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 檄告天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武帝寄奴最新章节!
刘迈没有料到昨天因功而封侯,今天就要因过而问罪。刘迈颓唐地说:“罪臣之所以不报,乃并非负皇恩,而是为保全自家兄弟。罪臣既不愿负陛下,亦不愿负兄弟。一时糊涂于忠与义之间之取舍。所以以前才向陛下请旨到竟陵赴任,以求置身于两难之外。望陛下恕罪!”
“哼!汝为朝廷命官,当一心为国,岂能因私情而废事?自古以来忠义不能两全之事多如牛毛。为臣者不事君、为子者不事父、为妻着不事夫,此为大逆。汝为我朝重臣,乃是我由荆州提拨而至建康之人,竟敢率先谋反。来人!”
到了此时,刘迈已无心辩驳。于是他被桓玄当庭腰斩,以警示朝臣。
刘迈便是这样尚未等到起义之期就以身询义了。
我听了刘毅的叙述,感叹说:“伯群兄一向以不怕死而闻名士林,这一次怎会变得这般惊惧?”
刘毅听了这话,又大哭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才哽咽着说:“兄长害怕的并非他自己身死,而是我之死。他的惴惴,也并非为他自己,而是为我啊。他得罪桓玄岂止一两回?如果要恐惧的话,彼时便应当恐惧了。
他之所以向桓玄举报,是他错以为桓玄早已知道京口北府要起义的事,只是希望能以功代过,为我留下条生路。就像王导的故事一般。王导待罪宫阙,不是为了救兄长王敦,而是救其他的族人;我兄长待罪建康宫,为的却是救我。”
王导扶助先皇在江南重建大晋国后。他的族兄王敦凭借资历与人望在荆州发动叛乱,准备与朝廷平分天下。王导率族人长跪于朝廷,以向朝廷表忠。朝廷平定了王敦之乱后,并没有加罪于王导,反而继续重用他。
如果说连王导当年都为族兄反叛而惴惴不安,那么刘迈为兄弟刘毅起义而惴惴不安,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况且,刘迈并不是一个懦夫。他的不畏死,是有名的。
刘迈曾经是殷仲堪的中兵参军。当年殷仲堪坐镇江陵的时候,桓玄在南郡。作为部属的桓玄,常到江陵来拜访殷仲堪。桓玄武艺超群,有一天在仲堪面前.戏马舞槊,全无礼仪。最后竟然拿手中的槊照着殷仲堪的面门虚刺。
刘迈那时候也在场,见到桓玄这样嚣张,义愤填膺,挺身护在殷仲堪之前说:“善武者,气与器当合二为一。阁下的槊舞得虽不错,只是全无气可言。”
桓玄自负武艺天下少有敌手,哪里受得了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的讥讽。只是殷仲堪面前,他也不便发怒,含恨而去了。
殷仲堪知道桓玄受此大辱,肯定会加害刘迈,于是就安排刘迈逃走。果然,当夜桓玄就指使刺客刺杀刘迈。刘迈因及时逃脱而幸免于难。
桓玄日后得志,从而平步青云,取代殷仲堪而坐镇荆州。刘迈却没有因此而逃离荆州,反而堂而皇之地到桓玄府上去道贺。桓玄见这个曾经饥讽自己的刘迈竟敢上门送死,便说:“此前未曾葬身于刺客刃下,乃你命大。我几忘却此事,你反来受死?”
刘迈说:“将军正乃用人之际,我知必不会死,所以才敢登门。”
“你怎知我不会杀你?”
“齐桓公未杀射钩之管仲,晋文公未杀斩祛之勃鞮。假若桓公也未杀我,岂非可成就第三段千古佳话?”
东周时期,齐国的两位公子争权,管仲保的是公子纠。为了担心公子小白争权而拿箭射小白。最后公子小白凭机智幸免一死。小白当上国君之后,不计前嫌,任命管仲为卿。小白也成为了春秋第一霸——齐桓公。
同样是在东周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国内发生叛乱而逃命的过程中,差点儿被勇士勃鞮杀死。重耳历经磨难回到晋国后,赦免了勃鞮的罪。而这个重耳也成为了春秋的另一霸——晋文公。
刘迈把自己比作管仲和勃鞮,无非是希望桓玄也能重用他,以成就想当大晋国霸主的志向。这正合桓玄之意。
桓玄碰到这样的人也无可奈何。一则是因刘迈说得有道理,二则他刚刚平定荆州,正是收买人心之时。杀一刘迈会阻了人才入荆州之路,重用刘迈倒显得他宽宏大量。况且刘迈也是一个颇具才能的人。于是,桓玄任命他作刑狱参军。
现在想想,这位数度拂桓玄之逆鳞的人,却最终还是死于桓玄手下。岂非可叹!
