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重生八零之不做圣母最新章节!
天气渐暖,余奶奶也出院了,之后只需要定期去医院复诊,按时拿药吃药,保持愉快的心情即可。
“终于是出来了。”余奶奶拍了拍自己的胳膊腿,十分感慨了走出医院大门。“以后我是再也不要来了。”
住一次院,看到的见到的可不少,余奶奶瞅了瞅忙前忙后的两个大孙女,心里说不出的熨帖。
这段时间他们老两口可算是见了不少世态炎凉,以前在村里顶多是哪个子女不孝顺,可还有他们这些老伙计陪着呢,再不济闹上公社,子女们也不敢不管爹妈。
可在医院里,独身的老头老太太实在是太多了,人老了脑子迟缓动作不麻利,有的还耳背眼花有老人味儿,没少被人嫌弃呵斥,那些自个来看病的,就更不用提了,年轻人看着烦,动辄吼骂,他们老的看着心酸。
如果不是有余喜龄和余喜华在医院里交换着守着,他们老两口比起那些老头老太太又能好到哪儿去,别说上上下下地做化验了,就连开水房都不知道朝哪开。
“您和爷爷好好保重身体,吃好睡好,就再不用来了。”得到医生肯定的诊断,余喜龄心里格外地心安。
老人身体好了,余喜龄的精力就完全投入到了自己的小摊子上来,除了日渐丰富的豆制品,豆浆另外摆了个摊子出来,加上的油条和葱油饼,早餐摊刚摆了四五天,利润那块几乎和豆制口齐平了。
家底子还是太薄,这次余奶奶住院,几乎掏空了余喜龄的家底,吃的用的药都是最好最对症的,为了补充营养,每天鱼肉不断,要不是每天有摊子的现金撑着,根本就维持不下去。
所以还得要努力挣钱,不管什么时候,钱都是人最大的安全感。
原本打算一步一个脚印的余喜龄,咬着牙把徐招娣给她的钱垫上,支起了个简陋的早餐摊子。
“喜龄。”乔志梁提着菜篮子站在余喜龄的摊子前,静静地看着她上下忙碌。
为了出摊,余喜龄穿了件靛蓝底白花的罩衣,胸前挂着件洗得微微褪色的干净围裙,半长的头发扎了两个羊角辫搭在肩膀上,招呼客人的声音格外清脆,动作麻利,舀豆浆添糖一气呵成。
她现在的样子看起来很不错,生气勃发的样子格外动人,来摊子上的客人似乎大多是熟客,等吃的时候还会和余喜龄搭两句话,她偶尔回应一笑,唇红齿白,明眸善睐。
可是她这个年纪的姑娘,正是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好好学习的时候,可余喜龄却早早地因为生活所迫,出去摆摊。
余喜龄没料到乔志梁会突然出现在摊子上,脑子里转了一圈,才想起今天是周末,乔志梁不需要上学,每周末不用上课,他都是早起出来买菜,上周末余喜龄也见到了他。
“诶,你先坐一下。”余喜龄边给客人装油条,边招呼乔志梁。
豆制品的生意不错,但明显地早餐生意要更好,余喜龄她们进市场是交了管理费的,市场还划了块地方给她们摆摊,从早餐生意做起后,余喜龄就回乡托人做了几套小木桌椅,可供客人坐一坐。
油条有些供不应求,急着去上班的客人,直接买了豆浆就去包子铺买包子,等到上班的点一过,早餐摊子就闲了下来。
来买菜的阿姨奶奶们舍不得在外头买早餐,都是在家里自己做了吃。
余喜龄在乔志梁面前放下一份豆浆和油条,乔志梁出门的时候只喝了一碗白粥,当真不饱肚子,也不客气,拿起油条就吃起来,余喜龄做的油条没有加明矾,用的也是干净油,不过面发酵得好,炸出来的油条略微蓬松,外表酥脆内里绵软密实,份量十分实在。
一口咬下去,刚出锅的油条脆脆的,就着浓香的豆浆更是一绝,三两口乔志梁就吃完了一根。
“比我们学校外头的味道要好。”乔志梁满足地又喝了口豆浆,油条凉得快,再吃下一根时已经微冷,冷掉的油条味道也很好,乔志梁无师自通地把油条撕下来泡下豆浆里,吃得津津有味。
没有什么比顾客吃得满足,更让厨师开心的事了。
“爷爷想吃你家的豆腐。”乔志梁坚持付了早餐的钱,又让余喜龄给他切了两块豆腐,“爷爷让你有时间去家里吃饭。”
虽然知道余喜龄不会去,乔志梁还是提了一嘴,乔爷爷其实一直想问问余喜龄上学的事,再好好劝一劝她。
余喜龄点头,把豆腐放进他的菜篮子里,“有机会会去的。”
摊子上来了客人,余喜华一个人忙不过来,余喜龄很快便投入到生意中去,乔志梁要摊子边站了一会,才离开。
余喜龄看着他远处的背影,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她原本都做好了准备,乔志梁要来质问她叶暖暖的事的,没想到乔志梁什么也没问,上周末来买了豆腐就走,一句多余的话也没说,今天倒是留下了吃了早餐,也没有问起那件事。
难道是叶暖暖没有跟他告状?
