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乌金山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龙虎道人最新章节!
乌金山,地势北高南低,群山叠嶂,奇峰毓秀,松柏密集,植被隆厚,白皮松婷婷玉立,侧柏风姿卓然,油松苍劲挺拔,冠盖奇特。
明万历年间重修水晶院的碑记上记载,乌金山,春萝摆月,孤猿群鹿,因芬芳而踪迹于百卉林中;夏鲜飘风,山鸡野雉,呈馨郁而翱集于万花丛里;秋则黄花被径而红叶妆林;冬则六花霁晓而孤根暖津。
远看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近看层林覆盖,郁郁葱葱,宛如大地上镶嵌的一颗绿色宝珠,简直美不胜收!
传闻乌金山名胜古迹甚多,道教、佛教,皆是在此山有着不计其数的修行地,道教有太清宫、玉皇阁、龙王庙、五爷庙、九峰塔等等,而佛教亦是有着正寿寺、华严寺、和合寺、大佛台等等,非但如此,乌金山更是有景观多处。
比如天台揽胜、罕山时雨,尤其罕山时雨,亦称诸峰时雨,为古八景之首,此景多有记载,乌金山昔名龙王山,由于地气氤氲,空气潮湿,气候亦是十分独特,夏日林中有雾霭蒸腾而上,聚集成云,云厚成雨,随风飘洒而落,隆冬,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银装素裹,满山皆白,别有一番神韵,平日里,仿佛时时皆有细雨洒落,实乃罕见奇观!
当然,还有其他的奇特景观,比如林海日出、明湖沉绿、洪山飞瀑、七彩流砂、龙泉映月、叠瀑飞泉、红叶抱湖、林海听涛、玉皇高阁、藏狮古洞、青羊指路、巨石脚印、鳄鱼吞珠、吐沫成池、饮狮神泉、悬崖奇音、石坎容杯、骆驼出山、玉带云雾等等一系列奇景。
值得一提的几处景观,亦是有着一段段奇异的背景故事,比如这悬崖奇音,此景位于乌金山北山脚下,东沟村东的驴角大仙摩崖造像处,据传,悬崖下曾经有一个岩洞,不知哪里来的一个戏班路过悬崖,恰逢大雨,全班人马即躲入崖下的岩洞里避雨。但雷雨半日不停。戏班的人便操起锣鼓家什敲打起来解闷,有的人还引吭高歌。
正当他们闹得起劲,突然一道闪电,紧接着一声炸雷,崖洞轰然坍塌,把戏班人马皆埋于洞中,而无一人生还。从此以后,这里每逢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就能听到悬崖处锣鼓阵阵,笙箫齐鸣,还能听到有人吟唱,让人惊骇不已。据说在宋朝时候,村人为安抚戏班的冤魂,曾经捐资镌刻驴角大仙像于崖上,以震慑此洞。但每逢下大雨,这里依稀仍有鼓乐声发出,实为罕见。
话说秋水沟内有一自然景观,名曰骆驼出山。远远望去,那座山仿佛是一头骆驼刚刚走出山洞的样子。
传说岩壁上曾经有一个山洞,文殊菩萨把敦煌三危山一个石窑里的佛经全部移到这里珍藏,并命一只山豹在此守候。谁知这只山豹贪吃、贪睡。有一个来水晶院听文殊菩萨讲经的沙陀僧人听说了这个藏经洞,就生出了把佛经运到沙陀大漠建寺的意念。
于是他就偷偷地从集市上购得一匹骆驼,并买了一只肥猪喂了山豹,山豹吃饱喝足,就爬到树上睡着了。那沙陀僧人便打开洞门,将骆驼牵进去,把洞里的经卷装在两个箱子里,准备运出洞去。但他牵着骆驼刚刚走出洞口,就感觉骆驼拉不动了。
沙陀僧人回头一看,原来骆驼的后半身已经化为巨石。沙陀僧人顿觉不妙,便弃驼而逃。原来文殊菩萨早算到此事,待沙陀准备运出经卷时,便施法石化了骆驼。文殊菩萨念沙陀是为了建寺而偷窃经卷,便放走了他。从此那匹驮着经卷的骆驼却只能永远站在洞口,化作一座山,后人呢,就称这座酷似骆驼的小山头,为骆驼出山。
吐沫成池的故事,据说是黑龙吐沫而成,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掌管水火的黑白二龙因为布雨侵犯辖界,便在乌金山上空争斗。
顿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二龙就此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酣战。
但仁慈的黑龙不忍手足相残,便且战且退,不慎被白龙击伤而跌落于乌金山山谷中,随而吐沫成池。后来乡民感念黑龙行云布雨的恩泽,便在临近黑龙池的山坡上建黑龙庙以作供奉,至今香火不断。每每天旱,乡民多聚于黑龙庙祈雨,更奇妙的是黑龙池水一年四季,不涸不冰!
