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攻略 第十四章 宴请婺州官二代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武唐第一佞臣最新章节!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七月二十二,黄昏。
婺州城南工匠胡同,武康家热闹非凡。正房客厅大圆桌,摆满珍馐佳肴,高背椅上坐满人,都是狐朋狗友:崔刺史家的崔五,录事参军家的卢三,六大参军家的二代。
得知武康公伤,结伴过来探望,拎着大包小包,各种名贵补品。他们如此下血本,自然不能小气,摆最好的筵席。武元的媳妇儿,带着小翠和武梅,不停的端茶倒水。
按大唐法律,奴婢律比畜产,不能有自己姓,主家给他们取名。武康入乡随俗,同时轻微改变,让他们跟着姓武。按照开元通宝、梅兰竹菊,取坑人的名字,满足恶趣味儿。
郑大送来的那家,确实世代行医,祖籍在夔州奉节,就是后世重庆地区。老人取名武开,青年取名武元,两个少年武通武宝;少女取名武梅,小骗子取名武兰。
人尽其才,各自安排工作。走崔五的门路,东明市租个店铺,开间小诊所。武开和武元坐堂,等搞出火炕,孵小鸡的时候,让他们感受温度。至于妇人和萝莉,负责洗衣做饭,陪大佬读书。
武梅和武兰,跟着小翠,饲养白龙马。偶尔打打杂,绣绣花什么的,都是十岁丫头,有共同话题。武通和武宝,大量蒸馏酒精。昨天抓不良人做苦力,折腾的头昏脑胀,终于蒸馏出,七十五度医用酒精。
确定浓度很简单,只要品尝一口,就知大概度数。全身大小伤口,酒精清洗一遍,给些心理安慰。积蓄大量医用酒精,是现阶段重中之重,关系升官发财大计。
明年陈硕真造反,战火烧到婺州,酒精挽救生命;火炕孵鸡时,给鸡蛋消毒。养鸡场老栓叔说,消毒用高锰酸钾,因为价格便宜,可惜造不出来。
众人齐聚一堂,武康勾兑白酒,大概四十五度,让他们用心品尝。顺便给些建议,确定高度数烧酒,到底有没有市场。白酒入肚,全吐出来,纷纷吐槽。
真是很郁闷,剧本不对啊,你们应该大声叫好。崔五放下酒杯,小声安慰着:“如此烈的烧酒,我们喝不习惯,百姓也喝不惯。酒这东西,喝的是品味,应该绵柔和谐。”
卢三接话:“崔五说的对,这种烧酒,南方卖不掉,北方应该可以。特别是草原蛮子,冬天特别冷,烈酒可以驱寒。不过贩酒到北方,风险太大麻烦太多,感觉得不偿失。”
发财大计,被浇冷水,武康很泄气,考虑片刻说:“烈酒不适应市场,普通酒没竞争力,那就从原料入手。现在的酒用稻米酿,稻米贵酒也贵,二十斤酒...也就是一斗,价格三百左右。如果用高粱酿酒,成本大概八十。”
二代都懵了,视线看过来,各自琢磨着。大概五分钟,郑大小声说:“如果斗酒八十文,那绝对是暴利,能挣的盆满钵满。二郎点石成金,不过先告诉我,高粱是什么?”
武康也懵了,高粱都不知道,吃什么长大的。嗤之以鼻,淡淡说道:“世界那么大,你该去走走,别坐井观天。南城外官道上,路两边长的那些,个头儿很高,顶端是高粱穗儿,大概黑紫色。”
秦玉不屑道:““二郎你错了,那不是高粱,而是绿黍。在两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西域传到中土。在咱们婺州,由昆仑奴带来,渐渐有人种植。”
武康仔细回忆,好像高粱的称呼,在明朝才出现。不由老脸一红,梗脖子回怼:“什么黄书绿书的,我说它是高粱,它就是高粱。五郎有意见,可以退出嘛,股份不愁卖的。”
秦五马上认怂,嬉皮笑脸道:“只要有利可图,你说它叫什么,它就叫什么。不过话说回来,那东西真能酿酒?百姓都种稻米,也有种大豆的,基本不种高粱,孙三你说呢?”
