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133章 聊以慰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第133章 聊以慰藉
邺城此时已经乱作一团,冉闵战败被擒,对于留守的众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有道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燕赵慷慨之士,并非仅有自杀成仁的司徒刘茂与特进郎闿二人。
在冉魏太子冉智一筹莫展之际,魏将蒋干挺身而出,协助冉智稳定城中局势,随即向谢尚派遣使者,固守待援。
只是城中无粮,军马已经杀尽,只得以人肉为食。
当年石虎强征民女,安置在邺宫之中,足有数万之众。
而这些身世凄惨的女子,如今也成了邺城守军的口粮,蒋干仔细算来,肉食储备,足够他们坚守数月。
邺城,沦为人间炼狱。
此时,谢尚部将,建武将军、濮阳太守戴施正驻扎在枋头(河南浚县淇门渡)。
魏使求援,戴施询问传国玉玺的下落,得知尚在邺城,决心诈取传国玉玺。
于是命参军何融率将士一百人,跟随使者前往邺城,谎称大军不久将会北上,以安冉智、蒋干等人之心。
却在何融临行前,暗中叮嘱,用尽办法,也得将传国玉玺送回来。
传国玉玺由秦朝所传,历经两汉、魏晋,都是君权的象征。
西晋末年,玉玺为前赵所得,石勒灭前赵,又被送入邺城,传于石氏之手,如今自然被冉魏所把持。
正当冉魏局势岌岌可危之际,桓熙的车驾也已经在秦州停留了好一段时日。
虽然桓熙与在梁州时的行程并没有什么不同,就是选拔战兵、安抚士人以及与秦州官员亲近关系。
然而金城太守谢艾却始终心绪不宁,总觉得其中另有蹊跷。
凉州许多人认为桓熙之志,在东而不在西,认为大可高枕无忧。
但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哪怕张重华没有与桓熙开战的想法,桓熙也必定是要去除后顾之忧,才能放心东出。
这一点,桓熙、王猛明白,谢艾同样清楚。
因此,自从镇守金城郡以来,谢艾积极备战,就是防着有朝一日,桓熙撕毁和约,突袭凉州。
如今桓熙督率五千骑兵西进,谢艾更是提高了警惕,派遣哨骑终日在双方的边境上巡视。
当日的那场大战已经时隔数年,凉州将士早已恢复了士气,但因为张重华安于享乐,无心治理,国力不进反退。
而关陇在桓熙、王猛的治理之下,蓬勃发展,此消彼长,双方实力差距越拉越大。
谢艾不是没有过以弱抗强的经历,他曾三次以少胜多,让石虎只能无奈感慨:
‘吾以偏师定九州,今以九州之力困于枹罕,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但谢艾的对手不再是麻秋、王擢等人,桓熙自领军以来,未尝败绩,能使奇沈,也可正合,威名为天下所重,并非易与之辈。
面对这样的对手,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实际上,这些年来,桓熙一直在暗地里向谢艾示好,谢艾也都看在眼中。
他又何尝不希望辅佐这样的雄主,扫平乱世,成就不朽功名。
但奈何张重华对他的恩情太重。
谢艾本是一书生,担任主薄而已,从未有过领兵作战的经验,是张重华在生死存亡之际,听从司马张耽的建议,选择相信谢艾,对他破格提拔,委以重用,把个人荣辱与宗族兴衰都托付给了谢艾,才使他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知恩不报非君子,虽然张重华也曾猜疑过自己,可谢艾早已下定决心,必不负君臣之义。
正当谢艾严防桓熙突袭凉州之际,一骑自天水北上,又是为桓熙送信而来,只是这一次,桓熙也许是吸取了过去谢艾不拆信封的教训,这一次带的是口信。
曾经诈降张重华的张石生被带到谢艾面前,谢艾为了避嫌,特意将金城将佐尽数唤了过来,当着众人问道:
“桓公差你带来口信,究竟所为何事?”
