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共识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挽明最新章节!
徐光启抬起头,脸色凝重的看向和自己对坐的少年。这个面容稚嫩的少年,嘴唇边还是干干净净的,和他最小的孙子比起来,两人的岁数差不多相仿。
但是和那个,在他面前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的孙子不同。眼前少年的眼神,却是非常的坚定和自信,似乎没有什么事能难得倒他一样。
原本他以为这个改革方案不过是,某个有着丰富阅历的大臣向崇祯的上疏。因为这个改革方案看上去非常的精细,几乎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大明的年轻士子,是不会写下这么详细而复杂的操作程序,并提前设想发生意外时需要作出的反应的。
但是和崇祯谈的越久,他就越怀疑自己的猜测。如果是别人给崇祯拟定的改革方案,陛下怎么可能会对方案的内容,这么了如指掌。他不时提出的各种问题,都是根据大明社会的现实,对方案中一些不符合常理的地方进行指正,但是崇祯听完之后,马上就能飞快的进行调整或是解释。
这是只有把整个方案刻画在脑子里,进行过全盘仔细思考计算后,才能办得到的事。一般来说,除了方案的编写者之外,其他人很难有这么迅速的反应。
对于崇祯对他提出问题的解决能力,徐光启生平第一次觉得,这世界上还真有所谓的天才的。
朱由检思前想后的考虑了许久,终于摇着头对着徐光启开口说道:“义务教育法的推行宜早不宜迟,我大明对外藩一向自诩为大地中央之国。然而到了今天,我大明还能算是凌驾于东亚诸民族之上的天朝宗主国吗?
区区一个东虏已经搅的大明焦头烂额了,再来一个奢安之乱,我大明就已经是左支右拙了。这十多年来大明天灾横行,而朝廷中连赈灾的银两都快要拿不出了。这样穷困潦倒的大明何以称中国,何以号称天朝上国?
我大明豪商呼朋喝友之际,斗上一场蛐蛐都能一掷千金,吃上一餐饭都要一户中人之产。然而让他们缴纳些许商税,他们就能买动士林中的无耻文人,对朝廷征税官员群起而攻之。
我大明今日之弊就在于,商人不愿缴税,军人不愿意作战,而官员不愿意理政,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了农人身上,而此辈不识文字,不善口舌。明明大明农人最苦,却少有听闻农人发出的声音。
朕要推行这义务教育之法,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储备人才,最重要的是,要让农家的声音在我大明也有一席之地。
既然一下投入900万两白银做不到,那就以10年为期,先从南北直隶和东南财政宽裕之地做起。”
“陛下有怜悯下民之心,固然是我大明之福。然而民间俗语有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算是一年90万两也非是小数目,几乎是太仓近半之数了?这笔钱花下去,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成效的。但是如果把这些钱用来铸造大炮,也许就能稍稍挫去东虏的嚣张气焰,则我辽东军民可安。
我中国自古以来就未有全民识字的教育计划,如此仁政非盛世不能为之。今日我大明内外交困,实在不是推行此政的时机。与其到时半途而废,不如缓上几年,待国势稍稍振作,再实行这个义务教育法的,这才能一举而尽全功,不是吗?”
徐光启依然觉得,这个耗资巨大的义务教育计划,实在是太不切实际。古往今来,还没有那个圣皇贤帝敢想着让治下百姓全部都要接受教育的。崇祯的本心固然是好的,但是未免有些好高骛远了。
朱由检似乎刚刚已经想通了,他摇着头飞快的回答道:“先生,朕现在刚登基不久。天下的臣民都在想着、期待着,想要知道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推行义务教育法,就是朕想要对我大明臣民说的话。朕想要做事,想要为大明百姓做点实事。然而光凭我一己之力,也许连皇城之内,我都改变不了。
想要改变大明的现状,光靠我的努力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大明千千万万的百姓支持我,只有让大明的百姓支持我。那些欺上瞒下的官员,和商人勾结侵吞国家税收的缙绅,养贼以自重的军官们才会在大明百姓面前无所遁形。
激浊扬清,澄清吏治。则朝廷的政策才能上传而下达,而百姓才能重新开始信任我大明的朝廷。义务教育法不仅仅是朕想要推行的大明基本国策,也是朕的政治宣言。”
朱由检说的有些激动,最后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在徐光启面前来回踱着步。最后他总结道:“还有就是,现在的朕还有勇气提出这个义务教育法。
但是过上一段时间之后,在朝堂政事的消磨之下,我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有现在的勇气。
朝堂上的大臣们,现在他们对我还不了解,他们小心翼翼的试探着我的性情,想要弄清我的性格和底线,对政事上看的没这么紧张,如果不趁这个时间推出改革大明的第一步,我想今后不会再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
“害怕今后失去勇气吗?”徐光启沉默了,崇祯的话顿时勾起了他对自己过往的回忆。徐光启自然知道,什么叫丧失了勇气,其实就是被世情磨去了锐气,消磨了对抗顽固守旧的官僚集团的意志。
徐光启终于不再试图继续劝解崇祯了,对现在的大明来说,一个有勇气直面弊政的少年皇帝,总比一个和稀泥的所谓老成天子要强。
徐光启猛然站了起来,恭敬的向崇祯施了一礼后说道:“陛下少年英锐,老臣虽已年迈,也愿附骥尾,为我大明一效绵薄之力。”
朱由检马上反应了过来,他托住了徐光启的双手,紧紧的握了握后,开心的说道:“有了先生相助,我还需要担心什么呢?”
