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〇〇三章 传道授业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附庸风雅录最新章节!
方思慎方老师首次基础教育国学课,总的来说是成功的。
名单上二十七个人,除去三人因改学理科离开,剩下的全来了。到底是国学选修课,没有剪阶梯刘海的女生,也没有发散性思维发到环保和地理去的男生。
乍见面嫩面善新老师,学生们兴奋异常,先八卦了十五分钟。方思慎有问必答,不好答的就直言不方便,任凭少男少女们如何旁敲侧击死缠烂打反讽激将,除去脸色变化,言辞间始终岿然不动。逼急了,干脆不言不笑,静默而立。毕竟是半大孩子,以为老师脸上挂不住,纷纷住口。待见方老师面色平和,言归正传,知道没真生气,互相挤眉弄眼一番,渐渐安顿下来,开始听课。
国一高这门国学选修课,帽子戴得挺大,其实内容相当具体。国文组负责此事的是一位老教师,平生最爱太史公司马子长,以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莫如“一卷史书通古今”。何况讲故事总比干讲道理更容易吸引学生,因此定了课题为《太史公书》。第一学年招募几个国文老师轮番上课,零零总总讲了十几篇课外篇目。第二学年,进入所谓专题研修及论文写作阶段,校方也明白术业有专攻,因此决定聘请校外专家担任辅导老师。
方思慎对学生们的水平完全没底,又拿不准最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交接时特地向那位老教师请教。老先生摇头晃脑:“京师大学藏龙卧虎之地,弱冠之年,博士之尊,后生可畏啊……国学乃我大夏民族之魂,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啊……”最后交给他一页已授文章目录,一张充斥着“薪火相传任重道远”的课程计划,再没有其他参考资料。
如此有特点的老师,方思慎觉得自己应当多少留有印象才对。仔细回忆,却连当年毕业时班导师姓甚名谁都已茫然无踪。
这不能怪他。想当初十六岁的方思慎,直到高校联考前三个月,才以转校生身份取得国一高的学籍,并正式改用现在的名字。原来那个略带女气的名字“何致柔”,知晓者本就寥寥,此后再没人提起。回到父亲身边仅一年多的少年,虽然怀抱各种隔阂,也明白父亲为了自己的户籍和学籍奔走求告,煞费苦心,对于新名字与新身份,心底深处,都是认可甚至期待的。
当然,时至今日,又另当别论。
方思慎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最理性,因此现实生活被他弄得一团糟糕。他自己是既不承认其然也不追究其所以然的,倒也过得稳当。往事在他脑海中,都是一幅幅印象画,一幕幕黑白电影,提炼出的经验教训始终有限。坏处是总也学不会世故圆滑一类高级技巧,好处是凡事不会过分纠结,自寻烦恼。
所以他稍微回忆一番便自动停止,转而思量如何备课。想了两天,决定走一步看一步。
师生见面,八卦完毕。先问问高一所学还记不记得,众弟子争先恐后,举出“霸王别姬”、“荆轲刺秦”、“项庄舞剑”等著名典故。细听之下,野史传说居多,正经古文罕见。唯独一个学生,时不时开口纠正同学错漏,关键处还能引用原文,明显木秀于林。其他学生似乎很习惯也很服气,被纠正者马上改口,毫不怀疑,余者则齐齐侧目,啧啧惊叹。
方思慎不由得翻开名册,把这个叫做梁若谷的男孩多看了两眼。瘦高个,坐在后排靠窗位置,长得十分端正,鼻梁上架一副窄边眼镜。不说话时看去很文静,开口说话会习惯性地先仰头,立刻显出几分傲气来。
当梁若谷又一次略带高傲地纠正了他的同窗,在座位上微仰着头望向讲台时,方思慎微笑着点点头,问:“学过的课文,你都记得?”
