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下大同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清末最新章节!
梁启超这次拜访徐卫只在汉城住了三天的时间,期间他并没有表示要出仕徐卫的意思,三天之后他不顾徐卫的挽留也踏上了通往新澳港的邮轮,这次他要亲身经历一下新澳港的情况,用梁启超的话将叫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就在徐卫将梁启超送到邮轮的当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波斯的电报,这封电报并不是某一个人发给徐卫的,而是徐卫留在波斯的三位负责人雷诺兹、伊本、林志祥联合发出的,电报虽然很长,但只有一个意思,北方的波斯政府要对徐卫在波斯的油田开刀了。
波斯政府之所以对徐卫开刀,有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原因。
在政治上,波斯的政治动荡由来已久,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上任国王穆扎法尔丁·沙,其原因则是国王的挥霍浪费致使波斯政府的财政经常混乱不堪,政府金钱极端匮乏,为获取新的财源,他便派人到英国出售波斯石油的勘探权。
波斯国王的这种做法换做以前自然没有人关心,毕竟在法理上整个波斯都是国王加的家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波斯境内的中、高产阶级大多喜欢讲他们的子女送到国外读书,目的也仅仅是让自己的这些子弟开一下眼界。
这些子弟就如同中国睁眼望世界的第一批人,他们能够出过大多是因为家庭的富裕,没有对以后生存的压力,这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们在国外生活和学习中将经历放到了国外的各种思想上面,然后与国内的状况相比较,于是他们的内心便变得越来越不平静。
由于共同受过国外先进的思想教育,这些人回国之后便自发的聚集到一个圈子内,谈论的最多的也是自己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穆扎法尔丁·沙当政的时候正值英国和俄国博弈最激烈的时候,波斯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博弈战场,贫穷而又腐败的波斯王朝便在这两个帝国的争霸中摇摆不定,其国内的各种利益也成了这两个帝国主义的战利品。
曾经留学国外的这些新知识青年受欧洲政治文化的影响,在他们的内心之中除了家族、宗教、民族之外有了国家的概念。这也使得他们对国王和其政府的做法大为不满,于是这些人游说国内开明士绅、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上层僧侣,准备发动的君主立宪活动。
这场立宪活动变成立宪革命的最终推动力量则是俄国的国内革命,俄国的这场革命与一战后期的孟什维克革命不同。这场革命没有组织,没有目标,也没有单一原因,主要归咎于几十年的国家动乱和对罗曼诺夫王朝的不满,同时俄国国内改革不利以及少数民族要求解放也是起因。而俄国的这场革命最终导致了日俄战争的战败。
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德黑兰、大不里士、设拉子等城市爆发了由僧侣领导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和罢工,群众要求召开议会,制定宪法。
与此同时在此期间,在北方城市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在许多城市建立了与地方政权相抗衡的民选委员会恩楚明,同时建立了称为穆扎希德的社会民主组织,要求给予人民自由和平等权利,并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力量费达依部队。
随着国内环境的不断恶化,穆扎法尔丁·沙被迫同意召开第一届议会,并把王权移交给王子穆罕默德·阿里。随后议会通过了波斯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新上任的国王穆罕默德·阿里就是尤利娅的父亲,不过这个国王同他的父亲一样依然不是一个民主人士,他自继位开始就对议会抱有极大的恶意,这种恶意在1907年12月得以爆发。
已经认为自己坐稳波斯王位的穆罕默德·阿里凭借沙俄的支持,调集军队捣毁议会,不过他对自己的实力估计有点不足,他的这种反抗行为旋即就被全国强大的护宪运动和各省开赴首都的费达依部队击败,于是他被迫再次宣誓信守宪法。
穆罕默德·阿里虽然反抗失败,但他并不服输,于是在次年的6月。穆罕默德·阿里再次出尔反尔,以哥萨克旅为核心攻占议会大厦,逮捕议员,解散议会。杀害革命领袖和群众,立宪运动遭到挫折,但是革命政权不久又在大不里士重建,并向各地发展。
