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 战事的关键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崇祯窃听系统最新章节!
虽然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时候,可还是有些光线的。
他隐隐约约地看到,远处竟然有无数的黑影往这边过来。从影子上看,似乎还是骑马的。
没听到什么声音,应该是刻意偷偷过来的,马脚上裹着棉布什么的,声音就能少很多……
这些蒙古人,是要来干什么?抢粮食?肯定是抢粮食!
他想着这些,就犹豫要不要喊了。虽然他对于蒙古人抢了这些粮食,那是一点意见都没有,可是,万一蒙古人要杀人灭口呢,那怎么办?
他还在犹豫着时,西林觉罗却是最先被惊动了起来。
亏了他常年打仗,对于和战争有关的一切,都非常地敏感。
虽然是刻意掩盖动静,可毕竟是人多,动静肯定是有的,离得近一些之后,就把西林觉罗给惊醒了。
他起来一看,顿时就有点慌了。好多人,明显是冲着粮食而来,是敌非友。然后,他看看四周,却发现柴时华的人马,包括柴时华本人,都是睡得死死的。顿时,他就怒了,立刻大声喊道:“敌袭,敌袭!”
他的大嗓门,当然把一些人吵醒了。
按照他的设想是,军队立刻结阵等天亮,再寻机而动。
可是,柴时华的这些人马,在醒过来看到动静之后,却全都慌了,一个个喊着,转身就跑,不少人甚至连兵器都没去拿。
柴时华本人也被吵醒,发现这个情况后,同样第一时间就想跑。
不过他却没跑掉,被西林觉罗一把抓住了他的衣服,厉声喝道:“立刻整军备战,丢失粮草物资,你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柴时华一听,这才反应过来,这和在西北时候打仗不一样。他这次是押送人口物资去辽东的,丢了这么多人口物资,确实没法交代的。
这么一想,他立刻苦了脸道:“大人,您喊一嗓子,这是大清的,说不定对面搞错了。”
他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整军备战,这是白日做梦!唯一有可能有用的,就是寄希望发生了误会,这些有歹心的蒙古人不知道是大清的粮草物资。
然而,西林觉罗还没来得及喊,就见到对面看到这边的动静,知道没法瞒下去了,就开始加快速度喊杀着冲过来。一支支的火箭,在夜空中划过一个弧度,黑夜之中显得格外的耀眼,落在乱糟糟地假鞑子群中。
一听对面的喊杀声,不管是西林觉罗还是柴时华顿时都傻眼了。对面喊杀声的口音,他们两个都熟悉,辽东关宁军的口音。是明军!
一得到这个结论,柴时华二话没说,反正这时候西林觉罗没有抓他衣服了,立刻转身就跑,跑得比兔子还快。
而西林觉罗回头一看四散而逃的柴时华部下,看着柴时华逃跑的背影,他就知道,败局已定,根本不可能有一丝保全粮草物资的机会。
已经当过一次俘虏,他当然也非常敏感,绝对不愿意再当明军的俘虏。
于是,他也是二话不说,立刻开始跑路。
而那些大明百姓中,听到了是大明官话的喊杀声,顿时都惊呆了。过了好久才回过神来,还有点不敢确信:难道真是官军?可是,官军怎么可能会突然出现在草原上呢?这不可能啊!难道……这是个梦!
不少人都是这么想着,于是,有人开始拧自己的腿,又有人是打自己的耳光,然后再看,发现并没有从梦中醒过来,那也就是说,这不是梦!
很多人开始喜出望外,然而,实在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又觉得这不可能。因此,他们大都待着不敢动,就怕误伤。不过他们却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想要第一时间确认到底是不是官军?
