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白杨清平文集最新章节!
是谁谋杀了安娜。卡列尼娜?是那列火车吗?是托尔斯泰吗?是那个虚情假意的社会吗?林忆莲唱道:“爱有多么消魂,就有多么伤人。”浪漫就是没有后来,安娜就是倒在了“后来”的时间里,没有谁能够救她。
再次回过头来读托尔斯泰的这部最经典的爱情之作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部伟大的长篇爱情小说,更重要的是必须再次接受安娜自杀的事实,安娜的死让我难以忍受却又不得不承认它的合情合理,这是一种这样的落差,甚至让人怀疑爱情的存在?人能够义无返顾地追求什么,总有它义无返顾的理由。惟有爱情,最是使人激奋,也最虚无缥缈。
对于我,爱情与生命一样是我最崇拜的神灵,一样圣洁,一样至高无上,能拥有它们实在可以说是三生有幸。爱情是伟大的,写经典爱情故事的托尔斯泰更是伟大,伟大于他塑造了安娜这一活生生的形象,伟大于他设置了这样一个莫斯科车站,让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得以诞生并开花结果,伟大于居然没有适可而止,没有将安娜与渥伦斯基描述成西方的朱丽叶和罗密欧,东方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我佩服托尔斯泰,因为他够伟大,够坚强,也够残酷。他竟然忍心不让他们死去,让他们死而后生,让他们从最刻骨的情人变成了最仇视的敌人。让人看到时间,看到时间的杀伤力。
有人说:“浪漫就是没有后来”——安娜选错了作者;有人说:“是那个虚伪的上流社会害了她”——安娜选错了时代:我想说:“爱情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它会出生、成长,也必然要衰弱和死亡”——这不仅仅是安娜的无奈。你相信世上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吗?我相信有!你相信世上有天荒地老的爱情吗?我不相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之所以被传颂至今,是因为他们在最爱的时候死去,倘若他们幸运地活下去又生活在一起,故事很可能会变成这样:英台变成了黄脸婆,梁山伯则三妻四妾所有的童话都说打败了妖魔鬼怪的王子终于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那然后呢?写童话的人永远不愿说,但是不再是孩子的人都知道。现代版的灰姑娘的事实就是明证,黛安娜终于飞上枝头成凤凰,那个英俊的王子却已不再记得曾经的誓言,甚至有人说他与王妃的死不无关系,疑惑悲哀麻木往昔的柔情密意海誓山盟是划在沙滩上淡淡的文字吗?风吹过,呼——什么都没有了吗?什么都没有了吗?
在那个意味深长的莫斯科车站,渥伦斯基与安娜一见钟情,但安娜迷离着,恍惚着,直到再次意外地看到了渥伦斯基,在与他重逢的那一刹那间“她心里就洋溢着一种喜悦的骄矜心情。她无须问他为什么来到这里。她知道得那么确切,就像他告诉了她他来这里是为了要到她待的地方一样。”可她还是问了!心里的话一旦冲出了口,所有的疑惑恍惚压抑顾虑就如决堤的洪流东逝而去,留下的只有诉不尽的真情实意,甜言蜜语。就是这样,安娜和渥伦斯基开始了他们真正伟大的爱情,他们共同面对了一切,整个上流社会,渥伦斯基的家人,安娜的丈夫和孩子,他们有了爱的结晶——一个女儿。谁会怀疑这样的爱情呢?或者说,假如这样的爱情仍然要怀疑的话,那么就等于说人类是不存在爱情的了。但是,就是这样的爱情,流过了时间的河床之后,在岁月的漂洗之下,又剩下些什么呢?
