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寻找未来班底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大明因我再启最新章节!
“自佟卜年案发至今,迁延不决,诸多大臣借此互相攻讦,朕多次严旨申斥,有些人却置若罔闻,朕只好将之革职,诸卿要引以为戒!”朱启明语气冰冷,对这些文官,他真恨不得全给赶回家!
“臣等遵旨!”
朱启明也知道这些人嘴上说着遵旨,事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于是警告道:“若日后再有无事生非互相攻讦者,一律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臣等谨记!”
朱启明才不相信这些人会谨记呢,但他现在也没辙,新贵还没有培养出来,只能继续依靠这些人管理国家。
“佟卜年等人的案件就依杨卿所言吧。”朱启明也懒得再细查,只想赶紧把这事了了,免得再有人搬弄是非。
杨东明领旨:“臣遵旨!”
解决了佟卜年的事情,朱启明再次将话题引向自己的预设话题:“朕自幼少读书,如今治国理政倍感吃力,因此朕决议即日起在养心殿读书,乾清宫在三大殿修复完成前将暂时作为朕与诸卿处理国事之地。”
朱启明所言虽于礼不合,但却符合现实,因此反对者也是寥寥无几。
然而搬到养心殿读书只是朱启明图谋的长远棋局的第一步,见没什么阻力,随即抛出第二步:“鉴于国事日艰,朕也不能只顾读书而误了国家大事,因此为了方便朕联络各位国之重臣,朕决定选几名年轻文士担任承事郎。”
朱启明本以为大臣们会群起反对,然而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殿内安安静静,群臣各有心事。
良久,才由叶向高首先出言:“皇上可有人选?”
原来在这等着呢!朱启明心中暗笑,看来这帮人知道自己主意已定,在事上争恐怕是争不过了,那还是争人吧,把与他们有关联的人送进去才是正途,毕竟谁都明白这个养心殿承事郎做好了以后肯定会前途无量。
虽没猜中他们这种反应,但朱启明还是考虑到了他们的想法,人选他还在“闭关”的时候就开始琢磨了,本想着用来保命的,现在看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这几个人说出来估计还能让双方都接受。
“朕确实有几个人选,诸卿可以议一议。”
叶向高再问:“敢问皇上,哪几人?”
“咳!”朱启明清了一下嗓子,多少有些忐忑地说道:“浙江提学佥事洪承畴、商丘知县孙传庭、赞画茅元仪、新科进士卢象升、张国维、孙之獬,以及怀远侯之孙常延龄共七人。”
朱启明为什么搞出这样一份名单呢?其实看看这七人的籍贯和背景就会明白为什么双方都能接受了。
排第一位的洪承畴是福建人,同为闽籍,在这个重视乡谊的时代,叶向高应该不会反对;第二位的孙传庭山西人,西北派系的朝臣多少会支持;第五位的张国维也是同理,浙党是齐楚浙同盟最有实力者,必须得考虑他们。
茅元仪和卢象升俱是南直隶人,南直隶是东林党的大本营,南直隶的士子多少跟东林党人会有所关联,即便现在不是东林党人,以东林党人的尿性,迟早也会被拉笼进去。但朱启明选这两个人,并不只是考虑到寻求东林党人的支持,茅元仪是孙承宗欣赏之人,选他是为了获得孙承宗支持;至于卢象升,这样的大神必须重用,没有原因!
第六位则完全是朱启明的恶趣味了,孙之獬谁不知道,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软骨头汉奸,“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提议者!朱启明第一次在新科进士的名单中见到这个名字时,一度想让锦衣卫杀了这个人,可最后还是放弃了。如今用孙之獬不仅是为了获得齐党的支持,也是为了养个搅屎棍,毕竟平衡才是政治的真谛。
最后一人常延龄,则是用来获得勋贵集团支持的,此时的勋贵集团虽然大多数没什么实权,但他们跟实权人物盘根错节的关系必须考虑,这个虽然排在最后一位,但却是朱启明成事的关键!