这支偷袭的军队,当然是吴三桂所部了。他是掐好了时间进攻的,因此,没过多少一会时间,东边的天空,就露出了鱼肚白。晨光洒向草原,让人能基本看清情况了。
只见正在四处追杀假鞑子,或者在解决几处负隅顽抗的骑军,不就是穿着大红鸳鸯战袍的朝廷官军,旗号上一个汉字“吴”,就在晨风中迎风飘扬。
“朝廷官军,是朝廷的官军,我们有救了!”立刻,有人激动地大喊了起来,那喜悦之情发自内心,溢于言表。
更有人看到了帅旗之下的那名将领,忍不住也跟着大喊道:“是吴大帅,是吴大帅……”
吴三桂在西北征战了一年多,有人能认出他来,并不奇怪。
这个时候,是吴三桂突然出现在草原上,攻击押解他们的柴时华所部,让这些大明百姓再无疑意,纷纷自觉解开脚上的绳索,仿佛多了无穷的力量,全都投入到对假鞑子的围攻中。
这一场战事,其实压根就不能算战事。双方的人数虽然差不多,可精锐程度实在相差甚远。
吴三桂所部,乃是关宁军中的精锐骑军,而他的对手,柴时华所部,则是一群乌合之众。更关键的是,在受到吴三桂所部攻击之后,不管是柴时华还是西林觉罗,都是第一时间选择了逃跑。
由此,战事根本就是一面倒的战事。明军将士们从一开始,就是在四处追杀假鞑子而已。
吴三桂借助着晨光,发现自己的手下已经杀了不少敌人,反正柴时华所部的步军,根本就跑不掉,而骑军在慌忙之间,也只跑了估计五六十骑而已。
整场战事,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结束了。
所有的大明百姓欢呼起来,纷纷向吴三桂跪倒,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看着四千多青壮跪满了草原,其中还夹杂着柴时华所部的俘虏,也有一千多人。在他们的边上,躺着一地的尸体,鲜血,残肢,一车车的粮车,大明将士们兴奋地表情……
这样一幅画面,让吴三桂涌起从未有过的兴奋,男儿的热血在他身体里翻滚。
这样一场大胜,可是自己一个人打出来的!吴三桂在心中兴奋地想着。
这一战,可以说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胜仗了,打得畅快淋漓。心中得意之下,听到那些大明百姓一个个都对他感激涕零,就不由得更是高兴。
张开嘴巴,正想说点什么时,忽然,他的脑海中猛地闪过一个记忆,自己的身边,不是有可能会有厂卫密探的么?自己的所有言行,很可能都会传到皇上那边。
这么一想,吴三桂立刻改变了想说得话,就见他双手抱拳向上一示意,脸上露出虔诚严肃之意,大声说道:“本帅奉皇上密旨,前来搭救尔等。你们要谢,就该谢皇上!”
这样的话,对于卢象升他们来说,那是时刻记在心里的。不过被祖大寿影响过的吴三桂,却是不容易在第一时间说出口。
大明百姓们一听他这话,自然也对皇上感激涕零,这个就不用说了。
看着这些百姓在兴奋之后,一个个瘫倒在地,显然是饿的。于是,吴三桂便责令那些俘虏立刻生火做饭,同时,等待追击的手下返回。
这一次,大明百姓当然是能吃饱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似乎在这一刻远离了这些大明百姓,他们大口吃着饭,大声赞美着皇帝和吴三桂,兴奋之意,那是怎么都掩盖不住。甚至有不少人,纷纷向吴三桂表达,想要和他一起打建虏,打那些蒙古鞑子,打那些大明叛徒。
吴三桂巡视着,心中感受着这些大明百姓对他的敬意,可以说,从未有过如此真诚被人敬仰的感觉,让他心中感到非常地享受。
就在大明百姓们吃得差不多时,追击得明军回来了,向吴三桂禀告他们的情况。
虽然他们追杀掉了一些骑军,但是,柴时华和西林觉罗在他们的亲卫护送下,还是逃掉了。
对此,吴三桂一点都不在意,只是立刻下令,马上护送人口物资回关内。
只所以如此,是崇祯皇帝在密旨中有交代过,为首的鞑子头目,就让他们跑了好了,就算他们没跑掉抓住了,也找个理由放走他们。有丢失人口物资的罪责,就算他们逃回去,也肯定没什么好果子吃,还能加剧建虏内部的矛盾,更能权威的把战败的消息传回去。
…………
在归化城这边的济尔哈朗,当然是不知道他精心挑选,进贡给辽东的人口物资,在半路上被崇祯皇帝派出的吴三桂所部给劫了。此时的他,正在纳闷,为什么榆林的明国皇帝集结了这么长时间,这都已经到十月中旬了啊!按理说,就算要做到万无一失地准备,也该差不多了啊,怎么还不来进攻归化城的?
