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板荡君王如草芥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最新章节!
531年,二月,洛阳。
根据上次家族会议的分工安排,尔朱世隆的任务是镇守洛阳,负责监视皇帝、控制朝廷和经营首都。尔朱度律和尔朱彦伯留下来协助他。
相对于尔朱家其他人而言,尔朱世隆是少有的读过书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且他生性聪颖,在前前皇帝元诩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入朝为官,历任直斋将军、直寝将军、直阁将军、前将军,一直在皇帝身边做事,对朝廷事务比较了解。
但尔朱世隆的问题是书生气太重,没有将帅的才能和魄力。当初陈庆之和元颢北上进攻洛阳的时候,尔朱世隆负责镇守虎牢关,结果这个哥们打都没敢打,直接弃关逃跑,使得陈庆之兵不血刃就打开了洛阳的东大门,吓得元子攸狼狈逃到黄河以北。尔朱荣被杀的那天,如果立刻领兵冲进皇宫,元子攸根本没机会反抗,但尔朱世隆也没敢这么做。
从这个角度来说,尔朱荣动不动就骂尔朱世隆胆小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骂归骂,尔朱荣也知道自己这个族弟天生不是打仗的料,让他去带兵实在是为难他了,所以也没有过于追究他的责任。而且尔朱荣也知道可以在马上得天下,不能在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最终治理国家还是要靠读书人。尔朱家族里筛来选去,也只有尔朱世隆能干这个活。
所以尔朱荣一直在定向栽培这个族弟,他本人长期呆在晋阳,让尔朱世隆以尚书左仆射的身份留在洛阳,代表自己控制朝政。
肩负着大哥的期望,尔朱世隆自然也很卖力,他担心自己干不好被尔朱荣骂,所以收到任命之后没有立刻上任,而是先把大量的尚书文簿拿回家学习研究,等十几天之后把工作流程基本都梳理清楚了,才正式出来做事。那段时间他勤勉尽责,接贤纳士,整体政绩还是很不错的。
现在皇帝由元子攸换成了元晔,尔朱世隆也官升一级变成了尚书令,但工作内容基本差不多,做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尔朱兆的大军撤走之后,经过尔朱世隆的不懈努力,洛阳城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商旅流通,秩序井然。
但尔朱世隆却开心不起来。
问题出在新皇帝元晔身上。
元晔本是皇室远亲,本身即位的合法性就存疑,当初是因为周围实在找不到别人,才随手把他拉过来当皇帝的,现在时间久了,怎么看他怎么不够格。
尔朱世隆本来指望元晔能借鉴元子攸的教训,安分守己别折腾,配合自己把国家治理好就完了。结果这个元晔一点儿都不客气,到了洛阳之后经常把尔朱世隆甩到一边,依仗自己皇帝的身份恣意妄为,整得文武大臣和满城百姓怨言颇多。
而且元晔在才能上比元子攸差远了,元子攸其实当皇帝还是挺尽心尽力的,如果不是因为尔朱荣,元子攸本来可以当一个很不错的皇帝。而元晔个性轻躁,无才无德,之前当个郡守都不太称职,治理国家就更别指望了。他整天对朝政大事瞎指挥,给尔朱世隆添了不少麻烦。
更要命的是,元晔的老妈卫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她一看儿子居然时来运转当了皇帝,那我是皇上他妈不就是当朝皇太后了么?前几年胡太后的生活眼馋死我了,现在我要过的比她还威风。
于是卫氏开始飘起来了,私生活方面放纵一点也就罢了,对朝廷政事也肆意插手。她的亲戚家奴也狗仗人势,经常在洛阳城内横行霸道。
尔朱世隆没尔朱荣那么豪横,他碍于君臣名分,不好公开反驳卫氏的旨意。结果卫氏以为尔朱世隆害怕自己的权势,更加得寸进尺,打算把自己娘家亲戚都安排进政府做大官。
几次三番下来,把尔朱世隆整得烦透了,这样下去根本没办法好好干活。元晔是个胸无城府的家伙,破坏力有限,都是背后这个卫氏在捣乱坏事。
把她干掉就好了。
于是尔朱世隆暗中安排了几十个人,等卫氏出门的时候一拥而上把她给砍死了,然后胡乱抢了些东西,伪装成强盗劫财杀人的假象。之后尔朱世隆假装震怒,命人到处张贴告示,出千金悬赏抓贼。
尔朱世隆以为这样就解决问题了,但事情并没有像他想的那么顺利。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么大阵仗这么多人,难免会露出蛛丝马迹,时间久了就有一些风声传到元晔耳朵里。
元晔是没文化,但不是弱智。堂堂当朝皇太后,居然光天化日之下在洛阳城里的大街上被一大群人给砍死了,而且过了这么久一个凶手也没抓到,笨蛋也能想到肯定有人暗中指使和保护。朝野内外,有能力有动机干这个事情的人只有尔朱世隆一伙。于是元晔开始暗中收集证据,得到的很多调查结果也印证了他的猜测。
尔朱世隆在元晔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元晔的一举一动他也很清楚。他了解到元晔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心说麻烦了,这样下去迟早要露馅。平白无故把人家老妈整死了,元晔知道以后还不得跟自己拼命?
