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一种人生境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比夜黑的眼睛文集最新章节!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 自我人生经历的启示
一
高尔基年轻时参加过一些知识分子讨论民族国家问题的沙龙聚会,那时的高尔基还是一个面包工。有一次,一位大学生轻蔑地问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尔基有什么信仰,高尔基自信地回答:“我的信仰是从我皮肉上熬出来的,比哲学家强!”我从这句话得到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参与到创造精神财富的队伍中来。
现在,我之所以有勇气写出关于人生美学的观点,也正是出于这一信念。虽然我不敢说“比哲学家强!”但我希望它会对很多人有所帮助。因为那种熬我们皮肉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并仍在经历着的。而且人们是以基本相同的身躯在基本相同的大环境中经历着所以,在个人是个性的感觉中必然蕴含着一些共性的东西。这就构成了我们互相交流人生感悟的基础。
同时,在这本小书中,我的理论阐述也都是以人生体验为基础的,都是对实际生活中的人生经验的分析结果。我想通过这一分析探索美学发展的新途径的可行性,而不想建立一个结论式的理论体系,我要通过这本小书开拓可能培育出一种新的美学理论的土地,而不是在上面树起一面理论体系的招牌。本着这一原则,我首先要做的是,把我的感受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熬皮肉的过程复述给读者,我希望这会有利于对本书的理解。
这是我的一段往事,这种事情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但也算不上传奇,它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男女之间的一段恋情。一个有妻儿的中年男人和一个初入社会的女孩的故事。这种事情并不罕见,没有太大的刺激,我也不想把它当作一杯开胃酒捧给读者,以求你有兴趣把这本书读下去,我只是觉得这样做更公平些和更透彻些。我想说的是,人生美学并不是奇思幻觉,不是灵感的突现,它是由一颗平常的头脑,在平常的生活事件中获得的感悟。你完全可以拿自己或你所了解的生活经历来检验它,评判它。我不想对你说:“你必须相信它。”我只想把它从孕育到生成的整个过程老实地写给你,然后坦率地问一声:“你看如何?”
一九八八年,我幸运地在一家报社当上了编辑,那年我三十三岁。人们说三十岁的男人有魅力,那么三十岁的男性编辑在那些汗湿着手写出第一篇短文的女孩子心中,简直就是一座茂盛的山林。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三十岁的男人是饥渴的。这种为人夫父之后的饥渴不同于未知春闺的男孩子们既神往又畏缩的企盼;他们一旦感到饥渴,就会像行猎已久的枪手,深知最鲜美、最容易捕捉的小鹿出没在哪条山林小径。
你也许以为我的婚姻是不幸的,我的家庭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你猜错了。我的妻子在众人的评价中是既有思想,又有才学的贤妻良母。我的家使每一位客人感到温馨典雅充满情趣。我的儿子更是健康活泼,聪明可爱。总之,我是生活在一般人羡慕不及的幸福中。但我总感觉到自己的情欲像一架大钢琴,妻子只能弹响其中的一两个琴键,其余的大部分都默默的渴望着鸣响。温馨的家庭对那些寒风中的苦旅是渴望的福址;而对感到情欲无法满足的人却像没有门窗的牢房。当妻子早已不能唤起我的激情的时候,一封读者来信像鼓锤般激荡了我的心。她与我未曾见面却有几封书信来往,那些信虽然都是关于文章写作及修改的讨论,但我们心中都能体会到那是在同一个异性通信,字里行间闪动着一丝幼稚又诱人的情愫。我从心中知道她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女孩,她也从信中知道我是一个坦诚的中男人。这一封信与以往不同它的情感更浓一些,为我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前提。
我知道是该见面的时候了。
春风日暖,绿色渐浓,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了。我感到自己身心中一种从未有过的柔情被唤醒了。在她的身上我体验到自己作为男人的力量。在妻子面前我象个小孩子是个被关心照顾的弱者,在她面前我却换了个人似的产生了一种责任心,一种大哥哥式的慈爱我被这从未有过的感受陶醉了。
当我们的关系密切到难分难舍的程度时,我向妻子提出离婚的要求。经过许多的周折,我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我不能过分地伤害妻子,我希望妻子能主动地离开,但这是不可能的。终于,那女孩有了自己可以坦然公开的男朋友,我退了出来。
二
那一段日子是我一生中最沉默的时光。在寂静的山林中我感到冷落,在喧闹的街市上我感到孤独;在渴望见她又竭力压抑情欲的挣扎中忍受着折磨;在怨恨妻子又为自己的负心而惭愧中承受着煎熬。我为自己有获得爱的能力却没有享受爱的权利而悲哀。我眼里的整个世界都象是灰色的、溢满了粘液的可恶的东西,想抓的抓不住,想脱离的甩不开。
那些日子,唯一能安慰我的是妻子的宠物——一个很丑的布娃娃。我把它放在办公桌的一角,长久地对着那丑得可笑却憨态可掬的笑脸发呆。
我在默默的凝视中把痛苦和委屈向丑娃倾述着,好象用一支无形的笔把一切都写在了她的脸上。但我写得越多,越感到不安,因为她回报给我的安慰越来越少,渐渐地竟有一丝嘲讽向我飘来。她好象对我说,你的痛苦太浮浅,仅仅把一件事情中给你个人带来的打击看作是人生中绝对的苦难,说明你的心胸太偏狭。这使我豁然懂得,我不应仅仅在自怜中寻找痛苦的原因。我之所以如此难过,是因为在这件因我而起的事件中,我给另外两个女人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她们给我的伤害。
是我唤起了一个女孩的思慕之心,然后又带她走入春情弥漫的山林小径,这一切都曾被我看作是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她,这样我就一心只想使每一次见面都那么陶醉,那么尽兴我就是为了这些才来找她的。现在我想起那时时闪现在她眼中的忧虑迟疑;想起每当这时我都运用所有的才智与激情,以一些最能打动人心的话去激起她心湖中一层又一层新的涟漪并每次都在她的就范中自鸣得意的往事;想起她做出最后决择的日子那憔悴的面容沙哑的嗓音。我为自己据说很迷人的笑容后面的冷酷与贪婪感到羞愧和恐惧。自己不是曾为她的痛苦又痴心的恋情得意洋洋过吗?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说只是为了使她幸福才找她的呢?做为一个中年男人,我想要的只是激情中的享受,而一个刚刚走入生活的女孩子她想要的只是这些吗?
