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自然美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巴陵儿文集最新章节!
散文题材的日常化平民化,散文表现手段到达圆熟之后的“随便”散文的主题意蕴神与物合之后镇定自若气若闲兰的神态结合起来,就是“自然”就是“如风吹水,自然成纹”这应该就是散文创作的最高境界。
引用自薛世昌文学创作论
读薛林荣的散文,常常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感动。首先表现在面对世事混浊物欲横流的今天,他的散文始终弥漫着纯朴的神态,这神态时时令我想起我们共同的另一个异性老乡的笑,二者在大自然面前,都具有天真的赤子之心;第二个原因是由于他所选题材的广泛性给人独特的阅读效果:从自然世界的一草一木,到内心世界的各种冲突、矛盾、抗争,从悠久的历史传说到个体生命对现实的感悟和感受。以天真纯朴的心态来思索这个日渐复杂的世界,不仅给人独特的审美氛围,也给人过目不忘的深刻记忆。
薛林荣的散文中所呈现出来的纯朴天真的心态就像一块尚未可垦的自然景色,而他无所不在的思索就是这块土地上姹紫嫣红的奇花异卉。
“第二次醒来时也许是七时,也许是八时,窗外有鸟在叫,鸟叫提醒我这个院子有着田园一般恬静的环境,空气清洌,噪音奇小,一丈之外的红尘统统被阻隔在半亩竹子那边。楼梯上有脚步声,老鼠一样踢踢踏踏地碎响,片刻又没有了。单身生活”
这活跃着生命力的语言,既有动感,又具有超然的神趣:醒来有时间,而这时间是模糊的,因为眼睛仍然闭着,是用耳朵因为“有鸟在叫”所看见的时间,同时在脑海中有了“田园”一般的院子的画面,紧接着,是嗅觉和听觉感受到这个院子的“恬静”而后才是对红尘无奈的思索,这才是正题,衬托主题的是“楼梯上有脚步声”如果没有这些用耳朵和嗅觉感受到的这种描写,一下子就写田园一般的院子,写对红尘的无奈,便就让人觉得突兀,没有了许多味道。而最后的衬托,则显示出作者构思的精巧、组织的严密,细针密线又恰到好处,一点也不觉累赘和拖沓。这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运用“内功”而出来的“随意”
散文作为一种文体的自立首先是一种心态的自立,是个人卸除社会需要的装扮之后的一种放松,是自然的袒露,在散文中拒绝任何矫情、空泛和玩弄,否则就是在作践自己的生命。
薛林荣的散文随意,随意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不拘泥于一种表现或者写作手法,没有墨守成规。他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在极力回避别人的写作和表现手法时,也在避免自己对自己的重复。与单身生活不同,在马营滩一文中,他这样写道:“这个偏安一隅、山高水远的山丹马营滩,曾经毡庐穹帐,森然如垒。自汉武帝在河西之地列四郡开始,这里就成了朝廷的御马供应地。我查阅过丰帙的资料以映证马营滩及河西牧场的大肆辉煌:汉初,设牧苑三十六所,养马三十万匹;北魏‘以河西水草美,乃以为牧放基地,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万匹’;隋炀帝时,以山丹大马营为中心,牧放官马十万匹;唐初,在河西一带养马七十万匹,明代修筑马营堡,保护大马营草原”从这里我们看出作者对自然界入神的专注几乎到了玄情的地步。他的很多文章从篇幅到内质都是相当厚实的,在从对历史的巡礼中反观现实,用自然的启示来感悟人情世态的炎凉。
“这是公元759年秋风即落的时节,风尘仆仆的诗人杜甫携家眷翻过陕甘边界的陇山山脉,出了大震关向西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从此便走出了书斋的围隔、田园的局限、廊庙的误区和门户的偏见,一头扎进陇右,竟尔吟哦了三月之久。在这里,他一双如竹节般的文人的手写下了117首‘大唐结构’的诗歌。”类似于这样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文章在薛林荣的散文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包含有作者很深刻的思考,但这种知识性是通过他所熟知和热爱的风土人情加以传达。如他写家乡的王窑,就在把许多鲜为人知的特色介绍给读者的时候,那些动人的画面、扣人心弦的场景、当地的风俗民情和土地风貌、以及诗文史籍材料的引用,被他以精湛曲折的穿插组成了起伏有致的有趣文字。