徐光启正想说些什么,却发现王承恩带着两名随从终于把热茶给送来了。
在王承恩熟练的摆弄之下,很快两人之间的石桌上就摆上了两杯热茶和一碟果子。
正事已经谈完,接下来两人就开始闲谈了。闲谈之中,徐光启说到了自己在家编辑的一部农书,和关于西洋传教士的一些话题。
朱由检听说金尼阁居然带来了7000多部欧洲书籍,包含了这个时代欧洲最新的自然科学的发现,不仅大为赞叹。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见这位耶稣会的西洋传教士,想要看看他带来的书籍目录。
不过最终还是被徐光启给劝阻了,徐光启认为朱由检夜不归宫已经要惹起非议了,如果再接见一个西洋传教士,恐怕不仅仅朱由检自己的名誉要受损,就连这些西洋传教士也会被视为方士之流。
一旦西洋传教士被视作媚上邀宠,装神弄鬼的方士之流,则不仅西洋传教士会被大明士林抵制,就连崇祯、徐光启想要推广的西学也可能被诋毁成迷惑人心的外道旁门。
在徐光启的劝说下,朱由检不得不作罢,不过他还是殷殷嘱咐道:“请先生回去后告诉这位金神父,建立大图书馆一事绝没问题,重要的是尽快把这些书的目录整理出来,然后按照轻重缓急把他们翻译出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了这些书籍,我们开设大学培育人才,又多了几分把握了。”
徐光启看着突然兴奋起来的朱由检,也不由点头微笑着答应了。朱由检正说着,突然似乎想起来什么,他注视着徐光启的目光说道:“先生19年前和利玛窦翻译的几何原本,我已经看过了。我打算把这套几何原本作为大学的教科书,但是先生怎么只翻译了前六卷,何时能把后九卷翻译出来呢?”
崇祯突如其来的问话,让徐光启顿时愣住了,他的心情确实有些激动了。
徐光启当初翻译这部书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用西方严谨的逻辑推理方式,来补足传统数学的不足之处。更希望能引起皇帝对西方学术的重视,借此来改变大明守旧而空谈的儒家治国思想。
然而他才翻译了前六卷,和他合作翻译书籍的利玛窦就建议,先看看大明士林对这本书的接受程度,然后再继续翻译后九卷。没料想就在这一年,徐光启的父亲过世,他丢下了一切,回乡守制去了。三年后再回到京城时,利玛窦已经去世了。
接任利玛窦担任中国教区会长的龙华民,走的却是和利玛窦相反的传教路子。他禁止传教士向中国人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想要完全按照西方的方式传教。
这种情况下,徐光启无法得到精通数学的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也就无法翻译后几卷几何原本了。很快龙华民的传教方式激起了大明士林的愤怒,发生了南京教案事件。天主教被逐出了大明,徐光启只能就此作罢了。
不过今天从崇祯口中得到了,对几何原本翻译的肯定,不由让徐光启唏嘘不已。
听完了徐光启的低声解释,朱由检只是皱了皱眉头,然后说道:“既然如此,不着急。待先生入京安顿下来之后,朕和先生一起研究这后九卷的几何原本,争取把这套书全部翻译出来。”(未完待续)
徐光启抬起头,脸色凝重的看向和自己对坐的少年。这个面容稚嫩的少年,嘴唇边还是干干净净的,和他最小的孙子比起来,两人的岁数差不多相仿。
但是和那个,在他面前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的孙子不同。眼前少年的眼神,却是非常的坚定和自信,似乎没有什么事能难得倒他一样。
原本他以为这个改革方案不过是,某个有着丰富阅历的大臣向崇祯的上疏。因为这个改革方案看上去非常的精细,几乎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大明的年轻士子,是不会写下这么详细而复杂的操作程序,并提前设想发生意外时需要作出的反应的。
但是和崇祯谈的越久,他就越怀疑自己的猜测。如果是别人给崇祯拟定的改革方案,陛下怎么可能会对方案的内容,这么了如指掌。他不时提出的各种问题,都是根据大明社会的现实,对方案中一些不符合常理的地方进行指正,但是崇祯听完之后,马上就能飞快的进行调整或是解释。
这是只有把整个方案刻画在脑子里,进行过全盘仔细思考计算后,才能办得到的事。一般来说,除了方案的编写者之外,其他人很难有这么迅速的反应。
对于崇祯对他提出问题的解决能力,徐光启生平第一次觉得,这世界上还真有所谓的天才的。