如果这些传说中的故事都有些虚幻不实,那倒是还有一处景点,乃是有着一段真实的故事啊!
那便是青羊指路……明正统十二年,重修大洪山镇寿寺碑记中记载,当时镇寿寺已毁坏多年,有一个名叫韩普永的人一心向佛,想重修镇寿寺。
于是,他多方打听,认真查勘,终于在地下一丈有余的地方找到了镇寿寺的遗址,如此,他便开始了重修镇寿寺的巨大工程。
有一天他着实太累了,就近坐在一个地方打盹儿。
“你辛苦了!”
恍惚间,有一只羊拍着他的背说道。
“你从哪里来?”
韩普永当即问道。
“大洪山镇寿寺。”
羊回道。
“你来做什么?”
韩普永又问道。
“专程与君相会!你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你的佛缘不浅哪!”
说完羊拍了韩普永的头顶一下,韩普永猛然地醒来。
此时,他仿佛看见一只羊从树梢上飞到离镇寿寺不远的山林里倏然而逝。韩普永定睛一看,只见山中多了一座羊形石笋。韩普永一时间恍然大悟,原来是青羊为他指点迷津。于是,他就下定决心皈依佛门,剃度出了家,并求高僧赐法号为“果廉”。自此,他一生都在镇寿寺事佛,做了许多善事,直到百岁,无疾而终。
“呵呵!小兄弟,你听故事也听了半天了,但不知你这是要去哪里啊?”
乌金山脚下的一间小茶铺里,我认真地听着几位闲聊的老汉,说着关于这座名山的传说,然而,话说了几段,其中一个老头儿,微笑着向我问道。
“晚辈陈小酒,本是前往多宝河一带寻找一位泥道人,但至今没有找到,故而在此歇息片刻,几位老人家,你们都是附近的村民么?”
我当即抱拳一礼,恭敬地问道。
“哈哈哈……”
哪知一听到我这话,几个老头儿哄堂大笑,就连端茶倒水的茶小二,也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这……但不知你们笑什么?”
我错愕地抓了抓额头,疑惑地问道。
“原来你是道门中人,嗯,小酒先生,你可能不知道,我们乌金山一带,大大小小的村落,上至古稀老汉,下至三岁的娃娃,无一不知泥道人的名讳,他可是我们这里的活神仙啊!哈哈哈!”
其中一个老头儿,笑了笑,接着说道:“我们所有村落的大人小孩儿都知道泥道人住在什么地方,但却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啊!”
“哦?这是为何?难道泥道人闭关清修?”
我皱了皱眉头,不解地问道。
“或许是,也或许不是,总之这位泥道人,神龙见首不见尾,时而听人说出去云游四海,时而听人说去什么名山大川降妖伏魔,神人就是神人,我们只是听了不少泥道人的传说,不过村民们都知道他喜欢清静,有时明知道他在家,也不敢轻易上门打扰。”
茶小二呵呵笑着,略带一抹骄傲地说起了泥道人,似乎和泥道人身为同乡,倒是增添了不少仙气儿。
“看来此地在泥道人的庇佑下,倒是一片祥和之貌啊!”
