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 第166章 战国风云(19)
第166章 战国风云(19)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最新章节!
吕安对于弟弟的爱护非常有效, 姑且不论刚刚被命名为政的小孩儿怎么看待这个哥哥, 起码赵姬和异人是喜欢他喜欢的厉害, 还特地给他打包了些糕点糖果带走。
这些东西大多旁人此前送来的贺礼,都是各家的拿手点心, 在外头想买都买不到。赵姬现在不能吃这些不好克化的食物,就算是冬天, 糕点也耐不得放, 异人便干脆送给了看起来很能吃的吕小安。
不知道被人定义为很能吃的吕安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糕点眼睛都在发光, 但是最吸引他注意的还是赵姬做主送了他一罐柘浆,这是南边楚国的特产, 是属于国礼层次的产品, 价比黄金。送礼的人也是非常大方了,但更大方的是异人夫妇,居然就这么大手一挥送给吕安啦。
对于吕不韦夫妇的推拒, 异人非常豪爽得拍板定下了。
虽然口中不说, 但异人认为吕家一家都是他们的恩人 。如果没有先生的教导, 他哪有可能走到今日, 而赵姬在生产时候吕夫人有多尽心尽力赵姬同仆佣也同他说了,如果没有吕夫人看顾着赵姬这条命都未必能捡回来,异人对此非常感激。至于吕安那更是不提,毕竟是招福娃, 还给他招来了个大胖小子。
异人现在爱屋及乌, 对于吕家的好感度简直要爆棚, 他在一家人离开的时候还顺手塞了一袋子稻米过去, 说是给吕小安熬米汤喝。
米汤这东西养人,只是北方难得,别看这袋子米不多,若是前两年放到外面都能换上一匹驴子了,现在是不行了,赵国现在商品经济濒临崩溃,昂贵却量少的米在这里完全卖不出去,大家都宁可用同样的钱换更多的粟米回来。
市场没有需求商户当然也不会采购,这袋子米应当也是楚国那边送来的年礼。吕不韦大概心中有数,面上谢绝异人再送,便带着妻儿上了牛车。
虽说吕不韦拒绝,但异人还是送出了门,他看到吕安被吕不韦抱上牛车忽而轻声说道“先生乘坐马车之日想来不会再远了。”
吕不韦微微一愣,他拱手揖曰:“臣谢公子吉言。”
师生二人相视一眼,自有默契在。
吕安的稳重端庄没保持多久,刚到家他就缠着阿母要吃吃看这昂贵的柘浆,吕夫人当然不会拒绝儿子,不过为了儿子的小米牙齿着想,她只给儿子取了一勺兑水喝,并且坚定的拒绝了儿子将柘浆带去学院和师兄们分享的要求——从儿子连一块蜜块都只舍得分一点点给小公子吃来看,她觉得这些柘浆最后一定只会进儿子肚子。
震惊!
母亲您怎么可以不相信我!窝才不会那么做呢!吕夫人微笑着将儿子扒着柘浆坛子的小手一点点挪开。
在吃这一点上,她一点都不相信儿子,不但不信,隔日她就将儿子塞上了去上学的牛车。
哎,别说,儿子这存在,不在家怪想念的,但是在家时间久了还真是有些嫌弃呢,不过在儿子的软磨硬泡下,吕夫人给他带上一些稻米去荀卿那儿,这些稻米里头有一些是公子异人赏赐,也有一些是吕老太爷从卫国送来的。
卫国所在也是黄河以北,理论来说此处并不适宜种植水稻,不过吕安之前在家里头搞了一个修整冷田的实验,将这部分田地围了起来放水种植水稻。
这些土地主要是因为种植频率太高耗尽了养料,然而在蓄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水底很快就长出了一层毛茸茸的水藻,虽然还不至于立刻从冷田成为暖田的程度,但土壤的状况肉眼可见得开始转好。
另一方面,用普通施肥方法温养土地的效果亦是见了成效,吕老太爷头脑活络,他让人用极其廉价的价格购买了秦国不少地方的贫瘠土地,然后在当地用同样的方法开始治理。
秦国的土地管理比其余诸国要更为严格,但此前为了供应秦军数十万人的粮草,秦国国内的经济条件也在崩盘边缘。就算秦国再不喜欢商人,但在此时此刻也不得不妥协讨好这些能够帮忙供应粮草的群体。
