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差了十万八千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盛芳最新章节!
沈念禾并没有直接回复,而是道:“我小时候听父母说过许多印书之事——不晓得谢二哥喜不喜欢买书,又知不知道当今坊市间哪一朝印出来的书卖得最好、最贵?”
谢处耘自小就不爱读书,尤其其母廖氏回宣州之后,将他压着去了州学,大半年来跟不上进度不说,还要尽受郭向北挖苦嘲讽,对诗文之事就更没有兴趣了,听得沈念禾问,哪里答得上来,只猜道:“怕不是哪一朝距今最远,哪一朝印出来的就卖得最贵?”
沈念禾就随手摸了两本书过来,翻开给他放在一处做对比,问道:“若是给谢二哥选,哪一本你愿意出更高的价钱?”
谢处耘低头细看,只见两本书翻到的那一页上头内容俱是一样,乃是《左传》当中的一篇,说的曹刿论战之事。
乍一看,仿佛两本书并无任何差别,然则通读一遍之后,他却是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左边那一本,道:“这个更值钱罢?”
沈念禾睁大了眼睛,又把椅子拖得近了,夸道:“二哥果然眼光甚准,只是为何你要选这一本?”
谢处耘的嘴角不自觉地就勾了起来,心中道:小爷自然眼光狠辣,哪里还要你来夸赞!
他忍不住暗中得意,然则如果一句话就被哄得眉开眼笑的话,实在又显得太没有面子,便做出轻描淡写的模样,道:“左边这本纸张更好,字体更佳,读起来更为舒服。”
沈念禾应道:“二哥说得极是,左边这册乃是再刻本,原本出自前朝崇化里集贤堂中沈氏书铺,当年不过印了三千册,每册作价七百钱,而今原本已经身价逾千倍,依旧无处可觅,便是再刻本也能作价三贯,而本朝翻刻的其余朝代版本,少则卖到三百钱,最多也不过一贯钱,其中自然也有纸张、字体的差别,然则另还有一桩,却是很容易为人忽略。”
谢处耘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道:“还有什么缘故?”
沈念禾便指着左边那一册书,道:“印书自燕朝始方成一项产业,而燕朝数百年间,书印之事又以沈氏书坊为首,其中除却天家扶持,那书坊本身也有旁人及不上的长处。”
“此处若能有多几本书摆在面前,二哥拿来一一对比,便能发觉但凡沈家书坊出的书,俱是每页十列,只要写满,每列俱为二十字,不会多一个字,也不会少一个字,每段首隔空两个半字,页头、页脚留白一指节,至于其余雕工刀法、字体结构、板式、装订,也自有规矩在——这些看起来只是细节,可是各项细节汇聚在一处,便能叫它家的书脱颖而出。”
“你看此版十分顺眼,看的乃是一个整体,从前只有卷轴装、折页装,到得沈氏书坊,便出了蝴蝶装,后又有包背装,眼看只是装订的区别,拿在手上,才晓得其中差别有多大。”
沈念禾指着右边那一册书的头脚处给谢处耘看,又道:“二哥来看,明明同样的内容,这一本书单看不觉得有什么,同沈氏书坊的这一本放在一处,是不是就显出几分局促来?看得久了,难免就觉得费眼,究其原因,却是因为右边书册为了省下纸钱,页头页脚少有留白,字体也小,每列写足二十五至三十字。”
“乍看上去只是多了几个字,其实差别就出在这许多的‘几个字’当中。”
她坐在椅子上,面着门侃侃而谈,话语间毫无卖弄之意,然则语气笃定,条理分明,叫听者油然便生出信服之心来。
此时正是下午,谢处耘站在门边,居高临下,就着阳光,正正对着那一张又小又瘦的脸。
——脸还是那一张脸,也没甚好看的,比自己的相貌差上了足有十万八千里。
然而那一双眼睛却好似在闪闪发光一般,映得她整张脸都亮了起来,好似面上的神情都更为温柔可爱了。
