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 > 第一百零七回美英苏利益交织难三大国欧洲划界乱
第一百零七回美英苏利益交织难三大国欧洲划界乱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最新章节!
第一百零七回美英苏利益交织难三大国欧洲划界乱
随着苏军向西的迅速推进,在英美统帅部的行动上,原来那种拖延的态度,已为异常匆忙的行动所替代。英美两国政府催促欧洲远征军,尽快向德国中心地域推进。以便抢在苏军之前将其占领。
对此,从丘吉尔给罗斯福的信中可见一斑:
俄国军队毫无疑问将占领整个奥地利并进入维也纳。倘若柏林也由他们占领,难道他们不会不适当地得出印象,似乎是他们对我们共同的胜利作出了绝大部分贡献?难道这种印象不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将给未来造成极为重大困难的情绪?因此,我认为从政治观点来看,我们应尽可能向德国东部推进,如果柏林是在我们能达到的范围之内,我们毫无疑问应当将它占领。
随后苏方得知,英军统帅部和许多美国将领采取了一些措施,力求占领柏林以及柏林以北和以南地区。因此,就在东波美拉尼亚战役还在进行的时候,斯大林急召朱可夫返回莫斯科,商谈军务。主要是必须由苏联红军攻占柏林,从而占据对英美的主动。
在朱可夫看来,斯大林的整个面容、动作和言谈,都给人一种身体相当疲惫的感觉。在4年战争期间,斯大林的确是过度疲劳,经常睡眠不足,这一切不可能不影响到他的健康。
散步时,斯大林出人意外地开始同朱可夫谈起他的童年生活。在交谈一个钟头后,他说:“我们喝茶去吧,还有些事情要同你谈一谈。”
在往回走的路上,朱可夫问道:“斯大林同志,我早就想知道有关你的儿子雅可夫的情况。有没有关于他的消息呢?”
斯大林没有马上回答这一问题。在沉默中走了100来步之后,他才以低沉的语调说:“雅可夫无法从战俘营逃出来,法西斯强盗会把他枪毙的。据说他们把他同其他战俘隔开,诱劝他背叛祖国。”又沉默了一会儿,他以坚定的语气补充说:“不会的,雅可夫宁愿死也不会背叛祖国!”
朱可夫觉察到,斯大林为儿子十分难过。他坐在桌旁,沉默了很久,一点东西也不吃。后来,他仿佛一面思考这一问题,一面沉痛地说:“多么艰苦的战争!它夺去了我们多少人的生命。看来,我们很少有谁的家庭没有牺牲亲人。这种体验只有在斗争中受到锻炼的、意志坚定的、受过共X党教育的苏联人才能忍受住。”
1944年夏秋两季,丘吉尔在致罗斯福的信件中,三番五次谈到,随着苏军的胜利西进而发展对苏关系问题。他特别担心的是,希特勒侵略被苏联从东欧和东南欧国家赶出,会削弱西方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并导致伦敦和华盛顿所不希望产生的社会和政治后果。因此,英国人想尽快举行新的“三巨头”会晤,以便“弄清俄国人的意图”,并企图用某种义务“约束”莫斯科。
英国驻苏大使克尔奉丘吉尔之命,在同苏联政府首脑谈话中,多次提出三国领导人再次会晤的问题。但斯大林推辞说,由于医生的反对和战场军务繁忙,他最近不能离开莫斯科远行。罗斯福也认为,举行最高会议时机不当,因为美国总统大选临近,需要他随时关注竞选活动,因而不能出国与会。
在此情况下,丘吉尔和罗斯福于1944年9月中旬在魁北克举行第二次会晤。双方讨论了亚洲和欧洲今后的战事问题。英国统帅部计划可归纳为:抢在苏军之前,占领中欧和巴尔干。伦敦把巴尔干看作是欧洲的经济和战略要地,对其非常重视。此外,丘吉尔还将巴尔干视为英美联军进入匈牙利和奥地利的捷径。
在第二次魁北克会晤中,美国代表团原则上同意丘吉尔的计划,但认为必须首先加速欧洲西部的进攻,以便在把德国人从法国、比利时与荷兰赶出去之后,尽量多地占领德国领土。会议决议说:“我们的主力将集中在左翼,即西北欧。”罗斯福和丘吉尔通知斯大林:我们打算迅速前进以歼灭德军和插入德国心脏。
1944年8月底至10月初,苏联军队在南线的胜利进军,使英美的算盘落空了。9月15日,苏军进入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并进军南斯拉夫,帮助南斯拉夫人民摆脱了法西斯统治。这期间,在意大利的英美联军的进攻速度日趋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认为,把会晤苏联政府首脑之事,推迟到美国总统选举之后是“十分冒险之举”。既然斯大林不能离开莫斯科,罗斯福又表示必须留在华盛顿,他决定自己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举行“两巨头”会谈。
1944年10月9日下午,丘吉尔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抵达莫斯科。“两巨头”相遇有如故交重逢,这是他们第三次会晤。双方简单的接触后便直奔主题,首先讨论波兰问题。双方一下子就谈妥邀请米科拉伊奇克来莫斯科,同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代表会谈。
丘吉尔随即与斯大林谈起他最为关注的事情。他说:“我们来解决巴尔干的事情吧。你们的军队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我们在这些地方也有自己的利益、派有各种团体和代理机构。不要为了枝节问题使我们意见相左。就英国和俄国而论,怎样做才能使你们在罗马尼亚占90%的优势,我们在希腊也有90%的发言权,而在南斯拉夫方面则平分秋色呢?”