“全本《太史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了。”
“哇!”不出所料,教室里爆发出一阵蓄势已久的夸张惊叹。
“真不简单!”方思慎真心实意地称赞。
梁若谷笑了,有一点矜持的得意。
接下来,方老师带着学生们共同讨论,把学过的文章分成几个专题,预备将来按专题介绍一些公认的研究成果。学生们很有创意,时而“美女篇”、“英雄篇”、“小人篇”,时而“爱情版”、“战争版”、“权谋版”,让人以为进了xsb-tv影视频道。
然后辨析了几个基本概念,讲了讲研究传统和主要方法。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除了以梁若谷为代表的几名骨干,其他学生都有点昏昏欲睡。
最后半小时,方思慎准备介绍两个有代表性的研究者。人物传记相对来说总是比较有趣的。然而架不住学生们强烈要求,只好将太史公生平故事详细讲了一遍。
讲到受宫刑,教室里忽然如同炸开锅一般。众男弟子毫无羞涩掩饰之态,一面向博士老师追问各种细节,一面七嘴八舌热烈辩论。个别生猛的女弟子也拍案奋起,引八卦据谣传,言之凿凿,仿佛亲历。这阵仗方思慎无论如何也没料到,有些尴尬地站在前边,插不上嘴。索性不打算插嘴了,袖手等待。
不知哪个学生把话题扯到网上流传的去年高校联考国文写作爆强名句上,立刻有人以抒情诗的腔调高声朗诵:“尽管司马爷爷多次遭受宫刑,但他忍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终于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太史公书》……”“司马爷爷在受到残酷的宫刑之后,忍辱苟活,因为他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噗!”方思慎头一回听说关于司马氏如此劲爆的评语,猝不及防,和学生笑成一片。
这时下课铃响了。
男孩女孩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往外冲,一边嘻嘻哈哈一边朝讲台上嚷:“老师再见!”“老师你太好了!”“老师我们会想你的!”……
方思慎完全跟不上青春期的节奏,机械点头:“再见,再见。”
梁若谷走到讲台前,很有礼貌地说了声:“老师再见。”
旁边几个学生围着他,仿佛炫耀自己一般骄傲:“老师,您知道吗?梁若谷是我们文科班第一才子!啊,老师再见!”
方思慎继续机械点头:“是吗?啊,再见!”
一大帮子打打闹闹出了教室,眨眼工夫,风卷残云般全走光了。
方思慎松口气,慢慢收拾书本教案。三个小时,比在老年大学讲三天还累。回想这半天课,似乎远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不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应付。安慰自己:算是难得的新鲜经历吧。
走出国一高大门,发现自校门往南至地铁口一段,挤得水泄不通。马路上就不必说了,大小车辆横七竖八扎成堆,谁也动弹不得,互相狂按喇叭。发广告传单的肆无忌惮在路中间穿梭,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飞舞。电动车三轮车自行车都被挤到人行道上,行人们只能侧着身子移动。
方思慎一面低头留意脚下的路,一面拨开那些横递传单的手,小心翼翼前行。走了几步,注意到身边尽是大人孩子的搭配,这才发现递来的传单全是“金牌班”、“冲刺班”之类。抬头望望,马路两侧挂满了各种培训学校的招牌广告。看样子是周末辅导班中午下课,又赶上国一高选修课结束,家长学生蜂拥出动,造成了这个比工作日更甚的拥堵高峰。
随着人流挤进地铁,额头已经冒汗,自觉未来每个星期恐怕都免不了如此锻炼。
身边好几对母子父子祖孙,对话无一不是“老师讲的都听懂了吗?”“还有哪道题不会做?”“下午练琴,中午不回家吃了。”“这次月考排名又退步了,看你怎么跟你妈交代!”诸如此类。