那女孩的痛苦还能使我不安,而妻子的痛若却曾令我厌烦,因为这影响了我激情奔放后回家时余兴未尽的心绪。妻子继续做着她早已做惯了的一切,家里依然那么清洁温馨,我每天照例脱换着她洗净熨平的衣裤。但从她孤苦无助的表情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她的悲哀。我曾坦率地对她讲了一切,因为我想,即便我同那女孩的关系意味着一种对正常伦理道德的败坏,但我起码要在真诚中保持心灵的坦荡和纯真。而且我也愿意通过这种真诚扩展心灵体验情感的范围,我不愿在假象中把心灵包裹起来。现在,它真的成了我体会妻子的痛苦的触角了。
当我不再把妻子看作幸福的阻碍,不再把她为我做的一切看作是沉重的十字架;当我从对丑娃的凝视中走出自己的痛苦,超越了曾经那么强烈地要享受一个女孩的欲望时。我开始用被痛苦洗涤过的心去体验妻子所做的一切。我深切地感到,妻子已经爱到除我以外一无所有的地步。而且这种爱建立在她的精神气质、她的情感追求和她的文化水平及她的聪慧所赋予她的、对她所爱的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和珍惜的基础上。这种爱曾经给我带来那么美好的初恋。
我感到丑娃似乎具有某种神奇的功能,她竟能给我这许多的启示。然而我清楚地知道,那都是本来就蕴含在我心中的,只是在我向丑娃倾诉的过程中。在我不知不觉地把内心的一切用无形的笔写在丑娃的脸上时,我又从她的脸上象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一样看到了我自己内心中的情感。这也正是美学中提到的对象化的状态。当那一切都还进行着的时候,我来不及也顾不得把心中的感受说给谁听,我只一心想着怎样多和那女孩见几次面,怎样离开妻子,总之我那时只一心想着怎样满足自己的欲望。当一切都已结束,我在痛苦中进入沉思时才在对丑娃的倾述中听到心中的另一个自我。
这个自我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向丑娃倾述本身就是一种对象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从自我的痛苦走向别人的痛苦,这时我才对整个事件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不再是只从一己欲望出发,只看事件中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两种片面了。
在对象化的过程中我的心灵在超越欲望的高度上实现了对整个事件的全面的静观。所谓静观是一个美学中常用的概念,它指的是人的心灵以一种超越欲望和利害计较的态度观察事物的状态或境界。正是在这一境界中我才体会到那女孩和妻子的痛苦,当我重新以静观的眼光看待我的情感在整个事件中的发展历程时,我领悟到当时我正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跟着欲望走,为获得更富刺激的享受排除一切阻碍;二是在痛苦的洗礼中超越欲望,获得心灵的升华。
如果我循着欲望的引导,走第一种选择,排除一切阻碍,也就是采取一切有利于满足欲望的手段争取与妻子分离,同那个女孩结合,我最终会获得成功的。但要实现它,我必须把自己的心用欲望团团包裹起来。使我对妻子的痛苦、尤其是对她的爱的内在价值同我的心灵之间的联系视而不见。我还要采取所有必要的手段使那女孩离不开我,直到我能离开她,也就是不再为她而激动时为止。我深知自己的情欲不会在任何一个异性身上汇成一片永不干涸的湖泊,被情欲燃烧的我会象干渴的行人扑在一眼泉水旁狂饮一气,然后继续走我的路,——一条寻求新的泉水的路。她们中的每一个只能是我无止境的追逐过程中的驿站。做为过客,我对每一个驿站的需求都将是急切而短暂的。我走向她们只是出于我的需要;我离开她们同样仅仅是出于我的需要。在这整个过程中,我必须把自己的心灵包裹好,以便肉体无阻碍
无牵挂地充分享受一番。
既然我是包裹着心灵或扭曲着心灵离开妻子踏上这一寻找泉水或驿站的旅程的。因此在这一路上我也只能以肉体的情欲住进肉体的驿站。如果我想解开心灵的包裹,我就会发现我的妻子重新站在我的面前,这意味着我将再次陷入内心两种力量的矛盾冲突中。我与妻子之间的关系,它还凝结成一种价值取向的沟通点,这就是我与人世间的善良、纯洁、真挚等等一切美好情感的联结,如果我脱离了这个沟通点,就意味着我随着自己的情欲走入了与以上那些情感相隔离的一己欲望满足的窄小天地。
这是不是说,我对那女孩的爱恋就丑恶呢,不是的。它同样是出于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其中既有心灵之间的融合,也有肉体上的欲望。如果我是与她同龄的男孩或是同样的单身生活,我们的结合将是美好的。这结合同样能凝结成我与人世间美好事物相结合的沟通点。但我的身份迫使我只能先破坏原有的同妻子一同凝成的那个沟通点,然后才能重新同那女孩结合。这一破坏必然以对我自己的良心的包裹和扭曲为前提,也就是说这种破坏不仅是婚姻的更是心灵的,而且双方无一避免。那么我还能以一颗残破的或被包裹着的心灵同那女孩实现美好的结合吗?这里问题的关键是,我对她的爱恋中,有多大成分是心灵融合的渴望,又有多大成分是肉体享受的欲望。在我们的情感还朦朦胧胧的时候,前者和后者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到了我们的关系只有破坏我原有的婚姻才能达到我所希望的程度时,我开始察觉对她的爱恋中,肉欲的成份越来越大了。我那么热切地要实现同她的结合,无非是要尽情地享受一个新的、年青的女人。如果我在这种欲求中以破坏原有的爱情婚姻为代价实现同她的结合,就表明我使自己的心灵屈服于肉体的渴望,同她的结合将不再是灵与肉的整体的融合,她就只是我满足肉欲的对象,这不是对她做为灵与肉的整体的破坏吗?这种双重破坏中的结合是我最初的目的吗?我还能说这是我对人世间美好事物追求的结果吗?
我不能在破坏了心灵与人世间美好事物相结合的沟通点的前提下渡过一个充实而幸福的人生,仅仅把人世看作实现肉欲的天地的人,他的心灵如果是清醒的,就必然处于同人世相敌对的状态,这样的人生是真正孤独痛苦的人生,因为这种孤独与痛苦不再是人生真谛的载体,而是人生的堕落与败坏了。
在这第一条道路的显而易见的结局面前,我那澎湃的激情开始平静下来。我清楚地意识到,要使对她的爱恋仍然保持原有的,对人世间美好事物追求的性质,就不能以破坏同妻子间的关系为前提去实现对她肉体上的占有与享受。相反,当我不再仅仅把她看做是肉体享受的对象时,当我不再那么满怀幽怨地看她时,我对她的美好可爱的一切感受得更为深切。我放弃了第一条道路,放弃了占有她的欲望,回到了妻子的身边,但这绝不是因为惧怕走第一条道路会引起的矛盾冲突和痛苦麻烦。现代的社会环境已不象从前那样对离婚给予太多的非难;妻子又是个理智而善良的人,不论怎样痛不欲生,都不会做出不利于我的事情。而且我
也不是心灰意冷的归人,我是怀着舒畅的心情以重新发现的目光走入家庭的。同时,我回到妻子的身边,并不是因为那女孩不再是我爱恋的对象,她曾唤起我许多美好的情感。我在那一段恋情中的感受永远是对人生中美好事物的真实而深切的感受。生活对我不是不公平的,而是给予了特别的厚赠,因为它使我感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生境界的内涵,这种境界我以前都是在文艺作品中看到,而现在我却切身体验到了。这一境界就是心灵的超越升华。超越是对物欲的狭隘性而言;升华是心灵超越物欲后达到与对象世界的融合过程及融合中的感悟。
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我大概的思想历程是以跟着感觉走为开端,最终从感觉中获得了对人生真谛的理性认识并由此站在了更深刻、更广泛地感觉人生的新的起点上。如果读者认为这话难于理解,我将把我的心灵在整个事件中超越与升华的过程简略地复述一遍。
三
