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峰回路转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大宋枭雄最新章节!
宋江吟道:“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这首诗出自清代王士桢的题秋江独钓图,虽比不得盛唐佳作,但在后世也算上层,特别这时做个应景实属难得了。
这诗一成,李县令当即拍案叫好,张通判也是频频颔首。
李县令有些感慨道:“好诗!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通俗文白可意境深远,不过有些萧瑟之意,三郎翩翩少年正是朝气蓬勃的年纪,怎作这遁世孤寂之语?”
张通判也道:“前日里侯相公也有此问,三郎答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观此句有些不通,似乎是曲词牌,不知三郎能否让我一睹为快,”说着期盼的望着宋江。
宋江心一横,盗就盗吧,以后的各位文人豪客实在是对不起了,想毕说道:“那小子就用这曲词给几位大人下酒,几位品鉴看可堪入味。”
李县令端起酒杯说道:“以词入酒,大雅之事。”几人呵呵一笑,都端起了酒杯。
宋江端着杯子漫步着,一步一句唱了起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采桑子是辛弃疾晚年隐居上饶所作。
这词一出,三人相视一眼,都是一饮而尽。“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张通判执壶又给自己满上一杯,一口饮尽,“好词啊,道尽世间诸多无奈,三郎这曲词可饮百杯啊。”
李县令奇道:“三郎,你年纪轻轻怎的如此老气横秋?这不当是你这般年纪应发之语。”
宋江端起酒杯也是一饮而尽,然后一躬到地说道:“几位大人听我一言,三郎本也是声色犬马天真浪漫,自小习学诗书,也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几人听着却是附和,张通判道:“少年荒唐,本当如是,那有什么变故不成?”
宋江又道:“小子家住八百里水泊岸边,每每泛舟泊中,读书吟诗乐在其中。可惜近年水泊里盗匪丛生,终日里打家劫舍,将这泊边的百姓害得困苦异常,小子家中也是数次遇到水泊匪盗,天幸有惊无险。小子每日看着远亲近邻受那无法无天之徒迫害,心中苦闷难以言表。”
李县令也点头道:“这水泊里的确匪盗群生,伤天害理的事情时有发生。只可惜这些盗匪狡猾的很,一旦官军围剿就遁之千里,或隐居人群,实在无可奈何啊。”
赵县尉心想,这戏肉来了,该当我说几句了,“两位大人,”赵县尉站起身抱拳行礼,“对这些匪盗,三郎有一个想法对我说了,我也觉得甚好,只是需大人们点头才能行事。”
张通判和李县令顿时来了兴趣,这水泊的盗匪是每任地方官员都头疼的,一直找不出法子来遏制,现在听说有办法了,哪能没有兴趣?两人都示意赵县尉快说。
不料赵县尉却看了宋江一眼,示意由他来说,这其中缘由是因为赵县尉见宋江得两位大人青眼,更得了朝中侯相公赏识,年少大方又文采斐然,以后前途肯定不可限量,是以刻意结交。
宋江见三人都看着自己,也不推辞,朗声说道:“小子闻西北河北诸路,为抵御外寇百姓均结社自保,东南西南也有先例,便想出这个法子,泊中水匪,多的一二百一帮,少的三五十一伙,俱不联合,也不通消息,各顾各来欺负百姓,咱们郓城县在水泊边十几村庄,壮丁也有五六百人,如能结成一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何惧区区水匪?不光不惧,各庄中渔民不少,若能同气连枝,互通消息,运作的好还能将水匪一网打尽!还我八百里水泊一片安宁。”
赵县尉一旁附和道:“两位大人,三郎所说有理,郓城百姓素为水匪所苦,实为每庄人丁不多况且没有武器防身难以抵御,要能结社,必能大大缓解匪情,将来州里官军若有所行动也可配合,事半功倍。”
李县令思考一番,本就对宋江大有好感,况且他说的也是实情,加上赵县尉大力赞成此事,如果真能管用也是他的一番政绩,就算没什么用处,至少也没有坏处,于是点头,“说的也有些道理,百姓结社保境安民,也曾有过先例,这也算一个好办法,不知通判大人怎么看?”说着转头看着张子建。
张通判沉吟道:“法子算是一个法子,办得好也许真能平了这匪患,办得不好也没甚么害处,只是这事我等都做不了主,须得京东西路安抚使并济州府尹大人点头方能成事。”
宋江跨前一步,躬身道:“还请通判大人县尊大人玉成此事,在下定感激不尽!”
张通判言道:“你宋江不过一介布衣,都能为百姓着想,我身为朝廷官员一州的通判哪里还会躲着?既然是好事,我一定尽力去办,李县尊的意思呢?”