张石生并不怯场,他道:
“大将军闲来赋诗一首,还请福禄县伯与诸位倾听,题为:代福禄县伯拟节妇吟,聊以慰藉。”
福禄县伯是谢艾的爵位。
众人听他这般说,无不好奇。
只听张石生咏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一诗咏罢,众人无不惊叹,就连谢艾也为之动容,只感觉这首诗道尽了自己内心的纠结、苦恼。
张石生继续道:
“大将军有言赠与福禄县伯,他曾与凉州张公立下和约,纵死,亦不为背信弃义之事。
“此番西行,只为巡视各地,听取民间疾苦,纠察不法。 “不日就将启程东归,福禄县伯无需多心。”
张石生替桓熙传过了话,随即离开,将佐们都已经散了,谢艾内心惆怅,那首桓熙聊以慰藉之作,使得他久久不能平静。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六月下旬,桓熙在巡视过秦州各郡之后,终于踏上了归途,同行的还有从陇右选拔的战兵一千人,以及他们的家属。
此前在梁州曾经挑选了一千三百人,因此,五千战兵尚有二千七百人的空缺,都将在雍州补齐,毕竟桓熙治下的人口,也大多集中在雍州。
过去征战,每有战兵损失,都会优先从他们的兄弟、子侄之中挑选,如果实在没有符合标准之人,才会在州郡兵中选拔。
哪怕对于雍州的州郡兵来说,一次性扩兵五千的机会,同样难得,他们都在关注着桓熙在梁、秦二州的募兵情况,得知剩余一半还多的名额,众人无不振奋,就等着桓熙回来选拔战兵。
与此同时,桓熙那首节妇吟也被送到了武威。
过去,桓熙每次送去信件,谢艾起初还会原封不动退回去,后来就直接送往武威,交给张重华。
张重华当然知道桓熙对谢艾垂涎三尺,这样的儒将,谁又不爱。
哪怕他这些年沉迷酒色,但脑子还是清醒。
其长宁侯张祚与宠臣赵长、尉缉等人趁机进谗言,担心谢艾被桓熙拉拢,希望剥夺谢艾的兵权。
张重华看着诗文笑道:
“桓熙固然情真意切,但谢艾绝不会负我。”
吃一堑,长一智,他曾经听信谗言,疏远谢艾,这才遭致惨败。
数年来,谢艾镇守金城,面对桓熙的暗中示好,始终不为所动。
就连桓熙都不得不代拟节妇吟,感慨此事。
张重华作为诗里的良人,又怎会去猜忌那位节妇。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何况是谢艾这样的帅才。
当然了,桓熙都写诗了,张重华不能没有表示。
在张祚等人离开后,张重华唤人将谢艾此前送来的桓熙信件尽数取来,这些信件,都不曾开封。
“替我送还给福禄县伯。”
张重华吩咐道。
想来,此举足以让谢艾知道自己对他的信任。
果不其然,当谢艾看到这些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送回来,不由感激涕零。
此前未能与桓熙更早相识的遗憾也随之去了大半。
毕竟,如果不是真的信任自己,张重华必然是要拆看这些信件的。
桓熙听说此事时,已经回到了长安,他对张重华的手段大加赞赏。
其实张重华也并非是庸碌之主,他二十岁时,就能果断起用谢艾,抵御后赵入侵,这样的魄力,能与赤壁之战时的孙权看齐。
只不过也有孙十万同样的缺点,军事才能差了一些。
张重华初次领兵就与桓熙交手,最终丧师辱国。
桓熙回到雍州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中旬,他赶在秋收到来之前,往雍州各郡选拔州郡兵,终于在中秋之前募得五千之数。
与此同时,邺城已经被前燕围困了整整四个月。
期间,魏将蒋干率领五千精锐出城迎战,魏军大败,战死四千余人,蒋干单骑逃回邺城。
而奉命协防邺城的参军何融则以借传国玉玺为信物,南下求援为由,设法诈得了传国玉玺,抛下一百将士留在邺城,单骑带着玉玺突围,送到了戴施的手中。
邺城守军此时吃了四个月的人肉,数万宫女已经被吃光了,继续坚持下去,只能向城中百姓下手。
但这些百姓,也都是他们的家人,又如何下得去口。
眼见东晋的援军迟迟不来,终于有人坚持不住,选择了放弃,冉魏长水校尉马愿等人打开城门,放燕军入城。
蒋干得知消息,缒城而逃,不知所踪。
冉魏皇后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枚等人被擒,一并送往蓟县,冉魏就此灭亡,国祚仅有三年。
