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新兴产业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第292章 新兴产业
1732年6月13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瞬间将整个长安城笼罩在烟雨之中。
雨点如针尖大小,密密麻麻地落在地面上,发出“沙沙”的声音。雨伞遮挡不住胡乱飘荡的雨水,路面上汇聚成小溪般的水流,淌进两边的下水道里。天空变得暗淡,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阴暗的色调中。
远处的建筑物和树木都被淹没在雾气中,模糊不清。路面反弹的雨滴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涟漪,涟漪之中映照着流动的景象。整个城市像是被困在一個巨大的离子球里,被雨水和云雾所笼罩,让人无从看清真相。
时至冬日,按理说这个季节,长安城的雨水并不多,只会让人感受到来自大东山(即大分水岭)侵袭而来的冷风,使得人们不得不穿上稍显厚重的外套。因而,这场大雨,显然让街上行走的居民有些措手不及,纷纷就近避入沿街的商铺或者屋檐之下,希望雨势能快点结束。
“这是……”玉娘看着柯广永递过来的一双雨胶鞋,面色不由微微一红。
在她内心深处,女子脚上所穿的鞋子应该属于隐私之物,怎能在光天化日下让一个男子买来送给自己?
随同而来的几个女伴见状,也是窃笑不已。
“雨势这般大,稍顷返回旅店后,路上的积水肯定会将你的鞋子浸湿。”柯广永伸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雨水,认真地说道:“长安城的冬日虽然不是很冷,但被雨水浸泡后,难免会寒彻全身。一个不慎,说不定就会伤风患玻那样一来,你怕是无法登台表演了。”
“柯公子……”玉娘有心不收,但却不知如何委婉拒绝。
这几个月以来,柯家少年对自己的心思,那再明显不过了。
可是,自己从小就卖身于戏班,无有任何自由可言,哪有什么资格与他风花雪月。
况且,柯家少年一副夷人面孔,内心之中还是有一丝抵触,觉得非为良配。
当然,自己一个弱女子,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随波逐流。他若能替自己赎身,向班主支付两千块,换得自己的自由,摆脱贱役的命运,那么就算委身于他,也将就认命了。
可是,这么长时间了,这柯家少年虽然口口声声说要筹集这笔款项,替自己偿还戏班的“欠款”,可却一直未有下文。
唉,他怕是在家中遭到了长辈的强烈反对,拒绝给他提供这笔庞大的金额,所以才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
是呀,那么一大笔钱,怎生会花在她这么一个下九流的女子身上?
“这雨胶鞋也是近几年才出来的物什,在阴雨天里穿在脚上,就无需再顾忌雨水浸泡,更不用担心污泥沾染而洗涤不净的烦恼。”柯广永卖弄地说道:“你看看这胶鞋表面,光滑柔软,污损过后,只需清水稍稍一冲,便可恢复洁净如初。哦,对了,雨天里还有一种上好的防水神器。你猜猜,是什么?”
“是什么?”玉娘下意识地问道。
“雨胶鞋是为了防止脚上沾染雨水和污泥,那么抵御雨水浸淋身上的穿戴,自然就是雨衣了。”柯广永说着,伸手指向窗外几个身披雨衣的行人,“瞧见没,那些人穿的就是雨衣,可以完全将雨水遮蔽,从而避免整个身体被雨浸淋。嗯,不论是做工也好,户外行走也罢,只要穿上雨衣,套上雨胶鞋,就可以无惧雨水冲淋。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材质做成的吗?”
“……不知道。”玉娘呆呆地看着那些穿着雨衣和雨胶鞋的行人,也没打伞,但似乎真的没有被这场大雨所阻挡,一个个脚步匆匆,朝城市的各个角落奔去。
“橡胶。”
“香蕉?”玉娘闻言,不由一愣。
一根根甜糯可口的香蕉,就能变出遮雨避水的雨衣和胶鞋?