本来,安娜应该在生产时死去,渥伦斯基也应该自杀身亡。托尔斯泰甚至在她将死亡之时还让她看到了情人与丈夫的互相谅解。真是完美到了极致,虽然有些造作。但是,你几乎以为托尔斯泰心软了,他不忍心让安娜死亡,让她活了下来,后来还和渥伦斯基像夫妇一样生活在一起到这时你才知道,托尔斯泰才是最残酷,最无情的那个,他真是足够坚强,他迫使我们看到了爱情之花盛开之后的凋零和衰败,落到春泥里被车轮碾过,被破烂的皮鞋踩来踩去。
当他们从欧洲回来,安娜和渥伦斯基已经开始了不和谐。安娜开始担心渥伦斯基对她的爱,渥伦斯基则开始以爱的名义安慰安娜。一旦爱情变成了安慰的方法,谁还会相信这个爱情呢?这份爱还真具有力量吗?甜言蜜语如果出现在激情喷发之前,那当是爱情高潮的前奏,还有好戏可以期待,一旦出现在高潮之后,那只能是爱的尾声了,接下来的除了曲终人散,还能看到什么呢?激情过后,当初的坚信与执着就显得可笑又可悲。当爱已成伤往事,才意味深长地说善待和宽容,其实在爱情之中,爱与宽容原本就是鱼与熊掌,假如人们仍然通过感情去爱的话,爱的结局永远是痛苦的,而痛苦的最高形式就是死亡——不是爱情的死亡,就是爱人的死亡,所有的爱都无处可逃。
尼采说:“并非你欺骗我,而是我不再相信你,这才使我震动。”安娜和渥伦斯基,曾经是最好的情人,他们一见倾心,激情澎湃,虽然道德、舆论、婚约、儿子这些障碍存在——这些早就存在了,早在安娜与渥伦斯基在列车门口那一眼对视之前,所有的障碍一直存在,可是他们的是那么炽烈,他们忽略了一切障碍。但是,当爱的生命走过了它阳光灿烂的时节,夕阳下,余辉中,安娜与渥伦斯基再四目相对时,互相看到了“无法忍受”当爱的光芒暗淡之后,道德的忏悔,舆论的压力,婚姻的约束,儿子的难于割舍一切的一切迎面扑来,刀刀见血。
事实上,每个人都不愿意被束缚,不仅不被对方束缚,也不想被自己对别人的爱束缚。但不幸的是,人却又需要爱,而爱天然就是束缚,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方。人类只想获得爱的甜蜜,却想当然地以为可以不要爱所带来的束缚。当这种束缚带来实质性的伤害时,人类才开始挣扎,想到逃离,以为挣脱了对方就挣脱了这种束缚,看起来是在与对方斗争,其实它只是与他内心的爱作斗争,当他感到痛苦时,他以为他们之间的爱消失了,所以要斗争,其实他不知道,他斗争的对象就是他那么渴求的爱,爱得越深越会感到束缚得紧,越会产生最强烈的斗争。举案齐眉从来都是一种婚姻模式,并不是一种爱的典范,谁能够承受痛苦,谁才有资格品尝爱的甜蜜。不幸的是,人其实是一种胆小的动物,而且天真和自以为是,所以当真的爱情出现时,借着最初的神魂颠倒他们多少可以享受到一些爱的甘露,可是时间一长,上天一旦不再眷顾他们,由他们自己来照顾自己了,他们就会把懦弱的本性暴露无遗,哭着喊着落荒而逃。
这时婚姻才显示出其形式的作用,爱情的激流涌入婚姻的河床,那它或许可以流淌成近乎血缘关系般的亲情,白头偕老,正所谓细水长流,如果它只是涌现于山野,那么在时间的长河里,它总是会消失无踪的,要么它走到了时间的前面先行消失,踪影全无,犹如沙漠中的水流走着走着就不见了;要么它走到了时间的后面,变成了记忆,犹如湖泊,存在依然,却已无波无澜,静如止水了。安娜开始无法忍受这种落差,人真正抵挡不住的往往是这种落差所带来的孤单侵蚀人心,安娜终于开口索要婚姻,变得贪婪,变得措手不及,预感将要失去,拼命想要抓住,希望得到婚姻这一保障以安慰她不安的心灵。但渥伦斯基拒绝了她!
婚姻也许只是一处情感的“反应堆”把人们装入其中的感激,怜悯,无奈或其他,转变成亲情,关怀或搀扶,这已是最好的结果了,但婚姻并不是爱情的保鲜箱,它不负责保管爱情。于是,安娜在付出了一切却得不到相应的期望值之后,开始绝望!她终于下定决心要让渥伦斯基后悔,要让他痛不欲升!
