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毕自严:要按住,不能扩大化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毕师,听到了?”
没有理会当众落井下石的崔呈秀,朱由校从地上抽出了长枪,看着眼前的毕自严。
“陛下,臣请诛此四人三族,以儆效尤1
不待毕自严回答,就听到他身后的韩爌出声道。
“此四人朋比为奸,意图谋反,臣请亲赴南直隶彻查此案。”
“你?”
不屑的看向出声的韩爌,朱由校的嘴角露出一抹嘲讽。
“你一辈子都在翰林院,蒙父皇特擢,才得以入阁,你有什么资格去查此案。”
这一刻,朱由校终于撕开了他长久以来的伪装,演都不演了,直接将对韩爌,或者说对词臣的厌恶表现在了脸上。
“除了会写些锦绣文章,你还能做什么。”
说着,朱由校从毕自严的身前将长枪拔了出来,从袖中摸出一块手帕,擦拭着枪头。
“朕登基不足一年,南直隶就出此狂妄之徒,毕师觉得,朕是不是应该亲自南下,去看看?”
“陛下,此事情由内阁、六部、东厂、锦衣卫彻查,无需陛下南巡。”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连忙出声道。
“东林书院僭越使用金丝楠木,图谋不轨已为事实,臣请亲自督办此案。”
“毕师在入京前,一直都在陕西任官,对于此事知道的想来不多。而且,毕师是首辅,肩上担着天下万民,怎能因一些宵小误了大局呢?”
说着,朱由校抬头看向人群。
“刚才谁说东林书院谋反的,站出来。”
“臣,臣崔呈秀恭请圣安。”
听到皇帝的话,本来还在遭受周边同僚眼神的千刀万剐的崔呈秀连忙站起来,来到了皇帝身前跪下。
“你就是崔呈秀埃”
看着这个历史上魏忠贤的五虎之首,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好,很有精神。
只是简单的看了他一眼后,朱由校转头道。
“许显纯。”
“臣在。”
听到皇帝的话音,一直候在旧衙门外的许显纯连忙出声道。
“你和这个,崔什么,崔呈秀是吧,你和他一起带人南下,去将此案给朕查一查吧,看看刘一燝与邹元标两人,致仕之后不老实回乡,聚在东林书院搞什么阴谋诡计呢。”
“臣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许显纯眼神中闪过一抹红光,而后到。
“启奏陛下,臣手下无精干之人,请调饕餮署千户田尔耕协助微臣。”
“准了。”
听到熟悉的人名,朱由校点了点头。
“臣谢陛下隆恩。”
此时,得到了皇帝任命的崔呈秀根本就没注意到皇帝的表现,连忙磕头谢恩。
“刘时敏。”
“奴婢在。”
闻言,早已是心惊肉跳的刘时敏连忙出声应道。
“在北红门外面,放个大箱子,向天下征集,有关东林书院逆党的情报。”
“奴婢遵旨。”
“陛下1
听到皇帝的做法,毕自严瞪大了眼睛。
“毕师。”
没有理会毕自严,朱由校自顾自的说到。
“豹韬卫的前后两营,快回来了,内阁要准备好银币以为犒赏。”
说着,朱由校随手将长枪扛在肩上,向着旧衙门走去。
“就这样吧,都散了,回衙处理公务吧。”
“陛下1
“臣请陛下三思1
看着自顾自离去的皇帝,在场的文臣纷纷高喊了起来。
皇帝的动作,太震撼人心了。
让人在北红门外放箱子,征集情报,这就是明摆着告诉在场文官们,官场大乱斗开始了。
接下来的朝堂,必然是相互攻讦,往死里斗。
“散了,都散了1
就在一众文官们还在狼号鬼哭之时,一众锦衣卫上前,开始将聚集在这里的文官进行驱散。
“完了,完了。”
身体抖的跟筛糠似的,看着一个个被赶走的文官,韩爌嘴里喃喃道。
“我举告!我举告和顾宪成一伙的贼首高攀龙如今就在京城1
就在此时,突然人群中传出一声惊叫。
“东林书院是顾宪成修的,但现在顾宪成已经死了,东林书院的山长是高攀龙1
“东林书院是顾宪成修的,和高公没有关系。”
耳边传来一声声举告与辩驳,韩爌此时脸上的表情都已经凝固。
往日和东林有龌龊的人,这个时候都已经开始了进攻。
“毕公,要让陛下将那个箱子收回去埃”
站在毕自严的身侧,徐光启劝说道。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那个箱子若是真的放在北红门外面,那朝堂之上。。。”
“对埃”
顺着徐光启的话,袁世振也开口到。
“难不成,我等要眼睁睁的看着我大明出索元礼与来俊臣嘛。”
“方才,陛下说豹韬卫前后两营要回京了,让内阁准备好银币,等待犒赏。”
就在这时候,周应秋站在一旁,冷冷的道。
“陛下是在告诉我们,或者说告诉某些人,如果乱来,陛下随手可覆。”
“要知道,豹韬卫回来的那两营兵马,可都是和建奴血战的精兵,而且兵部没有调兵权。”
说着,周应秋摇了摇头。
“东林书院之事,陛下动真火了,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去当那个出头鸟了。”
“东林书院僭越行事,为何要说谋反呢?”
