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帝王心术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贞观闲人最新章节!
太极宫。
李治迈着细碎的轻步,悄悄走进甘露殿。
李世民躺在偏殿的床榻上,头上搭着一块方巾,面容憔悴,眼眶深陷。当初意气风发龙精虎猛的天可汗陛下,如今却成了油尽灯枯的沧桑老人。
李治看着李世民的模样,眼眶忍不住红了,却强挤出一丝微笑,在李世民面前跪下。
“儿臣拜见父皇。”
李世民费力地睁开眼,见是李治,不由绽开了一抹微笑。
“雉奴来了,快起来,坐到朕的身边来……”
侍候在床榻之侧的常涂急忙伸手,将李世民扶起,让他半躺着。
李治注视着父皇,语声哽咽道:“父皇……您的身子可好些了?”
李世民笑叹道:“怕是不行了,病来如山倒,朕纵是天子,亦难违天意轮回。”
“父皇莫怀忧虑心思,心情开朗一些,病便去得快了。儿臣今日打听到孙思邈孙老神仙云游归来,儿臣已遣人将他接进宫,为父皇诊断病情。”
李世民笑道:“朕的病,太医们早已看过多次,太医署令刘神威是孙老神仙的嫡传弟子,连他都没了法子,纵然孙老神仙亲来,怕也是徒劳。”
李治泣道:“不会的,孙思邈是神仙般的人物,弟子没有法子,师父一定有办法的……”
李世民叹道:“药医不死病,朕的身子,自己清楚,何必再骗自己,殊不可笑……不说这个了,朕自东征归来后,无力打理政事,国中内外事皆交给你和三省诸公,雉奴这些日子处理政事如何?可有为难踌躇之处?”
李治摇头哽咽道:“长孙舅父和房相,褚相他们皆全力帮儿臣,儿臣纵有不明白之处,他们都会耐心解释,为儿臣释疑,并一同商议过后处之。”
李世民认真听着,然后欣慰一笑:“他们皆是朕留给你的辅政重臣,雉奴以后要好生待他们,勿使寡恩,而凉薄了忠臣之心,亦勿封赏过甚,而令朝臣致生轻慢之心,其中分寸,尔当好好拿捏,如何驾驭臣下,这也是一门大学问,雉奴还年轻,你有一生的时间去慢慢摸索,或许会栽跟头,或许在国事政令的处置上会犯错,甚至或许会错杀贤良,这些都不要紧,只要未动社稷之筋骨,帝王犯下的任何错,都有机会弥补,未来青史上,仍是满篇美誉。”
李治神情凝重,将李世民的话一一记下。
沉默一阵,李治又道:“父皇,房相前几日也告了病,听说已病重了,儿臣昨日亲自去房府探望,房相卧于病榻,难以起身,回来后太医与儿臣说,房相之病,恐……难愈也。”
李世民神情沉痛,眼眶渐渐蓄满了泪水,道:“玄龄也……唉,他一生殚精竭虑,朕得他之助,方有这贞观之治,昔年的老弟兄,一个又一个离朕而去,朕也快了……”
难过地闭上眼,李世民嘴唇抖索,喃喃念道:“生前事,身后名,一代名相埋于黄土,青史可留满纸遗香,玄龄不负朕,不负天下,不负此生,善也。”
李治泣道:“父皇保重身子,勿使忧思过甚,您是万邦尊崇的天可汗陛下,儿臣还小,什么都不懂,还指望父皇多多教诲,您一定要快快好起来……”
李世民苦笑道:“朕也不愿英年而逝,朕还有许多心愿未曾了结,高句丽,吐蕃,南诏,还有与朕结下死仇的靺鞨六部……太多的敌人需要朕去征服他们,太多的征战等待朕挥动令旗,可是,终究天命难违呀……”
深深注视着李治,李世民缓缓道:“朕留给你的都是忠臣良相,长孙无忌,褚遂良,孔颖达等人,他们的政见与朕常有不合,但朕反而更信任他们,为君者,不可凭一己之喜恶行事,朝堂里必须容得下不同的意见,不仅仅是给世人一个胸襟广阔的帝王名声,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想到许多自己想不到的地方,有他们在朝堂里,能够时时提醒君王谨言慎行,为帝王查遗补缺,当初魏征在世时,向朕上疏不下万谏,就算常常把朕气得半死,不止百次对他动了杀心,可朕终究没动他,究其原因,是因为朕知道他们都是忠臣,他们上逆耳谏书不是为了自己升官,而是为了天下,为了咱们的李姓江山,他们,是制约君权的一股重要力量……”
“雉奴将来登基后,朝堂里也要提拔一批像魏征这样不惧君威的谏臣,你要将他们待若上宾,不可轻慢,臣子上谏就算再难听,你心中再生气,也不可轻易因言治罪,否则会伤了天下臣子和士子的心,治罪多了,慢慢的也就没人敢劝谏你了,于是无数双眼睛就这么看着你,就算你犯下了大错,他们也不会再出声了,长久之下,国必亡焉。”
李治垂头恭声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说了一阵话,李世民的神情有些疲乏,喘息也急促起来。
李治上前为李世民轻揉胸口,一边道:“父皇身子不适,先歇息吧,待父皇身子好些,儿臣再来请教治国事宜。”
李世民闭着眼,道:“雉奴今日前来,是有事要说么?”
