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泊河府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快穿锦鲤运最新章节!
第141章 泊河府
宴会结束,许家人也没走。
好不容易来一趟,他们打断多待会儿,为了招待娘家人,许氏干脆领着他们一起去自家另一个别院里游玩。
这个别院要比许家自己住的房子要大得多,坐落于乡野间的群山脚下,这里说是别院,其实更像是一座比较宽阔的农家庄子。
让池梨来看,这地儿完全就是个农家乐嘛。
有屋子有菜地有家禽还有个小小的养鱼池,重点是四周环境完全地贴近大自然,不说现代人偶尔也想去这种地方放松放松,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也极喜爱这种地方,一看就是很能产生作诗灵感的样子。
果然,两家人刚一到这里,池梨都还没来得及参观完,就被她爹与舅舅们拉着一起去观赏自然景色,再顺带做几首诗去了。
作诗池梨会,她写的诗还挺有灵性的,偶尔也有些惊艳之作,能令人赞叹不已。
但要观赏自然景色,她却是不怎么感兴趣的。
作为一条鱼,她本身就生长在自然里,这些景色早看腻了,也没办法从中得出什么所谓的灵感来,不过自家亲爹跟舅舅们喜欢,池梨就当陪陪长辈了。
许氏则在另一边招呼着嫂嫂与侄女们,池梨偶尔抽空回来听了一耳朵她们在聊什么,然后默默撤退了。
都是些儿女婚事什么的家里长短,里面甚至还提到了她,她不爱听。
“梨儿表姐。”
许泛儿不知何时来到池梨身边,仰着小脑袋奶声奶气地叫着她。
“怎么了?”池梨闻声低头,又蹲下身来保持与小姑娘视线齐平,听听她想干什么。
小孩子能有什么大事,不过是嘴馋了而已。
原来她瞧上了菜田边树上的桔子,自己却人小身矮地摘不到,所以来找池梨帮忙来了。
“走,表姐带你去摘桔子。”
池梨牵着小表妹一路来到桔子树下,伸手就给她摘下了两颗相连枝的桔子,摘了一对还不够,她又一口气摘了好些成熟桔子回去。
南方桔子一般十二月成熟,现在已经是一月初了,树上还有些晚结果的桔子,正好这些都被池梨给摘了,带回去不仅给表姐表妹们吃,也孝敬些给长辈。
尽管桔子树就在外头,大家想吃自己随便摘,但女儿/外甥女/外孙女的心意,还是让长辈们被哄得乐呵呵的,嘴上不住地夸池梨孝顺。
池梨都已经被夸习惯了。
从她外祖家人来了之后,她几乎每天都在被人夸夸中,一开始可能还会有些不好意思,后面被夸高兴了还有点小骄傲,最后就只剩淡定了。
注意到有一道羡慕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池梨侧头,正好捕捉到许湘儿尚且来不及收回去的目光。
她视线略顿一下,然后若无其事逗收了回来。
此行许氏带两家人来池家别院,除去招呼娘家人前来踏青游玩之外,也有顺带着来看看田地的意思。
之前就说了,池家准备买地。
只是大垵县周边要卖地的人家不多,所以许氏寻摸许久,终于找着一些还算过得去眼的田地。
其中有大部分就正巧零散分布在他们池家别院附近,或者说,这些地的位置其实就是许氏特意找的,若他们将自家别院附近的地都给买了,完全就能直接扩大别院范围,同时也方便管理。
本来许家两位舅母一听说许氏是来这边看地的,还想着帮忙参谋参谋,结果不等许氏婉拒,就被许家外祖母一句话给岔开了去。
感激地给了自家母亲一个眼神,许氏连忙圆着话说不敢劳累两位嫂子,她自个儿领着三个孩子去逛逛就行,全当玩乐。
最后出行的人也就只有许氏与池梨还有许家两位表姐妹。
带上许家表姐妹是许氏有意为之,一是为了安抚被拒绝随行的两位嫂子,二也是打算让孩子们亲自来看看田地长什么模样,日后等她们嫁人管家了,也不至于什么都不懂。
听闻许湘儿所许人家家里也有百亩良田,且一家人主要依靠这些田地过日子,嫁给这种人家,许湘儿是必须要了解些田地知识的,免得日后掌家被下人给糊弄了去。
虽说等她嫁过去了,她那边的婆母自然会教她些该学的东西,但若是自己能多懂点,不也能让人高看一眼吗?