薛林荣的散文自然,另一个表现则是情感思想的质朴无华。既就是人生至理,他也是以亲切平易的语言来表达的,没有矫情和夸饰,他崇尚活泼、生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他在2004年的最后一天一文中这样写道:“2004年的最后一天,去邮局发信,回来时看到一个地推上摆着一些石头做的小挂件,龙啊凤啊佛啊之类。我认出这是贺兰石。”语气自然,没有刻意的描画。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看见地摊上的小挂件,走近了才看清楚是“贺兰石”与第二段衔接的很平和,没有痕迹:“阳光很充足,但是天气很冷。摊主是个大个子中年人,他不停地跺脚,左顾右盼,招徕顾客,也提防城管大队突然冒出来没收他的家当。”自然的景物,自然的人心,自然的笔墨,一切拿捏得恰到好处。
文笔自然而思索深刻,这是薛林荣散文的最显著特点,但从他的散文总体上来说却并不总是很洒脱的。这个也需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他的为文和为人一样,认真而不免略显拘谨,但也让他的文章因此而有了一般作者不易有那种严谨和求实的特点,读他的每篇文字,都写得认真而绝无漫不经心的毛病。另一个方面则需要从他的个人经历来看,他来自于黄土高原偏僻贫困的山村,因而过早地品尝过生活的艰苦和磨难,于是他的散文中就没有一般农村题材的文章那种表面式的风景画和田园诗所表现出来的轻浅弊端,土地或农村,在他笔下传达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示出对故土、人情、风俗的痛苦和忧伤的挚爱。
薛林荣的散文个别文章有时候写得匆忙,语言上缺乏锤炼,意境的营造上不够饱满,技巧处理上不够娴熟,略微让人感到不能尽如人意。但山中万户侯和天水乃至甘肃的相当部分的作者比较起来,其颇具功力的文笔和历史文化知识,以及他年轻而朝气蓬勃的生命,只要能够耐得住文学创作的孤独和苦闷,有雪潇一样的毅力和精神,他一定能够比天水文坛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作家和作者走得更远。
更远处的风景,必定也就更加辽阔!
散文题材的日常化平民化,散文表现手段到达圆熟之后的“随便”散文的主题意蕴神与物合之后镇定自若气若闲兰的神态结合起来,就是“自然”就是“如风吹水,自然成纹”这应该就是散文创作的最高境界。
引用自薛世昌文学创作论
读薛林荣的散文,常常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感动。首先表现在面对世事混浊物欲横流的今天,他的散文始终弥漫着纯朴的神态,这神态时时令我想起我们共同的另一个异性老乡的笑,二者在大自然面前,都具有天真的赤子之心;第二个原因是由于他所选题材的广泛性给人独特的阅读效果:从自然世界的一草一木,到内心世界的各种冲突、矛盾、抗争,从悠久的历史传说到个体生命对现实的感悟和感受。以天真纯朴的心态来思索这个日渐复杂的世界,不仅给人独特的审美氛围,也给人过目不忘的深刻记忆。
薛林荣的散文中所呈现出来的纯朴天真的心态就像一块尚未可垦的自然景色,而他无所不在的思索就是这块土地上姹紫嫣红的奇花异卉。
“第二次醒来时也许是七时,也许是八时,窗外有鸟在叫,鸟叫提醒我这个院子有着田园一般恬静的环境,空气清洌,噪音奇小,一丈之外的红尘统统被阻隔在半亩竹子那边。楼梯上有脚步声,老鼠一样踢踢踏踏地碎响,片刻又没有了。单身生活”
这活跃着生命力的语言,既有动感,又具有超然的神趣:醒来有时间,而这时间是模糊的,因为眼睛仍然闭着,是用耳朵因为“有鸟在叫”所看见的时间,同时在脑海中有了“田园”一般的院子的画面,紧接着,是嗅觉和听觉感受到这个院子的“恬静”而后才是对红尘无奈的思索,这才是正题,衬托主题的是“楼梯上有脚步声”如果没有这些用耳朵和嗅觉感受到的这种描写,一下子就写田园一般的院子,写对红尘的无奈,便就让人觉得突兀,没有了许多味道。而最后的衬托,则显示出作者构思的精巧、组织的严密,细针密线又恰到好处,一点也不觉累赘和拖沓。这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运用“内功”而出来的“随意”
散文作为一种文体的自立首先是一种心态的自立,是个人卸除社会需要的装扮之后的一种放松,是自然的袒露,在散文中拒绝任何矫情、空泛和玩弄,否则就是在作践自己的生命。