听到周应秋的话,孙如游不解的问到。
他是浙江余姚人,不是东林成员,真要论,属于浙党。
对于谋反这种罪名的后果,在场其他人不知道,但孙如游却是最清楚一个。
因为他家祖上遇到过!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杀其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孙燧与江西按察副使许逵。
当然,宁王造反就是闹剧,反手就让南赣巡抚王守仁连带着当地盗贼一起给平了。
正德十五年,江西守臣将孙燧的事迹上奏朝廷,没有得到批复。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正德正领着大军搁外面浪呢,朝廷那边儿没人能拿主意。
然后,正德就嘎了,一直到嘉靖入京后,才给孙燧礼部尚书官衔,谥号忠烈。
祖上亲自经历过一场正儿八经的谋反之事,孙如游深刻的知道,这罪名下去,真的是要下重犁了,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掉脑袋。
“严嵩多少岁被罢的相?”
看向孙如游,周应秋好笑的问到。
“八十四岁。” 对于周应秋的话,孙如游有些不解,但还是回答道。
你拿这个来问礼部尚书,是不是太看不起人了。
“那严嵩是多少岁死的,死之前是个什么样呢?”
听到孙如游的话,周应秋又问到。
“被贬两年之后,寄食墓舍以死。”
闻言,孙如游当即到。
严嵩是奸臣,这是大明的政治正确,对于这种奸臣怎么死的,大明早就传开了。
“一个皇帝信重,任内阁首辅二十多年,朝中党羽无数的人,被罢后沦落到寄食墓舍,都不敢前去向旧友寻求接济。”
看着孙如游,周应秋完全就可以说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他刘一燝与邹元标两人,致仕之后不返乡养老,是怎么敢在东林书院教书的1
说着,周应秋若有所指的环视了围在他们这些高官身侧的众人。
“陛下对朝堂上的争斗,洞若观火,如今的朝堂重臣,从毕阁老到六部九卿,哪一个不是孤臣。”
“慎言,慎言。”
挥手打断了周应秋接下来的话,毕自严上前,拉着对方的胳膊就向外面走去。
见状,户部尚书袁世振和工部尚书徐光启也跟了上去。
再说下去,这厮就要将东林党摆到明面上来了。
在旧衙门外面,说这些话,周应秋就是在给皇帝表忠心。
他的这些话,给皇帝说没问题,但若是说给朝堂上的同僚,则无疑于会激化朝堂上的矛盾。
拉着周应秋上了自己的马车,毕自严就表情严肃的看向对方道。
“如此明火执仗的清理东林,你就不担心朝堂上人人自危吗?”
“谁危谁辞官,大明什么时候缺少当官儿的了。”
听到毕自严顾全大局的话,周应秋摇了摇头,无所谓的道。
“这话说的在理。”
刚刚进入马车的袁世振闻言,当即开口对周应秋表示附和,而后他话头一转道。
“我担心,那个箱子若是立起来,陛下恐怕就会控制不住局势了。”
“你是指?”
闻言,周应秋看向对方道。
“担心有人诬告?”
“不错。”
点了点头,袁世振感叹的开口道。
“垂拱二年,武后令制铜匦,置于洛阳宫城前,分为延恩(献赋颂、谋求仕途者投之)、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伸冤(有冤抑者投之)、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四匦,纳天下表疏。”
“然,很快这铜匦就成了构陷之所,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人纷纷告密惑上,能活着走出丽景门的,百者无一。即便是如狄仁杰这般贤相,都要借狱吏之笔墨,撕被褥为纸张,由其子狄光远向武后诉冤。”
“此等残酷景象,若是出现在我大明,我思之极恐埃”
“这也是我所担心的。”
听完袁世振的话,毕自严点头赞同道。
“昔年,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振臂高呼,从者不知繁几,我即便在陕西也有所耳闻。如今顾宪成虽已亡故,但若是有人起了心思,恐怕不知要有多少人牵扯其中埃”
“陛下不欲我参与此事,我就不便再多做过问。”
看向周应秋,毕自严道。
“韩辅想要提督,被陛下斥责,此事恐怕要你来做了。”
“毕阁老的意思是?”