孙三名叫孙立,他爹是司仓参军,管着婺州仓库,自然知道高粱。干咳两声,不疾不徐道:“高粱亩产不高,还特别难吃,良田不会种。只有旱田中的劣田,稻米亩产太低,才会种高粱。”
有人种就行,武康微笑到:“咱们高价买,去别的州收购,原料不成问题。听如烟说,斗米四十文,两斗米一斗酒;高粱十五文,斗半出斗酒。二十文每斗收购,成本也能控制,大约八十文左右。”
卢三放下酒杯,再次泼冷水:“酿酒是大事,投入的人力、财力太大,必须大人同意。他们都很精明,不见兔子不撒鹰,所以你得拿出酒,请他们品尝后,再说其他吧。”
很现实的问题,崔五接过话:“崔五说的对,话题到此结束,等出酒再说。下个话题,我的《三十六计》,什么时候交货?已经两天了,大人等急了,九娘也等急了。给你敲个警钟,九娘若发飙,肯定拆你家。”
武康头皮发麻,那妹子是二哈啊,千万不能得罪。翻个白眼,讪讪说道:“我这人童叟无欺,只要收钱,肯定办事。如烟正在码字,大概明天中午,送到刺史府。”
昨天列出大纲,譬如“围魏救赵”,一句话概括:孙膑包围魏国都大梁,迫使庞涓从赵国撤兵。懒癌晚期患者,填充润色的工作,交给多才的如烟。
日落西山,天色渐晚,眨着眼戏谑:“菜已上齐,趁天没黑,敞开肚皮。等下天黑了,还得掌灯夜战,吃到鼻孔里,概不负责。”
哄堂大笑,众人胡吃海喝,推杯换盏,好不热闹。要说朋友聚餐,无论大唐、后世,时间最难把控。喝酒话就多,平时闷的葫芦,借着三杯酒,也能舌战群儒。
熬到掌灯时刻,小翠燃起黄蜡,众人喝的尽兴,话匣子打开。苦了小翠几人,十二根蜡烛,每人负责四根,手持剪刀,不停剪灯芯。此情此景,响起那句诗,何当共剪西窗烛。
蜡芯是木棉线,灰烬比较多,必须频繁剪。忽然脑洞大开,想起有趣的事:据说很久以前,聪明的埃及人,用三根细棉线,揉成三线灯芯。燃烧过后,灰烬自然坠落,完全不用剪。
此处必须装逼,武康滔滔不绝,讲述三线灯芯。俗话说的好,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倘若推广开了,效果绝对不错,最起码婢女们,不用频频剪灯芯,
众人听罢,瞠目结舌,孙三拍手叫好:“化腐朽为神奇,小小的改动,蕴含巨大的利益。回去禀告大人,如果试验成功,二郎立下大功,必得崔公赏识,甚至圣人的褒奖。”
武康都懵了,圣人就是李九,关他什么事。崔五见他疑惑,便及时科普:“黄蜡是婺州土贡,每年都会进贡朝廷,圣人和朝臣都会用。奴婢剪蜡芯,肯定影响夜读,明白了吧?”
