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 代善的下场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崇祯窃听系统最新章节!
原本在辽东,被掠去的大明百姓就是主要的劳动力。建虏从中抽调这些劳动力中的青壮,去辽河平原开荒种田之后,其他各地的劳动力就一下紧张起来了。
虽然还有朝鲜百姓在劳作,可大明百姓的作用,却是无法代替的。建虏因此,讲道理也好,威逼利诱也罢,让几万蒙古人去取代大明百姓被抽调之后的空缺。
这些蒙古人其实也知道,一是寄人篱下,多少要听话才行;二是真没吃的,不去干活会饿死的,因此,他们就不得不拿起了锄头。
可是,他们从小到大,全是放牧长大的,那锄头怎么握就怎么别扭,真得只有极少数人能适应放下牧羊鞭,拿起锄头的日子。
由此带来的种种不适,各种埋怨,慢慢地积累起来,不到半个月,就爆发了。
“这种事情,根本就不是人干的事情,看看,手上全是泡!”
“对啊,我的背都直不起来了!”
“……”
“当初要不是部族为了救援大清把主力都派来辽东,那我们就还在草原上放牧。如今可好,我们就受这苦头?”
“对,大清这是忘恩负义,不把我们当人看,就和那下贱的汉奴一样对待,我不服!”
“……”
不服的人多了,就终于出事了。
事情是这样的,建虏监工都习惯了,把低他们一等的蒙古人也当汉奴看了。看到蒙古人偷懒,有脾气暴躁的建虏监工就用皮鞭招呼,结果一个不小心,把人给打死了。
于是,周围的蒙古人就一下爆发了,一群人围过去,打死了监工,并开始抢建虏的东西,反正就是要把心中憋着的怨气给爆发出来。
好巧不巧地,听说这边有出事,建虏那边派过来的骑军刚好又是蒙古骑军,到了现场一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顿时也反了。他们在为建虏卖命,结果家人却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竟然天天在刨地,还要挨打,还吃不饱,还有人被打死……
蒙古人引发的骚乱,很快就开始蔓延,毕竟辽东这边,如今的蒙古人可是比较多了的。他们全都怀念以前放牧的日子,对如今的遭遇都是感同身受,都认为是建虏害了他们。
面对这个情况,多尔衮头都不知道大了多少,这个事情要是不好好解决,大清的战力就会立刻下降很多,甚至内乱之下,都不用等明军来攻,自己就会垮了。
几个亲王,全都被多尔衮叫来开会,商量这个事情。
然而,如今多尔衮是摄政王,他的权力大,责任自然也大。其他亲王基本上都不做声,就只有多铎给他回应一下。
于是,多尔衮就怒了,看着代善咆哮道:“难不成,你们以为这个大清是我的,你们就没有份了?这么重大的事情商议,你怎么敢明目张胆地打瞌睡?”
所有人都看向代善,不过没人替他说话,包括他儿子岳托。
代善睁开眼睛,好像费了很大的劲,生气地说道:“我在想着啊,别对我吼,我比你们有大局观,你们……你们勾心斗角,就……就只有我……一心为大清……”
话还没说完,忽然,他嘴角一歪,整个人竟然没有坐住,就从椅子上滑了下去,如同一堆烂泥一样躺地上,口吐泡沫。
多尔衮看得大惊,连忙传御医。
这一会,崇政殿内的这些人,都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纷纷抢过去看情况。
御医匆匆赶来,检查之后得到结论,说代善年事已高,之前的时候,身体就已经不大好了,这一次,是身体虚弱,中风了!