加上在秦国还有吕不韦这一层谈不上特别有面子,好歹也能说几句话的关系在,这一收购进行得非常顺利。
吕老太爷其实还有些感到扼腕的。
吕家的流动资金大半都被吕不韦调动各方走动去了,他手上能动用的金钱不多,若非如此他就可以趁着这次千载良机在秦国多购买一些中上等田了。
但吕不韦却劝慰父亲买些劣等田也没事,不打眼。
老秦人特别记仇,现在你趁火打劫,他们只能微笑以待,等到老秦人这一口气喘回来了定然会想法子整治你。
秦国法律严苛,外乡人到了当地就算再适应也难免有个松懈的时候,届时岂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不如现在低调行事,先刷个好感度再说。
吕老太爷思考了下表示理解,然后挥挥手表示机会实在难得放过了太不舍的,于是将自己的棺材本掏了出来又买了一批劣等田。
吕不韦还能怎么办?他当然之后动用了当年在秦国埋下的关系网多方照顾啊。
秦国鼓励农耕,而且秦国的农具有不少已经实现了从青铜制到铁制的转换,如此环境下要整治当地土壤比起卫国反而要更为方便。
不过缺点是秦国在土地所有权上承认私有,但是秦国对于土地退化以及农耕亩产量的关注度以及掌控欲非常高。
虽说是你家的地,但是随便种种或者放着不种那也是不行的。
哪怕吕家购买的是劣等田,其中还有不少是产量微乎其微的田地,但在交接时候也明明白白写清楚了单位产量。当地负责来公证的小吏一听说吕家人买了地什么都不干就打算围起来蓄放水,两道浓眉立刻就打了结,一日后吕家负责采购的掌柜就被找过去谈心了。
在得知吕家这般做是为了养地,并且吕家的掌柜取出了一整套的工作笔记证明他们是有计划有谋算有把握的之后,这一事件立刻被层层上告,最后在五日后抵达了昭襄王的桌案上。
这在别的国家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在秦国无论是政令的通畅还是国家上层对于田地的关注程度都远超于其余诸国,而且秦国以郡县为基础单位的管理方式在信息的传递以及官吏的负责度有着绝对的优越性。
秦王嬴稷一字一句看过了递上来的竹简,并且立刻召集来了治粟内史以及一干负责农事的官吏探查其是否有可行之处,又过十日,由秦王亲自特批的准书下达到地方,吕家的农田改造就此拉开序幕。
不得不说秦王此举着实大胆,在他签发准书的时刻长平之战还未正式爆发,但当时秦国内部的存粮已经告罄,为了供应大军,秦国已经将地方府库内备灾的粮食全数调走。吕家所采购的虽然是劣等田,但劣等田也并非是一点产量也没有,若是寻常人,在如此关键之时都会选择求稳而不会求变,偏偏秦王却是愿意做这一场尝试。
这事丞相范雎有不同意见,他收集了吕家这段时间内购买的田产,并且将这部分田产往日产出调查出来并且汇总,那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字。
范雎将资料递到了秦王面前,他并非是针对吕家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作为一力向前线输送粮草的秦国丞相,他不支持如今进行这样的实验。
秦国的粮草来源是税收,诚然吕家已经表明在土地闲置的时候他们依然愿意上缴税费,乍一看秦国似乎没有损失,但是在无形中当地靠着这部分田地过活的佃农又要靠什么来吃饭?而当地的民粮失去了这部分田地的供应又会有怎样的波动?这些都是无形中的损失以及潜在的危险。
而且,这吕家是这几年忽然进入秦国的商人团体,此前只是进行货物的买卖,现在突然插手田产,还是这样大面积的田产,范雎不得不多想。
“臣非是不支持,”范雎恭敬道“只是臣实在是觉得此举风险太大,还请大王三思啊。”
“卿有所不知啊,”秦王嬴稷轻笑了一声,将范雎递上的奏书轻轻放在了桌案之上“你可知这吕家商人……有何背景?”