真有几分道理,武康哑然失笑,大唐物质挺匮乏,蜡烛都能成为供品。忽然来了兴趣,后世的蜡烛,是石油提炼的副产品。黄蜡原料是什么,求知欲驱使,问出心中所想。
孙三打个饱嗝,开始长篇大论:“黄蜡又称蜂蜡,材料就是蜂巢。婺州的金华山,野花漫山遍野,蜂巢随处可见。春初到秋末,百姓捣取蜂巢,内有现成蜂蜡。放进锅里熬,倒模具放棉线,凝固成黄蜡。”
原来如此,工蜂腹部下,有四对蜡腺,分泌的物质,就是黄蜡材料。解决问题,来新问题,想到了白蜡,中国的特产。扫视所以烛台,没发现白蜡,于是小声问道:“怎么没白蜡,就是白色的蜡烛。”
众人再次懵逼,大眼瞪小眼,很快纷纷摇头,卢三首先发言:“二郎说的白蜡,我从没听说过,无论婺州还是长安,也出来没见过。请二郎解释下,让兄弟们长长见识。”
武康更懵,在两宋时期,江浙是主要产蜡地。婺州属于浙江,不可能没有吧。见他们眼神殷切,快速搜寻记忆,缓缓开口道:“有种树木名白蜡树,高四丈左右,叶子类似茱萸叶,你们见过吗?”
几分钟后,纷纷摇头,武康继续科普:“它有种寄生虫,就是寄生树上的小虫,名叫白蜡蚧。每年五月份,白蜡蚧会在树枝上,遗留白色粪便。等到八月份,白蜡蚧死亡,收刮这些白粪,用滚水煎成白蜡。”
现场寂静无声,众人瞠目结舌,大约半刻钟,郑大试探着问:“二郎的意思,只要种上白蜡树,躺在树底睡大觉,睡醒就能数钱。这买卖必须做,婺州有白蜡树吗,哪里可以找到?”
二代两眼放光,不停的咽口水。武康嗤之以鼻,开始冥思苦想,渐渐露出笑容:“婺州应该没有,原产地是淮河流域,可以去扬州、苏州寻找。反正你们闲得蛋疼,派人去找吧,那可是摇钱树。”
干咳两声,嘿嘿笑道:“都记住了,三到四丈高,树皮灰褐色,有竖向的裂纹。树皮又叫秦皮,是有名的药材;树叶酷似茱萸叶,就是重阳时查的茱萸。生长于山上,二百到五百丈间,杂木林中。”
财帛动人心,二代们无不行动,酒桌议论纷纷。很快达成一致,明天就行动,派人去扬州寻找。崔五示意安静,提出新的问题:“找到以后,如何移植,挖掉整棵树吗?”
武康赶紧摇头,呵呵笑道:“带几个花盆过去,找到白蜡树,剪绿枝插入花盆,就像种花那样。带回来移植田里,然后不断的插枝,搞成大片白蜡林。千万记住了,收集白色的虫卵,有虫才有白蜡。”
二代们努力记忆,记性不好的,找他借纸笔。完事儿以后,笑逐颜开,马屁送过来。武康浑不在意,眼珠开始转动,又涌起馊主意:“白蜡树是长期计划,枝条长成大树,至少需要三年。我还有短期计划,诸位小弟们,要不要听啊?”
这不废话嘛,卢三急不可待:“我的二郎呦,别吊咱的胃口,赶紧说出来吧。我卢三保证,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少不了你的好处。家里的大人,也会承你的情,当官指日可待啊。”
二代们迫不及待,武康洋洋自得,嘿嘿笑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里的蚁就是白蚁,以家族部落生存,以木头、稻草为食物。砌个青砖池,放入稻草木头,等着收白蜡就行。”
全员懵逼中,不会这么简单吧。武康乐出声,煞有介事道:“不会这么简单,主要是安全问题,白蚁凶的很。如果跑来,会破坏房子,比九娘子更能拆家。拿我来举例,早上去上班,晚上回家,房子没了,就剩几个门...”