正在纳闷的时候,军中的军需官过来禀告了,说大军粮草已经不足支撑一个月了。
这一听之下,济尔哈朗顿时一惊,隐隐地,他感觉自己是不是上当了?
归化城这边,为了应对明国皇帝的御驾亲征,已经集结了蒙古各部中抽调出来的精锐,包括建虏自己,那是有将近三万的骑军。而且一直都在战备的情况下,那粮草物资的消息,比起平时要消耗得多。
该不会明国皇帝知道自己手中粮草物资不足,因此就耗着自己这边吧?济尔哈朗忍不住心中这么想着,可回过头来想想,又觉得不可能。要是自己不给辽东送那些粮草物资,至少还能坚持两个月。
而关内明国皇帝在集结大军备战,同样是要消耗粮草物资的,难道明国就有那么多粮草物资了?
因此,济尔哈朗也不敢确认心中所想,到底是不是对的。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亲卫禀告说蒙古各部头目一起在府外候见。
眼下正是要用到他们的时候,而且济尔哈朗也不比阿济格那个暴脾气,因此,自然是会接见这些蒙古部族头目的。不过他隐约觉得,这些蒙古部族头目竟然一起来见他,搞不好是事先约好的,要不然,断然不可能会一起过来,又不是他传下军令要见他们。
果然,一见面之后,这些蒙古各部头目,几乎是不约而同地,纷纷向济尔哈朗诉苦,说他们的粮草不济,希望大清这边能拨点给他们。
在济尔哈朗的军令中,让这些蒙古各部抽调精锐前来,所需要的粮草物资,当然也是要他们自己携带的。
这些蒙古部族想着打败了明国皇帝之后,那就是可以随便进关劫掠。到时候,分到劫掠地方的好坏,可完全是由济尔哈朗决定的。为了将来,他们就只好又一次勒紧裤腰带了。
但是,他们没想到,过去了这么久,明国皇帝还是一直要进攻草原,可就是没来的这种状态。他们有点坚持不下去了,就只能来找济尔哈朗诉苦。
被他们这么一说,济尔哈朗越发的怀疑,该不会明国皇帝真是有耗粮食的打算吧?
不过,对此他也没什么办法。就只好下令,全军休整,每天的粮食供应减半,多派出探马,前往明国边关监视着,防备明国骑军突袭。
“想必是快了,明国大军的兵力,远比我们要多,他们每日消耗的粮草也是无数,肯定不可能一直按兵不动的。”济尔哈朗安慰那些蒙古部族头目道,“他还是明国皇帝,那么大的帝国,有无数的事情要等他处理,更不可能长久待在榆林的。本王所料不错的话,他应该已经准备得差不多,很快就会出关的!”
对于这个说法,蒙古部族头目们勉强能接受,不过无法从大清这边获得粮草的支持,让他们心中也是不满,只是不敢表露出来而已。回去之后,就按照军令,解除了战备,减少一点粮食消耗。
而后,时间又慢慢地过去,建虏探马对于关内的消息,更是加紧了打听。
“报,明军兵力集结完毕,出关的夜不收突然增加,我军探马寡不敌众,请增派探马对抗明国夜不收!”
这是明国大军要出关的迹象!济尔哈朗不由得大喜。不过他没有派更多探马,要不然,明国也继续增兵,就直接在关口那边打起来了,还怎么断明军粮道?
