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碧天如水文集 > 江楼千古江流千古——成都

江楼千古江流千古——成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碧天如水文集最新章节!

    每个城市,都会给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或曾经到过这个城市的人不同的印象。当然,这和个人的年龄、阅历、学养等有关,同时也和城市本身的文化内蕴有关。成都,在我印象中,就是这样一座蕴藏着浓厚文化的城市。这座城市,对我而言——也许和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大相径庭——就是一座带着书卷气息和古旧味道的府库。

    我第一次去成都是在近二十年前,最近一次去也距今有十年之久。可以说,我是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去看成都的,然而就是以这种童稚的、无知的目光,成都也给我留下一个非同寻常的印象——这座城市如同一本书,一本旧年的诗集,微微泛黄的书页平静的记载着历史中的分合起落;这座城市又如同一位和蔼的老者,立于江头,长衫飘飘,阅尽悲欢离合,依然温文尔雅。这个城市,让当年的我,不敢玩笑视之。

    成都,就是给我留下了这样深的文化、文学印象。

    成都确实是有历史的。其名字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成都”的名字来源于蜀国迁都至此时的雄心大志——一年成市,三年成都,结果成就了一座有着千余年文化的古城。而文化,也将其烙印深深地嵌进成都的血脉中、空气里。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韵味,对我来讲,成都的意味在于在于她的文化:那穿越时空的文化,那由先祖们留传下来的文化。

    成都有周文王的墓,也有辛亥革命的纪念碑;成都有文殊院,也有大慈寺;成都有杜甫草堂,也有薛涛井;成都有武侯祠,也有清真寺。无论是从史学、文学、建筑学、政治发展的角度审视,成都都是经得起推敲琢磨的,成都都是可以细细回味的。

    童年时代去成都是由于奶奶带着带着的,而奶奶的青春,是深埋在这座城市之中的,于是,城市更给我双重的怀旧意味。

    记得那是一个不很晴朗的日子,微微的流云,淡淡的风。(四川在我印象中,就很少有晴空丽日,天气总是半阴半晴,平静而熨贴)奶奶带我去杜甫草堂。时至今日,草堂的格局、建筑样式、无法历历在目,但有两个印象是一直未曾磨灭的,我想这两个印象在我今后漫长的岁月中,也会珠玑闪耀。

    一是杜甫草堂的竹子。奶奶告诉我,当年杜甫就是在这样清幽典雅的所在生活,写出了清丽的诗句。而我天生喜欢竹子,便一下子记住了草堂的竹子。现在眼前还时常浮现那翠竹摇曳、清幽欲滴的景致,实在觉得是个好居所。我当时小小的心,便深深地羡慕起古人,羡慕他那安逸的生活和清灵的品格。当奶奶告诉我,在她少年时期,也常常来这里坐坐时,我便也羡慕起了她。

    草堂的第二个难以磨灭的印象,是杜甫的诗。我在杜甫草堂买了一本诗集,开始是读,后来是背。可以说我主动对杜诗的接触是从这本薄薄的草堂诗集开始的。至今,我还记得自己怎样接过这本书,又怎样在灯下一页页的翻看。我还背的出第一首诗田舍“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赖衣裳。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这些诗句,准确生动的勾勒出了杜甫在成都时生活的情景,当然,从中也可窥见蜀中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千百年来一直传习着。今天,成都的茶楼酒肆中,还存在这种气息,而我奶奶年轻时,更是有着这样安闲而清雅的生活。

    四川大学旁边的望江楼公园,是她那时常去的地方。奶奶和爷爷都是四川大学的毕业生。(所以,我很小就去过川大,并且对这所大学一直怀有亲切的感觉,但是很遗憾,我没能来这里读书。)他们常常在课余的闲暇,去望江楼的茶馆坐坐,看书,也看江水不尽,看时光流转。

    后来,我小时候奶奶带着我在成都生活时,她就常常我去望江楼,去望江亭。她和我经常长久地坐在石凳上,望江水荡荡,一去不返。有时候,她会给我讲讲她青春时的往事,讲他们那些风华正茂的少年朋友,是怎样的学习和生活。有时,她会告诉我,这里,是她曾坐着读书的地方,那里,是他们小聚的处所。我静静的听她不徐不急的叙说,仿佛岁着她回到了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世界,看见她年轻娇媚的摸样,看见于她年龄相仿的女学生们在茶亭中喝茶读书,或谈笑风声。

