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大都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大明圣祖最新章节!
就在无数人家还沉浸在上元节的余韵之中时,有资格上朝的大臣都纷纷早起,在仆从的伺候下,洗漱更衣。
自从早场变得少了很多之后,他们反而都巴望着上朝了,因为在这种每月的早朝当中,会决断很多内阁难以决定的事情,而且是以投票的形式,每个官员都有一票。
往常,他们都视早朝如猛虎,如今却以能上朝为自豪,这种转变,不禁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很快,如冬至大朝会一般,百官大明门前集合,而后陆续入内,一切礼仪,一如从前,只是因为时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忽然,一辆四轮马车滚滚滚而来,而后,从车上下来一个所有人都绝对想不到的人物
——定国公徐希。
稀薄的晨光下,这位大明国公显得那么憔悴,布满血丝的眼睛和眼眶周围一圈淡淡的黑色都表示他此刻精神状态并不怎么样。
看到定国公的出现,所有人都觉得不好了。勋贵已经有多久没有出现在朝堂上了?仔细想想,好像从陛下登基之后,就很少有勋贵登上朝堂了,而南直隶后,本来还有一两个厚着脸皮的人,也迅速消失不见。
除了东林余孽的地方家族外,南直隶叛乱就属勋贵参加的最深,魏国公的举旗,让一大片贵族跟着起兵,此时,南京城的贵族们几乎被连根拔起,统统发往辽东了。
看到定国公下车,找了位置跟着进去,所有大臣都有些恍惚,虽然仅仅才一年没有见到勋贵登朝,但似乎在他们印象当中,这就是事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了,整个政局,几乎将这个群体排除在外面。
徐希下车后,有些茫然的看着眼前的队伍,不多短短一年的时间,朝局已经发展的他都不认识了,陌生的队伍,陌生的礼仪,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甚至心底,他都在劝说自己,不识礼仪是大罪,还是就此回去吧,下次再来面君。
咬了咬牙,他选了一排看起来有些杂乱的队伍过去,那正是有军装有内府官员的队伍。他打量了下,便站在几个小辈的前面,和两个老将并肩,那正是戚金和俞咨皋两人。
俞咨皋和戚金瞥了他一眼便不再理会,各自闭目,在心中盘算,不知道这次陛下会有何打算,军费会拨多少过来。
这种无视的态度,登时让徐希下意识的想要发作,但随即苦笑一声,如今已不是自己称雄的年代了,平复下心态,他默默站好,只等着面君。
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很快仪式慢慢一项一项的走过去,朱由校端坐在皇极殿的龙椅上,接受百官朝贺。
纵然龙椅上垫了软垫,但僵硬没有弧度的龙椅依然嗝的他难受,这不禁让他心下称奇,以前怎么没发现这龙椅这么难坐呢。
很快,冗长的前奏便过去,到了正式的内容,由皇帝发布天下大昭,定下今年的国策。
“请陛下降旨!”
百官之首的李汝华站在群臣的最前面,躬身拜道,唱词才刚刚说完,他便剧烈的咳嗽起来,不停的捶胸,老态尽显。
这幅场景落在其他人眼中,登时反应各不相同,有欣喜的,有担忧的,还有面无表情,不当回事的。
待李汝华稍微恢复些后,朱由校才开口。
“今为天启二年,昭元大改!”他一开口,就定下了基调,今年要大力改革,简单的话语,决绝的语气,却令大臣们心中一禀,他们没想到,皇帝竟然这样赤裸裸的就喊出了自己口号,没有一点的粉饰。
“请陛下降旨!”百官跪拜,齐声高呼。
“内阁为国之重器,不可轻忽,原定内阁九人,今日补齐。刘若愚,宣旨!”一上来,朱由校就直指最紧要的内阁中枢。
这种开门见山的作风,不禁让群臣顿感压力,皇帝语气虽然清淡,但深知内阁重要性的他们,还是感觉到了如山的压力,整个皇极殿中,几百号官员,呼吸声几乎在此时静窒!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刘若愚的嗓音在大殿中响起。
平时他们都听得摇头晃脑的骈四俪六的古文,今日却怎么都感觉十分的讨厌,恨不得这圣旨也如皇帝说话一样,直指关键。
“……昭四川巡抚朱燮元、太仆寺卿毕自严、山西布政蔡复一、右佥都御史李长庚四人特进内阁大学士,分以春夏秋冬为号,署理中枢,钦此!”
