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张博的秘密计划(上)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第一日不落帝国最新章节!
西北的秩序有点类似阿拉伯半岛的秩序。一个温带沙漠,一个是热带沙漠,大部分都是游牧民族和很难定居的少数部落。生存压力很大自然就很暴躁暴力。
从大月氏建立贵霜帝国之后,中亚的秩序就可以影响到整个亚洲了。这个和汉帝国、罗马帝国、阿克苏姆帝国并称四大帝国的政权十分重要,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虽然民族复杂的贵霜帝国瓦解了,但是其对所有亚洲文明融合做出的贡献一直都在。喀喇汗就是一个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建立的国家。
喀喇汗的统治者突厥人和大月氏一样都是中原北方宿敌集中营蒙古利亚高原的少数民族后代。败于后起之秀或其他游牧部落之后西迁到竞争不那么激烈的中亚崛起的。这和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没什么区别。
发展了一百多年之后,11世纪初年,喀喇汗灭于阗国,和田地区尽为喀喇汗王朝所辖,不久,喀喇汗王朝同自己的同族兄弟——高昌回鹘发生战争,喀喇汗可汗阿赫马德.托干汗率军数次击败高昌回鹘,此时的高昌回鹘也拥有强大的国力,并与辽朝保持着友好关系,面对喀喇汗军队的进攻,高昌回鹘在组织武力抵抗的同时,也在策动游牧民族夹击,在辽国的默许之下,来自蒙古高原的万帐(一说0万帐)"异教游牧部落"(这些游牧部落主要是契丹人,以及尚未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大肆进入喀喇汗王朝的边境,阿赫马德.托干汗击溃了这些游牧部落的侵袭,并将他们牢牢地拴在阿力麻里、叶密立等地的草原。
喀喇汗王朝的边界在此时推进到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此时的汗朝俨然中亚帝国,甚至成为与当时的辽朝不相上下的世界性帝国之一。汗朝的疆域,东起阿克苏地区的库车,西至咸海附近的干草原地区,南邻阿姆河、喷赤河、喀喇昆仑山与昆仑山脉,北抵巴尔喀什湖、伊犁河河谷与七河流域的草原。
汗朝拥有一支以重骑兵为主的强大军队,既有中央汗庭训练的"古拉姆"近卫军,又有地方伊克塔军事地主组成的封建骑兵。在七河流域与伊犁河河谷兴建了大批新兴城市,大批突厥语民族由游牧转入定居,经济文化非常发达。
大约自11世纪中叶起,喀喇汗王朝正式分裂为二,西汗为阿里后裔,通称阿里系,领有河中地区及费尔干纳西部,以撒马尔罕、布哈拉为都城;东汗为哈仑.卜格拉汗后裔,通称哈仑或哈散系,领有怛逻斯、白水城、石城、费尔干纳东部、七河流域和喀什噶尔,以八剌沙衮为政治、军事都城,以喀什噶尔为宗教、文化中心。
两汗国偶尔互相攻伐,并引外部势力为助;同时,东、西两汗国内部也内讧不已。
元佑四年塞尔柱王朝攻下布哈拉,西部喀喇汗王朝从此在政治上成为塞尔柱王朝的附庸;东部喀喇汗王朝在未来,也曾一度表示臣服于塞尔柱王朝。
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很是奇葩。早期喀喇汗王朝的政治体制是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古老的习惯法"双王制",即汗国分为两部分,由汗族中最长者任大可汗,次长者任副可汗,分别统治汗国的一部分,正汗、副汗的汗号往往带氏族图腾如狮子(阿尔斯兰)、公驼(博格拉)等名。正、副汗之下有四个小汗,分别是阿尔斯兰伊利克,博格拉伊利克,阿尔斯兰特勤,博格拉特勤,小汗之下有埃米尔、玉伽、俟斤、伯克、伊难珠匐等头衔,对应宰相、将军、侍从官、秘书官等职务,以此组成严明封建等级阶梯,逐级晋升,分治各地。
公元10世纪信奉伊斯兰教后,称号之下再加伊斯兰名字和称号。由于与以萨曼王朝为代表的波斯—伊斯兰文明频繁接触,逐渐吸收波斯帝国萨曼王朝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糅合发展,汗国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地区设立省份、城市、州县,任命埃米尔、伯克等官僚进行统辖。并在中央设立"迪万"(daani,国务会议),宗教事务所等机构,协助汗室处理政治、司法与宗教事务。
萨土克.卜格拉,汗.阿卜都.卡里姆卒于955年。他一生最重要的事迹,是在西部突厥各族人民与穆斯林世界频繁交往二百五十余年的基础上,首先皈依伊斯兰教。子木萨继位,0万帐突厥人接受了伊斯兰教,于是喀喇汗王朝便成为中国境内第一个接受伊斯兰教的突厥语民族建立的王朝。
同时,王朝的历代可汗在称号中大多都附加"喀喇汗" 这一表示维护传统的显赫尊号,后世的史学家才特别地称其为"喀喇汗王朝",此外,王朝大汗的头衔中又往往附加一个称号——""桃花石汗",其明确含义即为"中国君王"。(臭不要脸)
