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第487章 夺取神权的第一步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武纪最新章节!
第487章 夺取神权的第一步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诅咒了,诸侯与天子在继位后,修行都会变得格外艰难,除非真的是惊才绝艳,不然此生无望仙神。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仙神有着无尽的寿元,但人域诸侯与天子却频频更迭的原因。
一是寿元耗尽,不得不退位。
二是修行艰难,若是在位时间过长,因为实力难以提升的缘故,怕是渡不过那源源不断的百年之劫,千年之劫,万年之劫。
不想化做劫灰,那就只好退位了。
一般而言,诸侯一旦退位,就意味着寿元已荆那时,没了国运的加持,他们的实力就会被打成原形,从仙神的境界跌落下来。
维持不住仙神的境界,就意味着他们没有资格飞升天界,或是前往祖地。不想魂飞魄散的他们,唯一的去处,就只有位于地界的神域了。
在那里,他们将进行最后一搏,尝试以阴灵入圣,蜕阴化阳,渡九重雷劫,成纯阳真仙。
神域明明在地下,可却能干预地上的诸侯国,原因就在此。里面的那些老家伙们,皆是以历代诸侯为主,是人间诸侯的父亲、爷爷、曾祖……
关系如此近,也难怪他们明明身在神域,却能干涉人域之事了。
甚至,在人域的诸侯国内,就有很多贵族效忠的是地下的老诸侯,而不是活着的新诸侯。
这就相当于头上多了个太上皇,人域诸侯对此自然不满,可又没什么好办法。
直至姜黎的出现,以生前功绩大小来定死后祭祀规格,这才削弱了那些神域诸侯先祖对人世的影响。
从这些诸侯先祖至今还留在神域,未能飞升天界就能看出,他们生前并没有为人族立下什么大功绩。
否则,不提愿力加持,只是人族气运的反馈,就足以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渡过九重雷劫,飞升天劫了。
生前没有立下大功,死后自然无法获得超规格的祭祀。
而随着祭祀规格的降低,他们的力量不仅会越来越衰弱,连带着对人间的影响也会变校
诸侯生前最大的问题,就这么被姜黎解决了。可以说,天下所有的诸侯,都欠着姜黎一份人情。
所以,先前那些诸侯才会如此配合他。不仅仅是出于忌惮,还有这份人情在。
可生前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死后的问题又来了。正如自己的先辈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立下大功绩一般,现在的诸侯同样如此。
他们也无法立下大功,同样也无法修成仙神的境界,飞升天界或是前往祖地。
这就导致,他们死后也会前往神域。若是以前,就是前往神域也没什么影响。
可如今,随着祭祀之礼的改革,生前没有立下大功,死后就算前往神域,也不能像以前那般享福了,要老老实实的修炼。
这让享受惯的诸侯,如何能受得了?
改革祭祀之礼,固然让诸侯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可也堵死了他们死后的退路。
现在他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可随着他们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就要有这方面的担忧了。
他们死后,要何去何从?
……
“是啊,修成仙神对诸侯来说很难,非惊才绝艳者不能为之。”
“这也就是说,大部分诸侯以后都会前往神域,而不是飞升天界或是前往祖地。”
“可以前的诸侯前往神域,会有地上的诸侯,以举国之力供奉。但现在的诸侯死后前往神域,可不会有这么好的待遇了,甚至连百分之一都没有。”
“大王,你说,面对这样的情况,这些诸侯会甘心吗?”
听完帝辛的讲诉,姜黎反问道。
顿时,帝辛的心就是一沉。
甘心吗?
肯定不甘心!
生前享受过荣华富贵的人,死后肯定想着荣华不失,继续享受。
而且,以前的人可以享受,可现在轮到他们的时候,待遇却变了。这份落差,他们同样无法接受。
凡事都怕对比,要是大家都没享受过,那尚可忍耐。可别人有,自己却没有,心态必然要失衡。
“不甘又如何?”
