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 > 第171章 东宋见闻录
第171章 东宋见闻录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你说那就是你们口中的宋国人?”明使李宣一脸狐疑地指着不远处被一群高棉人抬着经过的人,皱眉问道。
“是啊,他就是宋人啊。”高棉官员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漫不经心地回答道。
“这宋人到底是什么来头?怎么如此狂妄?”李宣心中愈发疑惑,继续追问道。
“大人您竟然不知道吗?”高棉官员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那宋人和您大明的汉人其实是同一族裔呢!我还听说他们宋人原本就是从天朝迁徙出来的一支。”
“嗯?”李宣听了这话,顿时有些发懵,和我们大明汉人一样?他此次作为永乐帝朱棣派遣出使南洋各国的使臣,一路走来,发现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能看到这些宋国人的身影。不仅安南(越南)有、占婆(占城)有,就连眼前的高棉和暹罗等国也有他们的踪迹。
他从各个国家打听得知,这些宋人早在数百年前便已定居南洋地区。据说他们的朝廷位于南方万里之外的一座神秘仙岛上,但具体位置却无人知晓。因为宋国人严令禁止各国人士前往他们的领土,所以关于这个神秘国度的更多信息也就无从得知了。
但是听说这南洋附近的吕宋、柔佛、婆罗诸岛都是他们的国土。正好下一站要前往旧港(新玉门关),那里也是宋人的地盘,正好去看一看,李宣心里如此想着。
不远处有两个人正看着这边,其中一个人不解地问道:“你说这朝廷都已经下令和北明摊牌了,怎么还让我们监视呢?”
“那我怎么知道,行了,上面给的任务,做就是了,走吧。”另一人回答道。
公 1403 年 3 月 5 日,东宋新玉门关。
“来啊,看看新出的丝绸啊!” “本店开业大吉,都来看看啊!”……城内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李宣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揉了揉眼睛,然后对身边的侍卫问道:“我没看错,听错吧,这确定是海外而不是大明吗?”
“大人没有错啊,这确实是海外。”侍卫也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
李宣漫步在街头巷尾,眼中所见的景象宛如繁华喧闹的江南水乡一般。他敏锐地察觉到此地之人衣着打扮与大明虽有些区别,但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甚至感觉他们穿的更像中原,就连建筑风格也是极其相似,说的话有些像江南话,也有一些中原腔。
李宣一路前行,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家古色古香的茶楼前。他心念一动,决定步入其中稍作休憩,并借此机会打探一番此处的情形。进入茶楼后,李宣寻得了一处空位安然落座,随即点了一壶清茗和几样精致小点。
未过多久,侍者便将茶点送上桌来。李宣轻抿一口香茗,细细品味着其中的韵味,目光则在不经意间扫过四周。他留意到茶楼内的众人生活颇为富足,每张面庞上皆流露出心满意足的愉悦笑意。
就在此时,邻座的两人引起了李宣的关注。只听得其中一人言道:“听闻上官大人仅用短短半年时间,便率先攻破了那不可一世的帖木儿汗国。”
另一人接口道:“不错,我大宋如今真是愈发强大了......”
李宣听到这里,心中一动,他缓缓站起身来,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那两人面前,面带微笑,自我介绍道:“在下李宣,大明人士,今日有缘得见两位兄台,实感荣幸至极。不知两位兄台是否方便再与我详细谈谈贵国宋国之事呢?”
“嗯!什么?你说你来自北明?”那两人听闻此言,脸上露出惊愕之色,异口同声地问道。
李宣见到他们如此反应,心中略感诧异,但仍保持镇定自若,微笑着回答道:“正是,不知此言论有何不妥之处?还望两位兄台不吝赐教。”
面对李宣从容不迫的态度和疑惑的神情,那两人对视一眼后,其中一人开口解释道:“兄台有所不知,我们宋国与北明之间素无往来。故当闻听兄台自称为大明之人时,着实感到颇为惊奇。”
李宣听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一时疏忽,未将地名表述清晰,以至于引起了对方的误解。他赶忙拱手致歉,说道:“抱歉,是小弟言辞不当,给两位造成困扰,还请多多包涵。实则我所来之地名为大明,并非北明。”
那两人的神色逐渐恢复正常,先前的惊讶之情也随之消散。在其中一人一边在心中暗说“北明不就是大明。”
一边笑着说道:“哈哈,无妨无妨,兄台不必在意。既然兄台对我国事务感兴趣,我们自然愿意相告。只是不知兄台具体想了解哪些方面呢?”