    望江亭啊望江亭,我那亲切而遥远的望江亭。童年的我曾在那,看着江水流去,听着奶奶讲她的往事,而当时,我的一分往事,也悄然刻于那石椅之中,流荡在那江天之中了罢。时至今日,我在回忆望江亭时,依然能感觉一分平和的亲切之感,和一分经历时间淘洗的久违之情。

    从望江亭上望出去,江水荡荡流过,无声无息,连浪花都很少,然而那江水又仿佛很深澈广大,含蕴不尽。天空并不很明蓝,这样的天这样的江,以及江上吹送过来的风,都会给人一种很温存的感觉。而我,一直以来都十分喜欢这种来自自然的温存之感。江风内包围了我的身体,也包围了我的心。让那清爽的江风,柔柔的从心中拂过,是一种近乎及至的享受。当时童年的我无法深深地理解,只能感性的体会,而今我知道,那是一种完美的审美愉悦。

    成都不单有这一江水,还有周文王,诸葛亮,孟知祥,王建,杜甫,薛涛,以及朱元璋的儿子们,及至辛亥革命的烈士们,也都千古永垂于这座城市之中。有形无形地,给了这座城市一分历史人文的厚重与苍凉之感。

    这种历史的苍凉是多意的,也是丰富的,更是品味不尽的。

    关于历史掌故,我又要感谢我的奶奶。多少次,在夜晚的灯下,在散步的路上,或在江边小坐的石阶上,她给我讲起这些典故,让我对人文历史有了直观的认知。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过,我的少年时期读书的时间,差不多都留在了哈尔滨。但是,关于厚重的历史长河中文学、文化的感悟和认知——可以这么说——却是从成都开始的。在这儿,历史似乎触手可及。纵使我当时年幼,然而,历史、文化给人以怎样深澈的感染啊!那种碰撞心灵的感动,让今天灯下的我——二十年之后的我——回忆起来,依然会有种战栗之感。

    是的,在这座城市中,历史随处可寻,古老的文化久远的传统俯拾即是。也许,这就是成就成都文化深远内涵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历史、文化,又都含蓄地存在着,并不突兀,也不清高,静静地揉进江水之中。“锦江春色来天地”江水流去了,沉淀下文化历史中不能磨灭的印记。于是,这些人文气息扩散到空气中,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

    我小时候在成都生活时,是住在红照壁。多年过去了,红照壁日前如何,我不得而知。而今,在城市化越来越明显的进程中,每一个城市自身的特点越来越被现代化所掩盖。我记得一位作者曾在中国图书商报上写过这样的话:“一个城市的历史,先是被统一的广告牌挡住,然后又被风雨打落冲进下水道”是的,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一些历史的传承少了。人们要面临一个二律悖反的悲哀。表面上看,城市本身的特点越来越少,但形成城市本身特点的一大重要因素是历史文化的传承。

    让我欣喜的是,在成都,这种由历史文化的传承形成的城市血脉依然风骨不减。成都的山水风物的灵性没有变,蕴于山水风物中的城市文化更没有变。红照壁也许早已改变,但它代表不了成都,代表成都的,是悠悠的江水,是巍然的武侯祠,是清雅的草堂,是女校书风流的彩笺。而这些,是淘洗不尽掩藏不了的,是广告牌挡不住下水道冲不走的东西。城市的血脉,由其形成。

    对于这样一座有根基、有传统的城市,现代化一些又有何妨。我想,如今的我再回成都,也许会在鳞次栉比的大厦中迷路,也许会再也找不到从前认识的街道、楼房,但是,这不要紧,当年“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的生活仍在,那不尽的江水仍在,望江亭的记忆仍在,城市心子里的那分文化的、文明的传承仍在,那么,这样的城市,就是再变,我也会说:我熟悉她,熟悉她的气质与温情,因为:

    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本站推荐:穿越成反派要如何活命凤帝九倾重生最强女帝嫡女归赵洞庭颖儿读心医妃唐可心明天下神医傻妃:腹黑鬼王爆萌妃数风流人物军火妖妃

碧天如水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碧天如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碧天如水并收藏碧天如水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