汗位的继承,是传长制,不是嫡承制。大可汗称为阿尔斯兰喀喇可汗,驻巴拉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东),以后随着王朝统治民族定居农业文化的发展,多驻喀什噶尔。所以喀什噶尔又称为"斡耳朵坎特"。副可汗称博格拉喀喇可汗,初驻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塔拉斯),中迁喀什噶尔,后又迁回怛逻斯,公元89年,怛罗斯被波斯萨曼王朝攻占,遂迁至喀什噶尔,公元999年灭萨曼王朝后,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成为汗国新的政治、经济中心。
喀喇汗王朝在王朝的直辖领地,再不分封,实行中央集权。取消了分封制,这在中亚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步,它极大改变了新疆以及中亚南部千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而且有效地保证了中央集权。所以喀喇汗一代,除东西喀喇汗分家之外,从未见有地方政权独立、封建领土混战的记载,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
非直辖领地的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就各自为政了,但也影响不到大局。
尽管喀喇汗王朝实行中央集权,但汗国仍具有一定的分裂趋势。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双汗制度,大汗直接统治东部,汗廷在八剌沙衮(Balasagun),副汗在怛逻斯(Talas)和喀什(Kashgar)。双汗都享有军事权,对汗国的统一是一大隐患。
这个紧跟在阿拉伯人势力退出后崛起的突厥国家几乎完全的被伊斯兰化了,到处都是包着头巾的大胡子。喀喇汗王朝是操突厥语的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穆斯林王朝,但喀喇汗王朝力图保持东方王朝的特色,在诸大汗铸造的钱币上,常有"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及"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号。"桃花石"和"秦"都是当时中亚地区对中国的称号。
在喀什噶尔人马哈茂德所著《突厥语大词典》及中世纪阿拉伯、波斯的文献中,多处把喀什与宋、契丹并列,认为中国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虽然这仅仅只能体现唐帝国对突厥人的影响力,但并不能说文化上的认同和归属会增加这个国家对中原政权的好感,反而体现了突厥人统治中国的野心。
分裂的喀喇汗有利于华夏帝国对西北的势力扩张。但是这个很少出现在史料中的国家实在是没有什么存在感,实在是很难将影响力深入中原的突厥人势力。统治中原的意图仅仅只是意淫而已。
坑爹的制度加上连年的战争,自然其经济和文化难有连绵不断的建树。除了几个大清真寺之外,它的经济文化成果也只能保持在封建社会的水准难以飞跃到帝国时代的水平。虽然相对于中国辉煌的成绩而言,喀喇汗没有闪光点,但是在布哈拉、撒马尔罕、喀什噶尔等城兴建了一批宏伟壮丽的公共建筑物,其中一些至今尚完好存在,显示了喀喇汗王朝当年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
在喀喇汗王朝时期,由于大批突厥语的游牧民转入定居,加快了中亚土著民族突厥化的进程;同时由于喀喇汗王朝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广大居民在宗教、习尚上也伊斯兰化。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这种民族相互异化和融合的过程中,科学文化也获得巨大的发展,一种新的文化,伊斯兰—突厥文化形成。这种文化的核心是作为王朝统治民族的、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深受伊朗波斯文化和汉族文化影响的回鹘文化。
共和1940年分裂的东西喀喇汗君主分别是哈桑.桃花石.博格达汗和基博拉伊尔。在穿越众看来,这两个国家存在的价值就是作为一个枕头塞在中亚阻隔东西方的交流,避免先进的中国文化和科技传播到西方的塞子。伊斯兰的排外是出了名的。异教徒和异国的文化很少能通过阿拉伯人或伊斯兰教徒传播。突厥语也是十分古老的语言,但是最终却消失在历史中,正是在喀喇汗王朝时期,阿拉伯字母代替了以粟特字母书写的回鹘文字母,让粟特文成为了死文字。