“不是那种能吃的香蕉。”柯广永面色一囧,不会是自己带了点奥斯曼口音吧。
随即,他连忙解释道:“是那种能生出乳白色液体的橡胶树。我们齐国的工厂就是将那些采集的生胶经过数道工序的加工,最终生产制造出一件件雨衣和一双双雨胶鞋。我们柯家在威远和宣化就有几座橡胶种植园,每年为国内的橡胶制品工厂提供大量的生胶。若是有机会,我一定带你去看看那些橡胶树是什么样的。”
齐国早在六十多年前,便通过庆国的渠道,陆续从巴西内陆获得了数千株野生橡胶树苗,然后在宣化岛(今帝汶岛)进行精心培育和繁殖,并最终实现了橡胶的移栽目的。
乾武二十四年(1666年),第一家橡胶工厂在镇海(今帝力市)建立,开始生产防水胶布以及防水雨布等生活用品。
乾武二十七年(1669年),威远(今莫尔斯比港港)“丁记”橡胶厂的一名高级工匠发现橡胶经过两个滚筒缝隙的转动反复加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弹性和粘性,提高塑性,这一发现奠定了齐国橡胶工业发展的基础,橡胶制品也随之变得多样化起来,并扩大了橡胶产业的规模。
不过,那时的橡胶制品长时间置于低温环境下,会慢慢变硬然后失去弹性,这意味着在寒冷的地区或者季节,橡胶制品将有很大几率失去效用。
另外,经过溶剂溶解过的生橡胶,一旦遇到炎热天气,也很容易分解从而使其失去应有的效用。
这两个问题在无形中大大阻碍了橡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直到泰平十六年(1720年),橡胶硫化的方法被发明出来,一举克服了生橡胶的上述缺点,从而使胶料具备高强度、高弹性、高耐磨、抗腐蚀等等诸多优良性能,将这种材料物质推向更大规模的市场应用,彻底消除了各种障碍。
随着齐国“工业革命”向各个领域的纵深处不断推进,橡胶工业发展的脚步亦愈来愈快,科技的进步赋予了橡胶更加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大量的橡胶工业品相继面世。
橡胶不仅应用于诸多民用生产领域,军事上每一个马车轮胎、水管、图章、阀门、皮塞和线路系统等,也都离不开橡胶原料,成为齐国工业发展继煤炭、铁矿石后,最为重要的工业原料。
曾有一名化学家还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字迹,又使得该产品在文化教育行业中大受欢迎,避免了小学生将作业本涂抹成一团又一团非常难看的“天书”。
从橡胶种植,到炼化生胶、生产加工,再至橡胶贸易,以及最后的橡胶制品的生产制造,齐国历数十年,已经形成完整的橡胶产业链,并牢牢地把控了全球橡胶生产的技术垄断优势和贸易垄断优势。
粗略估算,全世界橡胶产业规模已达八千万元以上,并且以每年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速度不断递增,而齐国就独占了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产值。 说来也是唏嘘不已,葡属巴西在经营了两百多年时间,也跟英属北美殖民领地一样,仅开发和建设了沿海狭长一带,并未太过深入内陆。
而随着橡胶工业的兴起,位于巴西内陆的雨林地区顿时成为葡萄牙人的投资(殖民)热点,如同淘金一般,一波又一波探险队深入亚马逊雨林,寻找并砍伐橡胶树——葡萄牙人并不清楚齐国人是如何采集生胶,而直接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像砍伐巴西红木一样,将橡胶树放倒,然后割开树皮,收集橡胶液。
随着工业大规模生产对橡胶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威远岛、南洋诸岛,以及马来半岛,开办起一座又一座橡胶种植园,催生了一波南洋开发浪潮。
近数十年来,除了橡胶产业的兴起,可可、油棕、咖啡等新兴产业也相继进入爆发期,带动了一波新的消费热潮。
当年,西班牙人对不符合自己口味的可可饮品进行了改良,在可可饮品中放了糖,还加入肉桂和麝香等调味,制作出了称为巧克力的热饮,并很快风靡于欧洲上层社会。