李县令当然愿意,急忙道:“这几日我便行公文去府衙申报府尹大人。还望通判大人关说一二。”
张通判点头道:“这事自然的,你们且放心。”
宋江大喜,“若是能成,小子先替这受苦的百姓感谢两位大人。”
张通判面带微笑,李县令却又问道:“赵县尉,若是能成,所立民军你可有首领人选?”
赵县尉随即答道:“我看宋三郎文武双全,何必去找,就是这民军首领不二人选。”
宋江心里激动万分,这便是他这段时间以来最想得到的结果。手上有了一只军队,才有改变历史的力量,虽说这还是民军,可没有火苗哪来的燎原大火?
他也自请缨道:“要是几位大人看得上,宋江必竭心戮力,保我百姓一方平安。”
不料上座两位齐齐摇头,张通判说道:“不可,三郎文采出众,有勇有谋岂可拘泥于这种事情,今年十一月末便要乡试,现不足二月时间,你要静心温习功课,不可胡思乱想。”
宋江急道:“启禀大人,小子尚未入学,怕是不能参加。现乡亲受苦,宋江如何能置身事外?”
张通判只是摇头,责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你满腹经纶,不想着如何报国,却争这民军的团头,要是应了你,岂不是毁了你这大好才学?”
李县令在旁也是对宋江的话不以为然,他关切的对宋江说道:“你尚未入县学无关大碍,明日我与教谕说一说,你自去县学见他,建个学籍也就是了。”
两人都是好心,要知道这大宋最是重文轻武,满堂的朱紫都是文人,就连领军的统帅,也都是文人。要是宋江真要在朝堂上发展,这民军的首领万万当不得的,一当上就再脱不了武将的帽子,以后再想有什么发展是难上加难。
张通判痛心疾首,好好的学子,偏偏想着当民军的头子,不是自毁前程是什么?李县令就更不答应了,好不容易所辖出了个当朝亚相都赏识的才子,若是科举中第,何等的荣耀?一个民军的团首去哪随便找不到一个?一个文采出众的士子可就难找了,何况这个还是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的,将来在朝中必能成为奥援,孰轻孰重?
可谁又知道宋江根本就没想过科举的事情,就算想过凭他的真学问,那是稳稳考不上的,他也就能盗用几首诗词,至于四书五经那是一窍不通!就算考上又怎么样?这北宋只有几年光景了,他能几年就爬到牧守一方的位置上去?不可能的。
所以他根本就没想过什么科举。可现在这两位一片好心的坚决不同意,宋江感觉欲哭无泪,费尽心机办成了这桩事,却卡在这了。这两位大人不答应,他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开。
这可该怎么办?
宋江吟道:“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这首诗出自清代王士桢的题秋江独钓图,虽比不得盛唐佳作,但在后世也算上层,特别这时做个应景实属难得了。
这诗一成,李县令当即拍案叫好,张通判也是频频颔首。
李县令有些感慨道:“好诗!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通俗文白可意境深远,不过有些萧瑟之意,三郎翩翩少年正是朝气蓬勃的年纪,怎作这遁世孤寂之语?”
张通判也道:“前日里侯相公也有此问,三郎答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观此句有些不通,似乎是曲词牌,不知三郎能否让我一睹为快,”说着期盼的望着宋江。
宋江心一横,盗就盗吧,以后的各位文人豪客实在是对不起了,想毕说道:“那小子就用这曲词给几位大人下酒,几位品鉴看可堪入味。”
李县令端起酒杯说道:“以词入酒,大雅之事。”几人呵呵一笑,都端起了酒杯。
宋江端着杯子漫步着,一步一句唱了起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采桑子是辛弃疾晚年隐居上饶所作。
这词一出,三人相视一眼,都是一饮而尽。“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张通判执壶又给自己满上一杯,一口饮尽,“好词啊,道尽世间诸多无奈,三郎这曲词可饮百杯啊。”
李县令奇道:“三郎,你年纪轻轻怎的如此老气横秋?这不当是你这般年纪应发之语。”
宋江端起酒杯也是一饮而尽,然后一躬到地说道:“几位大人听我一言,三郎本也是声色犬马天真浪漫,自小习学诗书,也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几人听着却是附和,张通判道:“少年荒唐,本当如是,那有什么变故不成?”
