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离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蒋家女人最新章节!
这世间,终究是充满了犹疑与苦痛。就连活佛仓央嘉措也堪不破,而写下愁肠百结的诗句: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然而,现实从不容许我们活得如此理性。汪长诗是否想过“相见何如不见时”?如若这样,人间便少了许多瑰丽的色彩而苍白一片。
蒋孝武回到台湾之后,便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由于长子蒋孝文卧病在床,不能继承大统,蒋经国便把全部希望都放在二儿子蒋孝武身上,用心栽培他。蒋孝武先后在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华欣文化事业中心任职,后踏入蒋经国的情报系统。这一时期,不但是父子二人关系最融洽的时期,也是蒋经国对蒋孝武寄予了殷切期望的一段岁月。
从古至今,男人追求的莫过于三件事——权力、金钱和女人。当权力和金钱的欲望得到满足之后,蒋孝武又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女人的身上。他置家里的妻子于不顾,终日在外流连于花丛之中。
或许,男人大抵如此。家里的花瓶无论是盛放出娇艳的玫瑰,还是富贵的牡丹,抑或是出尘的百合,都不及路上的风景。那些沿途的似锦繁花、姹紫嫣红,对他们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此时的汪长诗也不过二十三四岁,但在蒋孝武看来,已经是昨日黄花、半老徐娘了,如何能比得上外面水灵灵的美人呢。纵是如花美眷,也敌不过蜿蜒流年。原来,夺去女人青春的,不是岁月,而是一盘全盘皆输的爱恨。
汪长诗十八岁便随蒋孝武来到台湾,这对一个女人来说,便是将她的一生都交付给心爱的男人。然而,蒋孝武不知道珍惜汪长诗为他付出的青春。事业上春风得意的他,越来越流连外面的花花世界,结发夫妻的情意早被他抛之脑后,汪长诗不免越来越心灰意冷。
这时,她对蒋孝武在外面的逢场作戏尚能容忍,然而,丈夫与蔡惠媚之间那若有若无的情愫,才是使她萌生去意的直接缘由。
“婆婆蒋方良在蒋家就像是一个失语的人,她的一生,也都是在隐忍中度过,又对孩子极为溺爱,自然不是为她主持公道的人。而自己的父母远在他乡,那么,唯一能为她做主的只有公公蒋经国了。
生有时,死有时;爱有时,恨有时。曾经的爱誓山盟、花前月下,都随着无情的光阴流逝了。汪长诗终于顶不住内心的压力,在一个凌晨拨通了公公七海寓所的电话。
在七海官邸,凡是在夜半或是凌晨响起的电话,往往意味着有大事发生。1978年12月的一天半夜,美国政府与蒋经国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断交的重大消息就是由这个电话传来。如今,在万籁俱静的凌晨,又有什么不幸的消息吗?
警卫人员在忐忑不安中接起了电话。原来是二公子的夫人汪长诗要求见公公,到此,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告知汪长诗蒋经国的下落,目前不在七海官邸,而是在慈湖守灵。不久,慈湖管理处接到通报,说是二少夫人要前来告状。
这时,蒋经国还在睡梦之中,因为前一段时间他的身体不好,因此,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打扰他,怕惊扰了他的情绪。万般无奈之下,管理人员只好通知蒋家三公子蒋孝勇前来“救驾”,能把汪长诗劝回去自然是好,如果不能,至少也要拖到蒋经国起床后再作打算。
蒋孝勇接到求助的电话,自知事态严重,立刻驱车从台北直奔慈湖。所幸的是,他赶在汪长诗的前面先一步到达。然而,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他这个弟弟呢?他无法劝说正在气头上的嫂子回去,只好坐下来一起等父亲起床。
此时的分分秒秒对汪长诗来讲都是难捱之时光,她迫切希望见到公公,那个蒋家和煦的老者,向他倾吐委屈与烦恼,仿佛唯有这样,才是她在蒋家继续生活下去的理由。
凌晨六点钟左右,蒋经国起床,听说汪长诗的来意之后,他简单梳洗了一下便召见了她。孤苦无依的汪长诗,在公公面前哭成了一个泪人,她把心里的委屈和盘托出,当谈到蒋孝武在外面拈花惹草的行径时,更是伤心得不能自已。这个年轻的姑娘不知,眼前的蒋经国在蒋孝武这般年纪时,也是万花丛中过的嬉戏红尘之人。