哄堂大笑,崔五翻白眼,别拿我妹开玩笑。等小声停止,秦五说道:“二郎危言耸,小小白蚁,没这么厉害。明天我就准备,打造铁箱子,不信它们吃铁。”
武康回道:“那也不必,青砖砌池就行。五郎想养就试试,和蚂蚁长的像,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不仅分泌白蜡,还分泌鸡枞菌,人间极品美味。等孵出小鸡,放一批在池子旁边,出来一个吃一个。”
秦五连连点头,二代们也想试验,开始具体讨论。搞定正事,接着喝酒,大约十点多,众人告辞。婺州城有宵禁,夜里禁止出门,但他们后台硬,犯夜不在话下。
送走客人,回卧室,如烟烛下看书。见到郎君,赶紧起身,扶坐椅子休息。吩咐小翠,准备茶水,噘着嘴抱怨:“郎君又喝多了,明天又会头痛,小翠也真是,也不拦着。”
揉揉太阳穴,舒缓酒意,浑不在意:“这才多少酒,喝不醉我的,我可是千杯不醉。三十六计写完没,崔五那孙子催促,再不给他送去,九娘子要拆家。”
如烟点头,武康微笑,摸出信封:“九娘子给的,邀请我后天,参加梨园诗会。天大的笑话,我是山野匹夫,根本不会作诗。你帮我回信,就说公务繁忙,感谢她的好意。”
如烟接过信,放床头抽屉里,捂嘴娇笑:“奴奴窃以为,崔家小娘子,对郎君有好感。那匹白龙马,是府兵战马,金贵着呢。郎君何不赴会,趁机交好九娘子,争取娶进咱家。”
武康翻起白眼,刺史家的千金,不是我能娶的。如烟眼珠微转,小声提醒:“婺州梨园诗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被邀请者爽约,必须写诗回信,否则会沦为笑柄。”
笑柄就笑柄,读书人的看法,我是不会在乎的。文学搬运工,我也懒得做,太没意思啦。武康嗤之以鼻,突然间想起,那个崔就娘子,骂我是癞蛤蟆。
涌起恶趣味儿,有了怀主意,嘿嘿笑道:“既然是规矩,那我入乡随俗,不就一首诗嘛,难不住我的。劳烦烟儿执笔,现在文如泉涌,给她剽窃几句。”
如烟笑逐颜开,跑到写字台前。拿张白纸,提笔准备,急不可耐道:“郎君能些白蛇传,诗文肯定不错。婺州才子,皆附庸风雅,郎君肯定打垮他们。”
武康昂首挺胸,煞有介事道:“写诗而已,信手拈来,剽窃张大帅的吧。烟儿听好了: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啪叽一声,毛笔掉纸上,如烟目瞪口呆。过了许久,捂嘴娇笑,然后放声大笑,直接笑弯腰。
武康脸上挂不住,瞪着眼说:“有什么好笑的?这是张大帅的大作,在我的故乡,家喻户晓。张大帅了不得,人称‘诗歌界的泥石流’,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上床认识娘们儿,下床认识鞋。”
笑声更放肆,如烟捂着肚子,乐趴桌子上。武康再翻白眼,走到写字台前,架起她说:“崔家小娘子,骂我是癞蛤蟆,用这首诗回她。你赶紧写,写完赶紧睡,我想写日记。”
如烟止住笑,提笔写那首诗,没写完又笑了。武康懒得理她,明天拜于洪志为师,趁着工伤请几天假。沉吟片刻,吩咐道:“写个告假条,拿给许三郊,让他转交郑参军。”
想了想,继续道:“昨天抓捕骗子,伤了几个兄弟,你明天抽时间,买些礼品,去慰问他们。买实惠的东西,譬如说大米和布匹,也别买太多,心意到了九兄。”
如烟点头应诺,到床边宽衣解带。武康铺张白纸,笔筒拿出鹅毛,蘸墨水写请假条。反正治安好,待在衙门,也闲出鸟,干脆请假十天,伤养好再上班。