此时的情况对国王穆罕默德·阿里可谓是一片大好,但是这种大好的局面很快就因为波斯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而功亏一篑。
总的来说,波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领土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21万,按各民族的语言特点,波斯可分为3大语族、40多个民族,其中属于波斯语族的有波斯、库尔德、卢尔、巴赫蒂亚尔、俾路支等民族,属于突厥语族的有阿塞拜疆、土库曼、卡什凯等民族,属于闪语族的有阿拉伯等族,除了以上三种语族的民族外,波斯还居住有亚美尼亚人。
波斯人是波斯的主体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6%,他们使用波斯语,而波斯语也是波斯王国的正式官方语言。
波斯人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密集于波斯中部和高原大部的城市地区,如:德黑兰、克尔曼、设拉子、亚兹德、伊斯法罕、卡善等,波斯人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训练,容易接受西方的影响,他们从事农、工、商等各种职业,波斯军队、宗教的高级职务大多由波斯人担任,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的一个古老民族。也是波斯的第三大民族。原由古代米底亚部落和波斯的部落渗入库尔德斯坦地区之后发展起来。由于这个地区分属西亚5个国家领土,而成为各国的少数民族。它约有2000万人,主要分布在波斯、土耳其、伊拉克三国边境地区。叙利亚以及前苏联的一些小镇也散居着库尔德人。大多数库尔德人操波斯西部语言,也有一些人操所在国的语言。库尔德语属于印欧语系。库尔德人大部分人是******教逊尼派******,并保存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妇女没有面沙和披肩等装束,也没有男女隔绝的风习,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库尔德人原先是游牧民族,现在大部分都已定居,从事农耕或畜牧。也有在都市里经商的,但他们至今仍然喜欢骑马。波斯的库尔德人约320万,主要分布于波斯西部的库尔德斯坦、巴赫塔兰(原名克尔曼沙赫)和伊拉姆三省及西阿塞拜疆省的部分地区。
卢尔人约有150万人,分布于波斯扎格罗斯山区。其语言同库尔德语很少区别。卢尔人是古代埃兰人与外来的南波斯部落的混血后裔。卢尔人的部落分为两个主要支派:—支为定居农民,分布在克尔赫和迪兹两河之间;另一支为游牧民和半游牧民,冬季在克尔赫流域过冬,夏季迁徒该河西南的山区,住在法尔所省两部的卢尔人属于库赫格卢和马马萨尼两个部落。而定居在哈马丹和加兹温的卢尔人则在相当大程度上已和他们周围的波斯人混合。在宗教方面。卢尔人是******教什叶派。
巴赫蒂亚尔人约有60万人口,是游牧和半游牧部落。他们的分布与卢尔人相邻,以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省为其主要聚居区。巴赫蒂亚尔人分为两个基本分支:巴赫蒂亚里省北部的哈夫特兰部落大多是游牧民,南部的查哈尔兰部落基本上是定居农民。在波斯四南部石油区也有相当数量的巴赫蒂亚尔人。他们在这里与阿拉伯入和印度人杂居。他们使用的是接近卢尔人和库尔德人的语言。宗教上届******教什叶派。
俾路支人是一个古老的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大约有500多万人居住在波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国的交界处,总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组成大小500个部落。此外,叙利亚、伊拉克、约旦、沙特阿拉伯和前苏联等国也有少数的俾路支人。波斯境内约有80万俾路支人。多数分布于波斯东南部省份锡斯坦—俾路支斯坦,其次是克尔曼、留拉桑和雷斯坦等省。俾伸路支人属波斯族人种,受波斯的文化影响很深,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俾路支语。俾路支语属印欧语系波斯语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绝大多数人信奉******教,属逊尼派。
阿塞拜疆人约占波斯总人口的22%,是居波斯人之后的第二大民族。他们聚居在波斯西北部的东阿塞拜疆、西阿塞拜疆和赞江等三省,是波斯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哈马丹、加兹温、阿拉克和萨韦等城市的主要居民。他们讲阿塞拜疆语,信奉******教,属什叶派。阿塞拜疆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各种行业,并以擅长园艺和手织地毯著称。