范雎一愣,在记忆中将朝中众人的亲缘关系,周边七国的关系全在脑子里头撸了一边,愣是没有得到灵感。
嬴稷对他不知情并不意外,他点了点桌案上的吕字“这是个卫国商人,不是大的魏国,是小的那个。”
“这个商人此前在咸阳多方走动,最后将关系通到了安国君后院里头……”
范雎面色骤然间一边,安国君就是太子,这小国商人将关系通到太子后院本不是件大事,但从大王口中说出来就是大事。
这人意图为何?
嬴稷摆摆手“莫要紧张,他只是插手了安国君立嗣一事。”
这还不让人紧张?范雎心跳都空了一拍。“这,这便是那公子异人的门客?”
“门客?怕是未必。”嬴稷年过六十,他在王位坐了四十余年,年虽已老,眼睛也有些花,心却看得透透的。
嬴稷子嗣众多,安国君本身是他的次子,太子在六年前去世,两年后他因自己年老,为了国家安定便将次子立为了太子。
安国君不是他的儿子中最得用的,相反,其资质平平,也毫无野心,只是他当年曾经在赵国做过人质,有一定的国家贡献,加上长子过逝后他便为长,身份也合适,嬴稷便将其扶持为太子,也算是名正言顺。
而在成为太子之后,安国君唯一的贡献就是不停得给老赢家开枝散叶……嬴稷对这个儿子自然是不满的,教也教了,骂也骂了愣是没有长进,他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便将目光留在了孙子辈身上。
很可惜的是,安国君的子嗣数量虽多,质量却也不高,歹竹也未出好笋。
关于儿子后院里头的那些事,嬴稷根本就懒得去管,不过此前儿子忽然立嗣的消息传来,才让嬴稷侧目了下。
安国君立嗣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立嗣这说法颇为暧昧,说是继承人,却没开宗庙也没正式公文公布,更不曾向宗主——也就是他的父亲请封,有些暧昧不清的意思。但安国君毕竟是太子,总不见得只是随口一说。
有的人说这是安国君深谋远虑,公子异人毕竟还在与秦国交战的赵国,如果正式册封了那么秦国送给赵国的人质就成为了皇位继承人,和现在作为太子的某一个儿子的情况完全不同。
安国君不为儿子正式请封,便是为了留一个转圜余地云云。
但就嬴稷对自己的了解看来,这些人都高估他了。
太子无非就是随口应了自己的夫人,但转头来又有些反悔便是了。
但嬴稷倒是对这个孙子有了些期待,能够把主意动到华阳身上的公子不少,能够成功的……却只有这一个。
也算是有些手段。
他没有对儿子的举动有表态,便是想要看看这个孙子能不能靠着自己从赵国回来。能靠着自己回来,起码谋略胆气就合格了一半。
当然,虽说不管,他对孙子的情况也是有所调查,吕不韦这个名字便借此入了他眼。现在吕家人来秦国采买土地的举动一联系上,嬴稷心中就有了几分数目。
他有些好奇,也有些期待着吕不韦会如何作为了。
秦王的心理活动下头众人自是不知,他们仅知晓吕家的田地被批准了下来允许他们进行试验,当然,田税还是要照常缴纳。
吕家采购的田地虽然大部分是劣等田但也有良莠不一的,有些是土质问题,有些是盐碱化,也有些是失了肥力,情况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
情况比较好的几块盐碱地在反复冲刷,又蓄水养了半年后上层土壤中的盐分基本已经被冲刷干净。拌肥反复耕耘翻晒后这片地踩着雨季的尾巴被-插入了秧苗。
没错,吕家人将旱田彻底改造成了水田。
这块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是靠近河道,地下水位高,又是迎风口,土表蒸腾作用剧烈,这里的土壤又是壤质土,表层土被风吹干,土壤毛管将地下水抽上来供给表面,水分被蒸发了,盐分自然就积累起来。
——当然,这些人不知道这些道理,他们只是根据治理的册子上面写的种种特质进行分析,以此判断该如何治理。
其实很简单,地下水位高又是壤质土,附近还有河水可以引灌,只要好好处理排水措施,就是水稻田的最佳用地。