“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就算再不甘、再后悔,也得忍着。不然呢,还能把祭祀之礼改回来不成?”
帝辛沉声说道。改革祭祀之礼的时候,他们可是一个比一个高兴。
那时,他们就该料想到死后的未来。注定无法像以前的先祖那般,享受最高规格的祭祀。
这是增强权柄的代价,用死后的荣华,换取生前更大的权力。就算死前想后悔,也是晚了。总不能享受过后,一点代价也不想承受吧。
“当然不能改1
“随随便便的就想更改祭祀之礼,这是把祭祀当儿戏吗?”
“但是,诸侯不甘心,也是肯定的。祭祀之礼越是不能改,他们就越是不甘心。而这,恰恰是大王可以拿捏他们的地方。”
姜黎语气坚定的说道,祭祀为天下之重,一旦定下,短时间内休想更改第二次。正因为无法更改,帝辛才能凭此拿捏诸侯。
“此言何意?”
帝辛还是不懂,满脸求教的看向的姜黎。
“诸侯不甘,是因为死后会失去所有的殊荣。既然如此,大王给他们想要的就是。在他们死后,将他们评为上三品,享受天下的祭祀,”
“天下祭祀,哪怕只是一部分,也胜过诸侯国举国祭祀了,那些诸侯一定会很满意。”
“而只要他们同意了大王的提议,那从此以后,他们就会彻底与大商绑定在一起。若想祭祀不绝,就只能坚定的维护大商的统治。”
“得大商祭祀,就要与大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怕他们不尽心。如此,天下诸侯皆与大王同心同德,谁能反之,谁敢反之?”
姜黎说出了自己的真正想法,让帝辛许诺天下诸侯,会在他们死,将他们定为上三品的先烈,享受整个天下的祭祀。
这其实就相当于封神,帝辛许诺那些诸侯,会在他们死后封他们为神。而代价是,这些神要与大商休戚与共。
大商存,他们祭祀不绝。大商灭,他们会跌落神坛,坠入尘埃。
有了共同的利益,自然不怕他们背叛,也不怕他们不死保大商。
当然,神之所以是神,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百姓的祭祀。更多的,还是因为神明掌握了相应的权柄。 那被人族供奉的先烈,与神明最大的差距,就是没有掌握天地权柄。
等什么时候,大商册封先烈的同时,也会赋予他们相应的权柄与义务,那就真的与封神无异了。
“这天底下,唯一能让诸侯畏惧的,就是死后没有祭祀了。”
“若孤许诺他们,在他们死后,会将他们的排位放入太庙,享受整个天下的祭祀。那他们确实会如黎侯所言,对大商死心塌地,再无二心。”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定上三品,配享太庙的要求如此之高,他们哪有这么大的功绩。”
“孤若强行将他们送入太庙,如何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到时,众口铄金之下,孤怕是难逃昏君的评价。”
帝辛承认,姜黎说的很有道理,也让他很是心动。但是,但想到这么做的后果,他还是忍不住心存顾忌。
这么搞,很容易把太庙的名声搞臭。而太庙的名声一臭,他被人骂作昏君也就罢了,可姜黎的办法,也会随之失去作用。
不将滥竽充数者挪出太庙,以后谁会真心实意的祭祀?
帝辛的顾忌,姜黎懂,但谁说这群诸侯没有功绩?恰恰相反,他们的功绩很大。
“大王的担心,无非是这些诸侯的功绩不足,但这都不是事。谁言他们无功?”
“改革祭祀之礼,废数百万年之陋习,活亿万万庶民,更弘扬了我人族的尚武之风,兼之打击了敌对异族的嚣张气焰。”
“这一桩桩功劳加起来,难道还不够大?不够配享太庙?”
