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节 龙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楚河汉界最新章节!
(笔者按:即将写到韩信和龙且的潍水之战了,先和诸位读者简要介绍一下历史记载里的潍水之战的过程,大约就是韩信在潍水上游筑坝,然后带着军队徒涉潍水,攻击龙且之后诈败;龙且兴奋地带兵追击,等楚军一半渡过潍水后,韩信放水将楚军截成两半,击杀了不得不背水一战的龙且。
诸位读者看到这段描述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不是一幅盛夏的场景?或者是个阳春三月,最次也是类似刘邦、曹咎荥阳之战的深秋,两军士兵为了胜利咬咬牙也就徒涉潍水了。如果笔者告诉诸位读者,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历12月到1月,山东正是白雪皑皑、天寒地冻的时候,两军将士还争先恐后地往冰窟窿里跳,诸位读者会不会觉得有些别扭?而且这个时候筑坝,先不说有没有必要,以及难度如何,要是冻上了怎么办?
尝试着还原一下当时的战场过程:大约韩信发现潍水没有完全冻上,在这个滴水成冰的季节,先是筑坝让水位更低一些,然后逼着士兵徒涉满是冰渣的潍水去攻打坚固的楚军营寨。哪怕水位再低,汉军士兵总要把腿脚弄湿吧,这些汉军士兵拖着冻僵了的双腿站在楚军营地前挑战。一阵北风吹过,汉军倒下了大半。韩信一看不好,再等下去全军都要冻死了,于是喝令全军回营换干衣服;这时龙且领着军队出战,见汉军正在撤退,就领着楚国全军追击。于是这些楚军又徒涉了潍水,哆哆嗦嗦地追到了汉军营前,不幸汉军换衣服的速度比较慢,两阵北风吹过,楚军几乎没有还能站起来的人,这时韩信和汉军一身干爽的重新出营,把龙且斩于马下——这样的战役进程,诸位读者是否觉得合情合理?
有的时候,笔者真是好奇,有些战役使用的计谋是不是史官们坐在家里一拍脑袋想出来的,为什么不能是韩信凭借自己卓越的战场指挥能力,正面击溃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名将靠着勇气和指挥能力取胜,是不是在作者眼里就是不够聪明,就是缺少智谋的匹夫之勇?所以就如同三国演义里的智将一样,绝对不能正面破敌,必须要施展个阴谋、要水淹火烧敌人一把,来体现聪明才智。
本来笔者更倾向于描述一场正面决战,韩信取胜靠的是敏锐的目光、沉着坚毅的指挥;但仔细想想,为了不被说成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潍水之战笔者还是会和巨鹿之战一样,尽可能地把历史说法给说圆了,描述一个利用潍水截断敌军取胜的战役过程。笔者觉得在这种季节能利用上潍水就不错了,诸位读者不要深究笔者描述的过程是否可信,不要深究其合理性。)
汉四年十一月,高密。
楚军和齐军已经会师,沿着潍水布置了联营。
而追击田广到此的汉军,也在潍水的另一边布置了营地与联军对峙。
最近一段时间来,韩信每天都要亲自检查潍水的情况,这几天水面总算是冰封了,而且越冻越硬。
“这里,又是一处,记下来。”韩信用棒子敲了敲冰面,对身后的卫士们说道。
“是。”卫士们把这一处可供大军通过的坚固冰面记了下来,加上之前的几处,大约足以支撑汉军越过潍水,直接攻击联军的营寨了。
不过韩信还是不满足,又带着卫士走了几里地,又找出了一片能够经得起成百上千人踩踏的冰面。
“如果再下场雪就好了。”检查完毕后,一个卫士抬起头,看着天上的万里晴空。