水稻田会保证土壤表面的湿润积水,便是蒸腾效果再激烈,盐分堆积再巨大,一放水一引水就可以轻松解决。
而且水稻本身就是轻微耐碱的植物,毛管运输又是双向的,表层土湿润,毛管就会将水分向地下传输,时间久了反而会将土层下的盐分渐渐冲淡。
这里的人没有想到这一点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此处是黄河以北,平常的农作物均是以粟、菽为主,尤其是这几年秦军频繁作战,当地青壮年被大量抽调。人口短缺之下自然只能种植耐寒、可以糙养的粟了。
水稻这种需要精耕细作频繁伺候的植物自然不在他们的种植名单里头。
当地乡民看着这帮子人候着背弯着腰排成一排将秧苗插入水田中的时候都惊呆了,而等看到了这些稻米居然真的在这片“破田”中长成结果,并且就这块土地的质量来说有了个能够称得上大丰收的结果后更是骚动不已。
吕家人可没有管这些日日在他们田地边上绕来绕去观察的老秦人,他们快马加鞭将这批米粮送去了卫国,吕老太爷收到之后立刻一键转发,送去了儿子那,并且去信将大孙子夸了一通,还很夸张得说这是他吃过的最香的大米。
吕不韦看完信后十分淡定,他悄悄昧下这封写满了老父亲对孙子夸耀之词和对自己百般嫌弃的信件,(吕不韦:儿子还小,被这么夸要是骄傲了就不好啦)却将这些可以说是吕安奋斗结果的大米都让吕安带去了学舍。
送行时候吕不韦表情深沉得对儿子说白米养人,让他记得和师兄弟们还有先生共同分享这份快乐。
而不知情的吕安……
他用这些米做了麦芽糖。
没错,在打滚撒娇讨要柘浆不成之后,吕小安撸起了袖子开始自己动手啦!
……主要动手的还是他师兄,吕小安还没有灶台高呢。
吕安对于弟弟的爱护非常有效, 姑且不论刚刚被命名为政的小孩儿怎么看待这个哥哥, 起码赵姬和异人是喜欢他喜欢的厉害, 还特地给他打包了些糕点糖果带走。
这些东西大多旁人此前送来的贺礼,都是各家的拿手点心, 在外头想买都买不到。赵姬现在不能吃这些不好克化的食物,就算是冬天, 糕点也耐不得放, 异人便干脆送给了看起来很能吃的吕小安。
不知道被人定义为很能吃的吕安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糕点眼睛都在发光, 但是最吸引他注意的还是赵姬做主送了他一罐柘浆,这是南边楚国的特产, 是属于国礼层次的产品, 价比黄金。送礼的人也是非常大方了,但更大方的是异人夫妇,居然就这么大手一挥送给吕安啦。
对于吕不韦夫妇的推拒, 异人非常豪爽得拍板定下了。
虽然口中不说, 但异人认为吕家一家都是他们的恩人 。如果没有先生的教导, 他哪有可能走到今日, 而赵姬在生产时候吕夫人有多尽心尽力赵姬同仆佣也同他说了,如果没有吕夫人看顾着赵姬这条命都未必能捡回来,异人对此非常感激。至于吕安那更是不提,毕竟是招福娃, 还给他招来了个大胖小子。
异人现在爱屋及乌, 对于吕家的好感度简直要爆棚, 他在一家人离开的时候还顺手塞了一袋子稻米过去, 说是给吕小安熬米汤喝。
米汤这东西养人,只是北方难得,别看这袋子米不多,若是前两年放到外面都能换上一匹驴子了,现在是不行了,赵国现在商品经济濒临崩溃,昂贵却量少的米在这里完全卖不出去,大家都宁可用同样的钱换更多的粟米回来。
市场没有需求商户当然也不会采购,这袋子米应当也是楚国那边送来的年礼。吕不韦大概心中有数,面上谢绝异人再送,便带着妻儿上了牛车。
虽说吕不韦拒绝,但异人还是送出了门,他看到吕安被吕不韦抱上牛车忽而轻声说道“先生乘坐马车之日想来不会再远了。”
吕不韦微微一愣,他拱手揖曰:“臣谢公子吉言。”
师生二人相视一眼,自有默契在。
吕安的稳重端庄没保持多久,刚到家他就缠着阿母要吃吃看这昂贵的柘浆,吕夫人当然不会拒绝儿子,不过为了儿子的小米牙齿着想,她只给儿子取了一勺兑水喝,并且坚定的拒绝了儿子将柘浆带去学院和师兄们分享的要求——从儿子连一块蜜块都只舍得分一点点给小公子吃来看,她觉得这些柘浆最后一定只会进儿子肚子。
震惊!