不行,得尽快采取措施,否则不知道哪天元晔突然发难,自己就变成第二个尔朱荣了。
可是元晔是皇帝,国不可一日无君,把他整下去之后让谁当新皇帝合适?换皇帝可不是过家家,已经选错一个了,再选可得非常慎重才行。
尔朱兆思来想去也没有好主意,愁得成天吃不下饭。尔朱兆他是再也不想理了,他最后决定找尔朱天光一起商量对策。
尔朱世隆和尔朱天光的关系比较好,尔朱天光实际比尔朱世隆还要大几岁,但一直辈份分明,很尊重他这个族叔。
尔朱天光早就有立一个新皇帝的想法,无奈尔朱兆抢先一步立了元晔,又占领了洛阳,导致他错过了机会,心中一直忿忿不平。此时收到尔朱世隆的信,不由得喜出望外,赶紧召集手下将领征求意见。
这时他帐下的行台郎中薛孝通站出来说,大王别愁,我知道有一个人非常合适。
这个人就是孝文帝元宏的亲侄子,元子攸的堂兄,广陵王元恭。元恭比元子攸大九岁,年少时端谨好学,事母至孝。二十四岁那年,也就是522年,正赶上元叉专权擅政,元恭担心祸及己身,借口身体不好辞职回家养病,后来又说得了哑病,彻底不会说话了,躲在龙华寺再也不见外人。
元子攸当皇帝之后,有好事之人向元子攸告密说,元恭的哑病是装的,他实际是在策划一些阴谋。当时民间还有传说,说龙华寺内有天子气,应在元恭身上。皇帝都有些疑神疑鬼的毛病,所以元子攸命人去把元恭带过来问问。
结果有人提前通知了元恭,元恭害怕有麻烦,跑到上洛的山中避祸,但最终还是被洛州刺史给抓到,送回洛阳。
元恭被抓回洛阳之后,依旧装哑不说话,负责调查他的官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抓不到任何把柄,没奈何只好把他给放了。元恭回到龙华寺把门一关,还是谁也不见。
薛孝通跟尔朱天光说,我很了解广陵王这个人,他隐忍负重,谋略深远,又有民间传说加持,是当皇帝的好人选,而且他确实是为了避祸才装哑的,到了合适的时机自会开口说话。
尔朱天光大喜,赶紧把情况通知给尔朱世隆,建议他选元恭当新皇帝。
尔朱世隆总算抓到了救命稻草,越想越觉得元恭合适。元恭年纪较长,经历的事情也比较多,应该更加成熟稳重好相处,而且又是皇室近枝,比元晔要名正言顺得多。
但尔朱度律有些不放心。毕竟从522年开始算,到现在已经八年有余,就算元恭当初是装的,这么久不说话恐怕也变成真哑巴了。咱们费劲吧啦找个哑巴来当皇帝成何体统。
尔朱世隆其实也有点儿担心,他说要不兄弟你亲自去一趟龙华寺吧,看看这个广陵王是真哑还是假哑。
于是尔朱度律和尔朱彦博领兵冲到龙华寺,不由分说把元恭揪了出来,跟他说广陵王你是聪明人,咱们不玩虚的,你如果是装哑就赶紧说句话,我们马上让你出来当皇帝;如果不说话那就是真哑,那你也没啥用了,准备去地下找你兄弟元子攸聊天去吧。
元恭见对方气势汹汹,知道这帮契胡蛮子不是在开玩笑。元恭有自己的耳目,对当前北魏国内的各种形式变化也很清楚,觉得差不多是时候了,他看了看尔朱度律,淡然开口道:上天需要说话么?