在机器研磨发明之前,可可只能靠手工研磨加工,既费时费力,同时产量也不高,虽然在欧洲十分盛行,但一直是一种只有富人才能消费得起的高档饮品。
而齐国在南洋地区大规模移栽可可,并对其进行工业化加工后,使得巧克力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同时成本也相应降低。
随着将巧克力由液体转化为固体的技术突破,人类开始了“吃”巧克力的时代。加上种植园的规模种植、工业化加工,以及糖的价格不断下跌,在很短时间内,巧克力便开始在齐国走向大众化。
在齐国的军队中,巧克力也成为继卷烟、糖、罐头之后的必备军需品。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可可饮品和巧克力也是齐国男子“把妹泡妞”的重要工具。
玉娘来齐国后,第一次吃巧克力时的感觉并不好。明明是一种甜食,尝起来却有苦涩的味道,这让她吃的时候很不习惯,几乎是捏着鼻子强自吞咽入腹。
但是后来发现,经由苦涩对比后的甘甜,比起一般的甜,似乎回味更加悠长,也更为甜美。
就跟她在练习舞台表演一样,练习越辛苦,演出成功后会越开心。
及至后来,她竟然变得很喜欢吃巧克力,时常在表演结束后,或者与戏班里的姐妹,或者受柯家少年邀请,逛街游玩时,买些巧克力慰劳自己一天辛苦的表演。
在齐国的近一年时间,是她一生中体验新鲜事物和品尝新的美食最多的时刻。
乘坐钢铁巨轮,跨越万里海波,感受风驰电掣的火车旅行,还见过能飞上天的“大气球”,领略过像漠北大草原一样的风光,惊叹于无穷无尽的牛羊。
喝过苦涩而醇香的咖啡,品尝过欧洲风味的雪糕,吃过来自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味,也品鉴过不同口味的奶酪和巧克力。
齐国人总能创造出许多新奇的物什,发明出让人感叹的精巧工具,更是能弄出世上未曾有过的稀罕东西。
齐国人所享受的物质生活,其丰裕程度会让任何一个到访者都会感到万分的吃惊。
在大秦,还有许多地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每日为生存而殚精竭虑。
而齐国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而且还吃得异常丰盛,穿得更为得体。
他们的饮食中肉禽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即使大秦江南地区的地主之家,与之相较,也是大为不如。
齐国人的饭食中不仅肉食多,而且烹饪炒菜时,也更舍得添加油料,显得饭菜油水更为充足。
据说,齐国人市场上售卖的那种被称为棕榈油的油料,价格非常低廉,比大秦境内土法压榨的各种植物油料还要便宜许多。几角钱,便能买上一大桶,足以让五口之家用上一个月。
柯广永告诉他们,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南洋地区,除了难以计数的橡胶种植园、可可种植园、咖啡种植园和稻米种植园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油棕种植园,每年可以为齐国提供数十万吨棕榈油。
而棕榈油之所以这般便宜,盖因一颗油棕树的经济寿命在25到30年,一旦进入盛果期,一年四季均可采摘榨油,每亩可出油两百多公斤,产量极高。而常规油料出油率最高的是花生,平均每亩出油也不过三四十公斤。
也就说,收获同样数量的油品,棕榈油占用的土地最少,经济价值更高,相对成本也就更低。
故而,对于普通人家,只要是不太讲究油品口味,一般都会选择购买价格更为便宜的棕榈油。
随着棕榈油的产量日益增长,齐国也逐步开始将其纳入重点对外出口产品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大秦的地界,会有更多的百姓士绅也能吃到这种价格低廉的油料。
作为一个齐国人,应该是会感到幸福的。
他们不仅挣得银钱更多,而且所享受的生活也更为丰裕。