母亲您怎么可以不相信我!窝才不会那么做呢!吕夫人微笑着将儿子扒着柘浆坛子的小手一点点挪开。
在吃这一点上,她一点都不相信儿子,不但不信,隔日她就将儿子塞上了去上学的牛车。
哎,别说,儿子这存在,不在家怪想念的,但是在家时间久了还真是有些嫌弃呢,不过在儿子的软磨硬泡下,吕夫人给他带上一些稻米去荀卿那儿,这些稻米里头有一些是公子异人赏赐,也有一些是吕老太爷从卫国送来的。
卫国所在也是黄河以北,理论来说此处并不适宜种植水稻,不过吕安之前在家里头搞了一个修整冷田的实验,将这部分田地围了起来放水种植水稻。
这些土地主要是因为种植频率太高耗尽了养料,然而在蓄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水底很快就长出了一层毛茸茸的水藻,虽然还不至于立刻从冷田成为暖田的程度,但土壤的状况肉眼可见得开始转好。
另一方面,用普通施肥方法温养土地的效果亦是见了成效,吕老太爷头脑活络,他让人用极其廉价的价格购买了秦国不少地方的贫瘠土地,然后在当地用同样的方法开始治理。
秦国的土地管理比其余诸国要更为严格,但此前为了供应秦军数十万人的粮草,秦国国内的经济条件也在崩盘边缘。就算秦国再不喜欢商人,但在此时此刻也不得不妥协讨好这些能够帮忙供应粮草的群体。
加上在秦国还有吕不韦这一层谈不上特别有面子,好歹也能说几句话的关系在,这一收购进行得非常顺利。
吕老太爷其实还有些感到扼腕的。
吕家的流动资金大半都被吕不韦调动各方走动去了,他手上能动用的金钱不多,若非如此他就可以趁着这次千载良机在秦国多购买一些中上等田了。
但吕不韦却劝慰父亲买些劣等田也没事,不打眼。
老秦人特别记仇,现在你趁火打劫,他们只能微笑以待,等到老秦人这一口气喘回来了定然会想法子整治你。
秦国法律严苛,外乡人到了当地就算再适应也难免有个松懈的时候,届时岂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不如现在低调行事,先刷个好感度再说。
吕老太爷思考了下表示理解,然后挥挥手表示机会实在难得放过了太不舍的,于是将自己的棺材本掏了出来又买了一批劣等田。
吕不韦还能怎么办?他当然之后动用了当年在秦国埋下的关系网多方照顾啊。
秦国鼓励农耕,而且秦国的农具有不少已经实现了从青铜制到铁制的转换,如此环境下要整治当地土壤比起卫国反而要更为方便。
不过缺点是秦国在土地所有权上承认私有,但是秦国对于土地退化以及农耕亩产量的关注度以及掌控欲非常高。
虽说是你家的地,但是随便种种或者放着不种那也是不行的。
哪怕吕家购买的是劣等田,其中还有不少是产量微乎其微的田地,但在交接时候也明明白白写清楚了单位产量。当地负责来公证的小吏一听说吕家人买了地什么都不干就打算围起来蓄放水,两道浓眉立刻就打了结,一日后吕家负责采购的掌柜就被找过去谈心了。
在得知吕家这般做是为了养地,并且吕家的掌柜取出了一整套的工作笔记证明他们是有计划有谋算有把握的之后,这一事件立刻被层层上告,最后在五日后抵达了昭襄王的桌案上。
这在别的国家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在秦国无论是政令的通畅还是国家上层对于田地的关注程度都远超于其余诸国,而且秦国以郡县为基础单位的管理方式在信息的传递以及官吏的负责度有着绝对的优越性。
秦王嬴稷一字一句看过了递上来的竹简,并且立刻召集来了治粟内史以及一干负责农事的官吏探查其是否有可行之处,又过十日,由秦王亲自特批的准书下达到地方,吕家的农田改造就此拉开序幕。