卡什凯人约有45万人,主要分布在法尔斯省和伊斯法罕省,是波斯南部人数更多的突厥部落。他们主要从事游牧和打猎,冬季游牧的地方在设拉子以南、波斯湾附近山岳地区。夏季在伊斯法字通往设拉子的道路以西,春季则转移到遥远的北方。现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定居务农。卡什凯人主要从事畜牧业、贷物运输和织毛毯。其语言接近阿塞拜疆语。宗教上是******教什叶派。
土库曼人约有55万人,大多数居住在波斯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的戈尔甘平原,少数分布在霍拉桑东北边境一带。他们大部分属于伊奥穆德、戈克连、萨洛尔、萨雷克等部落。主要职业是畜牧业(特别是养羊)。其次是农业。讲土库曼语,民间通行******教逊尼派。
阿拉伯人全波斯估计有100多万,大部分聚居在与伊拉克交界的胡齐斯坦和波斯湾沿岸省区,多数是石油工人,其余从事农耕和航运,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洛雷斯坦省、法尔斯省、克尔曼省与霍拉桑省东部。主要从事畜牧业。波斯的阿拉伯人讲的是属于闪语系的阿拉伯方言。宗教上主要是******教逊尼派。
亚美尼亚人约有26万人,大部分是在l6~17世纪迁移到波斯的,几乎定居于波斯所有的大城市,其中以乌尔米耶和伊斯法罕的亚美尼亚人最多。约有30个亚美尼亚人的村庄分布在卡拉达格高原。在伊斯法罕近郊米尔夫有一个较大的亚美尼亚人移民区。他们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倍奉基督教。
可以说波斯的居民有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但是波斯政府否认波斯有少数民族存在,它认为所有居民都信奉******教,都属于波斯民族,只承认在宗教信仰上存在少数人信奉基督教、袄教和犹太教等。
波斯的少数民族并不认为他们是波斯人,哪怕他们与波斯人一样信奉******教,而影响这次事件最终结果的就是波斯的少数民族巴赫蒂亚尔部落。
在波斯立宪革命这段时间内,以腊什特为中心的吉朗人民政权迅速兴起,在国王派军队围困大不里士期间内,腊什特的费达依部队向德黑兰进军。
此时的波斯国王拥有俄国人的支持,单凭腊什特的费达依部队当然无法攻入德黑兰,于是不想让俄国独占波斯的英国政府出现了,英国政府支持波斯南部的巴赫蒂亚尔部落酋长也向德黑兰进发,于同年7月两军会合后攻入城内。
1909年11月17日,第二届议会开幕,吉朗大地主谢别赫达尔出任首相,巴赫蒂亚尔部落酋长西尔达尔任内政大臣,新政府维护君主制,投靠外国势力,同时由于国库如洗,波斯政府向英国和俄国举债。(未完待续。)
梁启超这次拜访徐卫只在汉城住了三天的时间,期间他并没有表示要出仕徐卫的意思,三天之后他不顾徐卫的挽留也踏上了通往新澳港的邮轮,这次他要亲身经历一下新澳港的情况,用梁启超的话将叫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就在徐卫将梁启超送到邮轮的当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波斯的电报,这封电报并不是某一个人发给徐卫的,而是徐卫留在波斯的三位负责人雷诺兹、伊本、林志祥联合发出的,电报虽然很长,但只有一个意思,北方的波斯政府要对徐卫在波斯的油田开刀了。
波斯政府之所以对徐卫开刀,有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原因。
在政治上,波斯的政治动荡由来已久,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上任国王穆扎法尔丁·沙,其原因则是国王的挥霍浪费致使波斯政府的财政经常混乱不堪,政府金钱极端匮乏,为获取新的财源,他便派人到英国出售波斯石油的勘探权。
波斯国王的这种做法换做以前自然没有人关心,毕竟在法理上整个波斯都是国王加的家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波斯境内的中、高产阶级大多喜欢讲他们的子女送到国外读书,目的也仅仅是让自己的这些子弟开一下眼界。
这些子弟就如同中国睁眼望世界的第一批人,他们能够出过大多是因为家庭的富裕,没有对以后生存的压力,这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们在国外生活和学习中将经历放到了国外的各种思想上面,然后与国内的状况相比较,于是他们的内心便变得越来越不平静。
由于共同受过国外先进的思想教育,这些人回国之后便自发的聚集到一个圈子内,谈论的最多的也是自己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穆扎法尔丁·沙当政的时候正值英国和俄国博弈最激烈的时候,波斯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博弈战场,贫穷而又腐败的波斯王朝便在这两个帝国的争霸中摇摆不定,其国内的各种利益也成了这两个帝国主义的战利品。