徐羡之也深有感触:“如此一个大义凛然不畏死之人,若说是因为起义之事而恐惧,的确不可思议。如今听了希乐之陈述,我倒以为他有更深层之意图。诸位试想,伯群兄这样做,无论结果如何,对希乐均是有利而无害。
因为,桓玄也许会因为信任伯群兄而赦免他的兄弟;如果不能如此,至少伯群兄亦能以自己的死来警示兄弟,让希乐设法自保。只不过,他的兄弟此番是一心要灭桓玄,虽身死而不辞的。”
众人听了频频点头称是。认为徐羡之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刘迈也许可以留下活命来劝刘毅自保,但刘毅定然不会听从;而死却可以增强劝谏的效果。只可惜这更增强了刘毅起义的决心。况且,刘迈并不是主动而死,是被动而死的。他的死不仅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会令人对他的勇气与忠诚产生怀疑。善始而不能善终,便是刘迈之不幸。
我拍拍刘毅的肩说:“希乐,我等一同杀进建康,为伯群兄报仇!”
刘毅站起来,说:“德舆兄,此非家事,而是舍身取义之国事,虽悲而无憾。攻取建康之事,请早些筹划!不杀入建康,取桓玄小儿之命,誓不为人!”
“好兄弟!”
刘毅又说:“我入城时,听闻刁弘带兵来过?”
我点头:“正准备商议派人去夺了丹徒营。”
刘毅说:“不必旁人,我去即可。”
“你待如何夺营?”
“刁弘既然从京口刚刚回营,必然料不到我军即刻夺营,防卫不会齐备。此为夜间,乃是偷袭之良机。况且,对丹徒营而言,刚刚失守京口,正是人心惶惶之时,虽说有两、三千兵力,能战者也不过一半。”
“嗯。”我对刘毅的分析也很认同,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你需要多少兵力?”
“无需太多,四百即可。”
“好。给你配四百人,即刻便可以出发。此外,另拨二百人由蒯恩率领为后援。希乐得胜,则全力突击;希乐不利,则掩护全军撤退。切不可冒然鏖战。道恩?”
“将军,我在这里!您说的话已经听到了。一定遵令!”
刘毅和蒯恩领命正要出门,何无忌进来对我们说:“希乐兄带来的战檄已看过,请各位也过过目。”
这份战檄最初是何无忌拟的。经过孟昶一修饰,读了更是令人激情彭湃,确实是一篇好文。我和徐羡之、檀凭之等一起看完,对何无忌说:“写得极好!速将战檄发出,令天下皆知桓玄之恶,与我等一同讨贼!”
我们的战檄交给了弓箭营的将领,让他们第二天清晨就派箭手乘快马把战檄射进瓜洲、吴郡、会稽、建康等城池,以及沪渎垒和其它城、寨、军营:
“夫治乱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圣明。自我大晋,阳九屡构。隆安以来,难结皇室。忠臣碎于虎口,贞良弊于豺狼。逆臣桓玄,陵虐人鬼,阻兵荆郢,肆暴都邑。天未亡难,凶力繁兴,逾年之间,遂倾皇祚……
……仰观天文,俯察人事,此而能久,孰有可亡!凡在有心,谁不扼腕。裕等所以叩心泣血,不遑启处者也。是故夕寐宵兴,援奖忠烈,潜构崎岖,险过履虎。辅国将军刘毅、广武将军何无忌、镇北主簿孟昶、兗州主簿魏咏之、宁远将军刘道规、龙骧将军刘籓、振威将军檀凭之等,忠烈断金,精贯白日,荷戈奋袂,志在毕命……
……裕辞不获已,遂总军要。庶上凭祖宗之灵,下罄义夫之力,翦馘逋逆,荡清京辇。公侯诸君,或世树忠贞,或身荷爵宠,而并俯眉猾竖,自效莫由,顾瞻周道,宁不吊乎!今日之举,良其会也。裕以虚薄,才非古人,接势于已替之机,受任于既颓之运。丹诚未宣,感慨愤跃,望霄汉以永怀,眄山川以增厉。授檄之日,神驰贼廷……”
瓜洲,自古以来便是大江沿岸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之一,也是建康以东最大的渡口。数十年前中原遭受胡虏涂炭时,大部分汉人便是由瓜洲渡江南下的。而渡江的人中,约有一半人就在南岸定居了下来。因此,南岸的京口经过数十年,一跃而成为仅次于建康的大都市,与江陵、吴郡、会稽并称于世。
对于这个瓜洲城,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个城便是我和许多工匠、士兵们一同修缮过的。不过,那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刘迈没有料到昨天因功而封侯,今天就要因过而问罪。刘迈颓唐地说:“罪臣之所以不报,乃并非负皇恩,而是为保全自家兄弟。罪臣既不愿负陛下,亦不愿负兄弟。一时糊涂于忠与义之间之取舍。所以以前才向陛下请旨到竟陵赴任,以求置身于两难之外。望陛下恕罪!”