联军依靠潍水据险而守。现在楚军和汉军实力相当,而齐军的实力则每天都在恢复,一开始大量的齐国城市因为恐惧而向汉军投降,现在听说楚军的援军已到,齐王在高密站稳脚跟后,这些城市开始出现反抗的苗头。留守在齐国境内的汉军不断向汉相韩信告急,说如果不能速战速决,那就需要派遣更多的军队回去,协助压制齐人的反抗。
不过韩信对这些告急声充耳不闻,他擅自发动对齐作战,导致已经达成的汉、齐盟约破裂,害死了刘邦的亲信谋士郦食其,结果项羽却翻脸不认人,竟然撕毁了与韩信的秘密约定。幸好刘邦也是骑虎难下,为了挽回局面不惜把三川、河内的兵力削弱到最低限度,孤注一掷地给韩信派来了大量援军,累计已经超过一万五千甲兵,加上韩信原本的一万,现在汉国大半的军队都开进了齐国。
即便如此,韩信面临的局面仍是异常险恶,汉军目前只占据了从历城到临淄一条短短的通道,周围的千乘、狄、嬴都还在齐国的控制之下。为了追击田广,这些近在咫尺的要害地方都无法分兵占领,用不了多久齐军就会在这些地方集结,对汉军薄弱的后方发起反击。而且依靠这么一条狭窄的占领区,汉军根本收集不到足够养活大军的粮草,即使想从赵国千里转运,也苦于缺乏人力,整条粮道也都在齐国的威胁之下。
只是,韩信依然不能后退一步,唯一的机会就是速战速决,消灭齐、楚联军,然后腾出手来扫平整个齐国,否则他的下场就只有粉身碎骨。云集齐国的两万多汉军,刘邦苦心积攒起来的精锐主力,也都只有死路一条。
汉军上下都意识到了危险,所以韩信的卫士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希望再来一场雪,至少有阴云能让冰层迅速地加厚。可韩信却没表示赞同,而是抬起头看着从头顶洒下的万丈金光,阳光给天寒地冻的齐鲁大地带来了一丝暖意,也让潍水的冰层冻得不那么结实。
“不,我还需要几天太阳,”韩信答道:“至少交战的那天,我需要太阳。”
不顾卫士们迷惑的目光,韩信翻身上马,领着他们返回大营,然后匆匆写就了一封战书,命令手下给龙且送去:“明日约战。”
……
拿到韩信挑战书的时候,龙且只看了一眼,就批复道:“明日决战。”
写完后,龙且就把回信丢给了汉军的使者。
这个举动让楚军的幕僚们都睁大了眼睛,几乎不能置信。
虽然天气的原因导致潍水天险开始变得不可靠,但这种温度同样极大地增加了汉军强攻的难度。入齐的汉军除了留少量兵力在后方外,几乎都集结在联军对面,根据楚军的侦查大约有两万两千到两万三千之数。联军这边,目前有一万八千楚军,五、六千齐军,从人数上看联军几乎没有优势。
至于两军的实际战斗力,联军毫无疑问处于绝对下风。汉军中有大批身经百战的老兵,而楚军几乎都是新兵。齐军更不用说,田广才刚刚站住脚,士兵不光缺乏训练,就连武器都还没有配齐。
“大司马,”次将周兰忍不住出声质疑:“汉军粮尽在即,势必死战,我军只要坚壁等其自败就是,何必与这些穷途末路的人拼杀?”
“是啊,大司马,”另外一个郎中也说道:“大王命令大司马坚守,等待齐人攻汉,我军可观齐、汉自斗,只要保证汉军不能攻灭齐国便是。”
龙且摇摇头,不以为然地说道:“我认识韩信很久了,知道他是个懦夫,可将其一鼓击溃。”
营帐里腾起一片哗然。韩信连破魏国、赵国,不管之前是不是有胯下之辱,这种敌人怎么可以轻视?就算韩信从前是个街头懦夫,那和他打仗又有什么关系?不敢和无赖搏命并不意味着他不敢指挥兵马厮杀。
不过龙且又能说什么呢?总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最近一直有刘邦的秘使来访,那个使者提出的条件让龙且怦然心动。生逢乱世,哪个大丈夫没有割据一方的雄心呢?
