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东北义勇军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最新章节!
都以为从东面来的军队一定是黑龙江督军吴俊升派出的奉军第4师,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来的竟然是一支杂牌军。
军纪看起来不咋地,军服也不齐整,有的竟有五花八门不知从哪里传来的绶带、肩章,整在一起不伦不类的极好笑;武器也不是奉军通用的仿日本1912年式标准毛瑟步枪,而是俄式、捷克式、日式都有,用万国造来形容绝不虚言。
若不是有人先向买卖城守军喊话,差点被误认为是白俄人的援军而遭到痛击。
“俺们是东北义勇军,俺们的长官张宗昌将军要和李杜将军会话!”
如果张汉卿在这里,只怕要笑得吐血。好好的“东北义勇军”的名声,可不能被这些子兵痞败坏了。不过人家确实就叫“东北义勇军”,还是张宗昌自己想出来的名字。当然,官面上的叫法是“东北混成旅。”
这是一支从剿匪第一线凯旋的队伍,不过其主要组成部分让人感到讽刺的是由土匪组成,不过是投诚的。当初东北剿匪作战中,张宗昌凭借其过人的胆识和人脉,硬是从派系林立的奉军中拉出一支自己的队伍并获得不菲战功,战后被张作霖亲封为“东北混成旅”。
这其实是一种恶作剧,人家正常的军队都是有番号的,至不济也挂个卫队师的名声,这个“东北混成旅”听起来很拉风,可是在奉系诸人眼中,其实是上不得台面的。
好的兵源都被选走了,都是正规军队,各有统属的。只有原先混迹在各地的散兵游勇没了主家的、不得不投诚的土匪、不想种庄稼却不被奉军接收的绿林好汉、落魄的蒙满族上层后裔,还有原来白俄旧军、捷克败军、以及流浪在东北的日本浪人,大家统一在张宗昌的旗号下,自成一体。
估计也只有张宗昌能把这支“多国部队”凑在一块,也没有哪个奉系的分支看得上这支部队,所以张宗昌就成了爹不疼娘不爱,连军费也都是张作霖念着张宗昌的归顺之功看着可怜才划拨一点的,才能勉强保证不饿死。
就在这支军队潦倒到要倒架的时候,白俄犯蒙了,这对陷入绝境的张宗昌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机会,他急忙向张作霖、张汉卿表态要率兵“剿匪”。
此时战场态势是东北驻军重心在防备日本人,也没有多余的力量可以驰援,只有吴俊升划拉了一个第4师要就近拦一下,还主要是为了防备白俄兵回犯海拉尔。关内三个师远水解不了近渴,张汉卿的西北人民军主力也放在陕甘。在这种情况下,本着有当无的心态,张汉卿复电张作霖同意“东北混成旅”的加入。
不是西北人民军不强,而是面对机动性极佳的“亚洲骑兵师”,蒙地的几支力量不足的人民军不足以解除它的威胁。要围歼一支骑兵部队,没有三、五倍的力量是很困难的,因为对方可以随时聚起拳头攻己一支。
而且张汉卿还担心这支白俄军队会深入到蒙西----从战略分析来看还极有可能,因为如果以买卖城----库伦----归绥一线划出防御区的话,这条线以东正是奉军、人民军的优势包围圈,存活率不大,反而是广阔的蒙古西部有更大的活动范围。
想在这块与东北差不多大面积的荒芜之地里围剿白俄军,是一项极大的工程。白俄军天性耐寒,反而中国军队是弱项;骑兵补给可以就地取材,无法真正困住他们。还有一个战略隐忧是,沿着蒙西可以有机会骚扰新疆、宁夏、甘肃,给人民军稳定西北的战略布局添麻烦。
只是令所有人、包括张汉卿都没想到的是,张宗昌的“东北独立旅”歪打歪着,后来真的帮他解决了这个大问题。当然在现在,没有任何人看好他们。
至少李杜是这样想的。他原先就在吴俊升的手下,自然知道张宗昌是何人,剿匪的能手,也是祸害地方的高手。说起来,吉林几个大匪首特别是卢永贵的授首与高士傧被俘,是张宗昌身先士卒打下的功劳,这一点当时的东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给予了明确奖励,差一点就实授“体制内”的职务了,只是好好的一把牌被他自己打坏了。
事情还要说到阴错阳差的那次宴席上。
剿匪基本成功,张作霖筹划在沈阳大办了一场宴席,请的是东三省的农民老人代表。代表都是60岁以上的普通农民,与“官场社会无联络者”,分配名额为:大县8人,中县6人,小县4人,140余县共选出代表600多人,动静极大。
这恐怕是他就任东三省巡阅使以来闹得声势最大的一天了,这样做既是为了收买人心,也是想洗刷自己以前当胡子的坏名声,同时也想听听这些老人是怎么评价自己和奉军的,了解一下民意。
张作霖即兴发表了演讲,大意就是:要减轻人们的负担,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注重实业等,还告诫各位乡亲们要管教子弟,切莫吸烟,要维护治安和平等。吃人的筵席自然一片赞美,什么“从打有了大帅,日子好过了”、“从庚子年算起,总是兵荒马乱的,现在太平了”、“自从大帅督奉后,咱奉天年年就风调雨顺”等等。
唯独有一位老人不知深浅,说了一句:“奉军哪样都好,就有一件事不好,那就是‘打粳米,骂白面,不打不骂,高粱米饭’。”张作霖当时不清楚老人讲的是怎么回事,散席后问随从,得知原来奉军派出的剿匪军队一到乡下就不愿意吃高粱米饭了,要吃粳米(一种旱稻米)白面。老百姓不给,就打、就骂,一打一骂,就能吃上粳米饭和白面了。
张作霖听后大怒,马上召开奉军师、旅级以上的军官会议,他拍着桌子大骂:“妈了个巴子!你们拍拍良心,我哪点亏待过你们?别的军队扣军饷,我扣过吗?不但不扣,我还总不断地赏,每个月我连马嚼子钱都给你们发了,你们为什么还要到乡下去打粳米、骂白面?你们这是祸害老百姓,以后不能再打老百姓,再有这事,我就枪毙你们!”
