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三章 两宫

第三章 两宫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

    目送着冯景出了寝殿大门。

    赵煦微微吁出一口气,心头一块石头落地。

    冯景的忠心,是已经被证明过的。

    上上辈子,他宁愿被贬死广南,也没有吐露半句赵煦私下说过的话。

    赵煦只担心,他轻视、怠慢了自己的指示。

    如今,冯景既然表态了,那么以其为人,自然会认真对待这个事情。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赵煦低声呢喃着,看向了坤宁殿方向。

    坤宁殿,是中宫,既皇后所居!

    上上辈子的记忆,在脑海回闪。

    帷幕之中,太母(高太后)、母后(向皇后)如同雕塑一样矗立着,相对无言,却独自哽咽。

    病重弥留的父皇,躺在御床之上,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威严,只能静静的用眼睛,看向赵煦。

    年幼的赵煦,不知所措的看着自己的父皇。

    帷幕之外,群臣的声音,整齐的响起。

    “去岁冬日,三省同奉陛下圣旨:皇子延安郡王今春出阁……臣等惶恐,请蚤建太子,以系天下!”

    群臣连奏三次。

    但帷幕之中,除了哭泣呜咽之声,没有任何人说话。

    彼时年幼,还懵懵懂懂的赵煦,眼睁睁的看着,他的父皇,躺在病榻之上,不停的点头,表示认可群臣的奏议。

    但是……

    帷幕之中,除了哽咽抽泣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所有人都当没有看见赵煦父皇的点头。

    父皇可是天子啊!

    彼时,没有人注意到赵煦。

    也不会有人在那样一个紧张刺激的权力争夺的时候,将宝贵的精力,用在一个在环伺之中,不知所措的小皇子身上。

    一个小孩子罢了。

    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

    不必担忧!

    可他们不会想到,那个时候,看似懵懵懂懂,什么都不懂的赵煦。

    其实已经懂事了。

    他将当日当时发生的一切,都记在心中,刻在骨头里。

    此后的每一天,每一夜,他躺在福宁殿的御床之上,都会想起那一天发生的一切。

    他记住了当时每一個人说过话,做过的事情。

    自然也记住了,帷幕之中的沉寂是怎样被打破的。

    “请皇太后权同听政,以俟康复!”

    说话的人,是王珪!

    时任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既所谓的左相!

    那一天是元丰八年二月二十九日癸巳!

    地点是福宁殿东阁内寝!

    ……

    坤宁殿。

    大宋皇后所居,位于福宁殿之后,谓之中宫。

    其依古礼,以花椒涂墙,故称:椒房。

    此时此刻,这坤宁殿的主人向皇后,正跪在药师王佛像之前,念诵着佛经。

    向皇后今年还未满四十,却已是老态尽显,满面愁容。

    由不得她不愁。

    向皇后嫁入皇家,已有一十九年,虽为官家生下过儿女,却尽数早夭。

    如今,就连官家也眼看着要离她而去。

    命运的重压,犹如千斤重担。

    压得她呼吸不得,喘不过来。

    但她没有任何办法!

    除了向神佛祈福外,似乎别无办法!

    一卷佛经念完,向皇后放下佛经。

    身后一直矗立的内臣阎守懃,才终于上前一步,低声唤道:“圣人!”

    向皇后没有回头,她看着供奉在佛龛中的药师王塑像,问道:“何事?”

    “勾当庆宁宫冯景,方才去了资善堂……”

    “哦?”向皇后对着药师王佛像合十一礼,告罪一声,这才起身,走向坤宁殿的内寝帷幕。

    一边走,她一边问道:“资善堂的直讲先生们,不是都去了贡院了吗?”

    “冯景去资善堂做甚?”

    “臣听说,冯景去资善堂,是奉了延安郡王令旨,去寻笔墨纸砚以及佛经!”

    向皇后停住脚步,回过头来,看向宋用臣:“六哥儿要笔墨纸砚、佛经做甚?”

    “臣不知!”阎守懃低下头去,不敢直视向皇后。

    向皇后沉吟片刻,徘徊了一下,又问了一句:“宝慈宫可知此事?”

    只想了一下,向皇后就自己回答了自己的疑问:“吾既知,宝慈宫岂能不知?”

    宝慈宫是太后居所,在福宁殿西,比她这个深居深宫的皇后,更接近内廷,也更能听到风声。

    既然她都知道了,宝慈宫自然也会知道。

    于是,向皇后不再犹豫,对阎守懃吩咐道:“吾要去庆宁宫,汝且去安排!”

    ……

    和向皇后料想的一样。

    宝慈宫中的高太后,也从内臣粱惟简的口中,得知了冯景的行为。

    “六哥倒是个孝子!”高太后轻轻抚摸着自己怀中抱着的狸奴说道。

    粱惟简深深低头,不敢接话。

    他听懂了高太后话中的意思。

    延安郡王才几岁?