谢处耘眼睛看着,耳朵听着,竟是有些轻微的恍惚起来,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便似见得可怜可爱的毛茸茸的猫儿狗儿一般,想要去碰一碰。
沈念禾却不晓得他的心思,见他递过手来,只以为这一位要看书,便把左边那一册书送了过去。
谢处耘这才回过神来,只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低头看了那书几眼,口中应和了几句,胡乱找了个借口落荒而逃。
他回得房中,一坐在床上就清醒多了,只觉得自己方才怕是眼瘸了,也不去多想,只把心思放在了那沈、冯两家身上,打算过得几日,找个空档去凑出些人手好办事。
***
当晚裴继安没有回家,只托言衙门里头有事,叫人来带了衣衫去。
郑氏倒是很习惯,打点了衣物、吃食,还把才做好的绿豆糕包了一包,给来人带去了。
沈念禾也不以为意,只在后院把自己的要求一一写得下来,又在白纸上画了板式,特地把那复刻本作为参考一起装好。
她忙了好几天,总算把事情都处理妥当了,心中一松,难免就想到沈、冯两家的事情,想了好几个法子,俱是不太能用,天都快亮了才迷迷糊糊睡过去。
次日醒来已经日当中天,后院、前堂一个人都没有,只在桌上摆着些吃食,先是一碗肉糜粥,配了菊花饼、裹蒸馒头,旁边还有一小碟子绿豆糕。
那绿豆糕是头夜才新鲜做好的,里头入了猪油,虽然香气扑鼻,却有些腻口,沈念禾吃了一个就放下了,把粥喝完,才要收拾碗筷,外头郑氏就挎着篮子走了进来,面上笑眯眯的,一进门就道:“你猜我在葵街上得了什么消息?”
沈念禾见她一脸的神秘,还十分得意,知道是好事,忙问道:“什么消息?我猜不到,婶娘快别卖关子啦!”
郑氏问道:“上回来找你那沈家人,你还记不记得住在哪里?”
沈念禾有些意外,下意识道:“好像是住在葵街上头的五福客栈……”
郑氏把手中篮子放在桌上,挨着沈念禾坐下,笑道:“而今那五福客栈里头,已是再没有什么河间府姓沈的人啦!”
沈念禾并没有直接回复,而是道:“我小时候听父母说过许多印书之事——不晓得谢二哥喜不喜欢买书,又知不知道当今坊市间哪一朝印出来的书卖得最好、最贵?”
谢处耘自小就不爱读书,尤其其母廖氏回宣州之后,将他压着去了州学,大半年来跟不上进度不说,还要尽受郭向北挖苦嘲讽,对诗文之事就更没有兴趣了,听得沈念禾问,哪里答得上来,只猜道:“怕不是哪一朝距今最远,哪一朝印出来的就卖得最贵?”
沈念禾就随手摸了两本书过来,翻开给他放在一处做对比,问道:“若是给谢二哥选,哪一本你愿意出更高的价钱?”
谢处耘低头细看,只见两本书翻到的那一页上头内容俱是一样,乃是《左传》当中的一篇,说的曹刿论战之事。
乍一看,仿佛两本书并无任何差别,然则通读一遍之后,他却是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左边那一本,道:“这个更值钱罢?”
沈念禾睁大了眼睛,又把椅子拖得近了,夸道:“二哥果然眼光甚准,只是为何你要选这一本?”
谢处耘的嘴角不自觉地就勾了起来,心中道:小爷自然眼光狠辣,哪里还要你来夸赞!
他忍不住暗中得意,然则如果一句话就被哄得眉开眼笑的话,实在又显得太没有面子,便做出轻描淡写的模样,道:“左边这本纸张更好,字体更佳,读起来更为舒服。”
沈念禾应道:“二哥说得极是,左边这册乃是再刻本,原本出自前朝崇化里集贤堂中沈氏书铺,当年不过印了三千册,每册作价七百钱,而今原本已经身价逾千倍,依旧无处可觅,便是再刻本也能作价三贯,而本朝翻刻的其余朝代版本,少则卖到三百钱,最多也不过一贯钱,其中自然也有纸张、字体的差别,然则另还有一桩,却是很容易为人忽略。”
谢处耘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道:“还有什么缘故?”