李治沉默片刻,道:“儿臣确实有事,但父皇您的身子……”
“无妨,说吧,何事令你拿不定主意?”
李治低声道:“是关于李素的事。”
“李素怎么了?”李世民嘴角一勾,道:“难不成他又闯祸了?”
李治也笑了笑,道:“是闯祸了,不过这个祸早在贞观九年便闯下了,今日算是了结。”
李世民似有所觉,眼睛忽然睁开,憔悴疲惫的目光闪过一道锐光。
“详细说说。”
李治迟疑了一下,道:“李素今日领儿臣到长安东市,说是要送给儿臣一件礼物,东市的街边,李素让儿臣随意提几件自己想知道而无法知道的事,儿臣提了,每件事在一炷香时辰内都得到了答案……”
李治将今日东市所遇娓娓道来,李世民一直沉默地听着,神情愈发复杂起来。
待李治说完,李世民仍不发一语,表情莫测。
李治担心地看着他的表情,小心翼翼道:“听李素说,父皇您……应该知道此事吧?”
李世民点点头:“朕确实知道,贞观十年时便已知道了。”
“这事儿确实是李素犯了错,可儿臣以为,李素暗中培植出这么一股势力,其原意并非针对朝廷,而是为了东阳皇姐,他纯粹是想自保,希望这股势力能帮他和皇姐换来一个好的结果,与朝廷军队并无干系,事实上他也没有利用手中的这股势力插手国事……”
李世民哼了一声,道:“他的初衷,朕自然也清楚,否则你以为朕会容许他这股势力的存在而无动于衷吗?若他表露出一丝反意,朕早将他处死了!”
李治笑道:“父皇英明,事实上这股势力最终还是悄无声息的掌握在父皇手中了,父皇向里面安插人手,李素也心知肚明,这几年已完全撒手不管,未曾再动用过它,当初李素培植它,只能算是年少轻狂,不懂事之举……”
李世民扭头看了他一眼,道:“雉奴这前前后后的为李素开脱解释,做得太明显了。”
李治脸一红,笑道:“就算儿臣不为他开脱解释,父皇自问舍得杀他么?李素可是有着一肚子神秘莫测本事的能臣呀,儿臣未来还要重用他呢,还请父皇给儿臣留一份情面,莫追究李素之罪,可好?”
李世民若有深意地道:“有一便有二,你敢担保李素以后不会又瞒着你弄出另一股势力么?天子眼皮底下有这么一股不被帝王掌握的势力,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李治神情严肃地道:“儿臣可以担保李素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了。”
“为何?你凭什么担保?凭你和他的交情吗?”
“凭他李素不是有野心的人,父皇当初肯重用他,并破例将年纪轻轻的他晋为县公,不也是看重他没有野心吗?一个没有野心的人,无论任何帝王都会乐于重用的,事实上,李素也从未让父皇失望过,儿臣相信,未来的李素,也不会让儿臣失望,既然是国士大宾,儿臣当以国士待之。”
李世民阖眼,长叹道:“雉奴,先不论朋友交情,只论君臣,从君臣上来说,你今日为一个朋友求情,而将社稷安危放在其次,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这样的错误,你只许犯这一次,以后朕不想再听到你为任何人求情了,就算求情,也该站在家国社稷利弊的角度,而非交情,明白吗?”