不得不说秦王此举着实大胆,在他签发准书的时刻长平之战还未正式爆发,但当时秦国内部的存粮已经告罄,为了供应大军,秦国已经将地方府库内备灾的粮食全数调走。吕家所采购的虽然是劣等田,但劣等田也并非是一点产量也没有,若是寻常人,在如此关键之时都会选择求稳而不会求变,偏偏秦王却是愿意做这一场尝试。
这事丞相范雎有不同意见,他收集了吕家这段时间内购买的田产,并且将这部分田产往日产出调查出来并且汇总,那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字。
范雎将资料递到了秦王面前,他并非是针对吕家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作为一力向前线输送粮草的秦国丞相,他不支持如今进行这样的实验。
秦国的粮草来源是税收,诚然吕家已经表明在土地闲置的时候他们依然愿意上缴税费,乍一看秦国似乎没有损失,但是在无形中当地靠着这部分田地过活的佃农又要靠什么来吃饭?而当地的民粮失去了这部分田地的供应又会有怎样的波动?这些都是无形中的损失以及潜在的危险。
而且,这吕家是这几年忽然进入秦国的商人团体,此前只是进行货物的买卖,现在突然插手田产,还是这样大面积的田产,范雎不得不多想。
“臣非是不支持,”范雎恭敬道“只是臣实在是觉得此举风险太大,还请大王三思啊。”
“卿有所不知啊,”秦王嬴稷轻笑了一声,将范雎递上的奏书轻轻放在了桌案之上“你可知这吕家商人……有何背景?”
范雎一愣,在记忆中将朝中众人的亲缘关系,周边七国的关系全在脑子里头撸了一边,愣是没有得到灵感。
嬴稷对他不知情并不意外,他点了点桌案上的吕字“这是个卫国商人,不是大的魏国,是小的那个。”
“这个商人此前在咸阳多方走动,最后将关系通到了安国君后院里头……”
范雎面色骤然间一边,安国君就是太子,这小国商人将关系通到太子后院本不是件大事,但从大王口中说出来就是大事。
这人意图为何?
嬴稷摆摆手“莫要紧张,他只是插手了安国君立嗣一事。”
这还不让人紧张?范雎心跳都空了一拍。“这,这便是那公子异人的门客?”
“门客?怕是未必。”嬴稷年过六十,他在王位坐了四十余年,年虽已老,眼睛也有些花,心却看得透透的。
嬴稷子嗣众多,安国君本身是他的次子,太子在六年前去世,两年后他因自己年老,为了国家安定便将次子立为了太子。
安国君不是他的儿子中最得用的,相反,其资质平平,也毫无野心,只是他当年曾经在赵国做过人质,有一定的国家贡献,加上长子过逝后他便为长,身份也合适,嬴稷便将其扶持为太子,也算是名正言顺。
而在成为太子之后,安国君唯一的贡献就是不停得给老赢家开枝散叶……嬴稷对这个儿子自然是不满的,教也教了,骂也骂了愣是没有长进,他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便将目光留在了孙子辈身上。
很可惜的是,安国君的子嗣数量虽多,质量却也不高,歹竹也未出好笋。
关于儿子后院里头的那些事,嬴稷根本就懒得去管,不过此前儿子忽然立嗣的消息传来,才让嬴稷侧目了下。
安国君立嗣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立嗣这说法颇为暧昧,说是继承人,却没开宗庙也没正式公文公布,更不曾向宗主——也就是他的父亲请封,有些暧昧不清的意思。但安国君毕竟是太子,总不见得只是随口一说。
有的人说这是安国君深谋远虑,公子异人毕竟还在与秦国交战的赵国,如果正式册封了那么秦国送给赵国的人质就成为了皇位继承人,和现在作为太子的某一个儿子的情况完全不同。