所以许氏这位做姑姑的,也是又在为侄女的未来做打算。
许湘儿本就聪慧,自然看得出来姑姑的良苦用心,只是她本人似乎对这些东西并不怎么感兴趣,随行全程虽也有在用心听姑姑教授的,如何看田地庄稼蔬果什么的好坏,但也有些提不起劲儿。
俨然一副不想学却不得不学的模样。
与她相反,池梨与许泛儿倒是听得兴致勃勃,偶尔还会自己发问,让许氏或是随行的别院农户帮忙解答些她俩的疑问。
例如什么水稻是何时播种的,上等良田与中等田有什么区别,如何看土地肥不肥沃等等。
等她们将所有准备售卖的地都看过一圈后,还有些意犹未荆
“没想到种个田还有这么多学问。”许泛儿小大人似地感叹道。
池梨笑着回她:“那是自然,我们老百姓能不能吃上饱饭,全靠这地里的收获,自然得好好研究里面的学问,粮食如何种植,施肥,灌溉,预防虫害等等,都是老祖先们一代代试验后传承下来的宝贵知识,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说得好,哈哈…没想到我儿竟有如此见解,不错不错。”也不知道在旁边听了多久,听完女儿一番话后,池秀才忍不住拍手大笑着称赞道。
作为也是一辈子与田地打交道的人,池秀才对于田地的感情也极为深厚,见到女儿能够从中得出这么一番见解,更是欣慰万分。
虽说如今想这些还太早,但他真的有那么一瞬间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今后女儿若能够当官的话,那必定能当个好官吧。
池梨不知她爹已经想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再又一次别夸了之后忍不住回道:“爹爹可别再夸了,再夸女儿该骄傲了。”
“骄傲就骄傲,我家女儿那么优秀,就该骄傲又自信。”话是这么说,但等第二日池梨读书时,池秀才又特地去教导她中庸之道,让她做人要学会谦逊,莫要自娇自傲,等等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为池梨好的做人道理,池梨也有在学着,可今后具体要如何做,她还是决定根据实际情况来,毕竟这世界上多得是一些不需要让你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对待这种连人都不做的家伙,不需要跟他们讲究人的那一套。
“爹娘,你们想好要买哪些地了吗?”
夜里,在池家夫妻的正屋厅堂里,池梨好奇地询问爹娘最后的买地决定。
在这件事上池梨并未提出什么意见去左右父母的想法,全然都是池家夫妻自己做主,毕竟他俩管家那么久,对方面的经验要比池梨多得多,还真不需要梨帮忙做些什么。
池梨现在会问,也不过是出于好奇罢了。
家里的事从女儿考上秀才后基本就对她全面开放了,如今女儿想了解家中买地情况,池秀才也不隐瞒,将他们夫妻俩商议许久的决定告知女儿。
“我们准备将别院周围有在卖的田不论好次,都给买下来。”
不等池梨追问原因,许氏就为她解答道:“那些地里面一共有三十四亩良田,二十一亩中等田,一口气买下虽花费有些大,但依长远计,还是于我们家有益的。”
池梨迅速心算一遍,依照现在的市场价,要一口气买下这些田地怎么说都得花上个七百二十两,自家前段日子才花大价钱在府城买了两间铺子,按理说现如今家里财政情况应该有些紧吧才对。
所以若真要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银两出来,势必得动用父母的棺材本才行。
一想到这池梨就有些皱眉:“买那么多地,家里会不会支撑不开?”
“倒也不会,伱忘了,秋收刚过,咱家前段时间刚收割完一大批粮食,为父将其中一半卖了,所得银钱加上家里原有的,也差不多就够买这些地了。”
若不是顾忌着自家还开着粮店,得留些货供应店里,池秀才可能卖的就不止这一半的粮了。
其实也是凑了巧,最近正赶上官府收粮,给的价格叶合适,池秀才才愿意卖粮,不然即便他想卖,这一时半会儿地要找到能一口气吞下自家一半粮的买家,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
“官府收粮?是要打仗了吗?还是什么地方遭了灾?”
若说进学前的池梨与进学后的她对比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她对时事的敏锐度。
仅仅是从父亲的一番无意间的话里,她就意识到什么,并直接猜了个大概。
“没听说哪里遭了灾,边境那边还是以前那样,就没消停过,只是为父听闻似乎西北那边有人不满女帝上位,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起了叛乱,官府收粮,应当是准备为剿灭叛乱的军队供应军需吧。”
同样也会时刻关注国家时事的池秀才由于多年累积的人脉势力,所得消息要比女儿多得多,张口就肯定了女儿的猜测,还给了她一个赞赏的目光。