李治凛然应是。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李素是个人才,而且非常聪明,从他将这股势力完全无保留地送给你,便能看出此子委实懂得趋吉避凶之道,这样的人才,无论身处任何逆境,想必都有充分的本事自保无虞。……罢了,这几年朕与他都是心照不宣,他用如此方式解决此事,也算是完美,朕便恕过他这一遭,他为朕的大唐立过那么多功劳,便容许他犯这一次错吧……”
李世民说着,眼睛忽然睁开,无比锐利的目光盯住李治,缓缓道:“不过雉奴你要记住,这样的错误,只能容许他犯这一次,仅有的一次!而这一次的名额,他已用完,若将来他又瞒着你培植出什么势力,不管他的初衷是什么,不管他有没有威胁到皇权,你一定一定要杀了他!因为第二次若犯了同样的错,这样的人已不值得信任,也不值得重用了,用之必有祸端,除之方可永绝后患,雉奴,记住朕的话,仅此一次!”
“社稷与朋友,有时候你只能选择其一,你若不想做个亡国之君,不想朕在九泉之下不得瞑目,交情再深的朋友,该痛下杀手时还是要杀,‘孤家寡人’四个字,并非没有道理的,三五年后,雉奴必能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那时的你,也不需要旁人再提醒你什么了,你自己懂得如何当一个英明的好皇帝。”
李治连连点头,神情严肃地应是。
李世民轻叹了口气,道:“李素不过只是一个人,并不足虑,朕现在最担心的,是雉奴将来即位以后,要面对的满殿朝臣,还有……关陇门阀和山东士族。这些,才是大唐社稷的大患!”
李治不解地抬起头,道:“儿臣知道父皇这些年刻意打压关陇门阀,可是山东士族……父皇不是一直用山东士族制衡关陇门阀么?为何连他们也成了大唐的大患?”
李世民苦笑道:“扶持山东士族,用以制衡关陇门阀,是朕不得不为之的一时之计,无论门阀还是士族,他们都是吃人的,将来门阀若衰落,士族得势而起,那些士族们岂不是第二个关陇门阀?这些门阀和士族在地方上势力庞大。百姓只知门阀士族,而不知有朝廷,如此势力庞大的家族,作为皇帝,你能放心么?唯有将他们一一打压削弱下去,门阀也好,士族也好,必须让他们老实下来,让天下百姓知道,这座江山是咱们姓李的说了算,如此,咱们的皇权才算是稳固。”
李治为难道:“可是……如何才能削弱门阀和士族的力量和影响呢?”
李世民缓缓道:“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科举。雉奴,你将来一定要大兴科举,朝廷取士当从寒门贫户中选取,如此才可彻底避开门阀士族对朝堂的影响,寒门士子入朝参政,大唐的利益便是他们的利益,而非将家族利益放在首位,如此,国可兴矣,盛世可期。”
李世民黯然叹了口气,道:“这些举措,是朕想了很多年才想出的办法,但朕已无力去实施,接下来要看你的手段了,朝臣中大多出自门阀或士族,只能徐徐削之,逐渐重用一些没有门阀士族背景的寒门士子,慢慢淘汰那些打着门阀烙印的老臣,同时还要防备那些寒门士子入朝之后形成朋党,否则又是一股心腹大患,总之,帝王心术无非便是‘制衡’二字,掌握了朝堂里的平衡,江山社稷便不会有危机,数十年乃至上百年过后,门阀和士族或许会消失于朝堂之中。”
“是,儿臣记住了。”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又道:“其实朕留给你的那些老臣,比如你的舅父长孙无忌,还有褚遂良,孔颖达等人,他们身上也带着很深的门阀烙印,可用,却要有所保留地用,朕担心将来老臣们会欺你年幼,轻慢于你,更严重的话,或许会架空你,若果真有那一天,你该下手时还是要下手,不必在乎什么亲情旧谊,当了皇帝,心中只要在乎一件事,那就是皇权在握,皇权最重要,余者皆可抛。”