这句话其实是当年他伯父孝文帝元宏说给他老爹元羽的,原文是:上天不言,树君以代。作为装哑多年后说的第一句话,这几个字分量十足,既平息了猜疑,又彰显了身份。
尔朱度律和尔朱彦博一看元恭居然真的说话了,心说这个家伙可真能忍,不服不行。他俩赶紧给元恭赔礼道歉,回去把情况汇报给了尔朱世隆。
尔朱世隆大喜,总算找到合适的人了。他一天都不想多等,立刻开始筹备换皇帝流程。
二月二十九,尔朱世隆命人把现任皇帝元晔架到邙山南郊,又把广陵王元恭从龙华寺请出来,逼着元晔签署禅位诏书。
元晔本来还磨磨唧唧不想签,尔朱世隆命泰山太守窦瑗去做他的思想工作。窦瑗做事情比较直接,他手里拎着一条大铁鞭径自闯入元晔帐内,跟他说现在天人之望都在广陵王身上,你最好看清形式配合一下,否则我认识你我手里的家伙可不认识你。元晔无奈,只好咬着牙在诏书上签了字。
元恭拿到禅位诏书,依惯例辞让了三次,之后才正式即了皇帝之位。
新君即位,按例需要大赦天下。之前给元子攸专门做赦文的温子升自然不能再用了,于是元恭启用了黄门侍郎邢子才来做赦文。
邢子才与温子升同属北地三才,文采也非常出众。他受命之后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为了讨好尔朱世隆,把元子攸枉杀尔朱荣的内容也加了进去。元恭看后摇了摇头,说元子攸亲手翦除权臣,并不能算是失德,作为皇帝本来就应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只是时运不济,才酿成大祸。算了不让你为难了,我自己写吧。
于是元恭亲自提笔,直截了当地写到:我以寡德之身,有幸受到众人推举当了皇帝,希望能跟天下万民共同庆贺。这次也不搞啥特殊化了,大赦的方式跟以往一样就行。
赦文既出,中外欣然,众人认为元恭贤明内省,严谨务实,总算天不负社稷,北魏终于又迎来了一位好皇帝。
大家都很高兴。
除了尔朱兆。
尔朱兆听闻尔朱世隆等人没征求他的意见就把皇帝给换了,登时火冒三丈。
废立皇帝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不跟我商量,根本没把我这个尔朱荣继承人放在眼里嘛。况且我都搭了个闺女给元晔做皇后了,现在元晔被废,我不是变成冤大头了么?
于是尔朱兆整顿兵马,声言要杀回洛阳找尔朱世隆算账。
尔朱世隆得到消息吓得够呛,他知道尔朱兆这个愣头青啥事都干得出来,赶紧派尔朱彦博去跟尔朱兆解释。
尔朱彦博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快马赶到晋阳面见尔朱兆,说大侄子你消消火听我解释,这次换皇帝实在是因为元晔自己太作,大家都受不了才一致决定这么做的。元恭在血脉亲疏、品行声望、秉性涵养等方面都比元晔合适多了,选他做皇帝对我们大家都好。现在北魏国内还很乱,四方人心未定,咱们尔朱家族必须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行,如果这时候起内讧窝里斗,就会被别人趁虚而入,那样对大家都不好。至于搭了个闺女这件事,你放心,叔叔们肯定会补偿你的。
好说歹说,总算把尔朱兆给哄好了,答应暂时不去洛阳闹事。
元恭也知道自己是靠尔朱氏的支持才能上位的,不得不在政治上做一些妥协,但一些明显不合理的事情他还是尽量坚持原则。
给尔朱荣正名是第一件躲不过去的事情,元恭也很大方,下旨追赠尔朱荣为相国、晋王,加九锡,把尔朱荣生前没得到的荣耀都补全了。
但尔朱世隆打算再进一步,想把尔朱荣的神位放到北魏的皇室宗庙中配飨。
大臣的神位进入皇庙可是大事,尔朱荣毕竟是个欺负过皇帝的权臣,混进皇帝的宗庙里怎么说都有点别扭。元恭的心里颇有些不情愿,他授意司直刘季明去跟尔朱世隆说,这个事不太好办,因为不知道配给谁。如果配飨给宣武帝元恪,尔朱荣在该朝并没有什么功勋;如果配飨给孝明帝元诩,尔朱荣又亲手干掉了他老妈胡太后;如果配飨给孝庄帝元子攸,尔朱荣又为臣不终。总而言之找不到适合尔朱荣的位置。