他们这边是国内最主要的产粮地之一,每回若有大战事,或是哪里遭了灾,朝廷都得派人下来收粮,支援那些有需要的地方。
所以他们其实都习惯了,但凡官府有大规模收粮的举动,必定是哪里出了事。
只是西边那边距离他们南边远得很,即便有战事也波及不过来,所以并不影响池家拿着卖粮钱与老两口的大部分棺材本去买地。
反正他们夫妻俩还年轻,棺材本花了就花了,今后再攒就是了。
虽说父亲说这事与他们关系不大,但池梨后面还是一直有在默默关注西北边的叛乱。
西北边的叛乱闹起来快,被平定得更快。
朝廷所派出的平乱军队还是女帝麾下最精锐的一支骑兵,由镇国公兼护国大将军莫瑜率领。
这支人数足足有六千人,个个装备精良的骑兵一出,所到之处如反叛军如摧拉枯朽一般成片倒下,听闻那场面,就跟秋收割麦子似地,刷刷刷就躺倒一片,那场面,相当震撼人心,也震慑得反叛军四处溃逃,最终不超三日,便散得一干二净,而主导这场叛乱的罪魁祸首西北王也被镇国公擒获,如今正押送往京都让女帝发落。
在反叛被平定时,许氏也安排好了家里的一切事物,带着女儿,跟着娘家人一起启程回了她娘家所在的泊河府陈兴县。
他们全程除了坐马车,中间还得乘坐客船,赶一段水路。
大约得花费半个月,才能抵达许氏娘家。
池梨赶路倒是赶熟悉了,路上没什么不良反应,反而是她表姐许湘儿坐船时有些晕船,几乎是在船仓里躺过了全程。
受罪得很。
担心表姐身体,池梨还特意去看望过几回,每回去都能瞧见表姐在看书,她也是这时候才发现许湘儿是个很爱读书的人,只是不知为何,她总是显得有些郁郁寡欢。
许湘儿一直心情不是这件事并非池梨发现的,而是许泛儿这个小家伙说的。
小孩子对他人情绪总是格外敏锐,加之她小小一个人儿,也没什么人会特意提防她,所以她总能从大人们意想不到的角落里得知些大家都不知道的事儿。
池梨跟许湘儿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关系并不如她一开始所想象得那么好,相反,她与许泛儿这位小表妹要更亲密一些。
对于不亲近的人,池梨并没有那个闲心会去特意关注。
毕竟她是打算参加乡试的,而现如今距离乡试也就只有两年时间,这么点时间还不够她学习的,所以她一天内其实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就连在赶路途中都没停下来过,更没心思去关注别人。
因此哪怕知晓许湘儿似乎有什么不愿向外人道出的心事,在关心地问过几句后见其不愿多谈,池梨也就罢了手。
尊重他人隐私,也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
不过可能是感觉到了池梨的关心之意吧,许湘儿后来又慢慢与池梨亲近起来,虽然她依旧没说自己为什么会时不时地在无人的角落里露出落寞的神情,但至少她也开始主动找姐妹们玩耍了。
这事暂时被翻了过去,池梨的注意力逐渐被新事物所拉扯。
在经历半个月的颠簸之后,他们终于到了泊河府陈兴县。
泊河府是个读书人数量与内卷程度比南淮府还要恐怖得多的地方,甚至可以说,若你能在泊河府的院试里考中禀生,那么下一届乡试十有八九榜上有名,就是名次好坏的问题而已。
这就跟现代学生如果考上了某家升学率超高的重点高中,就跟一直教踩进了一本大门同样的道理。
所以能在这里杀出重围的学子,几乎放在全国任意一个地方都是个人才,历届春闱能得中进士的学子也是泊河府这边数量最多。
因此,这也造就了此地处处学风浓厚的景象。
到了这边,池梨仅仅在赶路途中大略扫过一眼,就能发现这里几乎十步一间书店,二十步一间专卖笔墨纸砚的铺子,三十步一家私塾,街上人来人往的好些都是身穿学子服的读书人,其腰间也有不少人挂着代表身份的印章。
甚至可以说,若一个读书人上街腰上没个最低等的童生印章,那挺直的腰都得比旁人低几分。
由此可知这里的读书人内卷程度有多么可怕。
几乎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池梨要入学恒禄书院,除去需要有自家在里面教书的叔父推荐之外,还需要与其他同样想要入学的学习一样,参与书院自己设立入学考。
只有考试成绩过关的学子才能被书院录龋
也即是说,不是池梨来了就一定能入读书院的,若是她自己不争气没考上,也是没法进书院里读书。
好在池许两家都有考虑过这种情况,长辈们已经准备好了,若是池梨遗憾没能考入恒禄书院,就另外在这边给她找个合适的老师教导她。
泊河府这边厉害的读书人有很多,举人进士更是不知凡几,有许氏叔父的人脉关系在,要想给孩子寻摸个好老师还是可以的。
所以被做足了两手准备的池梨并不需要担心白跑一趟,只是在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以她的好胜心,并不乐意选择那‘退而求其次’的一步。