这时候的中风,是认为风邪所致,很难好的。加上代善一把年纪了,基本上可以说,大清又一个亲王,要退出崇政殿了。
一番忙碌之后,代善回家等死,崇政殿内,该要解决的事情,还是要解决才行。
出了代善这样的事情,特别是代善最后说得话,确实给他们有点影响。几个亲王放弃了看戏的心态,开始认真地商讨起这个事情来。
最后,多尔衮并几个亲王商量了一个办法,拟旨之后,就由多尔衮来找已经不再垂帘听政的太后布木布泰。
“粮草物资的事情,相信太后也是知道的。实在是大清拿不出更多的粮食,要不然,肯定不会让科尔沁族去耕作。”多尔衮让布木布泰屏退宫女内侍之后,便严肃地说道,“如今科尔沁族有造反迹象,希望太后为大清未来着想,颁发此道旨意!”
说完之后,他便走近布木布泰,帮她展开拟好的圣旨,摆在布木布泰的面前。
满清对于男女之事,并没有像汉族那样严。对他们来说,各种关系都有,那是一点都不稀奇的。因此,屏退了宫女内侍,要说什么话,也不会有人特别反对。
此时,布木布泰低头看了一遍这道旨意,那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
这圣旨上,是以布木布泰的口吻,严厉斥责了闹事的科尔沁族,对于闹事的科尔沁族人,定然不放过,要大义灭亲!
布木布泰看到这道旨意,还能开心就怪了!
“太后,这是微臣和其他几名亲王一起商议,最好的办法了。”多尔衮声音提高了不少,带着一丝威胁说道,“如若不能用雷霆手段,再这么闹下去的话,恐怕以后都不会有皇帝亲政的事了!”
听到这话,布木布泰又是一愣。说实话,她感觉到了逼宫的意味。可是,仔细想想,她发现她又没有什么选择。娘家、族人和自己儿子的皇位、江山,哪个轻哪个重,她并没有过多犹豫。
除此之外,她也感觉到了自己虽然是太后,可似乎并没有多大保证!
看着眼前的多尔衮,布木布泰一下便想起了他的亲娘,就是被皇太极等人逼着,活活给努尔哈赤殉葬的。
皇太极死的时候,他们之间有对列,最终妥协由福临当大清皇帝,她也就没有什么事情。可是,如今要是这些亲王都联合了起来,那他们要她死的话,真是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
这么一想,布木布泰的心里就有恐惧感了。对于这份圣旨,她并没有再用商量的方式来为她的娘家争取利益,而是立刻回答多尔衮道:“宫外的事情,全凭摄政王做主便是!如今科尔沁族也是大清子民,该怎么做,也由摄政王说了算!不管怎么样,摄政王都是大公无私,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清。不要说那些闹事的本就有罪,要是其他科尔沁族的敢给大清麻烦的,本宫也绝不会姑息。还有本宫姑姑那边,也可以由本宫去说,一起出这道圣旨。不过,摄政王须得答应本宫一个条件……”
多尔衮一开始听着,没想到布木布泰会同意,而且还超出了他的预期,要连同出自科尔沁族的哲哲太后那边,也在这份旨意上署名,那当然是最好的。这正高兴着呢,就听到了转折的话,顿时,他就有点不高兴了。
不过多尔衮也想得开,政治么,无非就是讨价还价,便点头说道:“太后有什么条件,尽管说出来便是!微臣要是能做到,自然是会应允的。”
布木布泰听了,眼角露出了一丝媚态。她要找一个靠山,要抱一个大腿,至少在她儿子亲政之前,要有一个靠山才行。而最好的靠山,自然莫过于摄政王了!
…………
良久之后,多尔衮回到崇政殿,对等在这里的亲王点头说道:“两位科尔沁族的太后都署名了!”
结果出乎意料的好,让岳托等人都有点意外,不过他们也不多想,能有这样一份旨意,就可以出兵平叛,来个杀鸡骇猴,让其他蒙古人知道,在辽东,谁才是主子,谁又是奴才而已!
唯独多铎最熟悉多尔衮,感觉有点不对,等私下说话时,便好奇地问道:“你在宫里做什么了?”
