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复读班 1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油菜花开幸福来最新章节!
/p>
罗永福选择复读的高中,在皖西南边的一个偏僻小镇上。/p>
四面环山的小镇,只有一条颠簸不平的石子公路与外面的世界相连。因为偏僻,这个小镇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而且由于小镇名字的怪异,知道的人也经常会把它叫错。/p>
听老人讲,小镇最辉煌的历史是1948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镇上的涂家祠堂做过一段时间新成立的边区人民政府的驻地。但驻地很快就搬到六安州里去了,小镇也复归往日的平静。/p>
校园依山而建,十几栋红砖黑瓦的平房校舍整齐的排列于绿树丛中。它们既是教室寝室,又是老师们的办公地、生活区。和这一时期其他的农村中学没有二样,连校园围墙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标语,也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p>
那时候的校园,尤其是对于复读班的同学来说,似乎还没有整齐划一的坐在教室里晨读的要求和习惯。/p>
所以每个炊烟四起、雾霭升腾的清晨和黄昏,校园的操场上,校门外的河边,四周的田野山坡,到处都是捧着书本大声诵读或者低声吟读的学子们。/p>
有的同学干脆爬上旁边1oo多米的山坡顶部,在那里对着山川原野大声的诵读着“海燕”!/p>
诵读着“诸子百家、二次大战”!/p>
诵读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p>
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所具有古代书院气质的山区中学,十几年后竟然名声鹊起,一跃成为全国最知名的中学,号称“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p>
每年高考季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数万名落榜生朝圣似的蜂拥而来,在这所“高考监狱”里接受为期一年的全封闭集训。/p>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恐怖校训,也早已取代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政治标语。/p>
跟随复读生们一起涌入的,是数以万计陪读的家长们。/p>
可想而知,一个原生人口不足两千的小镇,也因数万外地人口的涌入,而瞬间的繁华起来。/p>
以教育立镇,财政、投资、民生、就业全部依赖于教育,依赖于一所中学的崛起,在整个中国可能找不到第二个。/p>
罗永福复读的那一年,正是这所中学即将腾飞的前夜。那年高考,这所中学出了创校以来的第一位清华生。/p>
/p>
班主任郑老师5o来岁,很和蔼可亲、瘦高个、带了一副深度眼镜,教几何出身。/p>
他的教学和治学能力在整个地区都是很有名的,今年那个清华生就是出自他的班。所以这次很多同学都是慕名而来投他名下的,罗永福就是其中之一。/p>
“同学们!我跟大家说!”第一节课的开场训话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班主任有没有能力,能不能服众,这个开场白很重要的。/p>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五花马,书中自有千钟粟!是吧!”抬一抬眼镜,这是他的习惯性动作。/p>
“所以我跟你们说,读书很重要!读书对于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是吧,没有第二条路现在这社会!”一边说郑老师一遍自我肯定似的摇了下头。/p>
“我们这个班目前总共6o名同学,每个同学的来路我都很清楚的!有刚刚高考失利的,有从外边打工回来的!有城里的,有乡镇的!是吧!”/p>
“是吧”看来是郑老师的口头禅了。坐在后排的罗永福突然有想笑的感觉,他赶紧捂住嘴,把笑意咽了下去。/p>
“我们到这里来干什么?就是为了读书!为了考大学!”没有再“是吧”。/p>
“那么我们就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是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讲台上郑老师直起后背,右手庄严的挥了一下,拍到讲台上,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p>
“家里的事情也好,社会上事情也好,都不要再管了!管也是白管,没有用的!学生的本分就是读书,把书读好就行了!”说到这,郑老师似乎很是激动。后来大家了解到,他的儿子,一个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就是那年毕业的,他正在为他儿子的事情头痛呢!/p>
/p>
“我们都是读书人过来的,都知道读书是个苦差事!要把书念好,不能吃苦是不行的!是吧!古代的读书人讲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恨读书迟 !没有做好吃苦打算的同学,我劝他现在就打包裹回家算了!该打工的出去打工,该嫁人的找个好婆家!不要在这浪费光阴,不值得是吧!”/p>
整整一节课,郑老师是吧、是吧的讲了一大堆的道理。有点罗嗦,但让人信服,这也是他的治学有方之处。/p>