虽然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时候,可还是有些光线的。
他隐隐约约地看到,远处竟然有无数的黑影往这边过来。从影子上看,似乎还是骑马的。
没听到什么声音,应该是刻意偷偷过来的,马脚上裹着棉布什么的,声音就能少很多……
这些蒙古人,是要来干什么?抢粮食?肯定是抢粮食!
他想着这些,就犹豫要不要喊了。虽然他对于蒙古人抢了这些粮食,那是一点意见都没有,可是,万一蒙古人要杀人灭口呢,那怎么办?
他还在犹豫着时,西林觉罗却是最先被惊动了起来。
亏了他常年打仗,对于和战争有关的一切,都非常地敏感。
虽然是刻意掩盖动静,可毕竟是人多,动静肯定是有的,离得近一些之后,就把西林觉罗给惊醒了。
他起来一看,顿时就有点慌了。好多人,明显是冲着粮食而来,是敌非友。然后,他看看四周,却发现柴时华的人马,包括柴时华本人,都是睡得死死的。顿时,他就怒了,立刻大声喊道:“敌袭,敌袭!”
他的大嗓门,当然把一些人吵醒了。
按照他的设想是,军队立刻结阵等天亮,再寻机而动。
可是,柴时华的这些人马,在醒过来看到动静之后,却全都慌了,一个个喊着,转身就跑,不少人甚至连兵器都没去拿。
柴时华本人也被吵醒,发现这个情况后,同样第一时间就想跑。
不过他却没跑掉,被西林觉罗一把抓住了他的衣服,厉声喝道:“立刻整军备战,丢失粮草物资,你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柴时华一听,这才反应过来,这和在西北时候打仗不一样。他这次是押送人口物资去辽东的,丢了这么多人口物资,确实没法交代的。
这么一想,他立刻苦了脸道:“大人,您喊一嗓子,这是大清的,说不定对面搞错了。”
他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整军备战,这是白日做梦!唯一有可能有用的,就是寄希望发生了误会,这些有歹心的蒙古人不知道是大清的粮草物资。
然而,西林觉罗还没来得及喊,就见到对面看到这边的动静,知道没法瞒下去了,就开始加快速度喊杀着冲过来。一支支的火箭,在夜空中划过一个弧度,黑夜之中显得格外的耀眼,落在乱糟糟地假鞑子群中。
一听对面的喊杀声,不管是西林觉罗还是柴时华顿时都傻眼了。对面喊杀声的口音,他们两个都熟悉,辽东关宁军的口音。是明军!
一得到这个结论,柴时华二话没说,反正这时候西林觉罗没有抓他衣服了,立刻转身就跑,跑得比兔子还快。
而西林觉罗回头一看四散而逃的柴时华部下,看着柴时华逃跑的背影,他就知道,败局已定,根本不可能有一丝保全粮草物资的机会。
已经当过一次俘虏,他当然也非常敏感,绝对不愿意再当明军的俘虏。
于是,他也是二话不说,立刻开始跑路。
而那些大明百姓中,听到了是大明官话的喊杀声,顿时都惊呆了。过了好久才回过神来,还有点不敢确信:难道真是官军?可是,官军怎么可能会突然出现在草原上呢?这不可能啊!难道……这是个梦!
不少人都是这么想着,于是,有人开始拧自己的腿,又有人是打自己的耳光,然后再看,发现并没有从梦中醒过来,那也就是说,这不是梦!
很多人开始喜出望外,然而,实在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又觉得这不可能。因此,他们大都待着不敢动,就怕误伤。不过他们却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想要第一时间确认到底是不是官军?