我同那女孩的关系是从一种朦朦胧胧但又是那么诱人的欲望开始的,后来这种欲望越来越明确,越来越迫切。我随着这欲望走入一场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时,发现自己处在了人生的两难境地——如果要实现一次新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必须破坏早已拥有的美好事物;如果这一破坏成为事实,也就是被完成了,那么要追求的和早已获得的两方面都将失去其美好的性质,结果是追求的实现成了追求的否定。我在这两难境地中痛苦地徘徊了一段时间,在对丑娃的倾述中,通过对象化的途径超越了情感中狭隘的肉欲成份,这一超越使我的心灵从个人欲望难以实现的痛苦中挣脱出来,达到对情感纠葛中另两个对象的理解,也就是心灵从狭隘的欲望驱使中升华到与他人心灵相融合的境界。进入这一境界后,那女孩不再是我努力要占有享受的,仅仅做为新的异性肉体存在的对象,而是一个完整的,自由的,给我带来更深刻、更丰富的人生感悟的对象;妻子不再是阻碍我幸福的,被我厌弃的旧人,我重新认识到她对我的爱的价值,也重新感受到我对她的爱的存在。
总之,如果说当我受欲望驱使时,她们只是我达到物欲目的的手段或路障。那么,在我超越了物欲后,她们就都成了我感悟人世间美好事物的途径。物欲的狭隘性使我同她们的关系单调化和片面化。我把物欲选择和追求中的她们只分别成有利于欲望实现的和有碍于欲望实现的。我只能用自己的肉体去享受她们的肉体,而不能感受她们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东西,这样的结果是,只有我在肉体上占有或离开了她们,她们对我来说才是美好的或无害的。
超越了这种物欲狭隘后,我同她们的关系变得丰富而全面了。由肉体的吸引力产生的美好感觉并没有在超越的过程中被排除,而是成为超越的前提和基础,成为心灵融合的起点和桥梁。
在这个前提和基础上,通过这个起点和桥梁。我进入了前面所说的那样一种人生境界,这就是超越个人物欲的狭隘性,使心灵在超越功利得失的静观中达到同对象世界的更广泛更深刻的沟通与融合。在后来的日子里,这种心灵间的融合并不是被摘下来的红苹果,只要一张嘴就能受用它的香甜。它是一个新的人生难题等待我去解答。它实际上是一个新的两难境地。
首先,我回到妻子身边不是出于对以往行为的悔恨,因此不能象妻子希望的那样同她一道谴责“第三者”我不能以诋毁那女孩去抚慰妻子受伤的心灵,相反,我希望以坦率真诚的交谈引导妻子进入与我相同的超越境界。但这是很难的,作为一个女人,妻子更多的是顺从自己的情绪而不善于理性的静观,因此我的坦率真诚往往引起她更大的委屈和反感。
其次,无论我怀着怎样的心情与那女孩分手,我们从此再没能象以前那样见面交谈,一种说不清的心理障碍阻隔在我们之间,我感觉到她对我的幽怨,而我已不能给她任何安抚,只能沉默着。所以,我所说的心灵的融合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含着苦涩的努力。
我们分手半年后的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她的一篇文章,那是一篇很优美感人的悼情散文,文章中的他被作者夜夜思念着,那浓浓的思念化入星光月下的梦——夜夜相见。她在文章中倾诉的情怀足以使每一个男人为其忌妒;她在文章中激情的描绘足以使每一个男人产生对号入座的幻觉。
我料想她一定是同恋人分手并陷入痛楚之中,而那篇文章必定是追忆那男孩的。尽管知情人大都把这文章加在我的身上,但我不愿对那文章做任何浪漫的、有慰于我的设想。坦率地说,我在内心深处是经过了一番斗争后坚定了这一看法的。我越是下意识地,情不自禁地在文章中寻找我的影子,心中越是对自己感到鄙劣下作好象是在偷窃别人的东西。我结束了这种无聊的寻找后,我才感到自己真正成了一名读者,但我仍然不能平静地读它,客观地欣赏它的意蕴和文采。
后来事实证明了我的猜想,这确是她与恋人分手后为他而写的。这使那篇文章成了我座下的一块针毡。我曾自信地以为再不会有哪个男人能获得她真挚的爱恋。然而时隔半年,她竟如此痴情地怀恋那个被她称为北方的狼的、在我看来不过毛头小子一个的男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刺痛。但我硬要自己坐在这针毡上品尝这种刺痛。我一遍遍地读着它,一遍遍地默写着它。直到我读着它的时候不再是面红耳赤,汗湿脊背;直到我读着它时能够感受到它的美好和感人,也就是说我把它真正对象化了的时候,以一颗超越了个人得失的心去静观它。
我相信对于这篇文章,对于他们的爱情我有着超过一般读者的感受。首先我和这篇文章有着很深的情感上的利害关系,我不是一个单纯的旁观者,这就决定了我对它关心的程度超过一般的读者;其次如果我仅以个人情感欲望或得失为中心,从文章中寻找她思念我的证明或者对它采取仇视忌恨的心态,那么我的心灵就被物欲束缚在自我的小天地中了。我超越了这一小天地,从而通过读这篇文章达到与她的心灵相融合的境界,使我不但能超越我与她的旧情去欣赏她对别人的爱恋的美好,而且能通过她的爱恋欣赏那匹“北方的狼”的感人之处。
正是由于完成了这一超越我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升华到与写文章时的她的心灵相融合的境界。这时,我感到自己所选择的寻求心灵相融合的道路是有价值的。尽管它还只是我个人的含着苦涩的努力。我感觉到这一努力不仅是等待别人的过程和走向彼岸的过程;它还是自我内心完善的过程和一种可以非常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对象世界和感受对象世界的途径。这篇散文象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我把自己及周围的现实生活对象化的能力,这一能力也可以说是心灵超越自我的狭小天地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我能够把她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对那男孩的爱恋由一种刺痛转变为一种美的感受。
看着她的文章,我心中涌起一阵阵激情,一种要表达我在那段恋情中的感受的激情。后来我终于把它再现在我的告别丑娃中了。文章发表后,同事纷纷赞赏,但我心中最受感动的还是妻子的宽容和理解,她甚至在我打草稿的时候就给我提了恰当的修改建议。使我感动的不仅仅是她出于爱我才给予我的宽容,而是她出于对我那一段恋情的理解而给予的自由。这意味着我所追求的心灵的沟通与融合不再是我单向的努力,我感到心与心之间贴近时的温暖。不久我把这些写在我们在荒漠里种树,它同告别丑娃一样受到好评。这两篇文章表达了我从两个女人身上获得的人生感悟,它们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是矛盾的,我想这种理解虽然不算错但却是表面的。因为比较深切的人生感悟都是从人生的两难境地中获得的。两难境地的价值在于,它向人们提出挑战性的要求:即如何在保持最大完整性的同时促进事物的发展,换句话说,即如何在促进事物发展变化的同时,又要避免事物分裂并走向存亡之争的极端。我的这两篇文章正是这样,它们并不意味着我就此逃脱了两难境地,而是我在两难境地中较为积极乐观的感悟。为了使我的论述更完整,我把它们抄录给你们:
告别丑娃
妻子有许多宠物,她最喜欢的是一个丑娃,说丑娃的笑温暖人心。我对此曾不
以为然,无论怎样笑,丑终究是丑呀。
后来,我深深陷入一段痛苦的经历,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常常望着丑娃出神,心里有了被温暖的感受。我好象忽然发现她那丑陋的相貌竟表达着充满爱意的甜笑,给了我莫大的安慰。于是我干脆把她从家里偷走,放在我办公桌的一角,让她微笑的注视溶解我的愁思。
两个月后,我把她还给了妻子,虽然我没按朋友的开导让一切成为过去的事,但我感到应该和丑娃告别了。一个人如果不能从自身生活体验中获得勇气和力量,而靠外在的偶象来安慰自己,这是一种逃避和堕落。丑娃的笑之所以能给我安慰,就在于那笑能淡化我生活中痛苦的体验。
我不过是个平常的人,过着平常的生活。难得经历一种痛苦,在别人看来又不过是吃饱了撑的,自讨。然而不管怎样,痛苦与欢乐毕竟能使人经历两种不同的心灵旅程。欢乐时我常常有一种忘怀的感觉,自己似乎溶化于周围使我欢乐的人和事;而痛苦时,我却在孤独中走入自己的心灵。欢乐可以和大家分享,痛苦只能一人品尝,我品尝着,品尝得着了迷。