张汉卿拍胸脯说卫队师和第一师不会有这种事,张作相、吴俊升、孙烈臣都不相信现在的奉军敢这么做。虽然以前军纪不是太好,但经过张作霖整顿、特别是少帅政工制度对军纪的约束的影响,各部队的军纪虽然达不到少帅系军队的严明,好歹都有个参照的标准,这么离谱的事根本不会有。
最后查来查去,发现就是张宗昌的混成旅干的事。试想主力原本就是由未整训的胡子组成的军队,又没有列入正式的奉系编制,这军饷上自然会有些不便。本能之下,这些兵痞旧习不改,难免有骚扰乡民之举。
结果就是东北混成旅差一点被取消番号,张宗昌也差点被剥去军职。还是考虑到他是归降之人,怕造成不好影响,又系初犯,才从轻发落。最终是所有功劳被一笔勾销,奉军总司令部安排政工人员对该部队进行资格筛选和整训,上千人被清除出去,弄得个灰头灰脸。
奉军大整编时,各省督军都选择了对这支部队敬而远之,张作相也不收,张汉卿自然不会要的。几千号人呐,整一个无人问津,当时张宗昌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用别人说,他自己也要整训部队了。据说他除了死命训练军队外,还下了一个硬规矩,那就是无论跟谁打仗,可以抢对方、杀对方、用各种手段折磨对方,就是绝对不准祸害百姓,违者点天灯!这事大伙儿当作一个笑料,听听也就过去了。
没想到在蒙古大地上,还能看到这支部队的身影。他们恶习有没有改,李杜不知道,但是在蒙古,蒙民都集中在库伦等几个较大的城市,都有人民军驻守,张宗昌的军队肯定是不敢作恶的;其它一些人迹罕至的广阔地方,牧民一年都见不到几个,想祸害也没人给他祸害啊。
所以李杜对他们的到来倒没什么抵触,他令人开了城门,和张宗昌就野外会了面。
“张旅长,幸会啊。”战情紧急,他简要地通报了一下双方交战的情况。
张宗昌一路上看到无数死伤的白俄士兵,知道刚刚经历了一场恶仗。听说面前的这个人竟以区区千人兵力硬扛住了骁勇善战的亚洲骑兵师的全面进攻,也是很佩服的。
“咱老张奉老、少帅之命歼灭白俄匪军,重任在肩,寒暄的话就不多说了。知道李大哥打了一天仗,也不敢叨扰。只是我们远来辛苦,李大哥能不能周济点粮草让兄弟们打打牙祭,我们养足精神好打白俄鬼子去。”
他要以一己之力和白俄硬磕?这求战之心也太切了吧?尽管对这支部队没有什么好印象,但好歹人家千里迢迢是来支援自己,怎么也有同袍之义吧。虽然自己似乎打了一场胜仗,但自己知道,那是占了地利的大便宜。要不是以逸待劳又是拥有城池之利,又设计伏击了对方的骑兵炮,而对方却只擅长机动,自己的人马是无论如何打不过他们的。交过手才知道,白俄匪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张旅长不要掉以轻心,白俄军队单兵的战斗力可向27师属骑兵团比肩。我看张旅长的军队都是骑兵,和他们硬碰将是一场恶斗,还是先歇息等待少帅最新的指示吧,西北地区的两个骑兵师很快就要到了。”
“军情如火,就不耽搁了。先请兄弟们进了食,我们马上追击,定要一鼓而胜!”