事实证明朱启明选的关键选对了,人选刚抛出来,英国公张维贤就站出来支持,随后其他几位勋贵也纷纷表示支持,勋贵集团早已沦为各种祭祀的工具人,如今突然获得这样关键的任命,他们自然非常乐见,虽不是自家孩子,但这却是一个好信号。
紧接着勋贵集团表示支持的是孙承宗,看到自己特别欣赏的茅元仪获得这样的任命,他也非常高兴。
邹元标一直给叶向高使眼色,然而“和泥圣手”叶向高却假装没看见,而且站到了支持的行列,只不过认为卢、张、孙三人新科进士,恐难当此任。
朱启明则笑着回应:“诸葛丞相出山前不也没做过官吏吗,叶首辅岂能以此度人?”
叶向高无言以对,只好不再提此事。
几位大佬纷纷表示支持,其他人也只好跟着赞同。
楚党成员因没有湖广人入选很是不满,但见浙、齐两党成员装聋作哑,一党之力根本翻不起什么花浪,只好忍气吞声,暗自记下此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同盟开始瓦解了,这也正是朱启明希望看到的。
议完这些事,时间已近中午,朱启明见邹元标三人明显已经有些站不住了,再次赐三人就坐,三人见木已成舟,就算再站三天也无济于事,只好乖乖领命。
解决了邹元标三个犟驴,朱启明“贴心”地为与会的群臣准备了午餐。
与皇帝共进午餐是当臣子的荣幸,谁也不会拒绝,可看着眼前家里仆人水平的餐食,没有几个大臣不皱眉头的。
朱启明看在眼里,微笑道:“怎么,诸卿不喜欢这午餐?”
群臣则齐声回道:“皇上圣眷,臣等岂敢!”
朱启明心知群臣口是心非,但也不好说什么,自顾自地吃起饭来。
简单的午餐过后,议事继续进行,群臣终于相信朱启明所言了,今天要议的事太多了,他们早已注意到了朱启明手中的小册子,看着才翻了一半,他们已经做好了继续在乾清宫吃晚饭的准备了。
“下一件事,最近不少朝臣上疏为辽东事出谋划策,朕心甚慰!朕曾听闻‘夷狄所畏中华者,火器也’,朕诚以为所言非虚。然火器者,泰西诸国最利,朕欲设‘西学馆’,聘西人,选才俊,习西学,强军队,争取早日平定辽东,重扬大明国威。”朱启明说的大义凛然,就是希望群臣少些反对的声音。
明朝后期西学东渐,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已经很多了,这些传教士入乡随俗,并潜心研究中国经史和伦理,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在同朝野名流交往的过程中,这些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又熟读汉文典籍的西方传教士,赢得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和信任,甚至很多大臣都接受洗礼成为教徒,因此朝野对西方传教士的态度多持欢迎态度。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反对,他们站在儒学立场,认为传教士对皇帝和中国的文化都很不尊重,甚至连西方历法都被认为破坏了道德秩序,正是这帮人促成了“南京教案”,一直到去年才算稍稍消停。
如今“南京教案”余波未了,朱启明重提要学习泰西技艺,群臣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多是与西方传教士有联系者;忧的是那些担心基督教影响儒学秩序者。
孙承宗是支持者,他首先开口:“皇上此举圣明,泰西诸国火器远胜大明火器,夷狄无不畏惧,若能习得其技艺,我大明将士将如虎添翼,所向无敌!”
内阁阁臣何宗彦则表示反对:“孙阁老所言谬也,泰西教士否定儒学,禁教民祭天、祭祖、拜孔圣先师,此乱我天朝纲常也,神宗显皇帝早已禁其在大明活动,如今又岂能再纵容他们!”
何宗彦明说孙承宗,实是反对朱启明,朱启明又怎会听不出来,好在他早有对策,不等孙承宗自辨,便开口道:“何卿所言不无道理,但吾师所言也是实话,若是有两全其美之策,何卿可支持朕否?”