朱由检思前想后的考虑了许久,终于摇着头对着徐光启开口说道:“义务教育法的推行宜早不宜迟,我大明对外藩一向自诩为大地中央之国。然而到了今天,我大明还能算是凌驾于东亚诸民族之上的天朝宗主国吗?
区区一个东虏已经搅的大明焦头烂额了,再来一个奢安之乱,我大明就已经是左支右拙了。这十多年来大明天灾横行,而朝廷中连赈灾的银两都快要拿不出了。这样穷困潦倒的大明何以称中国,何以号称天朝上国?
我大明豪商呼朋喝友之际,斗上一场蛐蛐都能一掷千金,吃上一餐饭都要一户中人之产。然而让他们缴纳些许商税,他们就能买动士林中的无耻文人,对朝廷征税官员群起而攻之。
我大明今日之弊就在于,商人不愿缴税,军人不愿意作战,而官员不愿意理政,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了农人身上,而此辈不识文字,不善口舌。明明大明农人最苦,却少有听闻农人发出的声音。
朕要推行这义务教育之法,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储备人才,最重要的是,要让农家的声音在我大明也有一席之地。
既然一下投入900万两白银做不到,那就以10年为期,先从南北直隶和东南财政宽裕之地做起。”
“陛下有怜悯下民之心,固然是我大明之福。然而民间俗语有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算是一年90万两也非是小数目,几乎是太仓近半之数了?这笔钱花下去,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成效的。但是如果把这些钱用来铸造大炮,也许就能稍稍挫去东虏的嚣张气焰,则我辽东军民可安。
我中国自古以来就未有全民识字的教育计划,如此仁政非盛世不能为之。今日我大明内外交困,实在不是推行此政的时机。与其到时半途而废,不如缓上几年,待国势稍稍振作,再实行这个义务教育法的,这才能一举而尽全功,不是吗?”
徐光启依然觉得,这个耗资巨大的义务教育计划,实在是太不切实际。古往今来,还没有那个圣皇贤帝敢想着让治下百姓全部都要接受教育的。崇祯的本心固然是好的,但是未免有些好高骛远了。
朱由检似乎刚刚已经想通了,他摇着头飞快的回答道:“先生,朕现在刚登基不久。天下的臣民都在想着、期待着,想要知道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推行义务教育法,就是朕想要对我大明臣民说的话。朕想要做事,想要为大明百姓做点实事。然而光凭我一己之力,也许连皇城之内,我都改变不了。
想要改变大明的现状,光靠我的努力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大明千千万万的百姓支持我,只有让大明的百姓支持我。那些欺上瞒下的官员,和商人勾结侵吞国家税收的缙绅,养贼以自重的军官们才会在大明百姓面前无所遁形。
激浊扬清,澄清吏治。则朝廷的政策才能上传而下达,而百姓才能重新开始信任我大明的朝廷。义务教育法不仅仅是朕想要推行的大明基本国策,也是朕的政治宣言。”
朱由检说的有些激动,最后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在徐光启面前来回踱着步。最后他总结道:“还有就是,现在的朕还有勇气提出这个义务教育法。
但是过上一段时间之后,在朝堂政事的消磨之下,我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有现在的勇气。
朝堂上的大臣们,现在他们对我还不了解,他们小心翼翼的试探着我的性情,想要弄清我的性格和底线,对政事上看的没这么紧张,如果不趁这个时间推出改革大明的第一步,我想今后不会再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
“害怕今后失去勇气吗?”徐光启沉默了,崇祯的话顿时勾起了他对自己过往的回忆。徐光启自然知道,什么叫丧失了勇气,其实就是被世情磨去了锐气,消磨了对抗顽固守旧的官僚集团的意志。
徐光启终于不再试图继续劝解崇祯了,对现在的大明来说,一个有勇气直面弊政的少年皇帝,总比一个和稀泥的所谓老成天子要强。
徐光启猛然站了起来,恭敬的向崇祯施了一礼后说道:“陛下少年英锐,老臣虽已年迈,也愿附骥尾,为我大明一效绵薄之力。”
朱由检马上反应了过来,他托住了徐光启的双手,紧紧的握了握后,开心的说道:“有了先生相助,我还需要担心什么呢?”
