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春耕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丑姑传最新章节!
不管是宁家村人也好, 还是姜吴村人也罢, 他们都发现自己虽然跟着种了菜, 但出的苗却完全不能和宁二家, 丑姑家的菜苗比。而且大家还发现他们两家栽的辣椒苗,茄子苗, 黄瓜苗都长出老高了。
大家都在私底下议论,觉得还是宁秀才有见识, 连菜都种得格外好。丑姑也跟着他沾了光。
就连姜春花也忍不住又来问了,“丑姑, 你家的菜苗怎么长得格外快, 格外好。我们也是和你一样的时间种的啊?”因为以前丑姑家种的菜也没象去年今年这样格外与众不同啊, 她心里也怀疑是宁秀才教了丑姑一些秘籍。
“我也不知道啊,还是和往年一样的种,你不是看到我种的小白菜吗?不过是比你们早了一天半天的。不过这些菜苗,还要早十多天时间就下了种呢。可能是我花的时间格外多吧,你也看到了,我整天才最在菜园子里忙活着。”丑姑指着这些高出一大截的菜苗, 说。
“呀,这么早啊, 难怪都长这么大了。早知道我们也该提前就种的。”姜春花羡慕的说。
她看得出来, 这些菜苗起码要比大家种的提前一个月结果了。这回,丑姑又可以靠卖菜大赚一笔。没问到什么与众不同的种植方法, 姜春花也没在意。她纯属好奇, 而不是想从中获利。而且她也确实知道丑姑花的心血比别人多。
“明年你们也可以种早一点。”丑姑笑道。
她才不会告诉村民们, 她是如何育种的,最起码暂时不会告诉大家。这可是她的独门秘籍呢,她就指望着这一点,来赚钱养家糊口了。目前,她只愿意和宁二分享。姜春花不再追问了,正好,不然她还会重新考量姜春花呢。
接下来的几天,她专心的育高粱种。她家新买的三亩地也让宁二一家三口去帮着翻地了。
她打算把所有的种育出来,到时候就来家里移植高粱苗去地里栽。
丑姑的种植方法与众不同,比如她会浸泡种子,现在种高粱她又不象大家那样直接在田里点播,还得先育种,弄得宁二很是奇怪,不由的好奇的问:“为什么不直接种?育苗有格外的好处吗?”要知道五亩地的苗,光是移植就是个大工程呢,直接种得省不少事。
“你想不想收成高?育的种再去栽,就是比直接点播的好。”丑姑答。
她这个半吊子农民,其实也说不太清楚是为什么。不过有了前面的育苗经验,现在她胆子也大了。因为有一点她很明白,就是这样育种,能保证最好的出苗率,而且苗也长得壮,最重要的是还省了时间。
如果等翻好了地再去播种,起码又晚了半个多月。更重要的是在现代,她见过的无论是高粱还是油菜和棉花,还是辣椒黄瓜茄子等等都是采用了先育种再移栽的方法。而没有人直接点播,显然这是有道理的。
宁二倒是很容易就接受了她的说法,反正听丑姑的总是没错。他安心安意的和柱子祖孙两人在高粱地里翻地。一家三口,天天早出晚归忙碌的很。五亩地啊,要全靠人力翻出来,真是不简单,就算他们比别人提前了近半个月,也不一定能干得过大家。眼看着苗都破土了,地还没翻一半。丑姑着急起来,只得带上明儿过来一起干。
“哎,要是有犁就好了。用牲口拉着翻地,可比我们自己干轻松又快的多。”丑姑感叹道。她才挖了眯眯大一块地,变已经累得喘气了。这块地太硬了,就象结冻似的,全部板结了。这时候,她才发现原来这里根本就没有犁这个农具,翻地全靠人力拿着铁锹挖,真是得累死人了。
“犁可是贵重物,我还是在富庶之地见过的。那都是良田千亩的地方才用的起。人家不仅有梨还有整地的大铁耙子呢,用牛拉着在地里干活,确实又快又省力。”老爷子说。
“咦,我怎么不知道?”宁二惊讶的问。
“少爷以前又不问农事,也没到乡户地方跑过,哪里能知道这些。”老爷子说着,用怀疑的目光看了丑姑几眼。
他就不明白了,一个小村姑,本地都没这些高级农具,她怎么就知道犁呢?