李宣微微一笑,轻声说道:“我对宋国的风土人情甚是好奇,不知可否请两位兄台为我讲解一二?”
那人豪爽地笑了起来,“哈哈,这有何难?我们宋国地域辽阔,疆域万里,物产丰富。在圣皇陛下的领导下百姓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话说来我们宋国与你们明国也有渊源啊。”另一人道。
“哦!可否详细讲讲。”李宣听此立刻追问道。
……
待李宣走出茶馆后,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混沌之中,心中的震惊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他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自语道:“不行,我必须马上回国,将此事上奏朝廷!”话音未落,他已毫不犹豫地朝着港口的方向疾步而去。
“要不要拦住他?”之前一直跟随在李宣身后的明卫低声问道。
“不必,此时此刻,朝廷正需要让伪明知晓我大宋的存在。”另一名暗卫冷静地回答道。
李宣回到大明后,此事迅速上报给了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一消息犹如一道惊雷,震惊了整个大明朝廷,甚至连民间也纷纷传闻,得知在南方竟然存在着一个汉人的国度——宋国。
此后,李宣多次奉命出使南洋,历经千辛万苦,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政治局势。他的足迹遍布各个岛屿,与当地居民交流,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和信息。
最终,李宣将这些经历和所见所闻整理成册,着成了一本名为《南洋宋见闻录》(又名《东宋见闻录》)的书籍。此书一经问世,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迅速畅销于天下。
人们对这本书趋之若鹜,争相阅读,渴望通过它来了解那个神秘的宋国。书中的描写生动详实,让读者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宋国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南洋宋见闻录》不仅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书,更是被后世视为研究东宋朝代历史和南洋地区的重要文献之一。它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见证了大明与宋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你说那就是你们口中的宋国人?”明使李宣一脸狐疑地指着不远处被一群高棉人抬着经过的人,皱眉问道。
“是啊,他就是宋人啊。”高棉官员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漫不经心地回答道。
“这宋人到底是什么来头?怎么如此狂妄?”李宣心中愈发疑惑,继续追问道。
“大人您竟然不知道吗?”高棉官员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那宋人和您大明的汉人其实是同一族裔呢!我还听说他们宋人原本就是从天朝迁徙出来的一支。”
“嗯?”李宣听了这话,顿时有些发懵,和我们大明汉人一样?他此次作为永乐帝朱棣派遣出使南洋各国的使臣,一路走来,发现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能看到这些宋国人的身影。不仅安南(越南)有、占婆(占城)有,就连眼前的高棉和暹罗等国也有他们的踪迹。
他从各个国家打听得知,这些宋人早在数百年前便已定居南洋地区。据说他们的朝廷位于南方万里之外的一座神秘仙岛上,但具体位置却无人知晓。因为宋国人严令禁止各国人士前往他们的领土,所以关于这个神秘国度的更多信息也就无从得知了。
但是听说这南洋附近的吕宋、柔佛、婆罗诸岛都是他们的国土。正好下一站要前往旧港(新玉门关),那里也是宋人的地盘,正好去看一看,李宣心里如此想着。
不远处有两个人正看着这边,其中一个人不解地问道:“你说这朝廷都已经下令和北明摊牌了,怎么还让我们监视呢?”
“那我怎么知道,行了,上面给的任务,做就是了,走吧。”另一人回答道。
公 1403 年 3 月 5 日,东宋新玉门关。
“来啊,看看新出的丝绸啊!” “本店开业大吉,都来看看啊!”……城内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李宣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揉了揉眼睛,然后对身边的侍卫问道:“我没看错,听错吧,这确定是海外而不是大明吗?”