姜黎为那些诸侯表功道。
这些诸侯确实能力有限,但他们运气好,碰到了姜黎,并在他的提倡下,加入了改革祭祀之礼这件事。
而改革祭祀之礼,正如姜黎所言,乃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哪怕他们不是主导者,可只是参与其中,或多或少的也能分润一些功劳,足够将他们抬进太庙了。
有时候,运气就是这么的重要。
只要跟对了人,那就算什么都不做,也能功成名就,胜过无数人的努力。
反之,要是跟错了人,那就是再努力也没用。
“啊这1
帝辛一想,还真是这个理。
这群诸侯里,除西伯侯外,都没什么能力,但他们跟对了人,沾了姜黎的光,全都混上了大功劳。
真要以此事为由,把他们全都送进太庙,也确实说得过去。
毕竟,他们这些人要是全都进了太庙,岂不是从侧面烘托了改革祭祀之礼的重要性,实乃千古未有之大功。
若非如此,岂能一口气将数百个诸侯送进太庙?
“黎侯说的有理,但参与此事的诸侯太多了,不可能全部送进太庙,最多只能选一些代表。”
帝辛终究是脸皮薄,无法像姜黎那般,厚着脸皮说把所有人都送进太庙。
他还是要考虑影响的,送一些代表进去就行了,要是把诸侯全都送进去,别人怎么看他?
手下的诸侯全都进了太庙,上古贤王都不行,唯有传说中的圣王方能如此。
圣王者,仅次于圣皇。
在亚圣之中,都能算是第一档。
若有机会,帝辛还是十分想当圣王的,可他配吗?别说是圣王了,就是贤王他都不配,听着都要脸红。
看看如今大厦将倾的大商,不骂他一声昏君,他都能笑出声来。
要是没有碰到姜黎,帝辛甚至怀疑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那真是连昏君都不如。
“大王不必妄自菲薄,改革祭祀之礼这件事,是在您的主导下完成的。未来无论如何,一个贤王的尊号都是跑不掉的。”
“既然是贤王,那手下有一群贤臣不是很正常?把天下诸侯送进太庙没什么的,反而会显得您这个贤王更有含金量。”
见帝辛一脸不好意思的面子,姜黎劝道。
有贤臣未必有贤王,但有贤王的话,肯定会有一大批贤臣。若不知人善用,如何能体现出贤王的贤名?
姜黎假定帝辛是贤王,那他有一批贤臣,随着他一起配享太庙,不是一件完全合情合理的事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这种时候心虚,反而会显得自己这个贤王的称号有水分。
“黎侯,莫要再说了。这贤王的名号怎么来的,别人不清楚,你我还能不清楚吗?”
帝辛承认,在脸皮这方面,他远远不如姜黎。反正他做不到一本正经的夸自己。
若无姜黎,帝辛能不成为亡国之君,就算成功。
可有了姜黎,仅仅只是一件改革祭祀之礼的事,就把处于亡国边缘的他,直接捧上了贤王的位置。
说实话,但凡大商的局势好上一些,帝辛都能大大方方的认下贤王这个称号。可看着风雨飘摇的大商,贤王二字,真的是无处谈起。
“大王是觉得功绩不够?这也简单,给他们加些功绩就是了。”
“如今四方鬼神对大商来说已经没用了,甚至还会拖累大商。刚好,大王也想斩断大商与四方鬼神间的联系。”
“既然如此,大王索性寻个机会,率领天下诸侯把四方鬼神给灭了。”
“这样一来,功劳不就有了吗?覆灭四方鬼神之功,加上改革祭祀之礼之功,难道还不够将天下诸侯抬进太庙吗?”