尔朱世隆气得要死,但刘季明说得有理有据,没法反驳,而且还要顾及维护跟元恭的关系,所以他吓唬了刘季明一下,没有治他的罪。最终尔朱荣被越级配飨给了孝文帝元宏。
当初尔朱兆南下的时候,负责把守太行陉的安东将军史仵龙、平北将军阳文义不战而降,导致契胡大军一路长驱直入占领洛阳。尔朱世隆打算为史仵龙和阳文义请功,元恭道:这俩人只对尔朱家有功,他们的行为对国家并不是好事,不宜提倡。没有同意给他俩封赏。
尔朱天光平定关陇之后,把万俟丑奴抢下来的那只波斯进贡给北魏的狮子送到洛阳。元恭觉得狮子是野外禽兽,成天被关着有违它的本性,命人把狮子送回波斯。洛阳到波斯路途遥远,这帮送狮子的人不堪劳苦,于是偷偷商量了一下,在半路把狮子给毒死了,对外声称狮子是病死的。没料想不久有人告发此事,有司打算按欺君之罪把这些人全部处死。元恭知道之后赶紧加以制止,狮子毕竟只是禽兽而已,岂能因为它加罪于国之子民?下令赦免了这些人。
尔朱兆杀入洛阳的时候,齐州城内的豪强赵洛周依附尔朱氏,聚众驱逐了齐州刺史丹阳王萧赞,把萧赞的夫人,也就是元子攸的姐姐寿阳长公主抓起来送到洛阳。寿阳公主守节不屈,最终被尔朱世隆缢杀。萧赞伪装成僧人逃入附近山中,辗转多处,殁于阳平郡。元恭登基后,命人将萧赞的灵柩迎回洛阳,以王礼与寿阳长公主合葬在嵩山。
元恭闭口八年,看尽了这段时间里北魏政权的风云变幻和世态炎凉,也躲过了多次阴谋与杀戮,现在为时势所逼,不得不出来当这个皇帝。他内心还算是积极的,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就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但现在北魏政权已是薤上之露风中之烛,没人知道还能走多远,一切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531年,二月,洛阳。
根据上次家族会议的分工安排,尔朱世隆的任务是镇守洛阳,负责监视皇帝、控制朝廷和经营首都。尔朱度律和尔朱彦伯留下来协助他。
相对于尔朱家其他人而言,尔朱世隆是少有的读过书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且他生性聪颖,在前前皇帝元诩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入朝为官,历任直斋将军、直寝将军、直阁将军、前将军,一直在皇帝身边做事,对朝廷事务比较了解。
但尔朱世隆的问题是书生气太重,没有将帅的才能和魄力。当初陈庆之和元颢北上进攻洛阳的时候,尔朱世隆负责镇守虎牢关,结果这个哥们打都没敢打,直接弃关逃跑,使得陈庆之兵不血刃就打开了洛阳的东大门,吓得元子攸狼狈逃到黄河以北。尔朱荣被杀的那天,如果立刻领兵冲进皇宫,元子攸根本没机会反抗,但尔朱世隆也没敢这么做。
从这个角度来说,尔朱荣动不动就骂尔朱世隆胆小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骂归骂,尔朱荣也知道自己这个族弟天生不是打仗的料,让他去带兵实在是为难他了,所以也没有过于追究他的责任。而且尔朱荣也知道可以在马上得天下,不能在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最终治理国家还是要靠读书人。尔朱家族里筛来选去,也只有尔朱世隆能干这个活。
所以尔朱荣一直在定向栽培这个族弟,他本人长期呆在晋阳,让尔朱世隆以尚书左仆射的身份留在洛阳,代表自己控制朝政。
肩负着大哥的期望,尔朱世隆自然也很卖力,他担心自己干不好被尔朱荣骂,所以收到任命之后没有立刻上任,而是先把大量的尚书文簿拿回家学习研究,等十几天之后把工作流程基本都梳理清楚了,才正式出来做事。那段时间他勤勉尽责,接贤纳士,整体政绩还是很不错的。
现在皇帝由元子攸换成了元晔,尔朱世隆也官升一级变成了尚书令,但工作内容基本差不多,做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尔朱兆的大军撤走之后,经过尔朱世隆的不懈努力,洛阳城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商旅流通,秩序井然。