他们总能通过对新生事物不断地开发和研究,搞出一个又一个巨大的产业,除了为齐国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财机会,也为他们的国民提供了更多物质选择。
(本章完)
第292章 新兴产业
1732年6月13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瞬间将整个长安城笼罩在烟雨之中。
雨点如针尖大小,密密麻麻地落在地面上,发出“沙沙”的声音。雨伞遮挡不住胡乱飘荡的雨水,路面上汇聚成小溪般的水流,淌进两边的下水道里。天空变得暗淡,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阴暗的色调中。
远处的建筑物和树木都被淹没在雾气中,模糊不清。路面反弹的雨滴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涟漪,涟漪之中映照着流动的景象。整个城市像是被困在一個巨大的离子球里,被雨水和云雾所笼罩,让人无从看清真相。
时至冬日,按理说这个季节,长安城的雨水并不多,只会让人感受到来自大东山(即大分水岭)侵袭而来的冷风,使得人们不得不穿上稍显厚重的外套。因而,这场大雨,显然让街上行走的居民有些措手不及,纷纷就近避入沿街的商铺或者屋檐之下,希望雨势能快点结束。
“这是……”玉娘看着柯广永递过来的一双雨胶鞋,面色不由微微一红。
在她内心深处,女子脚上所穿的鞋子应该属于隐私之物,怎能在光天化日下让一个男子买来送给自己?
随同而来的几个女伴见状,也是窃笑不已。
“雨势这般大,稍顷返回旅店后,路上的积水肯定会将你的鞋子浸湿。”柯广永伸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雨水,认真地说道:“长安城的冬日虽然不是很冷,但被雨水浸泡后,难免会寒彻全身。一个不慎,说不定就会伤风患玻那样一来,你怕是无法登台表演了。”
“柯公子……”玉娘有心不收,但却不知如何委婉拒绝。
这几个月以来,柯家少年对自己的心思,那再明显不过了。
可是,自己从小就卖身于戏班,无有任何自由可言,哪有什么资格与他风花雪月。
况且,柯家少年一副夷人面孔,内心之中还是有一丝抵触,觉得非为良配。
当然,自己一个弱女子,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随波逐流。他若能替自己赎身,向班主支付两千块,换得自己的自由,摆脱贱役的命运,那么就算委身于他,也将就认命了。
可是,这么长时间了,这柯家少年虽然口口声声说要筹集这笔款项,替自己偿还戏班的“欠款”,可却一直未有下文。
唉,他怕是在家中遭到了长辈的强烈反对,拒绝给他提供这笔庞大的金额,所以才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
是呀,那么一大笔钱,怎生会花在她这么一个下九流的女子身上?
“这雨胶鞋也是近几年才出来的物什,在阴雨天里穿在脚上,就无需再顾忌雨水浸泡,更不用担心污泥沾染而洗涤不净的烦恼。”柯广永卖弄地说道:“你看看这胶鞋表面,光滑柔软,污损过后,只需清水稍稍一冲,便可恢复洁净如初。哦,对了,雨天里还有一种上好的防水神器。你猜猜,是什么?”
“是什么?”玉娘下意识地问道。
“雨胶鞋是为了防止脚上沾染雨水和污泥,那么抵御雨水浸淋身上的穿戴,自然就是雨衣了。”柯广永说着,伸手指向窗外几个身披雨衣的行人,“瞧见没,那些人穿的就是雨衣,可以完全将雨水遮蔽,从而避免整个身体被雨浸淋。嗯,不论是做工也好,户外行走也罢,只要穿上雨衣,套上雨胶鞋,就可以无惧雨水冲淋。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材质做成的吗?”
“……不知道。”玉娘呆呆地看着那些穿着雨衣和雨胶鞋的行人,也没打伞,但似乎真的没有被这场大雨所阻挡,一个个脚步匆匆,朝城市的各个角落奔去。
“橡胶。”
“香蕉?”玉娘闻言,不由一愣。
一根根甜糯可口的香蕉,就能变出遮雨避水的雨衣和胶鞋?