方思慎把平光眼镜摘下来,放进t恤口袋里。瞧见两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脸上厚厚的镜片,深感同情。如果这就是正常的童年,他由衷觉得,自己那貌似不正常的童年,实在幸运得多。
正庆幸着,肚子咕咕叫起来。妹妹周末不加班,没人做东请吃食堂,等回到宿舍,学校食堂估计也关门了。想了想,不如下地铁拐到西门小吃街去买点干粮当午饭。西门是京师大学最偏僻的后门,像每一所大学一样,门外也有一条供学生和其他流动人员穷开心的胡同,充斥着各色小摊小贩。方思慎以前很少去,但是最近格外落魄,烧饼一块钱一个还是八毛钱一个上升为生活主要矛盾,难得地锱铢必较起来。
还在大马路边上,就不停有人低声追问:“□□吗?”“□□要吗?”“毛片要吗?”“打口碟要吗?”拐进小吃街,更加络绎不绝。多数推销者都是无业妇女,小婴儿抱在怀中,大点的任其在胡同里乱蹿。方思慎一路摇头回绝,避过拖着鼻涕疯跑打闹的孩子,跨过路面脏兮兮的水坑,挤到一个生意极好的主食摊前,买了三块葱花饼。
刚出锅的葱花饼,外酥里嫩,金灿灿油汪汪,点缀着翠绿的葱花,香气扑鼻。八毛一个,三个两块四。方思慎一面大嚼,一面把找回来的钢g儿往裤兜里塞。路过那个瘸腿乞丐面前时,顺手又掏了出来,弯腰放进他面前的易拉罐里。
继续往前走,刚刚疯跑过去的孩子们,又吆喝着从身后疯跑回来。这回一人手里一块烧饼,欢呼雀跃如同过年。方思慎站着看了一阵,想起国一高附近上辅导班的他们的同龄人,有些感慨,不知道到底谁的童年更值得同情。
快到宿舍楼门口,葱花饼吃剩最后一块。虽然已经凉了,对饥饿的人来说仍属美味佳肴。正专心致志边走边啃,路旁大树下忽然有人道:“小思。”
声音不大,然而那熟悉的音色语调,早已刻骨铭心。方思慎浑身一震,葱花饼差点掉地上。呆呆转过身,下意识张张嘴,“爸爸”两个字卡在嗓子眼,终于还是咽了下去。
方笃之远远看见他埋头苦吃,便有几分心酸。这时眼见儿子双手捧块烧饼,嘴角油油沾着葱花,满脸仓惶无措,上下打量,只觉比起从前消瘦许多,一肚子怨怒训斥尽数化为乌有。
周末的午后,行人稀少,宿舍区一片寂静。
父子两个呆望半天,谁也不说话。
最后还是方笃之先开口:“我给你打电话,怎么不接?”
“啊……那个……”方思慎欲伸手掏兜,意识到满手都是葱油,又停下,心里疑惑父亲怎么弄到了自己的号码。想起电话为什么没响,解释道:“手机静音了,没注意。”
自从考研前夕跟父亲大吵一架,两人间的冷战已持续三年有余。
表面上的理由,是方思慎坚持要离开父亲所在的,也是自己母校的国立高等人文学院,报考京师大学国学院。实际上的理由,除了那次吵架,之后父子两个面对彼此,谁也说不出口。总之,方思慎硕士报到第一天,便收拾东西住进宿舍,从此再没回过家。
虽然早知道偌大个京城,绕来绕去迟早碰面,但这般被父亲直接在校园里拦住,以方笃之今时今日身份地位,方思慎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设想过的。
正因为毫无思想准备,中断了三年的对话反而容易展开。就像父子决裂前的任何一次对话一样,父亲发挥了绝对主导作用。
“没事静音做什么。大周末的,去哪里了?”
“我……”妹妹的教导突然跳出来,方思慎赶紧道,“约会去了。”话出口前没多想,说完却忐忑了,略微紧张地望着父亲。
“是吗?有约会啊……”方笃之表情不变,眼神却闪了闪。
仿佛为了缓解自己的紧张,方思慎补充道:“是以心介绍的。”
方笃之点点头,心想:这么郑重,特地把手机都静音了。盯着儿子手里半块饼,问:“约会怎么不一起吃个饭?”
有了缓冲,方思慎谎话说得顺当起来:“吃了,不好意思多吃,没吃饱。”
方笃之啼笑皆非。以他对儿子的了解,确实是这个脾气。没好气道:“饭都吃不饱,约会有什么意思?”
方思慎不吭声。
方笃之叹口气:“我问你,那么大的事,为什么不提前和我商量?”
方思慎当然知道他指的不是约会的事。脱口而出:“我觉得没必要和您商量。”看父亲脸色不对,又道,“我觉得不是什么大事。”这句纯属画蛇添足欲盖弥彰,索性住口。
方笃之瞪着儿子:“‘金帛工程’第一负责人是我,你作为参与原始素材整理的实习人员,发现疑似伪证现象——”
“不是疑似伪证。”方思慎打断他,“是直接作伪。”
“不管是什么,如所属课题组专家无法处理,理当向更上一级责任专家举报。”说到这,方笃之质问道,“不管怎么说,你都应该先告诉我,为什么要把这事先捅给媒体?”