丘吉尔乘着翻译这段话之机,在一页纸上写出了这个比分,并把这字条递过去给斯大林。斯大林草草看了一眼,把字条递回给丘吉尔。这之后沉默了一阵,这页纸就放在桌面上。丘吉尔没碰它,沉默片刻后丘吉尔开口说:“我们在处理这些与千百万人生死攸关的问题上,用这种草率态度,这不至于被人说是玩世不恭吧?让咱们最好把字条烧掉算了?”
“不,您保存着。”斯大林说。
丘吉尔把这张纸对折起来,放入衣袋。两天后,即11日,丘吉尔自莫斯科给罗斯福就此事通报说:“绝对有必要的是:在巴尔干半岛各国的问题上,我们要尽量取得一个共同的观点,这样我们才可能防止一些国家发生内战,避免在内战发生时,也许您和我同情这一边,而斯大林同情另一边。我会不断把这一切告诉您,所有英国和俄国之间取得的初步协议,如果未经同您进一步讨论并和您协调一致,任何事情都不会确定下来。在这种基础上,我相信您对我们试图同俄国人作开诚布公的会谈不致有什么介意。”
1日,美驻苏大使哈里曼到丘吉尔在莫斯科下榻的官邸拜会。天已近午,丘吉尔多年习惯仍卧床未起,正在口授什么文件。哈里曼回忆说:“他把刚刚拟就的准备给斯大林的信稿念给我听。对他们两三天前首次会晤时商定的百分比做了一番解释。”
哈里曼对丘吉尔说,这封信如果送出去,我敢肯定罗斯福和赫尔都不会予以承认。这时艾登走进卧室。丘吉尔对他说:“安东尼,阿弗里尔认为我们不应该发此信给斯大林。”
后来,围绕丘吉尔1944年10月9日在克里姆林宫会谈时,写下的这张著名的字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历史证明这张字条对于斯大林和丘吉尔以及英国和苏联来说,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的。应该说是“两巨头”认同的条件。
1944年10月,苏英两国莫斯科首脑会晤,最重要的军事政治成果是:双方就必须全力以赴地歼灭从巴尔干撤退的德军达成了协议。丘吉尔可以相信,苏联政府不打算向希腊和亚得里亚海沿岸派遣军队,并在完成任务之后从南斯拉夫撤军。苏英两国政府首脑在莫斯科讨论了波兰问题、战后对德国的处置问题以及在打败德国之后,苏联对战胜日本将做出的贡献问题。
美国大使哈里曼,奉命出席了苏联方面同丘吉尔就对日作战问题进行的初步磋商。斯大林坚持要有美国人参加协商,宣称由于美国担负着太平洋战争的主要任务,美国人理应以最积极的态度参加就此问题举行的会谈。最后丘吉尔表示同意。于是,丘吉尔14日同苏联政府首脑会晤时,美国迪安将军受托介绍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战事进展情况。迪安将军受美国最高统帅部之托,向斯大林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是在击溃德国后,要等多久才能看到苏联对日作战?
二是为了发动攻击,苏联需要多少时间在远东集结兵力?
三是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为集结和支持美国战略空军能提供多大的运输量?