闻言,周应秋看向毕自言,有些摸不准。
“只问首犯,从者不论。”
看着周应秋,毕自严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如今,大明百废待兴,经不起大的风浪了,若是将东林之事翻出来,恐怕朝堂非得被搅个天翻地覆。”
“此事,恐怕还需陛下点头,你我二人,无权定夺埃”
思考了一下毕自严的意思,周应秋摇头到。
他还没琢磨清楚皇帝的态度,不好说东林书院的事情怎么处理。
“陛下虽欲兴起大案,但尚且理智。”
就在这时,上了车后一直沉默的工部尚书徐光启开口道。
“我方才回想了一下,陛下连那个崔呈秀的名字都没往心里去,恐怕并不想株连。”
“在北红门外放置箱子之事,与其说是要人举告,不如说是给某些人的警告。”
“愿闻其详?”
听到徐光启的话,毕自严等三人都将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
“如今,东厂提督魏忠贤尚在无锡,如陛下真欲兴起大案,直接下诏令之查抄即可,为何要将虎骧卫的调配之权给他,同时还要另派人手,前去查处呢?南直隶镇守太监王诚虽然疯了,但魏国公尚在。”
“陛下传来的圣旨,诸位想来也是听了,魏国公世子牵扯到了盗铸银币案中,以陛下诏令,盗铸银币者死,家属流放琼州。如今,陛下并未下诏惩处魏国公,想来是有深意的。”
“我就不信,魏国公控制不住南京的守军,朝廷想要惩处一窝逆贼,居然需要调外兵坐镇。”
说着,徐光启坐正身体,开始分析。
“其二,诸位可还记得半旬前,我等想要从北清河船厂查李三才,周尚书推荐的李征仪与吴亮嗣二人?”
不待众人回答,徐光启就自顾自的道。
“曾有人弹劾李三才盗用皇木,其二人前去查处,但并未找到被盗皇木,哪事也就不了了之。我曾经查阅工部所留库档,万历万历三十七年,朝廷重修乾清宫之时,就是漕运总督李三才负责将大料运入京中。”
“顾宪成与李三才相交莫逆,李三才曾数次推荐顾宪成,但都为先帝所不顾。而金丝楠木只产于西南深山之中,为方便运输,都是将木材先运至南京,再通过运河北上,存于神木厂。”
“顾宪成所修东林书院的那二十二根金丝楠木,恐怕就是当年李三才所盗,没有被查出来的皇木。”
“有道理。”
闻言,周应秋第一个表示赞同,而后看向徐光启道。
“你的意思是,陛下此举,依旧是冲着李三才去的?”
“不,就是冲着东林党去的。”
这时,毕自严开口打断道。
“就如你所说,陛下对朝堂争斗洞若观火。”
说着,毕自严看着三人道。
“我今日之言,你们谁都别告诉。”
“毕阁老放心。”
闻言,几个人当即保证道。
“一定不会让第五个人知道。”
“那日,我与袁可立、王三善三人,被陛下特擢升官,点为讲筵官,我等在南海子谢恩之时,陛下装醉试探我三人。”
“借着醉意,陛下说出了朝堂之上的齐、楚、浙、昆、宣诸党。”
“而对东林,陛下更是忌惮非常,连他们整日挂在嘴边的驱邪用正、众正盈朝这八个字都知道。”
“嘶~”
听到毕自严的话,周应秋三人同时化身空调,倒吸一口凉气。
这种感觉,不亚于明初朱元璋恐吓国子监祭酒宋讷之举(就锦衣卫给作画那事儿)。
皇帝能察觉到朝堂上的党争,这很正常。
但能说出驱邪用正、众正盈朝这八个字,就已经表现出了无边的杀意。
东林党的行动纲领,在皇权面前,完全就是取死之道。
往轻说叫谋权,深究起来就是谋反。
最终,还是身为吏部尚书的周应秋第一个出声感叹。
“陛下能忍到今日才发作,太隐忍了。”(本章完)
“毕师,听到了?”