写完请假条,开始写日记。难得穿越,记录每天趣事,说不定千百年后,就是珍贵文物。构思片刻,提笔写道:永徽三年七月二十二,设宴招待崔五等,讨论高粱酒和白蜡,希望一帆风顺...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七月二十二,黄昏。
婺州城南工匠胡同,武康家热闹非凡。正房客厅大圆桌,摆满珍馐佳肴,高背椅上坐满人,都是狐朋狗友:崔刺史家的崔五,录事参军家的卢三,六大参军家的二代。
得知武康公伤,结伴过来探望,拎着大包小包,各种名贵补品。他们如此下血本,自然不能小气,摆最好的筵席。武元的媳妇儿,带着小翠和武梅,不停的端茶倒水。
按大唐法律,奴婢律比畜产,不能有自己姓,主家给他们取名。武康入乡随俗,同时轻微改变,让他们跟着姓武。按照开元通宝、梅兰竹菊,取坑人的名字,满足恶趣味儿。
郑大送来的那家,确实世代行医,祖籍在夔州奉节,就是后世重庆地区。老人取名武开,青年取名武元,两个少年武通武宝;少女取名武梅,小骗子取名武兰。
人尽其才,各自安排工作。走崔五的门路,东明市租个店铺,开间小诊所。武开和武元坐堂,等搞出火炕,孵小鸡的时候,让他们感受温度。至于妇人和萝莉,负责洗衣做饭,陪大佬读书。
武梅和武兰,跟着小翠,饲养白龙马。偶尔打打杂,绣绣花什么的,都是十岁丫头,有共同话题。武通和武宝,大量蒸馏酒精。昨天抓不良人做苦力,折腾的头昏脑胀,终于蒸馏出,七十五度医用酒精。
确定浓度很简单,只要品尝一口,就知大概度数。全身大小伤口,酒精清洗一遍,给些心理安慰。积蓄大量医用酒精,是现阶段重中之重,关系升官发财大计。
明年陈硕真造反,战火烧到婺州,酒精挽救生命;火炕孵鸡时,给鸡蛋消毒。养鸡场老栓叔说,消毒用高锰酸钾,因为价格便宜,可惜造不出来。
众人齐聚一堂,武康勾兑白酒,大概四十五度,让他们用心品尝。顺便给些建议,确定高度数烧酒,到底有没有市场。白酒入肚,全吐出来,纷纷吐槽。
真是很郁闷,剧本不对啊,你们应该大声叫好。崔五放下酒杯,小声安慰着:“如此烈的烧酒,我们喝不习惯,百姓也喝不惯。酒这东西,喝的是品味,应该绵柔和谐。”
卢三接话:“崔五说的对,这种烧酒,南方卖不掉,北方应该可以。特别是草原蛮子,冬天特别冷,烈酒可以驱寒。不过贩酒到北方,风险太大麻烦太多,感觉得不偿失。”
发财大计,被浇冷水,武康很泄气,考虑片刻说:“烈酒不适应市场,普通酒没竞争力,那就从原料入手。现在的酒用稻米酿,稻米贵酒也贵,二十斤酒...也就是一斗,价格三百左右。如果用高粱酿酒,成本大概八十。”
二代都懵了,视线看过来,各自琢磨着。大概五分钟,郑大小声说:“如果斗酒八十文,那绝对是暴利,能挣的盆满钵满。二郎点石成金,不过先告诉我,高粱是什么?”
武康也懵了,高粱都不知道,吃什么长大的。嗤之以鼻,淡淡说道:“世界那么大,你该去走走,别坐井观天。南城外官道上,路两边长的那些,个头儿很高,顶端是高粱穗儿,大概黑紫色。”
秦玉不屑道:““二郎你错了,那不是高粱,而是绿黍。在两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西域传到中土。在咱们婺州,由昆仑奴带来,渐渐有人种植。”
武康仔细回忆,好像高粱的称呼,在明朝才出现。不由老脸一红,梗脖子回怼:“什么黄书绿书的,我说它是高粱,它就是高粱。五郎有意见,可以退出嘛,股份不愁卖的。”
秦五马上认怂,嬉皮笑脸道:“只要有利可图,你说它叫什么,它就叫什么。不过话说回来,那东西真能酿酒?百姓都种稻米,也有种大豆的,基本不种高粱,孙三你说呢?”