“不是那种能吃的香蕉。”柯广永面色一囧,不会是自己带了点奥斯曼口音吧。
随即,他连忙解释道:“是那种能生出乳白色液体的橡胶树。我们齐国的工厂就是将那些采集的生胶经过数道工序的加工,最终生产制造出一件件雨衣和一双双雨胶鞋。我们柯家在威远和宣化就有几座橡胶种植园,每年为国内的橡胶制品工厂提供大量的生胶。若是有机会,我一定带你去看看那些橡胶树是什么样的。”
齐国早在六十多年前,便通过庆国的渠道,陆续从巴西内陆获得了数千株野生橡胶树苗,然后在宣化岛(今帝汶岛)进行精心培育和繁殖,并最终实现了橡胶的移栽目的。
乾武二十四年(1666年),第一家橡胶工厂在镇海(今帝力市)建立,开始生产防水胶布以及防水雨布等生活用品。
乾武二十七年(1669年),威远(今莫尔斯比港港)“丁记”橡胶厂的一名高级工匠发现橡胶经过两个滚筒缝隙的转动反复加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弹性和粘性,提高塑性,这一发现奠定了齐国橡胶工业发展的基础,橡胶制品也随之变得多样化起来,并扩大了橡胶产业的规模。
不过,那时的橡胶制品长时间置于低温环境下,会慢慢变硬然后失去弹性,这意味着在寒冷的地区或者季节,橡胶制品将有很大几率失去效用。
另外,经过溶剂溶解过的生橡胶,一旦遇到炎热天气,也很容易分解从而使其失去应有的效用。
这两个问题在无形中大大阻碍了橡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直到泰平十六年(1720年),橡胶硫化的方法被发明出来,一举克服了生橡胶的上述缺点,从而使胶料具备高强度、高弹性、高耐磨、抗腐蚀等等诸多优良性能,将这种材料物质推向更大规模的市场应用,彻底消除了各种障碍。
随着齐国“工业革命”向各个领域的纵深处不断推进,橡胶工业发展的脚步亦愈来愈快,科技的进步赋予了橡胶更加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大量的橡胶工业品相继面世。
橡胶不仅应用于诸多民用生产领域,军事上每一个马车轮胎、水管、图章、阀门、皮塞和线路系统等,也都离不开橡胶原料,成为齐国工业发展继煤炭、铁矿石后,最为重要的工业原料。
曾有一名化学家还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字迹,又使得该产品在文化教育行业中大受欢迎,避免了小学生将作业本涂抹成一团又一团非常难看的“天书”。
从橡胶种植,到炼化生胶、生产加工,再至橡胶贸易,以及最后的橡胶制品的生产制造,齐国历数十年,已经形成完整的橡胶产业链,并牢牢地把控了全球橡胶生产的技术垄断优势和贸易垄断优势。
粗略估算,全世界橡胶产业规模已达八千万元以上,并且以每年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速度不断递增,而齐国就独占了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产值。 说来也是唏嘘不已,葡属巴西在经营了两百多年时间,也跟英属北美殖民领地一样,仅开发和建设了沿海狭长一带,并未太过深入内陆。
而随着橡胶工业的兴起,位于巴西内陆的雨林地区顿时成为葡萄牙人的投资(殖民)热点,如同淘金一般,一波又一波探险队深入亚马逊雨林,寻找并砍伐橡胶树——葡萄牙人并不清楚齐国人是如何采集生胶,而直接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像砍伐巴西红木一样,将橡胶树放倒,然后割开树皮,收集橡胶液。
随着工业大规模生产对橡胶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威远岛、南洋诸岛,以及马来半岛,开办起一座又一座橡胶种植园,催生了一波南洋开发浪潮。
近数十年来,除了橡胶产业的兴起,可可、油棕、咖啡等新兴产业也相继进入爆发期,带动了一波新的消费热潮。
当年,西班牙人对不符合自己口味的可可饮品进行了改良,在可可饮品中放了糖,还加入肉桂和麝香等调味,制作出了称为巧克力的热饮,并很快风靡于欧洲上层社会。
在机器研磨发明之前,可可只能靠手工研磨加工,既费时费力,同时产量也不高,虽然在欧洲十分盛行,但一直是一种只有富人才能消费得起的高档饮品。