方思慎当即辩解:“我一开始就汇报给了导师,所属课题组直接负责人张春华教授,他说他会调查,叫我不要管了。之后便没有下文,每次去问,总说还在调查。有一天,我在路上被不知哪里来的记者拦住,追问这件事。我以为课题组已经公开了调查结果,就把自己的看法照实说了,谁知他们发表的声明居然是绝无伪证!”
此后事情便在媒体轰轰烈烈地推动下,一发不可收拾。
在备受打击蜗居宿舍的两个月里,方思慎慢慢想清楚,有人在背后故意搅浑水。此刻面对父亲,一根线索瞬间清晰,隐藏的真相呼之欲出,呆呆站着,不知接下去该说什么。
方笃之瞧着眼前的傻儿子,这般耿介憨直,怎么叫人放心得下?上一次因为他又气又痛,三年也没缓过来。这一回又该怎么办?
抬起手腕看看表:“我得走了。今天在这边有个会,找了你一中午。你倒真是皇帝不急,居然还有闲心约会!”沉默一会儿,轻轻道:“小思,回家来吧。爸爸很担心你。”说完转身要走,忽然又回头,从皮包里侧抽出一叠面巾纸,递给儿子:“擦擦。”
望着父亲的背影,方思慎鼻子酸了。方笃之教授在学术圈里出了名的英俊儒雅,如今从背后望去,竟隐隐有些驼背。
正在感伤之际,《人文学刊》上方教授那篇《“甲金竹帛工程”中期报告书》里,妹妹胡以心用红笔圈出来的那行字:“持续规范工程参与人员考核制度,业务不精学风不谨者坚决予以摒除”,冷不丁浮现在脑海。怒气不可遏制地上涌,方思慎冲着前方背影大吼:“我不回家——”
那背影僵一僵,继续往前走。
方思慎呆站半晌,发现手里还抓着父亲给的餐巾纸。擦干净葱油,掏出手机,屏幕显示五个未接电话。都是同一个号码,如此熟悉。
方思慎方老师首次基础教育国学课,总的来说是成功的。
名单上二十七个人,除去三人因改学理科离开,剩下的全来了。到底是国学选修课,没有剪阶梯刘海的女生,也没有发散性思维发到环保和地理去的男生。
乍见面嫩面善新老师,学生们兴奋异常,先八卦了十五分钟。方思慎有问必答,不好答的就直言不方便,任凭少男少女们如何旁敲侧击死缠烂打反讽激将,除去脸色变化,言辞间始终岿然不动。逼急了,干脆不言不笑,静默而立。毕竟是半大孩子,以为老师脸上挂不住,纷纷住口。待见方老师面色平和,言归正传,知道没真生气,互相挤眉弄眼一番,渐渐安顿下来,开始听课。
国一高这门国学选修课,帽子戴得挺大,其实内容相当具体。国文组负责此事的是一位老教师,平生最爱太史公司马子长,以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莫如“一卷史书通古今”。何况讲故事总比干讲道理更容易吸引学生,因此定了课题为《太史公书》。第一学年招募几个国文老师轮番上课,零零总总讲了十几篇课外篇目。第二学年,进入所谓专题研修及论文写作阶段,校方也明白术业有专攻,因此决定聘请校外专家担任辅导老师。
方思慎对学生们的水平完全没底,又拿不准最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交接时特地向那位老教师请教。老先生摇头晃脑:“京师大学藏龙卧虎之地,弱冠之年,博士之尊,后生可畏啊……国学乃我大夏民族之魂,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啊……”最后交给他一页已授文章目录,一张充斥着“薪火相传任重道远”的课程计划,再没有其他参考资料。
如此有特点的老师,方思慎觉得自己应当多少留有印象才对。仔细回忆,却连当年毕业时班导师姓甚名谁都已茫然无踪。
这不能怪他。想当初十六岁的方思慎,直到高校联考前三个月,才以转校生身份取得国一高的学籍,并正式改用现在的名字。原来那个略带女气的名字“何致柔”,知晓者本就寥寥,此后再没人提起。回到父亲身边仅一年多的少年,虽然怀抱各种隔阂,也明白父亲为了自己的户籍和学籍奔走求告,煞费苦心,对于新名字与新身份,心底深处,都是认可甚至期待的。
