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和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回到明末当帝王最新章节!
洛阳的英亲王阿济格和智顺王尚可喜,白沙岗军营的豫亲王多铎和怀顺王耿仲明,清廷的四大王几乎是同时迎来了明营的使者。
这是完全出乎四大王意料之事,因为他们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在推测明军弹药将尽的情况下,要学明军的战法,借助火炮优势,先炮轰明营,再行强攻,南北夹击,不仅能削前者兵败之耻,还能抓住或阵斩伪帝朱由崧,达到一统江南的目的。
大炮都架好了,马上就到约定的开炮时间了,明军的使者却到了。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样的规矩,地球人都知道。因此,郑鸿逵和郑大木昂首挺胸走进了清军的大营。
郑家的叔侄二人,分别见到清廷的四位王爷立而不跪,说明来意,逞上朱由崧的亲笔文书。
“划长江而治?”清廷的四位王爷看完后皆现大懵之态。
他们原以为朱由崧乘胜追击,是下挑战书来了,摆了什么阵,或者在哪里如何决一死战,等等。
可是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和谈!
和谈在历史上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明军连战皆捷,清军连吃败仗,节节败退,在这样的前提下,大明主动提出退让千里河山与大清和谈,这就显得不寻常了。
豫亲王多铎不敢做主了,和怀顺王耿仲明,大汉奸孙之獬等人商议之后,决定还是听听英亲王和智顺王的意见。
让明营使者郑鸿逵在营帐中等候,让怀顺王耿仲明在营中陪着他,其实也是看着他,豫亲王多铎带着大汉奸孙子之獬,领一只亲兵卫队,绕过明军大营,飞马往洛阳城而来。
白沙岗清军大营里离洛阳城不过五十余里,绕道也不过八十里,清军的轻旗骑如疾风闪电,仅一个多时辰就到了。
洛阳城中,英亲王阿济格与兄弟多铎遇到了同样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难题。
奉旨出使洛阳的是郑大木,亦即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让郑大木在营中听侯消息,另一处营帐之中,英亲王阿济格和智顺王尚可喜共商国事。
“智顺王,此事蹊跷,不知王爷有何高见?”阿济哥格问计尚可喜,智顺王显然成了他的智囊。
“王爷,以小王愚见,这里定然有诈。”尚可喜可思忖道。
阿济格很同意这个看法,打了胜仗反而退让千里河山主动求和,用屁股想想也知道这里面有问题,但是具体诈在何处,任凭是尚可喜也搞不清楚。
只要答应在上面签字,朱由崧就把军队撤到长江以南,从此长江以北就是大清,长江以南就是大明,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白纸黑字上面压盖着御朱红玉玺,他们反复看了几遍这绝对不可能有假。
然而……
二王研究不出个一二三,决定找豫亲王多铎商议,正这时有亲兵来报,豫亲王多铎来到了洛阳城外。
二王大喜,命令城门大开并亲自出城迎接。
三王在洛阳城中会面,加上孙之獬,两个鞑子,两个汉奸,见礼之后,四个人寒暄着落座,茶罢搁盏,开门见山,直切话题。
这时他们才知道,朱由崧同时派出了两名和谈使者,两份和谈文书简直一模一样,笔法字体,日期用印,跟后世用复印机复印出来的差不多。