安国君不为儿子正式请封,便是为了留一个转圜余地云云。
但就嬴稷对自己的了解看来,这些人都高估他了。
太子无非就是随口应了自己的夫人,但转头来又有些反悔便是了。
但嬴稷倒是对这个孙子有了些期待,能够把主意动到华阳身上的公子不少,能够成功的……却只有这一个。
也算是有些手段。
他没有对儿子的举动有表态,便是想要看看这个孙子能不能靠着自己从赵国回来。能靠着自己回来,起码谋略胆气就合格了一半。
当然,虽说不管,他对孙子的情况也是有所调查,吕不韦这个名字便借此入了他眼。现在吕家人来秦国采买土地的举动一联系上,嬴稷心中就有了几分数目。
他有些好奇,也有些期待着吕不韦会如何作为了。
秦王的心理活动下头众人自是不知,他们仅知晓吕家的田地被批准了下来允许他们进行试验,当然,田税还是要照常缴纳。
吕家采购的田地虽然大部分是劣等田但也有良莠不一的,有些是土质问题,有些是盐碱化,也有些是失了肥力,情况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
情况比较好的几块盐碱地在反复冲刷,又蓄水养了半年后上层土壤中的盐分基本已经被冲刷干净。拌肥反复耕耘翻晒后这片地踩着雨季的尾巴被-插入了秧苗。
没错,吕家人将旱田彻底改造成了水田。
这块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是靠近河道,地下水位高,又是迎风口,土表蒸腾作用剧烈,这里的土壤又是壤质土,表层土被风吹干,土壤毛管将地下水抽上来供给表面,水分被蒸发了,盐分自然就积累起来。
——当然,这些人不知道这些道理,他们只是根据治理的册子上面写的种种特质进行分析,以此判断该如何治理。
其实很简单,地下水位高又是壤质土,附近还有河水可以引灌,只要好好处理排水措施,就是水稻田的最佳用地。
水稻田会保证土壤表面的湿润积水,便是蒸腾效果再激烈,盐分堆积再巨大,一放水一引水就可以轻松解决。
而且水稻本身就是轻微耐碱的植物,毛管运输又是双向的,表层土湿润,毛管就会将水分向地下传输,时间久了反而会将土层下的盐分渐渐冲淡。
这里的人没有想到这一点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此处是黄河以北,平常的农作物均是以粟、菽为主,尤其是这几年秦军频繁作战,当地青壮年被大量抽调。人口短缺之下自然只能种植耐寒、可以糙养的粟了。
水稻这种需要精耕细作频繁伺候的植物自然不在他们的种植名单里头。
当地乡民看着这帮子人候着背弯着腰排成一排将秧苗插入水田中的时候都惊呆了,而等看到了这些稻米居然真的在这片“破田”中长成结果,并且就这块土地的质量来说有了个能够称得上大丰收的结果后更是骚动不已。
吕家人可没有管这些日日在他们田地边上绕来绕去观察的老秦人,他们快马加鞭将这批米粮送去了卫国,吕老太爷收到之后立刻一键转发,送去了儿子那,并且去信将大孙子夸了一通,还很夸张得说这是他吃过的最香的大米。
吕不韦看完信后十分淡定,他悄悄昧下这封写满了老父亲对孙子夸耀之词和对自己百般嫌弃的信件,(吕不韦:儿子还小,被这么夸要是骄傲了就不好啦)却将这些可以说是吕安奋斗结果的大米都让吕安带去了学舍。
送行时候吕不韦表情深沉得对儿子说白米养人,让他记得和师兄弟们还有先生共同分享这份快乐。
而不知情的吕安……
他用这些米做了麦芽糖。
没错,在打滚撒娇讨要柘浆不成之后,吕小安撸起了袖子开始自己动手啦!
……主要动手的还是他师兄,吕小安还没有灶台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