当英国人和美国人离开克里姆林宫时,丘吉尔对迪安将军说:“年轻人,对于你敢问斯大林这三个问题,我表示钦佩。我想你是得不到回答的,但问问也无妨。”
然而丘吉尔估计错了,对日作战关系到苏联在远东的利益,此次苏军大规模西进,已经让斯大林看到了军事进攻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和利益,他怎么会放弃这一机会呢。第二天,斯大林就作出了明确回答。他说,在打败德国以后,红军花三个月才能对日本发起进攻。必须在西伯利亚储备足够三个月的物资后,才能作战。因此,考虑到横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能力有限,滨海地区提供给美国空军使用的基地所需物资,只好由美国人通过海上运输供应。
斯大林解释说,美国为此可以使用堪察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斯大林再次强调,在打败希特勒后三个月,红军开始对日作战。接着他补充说,为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美国帮助苏联积蓄大批物资以供应西伯利亚;必须澄清苏联参加这一战争的某些政治方面的问题。斯大林强调说:“苏联人必须知道,他们是为着什么而在战斗。我们有确实的理由向日本提出要求。”
还是在德黑兰会议上讨论对日战争前景时,斯大林曾问罗斯福和丘吉尔,盟国能够在苏联没有自由出海港的远东为苏联做些什么?当时,罗斯福提到大连有可能成为“自由港”。丘吉尔说得更笼统些,他认为“俄国的合理要求应该予以满足。”
日子一天天过去,惟独苏波事务没有改善。波兰人准备承认寇松线“作为俄国与波兰的分界线”。苏联则坚持要使用“作为俄国与波兰双方国境线的基地”这些字眼。双方都不让步。米科莱契克宣称他会被自己的人民所抛弃,而斯大林在单独与丘吉尔谈话结束时说,在那些与他共事的人当中,赞成对米科莱契克“温和”一点的,只有他和莫洛托夫两人。
斯大林认为国境线问题如果未取得一致意见,就不好着手组织波兰统一政府。倘若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他十分乐意让米科莱契克来领导新政府。斯大林开出这个条件的诱惑力是十分大的。
丘吉尔认为,在讨论波兰政府与卢布林波兰人合并问题上,一定会碰到同样棘手的困难,卢布林的代表一直给他留下极坏的印象,因此他对斯大林说,他们“只是苏联意志的表达而已”。他们无疑也怀有统治波兰的野心,因而充当了吉斯林一类的角色。既然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两个波兰代表团回到原来的地方去。丘吉尔深感他和艾登有责任为波苏问题的解决拟出一些提案。即便是把寇松线强加于波兰都会引起责难。
在狭小范围里,丘吉尔和斯大林进行了两国之间从未有过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和诚心诚意的交谈。斯大林几次表示了个人的敬意,这应该说确实是真诚的。因为在几个大国中,只有丘吉尔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往来于苏美两大国之间,为谋求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建立世界新秩序而奔走。
但是,丘吉尔更加确信的是:斯大林绝非只是个人说了算。就像他回国时对同僚们所说的:“骑马者的后面,总坐着个阴沉而忧虑的人。”
17日晚上,苏英两国首脑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正好得到消息说,德国在匈牙利的战线濒于崩溃,作为预防措施,霍尔蒂海军上将已被德国人逮捕起来。丘吉尔表示希望尽快到达卢布尔雅那山峡。并且说明他不认为战争会在春季之前结束。
接着,丘吉尔和斯大林举行了对德国问题的第一次会谈。丘吉尔对此这样对罗斯福说:
我们也对未来德国的划分问题进行了非正式讨论。约大叔要把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组成一个反纳粹、亲俄国的独立区域,前两个国家可以合并起来,与他先前表明的观点相反,他希望看到维也纳成为南日耳曼联邦的首府,联邦包括奥地利,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如您所知,把维也纳变成一个大多瑙河联邦的首府,这个主意一直吸引着我,然而我还是更希望加上匈牙利,尽管斯大林对这一点是强烈反对的。
至于普鲁士问题约大叔希望把鲁尔和萨尔分离出来,使其不起作用,或者置于国际管辖之下,组成莱茵兰的一个单独的国家。他同时希望把基尔运河国际化。我对这个主意也不反对,然而,你可以相信我们在三方会议之前并没有作出确定的结论。
约大叔也正式提到了蒙特勒公约,希望做些修改以便俄国军舰自由通行。对这个问题我们原则上没有什么异议。修改显然是必要的,因为日本是一个签字国,而且伊诺努也于去年1月丧失了市场。我们把这个问题留下来,由俄国方面去制定出详细的提案。他说他们会做到恰如其分。
就在丘吉尔与斯大林会谈结束后不久,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七回美英苏利益交织难三大国欧洲划界乱