丑姑心里却在暗暗叹气,没想到不是没有犁这种农具,而是太贵用不起,难怪本地穷,就这样靠人力慢慢干,当然干不出多大的产能了。这就是个恶性循环,没钱的越来越穷了。
“你们说的这个犁得多少钱一个?”宁二追问。如果有如此神器,干嘛不弄来用,何必让他们辛辛苦苦的在这里拼体力,还干不完。
“这我可不清楚,不过犁头很大是铁打的,其构造却是木的,做工复杂,起码也得三四十两银子吧?”老爷子猜测道。
这下子,丑姑完全死心了,别想着买什么犁了,她和宁二合起来也不过二十多两银子,全拿出来,也不够买个犁回来。
宁二更是失望的低下了头,这么贵啊,几时才能攒够这个数呢?起码今年没指望了,明年还得象现在这样累死累活的干。
不过耙子这个东西,丑姑就觉得简单多了,毕竟家家户户都有竹制的,木头制的小耙子,就是没有铁打的大耙子。但是他们有牲口,不如去买个大铁耙子回来,毕竟翻了的地还得把泥巴弄松散整平呢。如果弄个大铁耙子回来,也可以省些时间和力气啊。
“行,明天去买,就是不知道得多少银子?”宁二说。
他也想能省些力气则省些力气啊,这几天可把他累惨了。他们两家加起来劳动力也太少了。他还以为他们三人能干多少活呢,哪里知道干了好几天,才翻了一小半。再干十天都翻不完这块地。要是再加上还得碎土和平地,就又过去好些天了。那时候,别人家的高粱只怕也要开始种下了。要是耽误了时间,没收成就麻烦大了。
所以,第二天,宁二一个人骑着马去集镇上找大铁耙子了,最后花了四两银子和铁匠订制了个三尺长的大耙子,还得过三天才能去取呢。
“啧啧,四两银子啊。太贵了吧。”丑姑惊的直咋舌头。
不过古代金属少,铁器不仅贵,还受到限制,这么大的耙子就算贵也正常。
“你有没有问铁梨得多少钱?”老爷子问。
“人家就不会打。也不知道价钱。”宁二回答。
这简直让他哭笑不得,因为本地极少有大块的良田,都是东一小块西一小块的,哪里有人要犁来耕田,都是靠人力。而且本地的人,不知道是懒还是历来就是这样种的,他们也不会象宁二和丑姑这样认真的翻地,不过是采用点种的方式,刨个小洞把种子播下去就行了。这样确实也能省不少时间,当然了产量可能就低了很多。
就比如他们现在翻的这块地,原主虽然每年都在种高粱,但大部分的泥土却板结成块,挖都挖不动,挖出来的也是大块大块的坚硬泥巴,想到弄碎整平真的需要花点功夫。地成这个样子,显然是因为长期没有翻过的原因。太结实坚硬的地,能长多少庄稼啊?就是菜园子,他们也是仔细翻过的,泥土都保持着松软,而不象现在的这块地这么硬。
丑姑其实也不太懂得为什么要翻地,反正她在现代看到的每一块种庄稼的地,农民们都会认真的耕田,整平,再种庄稼,并且在庄稼生长过程中,不仅要除草除虫施肥,还得时不时的去松松地,这样管理好的田,收成才会高。可见保持泥土的松软,对庄稼的生长是有好处的。
“难怪他们家亩产低的。我觉得他们肯定是直接在原先种高粱的地方,把根挖出来后,就直接再种了,周边的地从来没有挖过。”丑姑说。
“就是的,也只有种过的地方泥土松软好挖一些。”宁二点点头,说。他都挖了几天地了,早就明白原主是怎样种的了。
这块地本身就不肥,还没得到合理的打理,产量能高才怪呢。
“今年我们好好翻一遍地,再弄些肥来,平时多管理,高粱肯定会比他们以前的产量要高。”丑姑很有信心的说。
“那是,一亩能收个两百斤,我就满足了。”宁二期待的说。这块地,听说亩产才一百来斤。否则也不会被原主那么嫌弃,最终便宜卖给他们。
“两百斤一亩,你也才得四百斤,你们家也只能吃六七个月吧?倒是我们家如果有六百斤高粱,一年的嚼用完全够了。”丑姑算了算,说。
“恩,柱子饭量大,一个月我们总得七十斤粮食呢。不过光吃高粱也不行,还得去换一半米面回来混在一起吃。”宁二说。
“那是,我们家也不能光吃高粱,我会把大部分高粱卖掉去买米面。”丑姑赞同的说。