薛林荣的散文随意,随意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不拘泥于一种表现或者写作手法,没有墨守成规。他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在极力回避别人的写作和表现手法时,也在避免自己对自己的重复。与单身生活不同,在马营滩一文中,他这样写道:“这个偏安一隅、山高水远的山丹马营滩,曾经毡庐穹帐,森然如垒。自汉武帝在河西之地列四郡开始,这里就成了朝廷的御马供应地。我查阅过丰帙的资料以映证马营滩及河西牧场的大肆辉煌:汉初,设牧苑三十六所,养马三十万匹;北魏‘以河西水草美,乃以为牧放基地,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万匹’;隋炀帝时,以山丹大马营为中心,牧放官马十万匹;唐初,在河西一带养马七十万匹,明代修筑马营堡,保护大马营草原”从这里我们看出作者对自然界入神的专注几乎到了玄情的地步。他的很多文章从篇幅到内质都是相当厚实的,在从对历史的巡礼中反观现实,用自然的启示来感悟人情世态的炎凉。
“这是公元759年秋风即落的时节,风尘仆仆的诗人杜甫携家眷翻过陕甘边界的陇山山脉,出了大震关向西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从此便走出了书斋的围隔、田园的局限、廊庙的误区和门户的偏见,一头扎进陇右,竟尔吟哦了三月之久。在这里,他一双如竹节般的文人的手写下了117首‘大唐结构’的诗歌。”类似于这样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文章在薛林荣的散文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包含有作者很深刻的思考,但这种知识性是通过他所熟知和热爱的风土人情加以传达。如他写家乡的王窑,就在把许多鲜为人知的特色介绍给读者的时候,那些动人的画面、扣人心弦的场景、当地的风俗民情和土地风貌、以及诗文史籍材料的引用,被他以精湛曲折的穿插组成了起伏有致的有趣文字。
薛林荣的散文自然,另一个表现则是情感思想的质朴无华。既就是人生至理,他也是以亲切平易的语言来表达的,没有矫情和夸饰,他崇尚活泼、生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他在2004年的最后一天一文中这样写道:“2004年的最后一天,去邮局发信,回来时看到一个地推上摆着一些石头做的小挂件,龙啊凤啊佛啊之类。我认出这是贺兰石。”语气自然,没有刻意的描画。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看见地摊上的小挂件,走近了才看清楚是“贺兰石”与第二段衔接的很平和,没有痕迹:“阳光很充足,但是天气很冷。摊主是个大个子中年人,他不停地跺脚,左顾右盼,招徕顾客,也提防城管大队突然冒出来没收他的家当。”自然的景物,自然的人心,自然的笔墨,一切拿捏得恰到好处。
文笔自然而思索深刻,这是薛林荣散文的最显著特点,但从他的散文总体上来说却并不总是很洒脱的。这个也需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他的为文和为人一样,认真而不免略显拘谨,但也让他的文章因此而有了一般作者不易有那种严谨和求实的特点,读他的每篇文字,都写得认真而绝无漫不经心的毛病。另一个方面则需要从他的个人经历来看,他来自于黄土高原偏僻贫困的山村,因而过早地品尝过生活的艰苦和磨难,于是他的散文中就没有一般农村题材的文章那种表面式的风景画和田园诗所表现出来的轻浅弊端,土地或农村,在他笔下传达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示出对故土、人情、风俗的痛苦和忧伤的挚爱。
薛林荣的散文个别文章有时候写得匆忙,语言上缺乏锤炼,意境的营造上不够饱满,技巧处理上不够娴熟,略微让人感到不能尽如人意。但山中万户侯和天水乃至甘肃的相当部分的作者比较起来,其颇具功力的文笔和历史文化知识,以及他年轻而朝气蓬勃的生命,只要能够耐得住文学创作的孤独和苦闷,有雪潇一样的毅力和精神,他一定能够比天水文坛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作家和作者走得更远。
更远处的风景,必定也就更加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