当然,时至今日,又另当别论。
方思慎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最理性,因此现实生活被他弄得一团糟糕。他自己是既不承认其然也不追究其所以然的,倒也过得稳当。往事在他脑海中,都是一幅幅印象画,一幕幕黑白电影,提炼出的经验教训始终有限。坏处是总也学不会世故圆滑一类高级技巧,好处是凡事不会过分纠结,自寻烦恼。
所以他稍微回忆一番便自动停止,转而思量如何备课。想了两天,决定走一步看一步。
师生见面,八卦完毕。先问问高一所学还记不记得,众弟子争先恐后,举出“霸王别姬”、“荆轲刺秦”、“项庄舞剑”等著名典故。细听之下,野史传说居多,正经古文罕见。唯独一个学生,时不时开口纠正同学错漏,关键处还能引用原文,明显木秀于林。其他学生似乎很习惯也很服气,被纠正者马上改口,毫不怀疑,余者则齐齐侧目,啧啧惊叹。
方思慎不由得翻开名册,把这个叫做梁若谷的男孩多看了两眼。瘦高个,坐在后排靠窗位置,长得十分端正,鼻梁上架一副窄边眼镜。不说话时看去很文静,开口说话会习惯性地先仰头,立刻显出几分傲气来。
当梁若谷又一次略带高傲地纠正了他的同窗,在座位上微仰着头望向讲台时,方思慎微笑着点点头,问:“学过的课文,你都记得?”
“全本《太史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了。”
“哇!”不出所料,教室里爆发出一阵蓄势已久的夸张惊叹。
“真不简单!”方思慎真心实意地称赞。
梁若谷笑了,有一点矜持的得意。
接下来,方老师带着学生们共同讨论,把学过的文章分成几个专题,预备将来按专题介绍一些公认的研究成果。学生们很有创意,时而“美女篇”、“英雄篇”、“小人篇”,时而“爱情版”、“战争版”、“权谋版”,让人以为进了xsb-tv影视频道。
然后辨析了几个基本概念,讲了讲研究传统和主要方法。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除了以梁若谷为代表的几名骨干,其他学生都有点昏昏欲睡。
最后半小时,方思慎准备介绍两个有代表性的研究者。人物传记相对来说总是比较有趣的。然而架不住学生们强烈要求,只好将太史公生平故事详细讲了一遍。
讲到受宫刑,教室里忽然如同炸开锅一般。众男弟子毫无羞涩掩饰之态,一面向博士老师追问各种细节,一面七嘴八舌热烈辩论。个别生猛的女弟子也拍案奋起,引八卦据谣传,言之凿凿,仿佛亲历。这阵仗方思慎无论如何也没料到,有些尴尬地站在前边,插不上嘴。索性不打算插嘴了,袖手等待。
不知哪个学生把话题扯到网上流传的去年高校联考国文写作爆强名句上,立刻有人以抒情诗的腔调高声朗诵:“尽管司马爷爷多次遭受宫刑,但他忍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终于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太史公书》……”“司马爷爷在受到残酷的宫刑之后,忍辱苟活,因为他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噗!”方思慎头一回听说关于司马氏如此劲爆的评语,猝不及防,和学生笑成一片。
这时下课铃响了。
男孩女孩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往外冲,一边嘻嘻哈哈一边朝讲台上嚷:“老师再见!”“老师你太好了!”“老师我们会想你的!”……
方思慎完全跟不上青春期的节奏,机械点头:“再见,再见。”
梁若谷走到讲台前,很有礼貌地说了声:“老师再见。”
旁边几个学生围着他,仿佛炫耀自己一般骄傲:“老师,您知道吗?梁若谷是我们文科班第一才子!啊,老师再见!”
方思慎继续机械点头:“是吗?啊,再见!”