痛苦的本质是有所求而不可得,痛苦的感觉源于强烈的欲求同各种阻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它不是无聊的梦幻。就象一颗种子,只有在它努力成长的过程中才能和土壤、水份、空气及阳光发生关系,而我也只能在欲求和阻碍之间的矛盾冲突中体验人生,体验社会。
半年时间过去,我不再愁云锁面,我不能象狐狸那样吃不到葡萄就唾骂葡萄是酸的,占有美好的事物和追求美好的事物会给人以不同的影响,占有往往使人堕落于满足,追求却使人不断地上升。虽然我没能实现我的追求,她仍然象一泓清澈的泉水,映照出生活的美好,映照出我心灵中的芜杂。随着时光的流逝,它在我的注视中愈加晶莹,我在它的映照下愈加磊落。现在我真实地感受到,痛苦不再是通向地狱的隧道,而是伸向不同于欢乐的另一片生活天地的曲径,我不知道它将通向何处,我只知道它连接着我现实生活中唯一真实的起点。我随时都可以改变它,我可以装得很潇洒、把一切都当作过去的事;我可以说声看透了,把一切变成终生恪守的座右铭;我还可以把心包裹起来,麻木地安享生活。但我不愿这样,为了结束痛苦而过虚假的生活就意味着结束生活。
我告别了丑娃,任何外在的安慰和鼓舞都是短暂的。品尝自我的痛苦,并由此走入别人的痛苦,就算脸上没有潇洒的微笑,也会感到一种内在的充实和超越,这才是我生活中勇气和力量的不竭的源泉。
在荒漠里种树
在那醉人的一刻之前,我怎么也没想到那竟是我人生的转折。夕阳懒懒地照着我的小屋
她站在墙角,低头抚弄着毛绒绒的红围巾。夕阳、红围巾、少女的脸,我从凳子上站起来走了几步,脸象贴在那红红的太阳上。从那一时刻起,温暖和幸福便包围了我。
她给了我许多,几年不见的熟人吃惊地问我怎么变化这样大?哪来的自信?我知道这是她给的。自从十五岁母亲去世后,我这个在母亲怀里长大的病秧子给别人的印象总是低着头,缩着肩。在同龄人的嘲笑中,在大娘大奶的叹息中,我不知道自信是个什么东西。可初恋后的日子改变了我,她使我的小屋变得温馨可人;她买来的衣服恰好地表现了我的气质,增添了我的风度;她想尽办法为我增加营养;她是我文章的最佳读者和编辑;她是第一个听我倾诉心曲的女人,也是第一个赞美我的女人。我的许多萌芽中的良好个性就在她的扶助下渐渐成熟起来。我象一颗弱小的种子落在丰腴的土地上,终于长成了一棵充满自信的树。
初恋是我人生道路的转折,但那转折后的旅途却不都是在初恋中走过的。初恋最明确的标志是走在路上不再斜眼回头看女人,她是这世上唯一的“她”天地间的一切都成了爱的象征。
在初恋的小窝里,我暖暖地睡了半年,以她给我的力量和自信,我走出了痴迷的小窝。阳光下,我发现许多漂亮的女人在街上动人地走着。
初恋从一颗蜜果变成一道难题,外面的世界吸引着我的心。但每当我走出去时,就感到不能把自己生长的根从那小窝中拔出,我不能离开她,但又不愿时刻守着她,自信的心要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地飞翔,但这自信是在她辛勤培育的树上结出的果实,她当然有权尽情地享用。于是,十年来的日子里,我们的甜蜜便间歇着加入许多苦涩。她说:“我们的痛苦在于认真。”我说:“我们的争吵缘于坦诚。”初恋时我们在痴迷地拥抱中美化着对方;初恋后我们在清醒的注视中理解着对方。每一次纠纷,每一次争吵都因为深沉的情感化为互相了解和谅解的契机。初恋后的路就这样走下来,还要这样走下去。
初恋象横在荒漠中的一条林带,走向它的人以为那是无际的森林。当人们走出它重又面对荒漠时,有人去寻找新的林带;有人把自己变成适于荒漠的生命;也有人饥渴地等候着命运的安排;而我们却在这荒漠里种树。我们希望在种树的过程中找到初恋留下的人生难题的答案,使爱的林带延伸。
四
我已尽力向你描述了我的心灵在这一段情感历程中超越与升华的过程,我感觉到自己对人生有了比以前更为清晰和确定的认识与感悟,一种要把它们系统化并给予表达的愿望强烈地抓住我的心。为此,我首先要把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归入已有的关于人生的学说中的某一门类,以便从中寻求系统化的依托和表达的论据。
我发现,我经历过的这一段情感经历与感悟的过程,有些类似于美学著作中所谈的审美经验。在我读到的一些美学著作中,作者往往把审美的关键定义在超越物欲的前提下、对于对象化的外在事物所进行的一种无关利害的静观。在美学著作中经常有这样的论述:如果人们抱着物欲的目的去看艺术品中描绘的事物,那就不是审美的态度。而我走出个人痛苦,从追求对于对象的物欲占有到追求同对象的心灵融合的过程。正是对狭隘物欲的超越过程和把个人的实际生活对象化并给以无关利害的静观的过程,如果美学著作中所论述的是对艺术品或对象事物形式的审美;那么我所进行的则是对实际人生及内含的审美。我深切地体验到这种人生审美的价值。我从对我生活的对象化的静观中获得的人生感悟,比从对艺术品的欣赏中获得的更深切,更真实。而且我感到,如果说一个艺术产品的价值主要来自于它的审美品位或内含;那么这种审美品位或内含应是直接来自于创作者对于实际人生或其它内在外在世界的审美感悟。在这里,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感悟是第一性的,而艺术品中的审美品位或内含是第二性的。如果我们把这一审美品位或内含称为审美价值,那么这一价值的高低
就取决于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事物的审美层次和质量的高低。这样看来,我们就不应该把审美的研究仅仅局限在艺术品的范围内;也不应仅仅局限在事物形式的范围内。我好象看到一大堆原材料摆在面前,就看我能不能用它们建构成一个有益于人生的东西。为此,我重新阅读中外美学专著,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建构的能力和规范,但我却陷入一团迷雾般地感到困惑难解,因为现有的美学理论体系并没有给我提供肯定的现成的启示,相反它使我产生了对它的深深的怀疑和一种否定的冲动。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 自我人生经历的启示
一
高尔基年轻时参加过一些知识分子讨论民族国家问题的沙龙聚会,那时的高尔基还是一个面包工。有一次,一位大学生轻蔑地问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尔基有什么信仰,高尔基自信地回答:“我的信仰是从我皮肉上熬出来的,比哲学家强!”我从这句话得到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参与到创造精神财富的队伍中来。
现在,我之所以有勇气写出关于人生美学的观点,也正是出于这一信念。虽然我不敢说“比哲学家强!”但我希望它会对很多人有所帮助。因为那种熬我们皮肉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并仍在经历着的。而且人们是以基本相同的身躯在基本相同的大环境中经历着所以,在个人是个性的感觉中必然蕴含着一些共性的东西。这就构成了我们互相交流人生感悟的基础。
同时,在这本小书中,我的理论阐述也都是以人生体验为基础的,都是对实际生活中的人生经验的分析结果。我想通过这一分析探索美学发展的新途径的可行性,而不想建立一个结论式的理论体系,我要通过这本小书开拓可能培育出一种新的美学理论的土地,而不是在上面树起一面理论体系的招牌。本着这一原则,我首先要做的是,把我的感受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熬皮肉的过程复述给读者,我希望这会有利于对本书的理解。
这是我的一段往事,这种事情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但也算不上传奇,它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男女之间的一段恋情。一个有妻儿的中年男人和一个初入社会的女孩的故事。这种事情并不罕见,没有太大的刺激,我也不想把它当作一杯开胃酒捧给读者,以求你有兴趣把这本书读下去,我只是觉得这样做更公平些和更透彻些。我想说的是,人生美学并不是奇思幻觉,不是灵感的突现,它是由一颗平常的头脑,在平常的生活事件中获得的感悟。你完全可以拿自己或你所了解的生活经历来检验它,评判它。我不想对你说:“你必须相信它。”我只想把它从孕育到生成的整个过程老实地写给你,然后坦率地问一声:“你看如何?”