可能是受了点刺激吧,在进入泊河府地界后,大家都发现池梨读起书来更加用功,甚至到了连在梦里都还在默念背书的地步。
孩子自己上进,哪怕长辈们瞧着她那副刻苦的模样有些心疼,也是不敢去打扰她的。
许氏更是越发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女儿,还时不时教导她身边的丫鬟也要多学学怎么照顾她,好让女儿能更加心无旁骛地读书,也为过些日子她回去后女儿身边不至于没人能照顾好她做足准备。
之前说要给女儿身边添置下人后,许氏就行动迅速地找人牙子买了两家人。
其中一家有四口人,另一家则是一位寡母带三个孩子,也是四口人。
那有父有母的四口人被留在池家当差,另外那位寡母与其所带的三个孩子,并许氏身边的另一位王姓婆子,都一起给了池梨。
那位王妈妈是个做事严谨,能管得住手下人的人物,她还是许氏从娘家带过去的人,可以说她不仅自小陪伴着许氏长大,还眼看着许氏嫁人生子,又瞧着池梨从那么小小一团长到如今都成了位受人尊敬的秀才,对她们母女俩都感情深厚,又忠心耿耿。
有她在女儿身边,许氏也能放心。
王妈妈一来到池梨身边,就拿出管事婆子的能耐,将她身边人管理得服服帖帖,连那四个新来的人,都被她调教得伺候起池梨来手脚麻利。
池梨身边四个新来的下人中,寡母吕氏被分配去管小姐的衣物,主要负责洗衣收纳等,她做事细心又爱干净,这份差事做起来还算得心应手。
另外其所生的三个儿女也都被安排在池梨身边做事,女儿年纪跟小姐相仿,正好被王妈妈教导一段时候后放在小姐身边当丫鬟,当然新来的自然比不过原有的那位大丫鬟,但只当个二等的也能混个温饱,还有月钱拿,总比他们娘几个原先的日子好过得多。
两个十几岁的小子则充当起了池梨的小厮兼护卫,他们被送去学了点拳脚功夫,现在还没学出师,就暂时只能干些跑腿的活儿。
如此,池梨身边的下人几乎被她娘给配备齐了,今后她若有事要吩咐人去做,也不至于身边没个人使唤。
许氏在陈兴县算是个大族,人口众多,且家底丰厚。
许氏娘家在族里也算说得上话的存在,她父亲更是族中族老,颇有威严。
他们家居住在县里的一座四进大院内,同样的南方园林式建筑,房屋众多的同时还有假山流水小花园,几乎做到了十步一景,处处皆精致。
许家外祖父母一共生育了两儿两女,其中长女已经于多年前不幸去世,也并没有留下个一儿半女,但许家并未与长女婆家断了往来,逢年过节的也会互相送礼走情。
另外许家两位舅舅舅母池梨也都见过了,但除去许湘儿与许泛儿姐妹两外,许大舅家总共有三个孩子,两女一儿,其中长女已然出嫁,有个与幼妹许泛儿差不多大的儿子,听闻近日还怀了孕,刚回来的大舅母已经准备去看望大女儿了,她在家中最大,而家里排最小的小女儿与行二的儿子则尚未成婚,不过儿子已经订完了婚,还准备今年完婚。
池梨这时候过来,正巧能赶上她二表哥结婚。
许二舅家则人丁比较兴旺,夫妻俩生了二女二儿,在姐妹中排行第二的长女也是已经成婚了,生了一儿一女,兄弟中排行最大的大儿子已经成家,只是尚未有子嗣,余下的行三的女儿与最小的小儿子都还没有婚配。
许家的儿子们全都在恒禄书院里读书,其中池梨大表哥跟二表哥都已经考中童生,听闻他们上回院试也去了,只是差了点没考上,遗憾落入副榜。
这很正常,毕竟泊河府这边太卷了,考试难度直线飙升,不比他们南淮府轻松,所以想在这边考中秀才要比在其他地方要困难得多。
但若能从中考出去,他们的含金量也是实打实的,听说朝廷上就属从泊河府考出来的官员晋升最快,且泊河府学子多,他们天然就是一个派系的,彼此间能互相得到不少帮助。
所以总体而言有利有弊吧。
三表哥少年心性,性格还不够稳重,尚且无法完全沉下心来读书,所以至今连县试都还没过,二舅母就没跟池梨多提他。
姑母要带着表妹来家里,许家人早就都被通知到了,所以在池梨与她母亲抵达许家当日,家里人格外齐全,连外嫁姑娘除去刚怀孕的大表姐,也全都来齐了,她也一次性跟着母亲全认识了一遍。
池梨记性好,又不脸盲,不存在记不住人的事,所以只是看一眼,她就基本上将所有外家亲戚都给记住了。
大表哥许向笔,是二舅家的大儿子,今年二十有四,娶妻张氏。
二表哥许向墨,是大舅家的独子,今年二十有二,已定亲却尚未成婚。
三表哥许向纸,是二舅家小儿子,今年与池梨同岁,都是十五,但他大了池梨三个月,所以还是哥哥。
大表姐许澜儿,大舅家大女儿,年芳二十五,夫家姓沈,由于怀孕还在坐胎,今日没来。
二表姐许沛儿,二舅家大女儿,年芳二十三,夫家姓陈。
三表姐就是许湘儿,二舅家次女,四表妹就是许泛儿,大舅家小女儿,同时也是许家最小的孙辈。
另外大舅母姓陈,大家一般喊她陈氏,二舅母姓郑,家里称郑氏,许家外祖母则姓沈,没错就是大表姐夫家那个沈。
这种把孙女嫁回娘家的操作在这个时代并不少见,还好沈氏选的是娘家的远亲,与池梨大表姐的关系已经出了五服,不然池梨都怕大表姐的孩子可能有什么问题。
池梨在认识许家人,许家人同样也在认识这位小表妹。