不知蒋经国听了汪长诗的哭诉,是否会想起自己打马扬鞭的岁月?然而,在儿媳面前,他扮演的是一个慈祥长者的角色,无论内心对蒋孝武的风流韵事是否如他所表现的那样在意,他都对汪长诗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劝慰。
在情场摸爬滚打过来的蒋经国,深知女人的弱点在哪里。其实她们要的并不多,只要许诺给她们一些口头的誓言和保留一点无谓的颜面就足矣。在他看来,用男人一点自尊换来自由,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情。
经过蒋经国的一番规劝,汪长诗的情绪渐渐缓和下来,她答应公公先回到阳明山寓所,等蒋孝武向她道歉。
哪知蒋孝武的脾气非常倔强,他认为,这等儿女情爱只有顺从本意才是男子汉大丈夫所为,他人没有权利干涉他的私生活,哪怕是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汪长诗等了几日之后,非但没有换来蒋孝武的一声歉意,两人又因为一件琐事发生了争执。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上演“错过”与“过错”。因为蒋孝武的“过错”,他与汪长诗演了一场名为“错过”的戏。两人错过了潺潺流水的时光,错过了青春年华里本应相知相守的爱意。
一气之下的汪长诗,飞回了瑞士老家。这并不是他们故事的结局。
上层人士的婚姻,非到万不得以都不会以离婚收场。即使两个人之间已经不存在感情,通常也采取分居不仳离的形式。经过两家人的不断努力,汪长诗终于有回心转意之意。她深知蒋孝武脾气倔强,想让他低下头来道歉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只要蒋孝武到机场接她回家,她就不再计较前尘旧事。
事实残酷得让人不忍卒睹。辗转回到台湾中正机场的汪长诗,从上午等到暮色,也不见她爱的那个男人的身影。街道上的霓虹开始闪烁,仿佛是为了温暖这个女子苍凉的心事。
偌大的机场,徘徊着汪长诗孤助无依的身影。她亦不明白,为什么曾经紧握的手,走着走着就散了呢?难道誓言真的轻薄得不堪一击?难道人心真的就那么易变?她苦苦痴守的爱情,在蒋孝武那里,竟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吗?
其实,这个女子他应该明白,往事随风,过往的一切,都是昨天的故事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间的缘聚缘散自有它的定数。只是光阴是一条渡不去的河,当她站在时光的水岸,看浮世倒影,是否依旧会感慨万千?
哀莫大于心死。别了,台湾!别了,我的爱!让我们——后会有期!伤心欲绝的汪长诗登上了离台的飞机,飞向她未知的命运。这一夜,为她送行的,只有地下的灯火与天上的明月。
她的爱,被蒋孝武放逐在天涯,凄凉遗世。
汪长诗最后的选择是蒋家女人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她没有选择一个人孤独终老,而是与一位画家重组家庭。她再婚时,还不到三十岁,依旧是风姿绰约的美人。愿这个女人,今生可以幸福。
但现实的缘分是如此奇妙,汪长诗与蒋孝武分手之后,两人的关系比结婚时还好。据蒋经国贴身侍卫回忆,“蒋孝武与汪小姐离婚之后,两人反而成了好朋友。汪小姐每年都会固定在寒暑假回台湾,看看她的儿女友松、友兰。”
汪长诗除了蒋家前儿媳这个身份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知情人曾以“改革开放后两岸第一位秘使”来称呼她。
1987年初,台湾“总统”蒋经国病入膏肓的消息传到了远在瑞士的汪德官与汪长诗父女耳中。汪长诗忆及蒋经国在台湾时对她的照顾,无法对这个震撼的消息置之不理。父女二人经过打点,飞赴台湾。
途经香港时,两人从黄文放的手里接过一盘录像带,他们不知道,接过的也是未来台湾与大陆的命运。
事实远比想象中乐观,蒋经国的病情并没有外界盛传的那么严重。面对远道而来的汪长诗父女,蒋经国内心充满感动,一时间亲情交融。值此良机,汪德官将朋友托付的录像带拿出来,慎重地说:“这是那边一位朋友托我带给您的。”
蒋经国心知“那边”是指中国共产党。于是,他屏退左右,默默与父女二人观看起来。录像带是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那里的山依然那么逶迤,那里的水还是那么清澈,蒋经国的心被录像带的画面牵扯着……当他看到人们向祖母和母亲的墓拜祭的镜头时,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眼角淌出泪水……当父女二人从台湾回来后不久,台湾与大陆便解除了近半个世纪的冰封关系。蒋经国宣布两岸开禁政策,允许台湾非党、政、军人员赴大陆探亲、旅游。因此,人们也称这次探亲之旅为“破冰之旅”。