“自佟卜年案发至今,迁延不决,诸多大臣借此互相攻讦,朕多次严旨申斥,有些人却置若罔闻,朕只好将之革职,诸卿要引以为戒!”朱启明语气冰冷,对这些文官,他真恨不得全给赶回家!
“臣等遵旨!”
朱启明也知道这些人嘴上说着遵旨,事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于是警告道:“若日后再有无事生非互相攻讦者,一律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臣等谨记!”
朱启明才不相信这些人会谨记呢,但他现在也没辙,新贵还没有培养出来,只能继续依靠这些人管理国家。
“佟卜年等人的案件就依杨卿所言吧。”朱启明也懒得再细查,只想赶紧把这事了了,免得再有人搬弄是非。
杨东明领旨:“臣遵旨!”
解决了佟卜年的事情,朱启明再次将话题引向自己的预设话题:“朕自幼少读书,如今治国理政倍感吃力,因此朕决议即日起在养心殿读书,乾清宫在三大殿修复完成前将暂时作为朕与诸卿处理国事之地。”
朱启明所言虽于礼不合,但却符合现实,因此反对者也是寥寥无几。
然而搬到养心殿读书只是朱启明图谋的长远棋局的第一步,见没什么阻力,随即抛出第二步:“鉴于国事日艰,朕也不能只顾读书而误了国家大事,因此为了方便朕联络各位国之重臣,朕决定选几名年轻文士担任承事郎。”
朱启明本以为大臣们会群起反对,然而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殿内安安静静,群臣各有心事。
良久,才由叶向高首先出言:“皇上可有人选?”
原来在这等着呢!朱启明心中暗笑,看来这帮人知道自己主意已定,在事上争恐怕是争不过了,那还是争人吧,把与他们有关联的人送进去才是正途,毕竟谁都明白这个养心殿承事郎做好了以后肯定会前途无量。
虽没猜中他们这种反应,但朱启明还是考虑到了他们的想法,人选他还在“闭关”的时候就开始琢磨了,本想着用来保命的,现在看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这几个人说出来估计还能让双方都接受。
“朕确实有几个人选,诸卿可以议一议。”
叶向高再问:“敢问皇上,哪几人?”
“咳!”朱启明清了一下嗓子,多少有些忐忑地说道:“浙江提学佥事洪承畴、商丘知县孙传庭、赞画茅元仪、新科进士卢象升、张国维、孙之獬,以及怀远侯之孙常延龄共七人。”
朱启明为什么搞出这样一份名单呢?其实看看这七人的籍贯和背景就会明白为什么双方都能接受了。
排第一位的洪承畴是福建人,同为闽籍,在这个重视乡谊的时代,叶向高应该不会反对;第二位的孙传庭山西人,西北派系的朝臣多少会支持;第五位的张国维也是同理,浙党是齐楚浙同盟最有实力者,必须得考虑他们。
茅元仪和卢象升俱是南直隶人,南直隶是东林党的大本营,南直隶的士子多少跟东林党人会有所关联,即便现在不是东林党人,以东林党人的尿性,迟早也会被拉笼进去。但朱启明选这两个人,并不只是考虑到寻求东林党人的支持,茅元仪是孙承宗欣赏之人,选他是为了获得孙承宗支持;至于卢象升,这样的大神必须重用,没有原因!
第六位则完全是朱启明的恶趣味了,孙之獬谁不知道,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软骨头汉奸,“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提议者!朱启明第一次在新科进士的名单中见到这个名字时,一度想让锦衣卫杀了这个人,可最后还是放弃了。如今用孙之獬不仅是为了获得齐党的支持,也是为了养个搅屎棍,毕竟平衡才是政治的真谛。
最后一人常延龄,则是用来获得勋贵集团支持的,此时的勋贵集团虽然大多数没什么实权,但他们跟实权人物盘根错节的关系必须考虑,这个虽然排在最后一位,但却是朱启明成事的关键!