但尔朱世隆却开心不起来。
问题出在新皇帝元晔身上。
元晔本是皇室远亲,本身即位的合法性就存疑,当初是因为周围实在找不到别人,才随手把他拉过来当皇帝的,现在时间久了,怎么看他怎么不够格。
尔朱世隆本来指望元晔能借鉴元子攸的教训,安分守己别折腾,配合自己把国家治理好就完了。结果这个元晔一点儿都不客气,到了洛阳之后经常把尔朱世隆甩到一边,依仗自己皇帝的身份恣意妄为,整得文武大臣和满城百姓怨言颇多。
而且元晔在才能上比元子攸差远了,元子攸其实当皇帝还是挺尽心尽力的,如果不是因为尔朱荣,元子攸本来可以当一个很不错的皇帝。而元晔个性轻躁,无才无德,之前当个郡守都不太称职,治理国家就更别指望了。他整天对朝政大事瞎指挥,给尔朱世隆添了不少麻烦。
更要命的是,元晔的老妈卫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她一看儿子居然时来运转当了皇帝,那我是皇上他妈不就是当朝皇太后了么?前几年胡太后的生活眼馋死我了,现在我要过的比她还威风。
于是卫氏开始飘起来了,私生活方面放纵一点也就罢了,对朝廷政事也肆意插手。她的亲戚家奴也狗仗人势,经常在洛阳城内横行霸道。
尔朱世隆没尔朱荣那么豪横,他碍于君臣名分,不好公开反驳卫氏的旨意。结果卫氏以为尔朱世隆害怕自己的权势,更加得寸进尺,打算把自己娘家亲戚都安排进政府做大官。
几次三番下来,把尔朱世隆整得烦透了,这样下去根本没办法好好干活。元晔是个胸无城府的家伙,破坏力有限,都是背后这个卫氏在捣乱坏事。
把她干掉就好了。
于是尔朱世隆暗中安排了几十个人,等卫氏出门的时候一拥而上把她给砍死了,然后胡乱抢了些东西,伪装成强盗劫财杀人的假象。之后尔朱世隆假装震怒,命人到处张贴告示,出千金悬赏抓贼。
尔朱世隆以为这样就解决问题了,但事情并没有像他想的那么顺利。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么大阵仗这么多人,难免会露出蛛丝马迹,时间久了就有一些风声传到元晔耳朵里。
元晔是没文化,但不是弱智。堂堂当朝皇太后,居然光天化日之下在洛阳城里的大街上被一大群人给砍死了,而且过了这么久一个凶手也没抓到,笨蛋也能想到肯定有人暗中指使和保护。朝野内外,有能力有动机干这个事情的人只有尔朱世隆一伙。于是元晔开始暗中收集证据,得到的很多调查结果也印证了他的猜测。
尔朱世隆在元晔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元晔的一举一动他也很清楚。他了解到元晔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心说麻烦了,这样下去迟早要露馅。平白无故把人家老妈整死了,元晔知道以后还不得跟自己拼命?
不行,得尽快采取措施,否则不知道哪天元晔突然发难,自己就变成第二个尔朱荣了。
可是元晔是皇帝,国不可一日无君,把他整下去之后让谁当新皇帝合适?换皇帝可不是过家家,已经选错一个了,再选可得非常慎重才行。
尔朱兆思来想去也没有好主意,愁得成天吃不下饭。尔朱兆他是再也不想理了,他最后决定找尔朱天光一起商量对策。
尔朱世隆和尔朱天光的关系比较好,尔朱天光实际比尔朱世隆还要大几岁,但一直辈份分明,很尊重他这个族叔。
尔朱天光早就有立一个新皇帝的想法,无奈尔朱兆抢先一步立了元晔,又占领了洛阳,导致他错过了机会,心中一直忿忿不平。此时收到尔朱世隆的信,不由得喜出望外,赶紧召集手下将领征求意见。
这时他帐下的行台郎中薛孝通站出来说,大王别愁,我知道有一个人非常合适。
这个人就是孝文帝元宏的亲侄子,元子攸的堂兄,广陵王元恭。元恭比元子攸大九岁,年少时端谨好学,事母至孝。二十四岁那年,也就是522年,正赶上元叉专权擅政,元恭担心祸及己身,借口身体不好辞职回家养病,后来又说得了哑病,彻底不会说话了,躲在龙华寺再也不见外人。