李治惊讶地抬头,呆愣地看着李世民,显然这番冰冷无情的话令他很不适应。
李世民自嘲般一笑:“很残酷,对么?可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为什么皇帝被称为孤家寡人,未来朝堂上的布局,朕已大概为你铺垫好了,既有经验丰富的老臣,也有出类拔萃的年轻臣子,比如李素,所以李素犯了如此大的错,朕却仍旧不治他的罪,这就是原因了,未来朝堂的布局上,李素是很重要的一颗棋子,而你,要用好这颗棋子,削弱门阀士族的势力也好,制衡老臣们的权势也好,李素在这盘棋局里很重要,幸好李素殊无野心,朕才敢如此布局,不过,对李素此人,也不得不有所防备,你不能毫无保留,记住朕的话,皇帝若对某个臣子毫无保留的信任,那么,他离死期也就不远了。”
李治迟疑了一下,点点头。
李世民今日说了许多话,已经疲惫得不行了,说着说着,李世民渐渐打起了瞌睡,一会儿之后,轻微的鼾声响起。
李治静静跪坐在他面前,看着李世民沉睡的面容,那张曾经意气风发睥睨一切的脸,如今布满了病态和憔悴,李治的眼泪缓缓流下,抿着唇不敢发出哭泣声,站起身朝李世民长长一揖,轻悄无声地退出殿外。
…………
东宫。
微风入室,烛火摇曳。
李治跪坐在偏殿内,点灯批阅奏疏,毛笔悬停在奏疏上方,久久未落下,神情怔忪呆愣,不知在想着什么。
武氏跪坐在一侧,静静地为他磨墨,李治久久没有动静,武氏好奇地抬头望去,见李治呆怔不语,满腹心事的样子,武氏不由轻唤道:“殿下,殿下……”
李治被唤回神,目光呆滞地看着她。
武氏秀眉轻蹙,担心地道:“殿下是否有心事?”
李治长叹道:“今日进宫,父皇对我说了很多话……”
见李治欲言又止,武氏道:“殿下有心事可对奴婢坦言,或许,奴婢可为殿下分忧。”
李治迟疑一阵,道:“父皇说的话……令我一时无法消解,对朝堂和世道愈发困惑了。”
武氏樱唇轻抿,静静地注视着他。
李治叹道:“武姑娘,你说……这世上难道果真没有完完全全的情谊么?为何世上所有的交情和感情,在父皇眼里全变成了阴谋诡计?”
武氏垂头思索,然后抬头看着他,道:“殿下,莫怪奴婢说话难听,朝堂本就是充斥着阴谋诡计的地方,奴婢以为,陛下说的没错。”
太极宫。
李治迈着细碎的轻步,悄悄走进甘露殿。
李世民躺在偏殿的床榻上,头上搭着一块方巾,面容憔悴,眼眶深陷。当初意气风发龙精虎猛的天可汗陛下,如今却成了油尽灯枯的沧桑老人。
李治看着李世民的模样,眼眶忍不住红了,却强挤出一丝微笑,在李世民面前跪下。
“儿臣拜见父皇。”
李世民费力地睁开眼,见是李治,不由绽开了一抹微笑。
“雉奴来了,快起来,坐到朕的身边来……”
侍候在床榻之侧的常涂急忙伸手,将李世民扶起,让他半躺着。
李治注视着父皇,语声哽咽道:“父皇……您的身子可好些了?”
李世民笑叹道:“怕是不行了,病来如山倒,朕纵是天子,亦难违天意轮回。”
“父皇莫怀忧虑心思,心情开朗一些,病便去得快了。儿臣今日打听到孙思邈孙老神仙云游归来,儿臣已遣人将他接进宫,为父皇诊断病情。”
李世民笑道:“朕的病,太医们早已看过多次,太医署令刘神威是孙老神仙的嫡传弟子,连他都没了法子,纵然孙老神仙亲来,怕也是徒劳。”
李治泣道:“不会的,孙思邈是神仙般的人物,弟子没有法子,师父一定有办法的……”
李世民叹道:“药医不死病,朕的身子,自己清楚,何必再骗自己,殊不可笑……不说这个了,朕自东征归来后,无力打理政事,国中内外事皆交给你和三省诸公,雉奴这些日子处理政事如何?可有为难踌躇之处?”