沈念禾便指着左边那一册书,道:“印书自燕朝始方成一项产业,而燕朝数百年间,书印之事又以沈氏书坊为首,其中除却天家扶持,那书坊本身也有旁人及不上的长处。”
“此处若能有多几本书摆在面前,二哥拿来一一对比,便能发觉但凡沈家书坊出的书,俱是每页十列,只要写满,每列俱为二十字,不会多一个字,也不会少一个字,每段首隔空两个半字,页头、页脚留白一指节,至于其余雕工刀法、字体结构、板式、装订,也自有规矩在——这些看起来只是细节,可是各项细节汇聚在一处,便能叫它家的书脱颖而出。”
“你看此版十分顺眼,看的乃是一个整体,从前只有卷轴装、折页装,到得沈氏书坊,便出了蝴蝶装,后又有包背装,眼看只是装订的区别,拿在手上,才晓得其中差别有多大。”
沈念禾指着右边那一册书的头脚处给谢处耘看,又道:“二哥来看,明明同样的内容,这一本书单看不觉得有什么,同沈氏书坊的这一本放在一处,是不是就显出几分局促来?看得久了,难免就觉得费眼,究其原因,却是因为右边书册为了省下纸钱,页头页脚少有留白,字体也小,每列写足二十五至三十字。”
“乍看上去只是多了几个字,其实差别就出在这许多的‘几个字’当中。”
她坐在椅子上,面着门侃侃而谈,话语间毫无卖弄之意,然则语气笃定,条理分明,叫听者油然便生出信服之心来。
此时正是下午,谢处耘站在门边,居高临下,就着阳光,正正对着那一张又小又瘦的脸。
——脸还是那一张脸,也没甚好看的,比自己的相貌差上了足有十万八千里。
然而那一双眼睛却好似在闪闪发光一般,映得她整张脸都亮了起来,好似面上的神情都更为温柔可爱了。
谢处耘眼睛看着,耳朵听着,竟是有些轻微的恍惚起来,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便似见得可怜可爱的毛茸茸的猫儿狗儿一般,想要去碰一碰。
沈念禾却不晓得他的心思,见他递过手来,只以为这一位要看书,便把左边那一册书送了过去。
谢处耘这才回过神来,只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低头看了那书几眼,口中应和了几句,胡乱找了个借口落荒而逃。
他回得房中,一坐在床上就清醒多了,只觉得自己方才怕是眼瘸了,也不去多想,只把心思放在了那沈、冯两家身上,打算过得几日,找个空档去凑出些人手好办事。
***
当晚裴继安没有回家,只托言衙门里头有事,叫人来带了衣衫去。
郑氏倒是很习惯,打点了衣物、吃食,还把才做好的绿豆糕包了一包,给来人带去了。
沈念禾也不以为意,只在后院把自己的要求一一写得下来,又在白纸上画了板式,特地把那复刻本作为参考一起装好。
她忙了好几天,总算把事情都处理妥当了,心中一松,难免就想到沈、冯两家的事情,想了好几个法子,俱是不太能用,天都快亮了才迷迷糊糊睡过去。
次日醒来已经日当中天,后院、前堂一个人都没有,只在桌上摆着些吃食,先是一碗肉糜粥,配了菊花饼、裹蒸馒头,旁边还有一小碟子绿豆糕。
那绿豆糕是头夜才新鲜做好的,里头入了猪油,虽然香气扑鼻,却有些腻口,沈念禾吃了一个就放下了,把粥喝完,才要收拾碗筷,外头郑氏就挎着篮子走了进来,面上笑眯眯的,一进门就道:“你猜我在葵街上得了什么消息?”
沈念禾见她一脸的神秘,还十分得意,知道是好事,忙问道:“什么消息?我猜不到,婶娘快别卖关子啦!”
郑氏问道:“上回来找你那沈家人,你还记不记得住在哪里?”
沈念禾有些意外,下意识道:“好像是住在葵街上头的五福客栈……”
郑氏把手中篮子放在桌上,挨着沈念禾坐下,笑道:“而今那五福客栈里头,已是再没有什么河间府姓沈的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