宋江又道:“小子家住八百里水泊岸边,每每泛舟泊中,读书吟诗乐在其中。可惜近年水泊里盗匪丛生,终日里打家劫舍,将这泊边的百姓害得困苦异常,小子家中也是数次遇到水泊匪盗,天幸有惊无险。小子每日看着远亲近邻受那无法无天之徒迫害,心中苦闷难以言表。”
李县令也点头道:“这水泊里的确匪盗群生,伤天害理的事情时有发生。只可惜这些盗匪狡猾的很,一旦官军围剿就遁之千里,或隐居人群,实在无可奈何啊。”
赵县尉心想,这戏肉来了,该当我说几句了,“两位大人,”赵县尉站起身抱拳行礼,“对这些匪盗,三郎有一个想法对我说了,我也觉得甚好,只是需大人们点头才能行事。”
张通判和李县令顿时来了兴趣,这水泊的盗匪是每任地方官员都头疼的,一直找不出法子来遏制,现在听说有办法了,哪能没有兴趣?两人都示意赵县尉快说。
不料赵县尉却看了宋江一眼,示意由他来说,这其中缘由是因为赵县尉见宋江得两位大人青眼,更得了朝中侯相公赏识,年少大方又文采斐然,以后前途肯定不可限量,是以刻意结交。
宋江见三人都看着自己,也不推辞,朗声说道:“小子闻西北河北诸路,为抵御外寇百姓均结社自保,东南西南也有先例,便想出这个法子,泊中水匪,多的一二百一帮,少的三五十一伙,俱不联合,也不通消息,各顾各来欺负百姓,咱们郓城县在水泊边十几村庄,壮丁也有五六百人,如能结成一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何惧区区水匪?不光不惧,各庄中渔民不少,若能同气连枝,互通消息,运作的好还能将水匪一网打尽!还我八百里水泊一片安宁。”
赵县尉一旁附和道:“两位大人,三郎所说有理,郓城百姓素为水匪所苦,实为每庄人丁不多况且没有武器防身难以抵御,要能结社,必能大大缓解匪情,将来州里官军若有所行动也可配合,事半功倍。”
李县令思考一番,本就对宋江大有好感,况且他说的也是实情,加上赵县尉大力赞成此事,如果真能管用也是他的一番政绩,就算没什么用处,至少也没有坏处,于是点头,“说的也有些道理,百姓结社保境安民,也曾有过先例,这也算一个好办法,不知通判大人怎么看?”说着转头看着张子建。
张通判沉吟道:“法子算是一个法子,办得好也许真能平了这匪患,办得不好也没甚么害处,只是这事我等都做不了主,须得京东西路安抚使并济州府尹大人点头方能成事。”
宋江跨前一步,躬身道:“还请通判大人县尊大人玉成此事,在下定感激不尽!”
张通判言道:“你宋江不过一介布衣,都能为百姓着想,我身为朝廷官员一州的通判哪里还会躲着?既然是好事,我一定尽力去办,李县尊的意思呢?”
李县令当然愿意,急忙道:“这几日我便行公文去府衙申报府尹大人。还望通判大人关说一二。”
张通判点头道:“这事自然的,你们且放心。”
宋江大喜,“若是能成,小子先替这受苦的百姓感谢两位大人。”
张通判面带微笑,李县令却又问道:“赵县尉,若是能成,所立民军你可有首领人选?”
赵县尉随即答道:“我看宋三郎文武双全,何必去找,就是这民军首领不二人选。”
宋江心里激动万分,这便是他这段时间以来最想得到的结果。手上有了一只军队,才有改变历史的力量,虽说这还是民军,可没有火苗哪来的燎原大火?
他也自请缨道:“要是几位大人看得上,宋江必竭心戮力,保我百姓一方平安。”
不料上座两位齐齐摇头,张通判说道:“不可,三郎文采出众,有勇有谋岂可拘泥于这种事情,今年十一月末便要乡试,现不足二月时间,你要静心温习功课,不可胡思乱想。”
宋江急道:“启禀大人,小子尚未入学,怕是不能参加。现乡亲受苦,宋江如何能置身事外?”
张通判只是摇头,责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你满腹经纶,不想着如何报国,却争这民军的团头,要是应了你,岂不是毁了你这大好才学?”
李县令在旁也是对宋江的话不以为然,他关切的对宋江说道:“你尚未入县学无关大碍,明日我与教谕说一说,你自去县学见他,建个学籍也就是了。”
两人都是好心,要知道这大宋最是重文轻武,满堂的朱紫都是文人,就连领军的统帅,也都是文人。要是宋江真要在朝堂上发展,这民军的首领万万当不得的,一当上就再脱不了武将的帽子,以后再想有什么发展是难上加难。
张通判痛心疾首,好好的学子,偏偏想着当民军的头子,不是自毁前程是什么?李县令就更不答应了,好不容易所辖出了个当朝亚相都赏识的才子,若是科举中第,何等的荣耀?一个民军的团首去哪随便找不到一个?一个文采出众的士子可就难找了,何况这个还是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的,将来在朝中必能成为奥援,孰轻孰重?
可谁又知道宋江根本就没想过科举的事情,就算想过凭他的真学问,那是稳稳考不上的,他也就能盗用几首诗词,至于四书五经那是一窍不通!就算考上又怎么样?这北宋只有几年光景了,他能几年就爬到牧守一方的位置上去?不可能的。
所以他根本就没想过什么科举。可现在这两位一片好心的坚决不同意,宋江感觉欲哭无泪,费尽心机办成了这桩事,却卡在这了。这两位大人不答应,他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开。
这可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