也有这个可能,这么丢脸的事,叶暖暖大概不愿意和乔志梁说的吧,她们兄妹的感情,比她和余喜山的感情都不如,上辈子她和余喜山经常打架,但叶暖暖和乔志梁兄妹之间却十分冷漠。
奇怪,现在乔志梁对叶暖暖虽然说不上特别好,但也不错,上辈子他们的兄妹关系到底为什么会变成那样呢?
乔志梁上辈子是什么时候到叶听芳身后生活的?余喜龄皱着眉头细想,却有些想不起来,徐招娣生病的的那段时间,她很少会去叶家,等徐招娣病逝后,叶听芳会经常来余家照顾她们兄妹,却从来没有让她们去过镇上的叶家小院。
等她再到叶家的时候,乔志梁已经在了。
大概上辈子乔爷爷走了的时间和徐招娣差不太多,不然以乔志梁不可能会跟徐招娣生活,乔爷爷不会同意,乔家的长辈们也不会同意。
余喜龄记得,乔志梁在县城当老师的姑姑,一直想把他们兄妹接回县城抚养,是后来余建国和叶听芳结婚搬回了县城,才再没提起这件事。
乔爷爷有严重的冠心病,前年已经做过的手术,这事余喜龄知道,就是知道才会觉得无力,乔爷爷这样的身体状况,就算去医院用最好的药,也无法弥补,不像余奶奶,以前是因为穷,从来没有到医院看过病,全靠自己强撑着。
乔爷爷是个好人,余喜龄希望他能长命百岁,但重生不是万能的,她能尽最大的努力改善家人的生活,改变身边人的命运,却无法阻止正常的生老病死,包括余爷爷余奶奶……
“收摊了。”余喜华伸手在余喜龄眼前晃了晃,余喜龄才回过神来,小煤炉和油锅都被余喜龄搬到三轮车上了,桌椅也收起来寄放到了对面的铺子里,“你回家歇着吧,今天我去小区里卖豆腐。”
收摊后去各小区卖豆腐,余喜龄和余喜龄是一天一轮的,不过今天余喜龄明显就不在状态,余喜华心里不免有些担心。
余喜龄不同意,可最后还是没有挣得过余喜华,只能老实回家呆着。
“喜华越来越有姐姐样了。”余奶奶还坐在门口守摊,见余喜龄回来,立马把她赶回屋里睡觉,余喜安也不和小伙伴们玩了,小尾巴似地缀着余喜龄的后头进了院子。
余喜龄家的小豆腐摊,已经变成了街坊聚集的八卦阵地,每天都有几个老奶奶搬着凳子做在一边闲话,要是遇到路过要买豆腐的,还都帮着吆喝夸赞几句。
“您这两个孙女,一个比一个能干,享福啊。”老太太们都很羡慕,余喜龄和余喜华可是半夜里就开始做豆腐,做豆腐声音并不吵,不过人老人觉少,有时候睡不着,细细听着还是能听到些声音。
这年头能像余家姐妹俩这么能吃苦的年轻孩子已经不多了,余奶奶听得满脸是笑,心里止不住地高兴。
等到余喜华回来,院子外的老太太们不减反增,余奶奶泡了芝麻豆子茶,一个个脸上眉飞色舞地,不知道又是在讲哪一家的头话。
“你家孙女都回了,也差不多回家准备午饭了,给我切块豆腐带回去添个菜。”见着了年轻姑娘,老太太们立又哄笑着散了,那些老娘们的风流韵事,不适合讲给小年轻们听。
余喜华不用余奶奶动手,动作利落地大大地切了块豆腐给人捎上。