徐光启正想说些什么,却发现王承恩带着两名随从终于把热茶给送来了。
在王承恩熟练的摆弄之下,很快两人之间的石桌上就摆上了两杯热茶和一碟果子。
正事已经谈完,接下来两人就开始闲谈了。闲谈之中,徐光启说到了自己在家编辑的一部农书,和关于西洋传教士的一些话题。
朱由检听说金尼阁居然带来了7000多部欧洲书籍,包含了这个时代欧洲最新的自然科学的发现,不仅大为赞叹。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见这位耶稣会的西洋传教士,想要看看他带来的书籍目录。
不过最终还是被徐光启给劝阻了,徐光启认为朱由检夜不归宫已经要惹起非议了,如果再接见一个西洋传教士,恐怕不仅仅朱由检自己的名誉要受损,就连这些西洋传教士也会被视为方士之流。
一旦西洋传教士被视作媚上邀宠,装神弄鬼的方士之流,则不仅西洋传教士会被大明士林抵制,就连崇祯、徐光启想要推广的西学也可能被诋毁成迷惑人心的外道旁门。
在徐光启的劝说下,朱由检不得不作罢,不过他还是殷殷嘱咐道:“请先生回去后告诉这位金神父,建立大图书馆一事绝没问题,重要的是尽快把这些书的目录整理出来,然后按照轻重缓急把他们翻译出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了这些书籍,我们开设大学培育人才,又多了几分把握了。”
徐光启看着突然兴奋起来的朱由检,也不由点头微笑着答应了。朱由检正说着,突然似乎想起来什么,他注视着徐光启的目光说道:“先生19年前和利玛窦翻译的几何原本,我已经看过了。我打算把这套几何原本作为大学的教科书,但是先生怎么只翻译了前六卷,何时能把后九卷翻译出来呢?”
崇祯突如其来的问话,让徐光启顿时愣住了,他的心情确实有些激动了。
徐光启当初翻译这部书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用西方严谨的逻辑推理方式,来补足传统数学的不足之处。更希望能引起皇帝对西方学术的重视,借此来改变大明守旧而空谈的儒家治国思想。
然而他才翻译了前六卷,和他合作翻译书籍的利玛窦就建议,先看看大明士林对这本书的接受程度,然后再继续翻译后九卷。没料想就在这一年,徐光启的父亲过世,他丢下了一切,回乡守制去了。三年后再回到京城时,利玛窦已经去世了。
接任利玛窦担任中国教区会长的龙华民,走的却是和利玛窦相反的传教路子。他禁止传教士向中国人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想要完全按照西方的方式传教。
这种情况下,徐光启无法得到精通数学的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也就无法翻译后几卷几何原本了。很快龙华民的传教方式激起了大明士林的愤怒,发生了南京教案事件。天主教被逐出了大明,徐光启只能就此作罢了。
不过今天从崇祯口中得到了,对几何原本翻译的肯定,不由让徐光启唏嘘不已。
听完了徐光启的低声解释,朱由检只是皱了皱眉头,然后说道:“既然如此,不着急。待先生入京安顿下来之后,朕和先生一起研究这后九卷的几何原本,争取把这套书全部翻译出来。”(未完待续)