曾经留学国外的这些新知识青年受欧洲政治文化的影响,在他们的内心之中除了家族、宗教、民族之外有了国家的概念。这也使得他们对国王和其政府的做法大为不满,于是这些人游说国内开明士绅、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上层僧侣,准备发动的君主立宪活动。
这场立宪活动变成立宪革命的最终推动力量则是俄国的国内革命,俄国的这场革命与一战后期的孟什维克革命不同。这场革命没有组织,没有目标,也没有单一原因,主要归咎于几十年的国家动乱和对罗曼诺夫王朝的不满,同时俄国国内改革不利以及少数民族要求解放也是起因。而俄国的这场革命最终导致了日俄战争的战败。
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德黑兰、大不里士、设拉子等城市爆发了由僧侣领导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和罢工,群众要求召开议会,制定宪法。
与此同时在此期间,在北方城市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在许多城市建立了与地方政权相抗衡的民选委员会恩楚明,同时建立了称为穆扎希德的社会民主组织,要求给予人民自由和平等权利,并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力量费达依部队。
随着国内环境的不断恶化,穆扎法尔丁·沙被迫同意召开第一届议会,并把王权移交给王子穆罕默德·阿里。随后议会通过了波斯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新上任的国王穆罕默德·阿里就是尤利娅的父亲,不过这个国王同他的父亲一样依然不是一个民主人士,他自继位开始就对议会抱有极大的恶意,这种恶意在1907年12月得以爆发。
已经认为自己坐稳波斯王位的穆罕默德·阿里凭借沙俄的支持,调集军队捣毁议会,不过他对自己的实力估计有点不足,他的这种反抗行为旋即就被全国强大的护宪运动和各省开赴首都的费达依部队击败,于是他被迫再次宣誓信守宪法。
穆罕默德·阿里虽然反抗失败,但他并不服输,于是在次年的6月。穆罕默德·阿里再次出尔反尔,以哥萨克旅为核心攻占议会大厦,逮捕议员,解散议会。杀害革命领袖和群众,立宪运动遭到挫折,但是革命政权不久又在大不里士重建,并向各地发展。
此时的情况对国王穆罕默德·阿里可谓是一片大好,但是这种大好的局面很快就因为波斯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而功亏一篑。
总的来说,波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领土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21万,按各民族的语言特点,波斯可分为3大语族、40多个民族,其中属于波斯语族的有波斯、库尔德、卢尔、巴赫蒂亚尔、俾路支等民族,属于突厥语族的有阿塞拜疆、土库曼、卡什凯等民族,属于闪语族的有阿拉伯等族,除了以上三种语族的民族外,波斯还居住有亚美尼亚人。
波斯人是波斯的主体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6%,他们使用波斯语,而波斯语也是波斯王国的正式官方语言。
波斯人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密集于波斯中部和高原大部的城市地区,如:德黑兰、克尔曼、设拉子、亚兹德、伊斯法罕、卡善等,波斯人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训练,容易接受西方的影响,他们从事农、工、商等各种职业,波斯军队、宗教的高级职务大多由波斯人担任,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的一个古老民族。也是波斯的第三大民族。原由古代米底亚部落和波斯的部落渗入库尔德斯坦地区之后发展起来。由于这个地区分属西亚5个国家领土,而成为各国的少数民族。它约有2000万人,主要分布在波斯、土耳其、伊拉克三国边境地区。叙利亚以及前苏联的一些小镇也散居着库尔德人。大多数库尔德人操波斯西部语言,也有一些人操所在国的语言。库尔德语属于印欧语系。库尔德人大部分人是******教逊尼派******,并保存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妇女没有面沙和披肩等装束,也没有男女隔绝的风习,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库尔德人原先是游牧民族,现在大部分都已定居,从事农耕或畜牧。也有在都市里经商的,但他们至今仍然喜欢骑马。波斯的库尔德人约320万,主要分布于波斯西部的库尔德斯坦、巴赫塔兰(原名克尔曼沙赫)和伊拉姆三省及西阿塞拜疆省的部分地区。
卢尔人约有150万人,分布于波斯扎格罗斯山区。其语言同库尔德语很少区别。卢尔人是古代埃兰人与外来的南波斯部落的混血后裔。卢尔人的部落分为两个主要支派:—支为定居农民,分布在克尔赫和迪兹两河之间;另一支为游牧民和半游牧民,冬季在克尔赫流域过冬,夏季迁徒该河西南的山区,住在法尔所省两部的卢尔人属于库赫格卢和马马萨尼两个部落。而定居在哈马丹和加兹温的卢尔人则在相当大程度上已和他们周围的波斯人混合。在宗教方面。卢尔人是******教什叶派。