许氏原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出嫁晚,所生的女儿除去许泛儿之外,都比许家孙辈小,所以池梨被称一句小表妹并不为过。
可能是因为父亲这边的亲戚里只有这么一位血缘关系最近的小表妹,所以许家孙辈们对池梨的态度都挺和善的。
二表姐甚至还将孩子扔给了丈夫带,自己亲自牵了池梨的小手,带她去熟悉家里的环境,重点去看她以后要住的地方。
他们已经知道了小表妹此趟专程过来是为读书,不出意外的话,直到两年后的乡试之前,小表妹都会住在他们家里,所以他们这些做哥哥姐姐的,理应多照顾她。
许家给池梨安排的住处就是许氏原先在娘家住的地方,这里之前也是许家大表姐的院子,后来大表姐出嫁后就空了下来,一直到现在,被安排给了池梨母女,等许氏安顿好女儿走后,这里就只剩下池梨一个人住了。
对于母亲以前住过的地方,池梨有些许好奇,她着重观察了一下这里,见内部布置处处温馨,处处雅致,也能看出许家对女儿同样是疼宠的。
可能也正因为家庭和睦,父母疼爱,才能养出她娘这么通情达理的母亲吧。
(本章完)
第141章 泊河府
宴会结束,许家人也没走。
好不容易来一趟,他们打断多待会儿,为了招待娘家人,许氏干脆领着他们一起去自家另一个别院里游玩。
这个别院要比许家自己住的房子要大得多,坐落于乡野间的群山脚下,这里说是别院,其实更像是一座比较宽阔的农家庄子。
让池梨来看,这地儿完全就是个农家乐嘛。
有屋子有菜地有家禽还有个小小的养鱼池,重点是四周环境完全地贴近大自然,不说现代人偶尔也想去这种地方放松放松,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也极喜爱这种地方,一看就是很能产生作诗灵感的样子。
果然,两家人刚一到这里,池梨都还没来得及参观完,就被她爹与舅舅们拉着一起去观赏自然景色,再顺带做几首诗去了。
作诗池梨会,她写的诗还挺有灵性的,偶尔也有些惊艳之作,能令人赞叹不已。
但要观赏自然景色,她却是不怎么感兴趣的。
作为一条鱼,她本身就生长在自然里,这些景色早看腻了,也没办法从中得出什么所谓的灵感来,不过自家亲爹跟舅舅们喜欢,池梨就当陪陪长辈了。
许氏则在另一边招呼着嫂嫂与侄女们,池梨偶尔抽空回来听了一耳朵她们在聊什么,然后默默撤退了。
都是些儿女婚事什么的家里长短,里面甚至还提到了她,她不爱听。
“梨儿表姐。”
许泛儿不知何时来到池梨身边,仰着小脑袋奶声奶气地叫着她。
“怎么了?”池梨闻声低头,又蹲下身来保持与小姑娘视线齐平,听听她想干什么。
小孩子能有什么大事,不过是嘴馋了而已。
原来她瞧上了菜田边树上的桔子,自己却人小身矮地摘不到,所以来找池梨帮忙来了。
“走,表姐带你去摘桔子。”
池梨牵着小表妹一路来到桔子树下,伸手就给她摘下了两颗相连枝的桔子,摘了一对还不够,她又一口气摘了好些成熟桔子回去。
南方桔子一般十二月成熟,现在已经是一月初了,树上还有些晚结果的桔子,正好这些都被池梨给摘了,带回去不仅给表姐表妹们吃,也孝敬些给长辈。
尽管桔子树就在外头,大家想吃自己随便摘,但女儿/外甥女/外孙女的心意,还是让长辈们被哄得乐呵呵的,嘴上不住地夸池梨孝顺。
池梨都已经被夸习惯了。
从她外祖家人来了之后,她几乎每天都在被人夸夸中,一开始可能还会有些不好意思,后面被夸高兴了还有点小骄傲,最后就只剩淡定了。
注意到有一道羡慕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池梨侧头,正好捕捉到许湘儿尚且来不及收回去的目光。
她视线略顿一下,然后若无其事逗收了回来。
此行许氏带两家人来池家别院,除去招呼娘家人前来踏青游玩之外,也有顺带着来看看田地的意思。
之前就说了,池家准备买地。
只是大垵县周边要卖地的人家不多,所以许氏寻摸许久,终于找着一些还算过得去眼的田地。
其中有大部分就正巧零散分布在他们池家别院附近,或者说,这些地的位置其实就是许氏特意找的,若他们将自家别院附近的地都给买了,完全就能直接扩大别院范围,同时也方便管理。
本来许家两位舅母一听说许氏是来这边看地的,还想着帮忙参谋参谋,结果不等许氏婉拒,就被许家外祖母一句话给岔开了去。
感激地给了自家母亲一个眼神,许氏连忙圆着话说不敢劳累两位嫂子,她自个儿领着三个孩子去逛逛就行,全当玩乐。
最后出行的人也就只有许氏与池梨还有许家两位表姐妹。
带上许家表姐妹是许氏有意为之,一是为了安抚被拒绝随行的两位嫂子,二也是打算让孩子们亲自来看看田地长什么模样,日后等她们嫁人管家了,也不至于什么都不懂。
听闻许湘儿所许人家家里也有百亩良田,且一家人主要依靠这些田地过日子,嫁给这种人家,许湘儿是必须要了解些田地知识的,免得日后掌家被下人给糊弄了去。
虽说等她嫁过去了,她那边的婆母自然会教她些该学的东西,但若是自己能多懂点,不也能让人高看一眼吗?
