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说说高原反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不语轻涟文集最新章节!
现在从内地到西藏越来越方便了,而内地人想到这里的也越来越多了,我就以一个到西藏几年的人的切身感受来说说来西藏首先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吧——高原反应。
有些朋友把到西藏看成畏途,主要是担心高原反应。所以有人说,出国容易,到西藏难。难就难在出国不需要有身体是否适应的顾虑,而到西藏,对高原反应是不是吃得消,常常会成为一些人的顾虑。
这些顾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西藏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些在低海拔地区生活的人到高原后会有这样一个调适的过程。因为西藏的高原环境,氧气含量大约只有平原地区的6-70%,大气压强也只有平原地区的60%多,人们从标准大气压和充足的含氧地区甫一到这样的特殊的地区,身体内部对外界这种低氧、低气压的应急反应,就成了高原反应。(嘿嘿,从书上抄的)
记得我第一次,我们还在成都的时候,医生就反复地告诫,到西藏后动作要缓慢,少说话,多喝水,不要带着感冒进藏,前几天不要洗澡等等。这种告诫既是对我们的一种关心,同时也不断地在给我们一种心理暗示:高原反应是很厉害的,一定千万要注意!所以,当我踏上西藏土地的一刹那,我心里就不断地怀疑:现在的空气中氧含量很低,压强下降很多,身体是不是吃得消?内心里越是多虑,问题越多,不久,感觉胸闷气短,后脑发麻。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往高原反应上联想,越想越后怕,生理上的反应也越来越重。
后来我又听说,对高原反应,战术上要重视它,战略上要藐视它。高原反应的心理作用占90%,生理反应只占10%。甚至有人说,心理作用占99%,而生理反应仅有1%。比较客观的说法是心理作用占60%,生理反应占40%。不过话说回来,人的身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可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这些比例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无论如何,高原反应既有生理作用,同时心理作用是肯定的。
我的经历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第一次进藏的时候,高原反应尤为强烈,反应最强烈的时候,甚至感觉自己是不是能在高原上呆下去?对自己选择到西藏来援藏的抉择是否正确都产生了怀疑。记得进藏后的第三天,躺在床上几乎一夜未眠,头疼欲裂,脉搏跳得非常疯狂,胸闷气短,让人难受之至。后来时间长了,对高原反应的恐惧心理渐渐地消失了,每次进藏,感觉都好很多,只是后脑有些隐隐发木,头几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能处于浅睡状态,大约一两天,就一切如常了。
所以我说,高原反应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太强烈了。后来我偶尔看到一篇文章,使我更认定高原反应心理作用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个小故事说,有一个军队的文艺团体到西藏来慰问演出,部队为了这些演员能演好节目,专门派了一个小战士帮助换氧气袋。演员们演出一场节目,就下来吸一点氧。节目实在太精彩了,负责换氧气的小战士看得入了迷,有一个节目是一个男演员要托住一个女演员在空中转一圈,不想男演员手一软,没有托好,小演员一看,坏了,得吸氧,再一看眼前的氧气袋,哪还来的氧气了,全部被前面演出的演员们吸完了,情急之下,小战士拿起一个氧气袋拼命吹了起来,吹得鼓鼓的后,他把这个“氧气袋”放在那,那男演员下场来拿起就吸,不一会就信心十足地上了舞台,轻松托起女演员,演出大获成功。
当内地的同学朋友们问我在西藏的高原反应的时候,我一般会讲这么一个小故事,来谈谈我对高原反应的认识。
也许我天性乐观,没有把高原反应当作一回事,据我观察,到西藏来的内地人,大约10个人中会有一个人因为高原反应比较强烈而要求住院,很多人因为感觉不适会要求吸氧。更有甚者,有人一下飞机,感觉不行,当时就乘飞机赶忙飞回内地,所以重视高原反应也是非常必要的。
也许会有人问,到底哪些人高原反应会更强一些,有不有规律可循?西藏人总结,相对来讲,瘦人比胖人好,矮个比高个好,女人比男人好,小孩比大人好,老人比年轻人好,抽烟的不比抽烟的好。不过据我看,高原反应如同晕车,与一个人的身体好坏好象联系不大,倒与一个人的身体对外界变化是否敏感关系很大。身体强壮的人在高原上被高原反应折磨得哼哼唧唧的有,而看上去病怏怏的人在高原上活蹦欢跳的也大有人在啊。
人们大都听说过高原反应,但对与高原反应相对应的低原反应,人们了解得并不多。习惯了青藏高原上的低压、低氧的生活后,如果人们突然由高原进入内地,在大气压强增大,氧含量充足的情况下,一般会出现与高原反应相反的症状,比如头重脚轻,整天昏昏欲睡等。而每当我休假回家的时候,一般都会接连睡上几天的觉,或是经历接连几天的迷糊状态,之后就会健健康康了!所以一般内地人对西藏的朋友那种睡眼朦胧的样子都会给予原谅的,因为西藏的朋友确实敌不过低原反应啊。