李治摇头哽咽道:“长孙舅父和房相,褚相他们皆全力帮儿臣,儿臣纵有不明白之处,他们都会耐心解释,为儿臣释疑,并一同商议过后处之。”
李世民认真听着,然后欣慰一笑:“他们皆是朕留给你的辅政重臣,雉奴以后要好生待他们,勿使寡恩,而凉薄了忠臣之心,亦勿封赏过甚,而令朝臣致生轻慢之心,其中分寸,尔当好好拿捏,如何驾驭臣下,这也是一门大学问,雉奴还年轻,你有一生的时间去慢慢摸索,或许会栽跟头,或许在国事政令的处置上会犯错,甚至或许会错杀贤良,这些都不要紧,只要未动社稷之筋骨,帝王犯下的任何错,都有机会弥补,未来青史上,仍是满篇美誉。”
李治神情凝重,将李世民的话一一记下。
沉默一阵,李治又道:“父皇,房相前几日也告了病,听说已病重了,儿臣昨日亲自去房府探望,房相卧于病榻,难以起身,回来后太医与儿臣说,房相之病,恐……难愈也。”
李世民神情沉痛,眼眶渐渐蓄满了泪水,道:“玄龄也……唉,他一生殚精竭虑,朕得他之助,方有这贞观之治,昔年的老弟兄,一个又一个离朕而去,朕也快了……”
难过地闭上眼,李世民嘴唇抖索,喃喃念道:“生前事,身后名,一代名相埋于黄土,青史可留满纸遗香,玄龄不负朕,不负天下,不负此生,善也。”
李治泣道:“父皇保重身子,勿使忧思过甚,您是万邦尊崇的天可汗陛下,儿臣还小,什么都不懂,还指望父皇多多教诲,您一定要快快好起来……”
李世民苦笑道:“朕也不愿英年而逝,朕还有许多心愿未曾了结,高句丽,吐蕃,南诏,还有与朕结下死仇的靺鞨六部……太多的敌人需要朕去征服他们,太多的征战等待朕挥动令旗,可是,终究天命难违呀……”
深深注视着李治,李世民缓缓道:“朕留给你的都是忠臣良相,长孙无忌,褚遂良,孔颖达等人,他们的政见与朕常有不合,但朕反而更信任他们,为君者,不可凭一己之喜恶行事,朝堂里必须容得下不同的意见,不仅仅是给世人一个胸襟广阔的帝王名声,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想到许多自己想不到的地方,有他们在朝堂里,能够时时提醒君王谨言慎行,为帝王查遗补缺,当初魏征在世时,向朕上疏不下万谏,就算常常把朕气得半死,不止百次对他动了杀心,可朕终究没动他,究其原因,是因为朕知道他们都是忠臣,他们上逆耳谏书不是为了自己升官,而是为了天下,为了咱们的李姓江山,他们,是制约君权的一股重要力量……”
“雉奴将来登基后,朝堂里也要提拔一批像魏征这样不惧君威的谏臣,你要将他们待若上宾,不可轻慢,臣子上谏就算再难听,你心中再生气,也不可轻易因言治罪,否则会伤了天下臣子和士子的心,治罪多了,慢慢的也就没人敢劝谏你了,于是无数双眼睛就这么看着你,就算你犯下了大错,他们也不会再出声了,长久之下,国必亡焉。”
李治垂头恭声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说了一阵话,李世民的神情有些疲乏,喘息也急促起来。
李治上前为李世民轻揉胸口,一边道:“父皇身子不适,先歇息吧,待父皇身子好些,儿臣再来请教治国事宜。”
李世民闭着眼,道:“雉奴今日前来,是有事要说么?”
李治沉默片刻,道:“儿臣确实有事,但父皇您的身子……”
“无妨,说吧,何事令你拿不定主意?”
李治低声道:“是关于李素的事。”
“李素怎么了?”李世民嘴角一勾,道:“难不成他又闯祸了?”
李治也笑了笑,道:“是闯祸了,不过这个祸早在贞观九年便闯下了,今日算是了结。”
李世民似有所觉,眼睛忽然睁开,憔悴疲惫的目光闪过一道锐光。
“详细说说。”
李治迟疑了一下,道:“李素今日领儿臣到长安东市,说是要送给儿臣一件礼物,东市的街边,李素让儿臣随意提几件自己想知道而无法知道的事,儿臣提了,每件事在一炷香时辰内都得到了答案……”
李治将今日东市所遇娓娓道来,李世民一直沉默地听着,神情愈发复杂起来。
待李治说完,李世民仍不发一语,表情莫测。
李治担心地看着他的表情,小心翼翼道:“听李素说,父皇您……应该知道此事吧?”