“快进屋歇着,累得够呛了吧。”余喜华比余喜龄更拼命,要不是余喜龄坚持一人一天轮班,她恨不得自己把这活全给包了,都是一样的孙女,余奶奶自然也是心疼的。
余喜华笑脸上梨窝深深,“不累。”
不过还是推着三轮车进了小院,不能在门口挡路不是。
等余喜华进了院子,老太太提溜着自己的椅子,突然凑近余奶奶,“老姐妹,你家这个大孙女满十八了吧,真是个俊俏又能干的好姑娘,我给她说个对象你看成不成?”
余喜华这个年纪,在乡下早应该结婚了的,不过余二叔家里余二婶做主,余奶奶着急却也有心无力,现在搬到了县城,二儿媳妇倒是松了口,意思是有好的可以给喜华相一相。
不过这么多年,余奶奶对余二婶说的话可不怎么放心,她这瞅着千好万好,万一孩子们处上了有了感情,二儿媳妇又不同意怎么办,不管好不好,最后肯定要落埋怨的。
“放心,不是我家什么亲戚,就是咱们这街坊,是个好后生。”老太太自然看出余奶奶的犹豫,以为她是担心自己这个媒人给介绍自家亲戚,说话会不公道,立马笑着解释。
“就是街尾许家,今年二十五,当兵的……”
天气渐暖,余奶奶也出院了,之后只需要定期去医院复诊,按时拿药吃药,保持愉快的心情即可。
“终于是出来了。”余奶奶拍了拍自己的胳膊腿,十分感慨了走出医院大门。“以后我是再也不要来了。”
住一次院,看到的见到的可不少,余奶奶瞅了瞅忙前忙后的两个大孙女,心里说不出的熨帖。
这段时间他们老两口可算是见了不少世态炎凉,以前在村里顶多是哪个子女不孝顺,可还有他们这些老伙计陪着呢,再不济闹上公社,子女们也不敢不管爹妈。
可在医院里,独身的老头老太太实在是太多了,人老了脑子迟缓动作不麻利,有的还耳背眼花有老人味儿,没少被人嫌弃呵斥,那些自个来看病的,就更不用提了,年轻人看着烦,动辄吼骂,他们老的看着心酸。
如果不是有余喜龄和余喜华在医院里交换着守着,他们老两口比起那些老头老太太又能好到哪儿去,别说上上下下地做化验了,就连开水房都不知道朝哪开。
“您和爷爷好好保重身体,吃好睡好,就再不用来了。”得到医生肯定的诊断,余喜龄心里格外地心安。
老人身体好了,余喜龄的精力就完全投入到了自己的小摊子上来,除了日渐丰富的豆制品,豆浆另外摆了个摊子出来,加上的油条和葱油饼,早餐摊刚摆了四五天,利润那块几乎和豆制口齐平了。
家底子还是太薄,这次余奶奶住院,几乎掏空了余喜龄的家底,吃的用的药都是最好最对症的,为了补充营养,每天鱼肉不断,要不是每天有摊子的现金撑着,根本就维持不下去。
所以还得要努力挣钱,不管什么时候,钱都是人最大的安全感。
原本打算一步一个脚印的余喜龄,咬着牙把徐招娣给她的钱垫上,支起了个简陋的早餐摊子。
“喜龄。”乔志梁提着菜篮子站在余喜龄的摊子前,静静地看着她上下忙碌。
为了出摊,余喜龄穿了件靛蓝底白花的罩衣,胸前挂着件洗得微微褪色的干净围裙,半长的头发扎了两个羊角辫搭在肩膀上,招呼客人的声音格外清脆,动作麻利,舀豆浆添糖一气呵成。