元子攸当皇帝之后,有好事之人向元子攸告密说,元恭的哑病是装的,他实际是在策划一些阴谋。当时民间还有传说,说龙华寺内有天子气,应在元恭身上。皇帝都有些疑神疑鬼的毛病,所以元子攸命人去把元恭带过来问问。
结果有人提前通知了元恭,元恭害怕有麻烦,跑到上洛的山中避祸,但最终还是被洛州刺史给抓到,送回洛阳。
元恭被抓回洛阳之后,依旧装哑不说话,负责调查他的官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抓不到任何把柄,没奈何只好把他给放了。元恭回到龙华寺把门一关,还是谁也不见。
薛孝通跟尔朱天光说,我很了解广陵王这个人,他隐忍负重,谋略深远,又有民间传说加持,是当皇帝的好人选,而且他确实是为了避祸才装哑的,到了合适的时机自会开口说话。
尔朱天光大喜,赶紧把情况通知给尔朱世隆,建议他选元恭当新皇帝。
尔朱世隆总算抓到了救命稻草,越想越觉得元恭合适。元恭年纪较长,经历的事情也比较多,应该更加成熟稳重好相处,而且又是皇室近枝,比元晔要名正言顺得多。
但尔朱度律有些不放心。毕竟从522年开始算,到现在已经八年有余,就算元恭当初是装的,这么久不说话恐怕也变成真哑巴了。咱们费劲吧啦找个哑巴来当皇帝成何体统。
尔朱世隆其实也有点儿担心,他说要不兄弟你亲自去一趟龙华寺吧,看看这个广陵王是真哑还是假哑。
于是尔朱度律和尔朱彦博领兵冲到龙华寺,不由分说把元恭揪了出来,跟他说广陵王你是聪明人,咱们不玩虚的,你如果是装哑就赶紧说句话,我们马上让你出来当皇帝;如果不说话那就是真哑,那你也没啥用了,准备去地下找你兄弟元子攸聊天去吧。
元恭见对方气势汹汹,知道这帮契胡蛮子不是在开玩笑。元恭有自己的耳目,对当前北魏国内的各种形式变化也很清楚,觉得差不多是时候了,他看了看尔朱度律,淡然开口道:上天需要说话么?
这句话其实是当年他伯父孝文帝元宏说给他老爹元羽的,原文是:上天不言,树君以代。作为装哑多年后说的第一句话,这几个字分量十足,既平息了猜疑,又彰显了身份。
尔朱度律和尔朱彦博一看元恭居然真的说话了,心说这个家伙可真能忍,不服不行。他俩赶紧给元恭赔礼道歉,回去把情况汇报给了尔朱世隆。
尔朱世隆大喜,总算找到合适的人了。他一天都不想多等,立刻开始筹备换皇帝流程。
二月二十九,尔朱世隆命人把现任皇帝元晔架到邙山南郊,又把广陵王元恭从龙华寺请出来,逼着元晔签署禅位诏书。
元晔本来还磨磨唧唧不想签,尔朱世隆命泰山太守窦瑗去做他的思想工作。窦瑗做事情比较直接,他手里拎着一条大铁鞭径自闯入元晔帐内,跟他说现在天人之望都在广陵王身上,你最好看清形式配合一下,否则我认识你我手里的家伙可不认识你。元晔无奈,只好咬着牙在诏书上签了字。
元恭拿到禅位诏书,依惯例辞让了三次,之后才正式即了皇帝之位。
新君即位,按例需要大赦天下。之前给元子攸专门做赦文的温子升自然不能再用了,于是元恭启用了黄门侍郎邢子才来做赦文。
邢子才与温子升同属北地三才,文采也非常出众。他受命之后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为了讨好尔朱世隆,把元子攸枉杀尔朱荣的内容也加了进去。元恭看后摇了摇头,说元子攸亲手翦除权臣,并不能算是失德,作为皇帝本来就应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只是时运不济,才酿成大祸。算了不让你为难了,我自己写吧。
于是元恭亲自提笔,直截了当地写到:我以寡德之身,有幸受到众人推举当了皇帝,希望能跟天下万民共同庆贺。这次也不搞啥特殊化了,大赦的方式跟以往一样就行。
赦文既出,中外欣然,众人认为元恭贤明内省,严谨务实,总算天不负社稷,北魏终于又迎来了一位好皇帝。
大家都很高兴。
除了尔朱兆。
尔朱兆听闻尔朱世隆等人没征求他的意见就把皇帝给换了,登时火冒三丈。
废立皇帝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不跟我商量,根本没把我这个尔朱荣继承人放在眼里嘛。况且我都搭了个闺女给元晔做皇后了,现在元晔被废,我不是变成冤大头了么?