一大帮子打打闹闹出了教室,眨眼工夫,风卷残云般全走光了。
方思慎松口气,慢慢收拾书本教案。三个小时,比在老年大学讲三天还累。回想这半天课,似乎远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不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应付。安慰自己:算是难得的新鲜经历吧。
走出国一高大门,发现自校门往南至地铁口一段,挤得水泄不通。马路上就不必说了,大小车辆横七竖八扎成堆,谁也动弹不得,互相狂按喇叭。发广告传单的肆无忌惮在路中间穿梭,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飞舞。电动车三轮车自行车都被挤到人行道上,行人们只能侧着身子移动。
方思慎一面低头留意脚下的路,一面拨开那些横递传单的手,小心翼翼前行。走了几步,注意到身边尽是大人孩子的搭配,这才发现递来的传单全是“金牌班”、“冲刺班”之类。抬头望望,马路两侧挂满了各种培训学校的招牌广告。看样子是周末辅导班中午下课,又赶上国一高选修课结束,家长学生蜂拥出动,造成了这个比工作日更甚的拥堵高峰。
随着人流挤进地铁,额头已经冒汗,自觉未来每个星期恐怕都免不了如此锻炼。
身边好几对母子父子祖孙,对话无一不是“老师讲的都听懂了吗?”“还有哪道题不会做?”“下午练琴,中午不回家吃了。”“这次月考排名又退步了,看你怎么跟你妈交代!”诸如此类。
方思慎把平光眼镜摘下来,放进t恤口袋里。瞧见两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脸上厚厚的镜片,深感同情。如果这就是正常的童年,他由衷觉得,自己那貌似不正常的童年,实在幸运得多。
正庆幸着,肚子咕咕叫起来。妹妹周末不加班,没人做东请吃食堂,等回到宿舍,学校食堂估计也关门了。想了想,不如下地铁拐到西门小吃街去买点干粮当午饭。西门是京师大学最偏僻的后门,像每一所大学一样,门外也有一条供学生和其他流动人员穷开心的胡同,充斥着各色小摊小贩。方思慎以前很少去,但是最近格外落魄,烧饼一块钱一个还是八毛钱一个上升为生活主要矛盾,难得地锱铢必较起来。
还在大马路边上,就不停有人低声追问:“□□吗?”“□□要吗?”“毛片要吗?”“打口碟要吗?”拐进小吃街,更加络绎不绝。多数推销者都是无业妇女,小婴儿抱在怀中,大点的任其在胡同里乱蹿。方思慎一路摇头回绝,避过拖着鼻涕疯跑打闹的孩子,跨过路面脏兮兮的水坑,挤到一个生意极好的主食摊前,买了三块葱花饼。
刚出锅的葱花饼,外酥里嫩,金灿灿油汪汪,点缀着翠绿的葱花,香气扑鼻。八毛一个,三个两块四。方思慎一面大嚼,一面把找回来的钢g儿往裤兜里塞。路过那个瘸腿乞丐面前时,顺手又掏了出来,弯腰放进他面前的易拉罐里。
继续往前走,刚刚疯跑过去的孩子们,又吆喝着从身后疯跑回来。这回一人手里一块烧饼,欢呼雀跃如同过年。方思慎站着看了一阵,想起国一高附近上辅导班的他们的同龄人,有些感慨,不知道到底谁的童年更值得同情。
快到宿舍楼门口,葱花饼吃剩最后一块。虽然已经凉了,对饥饿的人来说仍属美味佳肴。正专心致志边走边啃,路旁大树下忽然有人道:“小思。”
声音不大,然而那熟悉的音色语调,早已刻骨铭心。方思慎浑身一震,葱花饼差点掉地上。呆呆转过身,下意识张张嘴,“爸爸”两个字卡在嗓子眼,终于还是咽了下去。
方笃之远远看见他埋头苦吃,便有几分心酸。这时眼见儿子双手捧块烧饼,嘴角油油沾着葱花,满脸仓惶无措,上下打量,只觉比起从前消瘦许多,一肚子怨怒训斥尽数化为乌有。
周末的午后,行人稀少,宿舍区一片寂静。
父子两个呆望半天,谁也不说话。
最后还是方笃之先开口:“我给你打电话,怎么不接?”