汉军秘使向龙且保证,只要楚军率先攻击韩信本部,那曹参、灌婴、陈武等十余路汉军将领也会加入,一起攻击这个叛贼。韩信本部只有五千人左右,肯定挡不住一万八千楚军和差不多数量的汉军夹击。只要韩信死了,汉军就会协助龙且平定齐国,刘邦也会立龙且为齐王。
龙且暗自揣摩汉王刘邦的心思,也觉得不消灭韩信这个心腹之患,刘邦怕是睡不着觉,指不定哪天韩信就又会背叛汉王,清洗他的忠臣,将汉军出卖给项羽。不过汉王秘使说的不错,要是汉军自己攻打韩信,就怕被龙且趁乱一锅端了。要是不拉拢好龙且的话,哪怕是杀了韩信这个叛徒,大部分汉军多半也没法活着离开齐国。
至于龙且对项羽的畏惧,秘密使者也很好地加以化解,举出了武臣、韩广的例子,最后还有项羽自己的例子。武臣劫持了陈胜的军队自立为王,韩广又劫持了武臣的部队自立为王,至于项羽更不用提,他劫持怀王的军队时,龙且自己都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汉王使者向龙且指出,当有一个更大的威胁时,君王是无法追究劫持军队的部将的。现在对项羽而言,刘邦无疑是更大的威胁,所以他也无法追究龙且的自立。
这话简直说到了龙且的心坎里,之前项羽对外姓的部将一概不信任,从来都只让项氏的子弟做主将,外姓人只能当个次将。现在,项羽终于明白项氏的子弟都扶不起来,把这么一支大军交到了龙且手里。龙且感到自己的手已经摸到了王印的边缘,只是还需要一场立威的大胜,他需要斩杀韩信,来向部下们证明自己值得追随。
从这个角度想,龙且是绝对不能遵守项羽的命令的,如果齐国人自己驱逐了韩信,那他又有什么功劳呢?仅仅是保护齐国不被汉军攻灭,是不能证明自己实力的,也会导致田氏的实力恢复,重新取得对齐国的控制权——对想当齐王的人来说,田氏也都是敌人。
“你们跟随我来这里,难道就没有想过立功吗?”龙且质问满营的武将:“如果不立下战功,如何能封侯拜将呢?”
听到龙且的话后,不少楚将都发生了动摇,不过龙且知道大家还是对正面交锋不看好,于是就拿出了自己的方案:“我们绝对不首先渡过潍水,让韩信来攻打我们,如果汉军果然勇不可当,我们就退回营地里坚守;如果汉军有机可乘,我们再见机行事。”
这也是龙且给自己筹划的稳妥之策,他已经对汉王使者说过了,要攻打韩信就要一起攻打,至少其他各路汉军要公开倒戈。
听了龙且的计划后,楚军将领们议论了一番,都点点头表示同意,这样确实很稳妥,既不错过功劳,也不会太过冒险。
当天晚上,龙且和汉王使者做了最后一次秘密沟通,使者对龙且的计划表示认可,连夜离开楚军营地去和曹参等人联络。
第二天一早,龙且站在营墙上眺望对岸,看到汉军果然尽数出营了,潍水那边密密麻麻的都是汉军的黑旗。
见状龙且也下令楚军全体出营,在潍水和联营之间拉开战线。本来齐军不打算出战,也坚决反对龙且的速战计划。但龙且一意孤行,齐军也只好跟着出来列阵,好比强盗入室,客人拼死上前与强盗搏斗,主人总不能躲在边上旁观。
今天和前几天一样,万里晴空。
汉军出营的时间并不早,已经接近中午了,看上去显然是打算在比较暖和的时候进行交战。随着韩信一声令下,汉军就浩浩荡荡地踏过了潍水,向着楚军的阵地开来。
可能是因为冰面上可供通行的地方不多,很多汉军在走到潍水边的时候都放慢了脚步,或是干脆停下,等着韩信本部通过后,再从他使用的通道过河。
龙且感到自己的心跳加速,情不自禁地攥紧了拳头,观察着汉军各部的一举一动。
使者还问过龙且一句话,那就是以龙且看来,刘邦会更希望龙且还是韩信为齐王?这句话同样深深地打动了龙且。韩信从河内开始,已经一再露出叛意。正如项羽总对大家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不够忠诚,那能力越大害处也越大。龙且对项羽的说法很赞同,他相信刘邦也是一样。
暗地里比较过自己和韩信后,龙且发现其实自己是有很大优势的:龙且和韩信都是楚人;早在韩信投奔刘邦前,龙且就与刘邦相熟,攻打章邯的时候龙且对刘邦一直非常恭敬,相信自己当时严格服从命令的样子汉王还有很深的印象;最后,一旦招降了龙且,刘邦能得到一万八千楚军的助力,将来平定齐国根本不需要汉军再出力。
“我什么都比韩信强,”龙且在内心深处发出呐喊:“汉王当然会选我做齐王!”