我感叹一声,微微笑道。
“那倒是,但凡有事求到泥道人,必然是有求必应,大事小情,穷人富人,都能迈进泥道人的家门口,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们,简直就把泥道人当成了活神仙,这不,我们几个老家伙,也是时不时去山里转转,希望能与泥道人结个道缘,这个茶铺前的山路,正是前往泥道人家的唯一途径!”
另外一个老头儿,笑呵呵地回应一声,并为我指引了泥道人所住的方向。
“多谢几位老人家指点迷津,晚辈告辞!”
我急忙付了茶钱,并站起身恭敬地向着几位老头儿行了一礼,大步向山里走去。
据老头儿所说,泥道人家,本是在一处僻静的半山腰上,距离下面的多宝河很近,不过却是有着几十米的陡峭山壁,所以那几个老头儿才说此路乃是唯一前往泥道人家的途径,倒也不假了,如此看来,泥道人不建观不修庙,倒是过起了逍遥散修的日子。
穿过一片小树林,路途倒是顺畅,或许是因为有着许多人上山探望泥道人的缘故,本无路,却是踩出了一条顺溜的山路。
一个多时辰后,我终于来到了泥道人住的地方。
这是一个简陋的小院子,不过院子内外,倒是打扫的干干净净,大门口处,一棵大树下面,摆放着几个石凳,上面被摩擦的光滑如镜,看来此地有很多人拜访过,大门开着的,但却不见一个人。
我想了想,还是觉得礼数周到些妥当,毕竟是有求于人。
“请问,泥老前辈可住在此处?晚辈陈小酒,求见泥老前辈尊面!”
说着,我抱拳一礼,恭敬地作揖。
不一会儿,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郎,走了出来,少年郎衣着得体,干净整洁,且举止落落大方,更是气质超凡脱俗,嗯,不愧是高人门前的童子,看来这个少年郎,定然是泥道人的弟子了。
“道兄吉祥!”
少年郎微笑着抱拳一礼,并接着说道:“家师云游未归,但不知道兄此来,所为何事?”(未完待续)
乌金山,地势北高南低,群山叠嶂,奇峰毓秀,松柏密集,植被隆厚,白皮松婷婷玉立,侧柏风姿卓然,油松苍劲挺拔,冠盖奇特。
明万历年间重修水晶院的碑记上记载,乌金山,春萝摆月,孤猿群鹿,因芬芳而踪迹于百卉林中;夏鲜飘风,山鸡野雉,呈馨郁而翱集于万花丛里;秋则黄花被径而红叶妆林;冬则六花霁晓而孤根暖津。
远看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近看层林覆盖,郁郁葱葱,宛如大地上镶嵌的一颗绿色宝珠,简直美不胜收!
传闻乌金山名胜古迹甚多,道教、佛教,皆是在此山有着不计其数的修行地,道教有太清宫、玉皇阁、龙王庙、五爷庙、九峰塔等等,而佛教亦是有着正寿寺、华严寺、和合寺、大佛台等等,非但如此,乌金山更是有景观多处。
比如天台揽胜、罕山时雨,尤其罕山时雨,亦称诸峰时雨,为古八景之首,此景多有记载,乌金山昔名龙王山,由于地气氤氲,空气潮湿,气候亦是十分独特,夏日林中有雾霭蒸腾而上,聚集成云,云厚成雨,随风飘洒而落,隆冬,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银装素裹,满山皆白,别有一番神韵,平日里,仿佛时时皆有细雨洒落,实乃罕见奇观!