“啊……那个……”方思慎欲伸手掏兜,意识到满手都是葱油,又停下,心里疑惑父亲怎么弄到了自己的号码。想起电话为什么没响,解释道:“手机静音了,没注意。”
自从考研前夕跟父亲大吵一架,两人间的冷战已持续三年有余。
表面上的理由,是方思慎坚持要离开父亲所在的,也是自己母校的国立高等人文学院,报考京师大学国学院。实际上的理由,除了那次吵架,之后父子两个面对彼此,谁也说不出口。总之,方思慎硕士报到第一天,便收拾东西住进宿舍,从此再没回过家。
虽然早知道偌大个京城,绕来绕去迟早碰面,但这般被父亲直接在校园里拦住,以方笃之今时今日身份地位,方思慎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设想过的。
正因为毫无思想准备,中断了三年的对话反而容易展开。就像父子决裂前的任何一次对话一样,父亲发挥了绝对主导作用。
“没事静音做什么。大周末的,去哪里了?”
“我……”妹妹的教导突然跳出来,方思慎赶紧道,“约会去了。”话出口前没多想,说完却忐忑了,略微紧张地望着父亲。
“是吗?有约会啊……”方笃之表情不变,眼神却闪了闪。
仿佛为了缓解自己的紧张,方思慎补充道:“是以心介绍的。”
方笃之点点头,心想:这么郑重,特地把手机都静音了。盯着儿子手里半块饼,问:“约会怎么不一起吃个饭?”
有了缓冲,方思慎谎话说得顺当起来:“吃了,不好意思多吃,没吃饱。”
方笃之啼笑皆非。以他对儿子的了解,确实是这个脾气。没好气道:“饭都吃不饱,约会有什么意思?”
方思慎不吭声。
方笃之叹口气:“我问你,那么大的事,为什么不提前和我商量?”
方思慎当然知道他指的不是约会的事。脱口而出:“我觉得没必要和您商量。”看父亲脸色不对,又道,“我觉得不是什么大事。”这句纯属画蛇添足欲盖弥彰,索性住口。
方笃之瞪着儿子:“‘金帛工程’第一负责人是我,你作为参与原始素材整理的实习人员,发现疑似伪证现象——”
“不是疑似伪证。”方思慎打断他,“是直接作伪。”
“不管是什么,如所属课题组专家无法处理,理当向更上一级责任专家举报。”说到这,方笃之质问道,“不管怎么说,你都应该先告诉我,为什么要把这事先捅给媒体?”
方思慎当即辩解:“我一开始就汇报给了导师,所属课题组直接负责人张春华教授,他说他会调查,叫我不要管了。之后便没有下文,每次去问,总说还在调查。有一天,我在路上被不知哪里来的记者拦住,追问这件事。我以为课题组已经公开了调查结果,就把自己的看法照实说了,谁知他们发表的声明居然是绝无伪证!”
此后事情便在媒体轰轰烈烈地推动下,一发不可收拾。
在备受打击蜗居宿舍的两个月里,方思慎慢慢想清楚,有人在背后故意搅浑水。此刻面对父亲,一根线索瞬间清晰,隐藏的真相呼之欲出,呆呆站着,不知接下去该说什么。
方笃之瞧着眼前的傻儿子,这般耿介憨直,怎么叫人放心得下?上一次因为他又气又痛,三年也没缓过来。这一回又该怎么办?
抬起手腕看看表:“我得走了。今天在这边有个会,找了你一中午。你倒真是皇帝不急,居然还有闲心约会!”沉默一会儿,轻轻道:“小思,回家来吧。爸爸很担心你。”说完转身要走,忽然又回头,从皮包里侧抽出一叠面巾纸,递给儿子:“擦擦。”
望着父亲的背影,方思慎鼻子酸了。方笃之教授在学术圈里出了名的英俊儒雅,如今从背后望去,竟隐隐有些驼背。
正在感伤之际,《人文学刊》上方教授那篇《“甲金竹帛工程”中期报告书》里,妹妹胡以心用红笔圈出来的那行字:“持续规范工程参与人员考核制度,业务不精学风不谨者坚决予以摒除”,冷不丁浮现在脑海。怒气不可遏制地上涌,方思慎冲着前方背影大吼:“我不回家——”
那背影僵一僵,继续往前走。
方思慎呆站半晌,发现手里还抓着父亲给的餐巾纸。擦干净葱油,掏出手机,屏幕显示五个未接电话。都是同一个号码,如此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