事实证明朱启明选的关键选对了,人选刚抛出来,英国公张维贤就站出来支持,随后其他几位勋贵也纷纷表示支持,勋贵集团早已沦为各种祭祀的工具人,如今突然获得这样关键的任命,他们自然非常乐见,虽不是自家孩子,但这却是一个好信号。
紧接着勋贵集团表示支持的是孙承宗,看到自己特别欣赏的茅元仪获得这样的任命,他也非常高兴。
邹元标一直给叶向高使眼色,然而“和泥圣手”叶向高却假装没看见,而且站到了支持的行列,只不过认为卢、张、孙三人新科进士,恐难当此任。
朱启明则笑着回应:“诸葛丞相出山前不也没做过官吏吗,叶首辅岂能以此度人?”
叶向高无言以对,只好不再提此事。
几位大佬纷纷表示支持,其他人也只好跟着赞同。
楚党成员因没有湖广人入选很是不满,但见浙、齐两党成员装聋作哑,一党之力根本翻不起什么花浪,只好忍气吞声,暗自记下此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同盟开始瓦解了,这也正是朱启明希望看到的。
议完这些事,时间已近中午,朱启明见邹元标三人明显已经有些站不住了,再次赐三人就坐,三人见木已成舟,就算再站三天也无济于事,只好乖乖领命。
解决了邹元标三个犟驴,朱启明“贴心”地为与会的群臣准备了午餐。
与皇帝共进午餐是当臣子的荣幸,谁也不会拒绝,可看着眼前家里仆人水平的餐食,没有几个大臣不皱眉头的。
朱启明看在眼里,微笑道:“怎么,诸卿不喜欢这午餐?”
群臣则齐声回道:“皇上圣眷,臣等岂敢!”
朱启明心知群臣口是心非,但也不好说什么,自顾自地吃起饭来。
简单的午餐过后,议事继续进行,群臣终于相信朱启明所言了,今天要议的事太多了,他们早已注意到了朱启明手中的小册子,看着才翻了一半,他们已经做好了继续在乾清宫吃晚饭的准备了。
“下一件事,最近不少朝臣上疏为辽东事出谋划策,朕心甚慰!朕曾听闻‘夷狄所畏中华者,火器也’,朕诚以为所言非虚。然火器者,泰西诸国最利,朕欲设‘西学馆’,聘西人,选才俊,习西学,强军队,争取早日平定辽东,重扬大明国威。”朱启明说的大义凛然,就是希望群臣少些反对的声音。
明朝后期西学东渐,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已经很多了,这些传教士入乡随俗,并潜心研究中国经史和伦理,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在同朝野名流交往的过程中,这些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又熟读汉文典籍的西方传教士,赢得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和信任,甚至很多大臣都接受洗礼成为教徒,因此朝野对西方传教士的态度多持欢迎态度。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反对,他们站在儒学立场,认为传教士对皇帝和中国的文化都很不尊重,甚至连西方历法都被认为破坏了道德秩序,正是这帮人促成了“南京教案”,一直到去年才算稍稍消停。
如今“南京教案”余波未了,朱启明重提要学习泰西技艺,群臣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多是与西方传教士有联系者;忧的是那些担心基督教影响儒学秩序者。
孙承宗是支持者,他首先开口:“皇上此举圣明,泰西诸国火器远胜大明火器,夷狄无不畏惧,若能习得其技艺,我大明将士将如虎添翼,所向无敌!”
内阁阁臣何宗彦则表示反对:“孙阁老所言谬也,泰西教士否定儒学,禁教民祭天、祭祖、拜孔圣先师,此乱我天朝纲常也,神宗显皇帝早已禁其在大明活动,如今又岂能再纵容他们!”
何宗彦明说孙承宗,实是反对朱启明,朱启明又怎会听不出来,好在他早有对策,不等孙承宗自辨,便开口道:“何卿所言不无道理,但吾师所言也是实话,若是有两全其美之策,何卿可支持朕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