于是尔朱兆整顿兵马,声言要杀回洛阳找尔朱世隆算账。
尔朱世隆得到消息吓得够呛,他知道尔朱兆这个愣头青啥事都干得出来,赶紧派尔朱彦博去跟尔朱兆解释。
尔朱彦博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快马赶到晋阳面见尔朱兆,说大侄子你消消火听我解释,这次换皇帝实在是因为元晔自己太作,大家都受不了才一致决定这么做的。元恭在血脉亲疏、品行声望、秉性涵养等方面都比元晔合适多了,选他做皇帝对我们大家都好。现在北魏国内还很乱,四方人心未定,咱们尔朱家族必须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行,如果这时候起内讧窝里斗,就会被别人趁虚而入,那样对大家都不好。至于搭了个闺女这件事,你放心,叔叔们肯定会补偿你的。
好说歹说,总算把尔朱兆给哄好了,答应暂时不去洛阳闹事。
元恭也知道自己是靠尔朱氏的支持才能上位的,不得不在政治上做一些妥协,但一些明显不合理的事情他还是尽量坚持原则。
给尔朱荣正名是第一件躲不过去的事情,元恭也很大方,下旨追赠尔朱荣为相国、晋王,加九锡,把尔朱荣生前没得到的荣耀都补全了。
但尔朱世隆打算再进一步,想把尔朱荣的神位放到北魏的皇室宗庙中配飨。
大臣的神位进入皇庙可是大事,尔朱荣毕竟是个欺负过皇帝的权臣,混进皇帝的宗庙里怎么说都有点别扭。元恭的心里颇有些不情愿,他授意司直刘季明去跟尔朱世隆说,这个事不太好办,因为不知道配给谁。如果配飨给宣武帝元恪,尔朱荣在该朝并没有什么功勋;如果配飨给孝明帝元诩,尔朱荣又亲手干掉了他老妈胡太后;如果配飨给孝庄帝元子攸,尔朱荣又为臣不终。总而言之找不到适合尔朱荣的位置。
尔朱世隆气得要死,但刘季明说得有理有据,没法反驳,而且还要顾及维护跟元恭的关系,所以他吓唬了刘季明一下,没有治他的罪。最终尔朱荣被越级配飨给了孝文帝元宏。
当初尔朱兆南下的时候,负责把守太行陉的安东将军史仵龙、平北将军阳文义不战而降,导致契胡大军一路长驱直入占领洛阳。尔朱世隆打算为史仵龙和阳文义请功,元恭道:这俩人只对尔朱家有功,他们的行为对国家并不是好事,不宜提倡。没有同意给他俩封赏。
尔朱天光平定关陇之后,把万俟丑奴抢下来的那只波斯进贡给北魏的狮子送到洛阳。元恭觉得狮子是野外禽兽,成天被关着有违它的本性,命人把狮子送回波斯。洛阳到波斯路途遥远,这帮送狮子的人不堪劳苦,于是偷偷商量了一下,在半路把狮子给毒死了,对外声称狮子是病死的。没料想不久有人告发此事,有司打算按欺君之罪把这些人全部处死。元恭知道之后赶紧加以制止,狮子毕竟只是禽兽而已,岂能因为它加罪于国之子民?下令赦免了这些人。
尔朱兆杀入洛阳的时候,齐州城内的豪强赵洛周依附尔朱氏,聚众驱逐了齐州刺史丹阳王萧赞,把萧赞的夫人,也就是元子攸的姐姐寿阳长公主抓起来送到洛阳。寿阳公主守节不屈,最终被尔朱世隆缢杀。萧赞伪装成僧人逃入附近山中,辗转多处,殁于阳平郡。元恭登基后,命人将萧赞的灵柩迎回洛阳,以王礼与寿阳长公主合葬在嵩山。
元恭闭口八年,看尽了这段时间里北魏政权的风云变幻和世态炎凉,也躲过了多次阴谋与杀戮,现在为时势所逼,不得不出来当这个皇帝。他内心还算是积极的,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就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但现在北魏政权已是薤上之露风中之烛,没人知道还能走多远,一切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