这支偷袭的军队,当然是吴三桂所部了。他是掐好了时间进攻的,因此,没过多少一会时间,东边的天空,就露出了鱼肚白。晨光洒向草原,让人能基本看清情况了。
只见正在四处追杀假鞑子,或者在解决几处负隅顽抗的骑军,不就是穿着大红鸳鸯战袍的朝廷官军,旗号上一个汉字“吴”,就在晨风中迎风飘扬。
“朝廷官军,是朝廷的官军,我们有救了!”立刻,有人激动地大喊了起来,那喜悦之情发自内心,溢于言表。
更有人看到了帅旗之下的那名将领,忍不住也跟着大喊道:“是吴大帅,是吴大帅……”
吴三桂在西北征战了一年多,有人能认出他来,并不奇怪。
这个时候,是吴三桂突然出现在草原上,攻击押解他们的柴时华所部,让这些大明百姓再无疑意,纷纷自觉解开脚上的绳索,仿佛多了无穷的力量,全都投入到对假鞑子的围攻中。
这一场战事,其实压根就不能算战事。双方的人数虽然差不多,可精锐程度实在相差甚远。
吴三桂所部,乃是关宁军中的精锐骑军,而他的对手,柴时华所部,则是一群乌合之众。更关键的是,在受到吴三桂所部攻击之后,不管是柴时华还是西林觉罗,都是第一时间选择了逃跑。
由此,战事根本就是一面倒的战事。明军将士们从一开始,就是在四处追杀假鞑子而已。
吴三桂借助着晨光,发现自己的手下已经杀了不少敌人,反正柴时华所部的步军,根本就跑不掉,而骑军在慌忙之间,也只跑了估计五六十骑而已。
整场战事,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结束了。
所有的大明百姓欢呼起来,纷纷向吴三桂跪倒,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看着四千多青壮跪满了草原,其中还夹杂着柴时华所部的俘虏,也有一千多人。在他们的边上,躺着一地的尸体,鲜血,残肢,一车车的粮车,大明将士们兴奋地表情……
这样一幅画面,让吴三桂涌起从未有过的兴奋,男儿的热血在他身体里翻滚。
这样一场大胜,可是自己一个人打出来的!吴三桂在心中兴奋地想着。
这一战,可以说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胜仗了,打得畅快淋漓。心中得意之下,听到那些大明百姓一个个都对他感激涕零,就不由得更是高兴。
张开嘴巴,正想说点什么时,忽然,他的脑海中猛地闪过一个记忆,自己的身边,不是有可能会有厂卫密探的么?自己的所有言行,很可能都会传到皇上那边。
这么一想,吴三桂立刻改变了想说得话,就见他双手抱拳向上一示意,脸上露出虔诚严肃之意,大声说道:“本帅奉皇上密旨,前来搭救尔等。你们要谢,就该谢皇上!”
这样的话,对于卢象升他们来说,那是时刻记在心里的。不过被祖大寿影响过的吴三桂,却是不容易在第一时间说出口。
大明百姓们一听他这话,自然也对皇上感激涕零,这个就不用说了。
看着这些百姓在兴奋之后,一个个瘫倒在地,显然是饿的。于是,吴三桂便责令那些俘虏立刻生火做饭,同时,等待追击的手下返回。
这一次,大明百姓当然是能吃饱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似乎在这一刻远离了这些大明百姓,他们大口吃着饭,大声赞美着皇帝和吴三桂,兴奋之意,那是怎么都掩盖不住。甚至有不少人,纷纷向吴三桂表达,想要和他一起打建虏,打那些蒙古鞑子,打那些大明叛徒。
吴三桂巡视着,心中感受着这些大明百姓对他的敬意,可以说,从未有过如此真诚被人敬仰的感觉,让他心中感到非常地享受。
就在大明百姓们吃得差不多时,追击得明军回来了,向吴三桂禀告他们的情况。
虽然他们追杀掉了一些骑军,但是,柴时华和西林觉罗在他们的亲卫护送下,还是逃掉了。
对此,吴三桂一点都不在意,只是立刻下令,马上护送人口物资回关内。
只所以如此,是崇祯皇帝在密旨中有交代过,为首的鞑子头目,就让他们跑了好了,就算他们没跑掉抓住了,也找个理由放走他们。有丢失人口物资的罪责,就算他们逃回去,也肯定没什么好果子吃,还能加剧建虏内部的矛盾,更能权威的把战败的消息传回去。
…………
在归化城这边的济尔哈朗,当然是不知道他精心挑选,进贡给辽东的人口物资,在半路上被崇祯皇帝派出的吴三桂所部给劫了。此时的他,正在纳闷,为什么榆林的明国皇帝集结了这么长时间,这都已经到十月中旬了啊!按理说,就算要做到万无一失地准备,也该差不多了啊,怎么还不来进攻归化城的?