对于这种数典忘宗的行为,穿越众也只能表示遗憾了,强大起来的高昌在穿越众源源不断的输血的前提下日益发展起来。边境的摩擦也越来越多。(未完待续)
西北的秩序有点类似阿拉伯半岛的秩序。一个温带沙漠,一个是热带沙漠,大部分都是游牧民族和很难定居的少数部落。生存压力很大自然就很暴躁暴力。
从大月氏建立贵霜帝国之后,中亚的秩序就可以影响到整个亚洲了。这个和汉帝国、罗马帝国、阿克苏姆帝国并称四大帝国的政权十分重要,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虽然民族复杂的贵霜帝国瓦解了,但是其对所有亚洲文明融合做出的贡献一直都在。喀喇汗就是一个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建立的国家。
喀喇汗的统治者突厥人和大月氏一样都是中原北方宿敌集中营蒙古利亚高原的少数民族后代。败于后起之秀或其他游牧部落之后西迁到竞争不那么激烈的中亚崛起的。这和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没什么区别。
发展了一百多年之后,11世纪初年,喀喇汗灭于阗国,和田地区尽为喀喇汗王朝所辖,不久,喀喇汗王朝同自己的同族兄弟——高昌回鹘发生战争,喀喇汗可汗阿赫马德.托干汗率军数次击败高昌回鹘,此时的高昌回鹘也拥有强大的国力,并与辽朝保持着友好关系,面对喀喇汗军队的进攻,高昌回鹘在组织武力抵抗的同时,也在策动游牧民族夹击,在辽国的默许之下,来自蒙古高原的万帐(一说0万帐)"异教游牧部落"(这些游牧部落主要是契丹人,以及尚未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大肆进入喀喇汗王朝的边境,阿赫马德.托干汗击溃了这些游牧部落的侵袭,并将他们牢牢地拴在阿力麻里、叶密立等地的草原。
喀喇汗王朝的边界在此时推进到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此时的汗朝俨然中亚帝国,甚至成为与当时的辽朝不相上下的世界性帝国之一。汗朝的疆域,东起阿克苏地区的库车,西至咸海附近的干草原地区,南邻阿姆河、喷赤河、喀喇昆仑山与昆仑山脉,北抵巴尔喀什湖、伊犁河河谷与七河流域的草原。
汗朝拥有一支以重骑兵为主的强大军队,既有中央汗庭训练的"古拉姆"近卫军,又有地方伊克塔军事地主组成的封建骑兵。在七河流域与伊犁河河谷兴建了大批新兴城市,大批突厥语民族由游牧转入定居,经济文化非常发达。
大约自11世纪中叶起,喀喇汗王朝正式分裂为二,西汗为阿里后裔,通称阿里系,领有河中地区及费尔干纳西部,以撒马尔罕、布哈拉为都城;东汗为哈仑.卜格拉汗后裔,通称哈仑或哈散系,领有怛逻斯、白水城、石城、费尔干纳东部、七河流域和喀什噶尔,以八剌沙衮为政治、军事都城,以喀什噶尔为宗教、文化中心。
两汗国偶尔互相攻伐,并引外部势力为助;同时,东、西两汗国内部也内讧不已。
元佑四年塞尔柱王朝攻下布哈拉,西部喀喇汗王朝从此在政治上成为塞尔柱王朝的附庸;东部喀喇汗王朝在未来,也曾一度表示臣服于塞尔柱王朝。
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很是奇葩。早期喀喇汗王朝的政治体制是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古老的习惯法"双王制",即汗国分为两部分,由汗族中最长者任大可汗,次长者任副可汗,分别统治汗国的一部分,正汗、副汗的汗号往往带氏族图腾如狮子(阿尔斯兰)、公驼(博格拉)等名。正、副汗之下有四个小汗,分别是阿尔斯兰伊利克,博格拉伊利克,阿尔斯兰特勤,博格拉特勤,小汗之下有埃米尔、玉伽、俟斤、伯克、伊难珠匐等头衔,对应宰相、将军、侍从官、秘书官等职务,以此组成严明封建等级阶梯,逐级晋升,分治各地。
公元10世纪信奉伊斯兰教后,称号之下再加伊斯兰名字和称号。由于与以萨曼王朝为代表的波斯—伊斯兰文明频繁接触,逐渐吸收波斯帝国萨曼王朝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糅合发展,汗国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地区设立省份、城市、州县,任命埃米尔、伯克等官僚进行统辖。并在中央设立"迪万"(daani,国务会议),宗教事务所等机构,协助汗室处理政治、司法与宗教事务。
萨土克.卜格拉,汗.阿卜都.卡里姆卒于955年。他一生最重要的事迹,是在西部突厥各族人民与穆斯林世界频繁交往二百五十余年的基础上,首先皈依伊斯兰教。子木萨继位,0万帐突厥人接受了伊斯兰教,于是喀喇汗王朝便成为中国境内第一个接受伊斯兰教的突厥语民族建立的王朝。
同时,王朝的历代可汗在称号中大多都附加"喀喇汗" 这一表示维护传统的显赫尊号,后世的史学家才特别地称其为"喀喇汗王朝",此外,王朝大汗的头衔中又往往附加一个称号——""桃花石汗",其明确含义即为"中国君王"。(臭不要脸)