这世间,终究是充满了犹疑与苦痛。就连活佛仓央嘉措也堪不破,而写下愁肠百结的诗句: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然而,现实从不容许我们活得如此理性。汪长诗是否想过“相见何如不见时”?如若这样,人间便少了许多瑰丽的色彩而苍白一片。
蒋孝武回到台湾之后,便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由于长子蒋孝文卧病在床,不能继承大统,蒋经国便把全部希望都放在二儿子蒋孝武身上,用心栽培他。蒋孝武先后在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华欣文化事业中心任职,后踏入蒋经国的情报系统。这一时期,不但是父子二人关系最融洽的时期,也是蒋经国对蒋孝武寄予了殷切期望的一段岁月。
从古至今,男人追求的莫过于三件事——权力、金钱和女人。当权力和金钱的欲望得到满足之后,蒋孝武又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女人的身上。他置家里的妻子于不顾,终日在外流连于花丛之中。
或许,男人大抵如此。家里的花瓶无论是盛放出娇艳的玫瑰,还是富贵的牡丹,抑或是出尘的百合,都不及路上的风景。那些沿途的似锦繁花、姹紫嫣红,对他们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此时的汪长诗也不过二十三四岁,但在蒋孝武看来,已经是昨日黄花、半老徐娘了,如何能比得上外面水灵灵的美人呢。纵是如花美眷,也敌不过蜿蜒流年。原来,夺去女人青春的,不是岁月,而是一盘全盘皆输的爱恨。
汪长诗十八岁便随蒋孝武来到台湾,这对一个女人来说,便是将她的一生都交付给心爱的男人。然而,蒋孝武不知道珍惜汪长诗为他付出的青春。事业上春风得意的他,越来越流连外面的花花世界,结发夫妻的情意早被他抛之脑后,汪长诗不免越来越心灰意冷。
这时,她对蒋孝武在外面的逢场作戏尚能容忍,然而,丈夫与蔡惠媚之间那若有若无的情愫,才是使她萌生去意的直接缘由。
“婆婆蒋方良在蒋家就像是一个失语的人,她的一生,也都是在隐忍中度过,又对孩子极为溺爱,自然不是为她主持公道的人。而自己的父母远在他乡,那么,唯一能为她做主的只有公公蒋经国了。
生有时,死有时;爱有时,恨有时。曾经的爱誓山盟、花前月下,都随着无情的光阴流逝了。汪长诗终于顶不住内心的压力,在一个凌晨拨通了公公七海寓所的电话。
在七海官邸,凡是在夜半或是凌晨响起的电话,往往意味着有大事发生。1978年12月的一天半夜,美国政府与蒋经国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断交的重大消息就是由这个电话传来。如今,在万籁俱静的凌晨,又有什么不幸的消息吗?
警卫人员在忐忑不安中接起了电话。原来是二公子的夫人汪长诗要求见公公,到此,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告知汪长诗蒋经国的下落,目前不在七海官邸,而是在慈湖守灵。不久,慈湖管理处接到通报,说是二少夫人要前来告状。
这时,蒋经国还在睡梦之中,因为前一段时间他的身体不好,因此,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打扰他,怕惊扰了他的情绪。万般无奈之下,管理人员只好通知蒋家三公子蒋孝勇前来“救驾”,能把汪长诗劝回去自然是好,如果不能,至少也要拖到蒋经国起床后再作打算。
蒋孝勇接到求助的电话,自知事态严重,立刻驱车从台北直奔慈湖。所幸的是,他赶在汪长诗的前面先一步到达。然而,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他这个弟弟呢?他无法劝说正在气头上的嫂子回去,只好坐下来一起等父亲起床。
此时的分分秒秒对汪长诗来讲都是难捱之时光,她迫切希望见到公公,那个蒋家和煦的老者,向他倾吐委屈与烦恼,仿佛唯有这样,才是她在蒋家继续生活下去的理由。
凌晨六点钟左右,蒋经国起床,听说汪长诗的来意之后,他简单梳洗了一下便召见了她。孤苦无依的汪长诗,在公公面前哭成了一个泪人,她把心里的委屈和盘托出,当谈到蒋孝武在外面拈花惹草的行径时,更是伤心得不能自已。这个年轻的姑娘不知,眼前的蒋经国在蒋孝武这般年纪时,也是万花丛中过的嬉戏红尘之人。
不知蒋经国听了汪长诗的哭诉,是否会想起自己打马扬鞭的岁月?然而,在儿媳面前,他扮演的是一个慈祥长者的角色,无论内心对蒋孝武的风流韵事是否如他所表现的那样在意,他都对汪长诗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劝慰。