    一个小孩子,就算真有孝心,哪里会想到给官家抄写佛经祈福?

    纵然想得到,如何付诸行动?

    必是有人教的。

    粱惟简知道,既然他都能想到这一节,太后不可能想不到。

    高太后继续轻抚着怀中狸奴柔顺的毛发,提起了另一个事情:“皇帝去年曾说过,待到六哥出阁,必要以司马光、吕公著为师保……”

    “有这个事情吧?”高太后看向粱惟简。

    粱惟简依旧沉默。

    但沉默就是答案。

    “可资善堂,已经有两位直讲了……”高太后悠悠说着:“想办法,将那两位直讲外任地方州郡罢!”

    “皇帝有时候办事,就是这样,瞻前顾后,犹犹豫豫!”

    “既决定了让司马光、吕公著这样的老臣来给皇子保驾护航,又焉能继续任由王安石的邪说,蛊惑皇子?”

    深居宫中的太后,并不懂什么财用经济。

    也不明白为何自己的儿子要一意孤行的变法。

    她在宫中,听到的、看到的、知道的,只有清贵老臣、外戚宗室、驸马公主们的埋怨、不满和怨气。

    特别是,王安石当年一口气,将五服之外的宗室子孙,统统给革除了宗籍。

    太祖、太宗的子孙,到她这里告状的,不是一个两个了。

    市易法更是在汴京城里闹的鸡飞狗跳。

    内臣、外戚,在她面前诉苦的,络绎不绝。

    什么与民争利,盘剥过深!

    又或者是汉武之法,莫过于此了!

    所以,高太后一直在劝自己的儿子。

    奈何,当今官家虽然孝顺,但在这个事情上,却不肯听她的劝说。

    粱惟简静静的听着高太后的话,依然没有做声,但在心里面将事情记下来了。

    高太后则已将手中的狸奴放了下来。

    “去看看皇帝罢!”高太后说道,语气之中,多少有些落寞。

    不管怎样,那都是她的儿子。

    十月怀胎,辛苦生下来的骨肉。

    如今,皇帝日渐疾重,眼看着皇帝日渐消瘦,高太后的内心,自然很难受。

    粱惟简这才答话,道:“娘娘,两府髃臣,刚刚入宫,此刻当正在福宁殿中恭问圣体……”

    高太后迟疑片刻,才道:“既是如此,老身待髃臣们走了,再去看望皇帝吧!”

    高太后是一个非常尊重制度的人。

    这和她的人生经历有关。

    她出生大将之家,曾祖高琼、祖父高继勋都是名将。

    生父高遵甫,虽然没了父祖的威名,但她的母亲却是来自另一个大宋名将之家,真定曹氏。

    而曹家的另一个女儿,后来嫁入皇家,为仁庙皇后,是为:慈圣光献皇后。

    慈圣光献皇后没有儿女,便将高太后,带到了宫中抚养,耳提面授,恩宠非常。

    慈圣光献皇后,对于制度的尊崇,也因此深深的影响了高太后。

    是故,尽管高太后不太喜欢自己儿子搞出来的所谓新法。

    但也只是劝说,从未真正干预。

    儿子是皇帝,天下事,自有处分。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高太后对新法的不满,大都也来源于此。

    祖宗制度,嘉佑之政,完美无瑕。

    怎么可以随便破坏?

    何况,高太后始终记得,她的丈夫,能够顺利即位,靠的就是当年嘉佑大臣们的坚持。

    富弼、文彦博、司马光、吕公著、李纯……

    都是忠臣啊!

    可皇帝却信了那王安石的邪说,对这些人弃而不用。

    这不是糊涂吗?

    自毁城墙啊!

    如今,皇帝疾重,药石无灵。

    忠臣们却远在五湖四海,朝堂之上,尽是奸臣乱党!

    一旦有变,这社稷宗庙,如何是好?

    想着这些,高太后脸上,难免又开始忧虑起来。

    粱惟简瞧着高太后的神色,不动声色的抬起头来,低声说道:“娘娘,还有个事情,臣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吧!”高太后悠悠叹息一声。

    “臣听说,前些时日,中宫长秋,命人在大相国寺中设斋祈福,其祷文曰:延安郡王祈祷,此事如今,已有不少人听说了!”

    高太后听着,顿时脸色铁青,身体微颤。

    良久,她才道:“皇后何至于此!”

    粱惟简根本不敢接话,只是深深低头。

    高太后长叹一声,自顾自的说道:“老身又岂会害自己的孙儿?”

    皇后使人设斋祈祷,特别在祈祷祷词里,以延安郡王的名义来祈祷。

    这是告诉天下人:官家有儿子!

    而且已经长大了!

    潜台词就是:都长点心吧!

    暗戳戳的指的是谁?

    有心人自然会联想。

    斧声烛影的传说,国朝上下都是知道的。

    金匮之盟的故事,更是历历在目。

    “两府髃臣,可有说些什么话?”高太后思虑片刻后,便问粱惟简。

    粱惟简低着头,答道:“此事,臣并未与闻!”