没有理会当众落井下石的崔呈秀,朱由校从地上抽出了长枪,看着眼前的毕自严。
“陛下,臣请诛此四人三族,以儆效尤1
不待毕自严回答,就听到他身后的韩爌出声道。
“此四人朋比为奸,意图谋反,臣请亲赴南直隶彻查此案。”
“你?”
不屑的看向出声的韩爌,朱由校的嘴角露出一抹嘲讽。
“你一辈子都在翰林院,蒙父皇特擢,才得以入阁,你有什么资格去查此案。”
这一刻,朱由校终于撕开了他长久以来的伪装,演都不演了,直接将对韩爌,或者说对词臣的厌恶表现在了脸上。
“除了会写些锦绣文章,你还能做什么。”
说着,朱由校从毕自严的身前将长枪拔了出来,从袖中摸出一块手帕,擦拭着枪头。
“朕登基不足一年,南直隶就出此狂妄之徒,毕师觉得,朕是不是应该亲自南下,去看看?”
“陛下,此事情由内阁、六部、东厂、锦衣卫彻查,无需陛下南巡。”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连忙出声道。
“东林书院僭越使用金丝楠木,图谋不轨已为事实,臣请亲自督办此案。”
“毕师在入京前,一直都在陕西任官,对于此事知道的想来不多。而且,毕师是首辅,肩上担着天下万民,怎能因一些宵小误了大局呢?”
说着,朱由校抬头看向人群。
“刚才谁说东林书院谋反的,站出来。”
“臣,臣崔呈秀恭请圣安。”
听到皇帝的话,本来还在遭受周边同僚眼神的千刀万剐的崔呈秀连忙站起来,来到了皇帝身前跪下。
“你就是崔呈秀埃”
看着这个历史上魏忠贤的五虎之首,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好,很有精神。
只是简单的看了他一眼后,朱由校转头道。
“许显纯。”
“臣在。”
听到皇帝的话音,一直候在旧衙门外的许显纯连忙出声道。
“你和这个,崔什么,崔呈秀是吧,你和他一起带人南下,去将此案给朕查一查吧,看看刘一燝与邹元标两人,致仕之后不老实回乡,聚在东林书院搞什么阴谋诡计呢。”
“臣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许显纯眼神中闪过一抹红光,而后到。
“启奏陛下,臣手下无精干之人,请调饕餮署千户田尔耕协助微臣。”
“准了。”
听到熟悉的人名,朱由校点了点头。
“臣谢陛下隆恩。”
此时,得到了皇帝任命的崔呈秀根本就没注意到皇帝的表现,连忙磕头谢恩。
“刘时敏。”
“奴婢在。”
闻言,早已是心惊肉跳的刘时敏连忙出声应道。
“在北红门外面,放个大箱子,向天下征集,有关东林书院逆党的情报。”
“奴婢遵旨。”
“陛下1
听到皇帝的做法,毕自严瞪大了眼睛。
“毕师。”
没有理会毕自严,朱由校自顾自的说到。
“豹韬卫的前后两营,快回来了,内阁要准备好银币以为犒赏。”
说着,朱由校随手将长枪扛在肩上,向着旧衙门走去。
“就这样吧,都散了,回衙处理公务吧。”
“陛下1
“臣请陛下三思1
看着自顾自离去的皇帝,在场的文臣纷纷高喊了起来。
皇帝的动作,太震撼人心了。
让人在北红门外放箱子,征集情报,这就是明摆着告诉在场文官们,官场大乱斗开始了。
接下来的朝堂,必然是相互攻讦,往死里斗。
“散了,都散了1
就在一众文官们还在狼号鬼哭之时,一众锦衣卫上前,开始将聚集在这里的文官进行驱散。
“完了,完了。”
身体抖的跟筛糠似的,看着一个个被赶走的文官,韩爌嘴里喃喃道。
“我举告!我举告和顾宪成一伙的贼首高攀龙如今就在京城1
就在此时,突然人群中传出一声惊叫。
“东林书院是顾宪成修的,但现在顾宪成已经死了,东林书院的山长是高攀龙1
“东林书院是顾宪成修的,和高公没有关系。”
耳边传来一声声举告与辩驳,韩爌此时脸上的表情都已经凝固。
往日和东林有龌龊的人,这个时候都已经开始了进攻。
“毕公,要让陛下将那个箱子收回去埃”
站在毕自严的身侧,徐光启劝说道。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那个箱子若是真的放在北红门外面,那朝堂之上。。。”
“对埃”
顺着徐光启的话,袁世振也开口到。
“难不成,我等要眼睁睁的看着我大明出索元礼与来俊臣嘛。”
“方才,陛下说豹韬卫前后两营要回京了,让内阁准备好银币,等待犒赏。”
就在这时候,周应秋站在一旁,冷冷的道。
“陛下是在告诉我们,或者说告诉某些人,如果乱来,陛下随手可覆。”
“要知道,豹韬卫回来的那两营兵马,可都是和建奴血战的精兵,而且兵部没有调兵权。”
说着,周应秋摇了摇头。
“东林书院之事,陛下动真火了,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去当那个出头鸟了。”
“东林书院僭越行事,为何要说谋反呢?”