“最后其他的大道理我就不说了,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努力拼搏!做到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长!对得起我们一年的美好光阴!是吧!明年这个时候,我希望在坐的每位同学,都能上大学!上好大学!”/p>
下课铃声响了许久后,郑老师才走下讲坛,结束毛中89届复读班的第一节课。/p>
许多年之后,罗永福对于郑老师的那次训话依然记忆犹新,感慨良多。/p>
后来每次高中校友会,只要白苍老的郑老师在场,当年复读班的每位同学都要过去向他鞠躬致敬。这样的良师,当今的社会真是不多见了。/p>
/p>
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高考的要求真是太苛刻了,罗永福对他自己的儿子也是这样。/p>
高中毕业要一气呵成,考上名校。考不上回头复读似乎就是天大的罪过,恨不能把孩子扔进臭水沟里去。/p>
对于只有十六七岁稚嫩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要求真是太残酷了。/p>
于此说是望子成龙,不如说是这个时代普遍的急功近利的虚荣心在作祟。/p>
罗永福复读的那个年代,复读一两年、两三年的学生普遍都是。不复读的天才,才是毛鳞风角。甚至复读七八年的学生,在高中校园里也很常见。/p>
复读班的同学中,就有一个人称“大老鹰”的家伙,搞音乐的艺考生,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复读了多少年。反正是整个皖西大地的所有中学几乎念了个遍,又几乎每所学校里都有一两个教师是他当年的同学。反正是名字、年龄年年改,永远的二十岁。/p>
能够和这神一样的老油条同窗一年,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啊。/p>
不过“大老鹰”的专业素养真是没得说,高高的个头,披拂的长,标准的流浪艺术家的造型。他的歌声是那届复读生心中永久的记忆。/p>
在没有麦克风的空旷的教室里,那《在那遥远的地方》、《乌苏里船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的,真是翻江倒海、如醉如痴!/p>
在罗永福看来,那歌声所包含的情感,和吴雁泽、郭颂这样的老艺术家们相比,真是差不到哪去!/p>
所以在那个艺术生活还比较单调的中学时代,这个家伙走到哪都不缺恋人。在每个学校,都会有美丽清纯、热爱文艺的同学小妹爱上他,而且是疯狂的爱!真是个让人可怜又让人羡慕的家伙。/p>
好在天道酬勤,9o年那届高考,“大老鹰”和罗永福一样,如愿跨入了大学的校门,被省内一所师范学院的音乐系录取。/p>
/p>
/p>
/p>
/p>
/p>
/p>
/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p>
罗永福选择复读的高中,在皖西南边的一个偏僻小镇上。/p>
四面环山的小镇,只有一条颠簸不平的石子公路与外面的世界相连。因为偏僻,这个小镇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而且由于小镇名字的怪异,知道的人也经常会把它叫错。/p>
听老人讲,小镇最辉煌的历史是1948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镇上的涂家祠堂做过一段时间新成立的边区人民政府的驻地。但驻地很快就搬到六安州里去了,小镇也复归往日的平静。/p>
校园依山而建,十几栋红砖黑瓦的平房校舍整齐的排列于绿树丛中。它们既是教室寝室,又是老师们的办公地、生活区。和这一时期其他的农村中学没有二样,连校园围墙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标语,也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p>
那时候的校园,尤其是对于复读班的同学来说,似乎还没有整齐划一的坐在教室里晨读的要求和习惯。/p>
所以每个炊烟四起、雾霭升腾的清晨和黄昏,校园的操场上,校门外的河边,四周的田野山坡,到处都是捧着书本大声诵读或者低声吟读的学子们。/p>
有的同学干脆爬上旁边1oo多米的山坡顶部,在那里对着山川原野大声的诵读着“海燕”!/p>
诵读着“诸子百家、二次大战”!/p>
诵读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p>
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所具有古代书院气质的山区中学,十几年后竟然名声鹊起,一跃成为全国最知名的中学,号称“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p>
每年高考季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数万名落榜生朝圣似的蜂拥而来,在这所“高考监狱”里接受为期一年的全封闭集训。/p>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恐怖校训,也早已取代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政治标语。/p>
跟随复读生们一起涌入的,是数以万计陪读的家长们。/p>
可想而知,一个原生人口不足两千的小镇,也因数万外地人口的涌入,而瞬间的繁华起来。/p>
以教育立镇,财政、投资、民生、就业全部依赖于教育,依赖于一所中学的崛起,在整个中国可能找不到第二个。/p>