    高太后听着,神色顿时一黯。

    有些时候,没有议论,才是最大的议论!

    因为,他们都转入地下了。

    高太后想起来了,自皇帝疾重以来,两府宰臣,几乎每日早晚都要入宫问安。

    问安之后,他们都会集中前往皇城之内的都堂或者枢密院集议。

    在集议过程中,宰臣们常常会命令锁厅,只允许中书舍人在场记录。

    相关集议记录文字,更是只有中书舍人才能阅读。

    粱惟简仔细观察着高太后的神色,小心翼翼的汇报:“不过,臣听说,右相蔡公之母,曾奉中宫令旨入宫觐见!”

    “蔡持正之母?明氏吗?”高太后立刻警觉起来:“她入宫做甚?皇后召她入宫做甚?”

    粱惟简摇摇头:“此臣所不知也!”

    高太后的警惕心,立刻拉满。

    粱惟简是入内内侍省押班,提举宝慈宫,消息素来灵通。

    此外,粱惟简还和陈衍、张士良等高品内臣,往来密切。

    连粱惟简都不知道明氏和皇后见面在谈什么?

    这就只能说明,皇后和明氏谈论的事情,极为敏感,恐怕是私底下谈的,而且说的时候,避开了旁人。

    再想到皇后命人去大相国寺祈福,却在祷词里假托延安郡王之名,偏偏这个事情现在人尽皆知了。

    高太后不得不怀疑,此事,就是蔡确和皇后商议的结果!

    这是敲山震虎!

    高太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她又想起了,粱惟简禀报的冯景去资善堂取笔墨纸砚,言称‘延安郡王欲为官家抄录佛经祈福’的事情。

    延安郡王才几岁?

    抄录佛经?

    他认得全佛经上的字吗?就算认得全,他会写吗?写的了吗?

    所以,是谁教的?

    为什么要这样教?

    目的是什么?

    高太后的心中,顿时蹦出一个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于是,她再也坐不住了,对粱惟简道:“传旨,移驾庆宁宫!”

    “老身要去看看,我赵家的麒麟儿,究竟是何等纯孝!”

    高太后虽是女流,自幼也长于深宫,未尝经历过什么人心复杂。

    但她的要强,却是早已有之!

    英庙在世之时,整个大内皇城,一个妃嫔也没有!

    姨母慈圣光献皇后,为此还责备过她,让她主动给英宗选妃。

    高太后直接一句话封死了慈圣光献皇后的责备。

    “奏知娘娘,新妇嫁的是‘十三团练’,并未嫁给什么官家!”

    在这宫中这许多年,高太后从未让自己处于被动不利。

    她从来都是争取主动的。

    ……

    向皇后仪卫,自出坤宁殿,经崇政殿,往东华门下庆宁宫去。

    但,刚刚出了崇政殿的侧门,就听到了内臣引唱、净街的声音。

    “太后出幸,群臣避道,百官奉迎!”

    向皇后先是一楞,然后迅速带着人,避让到道路一侧,恭身等候着太后仪卫。

    少许,便看到了,一队仪卫,举着黄罗伞、左右有带御器械,持着兵杖护卫,前后有内臣以排扇呼应,一路浩浩荡荡而来。

    待到了近前,向皇后上前一步,盈盈一礼:“新妇敬问娘娘无恙!”

    坐在步辇上的高太后,依旧抱着狸奴,看向那侍立的向皇后,故意等了一会,她才展颜道:“老身一切安好!”

    接着又问“皇后这是要去庆宁宫?”

    向皇后再拜:“回娘娘,确实如此!”

    高太后颔首道:“皇帝卧疾,后宫诸事,却是要辛苦你了!”

    “不敢!”向皇后低头答道:“此新妇分内之事!”

    高太后含笑对向皇后道:“却是巧了,老身也欲去庆宁宫,探望六哥!皇后且与老身同行罢!”

    “谨遵娘娘旨意!”向皇后再拜。

    ……

    注:唐宋公婆,是称舅姑。

    待晓堂前拜舅姑嘛!

    娘娘一般是专指太后、太皇太后,皇后则被人称为‘圣人’,这是唐代传下来的宫廷规矩。

    而无论是以太后还是太皇太后的身份去世,死后一律尊称某某皇后,这是因为神主会附庙,其身份重新变成了皇后。

    注2:有关神宗病重,建储之事,众说纷纭,而且神宗实录被人前后修了三次,早已经面目全非,这里采信哲宗邵圣年间修的那一版,这一版虽然被毁的差不多,但李焘写《续资治通鉴长篇》时,为了反驳哲宗这版,引用了好多!

本站推荐:上门龙婿叶辰至尊人生陈歌伏天氏医婿叶凡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日落大道王婿叶凡超级神基因万相之王逆剑狂神

我在现代留过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要离刺荆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要离刺荆轲并收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