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站立在悬崖上(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沙泪最新章节!
创世历1085年的春季,曼尼亚除了国名上的含义外,其国家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它的政府官员以及军队,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指挥着国家机器的运作、保卫着国家的领土,而是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被敌人驱赶到边境地带,岌岌可危。数十万人围困在北部的港口城市卡莱尔里,情况之混乱紧张已经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而在他们外边,除了那些一路丢弃的武器装备和车辆,还有不得其门而入的难民外,更多的则是他们的敌人环伺四周。随着奥登尼亚军每日不停前进,已经把包围的袋口缩小到方圆不过十几公里。在这么小的地方里,不管是武器、人数,还是士气方面,曼尼亚军都已经组织不起有效的突围或反攻,唯一能做打算的,就是如何从海面上逃走。整整三十万人,曼尼亚军加上前来支援的昂尼亚军还有周边各小国的残余部队,如果按每艘船能搭载五百人计——大型的战舰虽然可以乘搭起许多人,不过曼尼亚的船只不是被敌人击沉就是被炸毁,而昂尼亚方面又因为封锁迟迟无法把运载的战舰靠向卡莱尔港口,因为只要它们一出动,奥军的潜艇就会盯上它们,在途中就把它们击沉——那么最起码也得需要六百条大型船只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而且昂尼亚方面一时根本凑不到这么多的大型船只,势必只能用小船或民用货舱等船只来代替,所以这样一来,船只数量就更要增加了许多倍。照这样看来,想要把这些残军败将给安然无恙地运回到昂尼亚去,就得花上更多时间和人力物力。而现在的情形下,是不可能允许他们花上这么些时间来组织救人的。
4月17日,在奥登尼亚两个集团军群准备发动最后的攻势,全歼包围圈内的敌人时,一道完全没人想过的命令自大后方的最高统帅部发来了。命令中是这么说的:
“所有部队停止前进,守住包围圈,由空军执行对敌作战任务。一切交由空军部队执行。”
这下倒没有在将领中炸了锅,因为几乎所有人在第一时间得知此消息后,全傻了。这是一道什么命令啊?交给空军,由空军的战机来作战?歼灭那些地面上多达三十万的敌人?这可能吗?!
所有人都在心里希望这道命令不会是真的,可是电文上白纸黑字传达了下来,而且从后方赶往曼尼亚的首相特使也是如此宣布。这么说,也就是毫无转儇的余地了。总司令部里有好长一段时间没人说话,大家都难以相信为什么首相要下这么一道命令,这到底是明摆着要放敌人一马呢,还是由于首相过分相信敌人的无能和我方空军的强大呢?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这些军人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绝不可能做到!
不能说他们小看空军,实在是在实战中已经证明,空军虽然日益完善,可是其不足之处还有许多。轰炸落点偏差大,而且威力不一定能炸毁一座城堡的城墙。况且现在的空军已经经过连日的辛苦作战,虽然还能支撑得住,不过也有点强弩之末的态势。现在要这支部队再执行这么一个重大到可以决定整个战局的命令,实在不合适。在这么多日的作战后,空军的损失不小,可后勤又跟不上,这点已经让他们抱怨连连了。如今突然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甚至连空军的人也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面对着属下将领们的集体质疑,两个集团军群的总司令也只能苦笑。这个命令,他们事先根本毫不知情,所以他们也和前线的所有军人一样,对此措手不及。现在只要他们继续前进,进攻卡莱尔港,那么就算里面有再多的曼尼亚守军,他们也有信心打下来,俘虏最后一大批敌人的残余部队。陆军有信心做到这一点,怎么后方反而就没有信心了呢?虽说奥登尼亚军人一向是以服从上级服从命令而闻名于世,可是这次,他们不得不尝试着要改变最高统帅部的想法,允许他们可以继续前进,把港口拿下来。
在距离最前线约三十公里的第一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内,对这顶命令的抗议几乎吵翻了天。他们就算不敢指责命令的错误性,可也表示坚决不能这么做。连平日里最谨言慎行的军官都会说:
“我看这么下去不行!”
其他人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第一集团军群总司令德克元帅虽然已经年过六旬,可是头脑依然精明。他是个守旧而又传统的军人,所以在刚开始之初对是否要进攻曼尼亚比较犹豫;可是现在到了这个关头,最高统帅部突然发来这种利敌不利己的命令,这也让他迷惑不解的同时也很难接受。德克刚在不久前才与第二集团军群的总司令埃希曼上将通了电话,询问了对方的看法。埃希曼即使在老前辈面前出访谨慎保守,可也掩盖不住他的真实想法。在这种紧要关头,没有一个进攻的部队愿意放弃这样一个大好机会,简直就像是为敌人在争取时间似的。可是他们从特使的口中得知,这是首相的严令要求,不得违抗或有命令不遵,所以他们现在也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先生们,你们的心情我非常了解,可是你们要明白,这是首相阁下的命令,所以我们必须服从!明白吗?”