(笔者按:即将写到韩信和龙且的潍水之战了,先和诸位读者简要介绍一下历史记载里的潍水之战的过程,大约就是韩信在潍水上游筑坝,然后带着军队徒涉潍水,攻击龙且之后诈败;龙且兴奋地带兵追击,等楚军一半渡过潍水后,韩信放水将楚军截成两半,击杀了不得不背水一战的龙且。
诸位读者看到这段描述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不是一幅盛夏的场景?或者是个阳春三月,最次也是类似刘邦、曹咎荥阳之战的深秋,两军士兵为了胜利咬咬牙也就徒涉潍水了。如果笔者告诉诸位读者,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历12月到1月,山东正是白雪皑皑、天寒地冻的时候,两军将士还争先恐后地往冰窟窿里跳,诸位读者会不会觉得有些别扭?而且这个时候筑坝,先不说有没有必要,以及难度如何,要是冻上了怎么办?
尝试着还原一下当时的战场过程:大约韩信发现潍水没有完全冻上,在这个滴水成冰的季节,先是筑坝让水位更低一些,然后逼着士兵徒涉满是冰渣的潍水去攻打坚固的楚军营寨。哪怕水位再低,汉军士兵总要把腿脚弄湿吧,这些汉军士兵拖着冻僵了的双腿站在楚军营地前挑战。一阵北风吹过,汉军倒下了大半。韩信一看不好,再等下去全军都要冻死了,于是喝令全军回营换干衣服;这时龙且领着军队出战,见汉军正在撤退,就领着楚国全军追击。于是这些楚军又徒涉了潍水,哆哆嗦嗦地追到了汉军营前,不幸汉军换衣服的速度比较慢,两阵北风吹过,楚军几乎没有还能站起来的人,这时韩信和汉军一身干爽的重新出营,把龙且斩于马下——这样的战役进程,诸位读者是否觉得合情合理?
有的时候,笔者真是好奇,有些战役使用的计谋是不是史官们坐在家里一拍脑袋想出来的,为什么不能是韩信凭借自己卓越的战场指挥能力,正面击溃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名将靠着勇气和指挥能力取胜,是不是在作者眼里就是不够聪明,就是缺少智谋的匹夫之勇?所以就如同三国演义里的智将一样,绝对不能正面破敌,必须要施展个阴谋、要水淹火烧敌人一把,来体现聪明才智。
本来笔者更倾向于描述一场正面决战,韩信取胜靠的是敏锐的目光、沉着坚毅的指挥;但仔细想想,为了不被说成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潍水之战笔者还是会和巨鹿之战一样,尽可能地把历史说法给说圆了,描述一个利用潍水截断敌军取胜的战役过程。笔者觉得在这种季节能利用上潍水就不错了,诸位读者不要深究笔者描述的过程是否可信,不要深究其合理性。)
汉四年十一月,高密。
楚军和齐军已经会师,沿着潍水布置了联营。
而追击田广到此的汉军,也在潍水的另一边布置了营地与联军对峙。
最近一段时间来,韩信每天都要亲自检查潍水的情况,这几天水面总算是冰封了,而且越冻越硬。
“这里,又是一处,记下来。”韩信用棒子敲了敲冰面,对身后的卫士们说道。
“是。”卫士们把这一处可供大军通过的坚固冰面记了下来,加上之前的几处,大约足以支撑汉军越过潍水,直接攻击联军的营寨了。
不过韩信还是不满足,又带着卫士走了几里地,又找出了一片能够经得起成百上千人踩踏的冰面。
“如果再下场雪就好了。”检查完毕后,一个卫士抬起头,看着天上的万里晴空。