孙三名叫孙立,他爹是司仓参军,管着婺州仓库,自然知道高粱。干咳两声,不疾不徐道:“高粱亩产不高,还特别难吃,良田不会种。只有旱田中的劣田,稻米亩产太低,才会种高粱。”
有人种就行,武康微笑到:“咱们高价买,去别的州收购,原料不成问题。听如烟说,斗米四十文,两斗米一斗酒;高粱十五文,斗半出斗酒。二十文每斗收购,成本也能控制,大约八十文左右。”
卢三放下酒杯,再次泼冷水:“酿酒是大事,投入的人力、财力太大,必须大人同意。他们都很精明,不见兔子不撒鹰,所以你得拿出酒,请他们品尝后,再说其他吧。”
很现实的问题,崔五接过话:“崔五说的对,话题到此结束,等出酒再说。下个话题,我的《三十六计》,什么时候交货?已经两天了,大人等急了,九娘也等急了。给你敲个警钟,九娘若发飙,肯定拆你家。”
武康头皮发麻,那妹子是二哈啊,千万不能得罪。翻个白眼,讪讪说道:“我这人童叟无欺,只要收钱,肯定办事。如烟正在码字,大概明天中午,送到刺史府。”
昨天列出大纲,譬如“围魏救赵”,一句话概括:孙膑包围魏国都大梁,迫使庞涓从赵国撤兵。懒癌晚期患者,填充润色的工作,交给多才的如烟。
日落西山,天色渐晚,眨着眼戏谑:“菜已上齐,趁天没黑,敞开肚皮。等下天黑了,还得掌灯夜战,吃到鼻孔里,概不负责。”
哄堂大笑,众人胡吃海喝,推杯换盏,好不热闹。要说朋友聚餐,无论大唐、后世,时间最难把控。喝酒话就多,平时闷的葫芦,借着三杯酒,也能舌战群儒。
熬到掌灯时刻,小翠燃起黄蜡,众人喝的尽兴,话匣子打开。苦了小翠几人,十二根蜡烛,每人负责四根,手持剪刀,不停剪灯芯。此情此景,响起那句诗,何当共剪西窗烛。
蜡芯是木棉线,灰烬比较多,必须频繁剪。忽然脑洞大开,想起有趣的事:据说很久以前,聪明的埃及人,用三根细棉线,揉成三线灯芯。燃烧过后,灰烬自然坠落,完全不用剪。
此处必须装逼,武康滔滔不绝,讲述三线灯芯。俗话说的好,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倘若推广开了,效果绝对不错,最起码婢女们,不用频频剪灯芯,
众人听罢,瞠目结舌,孙三拍手叫好:“化腐朽为神奇,小小的改动,蕴含巨大的利益。回去禀告大人,如果试验成功,二郎立下大功,必得崔公赏识,甚至圣人的褒奖。”
武康都懵了,圣人就是李九,关他什么事。崔五见他疑惑,便及时科普:“黄蜡是婺州土贡,每年都会进贡朝廷,圣人和朝臣都会用。奴婢剪蜡芯,肯定影响夜读,明白了吧?”
