天,闲来无事翻开文件夹,我又看到她了。于是习惯性地随手将她寄存在红袖的文集里,为了给自己的文字一个空间,同时也为了一种积累。
然后有一个人联系我,说可以修改一下发表,当时也没多想,就传了文档过去,删节修改成编辑所要求的字数之后,情节上总觉得缺了太多,然后便没了下文。并没在意,我写,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个爱好,一种情绪的疏散,至于能不能发表,我还真没有勇气投稿到纸质的刊物加以验证(除了02年圣诞的那个意外,其实当时也并不是真的想要去拿什么奖的,只是浪漫的征文主题吸引了我而已,一封铁桥作证姗姗飘向母亲河,一千多字让我意外地获得了万元大奖,瞧瞧我有多幸运!),尽管网上的转载很多,甚至前脚刚通过红袖的审稿,后脚就被某些人拿走变成自己的作品,都用不着去追究,但肯定,红袖或者我的博客里的发表时间,都会比其他任何地方的时间早一些,哪怕是几分钟。
之所以写这篇,是因为有人在我博客里很委婉地问:“真的是你写的吗?在一个文学网看到过同样的文章,真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文字作者,不过这网络也不用太较真的,因为真假难辩!”
看到这样的疑问,我竟然真跟自己的文章是偷来的一样感到羞愧,我性格里素来都有“不做贼也心虚”这样奇怪的特质,而关于这一特质的一个经典小故事到现在仍然历历在目。好吧,羞愧之后,转而愤怒,顺手一搜,还真是眼花缭乱:转载不注明出处和作者模棱两可者有之,厚着脸皮作者换了自己名字大言不惭者有之,甚至在论坛里一段一段慢慢粘贴说是即时写作卖弄自己“深厚”文字功底者亦有之,罢了,罢了,网络维权任重道远,那么对于这些人,还用去和他们计较些什么呢?无论转载还是抄袭,次数越多,也只是说明他们喜欢和欣赏这篇文章的程度越高,也只是说明自己写出来的那些文字,是值得阅读和欣赏的,是需要咀嚼与品味的,于是才有了他们的“顺手牵文”于是才有了上面那位网友的疑问,于是才有了我在愤怒了一小会儿之后,如春日清晨田间薄雾一样弥漫而来巨大的喜悦感。
天气越来越不正常了,春姑娘似乎故意要和焦急等待她的人们捉一阵儿迷藏,暖一天,冷两天,欲暖还羞,犹抱琵琶,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倒是勤快的风整天吹啊吹的,它没有吹醒公园里懒惰的垂柳,小草们在大地母亲的怀里愈发任性地撒娇。勤快的风让福岛的碘-131更快地飘向祖国大江南北,人们无以防范,疏于防范,懒于防范,能做什么呢?只要日常生活不造成影响就行,要求如此简单,就这么简单。
是吧!生活原本就是简单的,快乐地生活,简单地生活,像猪一样幸福地生活,这就是我后半生决定要追求的目标。
一棵树爱上另一棵树/中间隔着宽阔的道路/树冠,不能相抚,/树根,难以相触。他的手臂伸呀、伸呀,/也接不着她洒下的泪珠;/她的腰肢弯呀、弯呀,/也捡不起他寄来的情书。/注定要终身相望/默默地为对方祝福
——纪弦路边的树
第一次读这首诗是在2002年底,朋友送我一本古今爱情诗对照鉴赏,每天睡前翻那么几页,偶然进入情境,便梦想着在睡梦中能被某一首诗中绝美的爱情故事冲击一下,能让三十而立的我再次回味到爱情的滋味。路边的树就是在那时候走进我的视野的,乍一读,没什么大的感受,但细读之后,每一段都能引起我无限的想象,再和优美的赏析一结合,一段缠绵悱恻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似乎就展现在眼前,顺着段落读下去,想下去,先是感动,后是同情,再是心痛,接下来就是无以伦比的悲伤。
因为这首诗,每次走在路上,都会对路两旁的树产生无尽的想象。那时候我还在西北那个充满回忆的小城镇,说实话,那时候的我,正在承受和经历人生中的第一道坎,其实那些事现在想起来,倒像是别人的一个故事,真的不算什么,并且我现在已经记不清当时正遭遇着的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也许是很大的打击时候的感受,也许是匆匆流逝的岁月给了我足够多的时间让我渐渐释然,也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别的原因,总之,那件在别人看来很大很大的事儿,却很意外地被我一天天淡忘下去了,甚至现在再提起来,心中也扬不起一丝灰尘。不能说遗忘,无论如何,生命中所经历的一些事儿,痛苦的,欢乐的,悲伤的,喜悦的,都会留下痕迹,或深,或浅,或浓,或淡。也正是这些不同的经历,才会使人生变得像一幅画,每个人自己都可以当艺术家,如果把时间比做画板,那些经历,就是绘在画板上的不同的色彩。也正是这些不同的经历,才会使一个人变得成熟起来,丰富起来,深刻起来。
对这首诗的想象一直持续到03年初,非典肆虐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也如非典原菌一样横冲直撞,奔涌着一种冲动,想要叙说两棵树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但是,该如何开始呢?