随着苏军向西的迅速推进,在英美统帅部的行动上,原来那种拖延的态度,已为异常匆忙的行动所替代。英美两国政府催促欧洲远征军,尽快向德国中心地域推进。以便抢在苏军之前将其占领。
对此,从丘吉尔给罗斯福的信中可见一斑:
俄国军队毫无疑问将占领整个奥地利并进入维也纳。倘若柏林也由他们占领,难道他们不会不适当地得出印象,似乎是他们对我们共同的胜利作出了绝大部分贡献?难道这种印象不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将给未来造成极为重大困难的情绪?因此,我认为从政治观点来看,我们应尽可能向德国东部推进,如果柏林是在我们能达到的范围之内,我们毫无疑问应当将它占领。
随后苏方得知,英军统帅部和许多美国将领采取了一些措施,力求占领柏林以及柏林以北和以南地区。因此,就在东波美拉尼亚战役还在进行的时候,斯大林急召朱可夫返回莫斯科,商谈军务。主要是必须由苏联红军攻占柏林,从而占据对英美的主动。
在朱可夫看来,斯大林的整个面容、动作和言谈,都给人一种身体相当疲惫的感觉。在4年战争期间,斯大林的确是过度疲劳,经常睡眠不足,这一切不可能不影响到他的健康。
散步时,斯大林出人意外地开始同朱可夫谈起他的童年生活。在交谈一个钟头后,他说:“我们喝茶去吧,还有些事情要同你谈一谈。”
在往回走的路上,朱可夫问道:“斯大林同志,我早就想知道有关你的儿子雅可夫的情况。有没有关于他的消息呢?”
斯大林没有马上回答这一问题。在沉默中走了100来步之后,他才以低沉的语调说:“雅可夫无法从战俘营逃出来,法西斯强盗会把他枪毙的。据说他们把他同其他战俘隔开,诱劝他背叛祖国。”又沉默了一会儿,他以坚定的语气补充说:“不会的,雅可夫宁愿死也不会背叛祖国!”
朱可夫觉察到,斯大林为儿子十分难过。他坐在桌旁,沉默了很久,一点东西也不吃。后来,他仿佛一面思考这一问题,一面沉痛地说:“多么艰苦的战争!它夺去了我们多少人的生命。看来,我们很少有谁的家庭没有牺牲亲人。这种体验只有在斗争中受到锻炼的、意志坚定的、受过共X党教育的苏联人才能忍受住。”
1944年夏秋两季,丘吉尔在致罗斯福的信件中,三番五次谈到,随着苏军的胜利西进而发展对苏关系问题。他特别担心的是,希特勒侵略被苏联从东欧和东南欧国家赶出,会削弱西方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并导致伦敦和华盛顿所不希望产生的社会和政治后果。因此,英国人想尽快举行新的“三巨头”会晤,以便“弄清俄国人的意图”,并企图用某种义务“约束”莫斯科。
英国驻苏大使克尔奉丘吉尔之命,在同苏联政府首脑谈话中,多次提出三国领导人再次会晤的问题。但斯大林推辞说,由于医生的反对和战场军务繁忙,他最近不能离开莫斯科远行。罗斯福也认为,举行最高会议时机不当,因为美国总统大选临近,需要他随时关注竞选活动,因而不能出国与会。
在此情况下,丘吉尔和罗斯福于1944年9月中旬在魁北克举行第二次会晤。双方讨论了亚洲和欧洲今后的战事问题。英国统帅部计划可归纳为:抢在苏军之前,占领中欧和巴尔干。伦敦把巴尔干看作是欧洲的经济和战略要地,对其非常重视。此外,丘吉尔还将巴尔干视为英美联军进入匈牙利和奥地利的捷径。
在第二次魁北克会晤中,美国代表团原则上同意丘吉尔的计划,但认为必须首先加速欧洲西部的进攻,以便在把德国人从法国、比利时与荷兰赶出去之后,尽量多地占领德国领土。会议决议说:“我们的主力将集中在左翼,即西北欧。”罗斯福和丘吉尔通知斯大林:我们打算迅速前进以歼灭德军和插入德国心脏。
1944年8月底至10月初,苏联军队在南线的胜利进军,使英美的算盘落空了。9月15日,苏军进入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并进军南斯拉夫,帮助南斯拉夫人民摆脱了法西斯统治。这期间,在意大利的英美联军的进攻速度日趋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认为,把会晤苏联政府首脑之事,推迟到美国总统选举之后是“十分冒险之举”。既然斯大林不能离开莫斯科,罗斯福又表示必须留在华盛顿,他决定自己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举行“两巨头”会谈。
1944年10月9日下午,丘吉尔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抵达莫斯科。“两巨头”相遇有如故交重逢,这是他们第三次会晤。双方简单的接触后便直奔主题,首先讨论波兰问题。双方一下子就谈妥邀请米科拉伊奇克来莫斯科,同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代表会谈。
丘吉尔随即与斯大林谈起他最为关注的事情。他说:“我们来解决巴尔干的事情吧。你们的军队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我们在这些地方也有自己的利益、派有各种团体和代理机构。不要为了枝节问题使我们意见相左。就英国和俄国而论,怎样做才能使你们在罗马尼亚占90%的优势,我们在希腊也有90%的发言权,而在南斯拉夫方面则平分秋色呢?”