真有几分道理,武康哑然失笑,大唐物质挺匮乏,蜡烛都能成为供品。忽然来了兴趣,后世的蜡烛,是石油提炼的副产品。黄蜡原料是什么,求知欲驱使,问出心中所想。
孙三打个饱嗝,开始长篇大论:“黄蜡又称蜂蜡,材料就是蜂巢。婺州的金华山,野花漫山遍野,蜂巢随处可见。春初到秋末,百姓捣取蜂巢,内有现成蜂蜡。放进锅里熬,倒模具放棉线,凝固成黄蜡。”
原来如此,工蜂腹部下,有四对蜡腺,分泌的物质,就是黄蜡材料。解决问题,来新问题,想到了白蜡,中国的特产。扫视所以烛台,没发现白蜡,于是小声问道:“怎么没白蜡,就是白色的蜡烛。”
众人再次懵逼,大眼瞪小眼,很快纷纷摇头,卢三首先发言:“二郎说的白蜡,我从没听说过,无论婺州还是长安,也出来没见过。请二郎解释下,让兄弟们长长见识。”
武康更懵,在两宋时期,江浙是主要产蜡地。婺州属于浙江,不可能没有吧。见他们眼神殷切,快速搜寻记忆,缓缓开口道:“有种树木名白蜡树,高四丈左右,叶子类似茱萸叶,你们见过吗?”
几分钟后,纷纷摇头,武康继续科普:“它有种寄生虫,就是寄生树上的小虫,名叫白蜡蚧。每年五月份,白蜡蚧会在树枝上,遗留白色粪便。等到八月份,白蜡蚧死亡,收刮这些白粪,用滚水煎成白蜡。”
现场寂静无声,众人瞠目结舌,大约半刻钟,郑大试探着问:“二郎的意思,只要种上白蜡树,躺在树底睡大觉,睡醒就能数钱。这买卖必须做,婺州有白蜡树吗,哪里可以找到?”
二代两眼放光,不停的咽口水。武康嗤之以鼻,开始冥思苦想,渐渐露出笑容:“婺州应该没有,原产地是淮河流域,可以去扬州、苏州寻找。反正你们闲得蛋疼,派人去找吧,那可是摇钱树。”
干咳两声,嘿嘿笑道:“都记住了,三到四丈高,树皮灰褐色,有竖向的裂纹。树皮又叫秦皮,是有名的药材;树叶酷似茱萸叶,就是重阳时查的茱萸。生长于山上,二百到五百丈间,杂木林中。”
财帛动人心,二代们无不行动,酒桌议论纷纷。很快达成一致,明天就行动,派人去扬州寻找。崔五示意安静,提出新的问题:“找到以后,如何移植,挖掉整棵树吗?”
武康赶紧摇头,呵呵笑道:“带几个花盆过去,找到白蜡树,剪绿枝插入花盆,就像种花那样。带回来移植田里,然后不断的插枝,搞成大片白蜡林。千万记住了,收集白色的虫卵,有虫才有白蜡。”
二代们努力记忆,记性不好的,找他借纸笔。完事儿以后,笑逐颜开,马屁送过来。武康浑不在意,眼珠开始转动,又涌起馊主意:“白蜡树是长期计划,枝条长成大树,至少需要三年。我还有短期计划,诸位小弟们,要不要听啊?”
这不废话嘛,卢三急不可待:“我的二郎呦,别吊咱的胃口,赶紧说出来吧。我卢三保证,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少不了你的好处。家里的大人,也会承你的情,当官指日可待啊。”
二代们迫不及待,武康洋洋自得,嘿嘿笑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里的蚁就是白蚁,以家族部落生存,以木头、稻草为食物。砌个青砖池,放入稻草木头,等着收白蜡就行。”
全员懵逼中,不会这么简单吧。武康乐出声,煞有介事道:“不会这么简单,主要是安全问题,白蚁凶的很。如果跑来,会破坏房子,比九娘子更能拆家。拿我来举例,早上去上班,晚上回家,房子没了,就剩几个门...”