她现在的样子看起来很不错,生气勃发的样子格外动人,来摊子上的客人似乎大多是熟客,等吃的时候还会和余喜龄搭两句话,她偶尔回应一笑,唇红齿白,明眸善睐。
可是她这个年纪的姑娘,正是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好好学习的时候,可余喜龄却早早地因为生活所迫,出去摆摊。
余喜龄没料到乔志梁会突然出现在摊子上,脑子里转了一圈,才想起今天是周末,乔志梁不需要上学,每周末不用上课,他都是早起出来买菜,上周末余喜龄也见到了他。
“诶,你先坐一下。”余喜龄边给客人装油条,边招呼乔志梁。
豆制品的生意不错,但明显地早餐生意要更好,余喜龄她们进市场是交了管理费的,市场还划了块地方给她们摆摊,从早餐生意做起后,余喜龄就回乡托人做了几套小木桌椅,可供客人坐一坐。
油条有些供不应求,急着去上班的客人,直接买了豆浆就去包子铺买包子,等到上班的点一过,早餐摊子就闲了下来。
来买菜的阿姨奶奶们舍不得在外头买早餐,都是在家里自己做了吃。
余喜龄在乔志梁面前放下一份豆浆和油条,乔志梁出门的时候只喝了一碗白粥,当真不饱肚子,也不客气,拿起油条就吃起来,余喜龄做的油条没有加明矾,用的也是干净油,不过面发酵得好,炸出来的油条略微蓬松,外表酥脆内里绵软密实,份量十分实在。
一口咬下去,刚出锅的油条脆脆的,就着浓香的豆浆更是一绝,三两口乔志梁就吃完了一根。
“比我们学校外头的味道要好。”乔志梁满足地又喝了口豆浆,油条凉得快,再吃下一根时已经微冷,冷掉的油条味道也很好,乔志梁无师自通地把油条撕下来泡下豆浆里,吃得津津有味。
没有什么比顾客吃得满足,更让厨师开心的事了。
“爷爷想吃你家的豆腐。”乔志梁坚持付了早餐的钱,又让余喜龄给他切了两块豆腐,“爷爷让你有时间去家里吃饭。”
虽然知道余喜龄不会去,乔志梁还是提了一嘴,乔爷爷其实一直想问问余喜龄上学的事,再好好劝一劝她。
余喜龄点头,把豆腐放进他的菜篮子里,“有机会会去的。”
摊子上来了客人,余喜华一个人忙不过来,余喜龄很快便投入到生意中去,乔志梁要摊子边站了一会,才离开。
余喜龄看着他远处的背影,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她原本都做好了准备,乔志梁要来质问她叶暖暖的事的,没想到乔志梁什么也没问,上周末来买了豆腐就走,一句多余的话也没说,今天倒是留下了吃了早餐,也没有问起那件事。
难道是叶暖暖没有跟他告状?
也有这个可能,这么丢脸的事,叶暖暖大概不愿意和乔志梁说的吧,她们兄妹的感情,比她和余喜山的感情都不如,上辈子她和余喜山经常打架,但叶暖暖和乔志梁兄妹之间却十分冷漠。
奇怪,现在乔志梁对叶暖暖虽然说不上特别好,但也不错,上辈子他们的兄妹关系到底为什么会变成那样呢?