昭告一出,群臣哗然,谁都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个情况,这些官员,一个都没有从现在的各部尚书当中选出,反而全都是些外省官员。
就连内阁的五名大学士也是一样,诧异不已,内阁成员完全是皇帝乾纲独断,一言而决,在诏命没有发布之前,就连他们也不知道具体人选。
看着强自压抑住的群臣,朱由校嘴角含笑,这是他精心选出来的名单,这几人,在后世都是比较有名的大臣,像朱燮元、蔡复一两人,就是在奢安之乱中表现非常抢眼的,一个平复四川,一个平复贵州。
如今因为羽林军的强大,两地叛乱提前了很多被平灭,但这并不妨碍他人用这两人,如今内阁草创,入阁并无硬性条件,全凭皇帝一句话而已。
这其实也是朱由校刻意为之,如今内阁权重,若是连这内阁大学士的任免入阁都要插手,那还有皇帝什么事。这种皇帝一言而决的入阁权就是他特异保留下来的,留个后世子孙最大的权利。
惊呼了一会后,群臣便平息下来,皇帝诏命即下便成事实,无人可改,此时再有天大的反应也是无用。
待群臣接受后,朱由校继续开口,“内阁既重,内府,大都督府亦不惶多让,两者亦当早定规制。”
而后,便是刘若愚宣旨,这次或许不是事涉文官的,语言直白了许多。只是内容依然令人吃惊不已。
诏命,戚金为左都督,主参谋部,俞咨皋为右都督,主训导部,原警部尚书毕懋康为前都督,主装备部,左光斗为后都督,主后勤部。此四者皆晋中将军衔。
至于戚金和俞咨皋空缺出来的大京师城防军将军和海军将军,则分别由秦良玉和沈有容接任。
这番任命一出更是哗然,很多官员都纷纷惊叫出声,满是不可思议,毕懋康也就罢了,毕竟是警部尚书,这次只是平级调迁,只是文官入武职,让人有些惊讶罢了,但先知文武分治,也不算什么大事,中国进士讲究文武双专,不管会不会,很多人都号称通读孙子兵法,何况这次只是去管装备,没人会觉得毕懋康做不好。
真正让人警察的,反而是左光斗了,左光斗是谁?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甚至他连参加早朝的资格都没有,竟然被皇帝弄成后都督,中将军衔,这可是正二品的大官啊。
这怎么能不让百官嫉妒,大都督府的都督虽然是军职,但品级依然很高,这等于他白捡了个高官回来。
朱由校这也是无法,四总部的主掌者不是谁都能当的,他的手头根本没有多少人选,只只能从传统的儒家官员中寻找,只是这些进士里面,就没有几个擅长这方面的,尤其是装备部,作为主掌者,怎么也要有些相关的知识储备呗。
于是瞄来瞄去,他最终还是锁定了警部尚书毕懋康,他爱好火器的兴趣,勉强合适。反倒是后勤部不是那么要紧了,只要清正廉洁,会算账就行。算账可以学,因此他也就用了帮过自己一把的左光斗了。
不说他的立场,左光斗起码当地上廉洁二字,如此,四总部的主掌者就此确定下来。
随后,刘若愚的话不停,再度爆出了令百官惊诧的命令,“迁内阁次辅、辽东总督孙承宗为大都督,执掌大都督府,晋上将军衔。辽东总督由巡抚熊廷弼接任,辽东巡抚则由登莱巡抚袁可立接任。”
诏书一宣读完,登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李汝华和孙承宗两人之间来回逡巡,眼中都是不可思议。首辅李汝华的身体不好,一旦有什么事不能承担重任,便是次辅顶上,但此刻,皇帝却将孙承宗调离内阁,这次辅位置,却不知由和人接任。
几个大学士心中突突的动了起来,尽管知道不太可能,他们还是颇为期待,等下圣旨上有自己的名字,让自己再进一位,接任次辅。
一时间,七八双眼睛紧紧的盯着刘若愚,看着他嘴唇,猜测接下来的任命。
“迁内府令徐光启为东阁大学士,为内阁次辅!”