丘吉尔乘着翻译这段话之机,在一页纸上写出了这个比分,并把这字条递过去给斯大林。斯大林草草看了一眼,把字条递回给丘吉尔。这之后沉默了一阵,这页纸就放在桌面上。丘吉尔没碰它,沉默片刻后丘吉尔开口说:“我们在处理这些与千百万人生死攸关的问题上,用这种草率态度,这不至于被人说是玩世不恭吧?让咱们最好把字条烧掉算了?”
“不,您保存着。”斯大林说。
丘吉尔把这张纸对折起来,放入衣袋。两天后,即11日,丘吉尔自莫斯科给罗斯福就此事通报说:“绝对有必要的是:在巴尔干半岛各国的问题上,我们要尽量取得一个共同的观点,这样我们才可能防止一些国家发生内战,避免在内战发生时,也许您和我同情这一边,而斯大林同情另一边。我会不断把这一切告诉您,所有英国和俄国之间取得的初步协议,如果未经同您进一步讨论并和您协调一致,任何事情都不会确定下来。在这种基础上,我相信您对我们试图同俄国人作开诚布公的会谈不致有什么介意。”
1日,美驻苏大使哈里曼到丘吉尔在莫斯科下榻的官邸拜会。天已近午,丘吉尔多年习惯仍卧床未起,正在口授什么文件。哈里曼回忆说:“他把刚刚拟就的准备给斯大林的信稿念给我听。对他们两三天前首次会晤时商定的百分比做了一番解释。”
哈里曼对丘吉尔说,这封信如果送出去,我敢肯定罗斯福和赫尔都不会予以承认。这时艾登走进卧室。丘吉尔对他说:“安东尼,阿弗里尔认为我们不应该发此信给斯大林。”
后来,围绕丘吉尔1944年10月9日在克里姆林宫会谈时,写下的这张著名的字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历史证明这张字条对于斯大林和丘吉尔以及英国和苏联来说,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的。应该说是“两巨头”认同的条件。
1944年10月,苏英两国莫斯科首脑会晤,最重要的军事政治成果是:双方就必须全力以赴地歼灭从巴尔干撤退的德军达成了协议。丘吉尔可以相信,苏联政府不打算向希腊和亚得里亚海沿岸派遣军队,并在完成任务之后从南斯拉夫撤军。苏英两国政府首脑在莫斯科讨论了波兰问题、战后对德国的处置问题以及在打败德国之后,苏联对战胜日本将做出的贡献问题。
美国大使哈里曼,奉命出席了苏联方面同丘吉尔就对日作战问题进行的初步磋商。斯大林坚持要有美国人参加协商,宣称由于美国担负着太平洋战争的主要任务,美国人理应以最积极的态度参加就此问题举行的会谈。最后丘吉尔表示同意。于是,丘吉尔14日同苏联政府首脑会晤时,美国迪安将军受托介绍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战事进展情况。迪安将军受美国最高统帅部之托,向斯大林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是在击溃德国后,要等多久才能看到苏联对日作战?
二是为了发动攻击,苏联需要多少时间在远东集结兵力?
三是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为集结和支持美国战略空军能提供多大的运输量?