乔志梁上辈子是什么时候到叶听芳身后生活的?余喜龄皱着眉头细想,却有些想不起来,徐招娣生病的的那段时间,她很少会去叶家,等徐招娣病逝后,叶听芳会经常来余家照顾她们兄妹,却从来没有让她们去过镇上的叶家小院。
等她再到叶家的时候,乔志梁已经在了。
大概上辈子乔爷爷走了的时间和徐招娣差不太多,不然以乔志梁不可能会跟徐招娣生活,乔爷爷不会同意,乔家的长辈们也不会同意。
余喜龄记得,乔志梁在县城当老师的姑姑,一直想把他们兄妹接回县城抚养,是后来余建国和叶听芳结婚搬回了县城,才再没提起这件事。
乔爷爷有严重的冠心病,前年已经做过的手术,这事余喜龄知道,就是知道才会觉得无力,乔爷爷这样的身体状况,就算去医院用最好的药,也无法弥补,不像余奶奶,以前是因为穷,从来没有到医院看过病,全靠自己强撑着。
乔爷爷是个好人,余喜龄希望他能长命百岁,但重生不是万能的,她能尽最大的努力改善家人的生活,改变身边人的命运,却无法阻止正常的生老病死,包括余爷爷余奶奶……
“收摊了。”余喜华伸手在余喜龄眼前晃了晃,余喜龄才回过神来,小煤炉和油锅都被余喜龄搬到三轮车上了,桌椅也收起来寄放到了对面的铺子里,“你回家歇着吧,今天我去小区里卖豆腐。”
收摊后去各小区卖豆腐,余喜龄和余喜龄是一天一轮的,不过今天余喜龄明显就不在状态,余喜华心里不免有些担心。
余喜龄不同意,可最后还是没有挣得过余喜华,只能老实回家呆着。
“喜华越来越有姐姐样了。”余奶奶还坐在门口守摊,见余喜龄回来,立马把她赶回屋里睡觉,余喜安也不和小伙伴们玩了,小尾巴似地缀着余喜龄的后头进了院子。
余喜龄家的小豆腐摊,已经变成了街坊聚集的八卦阵地,每天都有几个老奶奶搬着凳子做在一边闲话,要是遇到路过要买豆腐的,还都帮着吆喝夸赞几句。
“您这两个孙女,一个比一个能干,享福啊。”老太太们都很羡慕,余喜龄和余喜华可是半夜里就开始做豆腐,做豆腐声音并不吵,不过人老人觉少,有时候睡不着,细细听着还是能听到些声音。
这年头能像余家姐妹俩这么能吃苦的年轻孩子已经不多了,余奶奶听得满脸是笑,心里止不住地高兴。
等到余喜华回来,院子外的老太太们不减反增,余奶奶泡了芝麻豆子茶,一个个脸上眉飞色舞地,不知道又是在讲哪一家的头话。
“你家孙女都回了,也差不多回家准备午饭了,给我切块豆腐带回去添个菜。”见着了年轻姑娘,老太太们立又哄笑着散了,那些老娘们的风流韵事,不适合讲给小年轻们听。
余喜华不用余奶奶动手,动作利落地大大地切了块豆腐给人捎上。
“快进屋歇着,累得够呛了吧。”余喜华比余喜龄更拼命,要不是余喜龄坚持一人一天轮班,她恨不得自己把这活全给包了,都是一样的孙女,余奶奶自然也是心疼的。
余喜华笑脸上梨窝深深,“不累。”
不过还是推着三轮车进了小院,不能在门口挡路不是。
等余喜华进了院子,老太太提溜着自己的椅子,突然凑近余奶奶,“老姐妹,你家这个大孙女满十八了吧,真是个俊俏又能干的好姑娘,我给她说个对象你看成不成?”
余喜华这个年纪,在乡下早应该结婚了的,不过余二叔家里余二婶做主,余奶奶着急却也有心无力,现在搬到了县城,二儿媳妇倒是松了口,意思是有好的可以给喜华相一相。
不过这么多年,余奶奶对余二婶说的话可不怎么放心,她这瞅着千好万好,万一孩子们处上了有了感情,二儿媳妇又不同意怎么办,不管好不好,最后肯定要落埋怨的。
“放心,不是我家什么亲戚,就是咱们这街坊,是个好后生。”老太太自然看出余奶奶的犹豫,以为她是担心自己这个媒人给介绍自家亲戚,说话会不公道,立马笑着解释。
“就是街尾许家,今年二十五,当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