一九八八年,我幸运地在一家报社当上了编辑,那年我三十三岁。人们说三十岁的男人有魅力,那么三十岁的男性编辑在那些汗湿着手写出第一篇短文的女孩子心中,简直就是一座茂盛的山林。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三十岁的男人是饥渴的。这种为人夫父之后的饥渴不同于未知春闺的男孩子们既神往又畏缩的企盼;他们一旦感到饥渴,就会像行猎已久的枪手,深知最鲜美、最容易捕捉的小鹿出没在哪条山林小径。
你也许以为我的婚姻是不幸的,我的家庭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你猜错了。我的妻子在众人的评价中是既有思想,又有才学的贤妻良母。我的家使每一位客人感到温馨典雅充满情趣。我的儿子更是健康活泼,聪明可爱。总之,我是生活在一般人羡慕不及的幸福中。但我总感觉到自己的情欲像一架大钢琴,妻子只能弹响其中的一两个琴键,其余的大部分都默默的渴望着鸣响。温馨的家庭对那些寒风中的苦旅是渴望的福址;而对感到情欲无法满足的人却像没有门窗的牢房。当妻子早已不能唤起我的激情的时候,一封读者来信像鼓锤般激荡了我的心。她与我未曾见面却有几封书信来往,那些信虽然都是关于文章写作及修改的讨论,但我们心中都能体会到那是在同一个异性通信,字里行间闪动着一丝幼稚又诱人的情愫。我从心中知道她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女孩,她也从信中知道我是一个坦诚的中男人。这一封信与以往不同它的情感更浓一些,为我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前提。
我知道是该见面的时候了。
春风日暖,绿色渐浓,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了。我感到自己身心中一种从未有过的柔情被唤醒了。在她的身上我体验到自己作为男人的力量。在妻子面前我象个小孩子是个被关心照顾的弱者,在她面前我却换了个人似的产生了一种责任心,一种大哥哥式的慈爱我被这从未有过的感受陶醉了。
当我们的关系密切到难分难舍的程度时,我向妻子提出离婚的要求。经过许多的周折,我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我不能过分地伤害妻子,我希望妻子能主动地离开,但这是不可能的。终于,那女孩有了自己可以坦然公开的男朋友,我退了出来。
二
那一段日子是我一生中最沉默的时光。在寂静的山林中我感到冷落,在喧闹的街市上我感到孤独;在渴望见她又竭力压抑情欲的挣扎中忍受着折磨;在怨恨妻子又为自己的负心而惭愧中承受着煎熬。我为自己有获得爱的能力却没有享受爱的权利而悲哀。我眼里的整个世界都象是灰色的、溢满了粘液的可恶的东西,想抓的抓不住,想脱离的甩不开。
那些日子,唯一能安慰我的是妻子的宠物——一个很丑的布娃娃。我把它放在办公桌的一角,长久地对着那丑得可笑却憨态可掬的笑脸发呆。
我在默默的凝视中把痛苦和委屈向丑娃倾述着,好象用一支无形的笔把一切都写在了她的脸上。但我写得越多,越感到不安,因为她回报给我的安慰越来越少,渐渐地竟有一丝嘲讽向我飘来。她好象对我说,你的痛苦太浮浅,仅仅把一件事情中给你个人带来的打击看作是人生中绝对的苦难,说明你的心胸太偏狭。这使我豁然懂得,我不应仅仅在自怜中寻找痛苦的原因。我之所以如此难过,是因为在这件因我而起的事件中,我给另外两个女人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她们给我的伤害。
是我唤起了一个女孩的思慕之心,然后又带她走入春情弥漫的山林小径,这一切都曾被我看作是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她,这样我就一心只想使每一次见面都那么陶醉,那么尽兴我就是为了这些才来找她的。现在我想起那时时闪现在她眼中的忧虑迟疑;想起每当这时我都运用所有的才智与激情,以一些最能打动人心的话去激起她心湖中一层又一层新的涟漪并每次都在她的就范中自鸣得意的往事;想起她做出最后决择的日子那憔悴的面容沙哑的嗓音。我为自己据说很迷人的笑容后面的冷酷与贪婪感到羞愧和恐惧。自己不是曾为她的痛苦又痴心的恋情得意洋洋过吗?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说只是为了使她幸福才找她的呢?做为一个中年男人,我想要的只是激情中的享受,而一个刚刚走入生活的女孩子她想要的只是这些吗?