当然,还有其他的奇特景观,比如林海日出、明湖沉绿、洪山飞瀑、七彩流砂、龙泉映月、叠瀑飞泉、红叶抱湖、林海听涛、玉皇高阁、藏狮古洞、青羊指路、巨石脚印、鳄鱼吞珠、吐沫成池、饮狮神泉、悬崖奇音、石坎容杯、骆驼出山、玉带云雾等等一系列奇景。
值得一提的几处景观,亦是有着一段段奇异的背景故事,比如这悬崖奇音,此景位于乌金山北山脚下,东沟村东的驴角大仙摩崖造像处,据传,悬崖下曾经有一个岩洞,不知哪里来的一个戏班路过悬崖,恰逢大雨,全班人马即躲入崖下的岩洞里避雨。但雷雨半日不停。戏班的人便操起锣鼓家什敲打起来解闷,有的人还引吭高歌。
正当他们闹得起劲,突然一道闪电,紧接着一声炸雷,崖洞轰然坍塌,把戏班人马皆埋于洞中,而无一人生还。从此以后,这里每逢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就能听到悬崖处锣鼓阵阵,笙箫齐鸣,还能听到有人吟唱,让人惊骇不已。据说在宋朝时候,村人为安抚戏班的冤魂,曾经捐资镌刻驴角大仙像于崖上,以震慑此洞。但每逢下大雨,这里依稀仍有鼓乐声发出,实为罕见。
话说秋水沟内有一自然景观,名曰骆驼出山。远远望去,那座山仿佛是一头骆驼刚刚走出山洞的样子。
传说岩壁上曾经有一个山洞,文殊菩萨把敦煌三危山一个石窑里的佛经全部移到这里珍藏,并命一只山豹在此守候。谁知这只山豹贪吃、贪睡。有一个来水晶院听文殊菩萨讲经的沙陀僧人听说了这个藏经洞,就生出了把佛经运到沙陀大漠建寺的意念。
于是他就偷偷地从集市上购得一匹骆驼,并买了一只肥猪喂了山豹,山豹吃饱喝足,就爬到树上睡着了。那沙陀僧人便打开洞门,将骆驼牵进去,把洞里的经卷装在两个箱子里,准备运出洞去。但他牵着骆驼刚刚走出洞口,就感觉骆驼拉不动了。
沙陀僧人回头一看,原来骆驼的后半身已经化为巨石。沙陀僧人顿觉不妙,便弃驼而逃。原来文殊菩萨早算到此事,待沙陀准备运出经卷时,便施法石化了骆驼。文殊菩萨念沙陀是为了建寺而偷窃经卷,便放走了他。从此那匹驮着经卷的骆驼却只能永远站在洞口,化作一座山,后人呢,就称这座酷似骆驼的小山头,为骆驼出山。
吐沫成池的故事,据说是黑龙吐沫而成,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掌管水火的黑白二龙因为布雨侵犯辖界,便在乌金山上空争斗。
顿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二龙就此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酣战。
但仁慈的黑龙不忍手足相残,便且战且退,不慎被白龙击伤而跌落于乌金山山谷中,随而吐沫成池。后来乡民感念黑龙行云布雨的恩泽,便在临近黑龙池的山坡上建黑龙庙以作供奉,至今香火不断。每每天旱,乡民多聚于黑龙庙祈雨,更奇妙的是黑龙池水一年四季,不涸不冰!
如果这些传说中的故事都有些虚幻不实,那倒是还有一处景点,乃是有着一段真实的故事啊!
那便是青羊指路……明正统十二年,重修大洪山镇寿寺碑记中记载,当时镇寿寺已毁坏多年,有一个名叫韩普永的人一心向佛,想重修镇寿寺。
于是,他多方打听,认真查勘,终于在地下一丈有余的地方找到了镇寿寺的遗址,如此,他便开始了重修镇寿寺的巨大工程。
有一天他着实太累了,就近坐在一个地方打盹儿。
“你辛苦了!”
恍惚间,有一只羊拍着他的背说道。
“你从哪里来?”
韩普永当即问道。
“大洪山镇寿寺。”
羊回道。
“你来做什么?”
韩普永又问道。
“专程与君相会!你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你的佛缘不浅哪!”
说完羊拍了韩普永的头顶一下,韩普永猛然地醒来。
此时,他仿佛看见一只羊从树梢上飞到离镇寿寺不远的山林里倏然而逝。韩普永定睛一看,只见山中多了一座羊形石笋。韩普永一时间恍然大悟,原来是青羊为他指点迷津。于是,他就下定决心皈依佛门,剃度出了家,并求高僧赐法号为“果廉”。自此,他一生都在镇寿寺事佛,做了许多善事,直到百岁,无疾而终。
“呵呵!小兄弟,你听故事也听了半天了,但不知你这是要去哪里啊?”