李世民点点头:“朕确实知道,贞观十年时便已知道了。”
“这事儿确实是李素犯了错,可儿臣以为,李素暗中培植出这么一股势力,其原意并非针对朝廷,而是为了东阳皇姐,他纯粹是想自保,希望这股势力能帮他和皇姐换来一个好的结果,与朝廷军队并无干系,事实上他也没有利用手中的这股势力插手国事……”
李世民哼了一声,道:“他的初衷,朕自然也清楚,否则你以为朕会容许他这股势力的存在而无动于衷吗?若他表露出一丝反意,朕早将他处死了!”
李治笑道:“父皇英明,事实上这股势力最终还是悄无声息的掌握在父皇手中了,父皇向里面安插人手,李素也心知肚明,这几年已完全撒手不管,未曾再动用过它,当初李素培植它,只能算是年少轻狂,不懂事之举……”
李世民扭头看了他一眼,道:“雉奴这前前后后的为李素开脱解释,做得太明显了。”
李治脸一红,笑道:“就算儿臣不为他开脱解释,父皇自问舍得杀他么?李素可是有着一肚子神秘莫测本事的能臣呀,儿臣未来还要重用他呢,还请父皇给儿臣留一份情面,莫追究李素之罪,可好?”
李世民若有深意地道:“有一便有二,你敢担保李素以后不会又瞒着你弄出另一股势力么?天子眼皮底下有这么一股不被帝王掌握的势力,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李治神情严肃地道:“儿臣可以担保李素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了。”
“为何?你凭什么担保?凭你和他的交情吗?”
“凭他李素不是有野心的人,父皇当初肯重用他,并破例将年纪轻轻的他晋为县公,不也是看重他没有野心吗?一个没有野心的人,无论任何帝王都会乐于重用的,事实上,李素也从未让父皇失望过,儿臣相信,未来的李素,也不会让儿臣失望,既然是国士大宾,儿臣当以国士待之。”
李世民阖眼,长叹道:“雉奴,先不论朋友交情,只论君臣,从君臣上来说,你今日为一个朋友求情,而将社稷安危放在其次,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这样的错误,你只许犯这一次,以后朕不想再听到你为任何人求情了,就算求情,也该站在家国社稷利弊的角度,而非交情,明白吗?”
李治凛然应是。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李素是个人才,而且非常聪明,从他将这股势力完全无保留地送给你,便能看出此子委实懂得趋吉避凶之道,这样的人才,无论身处任何逆境,想必都有充分的本事自保无虞。……罢了,这几年朕与他都是心照不宣,他用如此方式解决此事,也算是完美,朕便恕过他这一遭,他为朕的大唐立过那么多功劳,便容许他犯这一次错吧……”
李世民说着,眼睛忽然睁开,无比锐利的目光盯住李治,缓缓道:“不过雉奴你要记住,这样的错误,只能容许他犯这一次,仅有的一次!而这一次的名额,他已用完,若将来他又瞒着你培植出什么势力,不管他的初衷是什么,不管他有没有威胁到皇权,你一定一定要杀了他!因为第二次若犯了同样的错,这样的人已不值得信任,也不值得重用了,用之必有祸端,除之方可永绝后患,雉奴,记住朕的话,仅此一次!”
“社稷与朋友,有时候你只能选择其一,你若不想做个亡国之君,不想朕在九泉之下不得瞑目,交情再深的朋友,该痛下杀手时还是要杀,‘孤家寡人’四个字,并非没有道理的,三五年后,雉奴必能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那时的你,也不需要旁人再提醒你什么了,你自己懂得如何当一个英明的好皇帝。”
李治连连点头,神情严肃地应是。
李世民轻叹了口气,道:“李素不过只是一个人,并不足虑,朕现在最担心的,是雉奴将来即位以后,要面对的满殿朝臣,还有……关陇门阀和山东士族。这些,才是大唐社稷的大患!”
李治不解地抬起头,道:“儿臣知道父皇这些年刻意打压关陇门阀,可是山东士族……父皇不是一直用山东士族制衡关陇门阀么?为何连他们也成了大唐的大患?”
李世民苦笑道:“扶持山东士族,用以制衡关陇门阀,是朕不得不为之的一时之计,无论门阀还是士族,他们都是吃人的,将来门阀若衰落,士族得势而起,那些士族们岂不是第二个关陇门阀?这些门阀和士族在地方上势力庞大。百姓只知门阀士族,而不知有朝廷,如此势力庞大的家族,作为皇帝,你能放心么?唯有将他们一一打压削弱下去,门阀也好,士族也好,必须让他们老实下来,让天下百姓知道,这座江山是咱们姓李的说了算,如此,咱们的皇权才算是稳固。”
李治为难道:“可是……如何才能削弱门阀和士族的力量和影响呢?”