都以为从东面来的军队一定是黑龙江督军吴俊升派出的奉军第4师,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来的竟然是一支杂牌军。
军纪看起来不咋地,军服也不齐整,有的竟有五花八门不知从哪里传来的绶带、肩章,整在一起不伦不类的极好笑;武器也不是奉军通用的仿日本1912年式标准毛瑟步枪,而是俄式、捷克式、日式都有,用万国造来形容绝不虚言。
若不是有人先向买卖城守军喊话,差点被误认为是白俄人的援军而遭到痛击。
“俺们是东北义勇军,俺们的长官张宗昌将军要和李杜将军会话!”
如果张汉卿在这里,只怕要笑得吐血。好好的“东北义勇军”的名声,可不能被这些子兵痞败坏了。不过人家确实就叫“东北义勇军”,还是张宗昌自己想出来的名字。当然,官面上的叫法是“东北混成旅。”
这是一支从剿匪第一线凯旋的队伍,不过其主要组成部分让人感到讽刺的是由土匪组成,不过是投诚的。当初东北剿匪作战中,张宗昌凭借其过人的胆识和人脉,硬是从派系林立的奉军中拉出一支自己的队伍并获得不菲战功,战后被张作霖亲封为“东北混成旅”。
这其实是一种恶作剧,人家正常的军队都是有番号的,至不济也挂个卫队师的名声,这个“东北混成旅”听起来很拉风,可是在奉系诸人眼中,其实是上不得台面的。
好的兵源都被选走了,都是正规军队,各有统属的。只有原先混迹在各地的散兵游勇没了主家的、不得不投诚的土匪、不想种庄稼却不被奉军接收的绿林好汉、落魄的蒙满族上层后裔,还有原来白俄旧军、捷克败军、以及流浪在东北的日本浪人,大家统一在张宗昌的旗号下,自成一体。
估计也只有张宗昌能把这支“多国部队”凑在一块,也没有哪个奉系的分支看得上这支部队,所以张宗昌就成了爹不疼娘不爱,连军费也都是张作霖念着张宗昌的归顺之功看着可怜才划拨一点的,才能勉强保证不饿死。
就在这支军队潦倒到要倒架的时候,白俄犯蒙了,这对陷入绝境的张宗昌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机会,他急忙向张作霖、张汉卿表态要率兵“剿匪”。
此时战场态势是东北驻军重心在防备日本人,也没有多余的力量可以驰援,只有吴俊升划拉了一个第4师要就近拦一下,还主要是为了防备白俄兵回犯海拉尔。关内三个师远水解不了近渴,张汉卿的西北人民军主力也放在陕甘。在这种情况下,本着有当无的心态,张汉卿复电张作霖同意“东北混成旅”的加入。
不是西北人民军不强,而是面对机动性极佳的“亚洲骑兵师”,蒙地的几支力量不足的人民军不足以解除它的威胁。要围歼一支骑兵部队,没有三、五倍的力量是很困难的,因为对方可以随时聚起拳头攻己一支。
而且张汉卿还担心这支白俄军队会深入到蒙西----从战略分析来看还极有可能,因为如果以买卖城----库伦----归绥一线划出防御区的话,这条线以东正是奉军、人民军的优势包围圈,存活率不大,反而是广阔的蒙古西部有更大的活动范围。
想在这块与东北差不多大面积的荒芜之地里围剿白俄军,是一项极大的工程。白俄军天性耐寒,反而中国军队是弱项;骑兵补给可以就地取材,无法真正困住他们。还有一个战略隐忧是,沿着蒙西可以有机会骚扰新疆、宁夏、甘肃,给人民军稳定西北的战略布局添麻烦。
只是令所有人、包括张汉卿都没想到的是,张宗昌的“东北独立旅”歪打歪着,后来真的帮他解决了这个大问题。当然在现在,没有任何人看好他们。
至少李杜是这样想的。他原先就在吴俊升的手下,自然知道张宗昌是何人,剿匪的能手,也是祸害地方的高手。说起来,吉林几个大匪首特别是卢永贵的授首与高士傧被俘,是张宗昌身先士卒打下的功劳,这一点当时的东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给予了明确奖励,差一点就实授“体制内”的职务了,只是好好的一把牌被他自己打坏了。
事情还要说到阴错阳差的那次宴席上。
剿匪基本成功,张作霖筹划在沈阳大办了一场宴席,请的是东三省的农民老人代表。代表都是60岁以上的普通农民,与“官场社会无联络者”,分配名额为:大县8人,中县6人,小县4人,140余县共选出代表600多人,动静极大。
这恐怕是他就任东三省巡阅使以来闹得声势最大的一天了,这样做既是为了收买人心,也是想洗刷自己以前当胡子的坏名声,同时也想听听这些老人是怎么评价自己和奉军的,了解一下民意。
张作霖即兴发表了演讲,大意就是:要减轻人们的负担,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注重实业等,还告诫各位乡亲们要管教子弟,切莫吸烟,要维护治安和平等。吃人的筵席自然一片赞美,什么“从打有了大帅,日子好过了”、“从庚子年算起,总是兵荒马乱的,现在太平了”、“自从大帅督奉后,咱奉天年年就风调雨顺”等等。
唯独有一位老人不知深浅,说了一句:“奉军哪样都好,就有一件事不好,那就是‘打粳米,骂白面,不打不骂,高粱米饭’。”张作霖当时不清楚老人讲的是怎么回事,散席后问随从,得知原来奉军派出的剿匪军队一到乡下就不愿意吃高粱米饭了,要吃粳米(一种旱稻米)白面。老百姓不给,就打、就骂,一打一骂,就能吃上粳米饭和白面了。
张作霖听后大怒,马上召开奉军师、旅级以上的军官会议,他拍着桌子大骂:“妈了个巴子!你们拍拍良心,我哪点亏待过你们?别的军队扣军饷,我扣过吗?不但不扣,我还总不断地赏,每个月我连马嚼子钱都给你们发了,你们为什么还要到乡下去打粳米、骂白面?你们这是祸害老百姓,以后不能再打老百姓,再有这事,我就枪毙你们!”