汗位的继承,是传长制,不是嫡承制。大可汗称为阿尔斯兰喀喇可汗,驻巴拉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东),以后随着王朝统治民族定居农业文化的发展,多驻喀什噶尔。所以喀什噶尔又称为"斡耳朵坎特"。副可汗称博格拉喀喇可汗,初驻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塔拉斯),中迁喀什噶尔,后又迁回怛逻斯,公元89年,怛罗斯被波斯萨曼王朝攻占,遂迁至喀什噶尔,公元999年灭萨曼王朝后,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成为汗国新的政治、经济中心。
喀喇汗王朝在王朝的直辖领地,再不分封,实行中央集权。取消了分封制,这在中亚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步,它极大改变了新疆以及中亚南部千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而且有效地保证了中央集权。所以喀喇汗一代,除东西喀喇汗分家之外,从未见有地方政权独立、封建领土混战的记载,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
非直辖领地的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就各自为政了,但也影响不到大局。
尽管喀喇汗王朝实行中央集权,但汗国仍具有一定的分裂趋势。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双汗制度,大汗直接统治东部,汗廷在八剌沙衮(Balasagun),副汗在怛逻斯(Talas)和喀什(Kashgar)。双汗都享有军事权,对汗国的统一是一大隐患。
这个紧跟在阿拉伯人势力退出后崛起的突厥国家几乎完全的被伊斯兰化了,到处都是包着头巾的大胡子。喀喇汗王朝是操突厥语的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穆斯林王朝,但喀喇汗王朝力图保持东方王朝的特色,在诸大汗铸造的钱币上,常有"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及"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号。"桃花石"和"秦"都是当时中亚地区对中国的称号。
在喀什噶尔人马哈茂德所著《突厥语大词典》及中世纪阿拉伯、波斯的文献中,多处把喀什与宋、契丹并列,认为中国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虽然这仅仅只能体现唐帝国对突厥人的影响力,但并不能说文化上的认同和归属会增加这个国家对中原政权的好感,反而体现了突厥人统治中国的野心。
分裂的喀喇汗有利于华夏帝国对西北的势力扩张。但是这个很少出现在史料中的国家实在是没有什么存在感,实在是很难将影响力深入中原的突厥人势力。统治中原的意图仅仅只是意淫而已。
坑爹的制度加上连年的战争,自然其经济和文化难有连绵不断的建树。除了几个大清真寺之外,它的经济文化成果也只能保持在封建社会的水准难以飞跃到帝国时代的水平。虽然相对于中国辉煌的成绩而言,喀喇汗没有闪光点,但是在布哈拉、撒马尔罕、喀什噶尔等城兴建了一批宏伟壮丽的公共建筑物,其中一些至今尚完好存在,显示了喀喇汗王朝当年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
在喀喇汗王朝时期,由于大批突厥语的游牧民转入定居,加快了中亚土著民族突厥化的进程;同时由于喀喇汗王朝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广大居民在宗教、习尚上也伊斯兰化。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这种民族相互异化和融合的过程中,科学文化也获得巨大的发展,一种新的文化,伊斯兰—突厥文化形成。这种文化的核心是作为王朝统治民族的、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深受伊朗波斯文化和汉族文化影响的回鹘文化。
共和1940年分裂的东西喀喇汗君主分别是哈桑.桃花石.博格达汗和基博拉伊尔。在穿越众看来,这两个国家存在的价值就是作为一个枕头塞在中亚阻隔东西方的交流,避免先进的中国文化和科技传播到西方的塞子。伊斯兰的排外是出了名的。异教徒和异国的文化很少能通过阿拉伯人或伊斯兰教徒传播。突厥语也是十分古老的语言,但是最终却消失在历史中,正是在喀喇汗王朝时期,阿拉伯字母代替了以粟特字母书写的回鹘文字母,让粟特文成为了死文字。
对于这种数典忘宗的行为,穿越众也只能表示遗憾了,强大起来的高昌在穿越众源源不断的输血的前提下日益发展起来。边境的摩擦也越来越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