“唉!”
随着这句话的出口,大殿中隐约间可以听到几个叹气声,尽管知道不太可能,但当事实真的出现后,他们还是免不了失望。
内阁补齐,大都督府补全,两个最重要的机构全部齐装满员,这登时让许多敏锐的官员嗅到了一丝不好的气息。怕是过了春耕,陛下就有大行动啊!
不过,这正是朱由校想看见的,让两个最重要的机构齐装满员,好应对接下来的大举行动。为此,他还做了孙承宗很长时间的工作。
李汝华后面的首辅,他心中其实就是两个人选,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人相比各有优点,徐光启西学思维开阔,学术优良,见识也广,能比较容易的跟上他的思路,两人相互配合很好,而孙承宗呢,虽然有些保守,但执行力很强,自己说的那些他一个不拉的都吸收了,而且做得非常的好,远超自己的预料。
辽东这一年来就在他的主持下,几乎将朱由校所说的那些各个事项都给落实下去了,而且孙承宗还有很好的军略天赋,比如会猎女真的计划,就是在他精湛的操作下,才如此顺遂的。
只是,也正是对方这种军事上的天赋,朱由校才有意让他接掌大都督府。一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他自己一个人,就算有再好的制度,若无人帮助也是推行不下去的,想要撤销卫所,改成现在的军制,这大都督的人选就非常的重要了。
好在,他还有孙承宗。
就在无数人家还沉浸在上元节的余韵之中时,有资格上朝的大臣都纷纷早起,在仆从的伺候下,洗漱更衣。
自从早场变得少了很多之后,他们反而都巴望着上朝了,因为在这种每月的早朝当中,会决断很多内阁难以决定的事情,而且是以投票的形式,每个官员都有一票。
往常,他们都视早朝如猛虎,如今却以能上朝为自豪,这种转变,不禁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很快,如冬至大朝会一般,百官大明门前集合,而后陆续入内,一切礼仪,一如从前,只是因为时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忽然,一辆四轮马车滚滚滚而来,而后,从车上下来一个所有人都绝对想不到的人物
——定国公徐希。
稀薄的晨光下,这位大明国公显得那么憔悴,布满血丝的眼睛和眼眶周围一圈淡淡的黑色都表示他此刻精神状态并不怎么样。
看到定国公的出现,所有人都觉得不好了。勋贵已经有多久没有出现在朝堂上了?仔细想想,好像从陛下登基之后,就很少有勋贵登上朝堂了,而南直隶后,本来还有一两个厚着脸皮的人,也迅速消失不见。
除了东林余孽的地方家族外,南直隶叛乱就属勋贵参加的最深,魏国公的举旗,让一大片贵族跟着起兵,此时,南京城的贵族们几乎被连根拔起,统统发往辽东了。
看到定国公下车,找了位置跟着进去,所有大臣都有些恍惚,虽然仅仅才一年没有见到勋贵登朝,但似乎在他们印象当中,这就是事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了,整个政局,几乎将这个群体排除在外面。
徐希下车后,有些茫然的看着眼前的队伍,不多短短一年的时间,朝局已经发展的他都不认识了,陌生的队伍,陌生的礼仪,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甚至心底,他都在劝说自己,不识礼仪是大罪,还是就此回去吧,下次再来面君。
咬了咬牙,他选了一排看起来有些杂乱的队伍过去,那正是有军装有内府官员的队伍。他打量了下,便站在几个小辈的前面,和两个老将并肩,那正是戚金和俞咨皋两人。
俞咨皋和戚金瞥了他一眼便不再理会,各自闭目,在心中盘算,不知道这次陛下会有何打算,军费会拨多少过来。
这种无视的态度,登时让徐希下意识的想要发作,但随即苦笑一声,如今已不是自己称雄的年代了,平复下心态,他默默站好,只等着面君。
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很快仪式慢慢一项一项的走过去,朱由校端坐在皇极殿的龙椅上,接受百官朝贺。
纵然龙椅上垫了软垫,但僵硬没有弧度的龙椅依然嗝的他难受,这不禁让他心下称奇,以前怎么没发现这龙椅这么难坐呢。
很快,冗长的前奏便过去,到了正式的内容,由皇帝发布天下大昭,定下今年的国策。
“请陛下降旨!”