张汉卿拍胸脯说卫队师和第一师不会有这种事,张作相、吴俊升、孙烈臣都不相信现在的奉军敢这么做。虽然以前军纪不是太好,但经过张作霖整顿、特别是少帅政工制度对军纪的约束的影响,各部队的军纪虽然达不到少帅系军队的严明,好歹都有个参照的标准,这么离谱的事根本不会有。
最后查来查去,发现就是张宗昌的混成旅干的事。试想主力原本就是由未整训的胡子组成的军队,又没有列入正式的奉系编制,这军饷上自然会有些不便。本能之下,这些兵痞旧习不改,难免有骚扰乡民之举。
结果就是东北混成旅差一点被取消番号,张宗昌也差点被剥去军职。还是考虑到他是归降之人,怕造成不好影响,又系初犯,才从轻发落。最终是所有功劳被一笔勾销,奉军总司令部安排政工人员对该部队进行资格筛选和整训,上千人被清除出去,弄得个灰头灰脸。
奉军大整编时,各省督军都选择了对这支部队敬而远之,张作相也不收,张汉卿自然不会要的。几千号人呐,整一个无人问津,当时张宗昌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用别人说,他自己也要整训部队了。据说他除了死命训练军队外,还下了一个硬规矩,那就是无论跟谁打仗,可以抢对方、杀对方、用各种手段折磨对方,就是绝对不准祸害百姓,违者点天灯!这事大伙儿当作一个笑料,听听也就过去了。
没想到在蒙古大地上,还能看到这支部队的身影。他们恶习有没有改,李杜不知道,但是在蒙古,蒙民都集中在库伦等几个较大的城市,都有人民军驻守,张宗昌的军队肯定是不敢作恶的;其它一些人迹罕至的广阔地方,牧民一年都见不到几个,想祸害也没人给他祸害啊。
所以李杜对他们的到来倒没什么抵触,他令人开了城门,和张宗昌就野外会了面。
“张旅长,幸会啊。”战情紧急,他简要地通报了一下双方交战的情况。
张宗昌一路上看到无数死伤的白俄士兵,知道刚刚经历了一场恶仗。听说面前的这个人竟以区区千人兵力硬扛住了骁勇善战的亚洲骑兵师的全面进攻,也是很佩服的。
“咱老张奉老、少帅之命歼灭白俄匪军,重任在肩,寒暄的话就不多说了。知道李大哥打了一天仗,也不敢叨扰。只是我们远来辛苦,李大哥能不能周济点粮草让兄弟们打打牙祭,我们养足精神好打白俄鬼子去。”
他要以一己之力和白俄硬磕?这求战之心也太切了吧?尽管对这支部队没有什么好印象,但好歹人家千里迢迢是来支援自己,怎么也有同袍之义吧。虽然自己似乎打了一场胜仗,但自己知道,那是占了地利的大便宜。要不是以逸待劳又是拥有城池之利,又设计伏击了对方的骑兵炮,而对方却只擅长机动,自己的人马是无论如何打不过他们的。交过手才知道,白俄匪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张旅长不要掉以轻心,白俄军队单兵的战斗力可向27师属骑兵团比肩。我看张旅长的军队都是骑兵,和他们硬碰将是一场恶斗,还是先歇息等待少帅最新的指示吧,西北地区的两个骑兵师很快就要到了。”
“军情如火,就不耽搁了。先请兄弟们进了食,我们马上追击,定要一鼓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