现在从内地到西藏越来越方便了,而内地人想到这里的也越来越多了,我就以一个到西藏几年的人的切身感受来说说来西藏首先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吧——高原反应。
有些朋友把到西藏看成畏途,主要是担心高原反应。所以有人说,出国容易,到西藏难。难就难在出国不需要有身体是否适应的顾虑,而到西藏,对高原反应是不是吃得消,常常会成为一些人的顾虑。
这些顾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西藏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些在低海拔地区生活的人到高原后会有这样一个调适的过程。因为西藏的高原环境,氧气含量大约只有平原地区的6-70%,大气压强也只有平原地区的60%多,人们从标准大气压和充足的含氧地区甫一到这样的特殊的地区,身体内部对外界这种低氧、低气压的应急反应,就成了高原反应。(嘿嘿,从书上抄的)
记得我第一次,我们还在成都的时候,医生就反复地告诫,到西藏后动作要缓慢,少说话,多喝水,不要带着感冒进藏,前几天不要洗澡等等。这种告诫既是对我们的一种关心,同时也不断地在给我们一种心理暗示:高原反应是很厉害的,一定千万要注意!所以,当我踏上西藏土地的一刹那,我心里就不断地怀疑:现在的空气中氧含量很低,压强下降很多,身体是不是吃得消?内心里越是多虑,问题越多,不久,感觉胸闷气短,后脑发麻。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往高原反应上联想,越想越后怕,生理上的反应也越来越重。
后来我又听说,对高原反应,战术上要重视它,战略上要藐视它。高原反应的心理作用占90%,生理反应只占10%。甚至有人说,心理作用占99%,而生理反应仅有1%。比较客观的说法是心理作用占60%,生理反应占40%。不过话说回来,人的身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可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这些比例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无论如何,高原反应既有生理作用,同时心理作用是肯定的。
我的经历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第一次进藏的时候,高原反应尤为强烈,反应最强烈的时候,甚至感觉自己是不是能在高原上呆下去?对自己选择到西藏来援藏的抉择是否正确都产生了怀疑。记得进藏后的第三天,躺在床上几乎一夜未眠,头疼欲裂,脉搏跳得非常疯狂,胸闷气短,让人难受之至。后来时间长了,对高原反应的恐惧心理渐渐地消失了,每次进藏,感觉都好很多,只是后脑有些隐隐发木,头几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能处于浅睡状态,大约一两天,就一切如常了。
所以我说,高原反应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太强烈了。后来我偶尔看到一篇文章,使我更认定高原反应心理作用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个小故事说,有一个军队的文艺团体到西藏来慰问演出,部队为了这些演员能演好节目,专门派了一个小战士帮助换氧气袋。演员们演出一场节目,就下来吸一点氧。节目实在太精彩了,负责换氧气的小战士看得入了迷,有一个节目是一个男演员要托住一个女演员在空中转一圈,不想男演员手一软,没有托好,小演员一看,坏了,得吸氧,再一看眼前的氧气袋,哪还来的氧气了,全部被前面演出的演员们吸完了,情急之下,小战士拿起一个氧气袋拼命吹了起来,吹得鼓鼓的后,他把这个“氧气袋”放在那,那男演员下场来拿起就吸,不一会就信心十足地上了舞台,轻松托起女演员,演出大获成功。
当内地的同学朋友们问我在西藏的高原反应的时候,我一般会讲这么一个小故事,来谈谈我对高原反应的认识。
也许我天性乐观,没有把高原反应当作一回事,据我观察,到西藏来的内地人,大约10个人中会有一个人因为高原反应比较强烈而要求住院,很多人因为感觉不适会要求吸氧。更有甚者,有人一下飞机,感觉不行,当时就乘飞机赶忙飞回内地,所以重视高原反应也是非常必要的。
也许会有人问,到底哪些人高原反应会更强一些,有不有规律可循?西藏人总结,相对来讲,瘦人比胖人好,矮个比高个好,女人比男人好,小孩比大人好,老人比年轻人好,抽烟的不比抽烟的好。不过据我看,高原反应如同晕车,与一个人的身体好坏好象联系不大,倒与一个人的身体对外界变化是否敏感关系很大。身体强壮的人在高原上被高原反应折磨得哼哼唧唧的有,而看上去病怏怏的人在高原上活蹦欢跳的也大有人在啊。
人们大都听说过高原反应,但对与高原反应相对应的低原反应,人们了解得并不多。习惯了青藏高原上的低压、低氧的生活后,如果人们突然由高原进入内地,在大气压强增大,氧含量充足的情况下,一般会出现与高原反应相反的症状,比如头重脚轻,整天昏昏欲睡等。而每当我休假回家的时候,一般都会接连睡上几天的觉,或是经历接连几天的迷糊状态,之后就会健健康康了!所以一般内地人对西藏的朋友那种睡眼朦胧的样子都会给予原谅的,因为西藏的朋友确实敌不过低原反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