我原以为自己会在那个西北小城安静地过完一辈子,稳定的工作,平淡的生活,温暖的小窝,这就是一个女人最简单最普通的幸福。不曾想,lg工作的变动,让我一下子从安静走向动荡,辗转到了另外一个城市,而说服自己到那个城市去的原因,竟然是武打小说里的一个词:逐鹿中原。也或者,不想承受周围人投来的同情或者幸灾乐祸的异样的目光,也是当时做抉择时的理由之一。换一个环境生活,换一种心情生活,年轻的我无所畏惧地对自己说:走吧。
于是,隆隆的火车声,将我和那个小镇的距离越拉越远,属于我的青春的记忆,爱情的记忆,初为人母的记忆,都一股脑地印在小镇的很多地方,记忆越来越近,和小镇的关系却越来越远。
于是,在陌生的城市,买房,装修,半年之后,一个看似舒适温馨的家又被我们武装起来了。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区,站在阳台就可以看到九曲十八弯的白色长廊,许多小孩子在旁边的游泳池里嬉戏,巨大的旱地喷泉每天傍晚会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无所顾忌地喷溅,在这个小区居住的三年里,和我曾经不舍的小镇一样,也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那些渐行渐远的人与事,在我到上海之后的几年里,成了小镇之外的另一个美丽的记忆,有一段时间,我总在疑问:为什么过去了的总是美好的和值得回味的?说到这儿,就得提起小区后面那大片大片的竹林,那长长的青石小道,风过竹林,每个季节都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似乎无意间偷听了风和竹的对话,竹子和竹子之间的絮语;我目睹了林中青石小道的冷漠,承受了季节变换的无情,灵感如泉水,汩汩地不可抑制地冒了出来,让改写路边的树的框架一天比一天清晰和明朗。一有时间我就去竹林里溜达,我想象自己就是青石边上的一棵竹子,从春到夏,由夏至秋,我想象和对面那棵纤弱的竹子从暗送秋波到眉目传情再到两情相悦,彼此痴痴守望,青石板的阻隔,命运的捉弄,让两棵竹子两颗相爱的心饱受煎熬,最终,还是:
“树冠,不能相抚
树根,难以相触。”
能不感到悲哀吗?书上一直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谁又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有情人天各一方?而最终成为眷属的,也不一定都是有情人吧。美好的祝愿,愿意先相信着,也愿意用这个成语来祝福每一对有情人。
世间最让人感动的爱情,最广为流传的爱情,最时间越久越醇的爱情,大多以悲剧为结局,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清和刘兰芝,罗密欧与朱丽叶,典型的凄美爱情故事的代表人物,流传至今,仍然在感动和影响着许多人并且一直会感动和影响下去。
写完之后,存在文档里好一阵子都没有再去翻开它,生活也重新步入轨道,我在单位和家之间两点一线按部就班地忙碌着,满脑子的工作,孩子,老公,家务,日子繁忙而充实。
直到有一天,闲来无事翻开文件夹,我又看到她了。于是习惯性地随手将她寄存在红袖的文集里,为了给自己的文字一个空间,同时也为了一种积累。
然后有一个人联系我,说可以修改一下发表,当时也没多想,就传了文档过去,删节修改成编辑所要求的字数之后,情节上总觉得缺了太多,然后便没了下文。并没在意,我写,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个爱好,一种情绪的疏散,至于能不能发表,我还真没有勇气投稿到纸质的刊物加以验证(除了02年圣诞的那个意外,其实当时也并不是真的想要去拿什么奖的,只是浪漫的征文主题吸引了我而已,一封铁桥作证姗姗飘向母亲河,一千多字让我意外地获得了万元大奖,瞧瞧我有多幸运!),尽管网上的转载很多,甚至前脚刚通过红袖的审稿,后脚就被某些人拿走变成自己的作品,都用不着去追究,但肯定,红袖或者我的博客里的发表时间,都会比其他任何地方的时间早一些,哪怕是几分钟。
之所以写这篇,是因为有人在我博客里很委婉地问:“真的是你写的吗?在一个文学网看到过同样的文章,真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文字作者,不过这网络也不用太较真的,因为真假难辩!”
看到这样的疑问,我竟然真跟自己的文章是偷来的一样感到羞愧,我性格里素来都有“不做贼也心虚”这样奇怪的特质,而关于这一特质的一个经典小故事到现在仍然历历在目。好吧,羞愧之后,转而愤怒,顺手一搜,还真是眼花缭乱:转载不注明出处和作者模棱两可者有之,厚着脸皮作者换了自己名字大言不惭者有之,甚至在论坛里一段一段慢慢粘贴说是即时写作卖弄自己“深厚”文字功底者亦有之,罢了,罢了,网络维权任重道远,那么对于这些人,还用去和他们计较些什么呢?无论转载还是抄袭,次数越多,也只是说明他们喜欢和欣赏这篇文章的程度越高,也只是说明自己写出来的那些文字,是值得阅读和欣赏的,是需要咀嚼与品味的,于是才有了他们的“顺手牵文”于是才有了上面那位网友的疑问,于是才有了我在愤怒了一小会儿之后,如春日清晨田间薄雾一样弥漫而来巨大的喜悦感。
天气越来越不正常了,春姑娘似乎故意要和焦急等待她的人们捉一阵儿迷藏,暖一天,冷两天,欲暖还羞,犹抱琵琶,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倒是勤快的风整天吹啊吹的,它没有吹醒公园里懒惰的垂柳,小草们在大地母亲的怀里愈发任性地撒娇。勤快的风让福岛的碘-131更快地飘向祖国大江南北,人们无以防范,疏于防范,懒于防范,能做什么呢?只要日常生活不造成影响就行,要求如此简单,就这么简单。
是吧!生活原本就是简单的,快乐地生活,简单地生活,像猪一样幸福地生活,这就是我后半生决定要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