巴赫蒂亚尔人约有60万人口,是游牧和半游牧部落。他们的分布与卢尔人相邻,以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省为其主要聚居区。巴赫蒂亚尔人分为两个基本分支:巴赫蒂亚里省北部的哈夫特兰部落大多是游牧民,南部的查哈尔兰部落基本上是定居农民。在波斯四南部石油区也有相当数量的巴赫蒂亚尔人。他们在这里与阿拉伯入和印度人杂居。他们使用的是接近卢尔人和库尔德人的语言。宗教上届******教什叶派。
俾路支人是一个古老的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大约有500多万人居住在波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国的交界处,总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组成大小500个部落。此外,叙利亚、伊拉克、约旦、沙特阿拉伯和前苏联等国也有少数的俾路支人。波斯境内约有80万俾路支人。多数分布于波斯东南部省份锡斯坦—俾路支斯坦,其次是克尔曼、留拉桑和雷斯坦等省。俾伸路支人属波斯族人种,受波斯的文化影响很深,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俾路支语。俾路支语属印欧语系波斯语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绝大多数人信奉******教,属逊尼派。
阿塞拜疆人约占波斯总人口的22%,是居波斯人之后的第二大民族。他们聚居在波斯西北部的东阿塞拜疆、西阿塞拜疆和赞江等三省,是波斯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哈马丹、加兹温、阿拉克和萨韦等城市的主要居民。他们讲阿塞拜疆语,信奉******教,属什叶派。阿塞拜疆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各种行业,并以擅长园艺和手织地毯著称。
卡什凯人约有45万人,主要分布在法尔斯省和伊斯法罕省,是波斯南部人数更多的突厥部落。他们主要从事游牧和打猎,冬季游牧的地方在设拉子以南、波斯湾附近山岳地区。夏季在伊斯法字通往设拉子的道路以西,春季则转移到遥远的北方。现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定居务农。卡什凯人主要从事畜牧业、贷物运输和织毛毯。其语言接近阿塞拜疆语。宗教上是******教什叶派。
土库曼人约有55万人,大多数居住在波斯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的戈尔甘平原,少数分布在霍拉桑东北边境一带。他们大部分属于伊奥穆德、戈克连、萨洛尔、萨雷克等部落。主要职业是畜牧业(特别是养羊)。其次是农业。讲土库曼语,民间通行******教逊尼派。
阿拉伯人全波斯估计有100多万,大部分聚居在与伊拉克交界的胡齐斯坦和波斯湾沿岸省区,多数是石油工人,其余从事农耕和航运,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洛雷斯坦省、法尔斯省、克尔曼省与霍拉桑省东部。主要从事畜牧业。波斯的阿拉伯人讲的是属于闪语系的阿拉伯方言。宗教上主要是******教逊尼派。
亚美尼亚人约有26万人,大部分是在l6~17世纪迁移到波斯的,几乎定居于波斯所有的大城市,其中以乌尔米耶和伊斯法罕的亚美尼亚人最多。约有30个亚美尼亚人的村庄分布在卡拉达格高原。在伊斯法罕近郊米尔夫有一个较大的亚美尼亚人移民区。他们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倍奉基督教。
可以说波斯的居民有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但是波斯政府否认波斯有少数民族存在,它认为所有居民都信奉******教,都属于波斯民族,只承认在宗教信仰上存在少数人信奉基督教、袄教和犹太教等。
波斯的少数民族并不认为他们是波斯人,哪怕他们与波斯人一样信奉******教,而影响这次事件最终结果的就是波斯的少数民族巴赫蒂亚尔部落。
在波斯立宪革命这段时间内,以腊什特为中心的吉朗人民政权迅速兴起,在国王派军队围困大不里士期间内,腊什特的费达依部队向德黑兰进军。
此时的波斯国王拥有俄国人的支持,单凭腊什特的费达依部队当然无法攻入德黑兰,于是不想让俄国独占波斯的英国政府出现了,英国政府支持波斯南部的巴赫蒂亚尔部落酋长也向德黑兰进发,于同年7月两军会合后攻入城内。
1909年11月17日,第二届议会开幕,吉朗大地主谢别赫达尔出任首相,巴赫蒂亚尔部落酋长西尔达尔任内政大臣,新政府维护君主制,投靠外国势力,同时由于国库如洗,波斯政府向英国和俄国举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