“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什么都没做!”多尔衮立刻矢口否认。
多铎听了,却好像是明白了什么,露出了那种你真厉害的笑意。
对于多尔衮做了什么的事情,其实远在大明京师的崇祯皇帝是最了解的。因为多尔衮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给他来了一个文字直播的。
对此,他很是有点感慨,想着自己这个蝴蝶翅膀扇动之下,有些事情,就好像还是根据传闻中那样了。
不过这个事情,他也只是这么感慨了一下,就抛之脑后了。
对于辽东发生的那些事情,到目前为止,崇祯皇帝是纯粹当一个吃瓜群众而已的。
卢象升去策反孔有德的事情,虽然奏章还没到京师,他已经了解,并对此很赞赏,这个事情,他肯定会同意并推进。
孔有德那边,虽然没有窃听种子,可结合多尔衮身上的窃听种子反馈回来的消息,崇祯皇帝也能明白,孔有德是真得在认真做事了。
还有,多尔衮召集那些汉奸商议的事情,崇祯皇帝也知道得一清二楚。对此,他一点都不担心。
所谓虾夷,崇祯皇帝还是知道一点的,就是后世称为北海道的那个岛上的土著。就如今这个年代,那个岛上的土著能有多少,粮食产出又能有多少,建虏想要和虾夷交易而得到足够的粮食物资,那纯粹是痴人说梦!
出兵占领北海道,把虾夷变成他们的奴隶,为他们扑鱼,还有组织汉军为他们在辽东河流上捕鱼,这又能捕多少鱼?这个年代,捕鱼技术又不可能有多发达。这一点,崇祯皇帝坐船去辽东的时候,就有和郑芝龙顺口聊起过。海边的渔民,那可都是一个个拿命在捕鱼的。要真那么容易的话,渔民早就成为各种行业中最有钱的那个了。
所以,归根结底,建虏的粮食解决的最大可能,还是来自孔有德那边的开荒种田。而孔有德之所以如此积极,把建虏在农耕上的事情包揽过去,就是因为卢象升让他这么做的。不得不说,卢象升这一手,玩得真是绝,只要能成功,釜底抽薪之策,就能给建虏以最沉重的打击,远比杀伤一些建虏要来得实在。
从目前来看,孔有德做得非常好,既然如此,那就要好好规划下,怎么把孔有德等人接应出来,至少自己这边,绝对不能让真正做事的人吃亏!
看着辽东的军事地图,找到铁岭所在,圈了辽河平原,崇祯皇帝看了一会之后,心中便大概有了底。现在离秋收行动还有不少时间,足够自己进行布局了。
心中有了腹案之后,崇祯皇帝便又想到了窃听系统中听来的另外一个事情,就是建虏有可能会去找倭寇联盟。
对此,其实他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琉球国那边的事情,就是大明对倭国动武的一个借口。但是,要是倭国真不闭关锁国,要和建虏联盟的话,那就最好了。
攻上倭国,和引蛇出洞,把倭国引到朝鲜,或者辽东再消灭,这两种情况,都不用想就知道哪种对大明最为有利。
事实上,就战争的动员能力来说,倭国要比建虏更为强大。
建虏满打满算,包括其他民族的算起来,总人口有个五十万就了不起了吧。但据崇祯皇帝在后世逛论坛时,看到一个事情,印象深刻,因此对倭国有所了解。
当时,论坛上有人和倭人在争论,说三国波澜壮阔,而倭国的战国其实就是村斗。结果被倭国的人给打脸了,资料显示,三国时候,总人口就只有八百万;而倭国的战国时期,人口就有一千多万。在德川幕府初期,人口更是到了两千两百万之多。
虽然有人说,三国是有隐户,倭国那边很少有隐户,但不管如何,这个人口数量还是出乎了意料。也让崇祯皇帝因此记住了这个时期,倭国的人口大概有多少。
由此可见,倭国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如果把倭国的常规军引蛇出洞的话,绝对要好打很多。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在心中为建虏祝福,记住一定要去找盟友哦!