而慕容垂进攻自称赵帝的段勤,段勤畏惧,出城而降,此时河北只剩一些小的割据势力,前燕形势一片大好,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慕容评入邺城之后,始终寻不到传国玉玺,这才得知玉玺已经被送去了南方。
慕容儁得知此事,怒不可遏,但他还是想了一个办法,谎称自己从冉魏董皇后的手中得到了玉玺,为登临帝位正做着最后的准备。
下一章在下午六点前
(本章完)
第133章 聊以慰藉
邺城此时已经乱作一团,冉闵战败被擒,对于留守的众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有道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燕赵慷慨之士,并非仅有自杀成仁的司徒刘茂与特进郎闿二人。
在冉魏太子冉智一筹莫展之际,魏将蒋干挺身而出,协助冉智稳定城中局势,随即向谢尚派遣使者,固守待援。
只是城中无粮,军马已经杀尽,只得以人肉为食。
当年石虎强征民女,安置在邺宫之中,足有数万之众。
而这些身世凄惨的女子,如今也成了邺城守军的口粮,蒋干仔细算来,肉食储备,足够他们坚守数月。
邺城,沦为人间炼狱。
此时,谢尚部将,建武将军、濮阳太守戴施正驻扎在枋头(河南浚县淇门渡)。
魏使求援,戴施询问传国玉玺的下落,得知尚在邺城,决心诈取传国玉玺。
于是命参军何融率将士一百人,跟随使者前往邺城,谎称大军不久将会北上,以安冉智、蒋干等人之心。
却在何融临行前,暗中叮嘱,用尽办法,也得将传国玉玺送回来。
传国玉玺由秦朝所传,历经两汉、魏晋,都是君权的象征。
西晋末年,玉玺为前赵所得,石勒灭前赵,又被送入邺城,传于石氏之手,如今自然被冉魏所把持。
正当冉魏局势岌岌可危之际,桓熙的车驾也已经在秦州停留了好一段时日。
虽然桓熙与在梁州时的行程并没有什么不同,就是选拔战兵、安抚士人以及与秦州官员亲近关系。
然而金城太守谢艾却始终心绪不宁,总觉得其中另有蹊跷。
凉州许多人认为桓熙之志,在东而不在西,认为大可高枕无忧。
但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哪怕张重华没有与桓熙开战的想法,桓熙也必定是要去除后顾之忧,才能放心东出。
这一点,桓熙、王猛明白,谢艾同样清楚。
因此,自从镇守金城郡以来,谢艾积极备战,就是防着有朝一日,桓熙撕毁和约,突袭凉州。
如今桓熙督率五千骑兵西进,谢艾更是提高了警惕,派遣哨骑终日在双方的边境上巡视。
当日的那场大战已经时隔数年,凉州将士早已恢复了士气,但因为张重华安于享乐,无心治理,国力不进反退。
而关陇在桓熙、王猛的治理之下,蓬勃发展,此消彼长,双方实力差距越拉越大。
谢艾不是没有过以弱抗强的经历,他曾三次以少胜多,让石虎只能无奈感慨:
‘吾以偏师定九州,今以九州之力困于枹罕,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但谢艾的对手不再是麻秋、王擢等人,桓熙自领军以来,未尝败绩,能使奇沈,也可正合,威名为天下所重,并非易与之辈。
面对这样的对手,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实际上,这些年来,桓熙一直在暗地里向谢艾示好,谢艾也都看在眼中。
他又何尝不希望辅佐这样的雄主,扫平乱世,成就不朽功名。
但奈何张重华对他的恩情太重。
谢艾本是一书生,担任主薄而已,从未有过领兵作战的经验,是张重华在生死存亡之际,听从司马张耽的建议,选择相信谢艾,对他破格提拔,委以重用,把个人荣辱与宗族兴衰都托付给了谢艾,才使他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知恩不报非君子,虽然张重华也曾猜疑过自己,可谢艾早已下定决心,必不负君臣之义。
正当谢艾严防桓熙突袭凉州之际,一骑自天水北上,又是为桓熙送信而来,只是这一次,桓熙也许是吸取了过去谢艾不拆信封的教训,这一次带的是口信。
曾经诈降张重华的张石生被带到谢艾面前,谢艾为了避嫌,特意将金城将佐尽数唤了过来,当着众人问道:
“桓公差你带来口信,究竟所为何事?”