那女孩的痛苦还能使我不安,而妻子的痛若却曾令我厌烦,因为这影响了我激情奔放后回家时余兴未尽的心绪。妻子继续做着她早已做惯了的一切,家里依然那么清洁温馨,我每天照例脱换着她洗净熨平的衣裤。但从她孤苦无助的表情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她的悲哀。我曾坦率地对她讲了一切,因为我想,即便我同那女孩的关系意味着一种对正常伦理道德的败坏,但我起码要在真诚中保持心灵的坦荡和纯真。而且我也愿意通过这种真诚扩展心灵体验情感的范围,我不愿在假象中把心灵包裹起来。现在,它真的成了我体会妻子的痛苦的触角了。
当我不再把妻子看作幸福的阻碍,不再把她为我做的一切看作是沉重的十字架;当我从对丑娃的凝视中走出自己的痛苦,超越了曾经那么强烈地要享受一个女孩的欲望时。我开始用被痛苦洗涤过的心去体验妻子所做的一切。我深切地感到,妻子已经爱到除我以外一无所有的地步。而且这种爱建立在她的精神气质、她的情感追求和她的文化水平及她的聪慧所赋予她的、对她所爱的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和珍惜的基础上。这种爱曾经给我带来那么美好的初恋。
我感到丑娃似乎具有某种神奇的功能,她竟能给我这许多的启示。然而我清楚地知道,那都是本来就蕴含在我心中的,只是在我向丑娃倾诉的过程中。在我不知不觉地把内心的一切用无形的笔写在丑娃的脸上时,我又从她的脸上象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一样看到了我自己内心中的情感。这也正是美学中提到的对象化的状态。当那一切都还进行着的时候,我来不及也顾不得把心中的感受说给谁听,我只一心想着怎样多和那女孩见几次面,怎样离开妻子,总之我那时只一心想着怎样满足自己的欲望。当一切都已结束,我在痛苦中进入沉思时才在对丑娃的倾述中听到心中的另一个自我。
这个自我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向丑娃倾述本身就是一种对象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从自我的痛苦走向别人的痛苦,这时我才对整个事件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不再是只从一己欲望出发,只看事件中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两种片面了。
在对象化的过程中我的心灵在超越欲望的高度上实现了对整个事件的全面的静观。所谓静观是一个美学中常用的概念,它指的是人的心灵以一种超越欲望和利害计较的态度观察事物的状态或境界。正是在这一境界中我才体会到那女孩和妻子的痛苦,当我重新以静观的眼光看待我的情感在整个事件中的发展历程时,我领悟到当时我正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跟着欲望走,为获得更富刺激的享受排除一切阻碍;二是在痛苦的洗礼中超越欲望,获得心灵的升华。
如果我循着欲望的引导,走第一种选择,排除一切阻碍,也就是采取一切有利于满足欲望的手段争取与妻子分离,同那个女孩结合,我最终会获得成功的。但要实现它,我必须把自己的心用欲望团团包裹起来。使我对妻子的痛苦、尤其是对她的爱的内在价值同我的心灵之间的联系视而不见。我还要采取所有必要的手段使那女孩离不开我,直到我能离开她,也就是不再为她而激动时为止。我深知自己的情欲不会在任何一个异性身上汇成一片永不干涸的湖泊,被情欲燃烧的我会象干渴的行人扑在一眼泉水旁狂饮一气,然后继续走我的路,——一条寻求新的泉水的路。她们中的每一个只能是我无止境的追逐过程中的驿站。做为过客,我对每一个驿站的需求都将是急切而短暂的。我走向她们只是出于我的需要;我离开她们同样仅仅是出于我的需要。在这整个过程中,我必须把自己的心灵包裹好,以便肉体无阻碍
无牵挂地充分享受一番。
既然我是包裹着心灵或扭曲着心灵离开妻子踏上这一寻找泉水或驿站的旅程的。因此在这一路上我也只能以肉体的情欲住进肉体的驿站。如果我想解开心灵的包裹,我就会发现我的妻子重新站在我的面前,这意味着我将再次陷入内心两种力量的矛盾冲突中。我与妻子之间的关系,它还凝结成一种价值取向的沟通点,这就是我与人世间的善良、纯洁、真挚等等一切美好情感的联结,如果我脱离了这个沟通点,就意味着我随着自己的情欲走入了与以上那些情感相隔离的一己欲望满足的窄小天地。
这是不是说,我对那女孩的爱恋就丑恶呢,不是的。它同样是出于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其中既有心灵之间的融合,也有肉体上的欲望。如果我是与她同龄的男孩或是同样的单身生活,我们的结合将是美好的。这结合同样能凝结成我与人世间美好事物相结合的沟通点。但我的身份迫使我只能先破坏原有的同妻子一同凝成的那个沟通点,然后才能重新同那女孩结合。这一破坏必然以对我自己的良心的包裹和扭曲为前提,也就是说这种破坏不仅是婚姻的更是心灵的,而且双方无一避免。那么我还能以一颗残破的或被包裹着的心灵同那女孩实现美好的结合吗?这里问题的关键是,我对她的爱恋中,有多大成分是心灵融合的渴望,又有多大成分是肉体享受的欲望。在我们的情感还朦朦胧胧的时候,前者和后者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到了我们的关系只有破坏我原有的婚姻才能达到我所希望的程度时,我开始察觉对她的爱恋中,肉欲的成份越来越大了。我那么热切地要实现同她的结合,无非是要尽情地享受一个新的、年青的女人。如果我在这种欲求中以破坏原有的爱情婚姻为代价实现同她的结合,就表明我使自己的心灵屈服于肉体的渴望,同她的结合将不再是灵与肉的整体的融合,她就只是我满足肉欲的对象,这不是对她做为灵与肉的整体的破坏吗?这种双重破坏中的结合是我最初的目的吗?我还能说这是我对人世间美好事物追求的结果吗?
我不能在破坏了心灵与人世间美好事物相结合的沟通点的前提下渡过一个充实而幸福的人生,仅仅把人世看作实现肉欲的天地的人,他的心灵如果是清醒的,就必然处于同人世相敌对的状态,这样的人生是真正孤独痛苦的人生,因为这种孤独与痛苦不再是人生真谛的载体,而是人生的堕落与败坏了。
在这第一条道路的显而易见的结局面前,我那澎湃的激情开始平静下来。我清楚地意识到,要使对她的爱恋仍然保持原有的,对人世间美好事物追求的性质,就不能以破坏同妻子间的关系为前提去实现对她肉体上的占有与享受。相反,当我不再仅仅把她看做是肉体享受的对象时,当我不再那么满怀幽怨地看她时,我对她的美好可爱的一切感受得更为深切。我放弃了第一条道路,放弃了占有她的欲望,回到了妻子的身边,但这绝不是因为惧怕走第一条道路会引起的矛盾冲突和痛苦麻烦。现代的社会环境已不象从前那样对离婚给予太多的非难;妻子又是个理智而善良的人,不论怎样痛不欲生,都不会做出不利于我的事情。而且我
也不是心灰意冷的归人,我是怀着舒畅的心情以重新发现的目光走入家庭的。同时,我回到妻子的身边,并不是因为那女孩不再是我爱恋的对象,她曾唤起我许多美好的情感。我在那一段恋情中的感受永远是对人生中美好事物的真实而深切的感受。生活对我不是不公平的,而是给予了特别的厚赠,因为它使我感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生境界的内涵,这种境界我以前都是在文艺作品中看到,而现在我却切身体验到了。这一境界就是心灵的超越升华。超越是对物欲的狭隘性而言;升华是心灵超越物欲后达到与对象世界的融合过程及融合中的感悟。