“哼!汝为朝廷命官,当一心为国,岂能因私情而废事?自古以来忠义不能两全之事多如牛毛。为臣者不事君、为子者不事父、为妻着不事夫,此为大逆。汝为我朝重臣,乃是我由荆州提拨而至建康之人,竟敢率先谋反。来人!”
到了此时,刘迈已无心辩驳。于是他被桓玄当庭腰斩,以警示朝臣。
刘迈便是这样尚未等到起义之期就以身询义了。
我听了刘毅的叙述,感叹说:“伯群兄一向以不怕死而闻名士林,这一次怎会变得这般惊惧?”
刘毅听了这话,又大哭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才哽咽着说:“兄长害怕的并非他自己身死,而是我之死。他的惴惴,也并非为他自己,而是为我啊。他得罪桓玄岂止一两回?如果要恐惧的话,彼时便应当恐惧了。
他之所以向桓玄举报,是他错以为桓玄早已知道京口北府要起义的事,只是希望能以功代过,为我留下条生路。就像王导的故事一般。王导待罪宫阙,不是为了救兄长王敦,而是救其他的族人;我兄长待罪建康宫,为的却是救我。”
王导扶助先皇在江南重建大晋国后。他的族兄王敦凭借资历与人望在荆州发动叛乱,准备与朝廷平分天下。王导率族人长跪于朝廷,以向朝廷表忠。朝廷平定了王敦之乱后,并没有加罪于王导,反而继续重用他。
如果说连王导当年都为族兄反叛而惴惴不安,那么刘迈为兄弟刘毅起义而惴惴不安,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况且,刘迈并不是一个懦夫。他的不畏死,是有名的。
刘迈曾经是殷仲堪的中兵参军。当年殷仲堪坐镇江陵的时候,桓玄在南郡。作为部属的桓玄,常到江陵来拜访殷仲堪。桓玄武艺超群,有一天在仲堪面前.戏马舞槊,全无礼仪。最后竟然拿手中的槊照着殷仲堪的面门虚刺。
刘迈那时候也在场,见到桓玄这样嚣张,义愤填膺,挺身护在殷仲堪之前说:“善武者,气与器当合二为一。阁下的槊舞得虽不错,只是全无气可言。”
桓玄自负武艺天下少有敌手,哪里受得了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的讥讽。只是殷仲堪面前,他也不便发怒,含恨而去了。
殷仲堪知道桓玄受此大辱,肯定会加害刘迈,于是就安排刘迈逃走。果然,当夜桓玄就指使刺客刺杀刘迈。刘迈因及时逃脱而幸免于难。
桓玄日后得志,从而平步青云,取代殷仲堪而坐镇荆州。刘迈却没有因此而逃离荆州,反而堂而皇之地到桓玄府上去道贺。桓玄见这个曾经饥讽自己的刘迈竟敢上门送死,便说:“此前未曾葬身于刺客刃下,乃你命大。我几忘却此事,你反来受死?”
刘迈说:“将军正乃用人之际,我知必不会死,所以才敢登门。”
“你怎知我不会杀你?”
“齐桓公未杀射钩之管仲,晋文公未杀斩祛之勃鞮。假若桓公也未杀我,岂非可成就第三段千古佳话?”
东周时期,齐国的两位公子争权,管仲保的是公子纠。为了担心公子小白争权而拿箭射小白。最后公子小白凭机智幸免一死。小白当上国君之后,不计前嫌,任命管仲为卿。小白也成为了春秋第一霸——齐桓公。
同样是在东周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国内发生叛乱而逃命的过程中,差点儿被勇士勃鞮杀死。重耳历经磨难回到晋国后,赦免了勃鞮的罪。而这个重耳也成为了春秋的另一霸——晋文公。
刘迈把自己比作管仲和勃鞮,无非是希望桓玄也能重用他,以成就想当大晋国霸主的志向。这正合桓玄之意。
桓玄碰到这样的人也无可奈何。一则是因刘迈说得有道理,二则他刚刚平定荆州,正是收买人心之时。杀一刘迈会阻了人才入荆州之路,重用刘迈倒显得他宽宏大量。况且刘迈也是一个颇具才能的人。于是,桓玄任命他作刑狱参军。
现在想想,这位数度拂桓玄之逆鳞的人,却最终还是死于桓玄手下。岂非可叹!