百官之首的李汝华站在群臣的最前面,躬身拜道,唱词才刚刚说完,他便剧烈的咳嗽起来,不停的捶胸,老态尽显。
这幅场景落在其他人眼中,登时反应各不相同,有欣喜的,有担忧的,还有面无表情,不当回事的。
待李汝华稍微恢复些后,朱由校才开口。
“今为天启二年,昭元大改!”他一开口,就定下了基调,今年要大力改革,简单的话语,决绝的语气,却令大臣们心中一禀,他们没想到,皇帝竟然这样赤裸裸的就喊出了自己口号,没有一点的粉饰。
“请陛下降旨!”百官跪拜,齐声高呼。
“内阁为国之重器,不可轻忽,原定内阁九人,今日补齐。刘若愚,宣旨!”一上来,朱由校就直指最紧要的内阁中枢。
这种开门见山的作风,不禁让群臣顿感压力,皇帝语气虽然清淡,但深知内阁重要性的他们,还是感觉到了如山的压力,整个皇极殿中,几百号官员,呼吸声几乎在此时静窒!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刘若愚的嗓音在大殿中响起。
平时他们都听得摇头晃脑的骈四俪六的古文,今日却怎么都感觉十分的讨厌,恨不得这圣旨也如皇帝说话一样,直指关键。
“……昭四川巡抚朱燮元、太仆寺卿毕自严、山西布政蔡复一、右佥都御史李长庚四人特进内阁大学士,分以春夏秋冬为号,署理中枢,钦此!”
昭告一出,群臣哗然,谁都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个情况,这些官员,一个都没有从现在的各部尚书当中选出,反而全都是些外省官员。
就连内阁的五名大学士也是一样,诧异不已,内阁成员完全是皇帝乾纲独断,一言而决,在诏命没有发布之前,就连他们也不知道具体人选。
看着强自压抑住的群臣,朱由校嘴角含笑,这是他精心选出来的名单,这几人,在后世都是比较有名的大臣,像朱燮元、蔡复一两人,就是在奢安之乱中表现非常抢眼的,一个平复四川,一个平复贵州。
如今因为羽林军的强大,两地叛乱提前了很多被平灭,但这并不妨碍他人用这两人,如今内阁草创,入阁并无硬性条件,全凭皇帝一句话而已。
这其实也是朱由校刻意为之,如今内阁权重,若是连这内阁大学士的任免入阁都要插手,那还有皇帝什么事。这种皇帝一言而决的入阁权就是他特异保留下来的,留个后世子孙最大的权利。
惊呼了一会后,群臣便平息下来,皇帝诏命即下便成事实,无人可改,此时再有天大的反应也是无用。
待群臣接受后,朱由校继续开口,“内阁既重,内府,大都督府亦不惶多让,两者亦当早定规制。”
而后,便是刘若愚宣旨,这次或许不是事涉文官的,语言直白了许多。只是内容依然令人吃惊不已。
诏命,戚金为左都督,主参谋部,俞咨皋为右都督,主训导部,原警部尚书毕懋康为前都督,主装备部,左光斗为后都督,主后勤部。此四者皆晋中将军衔。
至于戚金和俞咨皋空缺出来的大京师城防军将军和海军将军,则分别由秦良玉和沈有容接任。
这番任命一出更是哗然,很多官员都纷纷惊叫出声,满是不可思议,毕懋康也就罢了,毕竟是警部尚书,这次只是平级调迁,只是文官入武职,让人有些惊讶罢了,但先知文武分治,也不算什么大事,中国进士讲究文武双专,不管会不会,很多人都号称通读孙子兵法,何况这次只是去管装备,没人会觉得毕懋康做不好。