在那群赶回来参加紧急会议的前线指挥官中,装甲兵总监加勒特中将是被众人推举出来的带头人物之一。他在刚得知此消息时,还差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此良机就在眼前,万一错失,那可就后悔都来不及了!(未完待续)
创世历1085年的春季,曼尼亚除了国名上的含义外,其国家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它的政府官员以及军队,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指挥着国家机器的运作、保卫着国家的领土,而是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被敌人驱赶到边境地带,岌岌可危。数十万人围困在北部的港口城市卡莱尔里,情况之混乱紧张已经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而在他们外边,除了那些一路丢弃的武器装备和车辆,还有不得其门而入的难民外,更多的则是他们的敌人环伺四周。随着奥登尼亚军每日不停前进,已经把包围的袋口缩小到方圆不过十几公里。在这么小的地方里,不管是武器、人数,还是士气方面,曼尼亚军都已经组织不起有效的突围或反攻,唯一能做打算的,就是如何从海面上逃走。整整三十万人,曼尼亚军加上前来支援的昂尼亚军还有周边各小国的残余部队,如果按每艘船能搭载五百人计——大型的战舰虽然可以乘搭起许多人,不过曼尼亚的船只不是被敌人击沉就是被炸毁,而昂尼亚方面又因为封锁迟迟无法把运载的战舰靠向卡莱尔港口,因为只要它们一出动,奥军的潜艇就会盯上它们,在途中就把它们击沉——那么最起码也得需要六百条大型船只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而且昂尼亚方面一时根本凑不到这么多的大型船只,势必只能用小船或民用货舱等船只来代替,所以这样一来,船只数量就更要增加了许多倍。照这样看来,想要把这些残军败将给安然无恙地运回到昂尼亚去,就得花上更多时间和人力物力。而现在的情形下,是不可能允许他们花上这么些时间来组织救人的。
4月17日,在奥登尼亚两个集团军群准备发动最后的攻势,全歼包围圈内的敌人时,一道完全没人想过的命令自大后方的最高统帅部发来了。命令中是这么说的:
“所有部队停止前进,守住包围圈,由空军执行对敌作战任务。一切交由空军部队执行。”
这下倒没有在将领中炸了锅,因为几乎所有人在第一时间得知此消息后,全傻了。这是一道什么命令啊?交给空军,由空军的战机来作战?歼灭那些地面上多达三十万的敌人?这可能吗?!
所有人都在心里希望这道命令不会是真的,可是电文上白纸黑字传达了下来,而且从后方赶往曼尼亚的首相特使也是如此宣布。这么说,也就是毫无转儇的余地了。总司令部里有好长一段时间没人说话,大家都难以相信为什么首相要下这么一道命令,这到底是明摆着要放敌人一马呢,还是由于首相过分相信敌人的无能和我方空军的强大呢?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这些军人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绝不可能做到!
不能说他们小看空军,实在是在实战中已经证明,空军虽然日益完善,可是其不足之处还有许多。轰炸落点偏差大,而且威力不一定能炸毁一座城堡的城墙。况且现在的空军已经经过连日的辛苦作战,虽然还能支撑得住,不过也有点强弩之末的态势。现在要这支部队再执行这么一个重大到可以决定整个战局的命令,实在不合适。在这么多日的作战后,空军的损失不小,可后勤又跟不上,这点已经让他们抱怨连连了。如今突然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甚至连空军的人也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面对着属下将领们的集体质疑,两个集团军群的总司令也只能苦笑。这个命令,他们事先根本毫不知情,所以他们也和前线的所有军人一样,对此措手不及。现在只要他们继续前进,进攻卡莱尔港,那么就算里面有再多的曼尼亚守军,他们也有信心打下来,俘虏最后一大批敌人的残余部队。陆军有信心做到这一点,怎么后方反而就没有信心了呢?虽说奥登尼亚军人一向是以服从上级服从命令而闻名于世,可是这次,他们不得不尝试着要改变最高统帅部的想法,允许他们可以继续前进,把港口拿下来。
在距离最前线约三十公里的第一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内,对这顶命令的抗议几乎吵翻了天。他们就算不敢指责命令的错误性,可也表示坚决不能这么做。连平日里最谨言慎行的军官都会说:
“我看这么下去不行!”
其他人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第一集团军群总司令德克元帅虽然已经年过六旬,可是头脑依然精明。他是个守旧而又传统的军人,所以在刚开始之初对是否要进攻曼尼亚比较犹豫;可是现在到了这个关头,最高统帅部突然发来这种利敌不利己的命令,这也让他迷惑不解的同时也很难接受。德克刚在不久前才与第二集团军群的总司令埃希曼上将通了电话,询问了对方的看法。埃希曼即使在老前辈面前出访谨慎保守,可也掩盖不住他的真实想法。在这种紧要关头,没有一个进攻的部队愿意放弃这样一个大好机会,简直就像是为敌人在争取时间似的。可是他们从特使的口中得知,这是首相的严令要求,不得违抗或有命令不遵,所以他们现在也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先生们,你们的心情我非常了解,可是你们要明白,这是首相阁下的命令,所以我们必须服从!明白吗?”
在那群赶回来参加紧急会议的前线指挥官中,装甲兵总监加勒特中将是被众人推举出来的带头人物之一。他在刚得知此消息时,还差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此良机就在眼前,万一错失,那可就后悔都来不及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