所以许氏这位做姑姑的,也是又在为侄女的未来做打算。
许湘儿本就聪慧,自然看得出来姑姑的良苦用心,只是她本人似乎对这些东西并不怎么感兴趣,随行全程虽也有在用心听姑姑教授的,如何看田地庄稼蔬果什么的好坏,但也有些提不起劲儿。
俨然一副不想学却不得不学的模样。
与她相反,池梨与许泛儿倒是听得兴致勃勃,偶尔还会自己发问,让许氏或是随行的别院农户帮忙解答些她俩的疑问。
例如什么水稻是何时播种的,上等良田与中等田有什么区别,如何看土地肥不肥沃等等。
等她们将所有准备售卖的地都看过一圈后,还有些意犹未荆
“没想到种个田还有这么多学问。”许泛儿小大人似地感叹道。
池梨笑着回她:“那是自然,我们老百姓能不能吃上饱饭,全靠这地里的收获,自然得好好研究里面的学问,粮食如何种植,施肥,灌溉,预防虫害等等,都是老祖先们一代代试验后传承下来的宝贵知识,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说得好,哈哈…没想到我儿竟有如此见解,不错不错。”也不知道在旁边听了多久,听完女儿一番话后,池秀才忍不住拍手大笑着称赞道。
作为也是一辈子与田地打交道的人,池秀才对于田地的感情也极为深厚,见到女儿能够从中得出这么一番见解,更是欣慰万分。
虽说如今想这些还太早,但他真的有那么一瞬间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今后女儿若能够当官的话,那必定能当个好官吧。
池梨不知她爹已经想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再又一次别夸了之后忍不住回道:“爹爹可别再夸了,再夸女儿该骄傲了。”
“骄傲就骄傲,我家女儿那么优秀,就该骄傲又自信。”话是这么说,但等第二日池梨读书时,池秀才又特地去教导她中庸之道,让她做人要学会谦逊,莫要自娇自傲,等等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为池梨好的做人道理,池梨也有在学着,可今后具体要如何做,她还是决定根据实际情况来,毕竟这世界上多得是一些不需要让你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对待这种连人都不做的家伙,不需要跟他们讲究人的那一套。
“爹娘,你们想好要买哪些地了吗?”
夜里,在池家夫妻的正屋厅堂里,池梨好奇地询问爹娘最后的买地决定。
在这件事上池梨并未提出什么意见去左右父母的想法,全然都是池家夫妻自己做主,毕竟他俩管家那么久,对方面的经验要比池梨多得多,还真不需要梨帮忙做些什么。
池梨现在会问,也不过是出于好奇罢了。
家里的事从女儿考上秀才后基本就对她全面开放了,如今女儿想了解家中买地情况,池秀才也不隐瞒,将他们夫妻俩商议许久的决定告知女儿。
“我们准备将别院周围有在卖的田不论好次,都给买下来。”
不等池梨追问原因,许氏就为她解答道:“那些地里面一共有三十四亩良田,二十一亩中等田,一口气买下虽花费有些大,但依长远计,还是于我们家有益的。”
池梨迅速心算一遍,依照现在的市场价,要一口气买下这些田地怎么说都得花上个七百二十两,自家前段日子才花大价钱在府城买了两间铺子,按理说现如今家里财政情况应该有些紧吧才对。
所以若真要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银两出来,势必得动用父母的棺材本才行。
一想到这池梨就有些皱眉:“买那么多地,家里会不会支撑不开?”
“倒也不会,伱忘了,秋收刚过,咱家前段时间刚收割完一大批粮食,为父将其中一半卖了,所得银钱加上家里原有的,也差不多就够买这些地了。”
若不是顾忌着自家还开着粮店,得留些货供应店里,池秀才可能卖的就不止这一半的粮了。
其实也是凑了巧,最近正赶上官府收粮,给的价格叶合适,池秀才才愿意卖粮,不然即便他想卖,这一时半会儿地要找到能一口气吞下自家一半粮的买家,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
“官府收粮?是要打仗了吗?还是什么地方遭了灾?”
若说进学前的池梨与进学后的她对比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她对时事的敏锐度。
仅仅是从父亲的一番无意间的话里,她就意识到什么,并直接猜了个大概。
“没听说哪里遭了灾,边境那边还是以前那样,就没消停过,只是为父听闻似乎西北那边有人不满女帝上位,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起了叛乱,官府收粮,应当是准备为剿灭叛乱的军队供应军需吧。”
同样也会时刻关注国家时事的池秀才由于多年累积的人脉势力,所得消息要比女儿多得多,张口就肯定了女儿的猜测,还给了她一个赞赏的目光。
他们这边是国内最主要的产粮地之一,每回若有大战事,或是哪里遭了灾,朝廷都得派人下来收粮,支援那些有需要的地方。
所以他们其实都习惯了,但凡官府有大规模收粮的举动,必定是哪里出了事。
只是西边那边距离他们南边远得很,即便有战事也波及不过来,所以并不影响池家拿着卖粮钱与老两口的大部分棺材本去买地。