高粱虽然也能煮粥煮饭,但她们家还真没有光吃过这种粮食,都是在糙米里加一把高粱来煮粥的。高粱比糙米粗面都便宜些,所以如果把高粱全换成米面,就没有六百斤了。最多还有五百斤,他们的口粮勉强也够了。毕竟她还有家后面还有半亩地呢。其实最好的是把高粱换成小麦来种,但是她不知道这块地行不行,暂时只能按原样种高粱了。
“其实高粱最好的用途是酿酒。光当粮食吃不划算。”丑姑在心里说,在现代高粱基本都去了酒厂,做成了有名的高粱酒。只是她对酿酒不熟习,他们也不可能收到几千斤的高粱,没必要拿高粱去赚钱。所以,她把这个念头按下了。
不管是宁家村人也好, 还是姜吴村人也罢, 他们都发现自己虽然跟着种了菜, 但出的苗却完全不能和宁二家, 丑姑家的菜苗比。而且大家还发现他们两家栽的辣椒苗,茄子苗, 黄瓜苗都长出老高了。
大家都在私底下议论,觉得还是宁秀才有见识, 连菜都种得格外好。丑姑也跟着他沾了光。
就连姜春花也忍不住又来问了,“丑姑, 你家的菜苗怎么长得格外快, 格外好。我们也是和你一样的时间种的啊?”因为以前丑姑家种的菜也没象去年今年这样格外与众不同啊, 她心里也怀疑是宁秀才教了丑姑一些秘籍。
“我也不知道啊,还是和往年一样的种,你不是看到我种的小白菜吗?不过是比你们早了一天半天的。不过这些菜苗,还要早十多天时间就下了种呢。可能是我花的时间格外多吧,你也看到了,我整天才最在菜园子里忙活着。”丑姑指着这些高出一大截的菜苗, 说。
“呀,这么早啊, 难怪都长这么大了。早知道我们也该提前就种的。”姜春花羡慕的说。
她看得出来, 这些菜苗起码要比大家种的提前一个月结果了。这回,丑姑又可以靠卖菜大赚一笔。没问到什么与众不同的种植方法, 姜春花也没在意。她纯属好奇, 而不是想从中获利。而且她也确实知道丑姑花的心血比别人多。
“明年你们也可以种早一点。”丑姑笑道。
她才不会告诉村民们, 她是如何育种的,最起码暂时不会告诉大家。这可是她的独门秘籍呢,她就指望着这一点,来赚钱养家糊口了。目前,她只愿意和宁二分享。姜春花不再追问了,正好,不然她还会重新考量姜春花呢。
接下来的几天,她专心的育高粱种。她家新买的三亩地也让宁二一家三口去帮着翻地了。
她打算把所有的种育出来,到时候就来家里移植高粱苗去地里栽。
丑姑的种植方法与众不同,比如她会浸泡种子,现在种高粱她又不象大家那样直接在田里点播,还得先育种,弄得宁二很是奇怪,不由的好奇的问:“为什么不直接种?育苗有格外的好处吗?”要知道五亩地的苗,光是移植就是个大工程呢,直接种得省不少事。
“你想不想收成高?育的种再去栽,就是比直接点播的好。”丑姑答。
她这个半吊子农民,其实也说不太清楚是为什么。不过有了前面的育苗经验,现在她胆子也大了。因为有一点她很明白,就是这样育种,能保证最好的出苗率,而且苗也长得壮,最重要的是还省了时间。
如果等翻好了地再去播种,起码又晚了半个多月。更重要的是在现代,她见过的无论是高粱还是油菜和棉花,还是辣椒黄瓜茄子等等都是采用了先育种再移栽的方法。而没有人直接点播,显然这是有道理的。
宁二倒是很容易就接受了她的说法,反正听丑姑的总是没错。他安心安意的和柱子祖孙两人在高粱地里翻地。一家三口,天天早出晚归忙碌的很。五亩地啊,要全靠人力翻出来,真是不简单,就算他们比别人提前了近半个月,也不一定能干得过大家。眼看着苗都破土了,地还没翻一半。丑姑着急起来,只得带上明儿过来一起干。
“哎,要是有犁就好了。用牲口拉着翻地,可比我们自己干轻松又快的多。”丑姑感叹道。她才挖了眯眯大一块地,变已经累得喘气了。这块地太硬了,就象结冻似的,全部板结了。这时候,她才发现原来这里根本就没有犁这个农具,翻地全靠人力拿着铁锹挖,真是得累死人了。
“犁可是贵重物,我还是在富庶之地见过的。那都是良田千亩的地方才用的起。人家不仅有梨还有整地的大铁耙子呢,用牛拉着在地里干活,确实又快又省力。”老爷子说。
“咦,我怎么不知道?”宁二惊讶的问。
“少爷以前又不问农事,也没到乡户地方跑过,哪里能知道这些。”老爷子说着,用怀疑的目光看了丑姑几眼。
他就不明白了,一个小村姑,本地都没这些高级农具,她怎么就知道犁呢?