“大人没有错啊,这确实是海外。”侍卫也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
李宣漫步在街头巷尾,眼中所见的景象宛如繁华喧闹的江南水乡一般。他敏锐地察觉到此地之人衣着打扮与大明虽有些区别,但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甚至感觉他们穿的更像中原,就连建筑风格也是极其相似,说的话有些像江南话,也有一些中原腔。
李宣一路前行,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家古色古香的茶楼前。他心念一动,决定步入其中稍作休憩,并借此机会打探一番此处的情形。进入茶楼后,李宣寻得了一处空位安然落座,随即点了一壶清茗和几样精致小点。
未过多久,侍者便将茶点送上桌来。李宣轻抿一口香茗,细细品味着其中的韵味,目光则在不经意间扫过四周。他留意到茶楼内的众人生活颇为富足,每张面庞上皆流露出心满意足的愉悦笑意。
就在此时,邻座的两人引起了李宣的关注。只听得其中一人言道:“听闻上官大人仅用短短半年时间,便率先攻破了那不可一世的帖木儿汗国。”
另一人接口道:“不错,我大宋如今真是愈发强大了......”
李宣听到这里,心中一动,他缓缓站起身来,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那两人面前,面带微笑,自我介绍道:“在下李宣,大明人士,今日有缘得见两位兄台,实感荣幸至极。不知两位兄台是否方便再与我详细谈谈贵国宋国之事呢?”
“嗯!什么?你说你来自北明?”那两人听闻此言,脸上露出惊愕之色,异口同声地问道。
李宣见到他们如此反应,心中略感诧异,但仍保持镇定自若,微笑着回答道:“正是,不知此言论有何不妥之处?还望两位兄台不吝赐教。”
面对李宣从容不迫的态度和疑惑的神情,那两人对视一眼后,其中一人开口解释道:“兄台有所不知,我们宋国与北明之间素无往来。故当闻听兄台自称为大明之人时,着实感到颇为惊奇。”
李宣听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一时疏忽,未将地名表述清晰,以至于引起了对方的误解。他赶忙拱手致歉,说道:“抱歉,是小弟言辞不当,给两位造成困扰,还请多多包涵。实则我所来之地名为大明,并非北明。”
那两人的神色逐渐恢复正常,先前的惊讶之情也随之消散。在其中一人一边在心中暗说“北明不就是大明。”
一边笑着说道:“哈哈,无妨无妨,兄台不必在意。既然兄台对我国事务感兴趣,我们自然愿意相告。只是不知兄台具体想了解哪些方面呢?”
李宣微微一笑,轻声说道:“我对宋国的风土人情甚是好奇,不知可否请两位兄台为我讲解一二?”
那人豪爽地笑了起来,“哈哈,这有何难?我们宋国地域辽阔,疆域万里,物产丰富。在圣皇陛下的领导下百姓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话说来我们宋国与你们明国也有渊源啊。”另一人道。
“哦!可否详细讲讲。”李宣听此立刻追问道。
……
待李宣走出茶馆后,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混沌之中,心中的震惊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他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自语道:“不行,我必须马上回国,将此事上奏朝廷!”话音未落,他已毫不犹豫地朝着港口的方向疾步而去。
“要不要拦住他?”之前一直跟随在李宣身后的明卫低声问道。
“不必,此时此刻,朝廷正需要让伪明知晓我大宋的存在。”另一名暗卫冷静地回答道。
李宣回到大明后,此事迅速上报给了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一消息犹如一道惊雷,震惊了整个大明朝廷,甚至连民间也纷纷传闻,得知在南方竟然存在着一个汉人的国度——宋国。
此后,李宣多次奉命出使南洋,历经千辛万苦,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政治局势。他的足迹遍布各个岛屿,与当地居民交流,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和信息。
最终,李宣将这些经历和所见所闻整理成册,着成了一本名为《南洋宋见闻录》(又名《东宋见闻录》)的书籍。此书一经问世,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迅速畅销于天下。
人们对这本书趋之若鹜,争相阅读,渴望通过它来了解那个神秘的宋国。书中的描写生动详实,让读者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宋国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南洋宋见闻录》不仅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书,更是被后世视为研究东宋朝代历史和南洋地区的重要文献之一。它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见证了大明与宋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