反正他们夫妻俩还年轻,棺材本花了就花了,今后再攒就是了。
虽说父亲说这事与他们关系不大,但池梨后面还是一直有在默默关注西北边的叛乱。
西北边的叛乱闹起来快,被平定得更快。
朝廷所派出的平乱军队还是女帝麾下最精锐的一支骑兵,由镇国公兼护国大将军莫瑜率领。
这支人数足足有六千人,个个装备精良的骑兵一出,所到之处如反叛军如摧拉枯朽一般成片倒下,听闻那场面,就跟秋收割麦子似地,刷刷刷就躺倒一片,那场面,相当震撼人心,也震慑得反叛军四处溃逃,最终不超三日,便散得一干二净,而主导这场叛乱的罪魁祸首西北王也被镇国公擒获,如今正押送往京都让女帝发落。
在反叛被平定时,许氏也安排好了家里的一切事物,带着女儿,跟着娘家人一起启程回了她娘家所在的泊河府陈兴县。
他们全程除了坐马车,中间还得乘坐客船,赶一段水路。
大约得花费半个月,才能抵达许氏娘家。
池梨赶路倒是赶熟悉了,路上没什么不良反应,反而是她表姐许湘儿坐船时有些晕船,几乎是在船仓里躺过了全程。
受罪得很。
担心表姐身体,池梨还特意去看望过几回,每回去都能瞧见表姐在看书,她也是这时候才发现许湘儿是个很爱读书的人,只是不知为何,她总是显得有些郁郁寡欢。
许湘儿一直心情不是这件事并非池梨发现的,而是许泛儿这个小家伙说的。
小孩子对他人情绪总是格外敏锐,加之她小小一个人儿,也没什么人会特意提防她,所以她总能从大人们意想不到的角落里得知些大家都不知道的事儿。
池梨跟许湘儿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关系并不如她一开始所想象得那么好,相反,她与许泛儿这位小表妹要更亲密一些。
对于不亲近的人,池梨并没有那个闲心会去特意关注。
毕竟她是打算参加乡试的,而现如今距离乡试也就只有两年时间,这么点时间还不够她学习的,所以她一天内其实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就连在赶路途中都没停下来过,更没心思去关注别人。
因此哪怕知晓许湘儿似乎有什么不愿向外人道出的心事,在关心地问过几句后见其不愿多谈,池梨也就罢了手。
尊重他人隐私,也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
不过可能是感觉到了池梨的关心之意吧,许湘儿后来又慢慢与池梨亲近起来,虽然她依旧没说自己为什么会时不时地在无人的角落里露出落寞的神情,但至少她也开始主动找姐妹们玩耍了。
这事暂时被翻了过去,池梨的注意力逐渐被新事物所拉扯。
在经历半个月的颠簸之后,他们终于到了泊河府陈兴县。
泊河府是个读书人数量与内卷程度比南淮府还要恐怖得多的地方,甚至可以说,若你能在泊河府的院试里考中禀生,那么下一届乡试十有八九榜上有名,就是名次好坏的问题而已。
这就跟现代学生如果考上了某家升学率超高的重点高中,就跟一直教踩进了一本大门同样的道理。
所以能在这里杀出重围的学子,几乎放在全国任意一个地方都是个人才,历届春闱能得中进士的学子也是泊河府这边数量最多。
因此,这也造就了此地处处学风浓厚的景象。
到了这边,池梨仅仅在赶路途中大略扫过一眼,就能发现这里几乎十步一间书店,二十步一间专卖笔墨纸砚的铺子,三十步一家私塾,街上人来人往的好些都是身穿学子服的读书人,其腰间也有不少人挂着代表身份的印章。
甚至可以说,若一个读书人上街腰上没个最低等的童生印章,那挺直的腰都得比旁人低几分。
由此可知这里的读书人内卷程度有多么可怕。
几乎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池梨要入学恒禄书院,除去需要有自家在里面教书的叔父推荐之外,还需要与其他同样想要入学的学习一样,参与书院自己设立入学考。
只有考试成绩过关的学子才能被书院录龋
也即是说,不是池梨来了就一定能入读书院的,若是她自己不争气没考上,也是没法进书院里读书。
好在池许两家都有考虑过这种情况,长辈们已经准备好了,若是池梨遗憾没能考入恒禄书院,就另外在这边给她找个合适的老师教导她。
泊河府这边厉害的读书人有很多,举人进士更是不知凡几,有许氏叔父的人脉关系在,要想给孩子寻摸个好老师还是可以的。
所以被做足了两手准备的池梨并不需要担心白跑一趟,只是在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以她的好胜心,并不乐意选择那‘退而求其次’的一步。
可能是受了点刺激吧,在进入泊河府地界后,大家都发现池梨读起书来更加用功,甚至到了连在梦里都还在默念背书的地步。
孩子自己上进,哪怕长辈们瞧着她那副刻苦的模样有些心疼,也是不敢去打扰她的。
许氏更是越发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女儿,还时不时教导她身边的丫鬟也要多学学怎么照顾她,好让女儿能更加心无旁骛地读书,也为过些日子她回去后女儿身边不至于没人能照顾好她做足准备。
之前说要给女儿身边添置下人后,许氏就行动迅速地找人牙子买了两家人。
其中一家有四口人,另一家则是一位寡母带三个孩子,也是四口人。
那有父有母的四口人被留在池家当差,另外那位寡母与其所带的三个孩子,并许氏身边的另一位王姓婆子,都一起给了池梨。