在情场摸爬滚打过来的蒋经国,深知女人的弱点在哪里。其实她们要的并不多,只要许诺给她们一些口头的誓言和保留一点无谓的颜面就足矣。在他看来,用男人一点自尊换来自由,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情。
经过蒋经国的一番规劝,汪长诗的情绪渐渐缓和下来,她答应公公先回到阳明山寓所,等蒋孝武向她道歉。
哪知蒋孝武的脾气非常倔强,他认为,这等儿女情爱只有顺从本意才是男子汉大丈夫所为,他人没有权利干涉他的私生活,哪怕是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汪长诗等了几日之后,非但没有换来蒋孝武的一声歉意,两人又因为一件琐事发生了争执。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上演“错过”与“过错”。因为蒋孝武的“过错”,他与汪长诗演了一场名为“错过”的戏。两人错过了潺潺流水的时光,错过了青春年华里本应相知相守的爱意。
一气之下的汪长诗,飞回了瑞士老家。这并不是他们故事的结局。
上层人士的婚姻,非到万不得以都不会以离婚收场。即使两个人之间已经不存在感情,通常也采取分居不仳离的形式。经过两家人的不断努力,汪长诗终于有回心转意之意。她深知蒋孝武脾气倔强,想让他低下头来道歉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只要蒋孝武到机场接她回家,她就不再计较前尘旧事。
事实残酷得让人不忍卒睹。辗转回到台湾中正机场的汪长诗,从上午等到暮色,也不见她爱的那个男人的身影。街道上的霓虹开始闪烁,仿佛是为了温暖这个女子苍凉的心事。
偌大的机场,徘徊着汪长诗孤助无依的身影。她亦不明白,为什么曾经紧握的手,走着走着就散了呢?难道誓言真的轻薄得不堪一击?难道人心真的就那么易变?她苦苦痴守的爱情,在蒋孝武那里,竟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吗?
其实,这个女子他应该明白,往事随风,过往的一切,都是昨天的故事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间的缘聚缘散自有它的定数。只是光阴是一条渡不去的河,当她站在时光的水岸,看浮世倒影,是否依旧会感慨万千?
哀莫大于心死。别了,台湾!别了,我的爱!让我们——后会有期!伤心欲绝的汪长诗登上了离台的飞机,飞向她未知的命运。这一夜,为她送行的,只有地下的灯火与天上的明月。
她的爱,被蒋孝武放逐在天涯,凄凉遗世。
汪长诗最后的选择是蒋家女人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她没有选择一个人孤独终老,而是与一位画家重组家庭。她再婚时,还不到三十岁,依旧是风姿绰约的美人。愿这个女人,今生可以幸福。
但现实的缘分是如此奇妙,汪长诗与蒋孝武分手之后,两人的关系比结婚时还好。据蒋经国贴身侍卫回忆,“蒋孝武与汪小姐离婚之后,两人反而成了好朋友。汪小姐每年都会固定在寒暑假回台湾,看看她的儿女友松、友兰。”
汪长诗除了蒋家前儿媳这个身份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知情人曾以“改革开放后两岸第一位秘使”来称呼她。
1987年初,台湾“总统”蒋经国病入膏肓的消息传到了远在瑞士的汪德官与汪长诗父女耳中。汪长诗忆及蒋经国在台湾时对她的照顾,无法对这个震撼的消息置之不理。父女二人经过打点,飞赴台湾。
途经香港时,两人从黄文放的手里接过一盘录像带,他们不知道,接过的也是未来台湾与大陆的命运。
事实远比想象中乐观,蒋经国的病情并没有外界盛传的那么严重。面对远道而来的汪长诗父女,蒋经国内心充满感动,一时间亲情交融。值此良机,汪德官将朋友托付的录像带拿出来,慎重地说:“这是那边一位朋友托我带给您的。”
蒋经国心知“那边”是指中国共产党。于是,他屏退左右,默默与父女二人观看起来。录像带是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那里的山依然那么逶迤,那里的水还是那么清澈,蒋经国的心被录像带的画面牵扯着……当他看到人们向祖母和母亲的墓拜祭的镜头时,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眼角淌出泪水……当父女二人从台湾回来后不久,台湾与大陆便解除了近半个世纪的冰封关系。蒋经国宣布两岸开禁政策,允许台湾非党、政、军人员赴大陆探亲、旅游。因此,人们也称这次探亲之旅为“破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