“若是这还不够,我还有办法。大商祭祀四方鬼神,本意是祈求他们保佑风调雨顺。而灭了他们之后,这部分职责就会出现空缺。”
“刚好,诸侯有功,大王可以把这些职责分给他们,封他们为各自国家的守护神,保佑家国风调雨顺。”
“而这时,也无需将他们抬进太庙了,不若在太庙之旁再立一神庙,专门祭祀他们。”
“反正四方鬼神已经没了,干脆把这些诸侯当成四方鬼神祭祀就算了,同样能享天下祭祀,地位与太庙先烈同尊不说,权柄还更大。”
(本章完)
第487章 夺取神权的第一步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诅咒了,诸侯与天子在继位后,修行都会变得格外艰难,除非真的是惊才绝艳,不然此生无望仙神。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仙神有着无尽的寿元,但人域诸侯与天子却频频更迭的原因。
一是寿元耗尽,不得不退位。
二是修行艰难,若是在位时间过长,因为实力难以提升的缘故,怕是渡不过那源源不断的百年之劫,千年之劫,万年之劫。
不想化做劫灰,那就只好退位了。
一般而言,诸侯一旦退位,就意味着寿元已荆那时,没了国运的加持,他们的实力就会被打成原形,从仙神的境界跌落下来。
维持不住仙神的境界,就意味着他们没有资格飞升天界,或是前往祖地。不想魂飞魄散的他们,唯一的去处,就只有位于地界的神域了。
在那里,他们将进行最后一搏,尝试以阴灵入圣,蜕阴化阳,渡九重雷劫,成纯阳真仙。
神域明明在地下,可却能干预地上的诸侯国,原因就在此。里面的那些老家伙们,皆是以历代诸侯为主,是人间诸侯的父亲、爷爷、曾祖……
关系如此近,也难怪他们明明身在神域,却能干涉人域之事了。
甚至,在人域的诸侯国内,就有很多贵族效忠的是地下的老诸侯,而不是活着的新诸侯。
这就相当于头上多了个太上皇,人域诸侯对此自然不满,可又没什么好办法。
直至姜黎的出现,以生前功绩大小来定死后祭祀规格,这才削弱了那些神域诸侯先祖对人世的影响。
从这些诸侯先祖至今还留在神域,未能飞升天界就能看出,他们生前并没有为人族立下什么大功绩。
否则,不提愿力加持,只是人族气运的反馈,就足以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渡过九重雷劫,飞升天劫了。
生前没有立下大功,死后自然无法获得超规格的祭祀。
而随着祭祀规格的降低,他们的力量不仅会越来越衰弱,连带着对人间的影响也会变校
诸侯生前最大的问题,就这么被姜黎解决了。可以说,天下所有的诸侯,都欠着姜黎一份人情。
所以,先前那些诸侯才会如此配合他。不仅仅是出于忌惮,还有这份人情在。
可生前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死后的问题又来了。正如自己的先辈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立下大功绩一般,现在的诸侯同样如此。
他们也无法立下大功,同样也无法修成仙神的境界,飞升天界或是前往祖地。
这就导致,他们死后也会前往神域。若是以前,就是前往神域也没什么影响。
可如今,随着祭祀之礼的改革,生前没有立下大功,死后就算前往神域,也不能像以前那般享福了,要老老实实的修炼。
这让享受惯的诸侯,如何能受得了?
改革祭祀之礼,固然让诸侯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可也堵死了他们死后的退路。
现在他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可随着他们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就要有这方面的担忧了。
他们死后,要何去何从?
……
“是啊,修成仙神对诸侯来说很难,非惊才绝艳者不能为之。”
“这也就是说,大部分诸侯以后都会前往神域,而不是飞升天界或是前往祖地。”
“可以前的诸侯前往神域,会有地上的诸侯,以举国之力供奉。但现在的诸侯死后前往神域,可不会有这么好的待遇了,甚至连百分之一都没有。”
“大王,你说,面对这样的情况,这些诸侯会甘心吗?”
听完帝辛的讲诉,姜黎反问道。
顿时,帝辛的心就是一沉。
甘心吗?
肯定不甘心!
生前享受过荣华富贵的人,死后肯定想着荣华不失,继续享受。
而且,以前的人可以享受,可现在轮到他们的时候,待遇却变了。这份落差,他们同样无法接受。
凡事都怕对比,要是大家都没享受过,那尚可忍耐。可别人有,自己却没有,心态必然要失衡。
“不甘又如何?”
“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就算再不甘、再后悔,也得忍着。不然呢,还能把祭祀之礼改回来不成?”