罗永福复读的那一年,正是这所中学即将腾飞的前夜。那年高考,这所中学出了创校以来的第一位清华生。/p>
/p>
班主任郑老师5o来岁,很和蔼可亲、瘦高个、带了一副深度眼镜,教几何出身。/p>
他的教学和治学能力在整个地区都是很有名的,今年那个清华生就是出自他的班。所以这次很多同学都是慕名而来投他名下的,罗永福就是其中之一。/p>
“同学们!我跟大家说!”第一节课的开场训话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班主任有没有能力,能不能服众,这个开场白很重要的。/p>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五花马,书中自有千钟粟!是吧!”抬一抬眼镜,这是他的习惯性动作。/p>
“所以我跟你们说,读书很重要!读书对于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是吧,没有第二条路现在这社会!”一边说郑老师一遍自我肯定似的摇了下头。/p>
“我们这个班目前总共6o名同学,每个同学的来路我都很清楚的!有刚刚高考失利的,有从外边打工回来的!有城里的,有乡镇的!是吧!”/p>
“是吧”看来是郑老师的口头禅了。坐在后排的罗永福突然有想笑的感觉,他赶紧捂住嘴,把笑意咽了下去。/p>
“我们到这里来干什么?就是为了读书!为了考大学!”没有再“是吧”。/p>
“那么我们就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是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讲台上郑老师直起后背,右手庄严的挥了一下,拍到讲台上,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p>
“家里的事情也好,社会上事情也好,都不要再管了!管也是白管,没有用的!学生的本分就是读书,把书读好就行了!”说到这,郑老师似乎很是激动。后来大家了解到,他的儿子,一个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就是那年毕业的,他正在为他儿子的事情头痛呢!/p>
/p>
“我们都是读书人过来的,都知道读书是个苦差事!要把书念好,不能吃苦是不行的!是吧!古代的读书人讲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恨读书迟 !没有做好吃苦打算的同学,我劝他现在就打包裹回家算了!该打工的出去打工,该嫁人的找个好婆家!不要在这浪费光阴,不值得是吧!”/p>
整整一节课,郑老师是吧、是吧的讲了一大堆的道理。有点罗嗦,但让人信服,这也是他的治学有方之处。/p>
“最后其他的大道理我就不说了,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努力拼搏!做到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长!对得起我们一年的美好光阴!是吧!明年这个时候,我希望在坐的每位同学,都能上大学!上好大学!”/p>
下课铃声响了许久后,郑老师才走下讲坛,结束毛中89届复读班的第一节课。/p>
许多年之后,罗永福对于郑老师的那次训话依然记忆犹新,感慨良多。/p>
后来每次高中校友会,只要白苍老的郑老师在场,当年复读班的每位同学都要过去向他鞠躬致敬。这样的良师,当今的社会真是不多见了。/p>
/p>
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高考的要求真是太苛刻了,罗永福对他自己的儿子也是这样。/p>
高中毕业要一气呵成,考上名校。考不上回头复读似乎就是天大的罪过,恨不能把孩子扔进臭水沟里去。/p>
对于只有十六七岁稚嫩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要求真是太残酷了。/p>
于此说是望子成龙,不如说是这个时代普遍的急功近利的虚荣心在作祟。/p>
罗永福复读的那个年代,复读一两年、两三年的学生普遍都是。不复读的天才,才是毛鳞风角。甚至复读七八年的学生,在高中校园里也很常见。/p>
复读班的同学中,就有一个人称“大老鹰”的家伙,搞音乐的艺考生,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复读了多少年。反正是整个皖西大地的所有中学几乎念了个遍,又几乎每所学校里都有一两个教师是他当年的同学。反正是名字、年龄年年改,永远的二十岁。/p>
能够和这神一样的老油条同窗一年,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啊。/p>
不过“大老鹰”的专业素养真是没得说,高高的个头,披拂的长,标准的流浪艺术家的造型。他的歌声是那届复读生心中永久的记忆。/p>
在没有麦克风的空旷的教室里,那《在那遥远的地方》、《乌苏里船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的,真是翻江倒海、如醉如痴!/p>
在罗永福看来,那歌声所包含的情感,和吴雁泽、郭颂这样的老艺术家们相比,真是差不到哪去!/p>
所以在那个艺术生活还比较单调的中学时代,这个家伙走到哪都不缺恋人。在每个学校,都会有美丽清纯、热爱文艺的同学小妹爱上他,而且是疯狂的爱!真是个让人可怜又让人羡慕的家伙。/p>
好在天道酬勤,9o年那届高考,“大老鹰”和罗永福一样,如愿跨入了大学的校门,被省内一所师范学院的音乐系录取。/p>
/p>
/p>
/p>
/p>
/p>
/p>
/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