在那个一见倾心的莫斯科车站,安娜结束了一切,结束了生命,结束了这段伟大的爱情。结果所有的预料既成为事实,渥伦斯基从此痛不欲生,后悔不已。
“爱有多么消魂,就有多么伤人。”在林忆莲沧桑、深情的歌声里,所有的痛苦和无奈都被埋没于“后来”的时间里。
被“后来”抓住的安娜,演绎了一曲动人心弦的“长恨歌”曲终了,人也散了;灰飞了,烟也灭了
是谁谋杀了安娜。卡列尼娜?是那列火车吗?是托尔斯泰吗?是那个虚情假意的社会吗?林忆莲唱道:“爱有多么消魂,就有多么伤人。”浪漫就是没有后来,安娜就是倒在了“后来”的时间里,没有谁能够救她。
再次回过头来读托尔斯泰的这部最经典的爱情之作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部伟大的长篇爱情小说,更重要的是必须再次接受安娜自杀的事实,安娜的死让我难以忍受却又不得不承认它的合情合理,这是一种这样的落差,甚至让人怀疑爱情的存在?人能够义无返顾地追求什么,总有它义无返顾的理由。惟有爱情,最是使人激奋,也最虚无缥缈。
对于我,爱情与生命一样是我最崇拜的神灵,一样圣洁,一样至高无上,能拥有它们实在可以说是三生有幸。爱情是伟大的,写经典爱情故事的托尔斯泰更是伟大,伟大于他塑造了安娜这一活生生的形象,伟大于他设置了这样一个莫斯科车站,让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得以诞生并开花结果,伟大于居然没有适可而止,没有将安娜与渥伦斯基描述成西方的朱丽叶和罗密欧,东方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我佩服托尔斯泰,因为他够伟大,够坚强,也够残酷。他竟然忍心不让他们死去,让他们死而后生,让他们从最刻骨的情人变成了最仇视的敌人。让人看到时间,看到时间的杀伤力。
有人说:“浪漫就是没有后来”——安娜选错了作者;有人说:“是那个虚伪的上流社会害了她”——安娜选错了时代:我想说:“爱情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它会出生、成长,也必然要衰弱和死亡”——这不仅仅是安娜的无奈。你相信世上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吗?我相信有!你相信世上有天荒地老的爱情吗?我不相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之所以被传颂至今,是因为他们在最爱的时候死去,倘若他们幸运地活下去又生活在一起,故事很可能会变成这样:英台变成了黄脸婆,梁山伯则三妻四妾所有的童话都说打败了妖魔鬼怪的王子终于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那然后呢?写童话的人永远不愿说,但是不再是孩子的人都知道。现代版的灰姑娘的事实就是明证,黛安娜终于飞上枝头成凤凰,那个英俊的王子却已不再记得曾经的誓言,甚至有人说他与王妃的死不无关系,疑惑悲哀麻木往昔的柔情密意海誓山盟是划在沙滩上淡淡的文字吗?风吹过,呼——什么都没有了吗?什么都没有了吗?
在那个意味深长的莫斯科车站,渥伦斯基与安娜一见钟情,但安娜迷离着,恍惚着,直到再次意外地看到了渥伦斯基,在与他重逢的那一刹那间“她心里就洋溢着一种喜悦的骄矜心情。她无须问他为什么来到这里。她知道得那么确切,就像他告诉了她他来这里是为了要到她待的地方一样。”可她还是问了!心里的话一旦冲出了口,所有的疑惑恍惚压抑顾虑就如决堤的洪流东逝而去,留下的只有诉不尽的真情实意,甜言蜜语。就是这样,安娜和渥伦斯基开始了他们真正伟大的爱情,他们共同面对了一切,整个上流社会,渥伦斯基的家人,安娜的丈夫和孩子,他们有了爱的结晶——一个女儿。谁会怀疑这样的爱情呢?或者说,假如这样的爱情仍然要怀疑的话,那么就等于说人类是不存在爱情的了。但是,就是这样的爱情,流过了时间的河床之后,在岁月的漂洗之下,又剩下些什么呢?