听到周应秋的话,孙如游不解的问到。
他是浙江余姚人,不是东林成员,真要论,属于浙党。
对于谋反这种罪名的后果,在场其他人不知道,但孙如游却是最清楚一个。
因为他家祖上遇到过!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杀其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孙燧与江西按察副使许逵。
当然,宁王造反就是闹剧,反手就让南赣巡抚王守仁连带着当地盗贼一起给平了。
正德十五年,江西守臣将孙燧的事迹上奏朝廷,没有得到批复。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正德正领着大军搁外面浪呢,朝廷那边儿没人能拿主意。
然后,正德就嘎了,一直到嘉靖入京后,才给孙燧礼部尚书官衔,谥号忠烈。
祖上亲自经历过一场正儿八经的谋反之事,孙如游深刻的知道,这罪名下去,真的是要下重犁了,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掉脑袋。
“严嵩多少岁被罢的相?”
看向孙如游,周应秋好笑的问到。
“八十四岁。” 对于周应秋的话,孙如游有些不解,但还是回答道。
你拿这个来问礼部尚书,是不是太看不起人了。
“那严嵩是多少岁死的,死之前是个什么样呢?”
听到孙如游的话,周应秋又问到。
“被贬两年之后,寄食墓舍以死。”
闻言,孙如游当即到。
严嵩是奸臣,这是大明的政治正确,对于这种奸臣怎么死的,大明早就传开了。
“一个皇帝信重,任内阁首辅二十多年,朝中党羽无数的人,被罢后沦落到寄食墓舍,都不敢前去向旧友寻求接济。”
看着孙如游,周应秋完全就可以说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他刘一燝与邹元标两人,致仕之后不返乡养老,是怎么敢在东林书院教书的1
说着,周应秋若有所指的环视了围在他们这些高官身侧的众人。
“陛下对朝堂上的争斗,洞若观火,如今的朝堂重臣,从毕阁老到六部九卿,哪一个不是孤臣。”
“慎言,慎言。”
挥手打断了周应秋接下来的话,毕自严上前,拉着对方的胳膊就向外面走去。
见状,户部尚书袁世振和工部尚书徐光启也跟了上去。
再说下去,这厮就要将东林党摆到明面上来了。
在旧衙门外面,说这些话,周应秋就是在给皇帝表忠心。
他的这些话,给皇帝说没问题,但若是说给朝堂上的同僚,则无疑于会激化朝堂上的矛盾。
拉着周应秋上了自己的马车,毕自严就表情严肃的看向对方道。
“如此明火执仗的清理东林,你就不担心朝堂上人人自危吗?”
“谁危谁辞官,大明什么时候缺少当官儿的了。”
听到毕自严顾全大局的话,周应秋摇了摇头,无所谓的道。
“这话说的在理。”
刚刚进入马车的袁世振闻言,当即开口对周应秋表示附和,而后他话头一转道。
“我担心,那个箱子若是立起来,陛下恐怕就会控制不住局势了。”
“你是指?”
闻言,周应秋看向对方道。
“担心有人诬告?”
“不错。”
点了点头,袁世振感叹的开口道。
“垂拱二年,武后令制铜匦,置于洛阳宫城前,分为延恩(献赋颂、谋求仕途者投之)、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伸冤(有冤抑者投之)、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四匦,纳天下表疏。”
“然,很快这铜匦就成了构陷之所,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人纷纷告密惑上,能活着走出丽景门的,百者无一。即便是如狄仁杰这般贤相,都要借狱吏之笔墨,撕被褥为纸张,由其子狄光远向武后诉冤。”
“此等残酷景象,若是出现在我大明,我思之极恐埃”
“这也是我所担心的。”
听完袁世振的话,毕自严点头赞同道。
“昔年,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振臂高呼,从者不知繁几,我即便在陕西也有所耳闻。如今顾宪成虽已亡故,但若是有人起了心思,恐怕不知要有多少人牵扯其中埃”
“陛下不欲我参与此事,我就不便再多做过问。”
看向周应秋,毕自严道。
“韩辅想要提督,被陛下斥责,此事恐怕要你来做了。”
“毕阁老的意思是?”