丑姑心里却在暗暗叹气,没想到不是没有犁这种农具,而是太贵用不起,难怪本地穷,就这样靠人力慢慢干,当然干不出多大的产能了。这就是个恶性循环,没钱的越来越穷了。
“你们说的这个犁得多少钱一个?”宁二追问。如果有如此神器,干嘛不弄来用,何必让他们辛辛苦苦的在这里拼体力,还干不完。
“这我可不清楚,不过犁头很大是铁打的,其构造却是木的,做工复杂,起码也得三四十两银子吧?”老爷子猜测道。
这下子,丑姑完全死心了,别想着买什么犁了,她和宁二合起来也不过二十多两银子,全拿出来,也不够买个犁回来。
宁二更是失望的低下了头,这么贵啊,几时才能攒够这个数呢?起码今年没指望了,明年还得象现在这样累死累活的干。
不过耙子这个东西,丑姑就觉得简单多了,毕竟家家户户都有竹制的,木头制的小耙子,就是没有铁打的大耙子。但是他们有牲口,不如去买个大铁耙子回来,毕竟翻了的地还得把泥巴弄松散整平呢。如果弄个大铁耙子回来,也可以省些时间和力气啊。
“行,明天去买,就是不知道得多少银子?”宁二说。
他也想能省些力气则省些力气啊,这几天可把他累惨了。他们两家加起来劳动力也太少了。他还以为他们三人能干多少活呢,哪里知道干了好几天,才翻了一小半。再干十天都翻不完这块地。要是再加上还得碎土和平地,就又过去好些天了。那时候,别人家的高粱只怕也要开始种下了。要是耽误了时间,没收成就麻烦大了。
所以,第二天,宁二一个人骑着马去集镇上找大铁耙子了,最后花了四两银子和铁匠订制了个三尺长的大耙子,还得过三天才能去取呢。
“啧啧,四两银子啊。太贵了吧。”丑姑惊的直咋舌头。
不过古代金属少,铁器不仅贵,还受到限制,这么大的耙子就算贵也正常。
“你有没有问铁梨得多少钱?”老爷子问。
“人家就不会打。也不知道价钱。”宁二回答。
这简直让他哭笑不得,因为本地极少有大块的良田,都是东一小块西一小块的,哪里有人要犁来耕田,都是靠人力。而且本地的人,不知道是懒还是历来就是这样种的,他们也不会象宁二和丑姑这样认真的翻地,不过是采用点种的方式,刨个小洞把种子播下去就行了。这样确实也能省不少时间,当然了产量可能就低了很多。
就比如他们现在翻的这块地,原主虽然每年都在种高粱,但大部分的泥土却板结成块,挖都挖不动,挖出来的也是大块大块的坚硬泥巴,想到弄碎整平真的需要花点功夫。地成这个样子,显然是因为长期没有翻过的原因。太结实坚硬的地,能长多少庄稼啊?就是菜园子,他们也是仔细翻过的,泥土都保持着松软,而不象现在的这块地这么硬。
丑姑其实也不太懂得为什么要翻地,反正她在现代看到的每一块种庄稼的地,农民们都会认真的耕田,整平,再种庄稼,并且在庄稼生长过程中,不仅要除草除虫施肥,还得时不时的去松松地,这样管理好的田,收成才会高。可见保持泥土的松软,对庄稼的生长是有好处的。
“难怪他们家亩产低的。我觉得他们肯定是直接在原先种高粱的地方,把根挖出来后,就直接再种了,周边的地从来没有挖过。”丑姑说。
“就是的,也只有种过的地方泥土松软好挖一些。”宁二点点头,说。他都挖了几天地了,早就明白原主是怎样种的了。
这块地本身就不肥,还没得到合理的打理,产量能高才怪呢。
“今年我们好好翻一遍地,再弄些肥来,平时多管理,高粱肯定会比他们以前的产量要高。”丑姑很有信心的说。
“那是,一亩能收个两百斤,我就满足了。”宁二期待的说。这块地,听说亩产才一百来斤。否则也不会被原主那么嫌弃,最终便宜卖给他们。
“两百斤一亩,你也才得四百斤,你们家也只能吃六七个月吧?倒是我们家如果有六百斤高粱,一年的嚼用完全够了。”丑姑算了算,说。
“恩,柱子饭量大,一个月我们总得七十斤粮食呢。不过光吃高粱也不行,还得去换一半米面回来混在一起吃。”宁二说。
“那是,我们家也不能光吃高粱,我会把大部分高粱卖掉去买米面。”丑姑赞同的说。
高粱虽然也能煮粥煮饭,但她们家还真没有光吃过这种粮食,都是在糙米里加一把高粱来煮粥的。高粱比糙米粗面都便宜些,所以如果把高粱全换成米面,就没有六百斤了。最多还有五百斤,他们的口粮勉强也够了。毕竟她还有家后面还有半亩地呢。其实最好的是把高粱换成小麦来种,但是她不知道这块地行不行,暂时只能按原样种高粱了。
“其实高粱最好的用途是酿酒。光当粮食吃不划算。”丑姑在心里说,在现代高粱基本都去了酒厂,做成了有名的高粱酒。只是她对酿酒不熟习,他们也不可能收到几千斤的高粱,没必要拿高粱去赚钱。所以,她把这个念头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