而齐国在南洋地区大规模移栽可可,并对其进行工业化加工后,使得巧克力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同时成本也相应降低。
随着将巧克力由液体转化为固体的技术突破,人类开始了“吃”巧克力的时代。加上种植园的规模种植、工业化加工,以及糖的价格不断下跌,在很短时间内,巧克力便开始在齐国走向大众化。
在齐国的军队中,巧克力也成为继卷烟、糖、罐头之后的必备军需品。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可可饮品和巧克力也是齐国男子“把妹泡妞”的重要工具。
玉娘来齐国后,第一次吃巧克力时的感觉并不好。明明是一种甜食,尝起来却有苦涩的味道,这让她吃的时候很不习惯,几乎是捏着鼻子强自吞咽入腹。
但是后来发现,经由苦涩对比后的甘甜,比起一般的甜,似乎回味更加悠长,也更为甜美。
就跟她在练习舞台表演一样,练习越辛苦,演出成功后会越开心。
及至后来,她竟然变得很喜欢吃巧克力,时常在表演结束后,或者与戏班里的姐妹,或者受柯家少年邀请,逛街游玩时,买些巧克力慰劳自己一天辛苦的表演。
在齐国的近一年时间,是她一生中体验新鲜事物和品尝新的美食最多的时刻。
乘坐钢铁巨轮,跨越万里海波,感受风驰电掣的火车旅行,还见过能飞上天的“大气球”,领略过像漠北大草原一样的风光,惊叹于无穷无尽的牛羊。
喝过苦涩而醇香的咖啡,品尝过欧洲风味的雪糕,吃过来自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味,也品鉴过不同口味的奶酪和巧克力。
齐国人总能创造出许多新奇的物什,发明出让人感叹的精巧工具,更是能弄出世上未曾有过的稀罕东西。
齐国人所享受的物质生活,其丰裕程度会让任何一个到访者都会感到万分的吃惊。
在大秦,还有许多地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每日为生存而殚精竭虑。
而齐国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而且还吃得异常丰盛,穿得更为得体。
他们的饮食中肉禽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即使大秦江南地区的地主之家,与之相较,也是大为不如。
齐国人的饭食中不仅肉食多,而且烹饪炒菜时,也更舍得添加油料,显得饭菜油水更为充足。
据说,齐国人市场上售卖的那种被称为棕榈油的油料,价格非常低廉,比大秦境内土法压榨的各种植物油料还要便宜许多。几角钱,便能买上一大桶,足以让五口之家用上一个月。
柯广永告诉他们,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南洋地区,除了难以计数的橡胶种植园、可可种植园、咖啡种植园和稻米种植园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油棕种植园,每年可以为齐国提供数十万吨棕榈油。
而棕榈油之所以这般便宜,盖因一颗油棕树的经济寿命在25到30年,一旦进入盛果期,一年四季均可采摘榨油,每亩可出油两百多公斤,产量极高。而常规油料出油率最高的是花生,平均每亩出油也不过三四十公斤。
也就说,收获同样数量的油品,棕榈油占用的土地最少,经济价值更高,相对成本也就更低。
故而,对于普通人家,只要是不太讲究油品口味,一般都会选择购买价格更为便宜的棕榈油。
随着棕榈油的产量日益增长,齐国也逐步开始将其纳入重点对外出口产品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大秦的地界,会有更多的百姓士绅也能吃到这种价格低廉的油料。
作为一个齐国人,应该是会感到幸福的。
他们不仅挣得银钱更多,而且所享受的生活也更为丰裕。
他们总能通过对新生事物不断地开发和研究,搞出一个又一个巨大的产业,除了为齐国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财机会,也为他们的国民提供了更多物质选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