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我大概的思想历程是以跟着感觉走为开端,最终从感觉中获得了对人生真谛的理性认识并由此站在了更深刻、更广泛地感觉人生的新的起点上。如果读者认为这话难于理解,我将把我的心灵在整个事件中超越与升华的过程简略地复述一遍。
三
我同那女孩的关系是从一种朦朦胧胧但又是那么诱人的欲望开始的,后来这种欲望越来越明确,越来越迫切。我随着这欲望走入一场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时,发现自己处在了人生的两难境地——如果要实现一次新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必须破坏早已拥有的美好事物;如果这一破坏成为事实,也就是被完成了,那么要追求的和早已获得的两方面都将失去其美好的性质,结果是追求的实现成了追求的否定。我在这两难境地中痛苦地徘徊了一段时间,在对丑娃的倾述中,通过对象化的途径超越了情感中狭隘的肉欲成份,这一超越使我的心灵从个人欲望难以实现的痛苦中挣脱出来,达到对情感纠葛中另两个对象的理解,也就是心灵从狭隘的欲望驱使中升华到与他人心灵相融合的境界。进入这一境界后,那女孩不再是我努力要占有享受的,仅仅做为新的异性肉体存在的对象,而是一个完整的,自由的,给我带来更深刻、更丰富的人生感悟的对象;妻子不再是阻碍我幸福的,被我厌弃的旧人,我重新认识到她对我的爱的价值,也重新感受到我对她的爱的存在。
总之,如果说当我受欲望驱使时,她们只是我达到物欲目的的手段或路障。那么,在我超越了物欲后,她们就都成了我感悟人世间美好事物的途径。物欲的狭隘性使我同她们的关系单调化和片面化。我把物欲选择和追求中的她们只分别成有利于欲望实现的和有碍于欲望实现的。我只能用自己的肉体去享受她们的肉体,而不能感受她们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东西,这样的结果是,只有我在肉体上占有或离开了她们,她们对我来说才是美好的或无害的。
超越了这种物欲狭隘后,我同她们的关系变得丰富而全面了。由肉体的吸引力产生的美好感觉并没有在超越的过程中被排除,而是成为超越的前提和基础,成为心灵融合的起点和桥梁。
在这个前提和基础上,通过这个起点和桥梁。我进入了前面所说的那样一种人生境界,这就是超越个人物欲的狭隘性,使心灵在超越功利得失的静观中达到同对象世界的更广泛更深刻的沟通与融合。在后来的日子里,这种心灵间的融合并不是被摘下来的红苹果,只要一张嘴就能受用它的香甜。它是一个新的人生难题等待我去解答。它实际上是一个新的两难境地。
首先,我回到妻子身边不是出于对以往行为的悔恨,因此不能象妻子希望的那样同她一道谴责“第三者”我不能以诋毁那女孩去抚慰妻子受伤的心灵,相反,我希望以坦率真诚的交谈引导妻子进入与我相同的超越境界。但这是很难的,作为一个女人,妻子更多的是顺从自己的情绪而不善于理性的静观,因此我的坦率真诚往往引起她更大的委屈和反感。
其次,无论我怀着怎样的心情与那女孩分手,我们从此再没能象以前那样见面交谈,一种说不清的心理障碍阻隔在我们之间,我感觉到她对我的幽怨,而我已不能给她任何安抚,只能沉默着。所以,我所说的心灵的融合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含着苦涩的努力。
我们分手半年后的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她的一篇文章,那是一篇很优美感人的悼情散文,文章中的他被作者夜夜思念着,那浓浓的思念化入星光月下的梦——夜夜相见。她在文章中倾诉的情怀足以使每一个男人为其忌妒;她在文章中激情的描绘足以使每一个男人产生对号入座的幻觉。
我料想她一定是同恋人分手并陷入痛楚之中,而那篇文章必定是追忆那男孩的。尽管知情人大都把这文章加在我的身上,但我不愿对那文章做任何浪漫的、有慰于我的设想。坦率地说,我在内心深处是经过了一番斗争后坚定了这一看法的。我越是下意识地,情不自禁地在文章中寻找我的影子,心中越是对自己感到鄙劣下作好象是在偷窃别人的东西。我结束了这种无聊的寻找后,我才感到自己真正成了一名读者,但我仍然不能平静地读它,客观地欣赏它的意蕴和文采。
后来事实证明了我的猜想,这确是她与恋人分手后为他而写的。这使那篇文章成了我座下的一块针毡。我曾自信地以为再不会有哪个男人能获得她真挚的爱恋。然而时隔半年,她竟如此痴情地怀恋那个被她称为北方的狼的、在我看来不过毛头小子一个的男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刺痛。但我硬要自己坐在这针毡上品尝这种刺痛。我一遍遍地读着它,一遍遍地默写着它。直到我读着它的时候不再是面红耳赤,汗湿脊背;直到我读着它时能够感受到它的美好和感人,也就是说我把它真正对象化了的时候,以一颗超越了个人得失的心去静观它。
我相信对于这篇文章,对于他们的爱情我有着超过一般读者的感受。首先我和这篇文章有着很深的情感上的利害关系,我不是一个单纯的旁观者,这就决定了我对它关心的程度超过一般的读者;其次如果我仅以个人情感欲望或得失为中心,从文章中寻找她思念我的证明或者对它采取仇视忌恨的心态,那么我的心灵就被物欲束缚在自我的小天地中了。我超越了这一小天地,从而通过读这篇文章达到与她的心灵相融合的境界,使我不但能超越我与她的旧情去欣赏她对别人的爱恋的美好,而且能通过她的爱恋欣赏那匹“北方的狼”的感人之处。
正是由于完成了这一超越我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升华到与写文章时的她的心灵相融合的境界。这时,我感到自己所选择的寻求心灵相融合的道路是有价值的。尽管它还只是我个人的含着苦涩的努力。我感觉到这一努力不仅是等待别人的过程和走向彼岸的过程;它还是自我内心完善的过程和一种可以非常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对象世界和感受对象世界的途径。这篇散文象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我把自己及周围的现实生活对象化的能力,这一能力也可以说是心灵超越自我的狭小天地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我能够把她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对那男孩的爱恋由一种刺痛转变为一种美的感受。
看着她的文章,我心中涌起一阵阵激情,一种要表达我在那段恋情中的感受的激情。后来我终于把它再现在我的告别丑娃中了。文章发表后,同事纷纷赞赏,但我心中最受感动的还是妻子的宽容和理解,她甚至在我打草稿的时候就给我提了恰当的修改建议。使我感动的不仅仅是她出于爱我才给予我的宽容,而是她出于对我那一段恋情的理解而给予的自由。这意味着我所追求的心灵的沟通与融合不再是我单向的努力,我感到心与心之间贴近时的温暖。不久我把这些写在我们在荒漠里种树,它同告别丑娃一样受到好评。这两篇文章表达了我从两个女人身上获得的人生感悟,它们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是矛盾的,我想这种理解虽然不算错但却是表面的。因为比较深切的人生感悟都是从人生的两难境地中获得的。两难境地的价值在于,它向人们提出挑战性的要求:即如何在保持最大完整性的同时促进事物的发展,换句话说,即如何在促进事物发展变化的同时,又要避免事物分裂并走向存亡之争的极端。我的这两篇文章正是这样,它们并不意味着我就此逃脱了两难境地,而是我在两难境地中较为积极乐观的感悟。为了使我的论述更完整,我把它们抄录给你们:
告别丑娃
妻子有许多宠物,她最喜欢的是一个丑娃,说丑娃的笑温暖人心。我对此曾不
以为然,无论怎样笑,丑终究是丑呀。
后来,我深深陷入一段痛苦的经历,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常常望着丑娃出神,心里有了被温暖的感受。我好象忽然发现她那丑陋的相貌竟表达着充满爱意的甜笑,给了我莫大的安慰。于是我干脆把她从家里偷走,放在我办公桌的一角,让她微笑的注视溶解我的愁思。
两个月后,我把她还给了妻子,虽然我没按朋友的开导让一切成为过去的事,但我感到应该和丑娃告别了。一个人如果不能从自身生活体验中获得勇气和力量,而靠外在的偶象来安慰自己,这是一种逃避和堕落。丑娃的笑之所以能给我安慰,就在于那笑能淡化我生活中痛苦的体验。
我不过是个平常的人,过着平常的生活。难得经历一种痛苦,在别人看来又不过是吃饱了撑的,自讨。然而不管怎样,痛苦与欢乐毕竟能使人经历两种不同的心灵旅程。欢乐时我常常有一种忘怀的感觉,自己似乎溶化于周围使我欢乐的人和事;而痛苦时,我却在孤独中走入自己的心灵。欢乐可以和大家分享,痛苦只能一人品尝,我品尝着,品尝得着了迷。
痛苦的本质是有所求而不可得,痛苦的感觉源于强烈的欲求同各种阻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它不是无聊的梦幻。就象一颗种子,只有在它努力成长的过程中才能和土壤、水份、空气及阳光发生关系,而我也只能在欲求和阻碍之间的矛盾冲突中体验人生,体验社会。
半年时间过去,我不再愁云锁面,我不能象狐狸那样吃不到葡萄就唾骂葡萄是酸的,占有美好的事物和追求美好的事物会给人以不同的影响,占有往往使人堕落于满足,追求却使人不断地上升。虽然我没能实现我的追求,她仍然象一泓清澈的泉水,映照出生活的美好,映照出我心灵中的芜杂。随着时光的流逝,它在我的注视中愈加晶莹,我在它的映照下愈加磊落。现在我真实地感受到,痛苦不再是通向地狱的隧道,而是伸向不同于欢乐的另一片生活天地的曲径,我不知道它将通向何处,我只知道它连接着我现实生活中唯一真实的起点。我随时都可以改变它,我可以装得很潇洒、把一切都当作过去的事;我可以说声看透了,把一切变成终生恪守的座右铭;我还可以把心包裹起来,麻木地安享生活。但我不愿这样,为了结束痛苦而过虚假的生活就意味着结束生活。
我告别了丑娃,任何外在的安慰和鼓舞都是短暂的。品尝自我的痛苦,并由此走入别人的痛苦,就算脸上没有潇洒的微笑,也会感到一种内在的充实和超越,这才是我生活中勇气和力量的不竭的源泉。
在荒漠里种树
在那醉人的一刻之前,我怎么也没想到那竟是我人生的转折。夕阳懒懒地照着我的小屋
她站在墙角,低头抚弄着毛绒绒的红围巾。夕阳、红围巾、少女的脸,我从凳子上站起来走了几步,脸象贴在那红红的太阳上。从那一时刻起,温暖和幸福便包围了我。
她给了我许多,几年不见的熟人吃惊地问我怎么变化这样大?哪来的自信?我知道这是她给的。自从十五岁母亲去世后,我这个在母亲怀里长大的病秧子给别人的印象总是低着头,缩着肩。在同龄人的嘲笑中,在大娘大奶的叹息中,我不知道自信是个什么东西。可初恋后的日子改变了我,她使我的小屋变得温馨可人;她买来的衣服恰好地表现了我的气质,增添了我的风度;她想尽办法为我增加营养;她是我文章的最佳读者和编辑;她是第一个听我倾诉心曲的女人,也是第一个赞美我的女人。我的许多萌芽中的良好个性就在她的扶助下渐渐成熟起来。我象一颗弱小的种子落在丰腴的土地上,终于长成了一棵充满自信的树。
初恋是我人生道路的转折,但那转折后的旅途却不都是在初恋中走过的。初恋最明确的标志是走在路上不再斜眼回头看女人,她是这世上唯一的“她”天地间的一切都成了爱的象征。
在初恋的小窝里,我暖暖地睡了半年,以她给我的力量和自信,我走出了痴迷的小窝。阳光下,我发现许多漂亮的女人在街上动人地走着。
初恋从一颗蜜果变成一道难题,外面的世界吸引着我的心。但每当我走出去时,就感到不能把自己生长的根从那小窝中拔出,我不能离开她,但又不愿时刻守着她,自信的心要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地飞翔,但这自信是在她辛勤培育的树上结出的果实,她当然有权尽情地享用。于是,十年来的日子里,我们的甜蜜便间歇着加入许多苦涩。她说:“我们的痛苦在于认真。”我说:“我们的争吵缘于坦诚。”初恋时我们在痴迷地拥抱中美化着对方;初恋后我们在清醒的注视中理解着对方。每一次纠纷,每一次争吵都因为深沉的情感化为互相了解和谅解的契机。初恋后的路就这样走下来,还要这样走下去。
初恋象横在荒漠中的一条林带,走向它的人以为那是无际的森林。当人们走出它重又面对荒漠时,有人去寻找新的林带;有人把自己变成适于荒漠的生命;也有人饥渴地等候着命运的安排;而我们却在这荒漠里种树。我们希望在种树的过程中找到初恋留下的人生难题的答案,使爱的林带延伸。
四
我已尽力向你描述了我的心灵在这一段情感历程中超越与升华的过程,我感觉到自己对人生有了比以前更为清晰和确定的认识与感悟,一种要把它们系统化并给予表达的愿望强烈地抓住我的心。为此,我首先要把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归入已有的关于人生的学说中的某一门类,以便从中寻求系统化的依托和表达的论据。
我发现,我经历过的这一段情感经历与感悟的过程,有些类似于美学著作中所谈的审美经验。在我读到的一些美学著作中,作者往往把审美的关键定义在超越物欲的前提下、对于对象化的外在事物所进行的一种无关利害的静观。在美学著作中经常有这样的论述:如果人们抱着物欲的目的去看艺术品中描绘的事物,那就不是审美的态度。而我走出个人痛苦,从追求对于对象的物欲占有到追求同对象的心灵融合的过程。正是对狭隘物欲的超越过程和把个人的实际生活对象化并给以无关利害的静观的过程,如果美学著作中所论述的是对艺术品或对象事物形式的审美;那么我所进行的则是对实际人生及内含的审美。我深切地体验到这种人生审美的价值。我从对我生活的对象化的静观中获得的人生感悟,比从对艺术品的欣赏中获得的更深切,更真实。而且我感到,如果说一个艺术产品的价值主要来自于它的审美品位或内含;那么这种审美品位或内含应是直接来自于创作者对于实际人生或其它内在外在世界的审美感悟。在这里,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感悟是第一性的,而艺术品中的审美品位或内含是第二性的。如果我们把这一审美品位或内含称为审美价值,那么这一价值的高低
就取决于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事物的审美层次和质量的高低。这样看来,我们就不应该把审美的研究仅仅局限在艺术品的范围内;也不应仅仅局限在事物形式的范围内。我好象看到一大堆原材料摆在面前,就看我能不能用它们建构成一个有益于人生的东西。为此,我重新阅读中外美学专著,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建构的能力和规范,但我却陷入一团迷雾般地感到困惑难解,因为现有的美学理论体系并没有给我提供肯定的现成的启示,相反它使我产生了对它的深深的怀疑和一种否定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