原本在辽东,被掠去的大明百姓就是主要的劳动力。建虏从中抽调这些劳动力中的青壮,去辽河平原开荒种田之后,其他各地的劳动力就一下紧张起来了。
虽然还有朝鲜百姓在劳作,可大明百姓的作用,却是无法代替的。建虏因此,讲道理也好,威逼利诱也罢,让几万蒙古人去取代大明百姓被抽调之后的空缺。
这些蒙古人其实也知道,一是寄人篱下,多少要听话才行;二是真没吃的,不去干活会饿死的,因此,他们就不得不拿起了锄头。
可是,他们从小到大,全是放牧长大的,那锄头怎么握就怎么别扭,真得只有极少数人能适应放下牧羊鞭,拿起锄头的日子。
由此带来的种种不适,各种埋怨,慢慢地积累起来,不到半个月,就爆发了。
“这种事情,根本就不是人干的事情,看看,手上全是泡!”
“对啊,我的背都直不起来了!”
“……”
“当初要不是部族为了救援大清把主力都派来辽东,那我们就还在草原上放牧。如今可好,我们就受这苦头?”
“对,大清这是忘恩负义,不把我们当人看,就和那下贱的汉奴一样对待,我不服!”
“……”
不服的人多了,就终于出事了。
事情是这样的,建虏监工都习惯了,把低他们一等的蒙古人也当汉奴看了。看到蒙古人偷懒,有脾气暴躁的建虏监工就用皮鞭招呼,结果一个不小心,把人给打死了。
于是,周围的蒙古人就一下爆发了,一群人围过去,打死了监工,并开始抢建虏的东西,反正就是要把心中憋着的怨气给爆发出来。
好巧不巧地,听说这边有出事,建虏那边派过来的骑军刚好又是蒙古骑军,到了现场一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顿时也反了。他们在为建虏卖命,结果家人却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竟然天天在刨地,还要挨打,还吃不饱,还有人被打死……
蒙古人引发的骚乱,很快就开始蔓延,毕竟辽东这边,如今的蒙古人可是比较多了的。他们全都怀念以前放牧的日子,对如今的遭遇都是感同身受,都认为是建虏害了他们。
面对这个情况,多尔衮头都不知道大了多少,这个事情要是不好好解决,大清的战力就会立刻下降很多,甚至内乱之下,都不用等明军来攻,自己就会垮了。
几个亲王,全都被多尔衮叫来开会,商量这个事情。
然而,如今多尔衮是摄政王,他的权力大,责任自然也大。其他亲王基本上都不做声,就只有多铎给他回应一下。
于是,多尔衮就怒了,看着代善咆哮道:“难不成,你们以为这个大清是我的,你们就没有份了?这么重大的事情商议,你怎么敢明目张胆地打瞌睡?”
所有人都看向代善,不过没人替他说话,包括他儿子岳托。
代善睁开眼睛,好像费了很大的劲,生气地说道:“我在想着啊,别对我吼,我比你们有大局观,你们……你们勾心斗角,就……就只有我……一心为大清……”
话还没说完,忽然,他嘴角一歪,整个人竟然没有坐住,就从椅子上滑了下去,如同一堆烂泥一样躺地上,口吐泡沫。
多尔衮看得大惊,连忙传御医。
这一会,崇政殿内的这些人,都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纷纷抢过去看情况。
御医匆匆赶来,检查之后得到结论,说代善年事已高,之前的时候,身体就已经不大好了,这一次,是身体虚弱,中风了!