李世民缓缓道:“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科举。雉奴,你将来一定要大兴科举,朝廷取士当从寒门贫户中选取,如此才可彻底避开门阀士族对朝堂的影响,寒门士子入朝参政,大唐的利益便是他们的利益,而非将家族利益放在首位,如此,国可兴矣,盛世可期。”
李世民黯然叹了口气,道:“这些举措,是朕想了很多年才想出的办法,但朕已无力去实施,接下来要看你的手段了,朝臣中大多出自门阀或士族,只能徐徐削之,逐渐重用一些没有门阀士族背景的寒门士子,慢慢淘汰那些打着门阀烙印的老臣,同时还要防备那些寒门士子入朝之后形成朋党,否则又是一股心腹大患,总之,帝王心术无非便是‘制衡’二字,掌握了朝堂里的平衡,江山社稷便不会有危机,数十年乃至上百年过后,门阀和士族或许会消失于朝堂之中。”
“是,儿臣记住了。”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又道:“其实朕留给你的那些老臣,比如你的舅父长孙无忌,还有褚遂良,孔颖达等人,他们身上也带着很深的门阀烙印,可用,却要有所保留地用,朕担心将来老臣们会欺你年幼,轻慢于你,更严重的话,或许会架空你,若果真有那一天,你该下手时还是要下手,不必在乎什么亲情旧谊,当了皇帝,心中只要在乎一件事,那就是皇权在握,皇权最重要,余者皆可抛。”
李治惊讶地抬头,呆愣地看着李世民,显然这番冰冷无情的话令他很不适应。
李世民自嘲般一笑:“很残酷,对么?可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为什么皇帝被称为孤家寡人,未来朝堂上的布局,朕已大概为你铺垫好了,既有经验丰富的老臣,也有出类拔萃的年轻臣子,比如李素,所以李素犯了如此大的错,朕却仍旧不治他的罪,这就是原因了,未来朝堂的布局上,李素是很重要的一颗棋子,而你,要用好这颗棋子,削弱门阀士族的势力也好,制衡老臣们的权势也好,李素在这盘棋局里很重要,幸好李素殊无野心,朕才敢如此布局,不过,对李素此人,也不得不有所防备,你不能毫无保留,记住朕的话,皇帝若对某个臣子毫无保留的信任,那么,他离死期也就不远了。”
李治迟疑了一下,点点头。
李世民今日说了许多话,已经疲惫得不行了,说着说着,李世民渐渐打起了瞌睡,一会儿之后,轻微的鼾声响起。
李治静静跪坐在他面前,看着李世民沉睡的面容,那张曾经意气风发睥睨一切的脸,如今布满了病态和憔悴,李治的眼泪缓缓流下,抿着唇不敢发出哭泣声,站起身朝李世民长长一揖,轻悄无声地退出殿外。
…………
东宫。
微风入室,烛火摇曳。
李治跪坐在偏殿内,点灯批阅奏疏,毛笔悬停在奏疏上方,久久未落下,神情怔忪呆愣,不知在想着什么。
武氏跪坐在一侧,静静地为他磨墨,李治久久没有动静,武氏好奇地抬头望去,见李治呆怔不语,满腹心事的样子,武氏不由轻唤道:“殿下,殿下……”
李治被唤回神,目光呆滞地看着她。
武氏秀眉轻蹙,担心地道:“殿下是否有心事?”
李治长叹道:“今日进宫,父皇对我说了很多话……”
见李治欲言又止,武氏道:“殿下有心事可对奴婢坦言,或许,奴婢可为殿下分忧。”
李治迟疑一阵,道:“父皇说的话……令我一时无法消解,对朝堂和世道愈发困惑了。”
武氏樱唇轻抿,静静地注视着他。
李治叹道:“武姑娘,你说……这世上难道果真没有完完全全的情谊么?为何世上所有的交情和感情,在父皇眼里全变成了阴谋诡计?”
武氏垂头思索,然后抬头看着他,道:“殿下,莫怪奴婢说话难听,朝堂本就是充斥着阴谋诡计的地方,奴婢以为,陛下说的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