那位王妈妈是个做事严谨,能管得住手下人的人物,她还是许氏从娘家带过去的人,可以说她不仅自小陪伴着许氏长大,还眼看着许氏嫁人生子,又瞧着池梨从那么小小一团长到如今都成了位受人尊敬的秀才,对她们母女俩都感情深厚,又忠心耿耿。
有她在女儿身边,许氏也能放心。
王妈妈一来到池梨身边,就拿出管事婆子的能耐,将她身边人管理得服服帖帖,连那四个新来的人,都被她调教得伺候起池梨来手脚麻利。
池梨身边四个新来的下人中,寡母吕氏被分配去管小姐的衣物,主要负责洗衣收纳等,她做事细心又爱干净,这份差事做起来还算得心应手。
另外其所生的三个儿女也都被安排在池梨身边做事,女儿年纪跟小姐相仿,正好被王妈妈教导一段时候后放在小姐身边当丫鬟,当然新来的自然比不过原有的那位大丫鬟,但只当个二等的也能混个温饱,还有月钱拿,总比他们娘几个原先的日子好过得多。
两个十几岁的小子则充当起了池梨的小厮兼护卫,他们被送去学了点拳脚功夫,现在还没学出师,就暂时只能干些跑腿的活儿。
如此,池梨身边的下人几乎被她娘给配备齐了,今后她若有事要吩咐人去做,也不至于身边没个人使唤。
许氏在陈兴县算是个大族,人口众多,且家底丰厚。
许氏娘家在族里也算说得上话的存在,她父亲更是族中族老,颇有威严。
他们家居住在县里的一座四进大院内,同样的南方园林式建筑,房屋众多的同时还有假山流水小花园,几乎做到了十步一景,处处皆精致。
许家外祖父母一共生育了两儿两女,其中长女已经于多年前不幸去世,也并没有留下个一儿半女,但许家并未与长女婆家断了往来,逢年过节的也会互相送礼走情。
另外许家两位舅舅舅母池梨也都见过了,但除去许湘儿与许泛儿姐妹两外,许大舅家总共有三个孩子,两女一儿,其中长女已然出嫁,有个与幼妹许泛儿差不多大的儿子,听闻近日还怀了孕,刚回来的大舅母已经准备去看望大女儿了,她在家中最大,而家里排最小的小女儿与行二的儿子则尚未成婚,不过儿子已经订完了婚,还准备今年完婚。
池梨这时候过来,正巧能赶上她二表哥结婚。
许二舅家则人丁比较兴旺,夫妻俩生了二女二儿,在姐妹中排行第二的长女也是已经成婚了,生了一儿一女,兄弟中排行最大的大儿子已经成家,只是尚未有子嗣,余下的行三的女儿与最小的小儿子都还没有婚配。
许家的儿子们全都在恒禄书院里读书,其中池梨大表哥跟二表哥都已经考中童生,听闻他们上回院试也去了,只是差了点没考上,遗憾落入副榜。
这很正常,毕竟泊河府这边太卷了,考试难度直线飙升,不比他们南淮府轻松,所以想在这边考中秀才要比在其他地方要困难得多。
但若能从中考出去,他们的含金量也是实打实的,听说朝廷上就属从泊河府考出来的官员晋升最快,且泊河府学子多,他们天然就是一个派系的,彼此间能互相得到不少帮助。
所以总体而言有利有弊吧。
三表哥少年心性,性格还不够稳重,尚且无法完全沉下心来读书,所以至今连县试都还没过,二舅母就没跟池梨多提他。
姑母要带着表妹来家里,许家人早就都被通知到了,所以在池梨与她母亲抵达许家当日,家里人格外齐全,连外嫁姑娘除去刚怀孕的大表姐,也全都来齐了,她也一次性跟着母亲全认识了一遍。
池梨记性好,又不脸盲,不存在记不住人的事,所以只是看一眼,她就基本上将所有外家亲戚都给记住了。
大表哥许向笔,是二舅家的大儿子,今年二十有四,娶妻张氏。
二表哥许向墨,是大舅家的独子,今年二十有二,已定亲却尚未成婚。
三表哥许向纸,是二舅家小儿子,今年与池梨同岁,都是十五,但他大了池梨三个月,所以还是哥哥。
大表姐许澜儿,大舅家大女儿,年芳二十五,夫家姓沈,由于怀孕还在坐胎,今日没来。
二表姐许沛儿,二舅家大女儿,年芳二十三,夫家姓陈。
三表姐就是许湘儿,二舅家次女,四表妹就是许泛儿,大舅家小女儿,同时也是许家最小的孙辈。
另外大舅母姓陈,大家一般喊她陈氏,二舅母姓郑,家里称郑氏,许家外祖母则姓沈,没错就是大表姐夫家那个沈。
这种把孙女嫁回娘家的操作在这个时代并不少见,还好沈氏选的是娘家的远亲,与池梨大表姐的关系已经出了五服,不然池梨都怕大表姐的孩子可能有什么问题。
池梨在认识许家人,许家人同样也在认识这位小表妹。
许氏原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出嫁晚,所生的女儿除去许泛儿之外,都比许家孙辈小,所以池梨被称一句小表妹并不为过。
可能是因为父亲这边的亲戚里只有这么一位血缘关系最近的小表妹,所以许家孙辈们对池梨的态度都挺和善的。
二表姐甚至还将孩子扔给了丈夫带,自己亲自牵了池梨的小手,带她去熟悉家里的环境,重点去看她以后要住的地方。
他们已经知道了小表妹此趟专程过来是为读书,不出意外的话,直到两年后的乡试之前,小表妹都会住在他们家里,所以他们这些做哥哥姐姐的,理应多照顾她。
许家给池梨安排的住处就是许氏原先在娘家住的地方,这里之前也是许家大表姐的院子,后来大表姐出嫁后就空了下来,一直到现在,被安排给了池梨母女,等许氏安顿好女儿走后,这里就只剩下池梨一个人住了。
对于母亲以前住过的地方,池梨有些许好奇,她着重观察了一下这里,见内部布置处处温馨,处处雅致,也能看出许家对女儿同样是疼宠的。
可能也正因为家庭和睦,父母疼爱,才能养出她娘这么通情达理的母亲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