这时候的中风,是认为风邪所致,很难好的。加上代善一把年纪了,基本上可以说,大清又一个亲王,要退出崇政殿了。
一番忙碌之后,代善回家等死,崇政殿内,该要解决的事情,还是要解决才行。
出了代善这样的事情,特别是代善最后说得话,确实给他们有点影响。几个亲王放弃了看戏的心态,开始认真地商讨起这个事情来。
最后,多尔衮并几个亲王商量了一个办法,拟旨之后,就由多尔衮来找已经不再垂帘听政的太后布木布泰。
“粮草物资的事情,相信太后也是知道的。实在是大清拿不出更多的粮食,要不然,肯定不会让科尔沁族去耕作。”多尔衮让布木布泰屏退宫女内侍之后,便严肃地说道,“如今科尔沁族有造反迹象,希望太后为大清未来着想,颁发此道旨意!”
说完之后,他便走近布木布泰,帮她展开拟好的圣旨,摆在布木布泰的面前。
满清对于男女之事,并没有像汉族那样严。对他们来说,各种关系都有,那是一点都不稀奇的。因此,屏退了宫女内侍,要说什么话,也不会有人特别反对。
此时,布木布泰低头看了一遍这道旨意,那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
这圣旨上,是以布木布泰的口吻,严厉斥责了闹事的科尔沁族,对于闹事的科尔沁族人,定然不放过,要大义灭亲!
布木布泰看到这道旨意,还能开心就怪了!
“太后,这是微臣和其他几名亲王一起商议,最好的办法了。”多尔衮声音提高了不少,带着一丝威胁说道,“如若不能用雷霆手段,再这么闹下去的话,恐怕以后都不会有皇帝亲政的事了!”
听到这话,布木布泰又是一愣。说实话,她感觉到了逼宫的意味。可是,仔细想想,她发现她又没有什么选择。娘家、族人和自己儿子的皇位、江山,哪个轻哪个重,她并没有过多犹豫。
除此之外,她也感觉到了自己虽然是太后,可似乎并没有多大保证!
看着眼前的多尔衮,布木布泰一下便想起了他的亲娘,就是被皇太极等人逼着,活活给努尔哈赤殉葬的。
皇太极死的时候,他们之间有对列,最终妥协由福临当大清皇帝,她也就没有什么事情。可是,如今要是这些亲王都联合了起来,那他们要她死的话,真是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
这么一想,布木布泰的心里就有恐惧感了。对于这份圣旨,她并没有再用商量的方式来为她的娘家争取利益,而是立刻回答多尔衮道:“宫外的事情,全凭摄政王做主便是!如今科尔沁族也是大清子民,该怎么做,也由摄政王说了算!不管怎么样,摄政王都是大公无私,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清。不要说那些闹事的本就有罪,要是其他科尔沁族的敢给大清麻烦的,本宫也绝不会姑息。还有本宫姑姑那边,也可以由本宫去说,一起出这道圣旨。不过,摄政王须得答应本宫一个条件……”
多尔衮一开始听着,没想到布木布泰会同意,而且还超出了他的预期,要连同出自科尔沁族的哲哲太后那边,也在这份旨意上署名,那当然是最好的。这正高兴着呢,就听到了转折的话,顿时,他就有点不高兴了。
不过多尔衮也想得开,政治么,无非就是讨价还价,便点头说道:“太后有什么条件,尽管说出来便是!微臣要是能做到,自然是会应允的。”
布木布泰听了,眼角露出了一丝媚态。她要找一个靠山,要抱一个大腿,至少在她儿子亲政之前,要有一个靠山才行。而最好的靠山,自然莫过于摄政王了!
…………
良久之后,多尔衮回到崇政殿,对等在这里的亲王点头说道:“两位科尔沁族的太后都署名了!”
结果出乎意料的好,让岳托等人都有点意外,不过他们也不多想,能有这样一份旨意,就可以出兵平叛,来个杀鸡骇猴,让其他蒙古人知道,在辽东,谁才是主子,谁又是奴才而已!
唯独多铎最熟悉多尔衮,感觉有点不对,等私下说话时,便好奇地问道:“你在宫里做什么了?”