闻言,周应秋看向毕自言,有些摸不准。
“只问首犯,从者不论。”
看着周应秋,毕自严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如今,大明百废待兴,经不起大的风浪了,若是将东林之事翻出来,恐怕朝堂非得被搅个天翻地覆。”
“此事,恐怕还需陛下点头,你我二人,无权定夺埃”
思考了一下毕自严的意思,周应秋摇头到。
他还没琢磨清楚皇帝的态度,不好说东林书院的事情怎么处理。
“陛下虽欲兴起大案,但尚且理智。”
就在这时,上了车后一直沉默的工部尚书徐光启开口道。
“我方才回想了一下,陛下连那个崔呈秀的名字都没往心里去,恐怕并不想株连。”
“在北红门外放置箱子之事,与其说是要人举告,不如说是给某些人的警告。”
“愿闻其详?”
听到徐光启的话,毕自严等三人都将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
“如今,东厂提督魏忠贤尚在无锡,如陛下真欲兴起大案,直接下诏令之查抄即可,为何要将虎骧卫的调配之权给他,同时还要另派人手,前去查处呢?南直隶镇守太监王诚虽然疯了,但魏国公尚在。”
“陛下传来的圣旨,诸位想来也是听了,魏国公世子牵扯到了盗铸银币案中,以陛下诏令,盗铸银币者死,家属流放琼州。如今,陛下并未下诏惩处魏国公,想来是有深意的。”
“我就不信,魏国公控制不住南京的守军,朝廷想要惩处一窝逆贼,居然需要调外兵坐镇。”
说着,徐光启坐正身体,开始分析。
“其二,诸位可还记得半旬前,我等想要从北清河船厂查李三才,周尚书推荐的李征仪与吴亮嗣二人?”
不待众人回答,徐光启就自顾自的道。
“曾有人弹劾李三才盗用皇木,其二人前去查处,但并未找到被盗皇木,哪事也就不了了之。我曾经查阅工部所留库档,万历万历三十七年,朝廷重修乾清宫之时,就是漕运总督李三才负责将大料运入京中。”
“顾宪成与李三才相交莫逆,李三才曾数次推荐顾宪成,但都为先帝所不顾。而金丝楠木只产于西南深山之中,为方便运输,都是将木材先运至南京,再通过运河北上,存于神木厂。”
“顾宪成所修东林书院的那二十二根金丝楠木,恐怕就是当年李三才所盗,没有被查出来的皇木。”
“有道理。”
闻言,周应秋第一个表示赞同,而后看向徐光启道。
“你的意思是,陛下此举,依旧是冲着李三才去的?”
“不,就是冲着东林党去的。”
这时,毕自严开口打断道。
“就如你所说,陛下对朝堂争斗洞若观火。”
说着,毕自严看着三人道。
“我今日之言,你们谁都别告诉。”
“毕阁老放心。”
闻言,几个人当即保证道。
“一定不会让第五个人知道。”
“那日,我与袁可立、王三善三人,被陛下特擢升官,点为讲筵官,我等在南海子谢恩之时,陛下装醉试探我三人。”
“借着醉意,陛下说出了朝堂之上的齐、楚、浙、昆、宣诸党。”
“而对东林,陛下更是忌惮非常,连他们整日挂在嘴边的驱邪用正、众正盈朝这八个字都知道。”
“嘶~”
听到毕自严的话,周应秋三人同时化身空调,倒吸一口凉气。
这种感觉,不亚于明初朱元璋恐吓国子监祭酒宋讷之举(就锦衣卫给作画那事儿)。
皇帝能察觉到朝堂上的党争,这很正常。
但能说出驱邪用正、众正盈朝这八个字,就已经表现出了无边的杀意。
东林党的行动纲领,在皇权面前,完全就是取死之道。
往轻说叫谋权,深究起来就是谋反。
最终,还是身为吏部尚书的周应秋第一个出声感叹。
“陛下能忍到今日才发作,太隐忍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