当英国人和美国人离开克里姆林宫时,丘吉尔对迪安将军说:“年轻人,对于你敢问斯大林这三个问题,我表示钦佩。我想你是得不到回答的,但问问也无妨。”
然而丘吉尔估计错了,对日作战关系到苏联在远东的利益,此次苏军大规模西进,已经让斯大林看到了军事进攻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和利益,他怎么会放弃这一机会呢。第二天,斯大林就作出了明确回答。他说,在打败德国以后,红军花三个月才能对日本发起进攻。必须在西伯利亚储备足够三个月的物资后,才能作战。因此,考虑到横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能力有限,滨海地区提供给美国空军使用的基地所需物资,只好由美国人通过海上运输供应。
斯大林解释说,美国为此可以使用堪察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斯大林再次强调,在打败希特勒后三个月,红军开始对日作战。接着他补充说,为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美国帮助苏联积蓄大批物资以供应西伯利亚;必须澄清苏联参加这一战争的某些政治方面的问题。斯大林强调说:“苏联人必须知道,他们是为着什么而在战斗。我们有确实的理由向日本提出要求。”
还是在德黑兰会议上讨论对日战争前景时,斯大林曾问罗斯福和丘吉尔,盟国能够在苏联没有自由出海港的远东为苏联做些什么?当时,罗斯福提到大连有可能成为“自由港”。丘吉尔说得更笼统些,他认为“俄国的合理要求应该予以满足。”
日子一天天过去,惟独苏波事务没有改善。波兰人准备承认寇松线“作为俄国与波兰的分界线”。苏联则坚持要使用“作为俄国与波兰双方国境线的基地”这些字眼。双方都不让步。米科莱契克宣称他会被自己的人民所抛弃,而斯大林在单独与丘吉尔谈话结束时说,在那些与他共事的人当中,赞成对米科莱契克“温和”一点的,只有他和莫洛托夫两人。
斯大林认为国境线问题如果未取得一致意见,就不好着手组织波兰统一政府。倘若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他十分乐意让米科莱契克来领导新政府。斯大林开出这个条件的诱惑力是十分大的。
丘吉尔认为,在讨论波兰政府与卢布林波兰人合并问题上,一定会碰到同样棘手的困难,卢布林的代表一直给他留下极坏的印象,因此他对斯大林说,他们“只是苏联意志的表达而已”。他们无疑也怀有统治波兰的野心,因而充当了吉斯林一类的角色。既然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两个波兰代表团回到原来的地方去。丘吉尔深感他和艾登有责任为波苏问题的解决拟出一些提案。即便是把寇松线强加于波兰都会引起责难。
在狭小范围里,丘吉尔和斯大林进行了两国之间从未有过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和诚心诚意的交谈。斯大林几次表示了个人的敬意,这应该说确实是真诚的。因为在几个大国中,只有丘吉尔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往来于苏美两大国之间,为谋求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建立世界新秩序而奔走。
但是,丘吉尔更加确信的是:斯大林绝非只是个人说了算。就像他回国时对同僚们所说的:“骑马者的后面,总坐着个阴沉而忧虑的人。”
17日晚上,苏英两国首脑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正好得到消息说,德国在匈牙利的战线濒于崩溃,作为预防措施,霍尔蒂海军上将已被德国人逮捕起来。丘吉尔表示希望尽快到达卢布尔雅那山峡。并且说明他不认为战争会在春季之前结束。
接着,丘吉尔和斯大林举行了对德国问题的第一次会谈。丘吉尔对此这样对罗斯福说:
我们也对未来德国的划分问题进行了非正式讨论。约大叔要把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组成一个反纳粹、亲俄国的独立区域,前两个国家可以合并起来,与他先前表明的观点相反,他希望看到维也纳成为南日耳曼联邦的首府,联邦包括奥地利,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如您所知,把维也纳变成一个大多瑙河联邦的首府,这个主意一直吸引着我,然而我还是更希望加上匈牙利,尽管斯大林对这一点是强烈反对的。
至于普鲁士问题约大叔希望把鲁尔和萨尔分离出来,使其不起作用,或者置于国际管辖之下,组成莱茵兰的一个单独的国家。他同时希望把基尔运河国际化。我对这个主意也不反对,然而,你可以相信我们在三方会议之前并没有作出确定的结论。
约大叔也正式提到了蒙特勒公约,希望做些修改以便俄国军舰自由通行。对这个问题我们原则上没有什么异议。修改显然是必要的,因为日本是一个签字国,而且伊诺努也于去年1月丧失了市场。我们把这个问题留下来,由俄国方面去制定出详细的提案。他说他们会做到恰如其分。
就在丘吉尔与斯大林会谈结束后不久,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