帝辛沉声说道。改革祭祀之礼的时候,他们可是一个比一个高兴。
那时,他们就该料想到死后的未来。注定无法像以前的先祖那般,享受最高规格的祭祀。
这是增强权柄的代价,用死后的荣华,换取生前更大的权力。就算死前想后悔,也是晚了。总不能享受过后,一点代价也不想承受吧。
“当然不能改1
“随随便便的就想更改祭祀之礼,这是把祭祀当儿戏吗?”
“但是,诸侯不甘心,也是肯定的。祭祀之礼越是不能改,他们就越是不甘心。而这,恰恰是大王可以拿捏他们的地方。”
姜黎语气坚定的说道,祭祀为天下之重,一旦定下,短时间内休想更改第二次。正因为无法更改,帝辛才能凭此拿捏诸侯。
“此言何意?”
帝辛还是不懂,满脸求教的看向的姜黎。
“诸侯不甘,是因为死后会失去所有的殊荣。既然如此,大王给他们想要的就是。在他们死后,将他们评为上三品,享受天下的祭祀,”
“天下祭祀,哪怕只是一部分,也胜过诸侯国举国祭祀了,那些诸侯一定会很满意。”
“而只要他们同意了大王的提议,那从此以后,他们就会彻底与大商绑定在一起。若想祭祀不绝,就只能坚定的维护大商的统治。”
“得大商祭祀,就要与大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怕他们不尽心。如此,天下诸侯皆与大王同心同德,谁能反之,谁敢反之?”
姜黎说出了自己的真正想法,让帝辛许诺天下诸侯,会在他们死,将他们定为上三品的先烈,享受整个天下的祭祀。
这其实就相当于封神,帝辛许诺那些诸侯,会在他们死后封他们为神。而代价是,这些神要与大商休戚与共。
大商存,他们祭祀不绝。大商灭,他们会跌落神坛,坠入尘埃。
有了共同的利益,自然不怕他们背叛,也不怕他们不死保大商。
当然,神之所以是神,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百姓的祭祀。更多的,还是因为神明掌握了相应的权柄。 那被人族供奉的先烈,与神明最大的差距,就是没有掌握天地权柄。
等什么时候,大商册封先烈的同时,也会赋予他们相应的权柄与义务,那就真的与封神无异了。
“这天底下,唯一能让诸侯畏惧的,就是死后没有祭祀了。”
“若孤许诺他们,在他们死后,会将他们的排位放入太庙,享受整个天下的祭祀。那他们确实会如黎侯所言,对大商死心塌地,再无二心。”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定上三品,配享太庙的要求如此之高,他们哪有这么大的功绩。”
“孤若强行将他们送入太庙,如何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到时,众口铄金之下,孤怕是难逃昏君的评价。”
帝辛承认,姜黎说的很有道理,也让他很是心动。但是,但想到这么做的后果,他还是忍不住心存顾忌。
这么搞,很容易把太庙的名声搞臭。而太庙的名声一臭,他被人骂作昏君也就罢了,可姜黎的办法,也会随之失去作用。
不将滥竽充数者挪出太庙,以后谁会真心实意的祭祀?
帝辛的顾忌,姜黎懂,但谁说这群诸侯没有功绩?恰恰相反,他们的功绩很大。
“大王的担心,无非是这些诸侯的功绩不足,但这都不是事。谁言他们无功?”
“改革祭祀之礼,废数百万年之陋习,活亿万万庶民,更弘扬了我人族的尚武之风,兼之打击了敌对异族的嚣张气焰。”
“这一桩桩功劳加起来,难道还不够大?不够配享太庙?”