联军依靠潍水据险而守。现在楚军和汉军实力相当,而齐军的实力则每天都在恢复,一开始大量的齐国城市因为恐惧而向汉军投降,现在听说楚军的援军已到,齐王在高密站稳脚跟后,这些城市开始出现反抗的苗头。留守在齐国境内的汉军不断向汉相韩信告急,说如果不能速战速决,那就需要派遣更多的军队回去,协助压制齐人的反抗。
不过韩信对这些告急声充耳不闻,他擅自发动对齐作战,导致已经达成的汉、齐盟约破裂,害死了刘邦的亲信谋士郦食其,结果项羽却翻脸不认人,竟然撕毁了与韩信的秘密约定。幸好刘邦也是骑虎难下,为了挽回局面不惜把三川、河内的兵力削弱到最低限度,孤注一掷地给韩信派来了大量援军,累计已经超过一万五千甲兵,加上韩信原本的一万,现在汉国大半的军队都开进了齐国。
即便如此,韩信面临的局面仍是异常险恶,汉军目前只占据了从历城到临淄一条短短的通道,周围的千乘、狄、嬴都还在齐国的控制之下。为了追击田广,这些近在咫尺的要害地方都无法分兵占领,用不了多久齐军就会在这些地方集结,对汉军薄弱的后方发起反击。而且依靠这么一条狭窄的占领区,汉军根本收集不到足够养活大军的粮草,即使想从赵国千里转运,也苦于缺乏人力,整条粮道也都在齐国的威胁之下。
只是,韩信依然不能后退一步,唯一的机会就是速战速决,消灭齐、楚联军,然后腾出手来扫平整个齐国,否则他的下场就只有粉身碎骨。云集齐国的两万多汉军,刘邦苦心积攒起来的精锐主力,也都只有死路一条。
汉军上下都意识到了危险,所以韩信的卫士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希望再来一场雪,至少有阴云能让冰层迅速地加厚。可韩信却没表示赞同,而是抬起头看着从头顶洒下的万丈金光,阳光给天寒地冻的齐鲁大地带来了一丝暖意,也让潍水的冰层冻得不那么结实。
“不,我还需要几天太阳,”韩信答道:“至少交战的那天,我需要太阳。”
不顾卫士们迷惑的目光,韩信翻身上马,领着他们返回大营,然后匆匆写就了一封战书,命令手下给龙且送去:“明日约战。”
……
拿到韩信挑战书的时候,龙且只看了一眼,就批复道:“明日决战。”
写完后,龙且就把回信丢给了汉军的使者。
这个举动让楚军的幕僚们都睁大了眼睛,几乎不能置信。
虽然天气的原因导致潍水天险开始变得不可靠,但这种温度同样极大地增加了汉军强攻的难度。入齐的汉军除了留少量兵力在后方外,几乎都集结在联军对面,根据楚军的侦查大约有两万两千到两万三千之数。联军这边,目前有一万八千楚军,五、六千齐军,从人数上看联军几乎没有优势。
至于两军的实际战斗力,联军毫无疑问处于绝对下风。汉军中有大批身经百战的老兵,而楚军几乎都是新兵。齐军更不用说,田广才刚刚站住脚,士兵不光缺乏训练,就连武器都还没有配齐。
“大司马,”次将周兰忍不住出声质疑:“汉军粮尽在即,势必死战,我军只要坚壁等其自败就是,何必与这些穷途末路的人拼杀?”
“是啊,大司马,”另外一个郎中也说道:“大王命令大司马坚守,等待齐人攻汉,我军可观齐、汉自斗,只要保证汉军不能攻灭齐国便是。”
龙且摇摇头,不以为然地说道:“我认识韩信很久了,知道他是个懦夫,可将其一鼓击溃。”
营帐里腾起一片哗然。韩信连破魏国、赵国,不管之前是不是有胯下之辱,这种敌人怎么可以轻视?就算韩信从前是个街头懦夫,那和他打仗又有什么关系?不敢和无赖搏命并不意味着他不敢指挥兵马厮杀。
不过龙且又能说什么呢?总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最近一直有刘邦的秘使来访,那个使者提出的条件让龙且怦然心动。生逢乱世,哪个大丈夫没有割据一方的雄心呢?