本来,安娜应该在生产时死去,渥伦斯基也应该自杀身亡。托尔斯泰甚至在她将死亡之时还让她看到了情人与丈夫的互相谅解。真是完美到了极致,虽然有些造作。但是,你几乎以为托尔斯泰心软了,他不忍心让安娜死亡,让她活了下来,后来还和渥伦斯基像夫妇一样生活在一起到这时你才知道,托尔斯泰才是最残酷,最无情的那个,他真是足够坚强,他迫使我们看到了爱情之花盛开之后的凋零和衰败,落到春泥里被车轮碾过,被破烂的皮鞋踩来踩去。
当他们从欧洲回来,安娜和渥伦斯基已经开始了不和谐。安娜开始担心渥伦斯基对她的爱,渥伦斯基则开始以爱的名义安慰安娜。一旦爱情变成了安慰的方法,谁还会相信这个爱情呢?这份爱还真具有力量吗?甜言蜜语如果出现在激情喷发之前,那当是爱情高潮的前奏,还有好戏可以期待,一旦出现在高潮之后,那只能是爱的尾声了,接下来的除了曲终人散,还能看到什么呢?激情过后,当初的坚信与执着就显得可笑又可悲。当爱已成伤往事,才意味深长地说善待和宽容,其实在爱情之中,爱与宽容原本就是鱼与熊掌,假如人们仍然通过感情去爱的话,爱的结局永远是痛苦的,而痛苦的最高形式就是死亡——不是爱情的死亡,就是爱人的死亡,所有的爱都无处可逃。
尼采说:“并非你欺骗我,而是我不再相信你,这才使我震动。”安娜和渥伦斯基,曾经是最好的情人,他们一见倾心,激情澎湃,虽然道德、舆论、婚约、儿子这些障碍存在——这些早就存在了,早在安娜与渥伦斯基在列车门口那一眼对视之前,所有的障碍一直存在,可是他们的是那么炽烈,他们忽略了一切障碍。但是,当爱的生命走过了它阳光灿烂的时节,夕阳下,余辉中,安娜与渥伦斯基再四目相对时,互相看到了“无法忍受”当爱的光芒暗淡之后,道德的忏悔,舆论的压力,婚姻的约束,儿子的难于割舍一切的一切迎面扑来,刀刀见血。
事实上,每个人都不愿意被束缚,不仅不被对方束缚,也不想被自己对别人的爱束缚。但不幸的是,人却又需要爱,而爱天然就是束缚,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方。人类只想获得爱的甜蜜,却想当然地以为可以不要爱所带来的束缚。当这种束缚带来实质性的伤害时,人类才开始挣扎,想到逃离,以为挣脱了对方就挣脱了这种束缚,看起来是在与对方斗争,其实它只是与他内心的爱作斗争,当他感到痛苦时,他以为他们之间的爱消失了,所以要斗争,其实他不知道,他斗争的对象就是他那么渴求的爱,爱得越深越会感到束缚得紧,越会产生最强烈的斗争。举案齐眉从来都是一种婚姻模式,并不是一种爱的典范,谁能够承受痛苦,谁才有资格品尝爱的甜蜜。不幸的是,人其实是一种胆小的动物,而且天真和自以为是,所以当真的爱情出现时,借着最初的神魂颠倒他们多少可以享受到一些爱的甘露,可是时间一长,上天一旦不再眷顾他们,由他们自己来照顾自己了,他们就会把懦弱的本性暴露无遗,哭着喊着落荒而逃。
这时婚姻才显示出其形式的作用,爱情的激流涌入婚姻的河床,那它或许可以流淌成近乎血缘关系般的亲情,白头偕老,正所谓细水长流,如果它只是涌现于山野,那么在时间的长河里,它总是会消失无踪的,要么它走到了时间的前面先行消失,踪影全无,犹如沙漠中的水流走着走着就不见了;要么它走到了时间的后面,变成了记忆,犹如湖泊,存在依然,却已无波无澜,静如止水了。安娜开始无法忍受这种落差,人真正抵挡不住的往往是这种落差所带来的孤单侵蚀人心,安娜终于开口索要婚姻,变得贪婪,变得措手不及,预感将要失去,拼命想要抓住,希望得到婚姻这一保障以安慰她不安的心灵。但渥伦斯基拒绝了她!
婚姻也许只是一处情感的“反应堆”把人们装入其中的感激,怜悯,无奈或其他,转变成亲情,关怀或搀扶,这已是最好的结果了,但婚姻并不是爱情的保鲜箱,它不负责保管爱情。于是,安娜在付出了一切却得不到相应的期望值之后,开始绝望!她终于下定决心要让渥伦斯基后悔,要让他痛不欲升!
在那个一见倾心的莫斯科车站,安娜结束了一切,结束了生命,结束了这段伟大的爱情。结果所有的预料既成为事实,渥伦斯基从此痛不欲生,后悔不已。
“爱有多么消魂,就有多么伤人。”在林忆莲沧桑、深情的歌声里,所有的痛苦和无奈都被埋没于“后来”的时间里。
被“后来”抓住的安娜,演绎了一曲动人心弦的“长恨歌”曲终了,人也散了;灰飞了,烟也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