正在纳闷的时候,军中的军需官过来禀告了,说大军粮草已经不足支撑一个月了。
这一听之下,济尔哈朗顿时一惊,隐隐地,他感觉自己是不是上当了?
归化城这边,为了应对明国皇帝的御驾亲征,已经集结了蒙古各部中抽调出来的精锐,包括建虏自己,那是有将近三万的骑军。而且一直都在战备的情况下,那粮草物资的消息,比起平时要消耗得多。
该不会明国皇帝知道自己手中粮草物资不足,因此就耗着自己这边吧?济尔哈朗忍不住心中这么想着,可回过头来想想,又觉得不可能。要是自己不给辽东送那些粮草物资,至少还能坚持两个月。
而关内明国皇帝在集结大军备战,同样是要消耗粮草物资的,难道明国就有那么多粮草物资了?
因此,济尔哈朗也不敢确认心中所想,到底是不是对的。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亲卫禀告说蒙古各部头目一起在府外候见。
眼下正是要用到他们的时候,而且济尔哈朗也不比阿济格那个暴脾气,因此,自然是会接见这些蒙古部族头目的。不过他隐约觉得,这些蒙古部族头目竟然一起来见他,搞不好是事先约好的,要不然,断然不可能会一起过来,又不是他传下军令要见他们。
果然,一见面之后,这些蒙古各部头目,几乎是不约而同地,纷纷向济尔哈朗诉苦,说他们的粮草不济,希望大清这边能拨点给他们。
在济尔哈朗的军令中,让这些蒙古各部抽调精锐前来,所需要的粮草物资,当然也是要他们自己携带的。
这些蒙古部族想着打败了明国皇帝之后,那就是可以随便进关劫掠。到时候,分到劫掠地方的好坏,可完全是由济尔哈朗决定的。为了将来,他们就只好又一次勒紧裤腰带了。
但是,他们没想到,过去了这么久,明国皇帝还是一直要进攻草原,可就是没来的这种状态。他们有点坚持不下去了,就只能来找济尔哈朗诉苦。
被他们这么一说,济尔哈朗越发的怀疑,该不会明国皇帝真是有耗粮食的打算吧?
不过,对此他也没什么办法。就只好下令,全军休整,每天的粮食供应减半,多派出探马,前往明国边关监视着,防备明国骑军突袭。
“想必是快了,明国大军的兵力,远比我们要多,他们每日消耗的粮草也是无数,肯定不可能一直按兵不动的。”济尔哈朗安慰那些蒙古部族头目道,“他还是明国皇帝,那么大的帝国,有无数的事情要等他处理,更不可能长久待在榆林的。本王所料不错的话,他应该已经准备得差不多,很快就会出关的!”
对于这个说法,蒙古部族头目们勉强能接受,不过无法从大清这边获得粮草的支持,让他们心中也是不满,只是不敢表露出来而已。回去之后,就按照军令,解除了战备,减少一点粮食消耗。
而后,时间又慢慢地过去,建虏探马对于关内的消息,更是加紧了打听。
“报,明军兵力集结完毕,出关的夜不收突然增加,我军探马寡不敌众,请增派探马对抗明国夜不收!”
这是明国大军要出关的迹象!济尔哈朗不由得大喜。不过他没有派更多探马,要不然,明国也继续增兵,就直接在关口那边打起来了,还怎么断明军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