四人就更觉得朱由崧别有用心了,商议来商议去都觉得这里面有诈,但是诈在哪里,谁也断不出来,因为三十六计里面,哪一计也套不上,诱敌,诈降,缓兵,离间,通通不是这样的套路,哪一计也不至于在一路胜仗的情况下,割让千里,主动求和。
因为主动求和,割让土地,退兵千里,不说是战败方的专利,最起码这些都与战胜方无缘。
“管他们有什么阴谋不阴谋,干脆把伪帝派来的使者咔嚓一杀,炮轰明军大营,抓住朱由崧让他自己说出来不就完了。”最后阿济格有些急了。
多铎摇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但是我们可以给姓郑的动点刑,让他们俩说出来也是可以的。”
至此,鞑子莽汉匹夫的本性显露出来。
两个汉奸皆不赞成,说出一番话,两位鞑子的亲王也认为此事不能草率行事了。
郑鸿逵郑大木皆是武进士出身,在大明朝身居要职,文武双全,对朱由崧忠心耿耿。
因此用刑相逼不一定能让他们说出真相,另外郑家根深蒂固,以福建为根据地的东南沿海是他们的根基,坐镇福建的郑芝龙乃郑大木之父,郑鸿逵之兄。
提起郑芝龙在当时的朝野上下没有不知道的,这是个大海盗头子。他率领的郑家军更是威名远扬,有三万嫡系部队,各式军舰近千艘,干败过西方列强荷兰海军,屡败大明军队,练连崇祯帝对他也没有办法,只得招安。
郑芝龙虽然现在为大明之臣,但这只是名义上的,郑家军的实力强可抵国。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是,大明朝好对付,但郑家军难缠。言外之意是,灭了大明,郑家军可以招抚,因此对这叔侄二人不但不能胡来,还须以礼相待,抱有幻想。
两个鞑子的亲王认为这两个汉奸说的有理。
但这件事如何答复是个问题,正当四人犯难时,有清军的探子来报,说朱由崧这几天正在四处派人筹集粮草。
四人这才恍然大悟,就说是朱由崧不可能那么大方,原来是伪帝炮弹要耗尽了,现在粮草也告急了,残明只剩下半壁江山,哪知撑得住三路用兵?
伪帝御驾亲征,战线拉得这么长,听说过年都没回去,又没有勤王之师,补給供不上了,这才是真正的弹尽粮绝,那只有主动求和,割让土地,退兵千里,否则就得束手被擒。
岂能让你得成?因此三王都拒不接受朱由崧的和谈条件,唯有大汉奸孙之獬眼珠转了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各位王爷,卑职认为,我们应该同意和谈,先让伪帝退兵江南,这样不费一刀一枪就能得下江北的大片土地,何乐而不为呢?拿下江北,再图江南,犹未为晚,请三位王爷三思。”
洛阳的英亲王阿济格和智顺王尚可喜,白沙岗军营的豫亲王多铎和怀顺王耿仲明,清廷的四大王几乎是同时迎来了明营的使者。
这是完全出乎四大王意料之事,因为他们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在推测明军弹药将尽的情况下,要学明军的战法,借助火炮优势,先炮轰明营,再行强攻,南北夹击,不仅能削前者兵败之耻,还能抓住或阵斩伪帝朱由崧,达到一统江南的目的。
大炮都架好了,马上就到约定的开炮时间了,明军的使者却到了。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样的规矩,地球人都知道。因此,郑鸿逵和郑大木昂首挺胸走进了清军的大营。
郑家的叔侄二人,分别见到清廷的四位王爷立而不跪,说明来意,逞上朱由崧的亲笔文书。
“划长江而治?”清廷的四位王爷看完后皆现大懵之态。
他们原以为朱由崧乘胜追击,是下挑战书来了,摆了什么阵,或者在哪里如何决一死战,等等。
可是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和谈!