姜黎为那些诸侯表功道。
这些诸侯确实能力有限,但他们运气好,碰到了姜黎,并在他的提倡下,加入了改革祭祀之礼这件事。
而改革祭祀之礼,正如姜黎所言,乃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哪怕他们不是主导者,可只是参与其中,或多或少的也能分润一些功劳,足够将他们抬进太庙了。
有时候,运气就是这么的重要。
只要跟对了人,那就算什么都不做,也能功成名就,胜过无数人的努力。
反之,要是跟错了人,那就是再努力也没用。
“啊这1
帝辛一想,还真是这个理。
这群诸侯里,除西伯侯外,都没什么能力,但他们跟对了人,沾了姜黎的光,全都混上了大功劳。
真要以此事为由,把他们全都送进太庙,也确实说得过去。
毕竟,他们这些人要是全都进了太庙,岂不是从侧面烘托了改革祭祀之礼的重要性,实乃千古未有之大功。
若非如此,岂能一口气将数百个诸侯送进太庙?
“黎侯说的有理,但参与此事的诸侯太多了,不可能全部送进太庙,最多只能选一些代表。”
帝辛终究是脸皮薄,无法像姜黎那般,厚着脸皮说把所有人都送进太庙。
他还是要考虑影响的,送一些代表进去就行了,要是把诸侯全都送进去,别人怎么看他?
手下的诸侯全都进了太庙,上古贤王都不行,唯有传说中的圣王方能如此。
圣王者,仅次于圣皇。
在亚圣之中,都能算是第一档。
若有机会,帝辛还是十分想当圣王的,可他配吗?别说是圣王了,就是贤王他都不配,听着都要脸红。
看看如今大厦将倾的大商,不骂他一声昏君,他都能笑出声来。
要是没有碰到姜黎,帝辛甚至怀疑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那真是连昏君都不如。
“大王不必妄自菲薄,改革祭祀之礼这件事,是在您的主导下完成的。未来无论如何,一个贤王的尊号都是跑不掉的。”
“既然是贤王,那手下有一群贤臣不是很正常?把天下诸侯送进太庙没什么的,反而会显得您这个贤王更有含金量。”
见帝辛一脸不好意思的面子,姜黎劝道。
有贤臣未必有贤王,但有贤王的话,肯定会有一大批贤臣。若不知人善用,如何能体现出贤王的贤名?
姜黎假定帝辛是贤王,那他有一批贤臣,随着他一起配享太庙,不是一件完全合情合理的事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这种时候心虚,反而会显得自己这个贤王的称号有水分。
“黎侯,莫要再说了。这贤王的名号怎么来的,别人不清楚,你我还能不清楚吗?”
帝辛承认,在脸皮这方面,他远远不如姜黎。反正他做不到一本正经的夸自己。
若无姜黎,帝辛能不成为亡国之君,就算成功。
可有了姜黎,仅仅只是一件改革祭祀之礼的事,就把处于亡国边缘的他,直接捧上了贤王的位置。
说实话,但凡大商的局势好上一些,帝辛都能大大方方的认下贤王这个称号。可看着风雨飘摇的大商,贤王二字,真的是无处谈起。
“大王是觉得功绩不够?这也简单,给他们加些功绩就是了。”
“如今四方鬼神对大商来说已经没用了,甚至还会拖累大商。刚好,大王也想斩断大商与四方鬼神间的联系。”
“既然如此,大王索性寻个机会,率领天下诸侯把四方鬼神给灭了。”
“这样一来,功劳不就有了吗?覆灭四方鬼神之功,加上改革祭祀之礼之功,难道还不够将天下诸侯抬进太庙吗?”
“若是这还不够,我还有办法。大商祭祀四方鬼神,本意是祈求他们保佑风调雨顺。而灭了他们之后,这部分职责就会出现空缺。”
“刚好,诸侯有功,大王可以把这些职责分给他们,封他们为各自国家的守护神,保佑家国风调雨顺。”
“而这时,也无需将他们抬进太庙了,不若在太庙之旁再立一神庙,专门祭祀他们。”
“反正四方鬼神已经没了,干脆把这些诸侯当成四方鬼神祭祀就算了,同样能享天下祭祀,地位与太庙先烈同尊不说,权柄还更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