徐羡之也深有感触:“如此一个大义凛然不畏死之人,若说是因为起义之事而恐惧,的确不可思议。如今听了希乐之陈述,我倒以为他有更深层之意图。诸位试想,伯群兄这样做,无论结果如何,对希乐均是有利而无害。
因为,桓玄也许会因为信任伯群兄而赦免他的兄弟;如果不能如此,至少伯群兄亦能以自己的死来警示兄弟,让希乐设法自保。只不过,他的兄弟此番是一心要灭桓玄,虽身死而不辞的。”
众人听了频频点头称是。认为徐羡之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刘迈也许可以留下活命来劝刘毅自保,但刘毅定然不会听从;而死却可以增强劝谏的效果。只可惜这更增强了刘毅起义的决心。况且,刘迈并不是主动而死,是被动而死的。他的死不仅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会令人对他的勇气与忠诚产生怀疑。善始而不能善终,便是刘迈之不幸。
我拍拍刘毅的肩说:“希乐,我等一同杀进建康,为伯群兄报仇!”
刘毅站起来,说:“德舆兄,此非家事,而是舍身取义之国事,虽悲而无憾。攻取建康之事,请早些筹划!不杀入建康,取桓玄小儿之命,誓不为人!”
“好兄弟!”
刘毅又说:“我入城时,听闻刁弘带兵来过?”
我点头:“正准备商议派人去夺了丹徒营。”
刘毅说:“不必旁人,我去即可。”
“你待如何夺营?”
“刁弘既然从京口刚刚回营,必然料不到我军即刻夺营,防卫不会齐备。此为夜间,乃是偷袭之良机。况且,对丹徒营而言,刚刚失守京口,正是人心惶惶之时,虽说有两、三千兵力,能战者也不过一半。”
“嗯。”我对刘毅的分析也很认同,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你需要多少兵力?”
“无需太多,四百即可。”
“好。给你配四百人,即刻便可以出发。此外,另拨二百人由蒯恩率领为后援。希乐得胜,则全力突击;希乐不利,则掩护全军撤退。切不可冒然鏖战。道恩?”
“将军,我在这里!您说的话已经听到了。一定遵令!”
刘毅和蒯恩领命正要出门,何无忌进来对我们说:“希乐兄带来的战檄已看过,请各位也过过目。”
这份战檄最初是何无忌拟的。经过孟昶一修饰,读了更是令人激情彭湃,确实是一篇好文。我和徐羡之、檀凭之等一起看完,对何无忌说:“写得极好!速将战檄发出,令天下皆知桓玄之恶,与我等一同讨贼!”
我们的战檄交给了弓箭营的将领,让他们第二天清晨就派箭手乘快马把战檄射进瓜洲、吴郡、会稽、建康等城池,以及沪渎垒和其它城、寨、军营:
“夫治乱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圣明。自我大晋,阳九屡构。隆安以来,难结皇室。忠臣碎于虎口,贞良弊于豺狼。逆臣桓玄,陵虐人鬼,阻兵荆郢,肆暴都邑。天未亡难,凶力繁兴,逾年之间,遂倾皇祚……
……仰观天文,俯察人事,此而能久,孰有可亡!凡在有心,谁不扼腕。裕等所以叩心泣血,不遑启处者也。是故夕寐宵兴,援奖忠烈,潜构崎岖,险过履虎。辅国将军刘毅、广武将军何无忌、镇北主簿孟昶、兗州主簿魏咏之、宁远将军刘道规、龙骧将军刘籓、振威将军檀凭之等,忠烈断金,精贯白日,荷戈奋袂,志在毕命……
……裕辞不获已,遂总军要。庶上凭祖宗之灵,下罄义夫之力,翦馘逋逆,荡清京辇。公侯诸君,或世树忠贞,或身荷爵宠,而并俯眉猾竖,自效莫由,顾瞻周道,宁不吊乎!今日之举,良其会也。裕以虚薄,才非古人,接势于已替之机,受任于既颓之运。丹诚未宣,感慨愤跃,望霄汉以永怀,眄山川以增厉。授檄之日,神驰贼廷……”
瓜洲,自古以来便是大江沿岸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之一,也是建康以东最大的渡口。数十年前中原遭受胡虏涂炭时,大部分汉人便是由瓜洲渡江南下的。而渡江的人中,约有一半人就在南岸定居了下来。因此,南岸的京口经过数十年,一跃而成为仅次于建康的大都市,与江陵、吴郡、会稽并称于世。
对于这个瓜洲城,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个城便是我和许多工匠、士兵们一同修缮过的。不过,那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