汉军秘使向龙且保证,只要楚军率先攻击韩信本部,那曹参、灌婴、陈武等十余路汉军将领也会加入,一起攻击这个叛贼。韩信本部只有五千人左右,肯定挡不住一万八千楚军和差不多数量的汉军夹击。只要韩信死了,汉军就会协助龙且平定齐国,刘邦也会立龙且为齐王。
龙且暗自揣摩汉王刘邦的心思,也觉得不消灭韩信这个心腹之患,刘邦怕是睡不着觉,指不定哪天韩信就又会背叛汉王,清洗他的忠臣,将汉军出卖给项羽。不过汉王秘使说的不错,要是汉军自己攻打韩信,就怕被龙且趁乱一锅端了。要是不拉拢好龙且的话,哪怕是杀了韩信这个叛徒,大部分汉军多半也没法活着离开齐国。
至于龙且对项羽的畏惧,秘密使者也很好地加以化解,举出了武臣、韩广的例子,最后还有项羽自己的例子。武臣劫持了陈胜的军队自立为王,韩广又劫持了武臣的部队自立为王,至于项羽更不用提,他劫持怀王的军队时,龙且自己都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汉王使者向龙且指出,当有一个更大的威胁时,君王是无法追究劫持军队的部将的。现在对项羽而言,刘邦无疑是更大的威胁,所以他也无法追究龙且的自立。
这话简直说到了龙且的心坎里,之前项羽对外姓的部将一概不信任,从来都只让项氏的子弟做主将,外姓人只能当个次将。现在,项羽终于明白项氏的子弟都扶不起来,把这么一支大军交到了龙且手里。龙且感到自己的手已经摸到了王印的边缘,只是还需要一场立威的大胜,他需要斩杀韩信,来向部下们证明自己值得追随。
从这个角度想,龙且是绝对不能遵守项羽的命令的,如果齐国人自己驱逐了韩信,那他又有什么功劳呢?仅仅是保护齐国不被汉军攻灭,是不能证明自己实力的,也会导致田氏的实力恢复,重新取得对齐国的控制权——对想当齐王的人来说,田氏也都是敌人。
“你们跟随我来这里,难道就没有想过立功吗?”龙且质问满营的武将:“如果不立下战功,如何能封侯拜将呢?”
听到龙且的话后,不少楚将都发生了动摇,不过龙且知道大家还是对正面交锋不看好,于是就拿出了自己的方案:“我们绝对不首先渡过潍水,让韩信来攻打我们,如果汉军果然勇不可当,我们就退回营地里坚守;如果汉军有机可乘,我们再见机行事。”
这也是龙且给自己筹划的稳妥之策,他已经对汉王使者说过了,要攻打韩信就要一起攻打,至少其他各路汉军要公开倒戈。
听了龙且的计划后,楚军将领们议论了一番,都点点头表示同意,这样确实很稳妥,既不错过功劳,也不会太过冒险。
当天晚上,龙且和汉王使者做了最后一次秘密沟通,使者对龙且的计划表示认可,连夜离开楚军营地去和曹参等人联络。
第二天一早,龙且站在营墙上眺望对岸,看到汉军果然尽数出营了,潍水那边密密麻麻的都是汉军的黑旗。
见状龙且也下令楚军全体出营,在潍水和联营之间拉开战线。本来齐军不打算出战,也坚决反对龙且的速战计划。但龙且一意孤行,齐军也只好跟着出来列阵,好比强盗入室,客人拼死上前与强盗搏斗,主人总不能躲在边上旁观。
今天和前几天一样,万里晴空。
汉军出营的时间并不早,已经接近中午了,看上去显然是打算在比较暖和的时候进行交战。随着韩信一声令下,汉军就浩浩荡荡地踏过了潍水,向着楚军的阵地开来。
可能是因为冰面上可供通行的地方不多,很多汉军在走到潍水边的时候都放慢了脚步,或是干脆停下,等着韩信本部通过后,再从他使用的通道过河。
龙且感到自己的心跳加速,情不自禁地攥紧了拳头,观察着汉军各部的一举一动。
使者还问过龙且一句话,那就是以龙且看来,刘邦会更希望龙且还是韩信为齐王?这句话同样深深地打动了龙且。韩信从河内开始,已经一再露出叛意。正如项羽总对大家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不够忠诚,那能力越大害处也越大。龙且对项羽的说法很赞同,他相信刘邦也是一样。
暗地里比较过自己和韩信后,龙且发现其实自己是有很大优势的:龙且和韩信都是楚人;早在韩信投奔刘邦前,龙且就与刘邦相熟,攻打章邯的时候龙且对刘邦一直非常恭敬,相信自己当时严格服从命令的样子汉王还有很深的印象;最后,一旦招降了龙且,刘邦能得到一万八千楚军的助力,将来平定齐国根本不需要汉军再出力。
“我什么都比韩信强,”龙且在内心深处发出呐喊:“汉王当然会选我做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