真正让人警察的,反而是左光斗了,左光斗是谁?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甚至他连参加早朝的资格都没有,竟然被皇帝弄成后都督,中将军衔,这可是正二品的大官啊。
这怎么能不让百官嫉妒,大都督府的都督虽然是军职,但品级依然很高,这等于他白捡了个高官回来。
朱由校这也是无法,四总部的主掌者不是谁都能当的,他的手头根本没有多少人选,只只能从传统的儒家官员中寻找,只是这些进士里面,就没有几个擅长这方面的,尤其是装备部,作为主掌者,怎么也要有些相关的知识储备呗。
于是瞄来瞄去,他最终还是锁定了警部尚书毕懋康,他爱好火器的兴趣,勉强合适。反倒是后勤部不是那么要紧了,只要清正廉洁,会算账就行。算账可以学,因此他也就用了帮过自己一把的左光斗了。
不说他的立场,左光斗起码当地上廉洁二字,如此,四总部的主掌者就此确定下来。
随后,刘若愚的话不停,再度爆出了令百官惊诧的命令,“迁内阁次辅、辽东总督孙承宗为大都督,执掌大都督府,晋上将军衔。辽东总督由巡抚熊廷弼接任,辽东巡抚则由登莱巡抚袁可立接任。”
诏书一宣读完,登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李汝华和孙承宗两人之间来回逡巡,眼中都是不可思议。首辅李汝华的身体不好,一旦有什么事不能承担重任,便是次辅顶上,但此刻,皇帝却将孙承宗调离内阁,这次辅位置,却不知由和人接任。
几个大学士心中突突的动了起来,尽管知道不太可能,他们还是颇为期待,等下圣旨上有自己的名字,让自己再进一位,接任次辅。
一时间,七八双眼睛紧紧的盯着刘若愚,看着他嘴唇,猜测接下来的任命。
“迁内府令徐光启为东阁大学士,为内阁次辅!”
“唉!”
随着这句话的出口,大殿中隐约间可以听到几个叹气声,尽管知道不太可能,但当事实真的出现后,他们还是免不了失望。
内阁补齐,大都督府补全,两个最重要的机构全部齐装满员,这登时让许多敏锐的官员嗅到了一丝不好的气息。怕是过了春耕,陛下就有大行动啊!
不过,这正是朱由校想看见的,让两个最重要的机构齐装满员,好应对接下来的大举行动。为此,他还做了孙承宗很长时间的工作。
李汝华后面的首辅,他心中其实就是两个人选,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人相比各有优点,徐光启西学思维开阔,学术优良,见识也广,能比较容易的跟上他的思路,两人相互配合很好,而孙承宗呢,虽然有些保守,但执行力很强,自己说的那些他一个不拉的都吸收了,而且做得非常的好,远超自己的预料。
辽东这一年来就在他的主持下,几乎将朱由校所说的那些各个事项都给落实下去了,而且孙承宗还有很好的军略天赋,比如会猎女真的计划,就是在他精湛的操作下,才如此顺遂的。
只是,也正是对方这种军事上的天赋,朱由校才有意让他接掌大都督府。一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他自己一个人,就算有再好的制度,若无人帮助也是推行不下去的,想要撤销卫所,改成现在的军制,这大都督的人选就非常的重要了。
好在,他还有孙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