“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什么都没做!”多尔衮立刻矢口否认。
多铎听了,却好像是明白了什么,露出了那种你真厉害的笑意。
对于多尔衮做了什么的事情,其实远在大明京师的崇祯皇帝是最了解的。因为多尔衮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给他来了一个文字直播的。
对此,他很是有点感慨,想着自己这个蝴蝶翅膀扇动之下,有些事情,就好像还是根据传闻中那样了。
不过这个事情,他也只是这么感慨了一下,就抛之脑后了。
对于辽东发生的那些事情,到目前为止,崇祯皇帝是纯粹当一个吃瓜群众而已的。
卢象升去策反孔有德的事情,虽然奏章还没到京师,他已经了解,并对此很赞赏,这个事情,他肯定会同意并推进。
孔有德那边,虽然没有窃听种子,可结合多尔衮身上的窃听种子反馈回来的消息,崇祯皇帝也能明白,孔有德是真得在认真做事了。
还有,多尔衮召集那些汉奸商议的事情,崇祯皇帝也知道得一清二楚。对此,他一点都不担心。
所谓虾夷,崇祯皇帝还是知道一点的,就是后世称为北海道的那个岛上的土著。就如今这个年代,那个岛上的土著能有多少,粮食产出又能有多少,建虏想要和虾夷交易而得到足够的粮食物资,那纯粹是痴人说梦!
出兵占领北海道,把虾夷变成他们的奴隶,为他们扑鱼,还有组织汉军为他们在辽东河流上捕鱼,这又能捕多少鱼?这个年代,捕鱼技术又不可能有多发达。这一点,崇祯皇帝坐船去辽东的时候,就有和郑芝龙顺口聊起过。海边的渔民,那可都是一个个拿命在捕鱼的。要真那么容易的话,渔民早就成为各种行业中最有钱的那个了。
所以,归根结底,建虏的粮食解决的最大可能,还是来自孔有德那边的开荒种田。而孔有德之所以如此积极,把建虏在农耕上的事情包揽过去,就是因为卢象升让他这么做的。不得不说,卢象升这一手,玩得真是绝,只要能成功,釜底抽薪之策,就能给建虏以最沉重的打击,远比杀伤一些建虏要来得实在。
从目前来看,孔有德做得非常好,既然如此,那就要好好规划下,怎么把孔有德等人接应出来,至少自己这边,绝对不能让真正做事的人吃亏!
看着辽东的军事地图,找到铁岭所在,圈了辽河平原,崇祯皇帝看了一会之后,心中便大概有了底。现在离秋收行动还有不少时间,足够自己进行布局了。
心中有了腹案之后,崇祯皇帝便又想到了窃听系统中听来的另外一个事情,就是建虏有可能会去找倭寇联盟。
对此,其实他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琉球国那边的事情,就是大明对倭国动武的一个借口。但是,要是倭国真不闭关锁国,要和建虏联盟的话,那就最好了。
攻上倭国,和引蛇出洞,把倭国引到朝鲜,或者辽东再消灭,这两种情况,都不用想就知道哪种对大明最为有利。
事实上,就战争的动员能力来说,倭国要比建虏更为强大。
建虏满打满算,包括其他民族的算起来,总人口有个五十万就了不起了吧。但据崇祯皇帝在后世逛论坛时,看到一个事情,印象深刻,因此对倭国有所了解。
当时,论坛上有人和倭人在争论,说三国波澜壮阔,而倭国的战国其实就是村斗。结果被倭国的人给打脸了,资料显示,三国时候,总人口就只有八百万;而倭国的战国时期,人口就有一千多万。在德川幕府初期,人口更是到了两千两百万之多。
虽然有人说,三国是有隐户,倭国那边很少有隐户,但不管如何,这个人口数量还是出乎了意料。也让崇祯皇帝因此记住了这个时期,倭国的人口大概有多少。
由此可见,倭国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如果把倭国的常规军引蛇出洞的话,绝对要好打很多。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在心中为建虏祝福,记住一定要去找盟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