哄堂大笑,崔五翻白眼,别拿我妹开玩笑。等小声停止,秦五说道:“二郎危言耸,小小白蚁,没这么厉害。明天我就准备,打造铁箱子,不信它们吃铁。”
武康回道:“那也不必,青砖砌池就行。五郎想养就试试,和蚂蚁长的像,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不仅分泌白蜡,还分泌鸡枞菌,人间极品美味。等孵出小鸡,放一批在池子旁边,出来一个吃一个。”
秦五连连点头,二代们也想试验,开始具体讨论。搞定正事,接着喝酒,大约十点多,众人告辞。婺州城有宵禁,夜里禁止出门,但他们后台硬,犯夜不在话下。
送走客人,回卧室,如烟烛下看书。见到郎君,赶紧起身,扶坐椅子休息。吩咐小翠,准备茶水,噘着嘴抱怨:“郎君又喝多了,明天又会头痛,小翠也真是,也不拦着。”
揉揉太阳穴,舒缓酒意,浑不在意:“这才多少酒,喝不醉我的,我可是千杯不醉。三十六计写完没,崔五那孙子催促,再不给他送去,九娘子要拆家。”
如烟点头,武康微笑,摸出信封:“九娘子给的,邀请我后天,参加梨园诗会。天大的笑话,我是山野匹夫,根本不会作诗。你帮我回信,就说公务繁忙,感谢她的好意。”
如烟接过信,放床头抽屉里,捂嘴娇笑:“奴奴窃以为,崔家小娘子,对郎君有好感。那匹白龙马,是府兵战马,金贵着呢。郎君何不赴会,趁机交好九娘子,争取娶进咱家。”
武康翻起白眼,刺史家的千金,不是我能娶的。如烟眼珠微转,小声提醒:“婺州梨园诗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被邀请者爽约,必须写诗回信,否则会沦为笑柄。”
笑柄就笑柄,读书人的看法,我是不会在乎的。文学搬运工,我也懒得做,太没意思啦。武康嗤之以鼻,突然间想起,那个崔就娘子,骂我是癞蛤蟆。
涌起恶趣味儿,有了怀主意,嘿嘿笑道:“既然是规矩,那我入乡随俗,不就一首诗嘛,难不住我的。劳烦烟儿执笔,现在文如泉涌,给她剽窃几句。”
如烟笑逐颜开,跑到写字台前。拿张白纸,提笔准备,急不可耐道:“郎君能些白蛇传,诗文肯定不错。婺州才子,皆附庸风雅,郎君肯定打垮他们。”
武康昂首挺胸,煞有介事道:“写诗而已,信手拈来,剽窃张大帅的吧。烟儿听好了: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啪叽一声,毛笔掉纸上,如烟目瞪口呆。过了许久,捂嘴娇笑,然后放声大笑,直接笑弯腰。
武康脸上挂不住,瞪着眼说:“有什么好笑的?这是张大帅的大作,在我的故乡,家喻户晓。张大帅了不得,人称‘诗歌界的泥石流’,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上床认识娘们儿,下床认识鞋。”
笑声更放肆,如烟捂着肚子,乐趴桌子上。武康再翻白眼,走到写字台前,架起她说:“崔家小娘子,骂我是癞蛤蟆,用这首诗回她。你赶紧写,写完赶紧睡,我想写日记。”
如烟止住笑,提笔写那首诗,没写完又笑了。武康懒得理她,明天拜于洪志为师,趁着工伤请几天假。沉吟片刻,吩咐道:“写个告假条,拿给许三郊,让他转交郑参军。”
想了想,继续道:“昨天抓捕骗子,伤了几个兄弟,你明天抽时间,买些礼品,去慰问他们。买实惠的东西,譬如说大米和布匹,也别买太多,心意到了九兄。”
如烟点头应诺,到床边宽衣解带。武康铺张白纸,笔筒拿出鹅毛,蘸墨水写请假条。反正治安好,待在衙门,也闲出鸟,干脆请假十天,伤养好再上班。
写完请假条,开始写日记。难得穿越,记录每天趣事,说不定千百年后,就是珍贵文物。构思片刻,提笔写道:永徽三年七月二十二,设宴招待崔五等,讨论高粱酒和白蜡,希望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