乌金山脚下的一间小茶铺里,我认真地听着几位闲聊的老汉,说着关于这座名山的传说,然而,话说了几段,其中一个老头儿,微笑着向我问道。
“晚辈陈小酒,本是前往多宝河一带寻找一位泥道人,但至今没有找到,故而在此歇息片刻,几位老人家,你们都是附近的村民么?”
我当即抱拳一礼,恭敬地问道。
“哈哈哈……”
哪知一听到我这话,几个老头儿哄堂大笑,就连端茶倒水的茶小二,也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这……但不知你们笑什么?”
我错愕地抓了抓额头,疑惑地问道。
“原来你是道门中人,嗯,小酒先生,你可能不知道,我们乌金山一带,大大小小的村落,上至古稀老汉,下至三岁的娃娃,无一不知泥道人的名讳,他可是我们这里的活神仙啊!哈哈哈!”
其中一个老头儿,笑了笑,接着说道:“我们所有村落的大人小孩儿都知道泥道人住在什么地方,但却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啊!”
“哦?这是为何?难道泥道人闭关清修?”
我皱了皱眉头,不解地问道。
“或许是,也或许不是,总之这位泥道人,神龙见首不见尾,时而听人说出去云游四海,时而听人说去什么名山大川降妖伏魔,神人就是神人,我们只是听了不少泥道人的传说,不过村民们都知道他喜欢清静,有时明知道他在家,也不敢轻易上门打扰。”
茶小二呵呵笑着,略带一抹骄傲地说起了泥道人,似乎和泥道人身为同乡,倒是增添了不少仙气儿。
“看来此地在泥道人的庇佑下,倒是一片祥和之貌啊!”
我感叹一声,微微笑道。
“那倒是,但凡有事求到泥道人,必然是有求必应,大事小情,穷人富人,都能迈进泥道人的家门口,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们,简直就把泥道人当成了活神仙,这不,我们几个老家伙,也是时不时去山里转转,希望能与泥道人结个道缘,这个茶铺前的山路,正是前往泥道人家的唯一途径!”
另外一个老头儿,笑呵呵地回应一声,并为我指引了泥道人所住的方向。
“多谢几位老人家指点迷津,晚辈告辞!”
我急忙付了茶钱,并站起身恭敬地向着几位老头儿行了一礼,大步向山里走去。
据老头儿所说,泥道人家,本是在一处僻静的半山腰上,距离下面的多宝河很近,不过却是有着几十米的陡峭山壁,所以那几个老头儿才说此路乃是唯一前往泥道人家的途径,倒也不假了,如此看来,泥道人不建观不修庙,倒是过起了逍遥散修的日子。
穿过一片小树林,路途倒是顺畅,或许是因为有着许多人上山探望泥道人的缘故,本无路,却是踩出了一条顺溜的山路。
一个多时辰后,我终于来到了泥道人住的地方。
这是一个简陋的小院子,不过院子内外,倒是打扫的干干净净,大门口处,一棵大树下面,摆放着几个石凳,上面被摩擦的光滑如镜,看来此地有很多人拜访过,大门开着的,但却不见一个人。
我想了想,还是觉得礼数周到些妥当,毕竟是有求于人。
“请问,泥老前辈可住在此处?晚辈陈小酒,求见泥老前辈尊面!”
说着,我抱拳一礼,恭敬地作揖。
不一会儿,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郎,走了出来,少年郎衣着得体,干净整洁,且举止落落大方,更是气质超凡脱俗,嗯,不愧是高人门前的童子,看来这个少年郎,定然是泥道人的弟子了。
“道兄吉祥!”
少年郎微笑着抱拳一礼,并接着说道:“家师云游未归,但不知道兄此来,所为何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