和谈在历史上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明军连战皆捷,清军连吃败仗,节节败退,在这样的前提下,大明主动提出退让千里河山与大清和谈,这就显得不寻常了。
豫亲王多铎不敢做主了,和怀顺王耿仲明,大汉奸孙之獬等人商议之后,决定还是听听英亲王和智顺王的意见。
让明营使者郑鸿逵在营帐中等候,让怀顺王耿仲明在营中陪着他,其实也是看着他,豫亲王多铎带着大汉奸孙子之獬,领一只亲兵卫队,绕过明军大营,飞马往洛阳城而来。
白沙岗清军大营里离洛阳城不过五十余里,绕道也不过八十里,清军的轻旗骑如疾风闪电,仅一个多时辰就到了。
洛阳城中,英亲王阿济格与兄弟多铎遇到了同样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难题。
奉旨出使洛阳的是郑大木,亦即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让郑大木在营中听侯消息,另一处营帐之中,英亲王阿济格和智顺王尚可喜共商国事。
“智顺王,此事蹊跷,不知王爷有何高见?”阿济哥格问计尚可喜,智顺王显然成了他的智囊。
“王爷,以小王愚见,这里定然有诈。”尚可喜可思忖道。
阿济格很同意这个看法,打了胜仗反而退让千里河山主动求和,用屁股想想也知道这里面有问题,但是具体诈在何处,任凭是尚可喜也搞不清楚。
只要答应在上面签字,朱由崧就把军队撤到长江以南,从此长江以北就是大清,长江以南就是大明,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白纸黑字上面压盖着御朱红玉玺,他们反复看了几遍这绝对不可能有假。
然而……
二王研究不出个一二三,决定找豫亲王多铎商议,正这时有亲兵来报,豫亲王多铎来到了洛阳城外。
二王大喜,命令城门大开并亲自出城迎接。
三王在洛阳城中会面,加上孙之獬,两个鞑子,两个汉奸,见礼之后,四个人寒暄着落座,茶罢搁盏,开门见山,直切话题。
这时他们才知道,朱由崧同时派出了两名和谈使者,两份和谈文书简直一模一样,笔法字体,日期用印,跟后世用复印机复印出来的差不多。
四人就更觉得朱由崧别有用心了,商议来商议去都觉得这里面有诈,但是诈在哪里,谁也断不出来,因为三十六计里面,哪一计也套不上,诱敌,诈降,缓兵,离间,通通不是这样的套路,哪一计也不至于在一路胜仗的情况下,割让千里,主动求和。
因为主动求和,割让土地,退兵千里,不说是战败方的专利,最起码这些都与战胜方无缘。
“管他们有什么阴谋不阴谋,干脆把伪帝派来的使者咔嚓一杀,炮轰明军大营,抓住朱由崧让他自己说出来不就完了。”最后阿济格有些急了。
多铎摇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但是我们可以给姓郑的动点刑,让他们俩说出来也是可以的。”
至此,鞑子莽汉匹夫的本性显露出来。
两个汉奸皆不赞成,说出一番话,两位鞑子的亲王也认为此事不能草率行事了。
郑鸿逵郑大木皆是武进士出身,在大明朝身居要职,文武双全,对朱由崧忠心耿耿。
因此用刑相逼不一定能让他们说出真相,另外郑家根深蒂固,以福建为根据地的东南沿海是他们的根基,坐镇福建的郑芝龙乃郑大木之父,郑鸿逵之兄。
提起郑芝龙在当时的朝野上下没有不知道的,这是个大海盗头子。他率领的郑家军更是威名远扬,有三万嫡系部队,各式军舰近千艘,干败过西方列强荷兰海军,屡败大明军队,练连崇祯帝对他也没有办法,只得招安。
郑芝龙虽然现在为大明之臣,但这只是名义上的,郑家军的实力强可抵国。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是,大明朝好对付,但郑家军难缠。言外之意是,灭了大明,郑家军可以招抚,因此对这叔侄二人不但不能胡来,还须以礼相待,抱有幻想。
两个鞑子的亲王认为这两个汉奸说的有理。
但这件事如何答复是个问题,正当四人犯难时,有清军的探子来报,说朱由崧这几天正在四处派人筹集粮草。
四人这才恍然大悟,就说是朱由崧不可能那么大方,原来是伪帝炮弹要耗尽了,现在粮草也告急了,残明只剩下半壁江山,哪知撑得住三路用兵?
伪帝御驾亲征,战线拉得这么长,听说过年都没回去,又没有勤王之师,补給供不上了,这才是真正的弹尽粮绝,那只有主动求和,割让土地,退兵千里,否则就得束手被擒。
岂能让你得成?因此三王都拒不接受朱由崧的和谈条件,唯有大汉奸孙之獬眼珠转了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各位王爷,卑职认为,我们应该同意和谈,先让伪帝退兵江南,这样不费一刀一枪就能得下江北的大片土地,何乐而不为呢?拿下江北,再图江南,犹未为晚,请三位王爷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