张石生并不怯场,他道:
“大将军闲来赋诗一首,还请福禄县伯与诸位倾听,题为:代福禄县伯拟节妇吟,聊以慰藉。”
福禄县伯是谢艾的爵位。
众人听他这般说,无不好奇。
只听张石生咏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一诗咏罢,众人无不惊叹,就连谢艾也为之动容,只感觉这首诗道尽了自己内心的纠结、苦恼。
张石生继续道:
“大将军有言赠与福禄县伯,他曾与凉州张公立下和约,纵死,亦不为背信弃义之事。
“此番西行,只为巡视各地,听取民间疾苦,纠察不法。 “不日就将启程东归,福禄县伯无需多心。”
张石生替桓熙传过了话,随即离开,将佐们都已经散了,谢艾内心惆怅,那首桓熙聊以慰藉之作,使得他久久不能平静。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六月下旬,桓熙在巡视过秦州各郡之后,终于踏上了归途,同行的还有从陇右选拔的战兵一千人,以及他们的家属。
此前在梁州曾经挑选了一千三百人,因此,五千战兵尚有二千七百人的空缺,都将在雍州补齐,毕竟桓熙治下的人口,也大多集中在雍州。
过去征战,每有战兵损失,都会优先从他们的兄弟、子侄之中挑选,如果实在没有符合标准之人,才会在州郡兵中选拔。
哪怕对于雍州的州郡兵来说,一次性扩兵五千的机会,同样难得,他们都在关注着桓熙在梁、秦二州的募兵情况,得知剩余一半还多的名额,众人无不振奋,就等着桓熙回来选拔战兵。
与此同时,桓熙那首节妇吟也被送到了武威。
过去,桓熙每次送去信件,谢艾起初还会原封不动退回去,后来就直接送往武威,交给张重华。
张重华当然知道桓熙对谢艾垂涎三尺,这样的儒将,谁又不爱。
哪怕他这些年沉迷酒色,但脑子还是清醒。
其长宁侯张祚与宠臣赵长、尉缉等人趁机进谗言,担心谢艾被桓熙拉拢,希望剥夺谢艾的兵权。
张重华看着诗文笑道:
“桓熙固然情真意切,但谢艾绝不会负我。”
吃一堑,长一智,他曾经听信谗言,疏远谢艾,这才遭致惨败。
数年来,谢艾镇守金城,面对桓熙的暗中示好,始终不为所动。
就连桓熙都不得不代拟节妇吟,感慨此事。
张重华作为诗里的良人,又怎会去猜忌那位节妇。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何况是谢艾这样的帅才。
当然了,桓熙都写诗了,张重华不能没有表示。
在张祚等人离开后,张重华唤人将谢艾此前送来的桓熙信件尽数取来,这些信件,都不曾开封。
“替我送还给福禄县伯。”
张重华吩咐道。
想来,此举足以让谢艾知道自己对他的信任。
果不其然,当谢艾看到这些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送回来,不由感激涕零。
此前未能与桓熙更早相识的遗憾也随之去了大半。
毕竟,如果不是真的信任自己,张重华必然是要拆看这些信件的。
桓熙听说此事时,已经回到了长安,他对张重华的手段大加赞赏。
其实张重华也并非是庸碌之主,他二十岁时,就能果断起用谢艾,抵御后赵入侵,这样的魄力,能与赤壁之战时的孙权看齐。
只不过也有孙十万同样的缺点,军事才能差了一些。
张重华初次领兵就与桓熙交手,最终丧师辱国。
桓熙回到雍州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中旬,他赶在秋收到来之前,往雍州各郡选拔州郡兵,终于在中秋之前募得五千之数。
与此同时,邺城已经被前燕围困了整整四个月。
期间,魏将蒋干率领五千精锐出城迎战,魏军大败,战死四千余人,蒋干单骑逃回邺城。
而奉命协防邺城的参军何融则以借传国玉玺为信物,南下求援为由,设法诈得了传国玉玺,抛下一百将士留在邺城,单骑带着玉玺突围,送到了戴施的手中。
邺城守军此时吃了四个月的人肉,数万宫女已经被吃光了,继续坚持下去,只能向城中百姓下手。
但这些百姓,也都是他们的家人,又如何下得去口。
眼见东晋的援军迟迟不来,终于有人坚持不住,选择了放弃,冉魏长水校尉马愿等人打开城门,放燕军入城。
蒋干得知消息,缒城而逃,不知所踪。
冉魏皇后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枚等人被擒,一并送往蓟县,冉魏就此灭亡,国祚仅有三年。
而慕容垂进攻自称赵帝的段勤,段勤畏惧,出城而降,此时河北只剩一些小的割据势力,前燕形势一片大好,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慕容评入邺城之后,始终寻不到传国玉玺,这才得知玉玺已经被送去了南方。
慕容儁得知此事,怒不可遏,但他还是想了一个办法,谎称自己从冉魏董皇后的手中得到了玉玺,为登临帝位正做着最后的准备。
下一章在下午六点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